基础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目的: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及其研究成果,研究心理学的基础规律以及管理人员如何在工作中把握这些规律。

要求:了解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观点;了解人类心理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规律,在管理工作中遵循这些规律;了解一些应用性强的心理学知识和规律,并与自己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努力显示出其实用价值。

第二部分各章教学内容第一章心理学及其应用(建议3课时)第一节心理学对象一、心理学的定义二、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三、心理科学的性质第二节心理科学的分支一、心理学基础理论领域二、心理学的应用领域第三节心理学的学派一、构造心理学二、机能心理学三、格式塔心理学四、行为主义心理学五、精神分析心理学六、人本主义心理学七、认知心理学第四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二、测验法三、实验法四、访谈法第五节心理学的功能一、认识内外世界二、调控行为三、预测未来四、改善和提升生活质量第二章感觉与知觉(建议4课时)第一节感觉现象四、感觉的定义五、刺激与感觉的关系六、感觉的种类第二节知觉特性一、知觉的定义二、知觉的心理特征第三节知觉现象一、空间知觉二、时间知觉三、运动知觉四、错觉第三章意识与注意(建议4课时)第一节意识的性质七、意识的界定八、意识的不同状态九、意识的作用第二节睡眠与梦一、睡眠的基本特征二、睡眠的阶段三、睡眠失常四、梦与做梦第三节催眠一、催眠的特征二、催眠理论三、催眠的基本过程第四节注意一、注意的特性二、注意的品质三、注意的种类第四章记忆与学习(建议4课时)第一节记忆概述十、记忆的定义及基本过程十一、记忆的测量十二、记忆的分类第二节记忆系统一、感觉记忆二、短时记忆三、长时记忆第三节记忆的增强一、遗忘二、增进记忆的方法第四节学习概述一、学习的定义二、学习的分类第五节学习的基本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二、认知学习理论第六节学习策略一、复述策略二、精加工策略三、组织策略四、元认知策略第五章思维(建议4课时)第一节思维概述十三、思维的概念和特征十四、思维的构成与过程十五、思维的类型第二节问题解决中的思维一、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与策略二、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第三节创造性思维一、创造性思维的含义二、创造性思维的相关因素三、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过程第四节决策一、决策概述二、决策制定中常用的策略三、两种常见的影响决策的效应第六章情绪(建议4课时)第一节情绪的性质和功能十六、情绪的概念十七、情绪的成分十八、情绪的功能第二节情绪的表达一、面部表情二、状态表情三、语调表情第三节情绪的分类一、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二、心境、激情和应激第四节情绪的理论一、詹姆斯——兰格理论二、坎农——巴德理论三、沙赫特——辛格理论第五节情绪的调节一、情绪调节的含义二、情绪调节的过程与策略三、情绪调节与身心健康第七章动机与行为(建议4课时)第一节动机——行为背后的秘密十九、动机的性质二十、动机的种类二十一、动机与行为第二节生理性动机一、饥二、性动机三、母性动机第三节社会性动机一、成就动机二、权力动机三、亲和动机四、工作动机第八章能力差异(建议4课时)第一节能力概述一、能力的定义二、能力的种类三、能力与知识、技能第二节能力结构一、因素说二、三维结构模型三、智力的三元理论第三节能力的测量一、一般能力测量二、特殊能力测量三、创造力测试四、智力测验的预测力第四节能力发展与个体差异一、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二、能力的个体差异第五节影响能力的因素一、遗传因素二、环境与教育的因素三、自身努力第九章人格差异(建议4课时)第一节人格的界定二十二、人格的概念二十三、人格特性第二节人格的构成一、认知风格二、气质三、性格四、自我调控系统第三节人格学说一、人格特质理论二、人格类型说三、人格维度说第四节人格成因一、生物遗传因素二、家庭环境因素三、早期童年经验四、学校教育因素五、社会文化因素六、自然物理因素第五节人格测评一、测验法二、投射法三、情景测验第十章社会认知(建议4课时)第一节自我和自我完善二十四、自我的本质二十五、自我完善第二节印象形成和印象管理一、印象形成二、印象管理的策略第三节社会态度和偏见一、社会态度概述二、社会态度的形成三、社会态度的转变四、偏见第四节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一、归因的一般概念二、归因偏差第十一章社会行为(建议3课时)第一节人际吸引一、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二、爱情第二节助人行为与侵犯行为一、助人行为二、侵犯行为第三节从众、依从和服从一、从众二、依从三、服从第四节竞争与合作一、竞争与合作二、优先选择竞争第五节群体行为一、群体决策二、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第十二章心理健康(建议3课时)第一节心理健康一、心理健康概述二、心理健康的标准三、压力与健康四、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第二节心理异常一、心理异常概述二、心理异常的分类第三节心理障碍的常见类型一、焦虑障碍二、躯体形式障碍三、性障碍四、心境障碍五、精神分裂症六、人格障碍七、进食障碍八、物质滥用与药物依赖第十三章心理咨询与治疗(建议3课时)第一节生物学治疗一、药物治疗二、其他生物学治疗第二节心理治疗一、心理动力学疗法二、行为主义疗法三、人本主义疗法四、认知疗法五、家庭疗法第三节心理治疗的效果一、心理治疗的效果二、心理治疗的共同主题第十四章毕业发展(建议3课时)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的定义二、毕业发展观第二节毕业认知发展和道德发展一、毕业认知发展二、毕业道德发展第三节毕业社会性发展一、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二、儿童期的社会性发展三、青春期的社会性发展四、成人期的社会性发展第十五章职业选择和生涯规划(建议3课时)第一节职业选择一、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二、职业选择的原则和方法三、招聘和选拔中常用的心理测评技术第二节生涯规划和生涯辅导一、生涯规划二、生涯辅导。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心理学教学大纲一. 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对心理学的整体认识,并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 教学目标1. 理解心理学的定义、历史和分支学科;2. 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3. 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基本原理和理论;4. 发展和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 教学内容1. 导论: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主要分支学科;2. 研究方法:实验方法、观察方法、调查方法和统计分析;3. 感知与知觉:感知过程、视听感知、注意力和意识;4. 研究与记忆: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记忆过程;5. 思维与智力:问题解决、概念形成、推理和判断;6. 情绪与动机:情绪的概念、产生机制和调节方式;7. 人格与社会心理:人格特质、社会认知和人际关系;8. 心理障碍与治疗:精神疾病的分类、诊断和治疗方法;9. 应用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和工业心理学。

四. 教学方法1. 授课:教师讲授理论知识,结合案例和实例进行解读;2. 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和观点;3. 实验和实践:组织实验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应用心理学知识;4. 小组活动:设立小组项目,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五. 评价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2. 考试成绩:定期进行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3. 项目报告: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小组项目报告,展示相关心理学实践应用。

六. 参考教材1. 《心理学导论》(作者:David G. Myers,译者:李筱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 《心理学》(作者:Ciccarelli & White,译者:陈宝娟,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以上是《心理学》教学大纲的内容安排和教学要点,希望能带给学生们对心理学的全面认识和深入理解,并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掌握心理现象、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的概念,重点掌握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2.了解心理学研究的意义,理解心理学的任务,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性质第二节心理学的任务第三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心理的实质1.掌握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掌握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2.了解心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3.理解劳动中人类意识产生中的作用,掌握人类意识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心理是人脑的机能第二节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动物心理的发展——人的心理第三节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知心理过程1社会错觉的内容;23注意的概念、类型。

第一节感觉与知觉第二节思维与想像第三节记忆与注意情感、意志心理过程1绪、情感的作用;23第一节情绪和情感过程第二节意志过程个性心理特征1与发展;2实践意义;3的形成与发展;4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重点掌握能力的培养与应用。

第一节个性概述第二节气质第三节性格第四节能力个性倾向性1234567掌握改变态度与价值观的途径。

第一节需要、需要的作用第二节动机第三节态度与价值观群体心理12群体凝聚力、群体士气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3人际交往的因素、影响信息沟通的障碍及如何提高信息沟通的有效性,掌握人际交往的方式与沟通网络,明确人际交往的作用;4确人际关系基本的倾向分析。

第一节群体的类型和结构第二节群体动力第三节人际交往交往的作用第四节人际关系领导心理1x理论与y理论,重点掌握雪恩的四种人性假设;23观点及其代表人物,重点掌握管理方格理论和管理系统理论,重点掌握领导环境论的基本观点、代表人物、费德勒模式。

第一节人性假设X、Y理论雪恩的四种人性的假设第二节领导概述第三节领导理论组织心理与行为12织设计的作用,明确提高组织效率的方法;3组织开发的含义、方法。

第一节组织概述、什么是组织第二节组织结构第三节组织变革与开发激励1明确激励的作用,理解激励的基本模式;2ERG论;34方式;56应,掌握如何预防挫折和正确对待受挫折的人。

心理学专业函授(业余)本科教学大纲目录

心理学专业函授(业余)本科教学大纲目录

心理学专业函授(业余)本科教学大纲目录《基础心理学》教学大纲 (1)《现代教育学》教学大纲 (5)《心理统计与测量》教学大纲 (11)《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 (17)《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 (23)《实验心理学》教学大纲 (27)《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31)《思维发展心理学》教学大纲 (35)《认知心理学》教学大纲 (40)《心理学史》教学大纲 (44)《心理咨询》教学大纲 (49)《学校卫生学》教学大纲 (52)《学校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56)《人格心理学》教学大纲 (60)《能力心理学》教学大纲 (63)《基础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二、教学目的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心理学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建立基础心理学的知识结构,为学习教育学和各科教学论奠定基础。

理解心理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学会用心理学知识理解和分析心理现象,加深对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的认识,树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观念。

了解各种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成果,学会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各种心理现象。

三、开课对象心理学专业函授(业余)本科四、学时分配总学时:132其中面授:33学时实验:学时自学:99学时五、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面授3学时、自学9学时)教学内容:1.1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1.2 心理学的任务1.3 如何研究心理学教学任务:理解心理学究竟研究什么。

什么是心理学?探讨心理学的任务,既研究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最后掌握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心理的结构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面授3学时、自学9学时)教学内容:2.1 神经系统的进化2.2 神经元和神经系统2.3 脑功能的各种学说教学任务:了解神经系统的进化过程;神经系统的结构;掌握关于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教学重点和难点:神经系统的结构与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第三章感觉(面授3学时、自学9学时)教学内容:3.1 感觉的一般概念3.2 视觉与听觉3.3 其他感觉教学任务:掌握关于感觉的一般概念,理解视觉与听觉的生理机制和基本现象;理解其他的感觉。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导论1.1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以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

1.2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会掌握心理学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教学内容本课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历史、研究方法、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第二部分:课程大纲2.1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理解心理学的定义和范畴- 了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2.2 第二章:认知心理学- 认知过程的基本原理- 认知发展和思维模式的研究2.3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 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成人和老年人的心理变化2.4 第四章:社会心理学- 个体与群体的相互关系- 社会行为和社会心理学现象的研究2.5 第五章:心理健康与心理治疗-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维护方法- 常见心理障碍的诊断和治疗第三部分:教学方法3.1 教学策略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形式,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2 评估方式学生的评估将主要通过考试、作业、论文等形式完成,以检验学生对于心理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能力提升。

第四部分:教学要求4.1 学习态度学生应认真对待本门课程,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学习并勤于思考、探讨。

4.2 知识要求学生应熟悉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和重要理论,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3 学习效果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将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基础知识,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结语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制定,希望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系统全面的心理学学习计划,帮助他们在知识和能力上得到更好的提升,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希望学生能够珍惜这个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

感谢大家的参与和支持!。

《心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心理学基础英文名称:Psychology课程类型:师范生必修课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实验学时:0学分:2适用对象:全校师范生先修课程:无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心理学基础》是高等院校为培养合格师范生而开设的教师教育基础课程。

在高等师范院校开设这门课程的目标任务,一是为了让不同学科专业的师范生掌握必要的心理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树立科学的心理观:一是为了培养和提高他们自身的心理素质。

《心理学基础》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需要,以及教育教学的实践需要,打破传统体系,兼容和整合心理学各分支学科的内容,形成一个全新的适用于所有专业的公共心理学课程的体系框架。

在此体系中,组织安排能反映最新心理学研究成果的教学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的认真学习,将有助于大学生学习心理学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二、教学基本要求《心理学基础》课程主要涉及了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提供基础。

本课程主要使学生理解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与理论,系统掌握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了解心理学知识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为师范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提供有效的知识与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科学性质,初步建立辨证的心理观教学要求:1、了解科学心理学的发展历史:2、了解西方心理学各流派的重要内容;3、了解心理学的应用价值及其应用领域。

教学重点:科学心理学对人心的探索、科学的心理观教学内容:第一节心理学的由来与发展一、心理学的由来二、科学心理学的建立三、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四、心理学的发展趋势第二节生活中的心理学(自学)一、科学心理学与现代文明二、心理学工作者的职业领域第二章科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选学)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要求:1、了解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及其内涵;2、了解基本的描述统计方法,了解推断统计的应用;3、了解最基本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的具体使用;4、了解心理实验的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构成。

心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心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心理学基础教学大纲心理学基础教学大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学科,它对我们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模式以及心理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心理学的学习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制定一份合适的心理学基础教学大纲是至关重要的。

一、引言在引言部分,我们可以简要介绍心理学的定义和历史背景,以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通过引言,学生可以对心理学的范畴和重要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和知觉过程的分支学科。

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介绍关于记忆、学习、意识和思维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同时,还可以讨论一些实验和研究方法,以及认知心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不同阶段的生命周期中的心理变化和发展的学科。

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介绍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和成年期等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和理论。

同时,还可以讨论一些与心理发展相关的重要概念,如性别认同、道德发展和身份认同等。

四、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互动的学科。

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介绍关于群体行为、社会认知、态度和偏见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同时,还可以讨论一些实验和研究方法,以及社会心理学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应用。

五、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个体性格特点和心理构成的学科。

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介绍关于人格理论、人格测试和人格发展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同时,还可以讨论一些与人格心理学相关的重要概念,如自尊、情绪调节和心理健康等。

六、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是研究心理障碍和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科。

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介绍关于心理障碍的分类和诊断、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同时,还可以讨论一些与临床心理学相关的重要概念,如应激反应、心理创伤和心理康复等。

七、总结在总结部分,我们可以回顾整个教学大纲的内容,并强调心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公共课《心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公共课《心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湖州师范学院10级本科教师教育理论课教学大纲《心理学基础》学时:48 学分:2课程属性:必修课开课单位:教师教育学院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理专题一、课程性质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是高师师范类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

本课程属于教师教育类课程的教育理论课。

课程内容以普通心理学知识为主,重点简要介绍普通心理学中最基础的概念与原理,是高度简化了的普通心理学,旨在为学生形成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框架,为后续的教育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理专题、课程与教学导论等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同时本课程尽可能将普通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教育实践相联系。

为学生了解人的心理活动及发展规律、分析人的心理特征提供知识依据。

因此本课程在突出基础理论性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应用性。

此外,《心理学基础》的内容虽以普通心理学为主,但又可以超出“普通心理学”的范围,补充介绍一些与教育相关的其它心理学分支(如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的基础知识。

旨在拓展学生的心理学知识面,为将来从事教师职业奠定更加全面的知识基础。

二、教学目的其一、使学生掌握心理学所研究的主要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与规律,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形成心理学的学科知识结构。

其二、从教师教育培养目标出发,将心理学知识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心理学知识分析学生心理特点的初步能力。

其三、为后续课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学基础、课程与教学导论、学科教学论等奠定知识基础。

其四、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分析人的心理特征的能力,掌握影响他人或自我心理调节的初步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知识体系分四大模块。

其一是绪论部分。

包括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与分支、心理学研究方法,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等内容。

其二是认知心理。

包括注意、感知觉、记忆、想象与思维等内容。

其三是人格心理。

包括、情绪、动机、气质与性格、能力、心理发展等内容。

其四是人际交往心理。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心理学英文名称:Psychology课程编码:14111D3A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72学时总学分:4适用专业:小学教育先修课程:无开课系部:教育与心理科学系二、课程性质与任务该课程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基础课,是学习小学生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学科教育法等课程的基础。

通过该课程的开设,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和基本用途,同时激发学生对心理学的学习、研究和运用的兴趣。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6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心理学研究对象、具体内容。

理解:能陈述心理学的任务与性质能掌握心理学的原则能阐述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能用自己的话陈述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应用:能结合实际说明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重点)2、心理学的任务(了解)3、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理解)第二节心理学研究原则和方法1、研究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理解掌握)2、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了解)3、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了解)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4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反射和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神经元理解:能说明为什么脑是心理的器官能陈述人脑的结构和功能能举例说明各种反射活动能阐明为什么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应用:能用所学的知识论述心理的实质(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神经系统的进化1、神经系统的起源(了解)2、无脊椎动物到高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了解)第二节神经系统(难点)1、周围神经系统2、中枢神经系统3、大脑的结构和机能第三节心理是脑的机能(重点)1、脑是心理的器官(理解)2、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理解)3、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理解)第四节内分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1、内分泌腺的概念(掌握)2、内分泌腺的分类及机能(掌握)第三章感知觉(8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感觉、知觉、感受性、感觉阈限、感觉适应理解:能说出感觉和知觉的区别和联系能说出感觉和知觉包括的具体类别能举例说明感受性变化的规律应用:能应用感知规律设计板书、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自己的讲解等(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感觉概述1、感觉的含义(重点)2、感觉的分类(了解)3、感觉的规律(掌握)第二节知觉概述1、知觉的含义(重点)2、知觉与感觉的关系(掌握)3、知觉的种类(了解)4、知觉的特性(掌握)第三节错觉1、错觉的定义(识记)2、错觉现象(了解)3、怎样看待错觉(理解)第四章意识和注意(5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意识、无意识、潜意识、注意理解:区别无意识、意识和注意能够说明引起和维持各种注意的因素能够阐述注意的外部表现和功能能够说出注意的分类及注意的品质应用:知道怎样运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学会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意识的概述1、意识的含义及特征(重点掌握)2、意识的分类(了解)第二节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第三节注意的概述1、注意的概念及特征(识记)2、注意的外部表现(了解)3、注意的功能(了解)4、注意的分类(了解)5、注意的品质(了解)第四节注意的认知——神经机制第五章记忆(6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记忆、记忆表象、内隐记忆、外显记忆理解:知道记忆过程由哪些环节组成能描述记忆的作用知道影响识记的主要因素掌握什么是遗忘曲线和遗忘规律应用:能够将记忆规律应用到教学中;能对某人的记忆品质进行评价(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记忆概述1、什么是记忆(识记)2、记忆的作用(了解)3、记忆的分类(了解)4、记忆系统及其加工过程(重点、难点)第二节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自学)第三节记忆的分类(1学时难点)1、感觉记忆2、短时记忆3、长时记忆第四节内隐记忆1、内隐记忆的概念(掌握)2、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理解)第六章思维和想象(8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思维、发散思维、创造思维、表象、想象、概念理解:理解思维的特征表象的特征能叙述思维哈感知觉的关系能结合实例分析思维的基本过程能结合实例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掌握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和创造性思维的特点能阐述想象的功能能明确概念的分类掌握概念形成的策略掌握问题解决的策略应用:在教学中依据思维规律组织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思维的概述1、思维的概念及特征(重点掌握)2、思维的过程(掌握)3、思维的种类(了解)第二节表象与想象1、什么是表象及特征(理解掌握)2、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难点理解)3、什么是想象及功能(理解掌握)第三节概念与推理1、概念的含义及种类(重点掌握)2、概念结构理论(了解)3、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了解)4、推理(掌握)第四节问题解决1、什么是问题解决(掌握)2、问题解决的策略(掌握)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重点掌握)4、创造性及影响因素(重点掌握)第七章语言(3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语言、对话语言、独白语言理解:了解语言的特征和结构能说出语言的分类了解语言的生理机制应用:在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语言概述1、语言的概念及其特征(重点掌握)2、语言的结构(了解)3、语言的分类(掌握)第二节语言的生理机制学生自学第三节语言理解学生自学第八章情绪情感(6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情绪情感、激情、理智感理解:能阐述情感与认识的关系能说明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能分析情感的外部表现能举例说明三种情绪状态的不同表现应用:能用情感的规律指导教育教学,学会调控自己的不良情绪(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情绪和情感的概述1、什么是情绪和情感、情绪与脑(重点掌握)2、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掌握)3、情绪与情感的功能(了解)4、情绪和情感的分类(了解)第二节情绪与脑(难点)第三节情绪的外部表现(了解)第四节情绪的理论(难点)1、情绪的早期理论2、情绪的认知理论3、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第五节情绪的调节(掌握)第九章意志(4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意志、双趋、双避和趋避斗争理解:能说明意志行动的三个特征能陈述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能阐明意志行动过程的各个环节能解释意志的品质及其相反的表现应用:知道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意志概述1、意志概念(重点)2、意志行动及其特征(重点)第二节意志行动过程1、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了解)2、意志行动的过程(重点)3、意志品质(掌握)第三节挫折1、什么是挫折2、怎样看待挫折3、怎样增强挫折的承受力第十章动机和需要(4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需要、动机理解:能阐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能理解动机与行为的效果能理解需要和动机的关系能理解动机理论能掌握动机的种类应用: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动机概述1、动机含义(重点掌握)2、动机与需要(了解)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重点)3、动机与行为效果(了解)第二节动机的理论(了解)第十一章能力(6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能力、创造能力、才能、天才理解:能陈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能分析影响学生能力形成、发展的因素应用:能用所学的方法鉴定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能为学生的能力培养提供有效建议(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能力的概述1、什么是能力(重点难点掌握)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理解)第二节能力的分类1、能力的种类(掌握)2、能力的结构(掌握)第三节能力测验1、什么是能力测验(理解)2、能力测验的种类(了解)第四节能力发展与个体差异1、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了解)2、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重点了解)3、能力形成的原因(重点了解)第十二章气质(6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气质、气质类型理解:气质与高级神经类型的关系掌握气质类型的特征分析气质对人实践活动的影响应用:能用本章学到的方法鉴定学生的气质(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气质概述1、气质的概念及特征(难点掌握)2、气质学说(了解)第二节气质的一般规律1、气质类型(重点掌握)2、气质与实践(理解)第十三章性格(4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性格理解:陈述性格的结构和特征能分析影响性格的主要因素能陈述不同的性格类型能举例说明性格与气质、能力的关系应用:会运用性格方法鉴定学生的性格能根据所学的知识为学生良好性格的完善提供建议(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性格概述1、性格概念(重点掌握)2、性格结构特征(了解)第二节性格规律1、性格与气质、能力的关系(理解难点)2、性格类型(了解)3、性格的形成(重点掌握)四、有关教学环节的要求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便于学生理解,需要采用图表、模型、心理测量工具、演示实验等辅助手段,还要特别注意联系实际。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它试图通过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来揭示人类心理的本质和规律。

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核心概念,培养学生对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心理学及相关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理论和研究方法。

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动机等。

熟悉心理学在不同领域(如教育、临床、工业等)的应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释人类心理和行为现象的能力。

提高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培养学生对他人心理和情感的尊重和理解,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心理健康发展。

三、课程内容1、心理学的历史与流派介绍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包括结构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等主要流派的观点和贡献。

探讨心理学研究的多元化趋势和当代心理学的研究热点。

2、研究方法讲解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等。

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心理学研究的能力,包括提出研究问题、制定研究方案、收集和分析数据等。

3、感觉与知觉阐述感觉的生理机制和基本特性,如视觉、听觉、触觉等。

分析知觉的组织原则和影响因素,以及知觉与错觉的关系。

4、意识与注意探讨意识的层次和状态,如清醒意识、睡眠与梦、催眠等。

介绍注意的种类、特征和影响因素,以及注意在信息加工中的作用。

5、学习与记忆讲解学习的基本理论,如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认知学习理论等。

分析记忆的过程、类型和遗忘规律,以及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6、思维与语言探讨思维的形式、过程和策略,如概念形成、推理、问题解决等。

研究语言的结构、发展和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7、动机与情绪分析动机的产生机制和类型,如生理性动机、社会性动机等。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1、课程简介该课程是师范生必修的教师教育类课程中的一门基础理论课,其内容主要介绍心理现象及其活动与发展的规律,教育应关注的心理素质及其培养方法,应用心理学原理改善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法。

2、教学对象①全校师范类学生,按教学计划于一年级下学期开设。

②非师范类选修该课程的学生,滚动开设。

3、教学目的该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使师范生认识教育情境中的一般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懂得儿童少年阶段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为他们形成正确的学生观、掌握教育教学规律、解决教育实践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具体目标如下:①识别教育情境中的一般心理现象。

②理解教育情境中的心理学基本规律。

③能应用心理学基本知识分析教育情境中的心理现象,理性地评价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水平。

④能初步综合应用心理学的知识分析教育实践的假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理性地提出改善教育教学行为的合理措施,理性地提出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措施,为创造性地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4、教学要求①坚持学以致用,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原则。

②以课堂教学为主,组织与指导好课外实践教学活动。

③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与多样性.④围绕能力培养和良好教育素养组织教学。

本课程为考试科目。

考核以独立思考能力为核心,着重检测学生判断心理问题、分析心理问题、解决心理问题的认知能力。

期末考试形式:闭卷.统一考试时间(以学校教务处期末考试安排为准),统一命题、随机合成试卷、以流水作业方式统一阅卷。

期末考试题型:名词(5题,15%);心理现象辨别(10题,20%);观点判断与分析(3题,15%);简答(5题,25%);应用(1—2题,10%+15%)。

命题内容和程度依据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命题范围不超出使用教材和学期统一要求的教学内容。

本课程学业成绩评价:平时成绩(含考勤、作业、期中考查)占总成绩的25%;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5%。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5、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学时要求各章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第一章心理的实质教学要求:1、了解心理学研究的对象2、理解心理的实质3、理解学习心理学的意义教学内容: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心理学的定义2、心理现象的组成部分二、科学的心理观-—心理的本质科学的心理观: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1、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2、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3、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三、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第二章儿童少年的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学要求:1、理解心理发展的含义与基本特征2、了解儿童少年心理发展的分期与年龄特征3、理解影响儿童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及其动力教学内容:一、心理发展概述1、心理发展的含义2、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3、儿童少年心理发展的分期二、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少年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素质2、环境3、教育(教育对心理发展作用的辩证认识)4、学习准备与关键期三、儿童少年心理发展的动力第三章注意教学要求:1、了解注意的种类、性质与功能2、掌握注意的规律性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3、理解注意的品质并初步能够评价人的注意力4、了解儿童期与少年期学生注意特点的不同5、掌握儿童少年注意力培养的策略教学内容:一、注意的概念、性质、功能二、注意的规律性1、无意注意的规律性2、有意注意的规律性3、有意后注意三、注意规律在教与学中的应用1、无意注意规律在教与学中的应用2、有意注意规律在教与学中的应用3、两种注意规律在教与学中的应用四、注意的品质五、儿童期与少年期学生注意特点的比较与注意力培养第四章感知与观察教学要求:1、了解感觉、知觉、观察的含义和种类2、掌握感知规律及在教学中的应用3、掌握观察力及其培养教学内容:一、感觉、知觉、观察的含义二、感觉的分类及规律性三、知觉的分类及基本特性四、错觉与幻觉五、观察力及其培养六、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第五章记忆教学要求:1、了解记忆的含义与种类2、掌握记忆的规律性3、理解记忆的品质4、掌握儿童期与少年期学生记忆特点与记忆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一、记忆的概述1、记忆及其作用的认识(记忆表象融合在此记忆解释中,不单独要求掌握)2、记忆的分类(1)以记忆的内容为基准的分类(2)以保持时间长短为基准的分类二、记忆的规律性1、识记的规律、种类2、保持与遗忘的规律3、识记后的复习4、重现的规律四、记忆的品质五、儿童期与少年期学生记忆特点的比较与记忆能力的培养第六章思维教学要求:1、了解思维及想象的含义、特点、种类2、理解思维与语言的关系3、掌握在教学条件下如何帮助学生形成概念4、掌握思维的品质及如何评价学生的思维5、了解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阶段6、掌握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7、理解创造性思维的心理成分8、掌握创造性思维的培养9、掌握儿童期与少年期学生思维及想象特点教学内容:一、思维概述1、思维的含义、特点2、思维与语言的关系3、思维的分类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习惯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4、思维的特殊形式—想象二、思维方法与形式1、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具体化与系统化2、概念、判断与推理3、在教学条件下学生概念的形成三、思维的品质四、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1、问题与问题解决2、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阶段3、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五、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1、什么是创造性思维2、创造性思维的心理成分3、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六、儿童期与少年期学生思维及想象特点的比较第七章情绪情感教学要求:1、了解情绪和情感的含义、外部表现2、理解情绪和情感的功能3、理解情绪发生的心理机制4、了解情绪和情感的状态与种类5、了解儿童期与少年期学生情绪和情感特点6、掌握情绪适应不良和调节教学内容:一、情绪和情感概述1、二者含义及关系2、情绪和情感的外部表现3、情绪和情感的功能二、情绪的生理特性及发生的心理机制三、情绪和情感的状态与种类1、心境、激情、应激2、道德感、理智感、美感四、儿童期与少年期学生情绪和情感特点的比较五、情绪适应不良和调节第八章意志教学要求:1、理解意志的概念、特征2、理解意志与认识、情感、动机的关系3、了解意志行动的过程及儿童少年的意志特点4、掌握学习意志的培养与锻炼教学内容:一、意志的概念、特征二、意志与认识、情感、动机的关系三、意志行动的过程四、意志的品质五、儿童期与少年期学生意志特点比较六、学习意志的培养与锻炼第九章气质教学要求:1、理解气质的含义及其心理特征2、掌握气质类型及其心理行为特征3、了解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特点与气质的对应关系4、掌握在教育实践中应如何正确认识气质的作用并根据气质特点因材施教另:在本章开始介绍人格概念,并使学生对人格结构有一个整体印象后引出本章内容。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它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本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适用于_____专业的学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对心理学的主要领域,如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

让学生了解心理学各主要领域的研究内容和最新成果。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素质目标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心理观,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内容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2、心理的神经生理基础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大脑的结构和功能神经递质和神经活动3、感觉和知觉感觉的基本概念和种类知觉的特性和影响因素感知觉规律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4、意识和注意意识的层次和状态注意的种类和特征注意的品质和影响因素5、记忆记忆的过程和种类遗忘的规律和原因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6、思维和想象思维的种类和过程问题解决的策略和影响因素想象的种类和作用7、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和种类情绪的生理反应和表达情绪调节的方法和策略8、意志意志的概念和特征意志行动的过程和阶段意志品质的培养9、动机动机的概念和种类动机的理论和应用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10、能力能力的概念和种类能力的测量和评价能力的发展和影响因素11、人格人格的概念和特征人格的理论和流派人格的测评和培养12、社会心理社会认知和社会态度人际关系和人际沟通社会影响和社会行为四、课程实施1、教学方法讲授法:系统地讲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

《心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031Q32A学分:2周学时:2 总学时:34 开课学期:1
开课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英文名称:The psychology foundation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平台课
课程修读条件: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位课
网络课程地址:
课程负责人:所属基层学术组织:学前教育系/所
二、课程简介
心理学基础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是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学原理的先期课程。

三、教学目标
总目标: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养成心理学理论运用于幼教工作的能力。

知识目标:通过《心理学基础》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建立普通心理学的知识结构,为进一步掌握儿童发展心理学奠定基础。

能力目标:使学生理解心理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学会用心理学的知识理解和分析人的心理现象,帮助学生加深对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的认识,树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观念。

素质目标:使学生掌握“心理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成果,学会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儿童的各种心理现象,在教学中懂得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为将来从事幼教工作奠定基础。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五、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
撰写人:
审核人:
制定时间:年月。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心理学》课程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行为和心理过程的一门科学。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心理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掌握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研究对象。

2、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术。

3、分析人类心理现象和行为,包括认知、情感、动机、人际关系等方面。

4、理解心理学在日常生活、教育、工作等领域的应用。

5、培养学生的心理学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综合素养。

三、课程内容1、心理学导论:介绍心理学的定义、历史、研究范围和方法。

2、心理学的生物学基础:介绍神经元、大脑结构和功能,以及遗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3、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认知过程,包括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4、情感与动机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情感、动机和情绪,包括需要、动机、价值观和情感调节等。

5、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差异和社会行为,包括人格理论、群体行为和人际关系等。

6、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心理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包括胎儿期到老年的心理发展。

7、心理病理学:介绍心理疾病的分类、诊断和治疗,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焦虑症等。

8、心理学应用:介绍心理学在教育、工作、咨询等领域的应用。

四、课程安排本课程总计36学时,分为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两个部分。

理论授课部分每周安排两次,每次2学时;实践操作部分每周安排一次,每次2学时。

具体安排如下:1、心理学导论(4学时)2、心理学的生物学基础(4学时)3、认知心理学(6学时)4、情感与动机心理学(6学时)5、人格与社会心理学(6学时)6、发展心理学(4学时)7、心理病理学(4学时)8、心理学应用(4学时)五、考核方式与标准本课程的考核分为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两个部分。

平时作业包括课堂讨论、阅读论文和完成课后习题等,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70%。

具体考核标准如下:1、平时作业: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讨论表现和阅读论文质量进行评价。

基础心理学教学大纲

基础心理学教学大纲

《基础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学科(专业)基础课学时:68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和讨论法相结合考核形式:《基础心理学》含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

形成性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平时作业、课堂表现、考勤情况、自主学习等方面,占总评成绩的30%;终结性考核是闭卷书面笔试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70%,考试题型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心理学知识的识记和理解情况,还有学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心理学是一门基础必修课,它在为学生提供作为教师职业所需要的心理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也为师范生开设的教育类课程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

其目的在于:通过对心理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了解心理学的对象、性质及研究方法;明确学习心理学的意义,正确理解人的心理的实质,认识心理现象发生、发展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的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其它的教育理论课和更高阶段的心理学理论打好基础。

尤其是作为一名教师,为其将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必要的心理学理论基础,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在教育和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的能力;帮助其树立科学的心理发展观和教育观,为其将来的从教生涯提供心理科学方面的观念指导。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第一章心理与心理学教学目的:掌握心理的实质;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了解心理学研究的任务、意义与方法;了解心理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教学内容:心理的实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心理学研究的任务、意义与原则、方法;教学重点:心理的实质;心理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教学难点:心理学研究的原则、方法第二章动机教学目的:掌握动机和需要的含义;掌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掌握动机与行为的关系;掌握动机的影响因素教学内容:什么是动机、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动机与行为的关系;动机的影响因素教学重点:什么是动机、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动机与工作效率的数量关系;动机的影响因素教学难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动机与工作效率的数量关系第三章认知心理教学目的:掌握各认知过程的基本含义;掌握各认知过程的基本特点和规律;初步运用相关认知过程的规律分析解决现实问题教学内容:感觉与知觉;感受性及其变化;知觉的特征;记忆及其种类;识记的概念及分类、识记的规律;保持与遗忘的规律、科学组织复习、再认和重现;思维的概念及其特征、过程;概念及其掌握;问题解决及其过程、策略、影响因素;表象与想象教学重点:感觉与知觉;知觉的特征;识记的规律;保持与遗忘的规律、科学组织复习;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表象与想象教学难点:保持与遗忘的规律、科学组织复习、再认和重现;感受性及其变化第四章意识与注意教学目的:了解意识的不同状态;掌握注意的定义、类型、品质;学会分析引起注意的条件教学内容:意识及其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注意及其种类;注意的品质重点、教学难点:注意及其种类;注意的品质第五章情绪与情感教学目的:掌握情绪、情感的含义;掌握情绪、情感的影响因素;运用情绪、情感知识分析解决自己或他人的情绪情感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712013课程总学时/学分:54/3(其中理论45学时,实践9学时)课程类别:学科基础与专业必修课一、教学目的和任务《基础心理学》心理学学科体系中的的一门基础学科,它研究介绍正常成年人心理现象产生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包括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趋势、理论体系、派别和研究方法等。

本课程介绍了心理学研究发展概况、心理的生理基础、人的信息加工、行为控制与调节、人的心理特性和活动与发展等几个方面。

不仅是一门理论学科,而且是一门应用学科。

今天,它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实践活动的各个领域,因而具有多方面的实践意义。

本课程的开设对学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心理学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教学基本要求基础心理学作为学习心理学的入门教材,在阐述各章内容时,注意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并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实际,阐述心理学知识在各个实践领域的应用,使学生牢固的掌握了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后,能够顺利学习心理学的其它分支学科,提高心理学学习兴趣,为未来的学习与工作达到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方法上,采取课堂讲授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针对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教学的意识。

在学习方法上,一方面鼓励学生主动性学习,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进行自主性地主动学习,所以除了课堂讲述和讨论外,还安排了课后的实验研讨等;另一方面,逐渐养成学生批判性学习的习惯,心理学家们在从事科学研究时是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的,即:分析情况以确定因果关系,提出假设,作出客观的决策,批判性地阅读综述文献,批判性地写作。

在本课程中把这些活动中包含的思维技能与大量重要的心理学概念和心理学理论一起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一些批判性思维的技巧和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3课时)主要内容: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过去与现在。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以及《普通心理学》和其它心理学分支学科之间的关系,为以后分支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澄清一些不正确的心理观和心理学观。

教学重点:掌握什么是心理学;熟悉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心理学的历史演进。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3课时)主要内容: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及神经冲动的传导;神经系统;脑功能的各种学说;内分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明确心理是神经系统的功能,特别是脑的功能。

回顾并进一步掌握解剖学知识以及它们在心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了解和掌握神经系统的发生、发展,结构、功能和关于大脑的学说等等。

教学重点:掌握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掌握神经冲动的电传导和化学传导方式。

教学难点:鲁利亚的机能系统学说。

第三章感觉(3课时)主要内容:感觉的一般概念;视觉、听觉相关知识;了解其他感受。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了解和掌握人类认识世界的最基本心理活动——感觉,进而了解和掌握具体感觉(视觉、听觉,其它感觉现象)发生过程,生理机制和相关的理论知识等。

教学重点:常见的感觉现象;视觉的感光机制、传导机制和中枢机制。

教学难点:视觉神经三级传导过程中的信息加工;听觉的编码。

第四章知觉(6课时)主要内容:知觉的一般概念;知觉的特性;空间知觉;时间知觉与运动知觉;错觉。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知觉及其种类、现象、过程和相关的概念、原理,理论。

教学重点:自上而下的加工与自下而上的加工;知觉的特性;图形组织的原则。

教学难点:深度知觉的线索;错觉理论。

[实验名称] 知觉的特性与观察力[实验要求] 了解知觉整体性的组织原则,欣赏一些不可能图形;通过两可图形,了解知觉的选择性;通过斑点图,两可对象等,了解知觉的理解性;以图片形式演示多方面的知觉恒常性。

通过一系列图片任务,了解观察,锻炼观察力。

[实验学时] 3课时第五章意识和注意(3课时)主要内容:意识的一般问题;意识的几种不同形态;注意的一般概述;注意的认知理论;注意的生理机制。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意识是心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行为主义除外),在不同的意识状态下,人们对周围的世界及自身变化的觉知和敏感程度处在不同的水平,注意是与意识状态密切相关的心理现象,同时了解和掌握有关意识、注意的理论知识。

教学重点:睡眠的阶段;注意的种类。

教学难点:注意的认知理论第六章记忆(7课时)主要内容:记忆的一般概念;记忆系统;内隐记忆。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记忆就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大脑这块特殊物质上留下的痕迹,只不过它在形式和内容上要复杂得多,并且了解和掌握记忆的相关研究。

教学重点: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教学难点:部分报告法;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分离。

[实验名称] 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实验要求] 通过分别对有内在联系和无内在联系的汉字词对和实物图片对的识记,来了解目标任务对识记效果的影响。

[实验学时] 3课时第七章思维(8课时)主要内容:思维的一般概念;表象与想象;表象和想象的脑机制;概念及推理;问题解决。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思维是在感觉、知觉、记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更复杂、更高级的认知活动,具有概括性和间接性的特点,并且了解和掌握思维的相关理论研究。

教学重点:心理旋转;层次网络模型、推理中犯错误的常见原因。

教学难点:问题解决的策略。

[实验名称] 问题解决的定势效应[实验要求] 验证问题解决的定势效应[实验学时] 3课时第八章语言(3课时)主要内容:语言的概念及其特征;语言的生理机制;语言的理解;语言的产生。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在人类文明和个体智慧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同时了解或掌握语言的相关概念、原理和理论。

教学重点:语言的结构;语言的表征和加工过程;影响语言理解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乔姆斯基的语言生成理论。

第九章动机(4课时)主要内容:动机的一般概念;需要理论;动机的理论;动机的种类;意志行动。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动机的一般概念和需要的基本理论;掌握人类行为的动力——需要和动机以及由此衍生的信念、价值观;掌握动机的理论。

教学重点:动机的概念;动机与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教学难点:动机理论(本能理论、唤醒理论、认知理论)第十章情绪和情感(6课时)主要内容:掌握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述;情绪和脑;情绪的外部表现--表情;情绪的理论;情绪的调节。

教学要求:使学生明确情绪最能表达人的内心状态。

它是人的心理活动中动力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个性形成的重要方面。

同时了解和掌握情绪的相关概念、原理和理论,并学会做情绪的主人。

教学重点:情绪的调节与身心健康的关系。

教学难点:情绪理论。

第十一章能力 (4课时)主要内容:能力的一般概念;能力的种类和结构;能力的测量;能力发展和个体差异。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能力的相关概念、原理和理论,以及能力的测量,并明确能力的发展与差异。

教学重点:能力的理论(二因素说、三元智力、成功智力、多元智力、Pass模型)。

教学难点:能力的测量(智力测验中的标准化、信度、效度)。

第十二章人格 (4课时)主要内容:人格的一般概念;人格的理论;认知风格;人格测验;人格成因。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气质、性格、人格的相关概念、原理和理论以及性格的形成、发展和影响因素,了解和掌握人格的测量,掌握如何培养健全的人格。

教学重点:人格的概念;认知风格。

教学难点:人格理论,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第十三章、第十四章将在《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中涉及,故在此略过不讲。

四、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1]彭聃龄主编. 《普通心理学》第四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参考书目:[2](美)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著:《心理学与生活》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版[3](美)Dennis Coon著:《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第9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4]张春兴编:《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教育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712014课程总学时/学分:54/3(其中理论46学时,实践8学时)课程类型:学科基础与专业必修课程一、教学目的、任务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必修课,是学生了解和掌握教育基本理论和培养学生认识与领悟教育活动能力的重要课程。

本课主要研究教育基本理论,探索当代教育教学实践的原理。

通过本课程学习,着重培养学生学习教育基本原理的能力,为学生深入其他教育专业课程以及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了解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原理,为深刻认识教育与社会、教育与文化、教育与社会经济、政治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正确认识现代教育观的转变包含的确切含义,从教到学,从学校教育到生活教育,从多元素质培养到完人的转变。

理解人文主义教育兴起的时代背景,现实意义。

掌握教育与生产力、教育与文化、教育与政治之间的关系。

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教育的基础理论,掌握教育基本规律,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正确把握教师角色。

结合教学计划中的先期课程有基础心理学、社会科学基础等,提高师范学生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素养,为他们进一步学习课程与教学论、中外教育史、小学语文教学论、小学数学教学论、小学英语教学论、班级管理等。

选择的教材,以突出理论性、科学性、应用性等特点,力求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4学时)教学要求:掌握教育基本原理的含义、研究对象、性质;了解教育学的发展概况,掌握其中有代表性的人物及理论著作与主要理论观点。

了解教育基本理论在教育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提高他们对学习教育教育基本理论重要意义的认识,掌握学习教育教育基本理论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教育基本原理的含义、研究对象、性质。

以及教育基本理论在教育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教学难点:古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教育教育基本理论的方法。

[实践活动名称]: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比较[实践活动要求]:通过安排学生课下阅读有关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文章或著作,让学生分析两人教育思想的异同,思考东西方教育的差异,初步感知教育原理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意义。

[实践活动学时]:1学时第二章教育的本质(4学时)教学要求:理解和掌握教育的概念;了解教育的起源;深刻理解教育的本质。

了解教育的历史发展状况,认清教育在各个发展阶段的共同特点,初步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掌握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一般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