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手术室院感核心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十七项核心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十七项核心制度医院感染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制定和执行一系列的制度和规定,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下面介绍医院感染管理的十七项核心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领导责任制度:明确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领导责任,并给予相关部门和人员相应的授权和支持。
2.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机构设置制度:设立感染控制科或者感染管理办公室,明确其职责和权限。
3.医院感染防控技术指导制度:建立健全感染控制科技术支持制度,及时提供各类感染防控技术指导和培训。
4.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建立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定期对各科室进行感染监测,并通过规定的程序及时报告。
5.医院感染消毒灭菌制度:建立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管理制度,确保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符合相关标准。
6.医院感染用药管理制度:建立合理用药制度,规范医务人员的用药行为,防止滥用抗生素等药物导致感染。
7.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各类基本制度:包括手卫生、口腔护理、饮食卫生等各类预防控制制度,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卫生和健康。
8.医院感染护理制度:建立规范的感染护理制度,包括伤口护理、导尿护理等,提高患者护理质量,减少感染发生的风险。
9.医院感染检验与病原体监测制度:建立完善的感染检验与病原体监测制度,及时发现和追踪感染源头。
10.医院感染教育培训制度:开展定期的感染防控教育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感染防控意识。
11.医院感染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建立医疗设备管理制度,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和消毒灭菌的合格。
12.医院感染暴露事件管理制度:建立医院感染暴露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及时处理感染暴露事件,降低暴露风险。
13.医院感染爆发事件管理制度:建立医院感染爆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度,迅速处置感染爆发事件,控制病原体传播。
14.医院感染监督检查评估制度:建立医院感染监督检查评估制度,对各项感染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估。
15.医院感染相关人员培训制度:建立感染管理工作人员培训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
医院感染管理十七项核心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十七项核心制度医院感染管理是一项涉及医院各个部门和全体员工的综合性工作,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一、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制度1. 医院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医院感染管理的决策和监督。
2.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医院负责人、医务部门、护理部门、临床科室、感染管理部门、消毒供应室、手术室、重症医学科、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检验科、药剂科、营养科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3.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应当定期召开会议,分析医院感染情况,制定感染控制措施,并监督实施。
4. 医院应当设立感染管理部门,负责医院感染管理的组织实施和日常监督。
5. 感染管理部门应当配备专业的感染管理人员,负责感染预防、控制、监测、调查、报告等工作。
6. 医院应当设立感染管理小组,负责临床科室的感染管理工作。
7. 感染管理小组应当定期召开会议,分析本科室感染情况,制定感染控制措施,并监督实施。
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8. 医院应当制定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包括感染控制的策略、措施、流程等。
9. 医院应当对员工进行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感染防控意识。
10. 医院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11. 医院应当加强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医疗废物处理等环节的管理,防止感染的发生。
12. 医院应当加强患者的教育,提高患者的感染防控意识。
三、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13. 医院应当建立感染监测制度,定期对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
14. 医院应当设立感染监测小组,负责感染监测工作。
15. 感染监测小组应当对感染病例进行调查,分析感染原因,制定控制措施。
16. 医院应当建立感染报告制度,及时报告感染病例。
17. 医院应当对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制定感染控制策略。
四、医院感染暴发控制制度18. 医院应当建立感染暴发控制制度,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暴发。
新院感十项核心制度
二、十大关键制度要求重点
• (三)感控标准预防办法执行管理制度 • 1、涵义。是医疗机构中各相关主体自觉、有效、规范地
执行感控标准预防办法规范性要求。
新院感十项核心制度
第页
二、十大关键制度要求重点
• 2、基本内容。标准预防主要包含手卫生、隔离、环境清 洁消毒、诊疗器械/物品清洗消毒与灭菌、安全注射等办 法。医疗机构应该加强资源配置与经费投入,以保障感 控标准预防办法落实;不得以控制成本和支出为由,挤 占、削减费用,影响标准预防办法落实
新院感十项核心制度
第26页
二、十大关键制度要求重点
• ②在实施消毒灭菌处置前应该对污染器械/物品进行彻底 清洗。但针对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传染 病病原体污染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在灭菌处置前应 该先消毒。
• ③建立针对内镜、外来器械、植入物等清洗消毒灭菌管 理规范和对应标准操作规程,做好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监 测和反馈。
效防范因注射造成感染风险所采取,对接收注射者无害、 使实施注射操作医务人员不暴露于可防止风险,以及注 射后医疗废物不对环境和他人造成危害临床注射活动规 范性要求。
新院感十项核心制度
第30页
二、十大关键制度要求重点
• (2)基本要求。 • ①制订并实施安全注射技术规范和操作流程;明确负责
安全注射管理责任部门和感控部门或人员监督指导责任; 加强对医务人员安全注射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严格实 施无菌技术操作。
新院感十项核心制度
第17页
二、十大关键制度要求重点
• 隔离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含有明确或可能感染传输能 力人员,对其按照感染源进行隔离;另一类是含有取得 感染可能高风险目标人员,对其进行保护性隔离。隔离 屏障包含物理屏障和行为屏障。物理屏障以实现空间分 隔为基本伎俩,行为屏障以规范诊疗活动和实施标准预 防为重点。
院感的核心制度
院感的核心制度引言概述:院感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的关键。
为了有效管理院感,医院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院感核心制度。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院感的核心制度。
一、院感监测与报告制度1.1 院感监测范围:包括医院内各科室、手术室、病房、急诊科等。
1.2 监测指标:包括院内感染发生率、病原微生物分布、耐药菌感染情况等。
1.3 监测方法:采用定期巡查、主动报告、医疗记录回顾等方式进行。
二、院感防控制度2.1 感染预防措施: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消毒灭菌、医疗废物管理等。
2.2 感染控制措施:包括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感染控制委员会的建立等。
2.3 医护人员培训:通过定期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院感防控意识和操作技能。
三、院感报告与分析制度3.1 报告流程:建立院感报告的流程,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
3.2 数据分析:定期对院感报告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3.3 信息共享:建立院感信息共享平台,促进不同科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院感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4.1 风险评估工具: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工具,对院感风险进行评估。
4.2 风险管理计划: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并监督执行。
4.3 风险溯源与追踪:对院感事件进行溯源与追踪,找出病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五、院感质量评估与改进制度5.1 质量评估指标:建立院感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对院感防控工作进行评估。
5.2 质量改进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质量改进措施,提高院感管理水平。
5.3 绩效考核与奖惩机制:建立院感绩效考核与奖惩机制,激励医护人员积极参与院感防控工作。
结论:院感的核心制度是医院感染管理的基础,通过建立监测与报告制度、防控制度、报告与分析制度、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以及质量评估与改进制度,可以有效提升医院的院感管理水平,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
医院应重视院感核心制度的建设,不断完善和优化,以应对日益复杂的院感防控挑战。
医院感染管理十七项核心制度范文(二篇)
医院感染管理十七项核心制度范文一、感染管理制度概述感染管理制度是医院为了维护医疗质量和安全,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所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
本制度的核心目标是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防止感染传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为实现这一目标,医院制定了以下17个核心制度。
二、医院感染防控责任制度1.明确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责任主体和责任分工,包括医务人员、护理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和支持人员的感染防控职责和任务。
三、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机构和人员配置制度1.明确医院感染防控委员会、感染科、感染监控科等机构的设置和职责。
2.制定感染防控工作人员的配备标准和职责。
四、医院感染防控培训制度1.制定医院感染防控培训计划和内容,包括培训形式、培训周期和培训对象。
2.明确各岗位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培训要求和培训成果评估标准。
五、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宣教制度1.制定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宣教计划,包括宣教内容、宣教形式和宣教对象。
2.规定医务人员在宣教中的义务和负责。
六、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1.建立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的网络平台,确保及时、准确地收集、分析和报告感染数据。
2.规定医务人员的感染监测与报告职责和程序。
七、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1.制定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的操作规范,包括洗手制度、消毒制度和隔离制度等。
2.规定医务人员在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中的职责和操作要求。
八、医院消毒与无菌操作制度1.制定医院消毒与无菌操作的标准和程序,包括消毒设备、消毒药剂及无菌包装的选择和使用。
2.规定医务人员在消毒与无菌操作中的操作要求及安全注意事项。
九、医院感染事件报告与处置制度1.规定医务人员发现感染事件的报告要求和流程,确保感染事件及时被上报和处理。
2.制定医院感染事件的处置程序和措施,包括患者管理、病区隔离和医务人员防护等。
十、医院感染防控设施配置和管理制度1.制定医院感染防控设施的配置标准和要求,确保感染防控设施的功能完善和规范运作。
医院感染管理十七项核心制度(三篇)
医院感染管理十七项核心制度1. 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确定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消毒灭菌、隔离措施等。
2. 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建立感染监测系统,监测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3. 感染源控制制度:对患者、医护人员和环境等可能的感染源进行控制,包括隔离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
4. 消毒与灭菌制度:规定医疗器械、设备和环境的消毒与灭菌程序及频率。
5. 医疗废物处理制度:规定医院内产生的感染性废物的收集、存储、运输和处置方式,保证安全处理。
6. 医疗器械使用与管理制度:管理医院内各类医疗器械的使用、维护和检验工作。
7. 手卫生管理制度:明确医护人员在不同情况下的手卫生要求和程序,并进行教育和培训。
8. 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制度:定期开展与感染预防控制相关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于感染预防的意识和知识水平。
9. 隔离与防护措施制度:对患者进行隔离预防,并规定医护人员在不同情况下的个人防护要求。
10. 医院感染事件报告制度:规定医院感染事件的报告程序及处理流程,及时采取措施处理感染事件。
11. 感染性疾病防治措施制度:定期开展感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包括疫苗接种、疾病防控知识宣传等。
12. 空气消毒与净化措施制度:对医院内空气进行消毒和净化,减少传播病原体的风险。
13. 采样与送检制度:规定医院内各类样品的采集、保存、送检程序,确保准确的检测结果。
14. 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规范医院内抗生素的使用,防止抗生素滥用和耐药菌的产生。
15. 医护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对医护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和管理,包括疾病预防和职业健康检查等。
16. 病房、手术室清洁与消毒制度:规定病房、手术室等环境的清洁与消毒要求和程序。
17. 感染后处理与排查制度:对因医院感染导致的后续处理和排查进行规范,防止感染的扩散和再次发生。
医院感染管理十七项核心制度(二)1.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定期收集、分析和报告医院内感染情况,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风险。
医院感染十项核心制度
医院感染十项核心制度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环境中,病人因其他或原发性感染因素导致的感染。
为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许多医院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感染控制制度。
以下是医院感染的十项核心制度。
一、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对患者和医疗人员进行监测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的发生。
二、医务人员岗前培训制度:医院应对医务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教育他们掌握感染控制基本知识和技能,遵守感染控制政策和规定,提高感染控制素质。
三、手卫生制度: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手卫生制度,包括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手卫生,使用合适的手消毒剂和戴手套。
四、医疗器械和设备消毒制度:医院应建立医疗器械和设备消毒制度,确保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正确消毒,并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估。
五、防止交叉感染制度:医院应建立防止交叉感染制度,包括对不同病区、病房之间的交叉感染进行隔离控制,定期检查和清洁卫生。
六、安全注射制度:医院应建立安全注射制度,包括使用无菌注射器和针头,遵循注射操作规范,防止交叉感染和病原体传播。
七、手术切口手卫生制度:医院应建立手术切口手卫生制度,包括手术前的手卫生,手术的无菌操作,手术后的伤口处理等,以减少手术切口感染风险。
八、废弃物处理制度:医院应建立废弃物处理制度,包括对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确保废弃物不对环境和人员造成污染和感染。
九、感染调查和处理制度:医院应建立感染调查和处理制度,对感染事件进行调查和分析,及时采取措施,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以防止感染的再次发生。
十、感染控制委员会制度:医院应建立感染控制委员会制度,由负责感染控制工作的专业团队组成,负责制定和实施感染控制政策和措施,推动感染控制工作的开展。
这十项核心制度是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基础,通过实施和执行这些制度,可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医院感染控制是医院管理和质量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医院应高度重视,并不断完善和提升感染控制措施,确保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手术室院感核心制度
手术室院感核心制度摘要:手术室作为医院高风险部门之一,院感控制工作至关重要。
为了保证手术室的安全和质量,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院感核心制度。
本文将介绍手术室院感核心制度的重要性以及其中的具体内容,旨在提高手术室院感控制水平。
一、引言手术室是医院中风险程度最高的部门之一,因此,在手术室中院感控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手术室院感核心制度是保证手术室安全和质量的重要保障措施。
它包含了手术室院感控制的各个方面,如环境清洁、消毒灭菌、手卫生等,旨在降低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率,提供优质的手术服务。
二、手术室院感核心制度的重要性1.保障手术室的安全:手术室是进行高风险手术的场所,院感控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手术室院感核心制度能够规范手术室的工作流程,确保手术室的环境清洁、设备消毒灭菌等工作得到有效管理,确保手术室的安全。
2.提高手术室的质量:手术室是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关键环节,院感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手术后的恢复情况。
手术室院感核心制度能够规范手术室人员的操作行为,确保手术过程中的手卫生、消毒灭菌等关键措施得到正确执行,提高手术质量。
三、手术室院感核心制度的具体内容1.环境清洁:手术室的环境清洁是院感控制的重要方面之一、手术室院感核心制度需要规定手术室的清洁标准和频次,以确保手术室环境的干净和无尘。
2.设备消毒灭菌:手术室中的设备消毒灭菌是院感控制的重要环节。
手术室院感核心制度需要规定设备消毒灭菌的标准和程序,包括消毒液的选择和使用方法,以确保手术室设备的安全和可靠。
3.手卫生:手术室人员的手卫生是院感控制的关键环节。
手术室院感核心制度需要规定手卫生的标准和要求,包括手洗和手消毒的方法和频次,以确保手术过程中的手卫生得到正确执行。
4.动态监测:手术室院感核心制度需要建立一套动态监测体系,对手术室环境、设备消毒灭菌和手卫生等进行监测,并及时纠正不符合标准的情况,以保证手术室的质量和安全。
5.培训和管理:手术室院感核心制度需要规定手术室人员的培训要求,确保手术室人员掌握院感控制的知识和技能。
院感十八项核心制度
院感十八项核心制度院感十八项核心制度是医院感染管理的基础和保障,也是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手段。
本文对院感十八项核心制度进行详细介绍。
一、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明确各级人员的感染管理职责,包括医院领导、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临床科室、护理单元等,确保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二、医院感染监测建立医院感染监测网络,定期对医院感染发生率、耐药率等进行监测,为制定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三、手卫生加强手卫生管理,制定手卫生规范和操作流程,提供足够的洗手设施和消毒洗手液,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培训和考核。
四、消毒隔离加强消毒隔离管理,制定消毒隔离规范,对各类物品、环境、设备等进行定期消毒,预防交叉感染。
五、医疗废物管理加强医疗废物管理,按照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暂存、运输和处置的要求,确保医疗废物安全处理。
六、抗菌药物管理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制定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抗菌药物滥用导致医院感染。
七、无菌技术操作加强无菌技术操作管理,制定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对医务人员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培训,确保无菌技术操作的准确性。
八、医疗器械管理加强医疗器械管理,定期对医疗器械进行维修、保养和消毒,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
九、环境卫生管理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对环境卫生进行监测,保持环境卫生整洁,预防医院环境污染。
十、医务人员健康管理加强医务人员健康管理,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健康检查,接种疫苗,预防医务人员感染。
十一、医院感染病例诊断和治疗加强医院感染病例诊断和治疗管理,制定医院感染病例诊断和治疗规范,提高医院感染病例诊断和治疗水平。
十二、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定期对医院感染管理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十三、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加强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制定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制度,定期对医疗安全与风险进行评估和预警,预防医院感染事故的发生。
手术室院感核心制度
手术室院感核心制度三号手术室院感核心制度目录1.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2.手术室无菌技术操作制度3.手卫生制度4.参观与外来人员管理制度5.职业安全防护制度6.手术室消毒与隔离制度7.手术室培训制度8.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9.外来器械管理制度10.特殊感染手术消毒隔离制度11.手术室日常清洁管理制度12.手术室环境消毒效果监测制度13.洁净手术室的日常维护管理制度14.手术室无菌物品管理制度15.一次性无菌物品及医疗器械管理制度16.医疗废物管理制度17.手术室风险监测管理计划28/ 1手术室院感核心制度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一、为加强手术室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手术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手术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等相关法规、规章制定本制度。
二、手术室的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和实施手术的医师,应当具备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及环境卫生学管理方面的知识,接受相关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严格执行各项技术规范、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及人员岗位职责。
三、手术室的建筑布局遵循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原则,做到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洁污区域分开的基本原则。
洁净手术室的建筑布局、基本配备、净化标准和用房分级等应当符合《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02))的标准。
四、手术室严格限制非手术人员的进入,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规定更换手术室专用的工作衣、鞋帽、口罩。
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参加手术。
五、在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和实施手术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实施标准预防,做好职业安全防护。
六、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28/ 2手术室院感核心制度手消毒,再按要求更衣、戴无菌手套。
手术室医院感染核心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建设及责任制院感染监控网络各级人员职责手术室旳感染管理小组:******认真履行其职责做好手术室管理工作。
一、负责监督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二、贯彻消毒隔离制度和原则防止各项措施。
三、定期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符合原则规定。
四、出现流行趋势时及时汇报,并积极协助院感办进行调查,妥善救治患者。
六、按规定进行消毒灭菌效果和环境卫生学监测,符合有关原则规定;七、组织本科室人员积极参与防止和控制医院感染知识旳培训;八、保持手术室旳环境清洁。
九、遵照手卫生管理,加强职业卫生防护医院感染科主任职责1、在科室范围内组织执行监控计划,并根据本科室特点制定感染监控措施及质控措施。
2、组织本科室人员开展医院感染专题讨论,宣传感染防止知识,从防止医院感染角度改善诊断操作技术。
3、一旦发现本科室有感染爆发苗头,立即向医院感染委员会汇报,并采用有效措施及时控制感染流行,同步应将感染流行状况书面汇报感染办。
医院感染护士长职责1、管理并监督执行本科室旳消毒隔离措施。
2、督促监控护士搞好本科室感染监测工作,并掌握本病区防止医院感染各项制度旳贯彻状况3、督促本病区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旳实行。
督促监控护士准时完毕本科室防止医院感染旳多种监测、登记工作,做好记录完整、精确。
4、做好本病区平常消毒、终末消毒、多重耐药菌病人旳消毒与隔离措施旳实行。
做好高危病人旳保护性隔离工作,防止交叉感染旳管理工作。
5、监管一次性医疗用与否合格、在有效期内、霉变、松散等如发现问题及时向医院感染办和感染委员会汇报。
6、从防止医院感染角度督促本科医务人员做好诊断操作和护理操作。
7、积极与感染办获得协作,及时理解临床工作中出现旳医院感染问题。
8、发现感染爆发流行苗头,立即向医院感染办和感染委员会汇报并与科主任合作,采用有效措施及时控制感染流行。
医院感染监控医师职责1、检查督促本科感染监控计划旳贯彻,全面理解科内医院感染动态。
医院感控十项核心制度
医院感控十项核心制度医院是人们休养治疗和康复的场所,而感染控制则是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的重要环节。
为了有效防控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和传播,制定并执行医院感控十项核心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十项制度的内容和重要性。
一、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是医院感控的基础,主要包括对感染病例的监测、定期报告和分析。
医院应建立健全感染病例报告制度,对可能的感染进行调查和报告,并进行数据分析,以便及时制定相关防控措施,并对病例进行追踪和管理。
二、消毒与无菌操作制度消毒与无菌操作制度是保障医疗器械、设备、环境的清洁和无菌的重要制度。
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消毒和无菌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使用,以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
三、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是保障医院环境卫生和公共安全的重要措施。
医院应建立合理的医疗废物分类、储存、转运和处理制度,杜绝废物交叉感染的风险,确保医院环境的清洁与安全。
四、职业暴露与接种管理制度职业暴露与接种管理制度是保护医务人员免受感染的重要措施。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职业暴露管理制度,规范医务人员的防护用品佩戴和操作,加强对职业暴露后的监测、接种和报告,确保医务人员的个人安全。
五、环境清洁与消毒制度环境清洁与消毒制度是保持医院整体环境清洁和无菌的重要制度。
医务人员应按照规定的清洁与消毒程序进行操作,保持医疗区域和公共区域的卫生,减少病原微生物的存活和传播。
六、手卫生管理制度手卫生管理制度是医务人员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减少手部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手卫生制度,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供必要的洗手设施和消毒用品,促使医务人员养成正确的洗手习惯。
七、防护用品管理制度防护用品管理制度是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不受感染的重要措施。
医院应提供合适的防护用品,确保医务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定期检查和更新防护用品,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八、患者管理制度患者管理制度是保障患者安全和减少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
医院感染十项核心制度
医院感染十项核心制度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于机构的疏忽或不当操作导致病原微生物感染。
为了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并保障患者的安全,医院应该建立十项核心制度。
首先是手卫生制度。
医院应制定详细的手卫生操作流程,要求所有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使用医疗器械前后、接触污染物后以及出入病房前后必须进行手卫生。
其次是消毒供应品制度。
医院应定期检查消毒供应品的有效期,并确保其合格。
在使用过期或不合格的消毒供应品时,应立即予以淘汰,防止因使用不当而导致医院感染。
第三是环境卫生制度。
医院应定期对病房、手术室、诊疗区域等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
同时,医院还应采取科学的通风、排水和垃圾处理措施,确保医院环境清洁卫生。
第四是医疗器械管理制度。
医院应建立医疗器械的购进、使用、维护和报废等全过程管理制度。
同时,要加强医护人员对医疗器械的使用操作培训,确保医疗器械使用的安全和有效性。
第五是空气质量管理制度。
医院应定期检测病房、手术室等区域的空气质量,确保空气中的微生物和灰尘等有害物质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
第六是感染性疾病管理制度。
医院应建立感染性疾病的监测、报告和控制制度,及时发现并控制感染性疾病的传播。
在感染性疾病暴发期间,医院应采取相应的隔离和防护措施,防止病原微生物传播。
第七是药事管理制度。
医院应建立合理用药的制度,明确药品的选择、配药、给药等流程,避免医院感染发生的风险。
医院还应对药品的保存、检验、分发等环节进行严格管理。
第八是医废管理制度。
医院应定期清理和处理医疗废弃物,并确保废弃物的分类、包装和运输符合相关规定。
医院还要加强医废处理场所的管理,防止废弃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污染。
第九是医护人员岗前培训制度。
医院应对入职医护人员进行严格的医院感染防控培训,培养他们正确使用防护性措施,加强对感染性疾病防控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其医院感染防控意识。
最后是外来患者管理制度。
医院应对外来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检和评估,评估其是否存在感染性疾病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隔离和防护措施,减少外来患者感染其他患者的风险。
院感的核心制度 (2)
院感的核心制度一、引言院感(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发生的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是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为了控制和预防院感的发生,医疗机构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院感管理制度。
本文将介绍院感的核心制度,包括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感染事件处理与追踪制度。
二、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1. 监测对象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的监测对象包括医院内的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设施。
2. 监测指标(1)感染发生率:按照感染部位、感染类型、感染病原体等进行统计,定期报告给院感管理委员会。
(2)感染相关指标:包括手卫生合规率、消毒灭菌合格率、医疗器械使用合规率等,定期进行统计和分析。
3. 监测方法(1)定期巡查:由院感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巡查,对病房、手术室、洗消室等关键区域进行检查,记录发现的问题并及时整改。
(2)主动监测:设立院感监测小组,对重症患者、手术患者等高危人群进行主动监测,及时发现感染事件。
4. 报告与分析(1)感染事件报告:发现院内感染事件后,医务人员应即将报告给院感管理委员会,并进行事件调查和分析。
(2)定期报告:院感管理委员会定期向医院领导汇报院内感染监测结果和相关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三、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1. 感染预防措施(1)手卫生:医务人员应按照规定的手卫生程序进行操作,并定期进行手卫生培训。
(2)消毒灭菌:对医疗器械、床单、衣物等进行规范的消毒灭菌操作,确保无菌状态。
(3)环境清洁:定期对病房、手术室等关键区域进行清洁消毒,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
(4)个人防护:医务人员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等,避免交叉感染。
2. 感染控制措施(1)隔离措施:对感染患者进行隔离,根据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和感染类型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2)抗生素合理使用: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
(3)手术感染控制:手术室应严格执行手术准备、手术操作和手术后的感染控制措施,确保手术安全。
医院感染管理十七项核心制度范文(二篇)
医院感染管理十七项核心制度范文医院感染管理是现代医疗机构必不可少的管理环节,以下是医院感染管理的十七项核心制度范文:1.感染管理委员会制度:设立专门的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感染管理的政策和方案,并定期组织感染管理培训。
2.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建立感染监测与报告系统,实时监测医院内感染事件的发生情况,并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3.感染预防控制制度: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指南,制定医院内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器械消毒等方面的规定。
4.感染风险评估制度:对医院内各个科室和患者进行感染风险评估,确定感染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5.口腔护理管理制度:制定口腔护理操作规范,确保口腔护理的安全和有效性,避免感染的发生。
6.手卫生管理制度:明确医务人员及相关人员的手卫生职责和要求,建立健全的手卫生操作规范和培训机制。
7.医疗器械消毒与灭菌管理制度:建立医疗器械消毒与灭菌的管理制度,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和有效的消毒处理。
8.排查与隔离制度:建立感染病例的排查与隔离制度,及时发现并控制感染源,防止疾病传播。
9.环境清洁与消毒管理制度:建立环境清洁与消毒管理制度,确保医院内环境的清洁和消毒质量。
10.感染性疾病报告管理制度:明确感染性疾病报告的程序和要求,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11.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医院内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12.药品管理制度:制定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使用的安全和规范。
13.手术室感染控制制度:建立手术室感染控制制度,包括手术准备、手术过程和手术后的感染防控措施。
14.教育培训管理制度:开展感染管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和相关人员的感染管理意识和技能水平。
15.抗生素管理制度:制定抗生素管理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16.医院感染报告制度:建立医院感染报告制度,及时报告感染事件,分析感染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17.感染处理与处置制度:建立感染处理与处置制度,对感染病例进行处理和处置,减少感染的传播。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十项核心制度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十项核心制度感控监测及报告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必须遵守和严格执行的基本要求,具有“底线性”、“强制性”。
1.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感控监测及报告管理制度,明确相关职责和要求。
2.医疗机构应按照规定,对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疫情。
3.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感染病例报告制度,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疫情信息。
4.医疗机构应加强与公共卫生部门的沟通和协作,共同开展感染病例的监测和防控工作。
5.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感控意识和能力。
三、医疗废物管理制度一)涵义。
是指医疗机构对医疗废物的收集、储存、运输、处置等活动,进行规范管理的要求。
二)基本要求。
1.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明确相关职责和要求。
2.医疗机构应按照规定分类收集、储存、运输、处置医疗废物,确保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最小化。
3.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疗废物进行清理和消毒,确保废物不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污染和危害。
4.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医疗废物管理意识和能力。
5.医疗机构应加强与环保部门的沟通和协作,共同开展医疗废物的管理和处理工作。
四、手卫生管理制度一)涵义。
是指医疗机构对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培训和管理,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行为的要求。
二)基本要求。
1.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手卫生管理制度,明确相关职责和要求。
2.医疗机构应对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培训,提高他们的手卫生意识和能力。
3.医疗机构应配备充足的手卫生设施和消毒用品,确保医务人员能够随时进行手卫生操作。
4.医疗机构应对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医疗机构应加强与卫生部门的沟通和协作,共同开展手卫生的宣传和推广工作。
1.为了有效监测和报告健康保健相关感染,需要制定可行的管理规定,包括监测类型、指标、方法和反馈等内容。
同时,需要明确监测责任主体和参与主体的职责,并强化临床医务人员的监测和报告义务。
院感十项核心制度
院感十项核心制度一、感控分级管理制度感控分级管理制度是为了指导和规范医疗机构建立层级合理、专兼结合、分工明确、运转高效的感控分级管理组织体系,并有效开展感控工作的规范要求。
感控分级管理组织体系的各层级主体包括医院感控委员会、感控管理部门、临床与医技科室感控管理小组,以及感控专(兼)职人员等。
感控涉及的相关职能部门包括但不限于医务、药学、护理、信息、总务后勤、医学装备、质量控制,以及教学科研等管理部门;涉及的临床与医技科室包括全部临床学科、专业,并覆盖各学科、专业所设立的门(急)诊、病区和检查治疗区域等。
基本要求如下:1.按规定建立感控组织体系,结合本机构规模和诊疗活动实际,配置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感控专兼职人员。
2.明确感控组织体系的管理层级与责任主体。
管理层级有“医疗机构、感控管理部门和临床科室”三级管理和“医疗机构、临床科室”二级管理两种基本模式,后者主要适用于依规定不需要设置独立感控管理部门的医疗机构。
采用二级管理模式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置专(兼)职感控管理岗位。
3.明确管理体系中各层级、各部门及其设岗位的感控职责;明确各层级部、外部沟通协作机制。
4.教育引导全体工作人员践行“人人都是感控实践者”的理念,将感控理念和要求融入到诊疗活动全过程、全环节、全要素之中。
5.规范预检分诊工作,落实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措施。
将发热伴有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症状,以及其他季节流行性感染疾病症状、体征的就诊者纳入医疗机构预检分诊管理;将基于特定病种、操作和技术等的感染防控核心措施纳入重点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和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与管理。
二、感控监测及报告管理制度感控监测及报告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根据感控工作需要,对健康保健相关感染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等数据信息开展收集、分析、反馈,以及依法依规上报等活动的规范要求。
基本要求如下:1.制订并实施可行的健康保健相关感染监测与报告管理规定,主要容包括但不限于:监测的类型、指标、方法以及监测结果的反馈等;明确监测责任主体、参与主体及其各自职责;强化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履行健康保健相关感染监测与报告义务第一责任人的主体责任。
医院感染十项核心制度
医院感染十项核心制度医院感染十项核心制度是指医院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而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
该制度的目的是通过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和完善的操作规程,提高医院职工和患者的安全保障水平,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降低医疗事故和病人死亡率,提高医疗质量和满意度。
以下是医院感染十项核心制度的内容和要点:1.创建感染防控委员会:医院应成立感染防控委员会,由多个科室和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
委员会负责制定和实施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
2.制定感染防控规章制度:医院应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制定和完善感染防控规章制度,明确相关职责和工作流程,规范医疗操作和消毒灭菌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3.建立感染防控人员培训制度:医院应定期组织感染防控人员进行培训,包括感染控制基础知识、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等。
培训内容应根据员工岗位需求和不同科室特点进行个性化定制。
4.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和报告系统,定期对各科室和患者进行感染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感染事件。
感染信息应及时汇总和分析,开展相关预警和应对措施。
5.手卫生制度:医院应制定手卫生制度,明确医护人员在各项操作前后的手卫生要求和方法,加强员工的手卫生培训和宣教,提高手卫生意识和操作规范。
6.消毒灭菌制度:医院应制定消毒灭菌制度,明确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消毒方法和频率,确保消毒灭菌工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加强消毒灭菌科学研究和技术培训,提高消毒灭菌工作水平。
7.废弃物处置制度:医院应建立废弃物处置制度,规范医疗废弃物的分类、包装、运输和处理方法,保证废弃物不对环境和人群造成污染和危害。
8.隔离和防护制度:医院应根据不同病种和传播途径,制定隔离和防护制度,明确相关人员的隔离条件和防护要求,确保医疗过程中的感染传播风险控制在最低程度。
9.食品卫生制度:医院应制定食品卫生制度,规范员工食堂和病患食品供应的卫生要求和操作规程,确保患者和职工的饮食安全。
院感的核心制度
院感的核心制度一、引言院感(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发生的由医疗活动引起的感染。
为了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防止院感的发生和传播,医疗机构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院感管理制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院感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和要求。
二、院感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1. 院感责任制度(1)明确医疗机构院感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制定相关的工作职责和权限。
(2)建立院感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院感管理制度和相关政策,协调各部门的合作和配合。
(3)建立院感管理团队,包括院感专家、感染控制医师和感染控制护士等,负责院感监测、预防和控制工作。
2. 院感监测制度(1)建立院感监测网络,对医疗机构内的院感事件进行实时监测和报告。
(2)制定院感监测指标和标准,包括感染发生率、细菌耐药性监测、手卫生合规率等。
(3)建立院感报告制度,确保院感事件及时、准确地上报和记录。
3. 院感预防制度(1)制定院感预防的标准操作规程,包括手卫生、消毒灭菌、环境清洁等方面的要求。
(2)加强医务人员的院感预防培训,提高他们的院感防控意识和技能。
(3)建立院感风险评估制度,对高风险科室和患者进行重点监测和预防。
4. 院感控制制度(1)建立院感控制措施,包括患者隔离、手术室无菌操作、医疗器械消毒等方面的要求。
(2)加强医疗废物管理,确保废物的安全处理和处置。
(3)建立院感事件处理制度,对院感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5. 院感培训制度(1)制定院感培训计划,包括新员工的院感培训和定期的院感培训活动。
(2)培训内容包括院感基础知识、院感预防措施、感染控制操作等。
(3)建立培训记录和考核制度,确保培训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三、院感管理制度的要求1. 制度的完善性:院感管理制度应涵盖院感的全过程,从监测、预防到控制,确保全面、系统地管理院感。
2. 制度的科学性:制度应基于科学的院感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3. 制度的可操作性:制度应具备可操作性,能够指导医务人员具体实施院感管理工作。
2021年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目的规范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降低手术相关感染的发生。
范围适用于医院手术室。
定义无。
权责1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制定管理制度。
2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负责监督制度落实。
3 科室护士长负责本科室制度的执行。
作业内容1 管理要求 1 健全各类手术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流程,规范无菌技术操作、落实标准预防、个人防护措施。
2 工作人员参加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及考核并记录;知晓手术室感染预防管理方面的主要内容。
2 人员管理 1 进入手术室人员应严格执行手术室相关管理要求,服从手术室管理;限制进入手术间人员,一般不超过 10 人。
2 手术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管理制度》,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3 外出时更换外出服,手术衣不得在手术室以外的任何区域穿着,禁止在病房穿洗手衣裤。
4 患有呼吸道等疾病人员原则上不得进入手术室,若特殊情况应做好防护措施。
3 环境管理 1 限制区、非限制区、半限制区分区明确、标识清楚,使用规范。
做好各类人员及各种物品在各区域的出入管理。
2 洁净手术间的清洁应在层流净化运行状态下完成,直至清洁工作完成 30 分钟后方可关闭。
3 急诊手术和感染手术安排在隔离手术间内实施。
4 接台手术设备连续运行,间隔时间要保证足够自净时间。
5 手术中应保证门处于常闭状态。
4 仪器管理 1 进入手术间的各种仪器设备,在进入前安装完毕,擦拭干净。
2 每次手术结束后整理各类仪器及物品。
3 手术完毕清除各种污物,分类后装入袋内密封,从污物通道运出。
4 每天手术前、后,擦拭无影灯、器械车、麻醉桌、手术床、壁柜等各种器材表面及地面。
5 工作人员洗手衣裤、使用后的拖鞋,每日进行清洁消毒。
6 每周所有设备及地面彻底擦拭消毒、清洁保养 1 次。
7 回风口装置每日清洁擦拭,过滤网每周清洗 1 次。
8 初效、中效、亚高效、高效过滤器按规定进行更换,详见《医院洁净系统感染管理制度》。
5 监测管理 1 自测手术室医院感染监控护士每季度对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控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作整改小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号手术室院感核心制度目录1.欧阳光明(2021.03.07)2.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3.手术室无菌技术操作制度4.手卫生制度5.参观与外来人员管理制度6.职业安全防护制度7.手术室消毒与隔离制度8.手术室培训制度9.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10.外来器械管理制度11.特殊感染手术消毒隔离制度12.手术室日常清洁管理制度13.手术室环境消毒效果监测制度14.洁净手术室的日常维护管理制度15.手术室无菌物品管理制度16.一次性无菌物品及医疗器械管理制度17.医疗废物管理制度18.手术室风险监测管理计划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一、为加强手术室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手术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手术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等相关法规、规章制定本制度。
二、手术室的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和实施手术的医师,应当具备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及环境卫生学管理方面的知识,接受相关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严格执行各项技术规范、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及人员岗位职责。
三、手术室的建筑布局遵循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原则,做到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洁污区域分开的基本原则。
洁净手术室的建筑布局、基本配备、净化标准和用房分级等应当符合《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02))的标准。
四、手术室严格限制非手术人员的进入,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规定更换手术室专用的工作衣、鞋帽、口罩。
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参加手术。
五、在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和实施手术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实施标准预防,做好职业安全防护。
六、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再按要求更衣、戴无菌手套。
七、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以及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要求;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接触病人的麻醉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八、进入手术室的新设备或者因手术需要外带的仪器、设备,应当对其进行检查、清洁处理后方可进入和使用。
进入手术室洁净区域的物品、药品应当拆除其外包装后进行存放,无菌物品应当存放于无菌物品区域中。
九、根据手术类别合理安排相应固定的手术间,接台手术应符合先洁后污的原则。
为传染病患者或者其他需要隔离的患者实施手术时,应当按照《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严格按照标准预防原则并根据致病微生物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手术医师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感染性疾病名称;安排在专用手术间实施手术,张贴相应隔离标识;专人传递急需物品。
加强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和手术后物品、环境的终末消毒以及医疗废物的规范处置。
十、手术室的工作区域,应当每日清洁消毒≥2 次(地面、台面、仪器设备的表面等),手术床单位等应当在每日开始手术前、连台手术之间和当天手术全部结束后进行湿式擦拭方法的清洁、消毒,墙体表面每日擦拭一次,高度2-2.5米,不同区域及不同手术用房的清洁、消毒物品应当分开使用,不得一块抹布连续擦抹两个不同的医疗表面,不得一把拖把连续擦拭两个不同的手术间。
用于清洁、消毒的拖布、抹布应当是不易掉纤维的织物材料。
十一.层流手术室每台手术前30分钟净化空气,手术过程中应持续运转,并保持门窗关闭,尽量减少人员出入;定期清洁、消毒排风口过滤网,确保空气消毒质量。
十二、手术结束后,医务人员脱下的手术衣、手套、口罩等物品应当放入指定位置后,方可离开手术室。
手术后的废弃物应当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收集、及时密封转运。
十三、手术室应当与临床科室等有关部门共同实施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措施,包括正确准备皮肤、有效控制血糖、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及预防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发生低体温等。
手术室无菌技术操作制度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物生物侵入人体或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手术中的无菌操作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保证手术患者安全的关键。
(一)明确无菌概念、建立无菌区域手术者腰部以上肩部以下以及治疗台面以上为无菌区,戴无菌手套的双手不得扶持无菌台边缘以下,如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应立即予以更换并重新灭菌。
(二)严格执行无菌物品管理要求1. 无菌区内所用物品必须是灭菌的,若无菌包有破损、潮湿、可能污染时均视为有菌,不得使用。
2. 无菌物品坠落后,不可捡回使用。
3. 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使用,也不能放回无菌容器内,必须重新灭菌后再使用。
4. 无菌包打开后未被污染,超过24小时不可使用。
(三)术中执行无菌技术1. 术中避免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
2. 手术人员更换位置时,如两人邻近,一人双手放于胸前,与交换者采用背靠背形式交换;如非邻近,则由双方先面向手术台退出,然后交换。
3. 术中传递器械应从手术人员的胸前传递,不可从术者身后或头部传递,必要时可从术者上臂下传递,但不得低于手术台的边缘。
4. 接触过肿瘤及空腔脏器内部的污染器械放于固定容器内,与其他器械区分。
5. 保持无菌巾干燥,一旦浸湿立即更换或加层。
6. 术者手套破损或污染应及时更换。
7. 术中尽量减少开关门的次数,限制非手术人员进入手术间,减少人员走动,参观者距离手术人员30㎝以上。
手卫生制度1、配置洗手池,水龙头开关应为非手触式,水龙头数量应不少于手术间数量,洗手池应每天清洁与消毒。
2、配备洗手液。
3、配备清洁指甲用品,用后放在指定的容器中,清洁指甲用品应每日清洁与消毒。
4、手消毒剂采用一次性包装、非手触式出液器、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5、配备干手物品,医用擦手纸应灭菌后使用,每次更换擦手纸前应对容器进行清洁消毒6、配备计时装置。
7 全体医务人员应遵循洗手与卫生手消毒的原则,严格掌握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指征及方法。
8、手术室手术人员应遵循外科手消毒原则,严格掌握外科手消毒方法及注意事项。
9、每月对手术室的医务人员手进行消毒效果的监测,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医务人员手卫生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性微生物的监测。
10、科室每年开展一次手卫生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应掌握手卫生知识和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保障洗手和手消毒的效果。
11、每周调查手卫生依从性,每月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监督。
参观与外来人员管理制度1. 参观人员进入手术室必须手续齐全,经护士长批准后方可进入。
参观人员必须更换手术室专用衣裤,按照要求着装。
2. 每个手术间参观人员不得超过3人。
3. 参观人员只能在指定手术间内参观,不得到其他手术间参观。
4. 参观人员进入手术间后,迅速到指定的位置,尽量减少走动。
5. 参观人员需听从手术间护士的管理。
6. 参观完毕按程序更鞋、更衣,并将口罩、鞋帽等放于指定位置,参观衣交于护士站。
7. 病人亲属一律不得入内参观,凡院外参观者需经院医务科批准,麻醉科主任及手术室护士长同意,方可参观。
8. 手术室实习的医师、护士需提前进入手术室由专人介绍环境后方可进入手术室参观及参加手术。
9. 参观者请勿将贵重物品带入手术室,进入手术间关闭手机。
手术室职业安全防护制度一、一般防护措施注意加强营养,保证充足的的睡眠时间。
注意避免紧张情绪,术前一日可访视病人,做好准备工作。
二、利器损伤防护尽可能使用具有防护功能的刀片;进行防利器损伤的岗前培训;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恰当处理用后的各种利器等。
三、预防颈椎病和腰背痛防护(1)合理用力,洗手护士的踏脚凳高度适当,以免长时间处于同一强直姿势。
(2)平时加强腰背肌及颈部运动,均有助于预防颈椎病及腰背损伤。
(3)在手术过程中,因配合手术长时间低头操作,在操作不太紧张的情况下,适当地做一些颈部摇摆动作并变换一下姿势,使颈部肌肉得到放松,从而预防颈椎病的发生。
(4)器械护士在手术台拿取和传递器械时,尽量做到身体与颈部同时转动,以减少颈部转动的幅度和次数。
(5)手术结束或下班后,进行15~20 min的颈、肩、背部的活动,以促进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减轻水肿或渗出。
(6)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加强肌肉、韧带等组织的韧性及抗疲劳能力。
四、噪声预防(1)认识噪声的危害,手术室平均噪声是60~65 dB,经常接近90 dB,这是国内允许的最高水平。
噪声主要有以下来源,一是麻醉呼吸机,约65 dB,它贯穿手术的始终;二是吸引器,约73 dB;三是电凝,约65 dB;四是工作人员对话,约60 dB;五是电话铃声,约60~70 dB;其他还有空调声、麻醉报警、应用手术器械、患者的呻吟、物品及仪器移动的声音等。
(2)隔音设计:对于新建手术室,在声学设计方面对手术间、墙壁门采用隔音设备,洗手间和无菌间设隔音装置,建立闭路电视、可视电话,减少参观人员。
对现用手术室,在保证正常工作的前提下,用最经济的方法将环境中噪声控制在允许的标准。
(3)加强不定期检修;对科室所有仪器、设备进行普查、检修,淘汰部分陈旧设备,以消除异常噪声。
每周定期对器械台、麻醉机、推车等的活动部件上润滑剂,同时尽量减少其推、拉的次数。
(4)手术室内保持安静。
五、麻醉废气的管理(1)降低麻醉废气污染(2)增加麻醉废气排污设备(3)工作人员的自身防护(4)使用电刀时及时吸尽烟雾,合理安排人员。
七、放射防护操作熟练,减少曝光时间,能减少放射损伤。
因为短时间内暴露于X线下对身体的不良影响非常小;不违反原则下,透视时远离球管;穿防护衣如铅衣;参加手术的护士定期轮换。
八、预防接种医护人员应预防接种,以防止感染传染性疾病。
九、加强普及性预防接触和清洗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的医疗用品、医疗器械时戴手套、口罩、帽、眼罩及穿防护衣,操作前后严格洗手等。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1、严格区分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不同区域的物品必须分别放置,不得混放。
手术室入口及手术电梯入口处应设缓冲区,防止污染物逆行进入手术室。
2、所有手术室人员必须按规范着装入手术室。
3、参与手术的成员,必须严格进行外科手消毒。
4、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皮肤化脓性感染或其他传染病的医院工作人员应限制进入手术室工作或参观。
5、严格按照外科学要求,进行手术区域皮肤消毒和铺无菌手术巾。
6、按照手术室层流洁净度和伤口愈合等级,合理安排手术间和手术顺序。
7、手术间门尽量呈关闭状态,保证手术间环境安全。
手术间内人员应减少走动,避免大声说话、交谈、打喷嚏等。
参观人员严格遵循《手术室参观制度》。
8、药物现配现用,抽出的药液和配制好的静脉输注用无菌液体,放置时间不应超过2h;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不应超过24h;干罐储存无菌持物钳使用时间不应超过4h;碘酒、酒精皮肤消毒剂(小瓶装60ml)有效期7d,大瓶装(500ml)有效期1月;对于性能不稳定的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配制后使用时间不应超过24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