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在社会文化传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告在社会文化传承、文化整合的过程中也显示了极强的功能。文化具有运动性质,既纵向传播,又横向扩散,与不同文化碰撞,始终处于流变状态。文化的运动有其内在动力,也依赖外部力量的助推。广告作为一种外部力量,由于传播的量大面广,所以助推效果十分显著。广告在实施文化攻心战略时,一方面根据人们的民族文化情结弘扬传统文化,促进传统文化增殖;另一方面也宣传西方文化,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50年代日本商人为推销巧克力而大作广告介绍西方的情人节,把情人节这一西方节令习俗引进东瀛。近几年我国一些商家也通过各种广告把西俗文化移植到本土。由于广告不断宣传、信息不断迭加,人们对西方文化的接触增多,心理障碍逐渐清除,这样就使中西文化磨合时间缩短,整合速度加快。当然,文化变迁、文化整合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文化趋同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有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方面的原因和动力,但广告对文化交流整合确实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商家利用广告“炒作”情人节、圣诞节,这两个节日及其所代表的文化很快就被我国人民接受。情人节这天鲜花和礼品的销售额大幅度攀升,圣诞之夜北方一省城百万人涌上街头参加商家举办的庆贺活动。〔5〕而对愚人节,商家认为无法利用它促销来获取更多的利润,因而态度冷淡不予以宣传,人们对愚人节知之甚少。尽管商业广告对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传播只是出于商业功利目的,商家和广告人都没有自觉地站在文化的层面或政治的高度去认识广告的传播作用及其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但毋庸置疑,商业广告已经成为现代世界文化传播的通道之一,是推进文化变迁的一股重要驱动力。

hui_zhu2009-02-24 09:30:46

文化功能及其所担负的文化责任,以便更好地利用它,使之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也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商业广告中包蕴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广告向人们所传递的有关商品、服务、企业等经济、科技、文化诸多方面的信息,本来就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反映。而广告主体采取“文化攻心”策略,利用文化的力量号召受众,在广告中注入文化内容,又为广告增加了文化含量。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现代商业广告不仅介绍各种商品和各类服务项目,说明广告商品的特点、功能、作用,向消费者作出利益的承诺,而且传播各种文化意识,展示纷纭的文化景观,介绍发达国家的时尚,说明广告商品与文化的关系。这些内容为广告商品增加了文化附加值,增添了文化吸引力,商业广告因此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呈现出商业功利和社会文化双重色彩,具有了经济和文化两方面的功能,不再是简单的卖什么就吆喝什么的促销工具。

广告文化既代表一定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又属于观念文化、精神文化。在商品无差异、同质化造成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广告文化的影响力往往大于广告商品自身的竞争力。如果受众认同了广告文化,那么也就可能会接受广告商品或服务,成为商品的消费者、服务的利用者。例如,许多受众就是认同并接受了休闲文化才去选购休闲用商品。所以,广告主把文化当做市场竞争的一张大牌,对商品及其品牌进行文化包装。广告创作者提出了“创意跟着文化走”的理念,并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创作。美国万宝路香烟广告就是通过原野、

骏马、牛仔为表征的西部文化(即男子汉文化)来激发消费者对广告商品的兴趣。我国的孔府家酒广告同样利用传统的家文化、酒文化引起人们对该产品的关注。每逢西方情人节、圣诞节到来之际,商家大作广告介绍西方节令习俗及其文化意义,展现新奇多彩的异域文化情境,诱导消费者跟随世界文化潮流,于是西风东渐,情人节、圣诞节等这些洋节日在我国城市几乎和传统三大节日一样受到重视,尤其受到青年一代的青睐。由此可见,广告中的文化内容,特别是其中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经过传播都会渗透到生活中,对受众的思想、行为产生影响。而反复发布广告,借助科技和艺术手段强化广告视听冲击力以及“设置议题”制造轰动效应,又能使其渗透力、影响力更强。正如联合国的一份报告《多种声音一个世界》中所指出的“广告作为一种交流形式,已被批评为对人的感情施加影响,把人的现实情况简化为固定的框框,利用人的急切心情以及运用密集劝说的技巧达到相当于操纵的地步。”〔1〕该书批评广告滥用文化操纵受众,今天的消费者确实已经基本习惯于跟着广告选择商品,选择商品所表征的文化。消费者的购买,常常是文化选择的实践行为。这些选择有的是理性的,有的则是盲目从众,但它们都能说明商业广告一边改善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和行为方式,一边深入到人们的心灵,冲击人们的文化心理,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

如果把商业广告当作一种传播符号,那么广告包含着意义符号和文化符号两个方面。前者表现为显性,明晰地传达广告主所要传达的经济信息,后者通常表现为隐性,是说明意义符码的手段或载体。受众在解析、接受意义符码的同时,也在自觉不自觉地解读着传播符号中的文化符码。因此可以说,广告不仅是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桥梁,而且是一种文化中介,广告与受众不仅构成价值关系,而且构成一种文化关系。虽然广告中的文化是一种附加值,文化传播的功能是非主导功能,而且单一广告的影响似乎也很有限,但广告总量极大,传播速度快且范围广,充斥于我们的生活时空,城市每人每天接触的广告至少有数十则,日积月累,信息不断迭加,由此不难想象广告的社会影响力该有多大!广告文化就在长久而反复的传播过程中行使文化功能,作用于人的精神,作用于社会意识形态。

广告文化的影响作用深远不容低估。首先,影响受众的文化心理,改变人们的文化观念、价值取向。广告对文化意识、价值观念的宣传,无论是直接诉求还是借助形象间接表达,只要受众解读并接受了都会引起心灵的波动,并对原有的观念形成冲击。有些观念就在不断冲击下发生变化。如近几年广告大力宣传西方现代消费文化观念,“及时消费”、“超前消费”、“个性消费”、“高消费”等观念及其物化形态,通过人们的视听之窗进入心灵,人们心中一直压抑的消费欲望被唤起,消费热情陡然高涨,加之有社会生产力快速稳步发展作保障,结果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崇尚节俭、艰苦朴素的生活观念开始动摇,“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传统被“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新观念所代替。许多人把高消费当作物质生活目标,就连大学生也表示在有较强经济能力的情况下,消费首选国际名牌商品。《国际广告》在一份关于大学生品牌消费观的调查报告中分析,这种品牌选择固然和某些外国品牌的商品质量上乘、款式新颖有关,但主要还是广告宣传的结果。“外企在十年前就开始对中国消费者进行品牌形象的文化渗透。大量的广告宣传,各种传播渠道的配合,使人不知不觉地接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