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信力刍议

合集下载

浅谈地方政府公信力

浅谈地方政府公信力

浅谈地方政府公信力摘要:近年来, 群体性事件日益增多, 已成为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一大隐患。

然而, 频频出现的群体性事件凸显出的是政府公信力的不足, 政府在公正、诚信、服务、法治、民主等各个层面都已暴露出公信力存在的问题。

因而, 如何有效防范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以增进政府公信力已成为各级政府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政府公信力群体性事件地方政府西方哲学家史里斯·博克说:“信任是我们必须保护的东西,因为它就像空气和水源一样,一旦受损,我们所居住的社会就会土崩瓦解。

”[1]如何建立政府公信力,已成为世界性命题。

2007年联合国举办的第七届“政府创新”全球论坛,其主题就是“建立对政府的信任”。

可见,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是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当下所要面对的问题。

民众对政府的信任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又有所区别。

2007年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对全国28个省市居民的随机抽样调查显示,民众对中央政府信任度最高,而地方政府则次之。

根据《小康》杂志2007年8月发布的《2006~2007中国信用小康指数》报告,2006~2007年我国政府公信力指数为60.6分,比上年提高了0.1个百分点。

绝大多数受访者表示很相信中央政府,超过70%的受访者认为一些地方政府存在着“隐瞒真实情况,报喜不报忧”的现象。

这表明民众对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务上的不作为和乱作为的担忧。

近年来, 群体性事件日益增多, 已成为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一大隐患。

频频出现的群体性事件凸显出的是政府公信力的不足, 政府在公正、诚信、服务、法治、民主等各个层面都已暴露出公信力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群体性突发事件,都从不同程度反映了这些问题的严重性。

一、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现状第一,政府现代诚信意识不强,信用管理制度不健全。

我国政府中存在官本位思想传统浓厚、行政人治色彩浓重的现象。

“家长制”作风和“个人专断”往往被作为行政的推动力,领导的人格权威凌驾于机构权威和法律权威之上;行政中公私不分,血缘关系和个人忠诚关系等非理性因素发挥着极大的影响。

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问题研究

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问题研究

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问题研究地方政府公信力是行政管理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是地方政府获得公众信任的能力,其构建与完善是国家和社会繁荣进步、发展的必要条件。

当今社会,地方政府公信力作为衡量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已成为世界各国所关注的焦点。

在享受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带来的成果之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地方政府公信力存在的诸多问题。

本文对于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对策,实现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提升。

标签:地方政府;公信力;信任一、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概念分析政府公信力是政府依赖于社会成员对普遍性的行为规范和网络的认可而赋予的信任。

“地方政府公信力是指某一地方政府行政行为的法制化程度,在其辖区内公民的民主化程度,以及国内、国际上所享有的公众信任度和公众对政府履行其职责情况的综合评价。

”二、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现实状况及成因分析(一)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的进程1.地方公共服务质量提高。

“地方公共服务指的是提供的在地方的层次上被消费者共同地且平等地消费的物品。

地方政府提供地方性公共服务是因为地方政府更了解本地居民的偏好,因而所提供公共服务的质和量更符合本地居民的需要,更具有针对性和高效性。

”近年来,地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质量提高,公共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率。

2.依法行政水平逐步提高。

具体来讲,各级地方政府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应认真贯彻落实宪法和法律,要规范政府行为,必须切实做到严格规范文明执法,维护公共利益,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

(二)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存在的问题1.缺乏法律法规的制约,权力监督机制不健全。

现阶段,我国权力监督机制不健全,地方政府行政权违法现象频发。

地方政府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过程中,缺乏法律法规制约,易出现地方政府“乱作为”现象,大大降低了地方政府的公信力。

2.政府职能履行不当,公共服务供给乏力。

中国政府的机构改革中,如何把握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是关键,要转变观点,确立“小政府”“大服务”的理想格局。

加强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的对策研究

加强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的对策研究

加 强 我 国 政 府 公 信 力 建 设 的 对 策 研 究
冼 肖 波
( 海 南 省 国营 八 一 农 场 龙 山社 区医 院 , 海南 儋州 5 7 1 7 0 0 )
政府 公 信 力 , 即政 府 获 得 公 众 的信 任度 , 是 政 府 能力 在 公 众 心 中 的综 合 评 价 和 公 众 对 政 府 提 供 的 公 共 服 务 的 满 意 度 , 也 是 政 府 对公 众 的凝 聚 力和 动 员 力的 重 要 决 定 因 素q ) 。 针 对 我 国 政 府公 信力 不 断 下 滑 落 的 现 状 ,必 须 结 合 社 会 发 展 现状 及 我 国 民 主 政 治 建设 的 特 点 ,从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推 进 政 府 的公 信
问题。 四、 建 立 起 有 效 地 权 力 监 督 机 制 和 权 力 问 责 机 制 建 立健 全 政 府 权 力 监 督 制 约 机 制 和 权 力 问责 机制 .是 政
府 公 共 关 系 活 动 正 常 进 行 的 重 要 保 障 。要 促 进 责 任 政 府 的真 正建立 , 首先要从立法 、 司 法 等 方 面加 大 对 行 政 权 监 督 与 制 约 的力度。 第一 , 要 加 强 人 民代 表 大 会 自身 的建 设 , 完善 质 询 、 视 察、 信访 、 法律监督制度 等 , 发 挥权力机 关的监督 作州 ; 第二 , 要 加 快 司 法体 制 的 改 革 , 提 高司法人员队伍素质 , 建 立 和 完 善 反贪污法等 ; 第三, 行 政 机 关 要 依 法 行 政 并 加 强 内部 监 督 . 合 理划分内部监督的权限 , 明确 职 责 , 提 高 内 部监 督 效 率 ; 第四, 加 强 媒体 舆 论 的 监 督 , 出台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提 高 媒 体 和 舆论 监督 的效 率 , 实事求是 , 依法评价 , 以督促政府依法行政 , 提 高 政府 公信 力@ 。 除此之外 , 还应 完善权力问责制 . 实行 严 格 的 行 政 过 错 责 任追究制 , 充 分 发 挥 行 政 问 责 制 在 政 府 工 作 中的 基 础 作 用 . 明 确责任 , 追究 过错 者 职 责 , 保证批 准 、 审核 、 承 办 等 环 节 中每 个 环 节 及 其 相 关 人 员 依 法 行 使 职权 ,承 担 过 错 责 任 , 明确 各 层 级、 各 岗位 的职 责 ⑨ 。针 对 行 政 主 体 与 工作 人 员 在 工 作 中 出现 过 错 给 国 家 及 群 众 利 益 造 成 损 失 的 .应 相 应 地 追 究 其 参 与者 ( 包 括 当事 人 及 其 领 导 ) 的责任。 五、 发 展 电子 政 务 。 推行 政务 公 开 政 务 公 开 有 利 于 提 高 政 府 的公 信 力 .是 群 众 积 极 参 与政 府决策的重要途径之_ ’ . 。当今 社 会 , 人 们 主 动参 与政 府 决 策 的 要 求 越 来 越 强 烈 。 政 府 想 要 提 高 自身 的公 信力 , 就需要定 时 、 定 点 地 向 群 众 公 开 政 务 信 息 ,加 大 行 政 办 公 的 公 开 性 和 透 明 度, 让 群 众充 分认 识 和 理 解 政 府 的 运 作 、 职 能 及 最 终 决 策 。所 以我 们 必 须 一 方 面 进 一 步 加 强政 府 行 政 制 度 化 ,修 改 各 种 阻 碍 政 府 信 息公 开 的制 度 , 建立透明 、 公开 、 权 威 的 政 府 信 息披 露 机制 , 通过政务公开 、 听证 、 决 策 公示 、 专 家 咨 询等 方 式 方 法 , 进 步 与 民 众 沟通 与 对 话 交 流 。 另 一方 面可 借 助 网络 发 展 电 子政 务, 建立 网络 交 流平 台 , 加 强 行 政 的公 开性 、 科学性 、 民主 性 和 法治性 , 这 样 才 能 保证 政 府 与 公 众 问 维 系着 良性 互 动 的 沟 通 关 系, 从 而 保 证 公 众 对政 府 充 分 信 任 , 提 高 政府 公 信 力 。 总之 , 充分提高 政府公信 力 , 对 于 加 强 党 的执 政 能 力 , 推 动经济发展 , 构 建 和谐 社 会 等 意 义 重 大 。 我 们 必 须 及 时发 现 政 府公 信力的缺失 、 缺失 的危害 , 以最快 、 最 有 效 的 方 式 构 建 政 府公信力 , 提 升政 府 在 群 众 巾 间 的 满 意 度 和 信 任 度 , 构 建 一 个 受公众高度信任的人民政府。

浅谈政府公信力的现状及转变

浅谈政府公信力的现状及转变

浅谈政府公信力的现状及转变第一篇:浅谈政府公信力的现状及转变浅谈政府公信力的现状及转变摘要:社会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现实生活中,诚信的普遍缺失是一个重大社会问题,成因悠久危害深远.分析表明,社会诚信的缺失源于政府公信的丧失,社会诚信的重建必先以恢复政府公信为前提.新的历史时期在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中,公信作为社会诚信的前提,理应得到求真务实的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我个人认为,在要想使公共政策切实有效的实行,政府公信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政府在处置公共事件中面临着“以人为本,诚信至上”的新观念、新体制、新机制的挑战。

根据党中央提出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总要求,各级政府只有进行全面改革创新,加强行政诚信建设,从根本上提高社会公信度,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增强诚信意识,完善制度保障,理顺行政体制,坚持民主决策,严格依法行政,加强沟通协调,完善责任机制,强化监督制约,全面公开信息。

政府在公共事件中诚信形象的塑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随着公众心理期望的变化,各种信息的作用和社会舆论的发展,公众对政府的诚信要求会越来越高。

政府诚信水平、服务水平、公共管理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

一、诚信之必要性(一)诚信是在市场经济社会发展中形成的自律与他律的制度当我们要研究诚信体系建设的时候,有必要先对诚信的起源进行一些探讨。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

所谓诚实,即人的言行和内心思想一致,为人处事不说谎、不虚伪,是一种道德自律,是在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社会教化和价值取向等非正式制度环境中形成的。

诚实是人类交流的原始基础。

在人类进化发展的初期,由于地壳的变动,热带丛林的减少,类人猿开始由丛林走向地面生活,完成了“从猿转变到人的有决定意义的一步”—直立行走。

因为人一开始就是集体的动物,离开丛林到地面后,环境更加危险,不集体劳动,就无法生存。

政府公信力

政府公信力

李祖华谈申论最新热点---政府公信力政府公信力是社会中最重要的综合力量之一,负责任、以公民为本位、透明、依法行政是其判断标准,简化社会复杂性、为公共权力提供合法性基础、为新型治理提供联结点、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是其功能。

要从理念、行动和制度三个层次,着手建立政府信息公开机制、政府权责机制,加强政府对社会需求的回应性,建立政府、企业与民间组织的合作机制方面构建这一体系。

政府公信力,构成解释和促进经济增长和政治稳定等现象的一个关键因素。

社会的普遍信任所产生的力量利于构成社会资本,对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正如孔子所言:“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政府的公信力影响深远。

一、政府公信的一般概述政府公信力依赖于社会成员对普遍性的行为规范和网络的认可而赋予规范和网络的信任,并由此形成社会秩序。

政府作为一个为社会成员提供普遍服务的组织,其公信力程度通过政府履行其职责的一切行为反映出来,因此,政府公信力程度实际上是公众对政府履行其职责情况的评价。

面对社会发展政府必然要采取一定的政治行为,而政治行为必然有社会结果的反馈,这个结果的反馈中包含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们对政府是否信任,而对政府的信任又直接决定着政府合法性地位的稳固与否。

于是,在这个环环相扣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不可或缺的节点,也就是:社会公众对政府信任的来源在哪里?或者说,政府诚信的根基在哪里?可以说,一般的社会信任关系往往存在着一个超验或超脱的第三方来维持正义并提供信任关系的检验标准。

而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却往往难以存在这样一个第三方,如果所有一个第三方的话,那么就是对作为逻辑前提的未经检验而又得到当代宪政国家普遍认可的契约理论。

但是,超验的契约理论能够为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不对称关系提供合法性基础的能力是有限的,也是脆弱的。

因此,政府代表人民掌握公共权力,是否忠实履行了对人民承担的职责和履行职责的有效性、及时性是衡量政府诚信的标准,从而也是对政府合法性的检验。

论政府公信力缺失

论政府公信力缺失

论政府公信力缺失摘要:光阴荏苒的60年,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

在这个无论是经济还是科技都在快速发展的今天,中国人民无论是精神上、物质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但是尽管如此政府的公信力还是在不断缺失,逐渐的成为了政府的一大难题。

关键词:政府公信力、官僚、腐败一、政府公信力缺失的表现据相关机构调查:2009年,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有所降低:在“您相信政府公布的各种社会经济调查数据吗”的调查中,认为“仅作参考,掺假的成分很多”或“绝对是假的,从来都不信”的比例高达91.1%;而在2007年的调查中,这个比例是79.3%。

公众对政府行为的信任度直降10个百分点,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政府失信问题相当严峻。

[1] 这一数据充分说明了当前我国政府公信力缺失的严重性,而政府公信力缺失在地方政府中表现尤为明显。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地方政府公信力缺失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地方政府的政策连续性不强。

政策的透明度与可预见性是政府取得民众信任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少地方领导从自利性原则出发,对已经生效实施的政策、合同任意修改、废止,要不就是“新官不理旧账”,“计划赶不上变化”,“变化赶不上领导人的一句话”。

这种现象越到基层政府表现的越为明显。

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

地方政府公信力下降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超越地方政府的上访问题越来越多,即便是到本级政府上访也多表现为群体性上访。

而一个比较极端的表现是由个案容易引发成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从去年贵州的瓮安事件,到今年湖北石首事件,都是由一般个案而引发成了轰动全国的群体性事件,其实在这两个事件之间,国内还发生了许多群体事件。

这些群体事件发生,都是因偶然因素引起,突发性极强,没有明确的组织者,找不到磋商对象,绝大多数参与者与最初的事件并没有直接利益关系,主要是地方政府公信力缺失,群众不相信当地政府,借题发挥,表达对社会不公的不满,以发泄为主,在发泄过程中通过手机短信、网络传播信息、利用民众盲从的群体心理散布谣言,蛊惑更多民众参与,甚至做出对政府机关和其他设施进行打、砸、抢、烧等违法犯罪行为。

浅谈政府公信力建设

浅谈政府公信力建设

浅谈政府公信力建设摘要:政府会信力体现了政府的信用能力,反映了公民对政府的信任程度。

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从政府公信力的内涵出发,分析了我国现阶段政府公信力的现状及其原因,探讨了提升政府公信力的路径。

关键词:政府公信力政府行为路径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行政管理必须“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在制度上、法律上规范政府及其公务人员的行政行为,加强道德以及各种规范的约束,真正树立政府真诚守信、恪守诺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形象,提升政府公信力,建构现代信用政府。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过程中,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尤其是政府公信力提升,显得特别重要和紧迫。

那么,什么是公信力呢?唐铁汉认为,公信力是政府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它是政府行政能力的客观结果,体现了政府工作的权威性、民主程度、服务程度和法治建设程度;同时它也是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评价,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1]可见,政府公信力关系到政府在多大程度上赢得公民的信任和认可,而公民的信任和认可通常被认为是现代政府合法性的基础。

美国政治学家迈克尔·罗斯金指出,合法性“最初的含义是指国王有权即位是由于他们的‘合法’出身,中世纪以来合法性的意思增加了,它不再只指‘统治的合法权利’,而且指‘统治的心理权利’”。

[2]一、政府公信力的基本内涵人们常说:“人无信不立,业无信难兴,政无信必衰。

”这里的“政”就是指政府。

在个人诚信、企业诚信和政府诚信组成的社会诚信体系中,政府的诚信是最大的诚信。

政府公信力是社会诚信的保障,是信用体系最后的保障线。

打造信用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是当前解决诚信问题,建立和完善社会诚信体系的重点。

所谓“政府公信力”,是指政府依据于自身的信用所获得的社会公众的信任度。

它体现的是政府的信用能力,反映的是公民在何种程度上对政府行为持信任态度。

论如何提升政府公信力

论如何提升政府公信力

论如何提升政府公信力政府公信力的高低反映了人民对政府的信任程度,从而影响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和影响力,同时对于政府自身行政效率产生直接的影响。

政府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诚信度才能具备一定的信用能力,公众依据政府的信用能力对政府表现持相应程度的信任。

立足于如何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实际问题,对政府官员的责任意识,作风轻浮、政策随意及腐败现象进行了原因分析,并从公众参与监督、政策制定体制化、官员诚信教育及监督问责机制等对策方面提出了可供参考的意见。

标签:政府公信力;政府责任;公众监督;诚信体系所谓政府公信力就是政府在其公共行政活动中与社会公众建立起的一种信任关系。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为人民服务是各级政府的神圣职责和全体公务员的基本准则;增强政府公信力,不仅是我们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提出的新的要求,而且是实现政府职能、创新社会管理、增进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和谐和提高全球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政府公信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人民对政府的信任程度,从而影响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地位、影响力、号召力、凝聚力,公民在何种程度上对政府的行为持信任态度,政府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征得公众的信任,这主要取决于政府的公信力。

目前,政府在实际工作中,滥用权力,失信于民的现象不断发生,严重地损害了政府的整体形象,造成了政府公信力的流失,政府正面临着严重的“信任赤字”,提升政府公信力迫在眉睫。

1 政府信任流失的原因分析1.1 政府责任感淡薄从广义上来解释,凡是涉及到资源和权力分配的领域都属于政治领域。

然而在政治领域,政府在公平、合理分配社会资源过程中占据着主体地位。

政府的责任意识则关乎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一旦政府权力实施不当,忽视社会公众的整体利益,在其位不谋其政,这将直接影响到政府的公信力。

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的权力既来源于人民,也服务于人民。

具备强有力的“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责任意识既体现出现代文明政府的特色,同时也是新时代对政府的要求。

对影响政府公信力因素的几点思考

对影响政府公信力因素的几点思考

对影响政府公信力因素的几点思考尚柏仁“信任是人与人交往与合作的基础。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人尚且如此,何况一个为社会成员提供普遍服务,代表着最广大公众利益的政府。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依赖于社会成员对普遍性的行为规范和网络的认可而赋予的信任,并由此形成的社会秩序,可以说就是政府取得公民信任的能力。

其公信力程度通过政府履行其职责的一切行为反映出来。

政府公信力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政府在长期的发展中日积月累而形成的,体现了一个政府存在的权威性、在社会中的信誉度以及在公众中的影响力等特征。

没有公信力的政府终将失去生命力,被受众鄙弃。

一、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性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政府公信力建设。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国家就把政府公信力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上。

党的十七大又明确指出要“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

”温家宝总理在回答网民的提问时曾说过:“现在影响我们整个社会进步的,我以为最大的是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的诚信,一是政府的公信力。

这两个方面解决好了,我们社会就会大大向前迈进一步。

”从一定意义来讲,政府是否以人为本,是否依法从政,是否公开透明,是否言而有信、勇于负责,决定着公民对政府的满意度。

因此,政府的公信力不仅是政府的生命力,也是百姓的人心,它决定着政府工作的权威性、有效性和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因此,提高政府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推进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特征就是强调人民当家做主和人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让更广大的人民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

政府有权威、伸张公平正义,人民群众才会信任政府,才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政府说了不算、言行不一,人民群众就会对政府失去信心,就不想、不敢、不愿参与到政府的活动中来。

因此,只有努力提升政府的公信力,才能激发广大人民参政议政的热情,进而推动我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二)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保障和谐社会建设。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已进入关键期,社会矛盾也出现了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这也是任何社会变革过程中都难以避免的问题。

浅谈政府公信力建设

浅谈政府公信力建设

位、 越位现象 , 这些都严重损害了政府在公众心中的信任度 。
政府要从 以人治手段 为主 转变 到 以经济手段 、法律手段 为主 ,
3 .监督制约机制 不健 全。不受制约的权力 必然导致权力 不断加大办事的透 明度 , 并做到“ 言必行 、 行必果 ”赢得群众 的 ,
的滥用。即使是民主 制度 下, 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 掌握权 信任和 尊重 。 力 的政府也有 可 能利 用人 民授 予的权 力反过 来侵害人 民 的利

蹴而就的。政府公信力主要来 自于三个方面。一是政府 的行 与主动性有待提高 ,并且其监督行 为还缺 乏相应的制度保障 ,
二、 提升我国政府公信力的建议 1 。强化政府 的服务意识 。为人 民服务是各 级政府的神圣
政理念 。政府将 公共利益作为一切 工作 的出发点, 依法 行政就 导致 监督效力与效果不理想 。
强, 不但使 自己由于失职 、 职而受 到行政 、 渎 刑事 处罚 , 也给政 做到廉洁 自律、 无私奉献 , 当好人 民的公仆 。 府 公信 力和执行 力造成 了严重损害 。 2 .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社会转 型向政府的公共管理 提 2 .政府 自身的 自利性 。政府 组织 的 自利性 , 是指政府在制 出了挑 战。在市场经 济领域中 , 政府经济管理行为要与市场 发 定政策时 以组织 自身利益 为考量 ,而不是整 个社会 的整 体利 展规律相适应 , 对经济过程 的调控管理必须 以不破坏市场机 制 益 。 以往 国家的特 征是什么呢? 随着 时间的推移 , “ 这些机关为 的正常运行 为前提 。政府必须进一步解放 思想, 彻底摆脱传 统 首的是 国家政权 , 为了追求 自己的特殊 利益 , 从社 会的公 仆变 计划经济 的羁绊, 实把 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 切 市场 监督 、 社

如何加强政府的公信力

如何加强政府的公信力

如何加强政府的公信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政治环境的变化,政府的公信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政府的公信力是指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程度,是政府良好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政府的公信力已经成为政府能否有效管理国家的重要标志。

因此,加强政府的公信力能够帮助政府更好地服务于人民,赢得公众信任和支持。

那么,如何加强政府的公信力呢?以下是一些建议:一、加强政府的透明度政府应当加强信息公开工作,对政府的决策和行动进行公开透明。

政府应当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制度和机制,规范信息公开内容和范围,对公开的信息要及时、准确、全面。

政府应当通过多种渠道,包括报纸、电视、网络等,公开政府的工作、政策、决策和行动等内容,从而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二、建立政府诚信体系政府应当建立完善的诚信体系,加强诚信建设。

政府应当对政府官员和公务员的行为严格监督,不允许违规行为的出现。

政府应当建立完善的惩戒制度,对违规行为实行“零容忍”。

同时,政府应当建立完善的奖励机制,对诚信守法的官员和公务员给予充分的表彰和奖励,鼓励官员、公务员把服务群众放在第一位,为人民服务,用实际行动来建设诚信政府。

三、加强政府与人民的沟通政府应当积极开展公民参与和民主监督,与广大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了解民情、民意。

政府应当建立多元的沟通渠道,如听取公众意见、征求专家意见、举办公民论坛、在线答问等,吸收民主意见,反馈政府工作情况,让公众了解政府工作、政策的详细情况,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四、加强政府的责任担当政府应当牢固树立责任意识,积极履行职责。

政府应当设立明确的职责分工和工作目标,实现职责之间的无缝衔接,不断提升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

同时,政府应当还要建立健全的问责机制,对工作不力、履职不到位的官员和公务员进行问责,确保政府的公信力不受影响。

五、加强政府的监管作用政府应当加强对企业和市场经济的监管作用,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与体制保障。

政府应当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进行引导和督促,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维护市场经济的公正和稳定。

政府决策中的公信力与公众信任研究

政府决策中的公信力与公众信任研究

政府决策中的公信力与公众信任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和信息传播的广泛普及,政府决策在公众中的公信力和信任度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公众信任政府决策的程度不仅关系到政府的合法性和稳定性,也直接影响着政府的决策效果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因此,研究政府决策中的公信力与公众信任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首先,政府决策中的公信力是政府获得公众认可和支持的重要因素。

政府决策的公信力取决于政府在决策过程中是否公开透明、携带信息是否真实有效、是否充分听取公众意见等方面。

政府在政策制定中缺乏透明度和沟通不畅,容易引发公众的疑虑和不满,进而导致公众对政府决策的怀疑和不信任。

因此,政府应积极提高政策决策的透明度,加强与公众的互动和沟通,倾听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增强政策的公信力。

其次,公众的信任度对政府决策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公众信任政府的决策,一方面可以增加政策的实施力度和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政策反对的声音和阻力。

公众信任政府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公正和能力。

政府需要制定公平公正的政策,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公众感到政府的诚信和能力。

政府决策过程中的廉洁、公正和高效对于树立公众信任至关重要,政府应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惩治腐败行为,提高决策执行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第三,政府决策中的公信力与公众信任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政府的公信力可以增加公众的信任度,而公众的信任度也可以促使政府更加注重公信力的建设。

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任关系需要相互的契合和维护。

政府应加强自身的建设,提高决策水平和执行能力,增强政策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要加强与公众的交流互动,宣传政策的制定过程和执行效果,使公众了解政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增加公众对政府决策的认可和信任。

最后,政府决策中的公信力与公众信任的研究离不开相关理论和方法的支持。

在研究中,我们可以借鉴社会心理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政府决策中的公信力与公众信任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

论政府公信力

论政府公信力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公信力”一词被列入新词范畴,其意是指使公众信任的力量。

而政府公信力是指政府的信用能力,是社会公众对政府的普遍信赖所产生的认同力和信服力,是政府行政活动的公正、诚实、廉洁、负责精神和在国民中、国际上所享有的公众信任度。

 它有两层含义: 一方面是指政府行为的公正、公平、公开性和守诺、践约、信誉度, 另一方面是指社会公众对政府的认同、信赖、拥戴感或政府对公众的感召力、影响力和凝聚力。

2006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并要求把提高政府公信力作为政府工作的准则之一;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强调要“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

” 可见,党和政府对公信力的建设极为重视。

应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说明我国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总体上是比较强的,但是,毋庸讳言,我国政府的公信力,离现代化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特别是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不能依法行政,损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甚至违法违规、失信于民和政令不畅、执行不力;有些政策和工作部署缺乏深入调研,不完全符合实际,缺乏合法性、稳定性、连续性,影响执行效果;有的工作有布置、无检查,工作不落实;行政决策缺乏科学性;行政行为缺乏公开透明,存在某些环节暗箱操作问题;一些政府机关和工作人员执法不公,滥用权力、贪污腐败等问题,都在不同层面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从而影响和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因此,提高提高政府公信力显得更为迫切。

论政府公信力[摘要]目前,我国政府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大量的政府失信现象,政府对公信力的认识还很不够,滥用权力失信于民的现象不断发生,严重损坏了政府的整体形象,造成了政府公信力较大规模的流失,影响和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浅谈政府公信力

浅谈政府公信力

浅谈政府公信力一什么是政府公信力政府公信力是政府依赖于社会成员对普遍性的行为规范和网络的认可而赋予的信任,并由此形成的社会秩序。

政府作为一个为社会成员提供普遍服务的组织,其公信力程度通过政府履行其职责的一切行为反映出来,因此,政府公信力程度实际上是公众对政府履行其职责情况的评价。

二中国政府公信力现状及原因分析在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 社会的复杂性、开放性和多变性已经很突出, 国家正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 这也构成了我国政府公信力下降的背景条件。

由于新旧体制的摩擦冲突、社会利益分化、价值取向多元化以及外来文化冲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水平、质量和意识, 与社会和公民的价值期待还有一定的差距。

多种非理性行政行为的存在, 又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行政能力, 损害了政府权威, 影响了政府形象, 降低了行政效益, 使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与公众不断增长的行政需求之间形成了较为严重的矛盾。

公民对政府的不满情绪和不信任感有了相当程度的增长。

概括起来, 主要是由于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时代及社会因素。

如今的时代不仅是一个反官僚的时代, 也是一个反政府, 抗税, 反制度的时代。

另外, 社会信用缺失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严峻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 成为我国目前经济乃至社会整体面临的最严峻问题之一。

信用是中国目前最稀缺的资源。

表现为假冒伪劣、合同欺诈、偷税漏税、地方保护、学术腐败等。

失信行为涉及范围从商品生产者到销售者, 从普通老百姓到政府要员, 从政治、经济到科学、文化和艺术, 从国内到国外,其足迹可以说是遍及社会的角角落落, 方方面面。

在社会诚信缺失的大环境下, 政府信用也必然呈现出下降趋势。

二、政府因素。

第一、政府行为缺乏公开性, 透明度差, 暗箱操作使行政神秘化。

政府信息的透明度是一个基础性的条件, 因为缺乏真实信息的政府工作或政府行为, 社会公众是无法判断其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诚实度的。

政府公信力——精选推荐

政府公信力——精选推荐

关于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的几点思考发布时间:2011年03月18日10:27 来源:求是理论网作者:祝炳水提高政府公信力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简而言之,就是要提高各级政府执政行为的公众认可率。

而影响政府公信力的主要因素来源于两个方面:从宏观层面上讲,主要是执政当局治国理政的大政方针和其追求的执政目标;从微观层面上讲,主要指执政当局各级政府组织贯彻落实执政党大政方针的具体行为。

两者间的关系是,前者影响着后者的具体行为,后者影响着前者的意图能否得到充分的实现,是一对互为影响,互相联系的整体。

政府公信力,关系到执政党生死存亡。

这既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目标的迫切要求。

纵观古今中外,任何一个执政当局都非常重视政府公信力的建设。

然而,有的却总能得到民众的拥护与支持,有的却陷入动荡不安,甚至落入被颠覆的厄运,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其内部组织贯彻落实执政方针政策的具体行为出了问题,导致其所推行的大政方针变形走样,甚至是歪曲执行,引起了民众的不满,最终的矛头将会直接指向执政当局,动摇其执政地位。

长期以来,我们党一直都非常重视政府公信力的建设。

党和人民的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关键就是我们能够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解人民之所困作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执政追求,并能够在实践中不断解决好、发展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充分展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

当然,在看到这些主流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确有一些地方和部门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到了政府公信力建设,突出表现为:华而不实,坐而论道,凭想象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和承诺,导致好心办坏事;作风漂浮,浅尝辄止,缺乏深入持久的工作耐心,导致一些工作虎头蛇尾;说一套做一套,态度粗暴,方法简单,缺乏对群众负责的工作态度;高高在上,一派老爷作风,没有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欺上瞒下,不讲真话,不道实情,导致一些很小的问题最终酿成群体性事件,等等。

刍议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

刍议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
统计实务
D :1 . 6 /i n1 7 - 9 52 1 .60 3 OI 3 9js .6 4 8 0 .0 O .2 0 9 .s 1
《 统计科学与实践 》2 1 年6 0 期 1
刍议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
袁佐 军’ 、杜庆。
( 浙江 省上虞 市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 、2 江省上虞 市统计 局 。浙江 1 浙
的公信力。
( ) 一 政府政绩 的考核 用 于考核 政府 政绩 的标准 很 多 ,而 统计 数据是 主要 的依 据 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 ,考核政 府的政绩实际上是考核政府 主要领导干部 的政绩 。如 果政 府领 导干部有正确 的政绩观 ,统 计数 据 的客观性 就会体 现 的明显 一些 ,统计 公信 力就会 高一 些。相反 ,统计数据 的客 观性就 会弱化 ,数据出政绩 、数据 出 领导的现象就会泛滥 ,统计 公信 力也会随之下降。我 国各级政
力 的 因素 进 行 分 析 。
础。 我 国统计人 员 的基本 素质是 比较理 想 的 ,但 分布极 不均 衡 。尤其是临时聘用 、临时借调 的基层统计 人员 ,由于缺 乏足 够的专业训练 ,不 了解统计专业知识 ,不具备应有的统计职业 素养 ,其责任 心不 强,往往估计 多于 统计 ,这就大大影响 了统 计源头资料 的准确性 、真实性和 可靠性 ,进而影响 了统计应有
发 挥 着 重 要 作 用 。 本 文分 析 了 影 响统 计 公信 力 的 主 要 因素 ,并
在 计划 经济体 制 下 ,统计 是 以下级 统计 报表 汇总数据 为 依据 的。在市场经济体 制下 ,统计 是以经常性 的抽样调查 为主 体 ,辅之 以必要 的全面统计 、重 点调 查和 综合 分析进行的。然 而 ,受统计成本 因素 的影 响 ,调 查样 本不可能很大 ,加之抽样 统计本身就存在着误差 ,以及被调查 对象所提供的基础数据 的 不准确性 ,这都会给统计信 息造成 不可避免的误差 ,影响着统

政府公信力建设

政府公信力建设

浅论政府公信力建设方丹(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阿拉尔843300)摘要:本文从政府公信力建设的重要性展开,指出政府公信力建设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人民群众的要求,是社会诚信建设的核心。

从政府依法行政、政府公共政策、政府绩效评估、政府信息资信和政府官员行为等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全决策机制、推行政务公开、进行行政问责和提高公务员素质等建设政府公信力的有效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公信政府政府公信力对策建议当前我国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急剧转型、矛盾错综复杂并日渐凸显的关键阶段,政府公信力建设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政府公信力缺失将通过负面示范性效果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

因此,提升政府公信力,构建公信政府,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稳步前进和和谐发展。

一、政府公信力与公信政府(一)政府公信力建设反映了时代发展中人民群众的需要政府公信力,是社会公众对政府整体形象的一种反馈,它是政府行政能力的客观结果,体现了政府工作的权威性、民主程度、服务程度和法治建设程度;同时,它也是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评价,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1]。

政府公信力建设反映了时代发展中人民群众的需要:首先,人民需要负责任的政府。

政府应当言而有信,履行职责,果断处理各种危机,及时回应民众要求。

其次,人民需要服务型政府。

政府必须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追求目标,努力提高政府部门服务质量和效率,自觉高效地为人民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再次,人民需要依法行政的政府。

政府行为应当根据宪法、法律、法规以及法律精神来为人民服务,避免文件和领导讲话大于法的现象,要让民众形成对法律和制度的信仰,并通过法律和制度来体现政府的诚信。

最后,人民需要透明的政府。

人民的利益需求创造了政府,政府的存在价值就在于满足人民的需求,因此政府满足人民需要的措施、过程、方式等都应当为人民所了解。

(二)公信政府是人民信任和满意的政府公信政府是有公信力的政府,是人民信任和满意的政府,它体现了政府的信用能力和公众对政府行政管理持有的信任态度[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张旭霞认为现代意义上的政府公信力 , . 是指政 府履行 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 信守对公众 的承诺 , 从而 获得公众内心上对政府的运作方式 、 政府行政人员的 行政行为以及与政府行为相关 的整个社会制度 的理
并非没有矛盾 , 而是使社会 的诸多矛盾能够得到及时 妥善 的协调和解决 。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 中国, 伴随
20 0 9年 2月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
J u 1 fh n h a nc aP r o ee f PC o mao e c unMu i pl at C n g . t Yi i y o C.
F b2 0 e .O 9
V0.7 1 5
第 l 卷第 l l 期
着经济高速发展, 积累了不少社会矛盾 , 如贫富差距扩 大, 看病难 , 看病贵 , 大学生就业难 , 行业垄断 ,缺乏稳定性等导致 了 社会不公正的加剧 , 人们认为这些都是政府没有管好
的表现。政府公信力受到很大损害 , 建设 和谐社会的 信心也受到很大程度 的侵蚀 ,努力提高政府公信力 、 增强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感 , 是构建和谐社会 的必然要 求, 也是当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和关键。 政 府公 信 力的基 本 内涵
巴伯阐述了信任在维护社会秩序上的重要作用。 西方 学者在信任发生机制 问题上基本形成了两种观点 : 一
种观点认 为 , 信任 由文化决定 , 它产生 于宗教 、 伦理 、 习俗等文化资源 ,这一观点 以美 国著名学者弗 朗西 斯 ・ 山 l9 年发表 的《 福 95 信任 : 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 繁荣》 为代表 ; 另一种观点认为 , 信任可以通过理性计
下三个方面去把握政府公信力的内涵圈第一 , : 政治合 法性是政府公信 力产生 的基础。西方政治学理论认 定, 现代政府的产生是基于人民的授权 , 政治合法性
就是 建立 在人 民授权 基 础上 的 。 府拥 有 了政 治合法 政
任度 。可用公式来表示为 : 政府公信力 = 政府行政能 力 ×公 众满 意度 。【 】 2杨金木认 为政府公信力亦叫政府公信度 , . 是指
信力的产生奠定 了基础 。因为 , 政府的统治权力是被
认可了的 , 其权威也是被 自觉确认和服从 的, 而政府
作者简介: 张帆( 8一 , 汉, 1 1)男, 安徽广德人, 9 甘肃省兰州市西北师范大学 33 2 信箱, 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2o 级政治学理论专业 O7 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 行政管理.
从缺少信任来解释 。郝希则认 为 , 信任是很多经济贸 易必需 的公共 品德 。0 2 世纪 9 年代以来 , 0 西方对政府
公信力 的探索主要 内容包括如下方面【 1关 于信任 7 . J : 的重要意义及信任发生机制研究 。齐美尔强调“ 信任 是社会 中最重要 的综合力量之一” 卢曼则认为“ , 信任 对减少社会交往的复杂性” 具有 突出功能 , 国学者 美

解和信任。国
4王福盆认为政府公信力是指政府依据于 自身 . 的资源展开行政 活动并 由此而获得 的社会公众 的信
任程度。 通过对学者们代表性观点的梳理 , 我们可以从以

关于“ 公信力 ” 的概念 ,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 了
阐释, 代表性的观点有 : 1唐铁汉认为公信力是政府的影响力与号召力 , . 是政府行政能力 的客观结果 ; 同时 , 它也是人 民群众 对政府 的评价 , 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政府 的满意度和信
公 信 力 则 也 包 含 了社 会 公 众 对 政 府 行 为 的某 种 程 度
任是经济交换的润滑剂 , 世界上经济落后 的现象可 以
上的认 同和信赖的情况。 第二 , 影响力与号召力 , 是政府公 信力 的主要表 现。政府公信力与影 响力和号召力是存 在因果关 系 的, 公信力是 因, 影响力和号召力是果。 公信力与影响 力和号召力还是正 比例关系 , 公信力 的强与弱 , 接 直 决定政府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大和小。 政府有 了影响力 和号召力 , 其行政活动才能顺利展开 , 才有取得行政 预期的可能 , 只有在其行政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 成果的前提下 , 才能体现出其执政能力 , 否则 , 就不具
备执政能力 。可见 , 公信力所折射 出来 的是政府的执 政能力 , 没有公信力就没有执政能力 , 对于政府来说 ,
政府公信力刍议
张 帆
( 西北师范大学 ,甘肃 兰州 707 ) 300
摘要 : 三聚氰胺牛奶事件的曝光 , 再次将政府公信力问题推至理论研究的前沿。 信任危机的爆发使政府施政 面临空前压力与难题 , 面对挑战, 政府如何通过完善 自身有效解决社会问题 , 重塑公信形象 , 已成为亟待解 决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本文从政府公信力的概念与内涵、 政府公信力的理论渊源 、 政府公信力弱化的原因,
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途径 四个方面对政府公信力问题的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 政府 公信力 公信力缺失
中 图分 类号 : 6 D0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6 115( 0)106 —4 17— 172 9 — o6 0 0 0
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构建诚信社会 , 和谐社会
心水平 。从逻辑上说 , 政府公信力决定了政治运作者 ( 政府) 的威信 , 从而决定其在社会上的号召力 、 动员力 和控制社会所需要支付 的政治成本。翻
政府是否作 为、 能否全面履行公共责任的质量和获得 公众认 同的情况 , 它表明民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和信
收稿 日期 :0 8 1— 4 2O — 2 1
性, 即拥有 了被认 可的统治权力 , 便具备了行政 的资 格。这种合法性和行政资格是政府 的核心资源 , 也可 以说是垄断资源 ,政府凭借这种资源开展行政活动 , 实现 自己的行政预期。同时 , 政治合法性还为政府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