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的选择及制度框架

合集下载

对台工作制度

对台工作制度

对台工作制度是中国政府为了实现国家统一、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本文将从对台工作制度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作用和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历史背景台湾问题是中国内部事务,事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台湾问题成为中国政府和人民一直关注的焦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对台工作政策和措施,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最终实现国家统一。

二、主要内容1.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台政策的核心。

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也是国际社会普遍共识。

2. 促进两岸经济合作和交流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和交流,为台湾经济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市场机会。

两岸经济合作和交流有利于增进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3. 推进两岸文化交流和民间交往中国政府重视两岸文化交流和民间交往,鼓励两岸同胞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加强文化交流和民间交往,增进两岸同胞的情感和互信,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4. 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和外部势力干涉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同时,中国政府也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台湾问题,捍卫国家利益。

5. 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中国政府始终坚决维护台海和平稳定,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两岸分歧。

中国政府积极参与两岸事务,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两岸同胞创造美好的未来。

三、作用和意义1. 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对台工作制度有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增进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和福祉。

通过加强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两岸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2.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台工作制度有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捍卫国家利益。

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确保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受侵犯。

两岸制度比较分析

两岸制度比较分析

两岸制度比较分析xx年xx月xx日•政治制度比较•经济制度比较•社会制度比较•法律制度比较目•两岸特色制度比较•对未来发展的思考与建议录01政治制度比较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

选举制度01选举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和核心环节,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方式。

02中国选举制度是指法律规定的关于选举代议机关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各种制度的总称。

03选举制度是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产生,需要选举;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以及检察机关等国家机关的产生,也需要通过选举产生。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

政治协商制度各政党在国家重大问题上协商合作,共同参与国家管理,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色。

政治协商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对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举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的制度。

01020302经济制度比较市场经济体制•*的市场经济体制•自由化程度高,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政府干预较少,以企业为中心的竞争机制形成•金融体系健全,资本市场发展较为成熟•内地的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但政府在经济活动中仍然具有较大影响力•企业受到一定程度的管制,市场准入和价格形成机制有待进一步改革•金融体系仍需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资本市场发展有待加强产业政策•*的产业政策•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和升级,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内地的产业政策•以传统产业为主导,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但比重较低•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加强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国有企业改革•*的国有企业改革•逐步推行企业民营化和市场化改革•优化企业治理结构,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加强政府监管和引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社会不稳定因素产生•内地的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实现企业产权多元化和市场化经营•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和运营,提高国有资产质量和效益•完善企业治理结构,促进企业健康发展03社会制度比较*的社会保障制度相对较为完善,包括全民健保、年金制度、劳工保险等,覆盖面较广,保障水平较高。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机制化需求与建构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机制化需求与建构
李 鹏
( 门 大学 台 湾 研 究 中心 ,福 建 厦 门 3 10 ) 厦 60 5

要 :两 岸关 系 的和 平 发 展 与 最 终 实 现完 全 统 一 的过 程 ,在 某 种 程 度 上 就 是 两 岸 关 系 不 断
实现机制化 ,最终形成各方都能够接受的机 制性安排 的过程 。机制化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的必然 选择 ,源于两岸 交流交往 的强大需求 ,建立在对增进共 同利益的认知和化解利益分歧 的需求基础 之上。两岸关系机制化既是一种手段 、一种过程 ,也是一种结果 。在 和平发展 的大背景下 ,两岸 关系机制化虽然还会遭遇到一些挑 战 ,但也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
可能 涉及行 为 的一 般模式 、范 畴或特殊 的认 为安排 ,而 不论 这种 安排 是正 式 的还 是非 正 式 的 ,这 可
基金项 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 学基金一般项 目 (7A AI0 ) 0 J G 1 D 作者简介 :李鹏 ,男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教授 、院长助理 ,国家 “ 8 9 5工程” 台湾研 究创新基地成 员。
素 之 间彼此依 存 、有 机结 合和 自动 调节 所形 成 的 内在关联 和 运行 方 式 ,它 包含 制 度 的 内容 ,更包 括 各种 监督 的 手段 和方 法 ,即工 具性 的功 能 。“ 制 化 ” 就是 建 立 机 制 的程 序 和 过程 ,它 们 是 一种 动 机 态 的概念 。机 制化 的形 成是 各 种关 系发 展到 一定 程度 ,并 产 生某 种 需求 后 的产 物 ,它 首 先需 要各 方 在促 进共 同利 益或 解决 利 益 冲突 的驱使 下产 生建 立各 种规 则 、制 度 的客 观需 求 和 主观 意 愿 ,以降低 交往 过程 中的交易 成本 ,获 取 更大 的利 益 。机制 化 的过程 就是 各 方进 行 协 商或 沟 通 ,并 相互 妥协 达 成一 致 的过程 ;机 制化 的成 果 一般需 要 通过 达成 协议 或成 立相 关机 构来 体现 和落 实 。 两岸 关 系机制 化 的需求 是 两岸关 系 发展 到一 定程 度 的产 物 ,在 两岸 隔绝 和 军 事对 峙 时期 ,任 何

台湾和平统一后的制度

台湾和平统一后的制度

台湾和平统一后的制度一、政治制度:1.宪政体制:统一后的台湾将成立一个宪政体制的政府,通过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来保证权力的平衡与监督。

2.多党制:统一后的台湾将实行多党制,各个政党可以通过选举来竞争政权,确保政治权力的多元化和民主化。

3.政治包容性:台湾和平统一后的政府将采取包容性的政策,包括设立弱势群体保护机构和议会,确保各个社会群体的利益得到平等的保护和参与。

4.港澳模式:统一后的台湾可以借鉴香港和澳门的特别行政区模式,给予台湾更大的自治权和制度保障,继续保持现有的社会经济制度和法律体系。

5.广泛参与的决策机制:建立多级代表制和参与式政府机制,确保各地区和各个社会利益群体的意见能够被充分听取和采纳。

二、经济制度:1.经济合作:两岸统一后,将加强两岸经济的合作与交流,建立更加开放和自由的贸易体系,促进双方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2.产业结构调整:统一后的台湾将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提升。

3.社会福利保障: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包括养老金、医疗保险、失业救济等,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4.稳定的金融体系:统一后的台湾将建立健全的金融监管机制,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

5.生态环境保护: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政策,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监管,保护台湾的生态环境和资源。

三、社会制度:1.文化多样性:尊重和保护各个民族和地区的文化传统和习俗,鼓励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和交流。

2.教育体制:通过教育体制,加强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

3.社会公平正义: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减少贫困和社会不平等现象,提高社会公平正义水平。

4.民族和谐:加强各民族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建立一个民族和谐的社会环境。

5.公民权利保护:保护公民的基本人权和自由,建立独立的人权保护机构。

这仅仅是对台湾和平统一后制度的初步设想,其中的细节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双方利益进行具体的磋商和管理。

与港澳台联谊联系工作制度内容

与港澳台联谊联系工作制度内容

与港澳台联谊联系工作制度内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您参考第一篇示例: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两岸关系的不断发展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回归,与港澳台的联系交流日益频繁。

为促进两岸关系的融洽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制定与港澳台联谊联系工作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二、联谊活动的范围1. 交流访问:组织台湾、香港、澳门各界人士到大陆进行文化、学术、经贸等领域的交流访问。

2. 交流合作:开展与港澳台地区之间的经贸合作,推动共同发展。

3. 文化交流:举办港澳台地区的文化艺术展览,促进文化交流互鉴。

三、制度规定1. 联谊活动统筹:成立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学者组成的联谊工作小组,负责统筹安排与港澳台地区的联谊活动。

2. 联谊程序:联谊活动应提前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包括活动内容、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

活动后需及时总结、评估。

3. 联谊经费管理:联谊活动经费应切实管理,确保合理使用、公开透明。

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定期审计。

4. 联谊宣传推广:加强对联谊活动的宣传推广工作,促进社会各界对港澳台地区的了解和认同。

四、工作责任1. 政府主导:相关政府部门要主动组织、引导与港澳台地区各领域的交流合作活动,作为政府间交流的重要途径。

2. 社会参与:鼓励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与港澳台地区的联谊活动,发挥各自优势,促进合作共赢。

3. 个人自愿:个人自愿参与与港澳台地区的联谊活动,相互尊重、友好相处,促进民间友好交流。

五、监督保障1. 监督机制:建立与港澳台联谊活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联谊活动的督促检查和评估。

2. 法律法规:依法规范与港澳台地区的交流合作活动,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3. 安全保障:在组织与港澳台地区的联谊活动时,要加强安全防范措施,确保活动的安全稳定。

六、联谊成效1. 促进两岸交流:通过联谊活动,促进大陆与港澳台地区的交流合作,增进彼此了解和友谊。

2. 社会和谐: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交流合作,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增进民心相通。

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的内涵及其成长规律

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的内涵及其成长规律

至 个体 层 面行 为体 之 间 以区域 或 问题为 维度 的多
种 互 动合 作机 制 。两 岸经 济合 作机 制是 一 个 国家
主权下 两 个 地 区 之 间 的经 济 合 作 机 制 ,其 内涵
是 : 中 国 大 陆 与 中 国 台 湾 为 在 经 济 领 域 实 现 互 利 双 赢 ,基 于 两 岸 经 济 关 系 发 展 的 规 律 以 及 共 同利
第 1 期
刘 舸 :两岸 经 济合 作 机制 的 内涵 及 其 成 长 规 律
我们愿 意 听取 台湾各 界人 士关 于 建立 两岸 经济 合 作 机制 、密 切两 岸经 济关 系 的意见 和 建议 。 这 ”
是 中国大 陆官方 首次 公 开运用 “ 两岸 经济 合作 机 制”这 一术 语 。钱 其琛讲 话 之后 ,关 于两 岸经 济 合作机 制 的研 究 在 两 岸 悄 然 展 开 。2 0 0 5年 4月 和 5 ,中共 中央 总书记 胡锦 涛 与 国民党 主席 连 月 战 、亲 民党主席 宋 楚瑜在 会谈 后所 发 表 的新 闻公 报 中都 明 确 提 出 了共 建 “ 岸 经 济 合 作 机 制 ” 两 。 两岸党 际 交流高 端 的重视 ,为两岸 经 济合作 机 制
阶段 。
二 、 两岸 E F 与 两 岸 经 济 合 作 机 制 C A
形 成 和 发展 的 规 律 性
两岸 E F 与 两 岸 经 济 合 作 机 制 的 形 成 和 C A 发 展具 有 共 同的规 律 性 。从 一 般 意义上 讲 ,任何 机制 产生 与发 展 的原初 动 力都 在 于行为 体 的利益 动机 。行 为体 文化 价值 观念 的 互动 整合 以及 相伴
岸经济 合作 机制 的发 展方 向 ,引发 了两岸 官产 学 界 对构 建两岸 经 济合作 机 制 的关 注 ,在 两岸 经 济 合 作机 制 的 目的 与可 行性 、问题 与 途径 、意 义 与

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

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

洲 ,在全 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 中处于 重要位 置。这 一定位 ,不仅 着 眼于福建 的客观地缘优 势,也 改变 了福建过 去固步 于 “ 行政 区 自我
崛起” 的发展 路线 , 开始走 以省际区域对接和 区域整合为 内容 的 “ 经 济 区战略 崛起” 的发展路线 ,肩 负起更 多促进 区域 、城 乡经济社会
建 议按照互惠互利原则 .促 台湾对部分大 陆商品进 台 禁。 解 “ 海西” 台湾地 区一水相 隔, 与 北承长江三角洲 , 南接珠江 三角
民生活的需要 , 也是两岸经济发展 的需要 。 把海西经济 区搞起来 , 就
完全有可能进一步激活两岸 的经济发展 ,将海峡两岸提 升为一个新 的经济增长极 ,乃至东亚又一个经济新高地。 开发海 西经济区一方面需要海西地 区扩大开放力度 ,搞好基础
入 口的积聚 ,经 济的积聚,各 种要素的积聚,要 同时解决我们传统
业和产业集群 的升级逐渐形成 了开放性和创新 性机 制。福建 电子信 息产业在全 国的电子产业集群 中有一定 的地位 , 如福 州的显示器 光 电子 ,厦 门的电脑等等 ,但是规模并不大 ,在全 国的影响力还不 太 强。依托此类产业来发展壮大 ,构建 区域创新 平 台很关键。 从发展趋势来看 , 十二五” 间我国的服务 业会 有一个飞跃发 “ 期 展 。服务业 的对外开放很有可 能在大规模 的制造转移之后 ,海峡西 岸很 可能成 为承接服务 业的转移地。从 全球 的跨国投资来看 ,7 % 0 以上是服务 业,而 不是制造业 ,可我们 国家 8 % 都 是制造业。制造 O 业 转移过来 之后 ,也对服务 业产 生了一些需求 ,比如现在 国际大公 司的服务对 象中 ,在华的外资企 业比较多 ,如果开放 的程度进一步 加大 , 服务 业会 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圜

“一国两制”:两岸和平统一的最佳制度安排

“一国两制”:两岸和平统一的最佳制度安排

“一国两制”:两岸和平统一的最佳制度安排作者:汪灵犀来源:《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8年第1期“香港、澳门实施‘一国两制’是成功的,因为它不仅解决了香港澳门的回归问题,而且维持了港澳原本的稳定和繁荣。

”前不久,由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主办的第五届“一国两制”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深圳举行,来自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的40 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一国两制’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前‘一国两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一国两制’的台湾模式与台湾民众国家统一认知”等议题深入研讨,交流碰撞出许多闪光观点。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应充分认识“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这一方略在国家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充分认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长期性,不断增强战略定力与制度自信,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一国两制”保障香港澳门繁荣稳定“香港、澳门实施‘一国两制’是成功的,因为它不仅解决了香港澳门的回归问题,而且维持了港澳原本的稳定和繁荣。

”澳门两岸与澳台关系学会理事长朱显龙的这段发言,也是许多与会专家学者的心声。

正如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李振广所说,“一国两制”是中央为处理香港、澳门、台湾问题所确立的基本国策,30 多年来,在推进国家统一进程中发挥了积极而独特的作用。

“特别是1997 年香港回归、1999 年澳门回归后,‘一国两制’成为香港、澳门保持繁荣稳定的制度保障。

”澳门是“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示范样板。

澳门地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务顾问杨允中介绍,“回归18 年来,澳门政治稳定,法制完善,经济繁荣,民生改善,形成爱国爱澳的核心价值观。

”尝到“一国两制”甜头的澳门人心里有祖国,将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导下,继续走好未来的“一国两制”实践征程。

作为一项新生事物,“一国两制”不可避免地在成长中面临各种挑战。

对此,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理事长卢文端建议,香港、澳门应在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的前提下,抓住机遇,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搭上国家经济发展的快车,在发展中解决问题。

历代对台湾的管理措施

历代对台湾的管理措施

历代对台湾的管理措施自古以来,台湾一直是中国的领土,在历史上一直受到中国政府的管理。

在清朝时期,台湾成为一个省级政治单位,随着时间的推移,政府对台湾的管理措施也逐渐完善。

以下是历代对台湾的管理措施。

清朝时期的管理措施清朝时期,台湾被划归为福建省辖下的一个直隶州,政府对台湾的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调查:为了了解台湾的人口情况,清朝政府在台湾实施了人口调查,收集台湾人口的性别、年龄和职业等信息。

2、连坐制度:为了维护社会治安,清朝政府在台湾实行了连坐制度,即几个人中只要一个犯罪,其他人也要一同受到惩罚。

3、总角制度:为了加强对台湾的行政管理,清朝政府实施了总角制度,即将台湾划分为数个总办事处,每个总办事处下面设有许多角(县),由地方官员管理。

4、土地管理:清朝政府在台湾实行了土地的封建制度,贵族和富人占有绝大部分土地,普通民众只有少数土地。

民国时期的管理措施1912年,清朝灭亡,中华民国成立,台湾成为中华民国的一部分。

民国时期,政府对台湾的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改革制度:民国政府对台湾实施改革,废除了连坐制度和总角制度,实行县、镇、乡三级行政区划。

2、教育管理:民国政府在台湾实行了现代化教育制度,兴建了许多学校,提高了台湾人民的文化素质。

3、军事管理:在抗日战争时期,台湾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后方,政府实行了严格的军事管理,维护了台湾社会的安定和治安。

4、土地改革:1949年,国共内战爆发,国共军队撤退到台湾,民国政府对台湾实行了土地改革,将土地分配给农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管理措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台湾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但是由于政治因素,台湾和中国其他地区的政府分离。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台湾实施了以下管理措施:1、对台军事管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台湾实施了严格的军事管制,台湾军队被解散,政府对台湾的防卫工作仅仅依靠内部安全机构。

2、宣传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台湾实施宣传教育,积极推广中国政治制度和文化。

博弈论与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的构建

博弈论与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的构建

Vl . 1 O.2 0 1 1N
J n.201 u 0
21 0 0年 6月
博 弈论 与两 岸 经 济合 作 机 制 的构 建
文 舸 , 王 0 坤
( 山大学 文 法 学院 ,河北 秦 皇 岛 0 60 ) 燕 604
[ 摘 要] 两岸经济合作本质上是一种博弈行为,遵循博弈的一般规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
大 陆



建立稳 定 、 制度化 的经济合作机 制是深化 两岸 深化经济 关系 的必然 要求 。 自 2 0 0 2年 1月国务 院 副 总理钱 其琛 首 次在 纪念 江泽 民总书 记 《 为促 进 祖 国统 一大 业 的完成 而继 续 奋斗》 重 要讲 话 发表 七周 年座谈上 公开提 出 “ 建立 两岸经 济合作 机制” 以来 ,两 岸经 济 合作机 制 受 到两岸 政 治家 、 企业 家和 学 者高端 重 视 。 目前 关于 两岸 经 济合 作机 制 构建 的重要性 、 行性和 基本模 式等 问题 , 岸专 可 两
燕 山大 学 文法 学 院硕 士 研 究 生 。
5 6
燕 山大 学 学报 ( 学社 会 科 学版 ) 哲
2 1 年 00
面 的制约 因素 ,失去在大陆投资机 会 , 不仅 自身产 业 难 以升 级 ,优势 不 能有 效 发挥 ,收益会减 损更 多 。比如 目前大 陆己稳居 台湾第一 大贸易伙伴、第
重要 问题 。

个 理性行为体 ,以追求 各 自利益最大化 为原则 。 若 两 者都选择合作 ,即 A1 模式 , 两岸经济充分 B1 则 融 合 ,优势 互补 充分 体现 ,大 陆将 获得 台湾 的资 金 、技术及 先进 管理经验 ,台湾将 获得大陆提供 的 各 项优惠政策 ,廉价 劳动力和 巨大市场 ,合作达成 双 方共赢 ,推动 两岸和平发展 ,共 同繁荣 ,提高共 同应对 危机 与挑 战的能力 ,符合两岸人 民利益 ,是

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制度构想的经济效应分析

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制度构想的经济效应分析

贸易政 策上 的 限 制 。通 过 采 用 经济 一 体化 的 贸 易创 造 和 贸 易转 移 理论 。 用 经 验 弹性 的 方 法评 估 了两 岸 贸 易在 实现 运 贸易 自由化 和 实行 台湾 的 “ 两岸 共 同 市场 ” 方案 所 产 生 的 贸 易创 造 和 贸 易转 移 效 应 , 明 台湾 “ 证 两岸 共 同 市场 ” 的制 度
前两 岸之 间并 没有建 立类似 的贸易协定 。其实 .两 “ 岸共 同市 场 ” 一方 面可 以看 成是在 两 岸之 间存 在 政
治争 端 的情况 下 , 搁置 争议 , 促进 两岸 的经 济 合作 ; 另 一方 面 .则是 可 以 将 它看 成 两 岸合 作 的 远 景 目 标 。 岸 大三 通 、 订 贸 易 自由协 定 等都 可 以看 成 两 签 是对这 一 目标 的落实 。从这一 意义上 说 。两岸 共 同 “ 市场 ” 一方案还 是具有 积极意 义的 。首先 。 这 它避开 了政 治歧 异 . “ 在 九二 共 识 ” 的基 础 上 , 强 两岸 的 加
构 想并 不 是 一 个 双赢 的 制度 设 计
【 键 词 】两岸 共 同 市场 ” 经验 模 型 贸 易创 造 关 ‘ ‘
贸 易转 移
【 中图分类号】735 【 F 1. 8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编号】06 2 2 ( 1)6 0 4— 3 10 — 0 52 00 — 0 0 0 0
பைடு நூலகம்


导言
二、 台湾“ 两岸 共 同市 场” 的制度 框架
f ) 一 台湾 “ 两岸共 同市场 ” 主要 内容 台湾 “ 两岸 共 同市 场 ” 由 萧万 长先 生 于 2 0 是 00 年底 以“ 九二 共 识 ” 基 础所 提 出的 经济 合作 构 架 为 ( 以下简 称“ 同市场 ” 案或 台湾方案 ) 共 方 。这个 构架 具备核心、 附加 与 形 式 三重 功 能 , “ 心 功 能 ” 其 核 是 增 进海 峡两 岸货 物 、劳务 及农 产品 贸易, 使投 资 促 和人员 直接 流动 : 附加功 能 ”是加 快两 岸技 术 、 “ 金

两岸标准化合作机制探讨

两岸标准化合作机制探讨

近3 O年来 , 两 岸经 贸交 流 从无 到有 飞速 发 展 , 从 1 9 7 9年 两 岸 贸 易 额 仅 为 0 . 7 7亿 美 元 , 发 展 到
2 0 1 0年 的 1 4 5 3 . 7 亿 美 元l 】 ] , 增长超过 1 8 8 8倍 , 年
行业 标 准 以及 国家 标 准组 成 , 大 陆 由于标 准 化 法 和 产 品质量 法等 法律 的规 定 , 上 述 各 层 次 的标 准 均有 相 应 的管理 机 制 , 因此 整 个标 准 体 系较 为完 整 。而 台湾地 区的标 准体 系虽 然也 有 产 业 标准 ( 企 业 标 准
根据 大 陆 《 标准化 法 》 的规定 : 大 陆 的 国家 标 准、 行业标 准 分 为 强 制 性 标 准 和 推 荐 性 标 准 , 对 于
保 障人体 健康 , 人身、 财产 安 全 的标 准 和 法 律 、 行政
法规 规定 强 制执行 的 标 准是 强 制 性标 准 ; 各 省 市 制 定的, 涉及 工业 产 品安 全 、 卫 生 要求 的地 方 标 准 , 在
欧 美 日等发 达 国家 的标 准 挑 战 , 两 岸 各 自探索 并 建
立 了一 套 各 具 特 色 应 对 世 界 标 准 竞 争 的 标 准 化
体系。
1 .标 准 体 系 结 构 的 区 别 ( 见图 1 )
本 行政 区域 内是强 制性 标 准 , 其 他标 准 为 推 荐性 标
研 究 与 探 讨
CHI NA S TANDARDS REVI EW
中国标准导报
两岸标 准化合作机制探 讨
李 振 良
摘 要 : 本 文从 两岸标 准化 体 系对 比分析 入 手 , 对 两 岸 的标 准体 系结 构 、 标 准制修 订 程 序 和 标 准 实施 等方 面进 行剖 析 , 结合 两 岸现 有标 准化 合 作模 式 , 对 两岸 标 准 化合 作 机 制 进行 深入 探 讨 , 并对 两岸 标 准化合 作机 制提 出针对 性 建议 。 关键词: 两岸 标 准化 合作 机 制

新形势下两岸产业合作的模式、区域与战略选择——基于全球价值链动力机制视角的分析

新形势下两岸产业合作的模式、区域与战略选择——基于全球价值链动力机制视角的分析
21 0 1年第 2期 ( 总第 14期 ) 1
台 湾 研究 集 刊
T W A RE E AI N S ARC J RNAL H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OU
No. 2 1 2 01 Ge r lNo. 4 nea 11
新形势下两岸产业合作的模 式 、区域与战略选择
基 于全 球 价 值链 动 力 机 制 视 角 的分 析
势 ,搭 建 和利用 两 岸产 业合 作平 台 ,推 动各 自的产业 结构 升 级 与创 新 ,丰 富和 完善 有 规 划指 导 、有
政 策支 持 、有产 学 研一 起参 与 的两岸 新 型产 业合 作模 式 。加 速产 业 结 构调 整 不 仅是 应 对 国 际金 融危 机 冲击 的有 力举 措 ,也 是顺 应世 界经 济 技术 发展 新趋 势 、转 变经 济发 展方 式 的重要 内容 。】 l
和计 划 。
台湾 方 面 ,两头 在外 的加 工 贸易模 式 在后 危机 时代 受 到严 重 冲击 。马英 九 曾提 出 “ 台湾 的产 业 结构 一定 要 改变 ,台湾 的经济 策 略也 一定 要调 整 ” 因此 ,为应 对 全 球 金 融 风 暴 ,调 整 台湾 的产 业 。 结构 ,2 0 0 9年 3 —5月 ,台湾 当局 连续 推 出六 大新兴 产 业规 划 ,将 生物 科技 、观 光旅 游 、绿 色 能 源 、
( )后 EC A 时代 开启 了两岸产 业 合作 新篇 章 二 F
据海 峡 两岸 经济 合作 框 架协议 ,为 了加强 和增 进 双方 的经济 、贸 易 、投 资合 作 ,双 方 将 于两 岸 经济 协议 生效 6个 月 内尽速 完 成货 品 贸易协 议 、服 务 贸易协 议 、投 资相 关 协议 与争 端解 决 协议 ,同

两岸关系和乎发展的社会机制

两岸关系和乎发展的社会机制

目标 是 实现 中央 对 国 家核 心 权 力 的 “ 明 化 集 中” 地 方 对 国 透 和
家 非核 心 权 力 的 “ 定 式 分 享 ” 一 要 法 制 化 授 权 : 权 要 依 据 固 。 授
宪 法 和 法律 。 要 透 明化 授 权 : 二 中央 对 地 方 的 照 顾 、 施 某 些 优 实 惠政 策 必 须 纳 入 公 开 透 明 的轨 道 , 并加 强 授 权 的 监 督 。 三要 公 平 化 授 权 : 立 各 类 授 权 的 基 准 资格 条 件 ; 分 类 授 权 , 别 针 建 要 分 对 扶 持 性 授 权 、 验 性 授 权 和 匹 配 性 授 权 , 取 不 同 的 原 则 授 试 采
民 团体 、 自治 组 织 以及 社 团 , 中起 来 形 成 组 织 化 的 意 志 , 集 通 过 体 制 内组 织 对 组 织 的 对 话 和 协 商 , 以 形 成 对 相 关 权 益诉 求
即 两 岸 依 靠 力量 制 约 而达 大 致 和 平 局 面 ; 权 利 式 和 平 ” “ ,即 通
现 形式或拓展制 度可利 用的弹性 空 间,以满足不 断增长 的 民 意 表 达 的 需要 。壁
避 害 的 角度 出发 , 眼 点 是 如 何 阻 止 危 害 两 岸 和 平 发 展 因素 的 着
滋 长 , 而避 免 、 止 两 岸 关 系 陷 入 恶 性 运 行 、 形 发 展 的 局 进 阻 畸 面 。 岸 关 系 和 平 发 展 的社 会 机 制 为 新 形 势 下 的 两 岸 关 系 实践 两 提 供 了启 示 。 一 是 应 确 立 建 构 两岸 关 系和 平 发 展 的 多元 主体 ,
王鹤亭 在《 台湾研 究集刊) 0 0 第2 ) 1年 2 期上 载文《 两岸 关 系

以扩大两岸经济合作为契机实现两岸医疗保险合作制度化机制化

以扩大两岸经济合作为契机实现两岸医疗保险合作制度化机制化

以扩大两岸经济合作为契机实现两岸医疗保险合作制度化机制化——在海峡两岸医疗保险学术研讨会上的演讲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会长王东进2010年9月27日各位来宾、各位同仁、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非常感谢台湾健康保险协会的邀请,让我有机会再次来到美丽的宝岛台湾,与台湾医疗保险界的同仁共同研讨医疗保险制度发展,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增进两岸医保同仁的交流与沟通,构建长效机制,加强管理服务协作,共谋事业发展,共谋两岸同胞福祉。

去年8月,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了“海峡两岸医疗保险学术交流会”,海峡两岸的医保同仁就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进行了学术交流,对建立“两岸医疗保险管理与协作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就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与台湾健康保险协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达成了共识,明确了研究合作的意向。

这次会议,是两会合作的既定安排,也是合作项目进一步深化的具体体现。

在此,我谨代表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祝贺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

关于大陆医疗保险制度建设的情况,在前两次会上我已向各位作了介绍,稍后陈金甫先生还会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

这里我仅就加强两岸医疗保险合作问题讲两点意见,供各位参酌。

一、以扩大两岸经济合作为契机,深入研究加强两岸医疗保险合作问题近年来,随着两岸经贸合作进一步密切,领域进一步扩大,两岸关系向制度化和机制化的方向发展。

今年6月,两岸签订了经济合作框架协定(ECFA),为两岸经济扩展合作领域、扩大合作规模和拓展空间提供了制度化、机制化的保证。

ECFA的签订将为两岸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相互合作增添新的互信,是两岸和平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由于大陆与台湾经济优势互补,又有着特殊的地缘关系和文化背景,可以预见,随着两岸经济各个领域合作项目的逐步落实,必将促进两岸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顺畅流动,给两岸经济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

医疗保险制度是基本的经济社会制度,其发展水平和完善程度既以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基础,也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

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制度

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制度

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制度第一,建立一个公正、透明和合法的决策机构。

为了解决台湾问题,中国政府应该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该机构应该由具有较高政治地位和广泛代表性的人员组成。

这个机构应该负责制定和执行针对台湾问题的政策,同时要确保这些政策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第二,建立一个有效的对话机制。

为了解决台湾问题,中国政府需要与台湾当局进行对话和协商。

这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对话机制,以确保双方能够坦诚地交流观点和意见。

这个对话机制应该是透明和公开的,允许媒体和公众参与其中,以促进信息的透明和互信的建立。

第三,建立一个全面的交流和合作机制。

为了解决台湾问题,中国政府应该加强与台湾的交流和合作。

这可以通过建立更多的交流渠道、扩大教育和文化交流、促进经贸合作等方式来实现。

这样可以增加两岸民众的了解和互信,为解决台湾问题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四,建立一个公正和透明的选举制度。

为了解决台湾问题,中国政府应该允许台湾民众通过选举来决定他们的政治未来。

这需要建立一个公正和透明的选举制度,确保选举的公正和合法性。

这样可以增加台湾民众对大陆的信任,为解决台湾问题铺平道路。

第五,加强法治建设。

为了解决台湾问题,中国政府应该加强对台湾问题的法治建设。

这意味着要加强法律的适用和执行,严惩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这样可以增强台湾民众对中国政府的信任,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第六,加强舆论引导。

为了解决台湾问题,中国政府应该加强对台湾问题的舆论引导。

这意味着要通过各种媒体渠道积极宣传中国政府的政策立场,增强大陆民众对台湾问题的理解和认同,同时要积极引导台湾民众的舆论,减少误解和分歧,促进两岸关系的和谐发展。

以上是一些可能对解决台湾问题有益的重要制度。

当然,解决台湾问题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的持续努力和智慧。

相信通过不断完善制度,增进两岸关系的互信,中国政府一定能够解决台湾问题,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落实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议共创经贸关系正常化、制度化、机制化新局面

落实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议共创经贸关系正常化、制度化、机制化新局面

高 5分 , 计最低 9分 、 总 最高 4 5分 , 分数 越 高表 示景
气越热 。从经济增长率看 , 0 年第 1 2 5 0 季度 G P N 增
长 率 仅 为 25 %,第 2季 度 为 30% ,第 3季度 为 . 4 . 3 43 %, . 2 均大 大低 于 上年 同期增 长水 平 。就 拉动 经济
科学态度 , 在满足论 证 问题 需要 的 件下 使用资 料 的时限作 了一些选择和取舍警特此说 明, 读者朋友理解。 条 对 请

1 ・
《 贵州信息与未来100 2 . 16
当局 的公共 投资 及 公 营企 业 投 资仍 然 徘 徊不 前 , 公
特约专稿
产 比重在 短短 的一年 时间 内提高 2 %左 右 ,说 明岛 0 内产 业外 移在 持续加 速 。由于产业 外移 ,虽然 20 05 年 17月 制造 业 从 海 外接 到 的订 单 额增 长 1% , ~ 6 但
共投资前二季度分别 衰退 3 5 . %和 3 3 公营企业 4 . %; 6
投 资 由于进 行 台核 电四厂及 其 他 电厂建 设 ,投 资分 别 增长 l. 1.%, 65和 39 表现相 对较 好 。 在吸 引外资方
面,周期 ,台当局核准外商直接投资 50 ,金额 9件 1.6 71 亿美 元 , 同比分 别衰退 1.7 20%和 1.7 7 %。 3
增 长 的三大 因素作 明 细分析 。
— —
岛内 民间消 费疲软 。
20 0 5年 上半 年 仍 维持 3 %左 右 的增 长 ,与 上年
相 比相差 不大 。但 由于股市疲 弱 、 价上涨 等因素 的 油
推动台湾经济发展举足轻重的因素。进一步加强经

ECFA下两岸经济制度性合作与一体化发展问题探讨

ECFA下两岸经济制度性合作与一体化发展问题探讨
21 0 2年第 5 期 ( 总第 13期 ) 2
台湾研究集刊
TA W AN RE E I S ARC J H OURN AL
No 5 01 . 2 2
Ge e a o 1 3 nr N .2 l
E F 下 两岸 经 济制 度性 CA 合 作 与 一 体 化 发展 问题 探 讨
在“ 九二 共 识 ” 政 治 互 信 基 础 上 , 岸 双 方 自 2 0 的 两 0 9年 6月 开 始 启 动 了 E F 协 商 谈 判 , 于 CA 并 21 0 0年 6月 底签署 了这一 协议 。E F 于 2 1 CA 00年 9月生效 并 于 2 1 0 1年 1月正式 实施 , 两岸 经济 体 由 此初 步 踏上 了制 度性合 作 与一体 化 发 展 的道 路 。当前 , 岸 双 方 正 在 根据 E F 两 C A进 一 步 协 商建 立 健
基金项 目: 中央 高校基本科研 业务 费专 项资金 资助 项 目( r et upa db eF n a et eer ud rte Po c S p o e yt u dm na R sac F n sf j h l h o h
C nr nvrt s “ 陆 对 台 经 贸政 策措 施 的社 会 政 治效 应 研 究 ” 2 12 13 ) e tl i s i ) 大 a U e ie (0 120 4 作 者 简 介 : 永 红 , , 门 大 学 台 湾研 究 中心 、 湾研 究 院 经 济研 究 所 副 所 长 、 教授 , 台 办 海峡 两岸 关 系研 究 中 心 唐 男 厦 台 副 国
关键词 : 两岸经济一体 化 ; 两岸经济合作机制 ; C A; E F 约束条件 ; 发展 路径
中 图分 类 号 : 1 F2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2 19 ( 0 2 0 — 04 0 10 — 5 0 2 1 )5 06 — 8

关于海峡制度的公约

关于海峡制度的公约

海峡制度公约是指两岸关系中制定的一系列协议和规定,旨在维护两岸和平稳定,促进两岸交流合作。

随着两岸关系的不断发展,海峡制度公约也在不断完善和深化。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海峡制度公约的内容和作用。

一、海峡制度公约的历史背景海峡制度公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87年,当时两岸关系的紧张局势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为了避免冲突和战争的发生,两岸开始进行对话和交流。

1991年,两岸首次签署了《海峡两岸交流与合作协议》,这是两岸关系中的第一份正式协议。

此后,两岸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和发展,海峡制度公约也随之不断完善和加强。

二、海峡制度公约的主要内容海峡制度公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两岸交流与合作海峡制度公约规定,两岸应该加强交流与合作,促进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互利共赢。

为此,两岸建立了一系列的交流机制和合作项目,如海峡论坛、海峡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等。

2.两岸人员往来海峡制度公约规定,两岸应该便利人员往来,为此,两岸签署了《海峡两岸人民关系条例》,规定了两岸人员往来的程序和条件。

此外,两岸还建立了“小三通”和“直航”等便利人员往来的机制。

3.两岸经济合作海峡制度公约规定,两岸应该加强经济合作,促进两岸经济的互补性和合作性。

为此,两岸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了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等机制,推动两岸经济的融合和发展。

4.两岸文化交流海峡制度公约规定,两岸应该加强文化交流,促进两岸文化的交流和互鉴。

为此,两岸签署了《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协议》,建立了两岸文化交流中心等机构,推动两岸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三、海峡制度公约的作用海峡制度公约的签署和实施,对于维护两岸和平稳定、促进两岸交流合作具有重要的作用。

具体来说,海峡制度公约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维护两岸和平稳定海峡制度公约规定了两岸关系的基本原则和规范,为两岸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

通过规范两岸关系的发展,维护两岸和平稳定,避免冲突和战争的发生。

开启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与经济一体化新局

开启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与经济一体化新局
4 e T II:f 2 1/ 8 0 声 AS I , 0 00 IN
1 8项农产品实施零关税
依 据协议规 定.两岸经济 合作框架
协议生效 后 6个 月内, 实施 早期 收 ” 在 获
基础上 . 两岸将就 货物 贸易协议”与 “ 服 务贸易协议 等“ 展开磋商 , 并尽速完成” 。
体 化是 当 代
国 际经 济 领 域
基 本发 展 趋 势
与 时代 的 显 著 特 征. 两 岸 经
济 合作 框 架 罅
岸经济 台作框 架协议的签 署.是 议是 两 岸经 济

} 济台作制度化发展 的重要里程碑. 两岸 经济台作的基 本框架、 目标、
程序 与内窖,未 来两岸经 济台作
体化发展 的重要开端。 按 照区域经 济一体化 理论,两个或
度,两岸自由贸 易区将基本实现 。
两岸经济 台作框 架协议基本 目标 实 现之后 .或者 说两岸 自由贸易 区建立 与 实现之后 .两岸经 济一体化发 展将迈 向 新的阶段 ,逐渐 通过两岸关税 同盟的实
施与市场 的进一 步开放,向两 岸共同市
少或消除 彼此 的贸器和投 资障碍.创造 特色”所在,既 遵守与符台世贸 ( wTO)
公平的贸易与投资环境” ,实现两岸资源 规 则.又超世 贸规则 ,充分体现 碡岸经
的育效配 置,促进 两岸贸易与 投资的发 济台 作的务实 性与灵活 性,体现两岸 特
展 .提高 经济竟争力。 点与两岸特色。 两岸经济合 作框架协议 充分体现 了 这 一精神, 率先通 过制 订 早期 收获 , 对 两岸台 计 8 06项 商品实 施关税减 让.
开 两 经 合 制 化 经 一 化 局 启 岸 济 作 度 与 济 体 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的选择及制度框架海峡两岸经济的交流与合作在民间自发力量的推动下已初具规模,并形成优势互补、不可分割的局面,但由于两岸尚处于政治对峙状态,特别是台湾当局长期推行限制性的两岸经贸政策,使两岸的经济合作受到人为的阻隔,两岸经贸进一步整合的内在需求受到压制,目前,两岸共同加入世贸组织所呈现的无限商机及带来的全球性的竞争压力,迫切需要两岸携起手来,提升经济合作的层次,由自发的功能性的合作转为由两岸共同参与推动的建立起经济合作机制,为促进双方经济的共同繁荣和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服务。

为此,建立什么样的合作经济机制?其基本的框架如何?则成了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笔者认为,两岸经济建制性的问题属于区域经济合作的范畴,因此本文拟通过借鉴世界经济合作的实践,探寻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的选择和定位并对其制度框架做一初步设想。

一、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实践与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的选择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显著的特征,目前在世界各地已经建立的、正在建立或拟建立的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组织有三四十个,参加国多达140多个,(注:朱孟楠、郑毓丹:《区域性金融合作面临问题与解决途径》,国研网区域金融合作面临问题与解决途径.htm.)其中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当前全球区域组织中规模最大、对全球经济影响最深的区域经济组织,在思考两岸经济合作的机制、模式之前,我们有必要考察这些区域经济组织的概况,探寻其可资借鉴的合理之处。

(一)欧盟实践的启示及借鉴意义。

1、欧盟实践对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两岸经济合作借鉴欧盟经济一体化实践,不仅在于欧盟经济一体化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还在于欧洲统一的历史与寻求统一的梦想,这是两岸经济合作有必要借鉴欧盟经济一体化实践的基础。

实现欧洲统一的梦想是欧洲人的一个重要的文化传统。

在欧洲的历史上,用武力将欧洲人强行统一在一起的、或由某个国家出面将欧洲统一在一个旗帜下的战争随处可举。

罗马帝国是第一个可能也是一个比较成功地用武力实现欧洲统一、建立一个多民族统一欧洲的国家。

罗马帝国崩溃后,虽然欧洲被分成了许多国家,但是直到16世纪,欧洲人还一直统一在“基督教”的宗教信仰之下。

(注:宫占奎、陈建国、佟家栋:《区域经济组织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5页。

)欧洲统一的历史与寻求统一的梦想,应该可以说是欧洲各国从经济一体化走向政治一体化的重要基础。

因为欧盟的发展进程表明,经济一体化不但能把15个成员分散的独立的国内市场连接成一个按统一规则运作的单一的大市场,使成员国的生产要素(商品、资本、人员、劳务)得以在这个统一大市场内自由流通、使资源在15国统一的经济空间优先组合,同时经济一体化促进了政治的一体化。

这向我们昭示推行两岸经济一体化是将来两岸政治统一的有效途径,它不仅有利两岸的经济互补和共同繁荣,也有利于两岸的和平统一大业。

2、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单一的领域扩大到多个直至全部领域的过程。

这表明区域经济一体化这一概念不仅是指不同经济成分建立起来的同盟状态,而且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种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类型的载体(或表现为区域经济组织或表现为区域贸易协定等),所以我们认为在两岸经济合作中也不会始终采取一种固定的模式,它将是一个由较低级合作层次向高级合作层次的发展过程。

因此,两岸经济合作之初要充分考虑两岸的现实情况,不要把两岸经济合作的起点定得太高。

3、从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历史我们还看到一部欧洲一体法律体系不断完善的历史,它表明要建立一个规范的公平竞争、没有歧视的统一大市场,仅靠良好的愿望是行不通的,必须建立一整套的法律制度,以规范各成员国、各企业、各社会群体的权利义务,没有法律的约束力,就不可能有一体化的顺利进程。

当然,尽管欧盟经济一体化的实践给了我们许多的启示和借鉴,但我们认为,两岸经济的一体化不可照搬欧盟的模式,这主要是因为欧盟政治一体化的步伐表明欧盟正在向某种形式的联邦制过渡,因为欧盟的经济一体化是属于国际经济一体化,如它要实现政治一体化必然要让渡一定的主权才能得以实现,而两岸的经济一体化应属于一国境内不同经济区域的经济一体化,如果两岸的经济一体化也采用欧盟这样一个大有凌驾于成员国之上的、行使一定的国家权利的、拥有部分国家特征的经济和政治联合体,那就违背了“一个中国”的原则,造成实质上“两个中国”的事实。

此外,欧盟各国无论在经济的发达程度、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都极其相似,这与两岸目前的各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的状况也不同。

所以不能完全照搬欧盟的经济一体化的理论,只能借鉴其合理的因素。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实践及其借鉴意义。

1、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员的情况看,它与欧盟的成员组成情况不同,主要是组成成员之间经济水平上的差别,在该地区合作的各方中既有最发达的国家美国,也有经济次发达的国家加拿大,还有发展中国家墨西哥,特别是墨西哥这个发展中国家的加入,这在区域经济合作实践中是前所未有的,是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一种新的尝试,它为以后其他地区建立这样的区域经济合作关系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和宝贵的经验。

90年代以来,两岸经济一体化一直是海内外各界关注的问题,台湾学界也先后提出了关于“中国经济圈”的各种设想,但也有一些学者却对两岸经济一体化的可行性提出了疑问,其中的一个理由即是两岸经济发展水准过于悬殊,面对各自不同的经济发展目标,很难协调一致,以符合区域化的整体利益。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成,说明经济发展水准的不同并不是两岸经济合作的主要障碍。

2、北美自由贸易区与欧盟不同,它不是传统概念式的“经济组织”,而是一种由条约规定的三个政府的合作,在它之上没有一个行使一定国家权利、拥有部分国家特征的经济和政治的实体,借鉴这点可能克服造成实质上“两个中国”的弊端,有利于维护一个中国的原则,同时在两岸共同加入世贸组织的今天,两岸组建自由贸易区将有利于大陆在不违反世贸组织最惠国待遇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行对台湾的特别优惠政策,吸引台商到大陆投资。

但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实践也有其局限性。

自由贸易区是WTO规定的范畴,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关税领土组成的贸易集团,其内部实现了货物贸易自由,实际上取消了关税和其他贸易限制,集团对外设有共同的关税和贸易政策,其成员在与第三国的关系上仍保持独立。

这意味着自由贸易区的功能主要在于取消了关税和其他贸易限制,实现了货物贸易自由。

而与货物贸易无关的领域的合作则不是它规范的对象,因此其合作的领域有一定的局限性,经济一体化的层次不高,无法满足两岸经济合作向贸易领域以外拓展的需求,无法实现商品、资金、人力、服务等生产要素在两岸之间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更无法强有力地推动两岸统一问题。

因此,自由贸易区要以作为两岸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某个阶段,但不能作为两岸经济一体化的最终目标。

此外,北美自由贸易区采取简单的管理机制,许多与贸易有关的事务和各方的义务中由双方的协定作出详细的规定,有关的规定多达2万余条,这对目前尚处于政治对峙的两岸要在短时间内就进行这么严密的磋商并达成这么多的共识也是不可能的。

(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实践及借鉴意义APEC采用一种有别于国际上任何区域经济集团的独特的运作方式,在组织形式、磋商机制和合作内容等方面,与传统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有很大的不同,它是新型的区域经济合作的组织形式,是一种比较松散的或者说是非正式的经济合作组织形式,有最终目标但没有严密的行动计划;成员自主承诺,自主执行;没有完善有效的监督机制。

这种方式体现了协商一致、自主自愿的基本原则,既符合时代潮流,也符合亚太地区实际,我们认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实践很值得两岸将来的经济合作借鉴。

这是因为:第一,两岸双方目前的情况与APEC 成员的情况极其相似:(1)两岸间的差异比较显著。

(2)两岸经济互补性强。

(3)两岸的贸易不断扩大,投资机会日益增多。

(4)两岸经济发展前景良好。

第二,1991年中国以主权国家的身份,香港、中国台北以地区经济体的名义加入APEC,两岸同为APEC成员,较熟悉APEC的运作方式,这也是两岸经济合作可以借鉴APEC运作方式的基础。

当然APEC的实践也有其局限性,其存在着成员间合作程度不高的问题。

APEC在创建之初既没有健全的组织结构,也没有完善有效的监督机制,因此无法保证其有效的运行和进一步的发展。

所以我们认为APEC的方式较适用于两岸经济合作的初级阶段。

(二)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的选择与定位通过上述对世界三大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经济一体化实践的分析,在吸收其合理的因素后,结合两岸的具体情况,笔者认为,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的选择与定位应根据不同的阶段选择不同的目标和模式。

两岸的经济合作大致应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两岸突破政治僵局,建立有效的协商机制,解决当前急需解决的两岸经贸问题,携手推动两岸经贸易关系正常化。

这一阶段主要借鉴APEC的较松散、非正式的组织模式和灵活简便的合作机制。

第二阶段:建立自由贸易区,推动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可借鉴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模式,签署两岸自由贸易区协定,建立有效的执行和监督机制。

第三阶段:建立两岸共同市场和经济联盟,实现商品、服务、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及两岸税收和货币等经济政策的协调。

此外,笔者认为,两岸在这里应仅指大陆与台湾,而不应包括港、澳地区。

这种考虑是因为就大陆与台湾双方进行经济合作,具有问题较集中,针对性较强的好处。

对两岸四地的经济合作的问题,宜采取先双边,后多边,由双边发展到多边合作的做法。

二、两岸经济合作机制框架(一)两岸经济合作的原则框架。

1、一个中国原则。

在两岸经济合作中,要利用以往两岸在国际、国内交往的现实,如两岸加入APEC、WTO等国际经济组织的关系定位和两岸通航的模式(特殊的国内航线),将一个中国原则的落脚点落实在两岸的经济合作关系的定位上,应将两岸的经济合作关系定位为“特殊的国内不同的经济区域的经济合作”或“中国不同的关税区之间的经济合作”。

2、经济合作与政治统一暂时分离、最终结合原则。

两岸经济合作蕴含着经济和政治两个目的,在经济上求发展,在政治上,对大陆来讲是求和平统一,“以经促政”。

笔者认为,要“以经促政”首先政治与经济必须暂时分离,在经济上求发展这一点上两岸是有共识的,而在政治上两岸在短时间内消除敌意、统一完成的可能性不大。

所以两岸在经济合作上要经济和政治暂时分离,充分认识经济合作的先驱意义,通过经济发展经济,加深两岸的沟通和了解,缩短物质和心理差距,逐步建立互信,消除敌意,最终求得政治上的统一。

3、互不歧视原则。

互不歧视原则是WTO的一个重要原则,对各成员的经贸交往有重要的意义和约束力。

由于两岸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也存在很大相差,所以两岸在经济合作中要相互尊重,不应存在任何歧视性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