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文献综述
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关系的实证研究
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关系的实证研究摘要:从社会保障产生以来,人们更多地是从社会公平的角度看待社会保障的经济作用。
事实上,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一直是经济学家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由于社会保障通过影响个人决策进而影响经济运行中的资本积累,它对经济发展势必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通过实证方法检验中国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从整体上研究中国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是社会保障增长的单项原因。
关键词:社会保障:经济增长:因果检验长期以来。
在有关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中,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一直是社会保障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
回顾经济学的发展历史,从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一直到现代经济学理论,不同时期的主要流派都提出了相应的学术观点。
这些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社会保障水平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和影响。
社会保障支出属于财政支出的一部分,从一个比较静态的角度看,社会保障支出会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二是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的短期波动具有“自动稳定器”作用,它通过影响微观个体经济决策来影响经济运行中的物质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本形成,即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有推动(或限制)作用。
当国民经济过度繁荣时,减少社会保险支出会导致总需求下降,进而会起到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当国民经济出现萧条时,增加社会保险支出会导致总需求增加,进而起到降低失业率的作用,此后,随着新增长理论的产生和深入,该理论也对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默顿指出社会保障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的保险机制,由于人力资本未来收益不确定且无法通过资本市场交易来分散风险,社会保障提供了一种经济机制,它可以将个人人力资本的回报看作是个人一生的劳动收入,是对个人一生收入的保险,从而刺激人力资本投资。
新增长理论从社会保障与劳动力供给、社会保障与人力资本投资、社会保障管理与人力资本3个方面,研究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增长的机理。
我国社会保障问题研究进展综述——基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指南及资助项目的统计分析
而且 , 由图 1 可知, 资助项 目线的位置要略高于课题指南线 , 数据显示 , 获批的项 目数大约是所公布课题
有 以下的说明 : 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合理结构 ; 保障标准和保障层次 ; 社保资金筹措方式和渠道 , 管理和运作 体制( 障对象管理、 障金发放 、 保 保 保障基金保值增值等 )如何确定 中央和地方在社保方面的事权 ; , 如何加 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也就是说 , 这一题 目 本身包含着相当丰富的内容, 同时也体现当时研究的粗线条。
第二 阶段 为 20 03年至今 。这一 阶段 课题 数 明显 增 多 , 且增 加 的 速度 较 快 。我们 看 到 ,02年 还仅 有 5 20 项 , 20 到 0 3年 时陡增 到 l 0项 ,0 8年更是 超过 了 3 20 0项 , 以后逐 年递 增 。这 主要是 由于新 一届 中央领 导集体 开 始 高度关 注 “ 民生 ” 问题 , 大 了政策倾 斜 的力度 , 加 于是社 会保 障领 域 的研 究 也进 入 了高 速 发展 时期 , 目 题 也 越来 越细 化 。
1 来 国家社 科基金 公 布 的课 题 指 南及 获 批 的 资助 项 目的 文献数 量特 征 和 变化 规律 的 0年
描 述 , 索我 国社会 保 障领域 研 究的 动 态 、 点、 势 与发 展 的轨 迹 , 探 特 趋 以期 为 中 国社会 保 障领 域 的研 究提 供 参考 。 关键 词 : 会保 障 ; 社 进展 ; 统计 分析
为 , 题基 本上 能够体 现该 领域 亟待解 决 的一些 重大 的 理论 和现 实 问题 , 社会 保 障作 为一 门交 叉 学 科 , 课 且 其
课题又广泛分布于各个学科 。因而 , 通过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 , 对社会保障领域的课题进行文献数量特征及 变化规律的描述 , 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该领域研究的理论水平和发展速度 , 从而更好地把握该领域研究的
记述社会保障发展历程的宝贵文献
社会保障可以为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缓解社会矛盾,从而维护社会稳定。然而, 过度的社会保障也可能导致“福利病”,降低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社会保障对代际公平的影响
社会保障制度通常是代际转移支付的体现,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养老保障,同时也为年轻人 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支持。这种代际公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社会保障的改革与发展趋势
养老金改革
逐步实现养老金投资多元化,提高养 老金的收益和可持续性。
医疗保障改革
加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保 障水平和质量。
失业保险改革
优化失业保险制度,提高失业保险的 覆盖率和保障水平。
社会救助改革
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加强对弱势群体 的救助和帮扶。
社会保障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宗教组织
中世纪时期,教会通过慈善事业和救济机构为贫困者 和弱势群体提供社会保障。
行会制度
中世纪城市手工业者组成的行会为会员提供生计和福 利保障。
庄园制度
封建庄园主为农奴提供医疗、养老等保障,庄园制度 也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近现代社会保障的发展
社会保险制度的诞生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工业化国家开始实施社会保险制度,以解 决工人面临的经济风险。
福利国家的兴起
二战后,西方国家逐步建立起福利国家制度,为社会成员提供全面 的社会保障。
全球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
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积极推动全球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促进各国在 社会保障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CHAPTER 03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演变
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
工业革命的推动
工业革命期间,工人因工伤、 疾病和养老等问题而面临困境 ,这促使政府和社会各界开始
文献综述类论文荟萃
文献综述类论文荟萃1、我国国家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综述温海红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05∕032、从何客户满意到客户忠诚——浅谈政府人才市场客户服务方略曾仕鹏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04 ∕043、近十年来国外拉美政治研究综述郑振成拉丁美洲研究2000∕064、税收竞争理论文献综述张薇薇浙江社会科学08 ∕025、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机制问题研究综述何振太平洋学报08∕026、国外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述评张士斌生产力研究07∕237、强县扩权的研究综述杨瑞峰内蒙古农业科技07∕068、政府绩效评估研究综述——基于公民参与的视角蒋文武天水行政学院学报07∕059、西方个人所得税制度设计思想及其文献综述温海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07∕0510、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研究综述黄志饶南方农村07∕0311、公共服务研究:文献综述淮建军中国行政管理07∕0712、国内政府效能问题研究综述朱正威特区经济07∕0413、公共产品第三部门供给的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王磊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科版)07∕0214、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府管:综述与启示张良生产力研究07∕0715、我国社会医疗保险改革研究文献综述韩颖经济与社会07∕0316、政府信息资源组织问题研究文献综述徐菲菲大学图书情报学刊07∕0217、我国政府规制理论研究综述张丽娜中国行政管理06∕1218、我国电子政务现状及建设对策沈祥群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06∕1919、农村公共产品问题文献综述胡华理论探讨06∕0220、公共品概念的价值马珺财贸经济05∕1121、国内政府成本问题研究综述——缘起、现状与问题戴扬理论与改革05∕0422、人力资源管理新领域——组织政治研究现状评价李彬商场现代化08∕0323、政治合法性理论研究在西方:一个文献综述张娟中州学刊07∕0124、透明政府:一种政府模式研究的反思陈栋刘祖云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07∕0525、政事关系的理论阐释和现实治理赵立波中国行政管理07∕102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究综述罗文东毛立言新华文摘07∕0827、近年来国内政府官员问责制研究的回顾与思考肖光荣政治学研究07∕0328、近年来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综述杨安华江海学刊05∕01。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文献综述_苑梅
收稿日期:2010-05-20作者简介:苑梅(1976)),女,辽宁丹东人,辽东学院讲师,东北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政政策与理论。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文献综述苑 梅1,2(11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院,辽宁大连116025;21辽东学院,辽宁丹东118000)摘 要:2009年9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5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6,着手建立针对农民的以/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0的新型养老保障制度。
通过对我国学术界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势在必行0、/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中政府监管责任与财政责任0、/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模式选择0、/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管理0、/部分省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0等相关问题的理论探讨进行了文献综述,进而阐述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取向。
关键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文献综述中图分类号:F8401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875(2010)04-0086-04一、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势在必行/老有所养0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传统农村养老方式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困境,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削弱。
土地保障功能备受冲击、家庭结构模式变迁、农村人口老龄化和农民消费方式改变等因素使老年人的供养缺乏稳定性且隐藏着风险。
学者卫龙宝、储雪玲、王恒彦从我国城乡老年人口生活质量比较研究[1]角度指出,老年人口的核心问题是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问题[2]。
同时,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城市和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存在明显差异。
缩小城乡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差距,实现城乡统筹,提高老年人口特别是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让老年人共享到社会发展的成果,对进一步化解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危机和压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关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创新问题的文献综述
型 及制度 重 建和 制度 演化及 制度创 新 两个主要 问题 。本 文对 以往 关 于
农 村社 会保 障体 系演化 和 创新 的研 究进 行 梳 理, 希 望 能有 助 于 更好 地
推 动社 会保 障体 系的研 究 的发展 。
【 关键词】 农村; 社会保障制度; 综述
身是一种公共 产品 , 因为风险太大一般企业不愿介入 ; 农村社会 保
符合农村实 际情况 的社会保 障体 系。
二、 关于建立和完善我 国农村社会保 障体 系的可行 性研 究
( 一) 社 会 保 障体 系 建 立 的 可行 性
近年来 我国关 于农 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及其与城市社 会保 障制度关 系的研究是取得 了一定 的成就 , 对推动农 村社会保 障制 度建设与完善有积极意义 。但也存在一些缺 陷: 1 、 相关研究 以描述性研 究居 多 , 而 对于农 村社 会保 障 的实证
有益 的思路 。
【 参考 文 献 】 [ 1 ] 杜 飞进 , 张 怡恬 冲 国社 会 保 障制 度 的 效 率与 公 平研 究 [ J ] . 学习与
夏永祥 ( 2 O O 8 ) 认为为消除二元社会保 障制 度适应现 在经济 的 发展 , 应该建立多元化筹资体 系 , 构建 多层次农 村社会 保障体 系, 分地 区、 分步骤 、 有差异 地进行 , 建立 全 国统 一社会 保 障网络 。于 此相反 的观点 的论者郑 功成 ( 2 O O 2 ) 认 为我 国现在 经济 落后 , 财力 薄弱 , 城乡差距极大 , 社 会阶层 急剧变化 , 现 阶段还 不具备 建立 统
况 的研 究 。
四、 小 结
小型化促使年轻劳动力 向城镇转移 , 使得农村家庭养老能力 弱化 ,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 障体 系尤 为迫切 。另一方 面 , 工业化 、 城镇化 步伐加快 , 耕 地面积减少 , 土地保 障功 能弱化 , 加之农业利 益较低 、 土地承载负重 , 使 得土地很难起到保障作用 , 迫 切需 要建立和完善
我国社会保障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社会保障研究文献综述[摘要]文章从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社会保障立法、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和运营、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和农村社会保障六个方面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最后指出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的几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社会保障;研究综述;保障模式;保障立法;保障基金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日益暴露出其弊端,未能在改革中充分发挥其“安全网”和“稳定器”的作用,延缓了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阻碍了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农村城市化的进程等,进而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迫在眉睫。
为此,本文将研究人员和实践工作者对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制度所做的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旨在为进一步研究探讨提供依据,最终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献计献策。
从目前来看,我国有关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保障模式的研究社会保障模式是从战略高度上对一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研究。
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选择什么样的社会保障模式,受其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有关人士对我国社会保障模式选择的一致看法是:在充分考虑国情与国力的基础上,选择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模式。
关于我国应采用何种社会保障模式的主要观点有:郑功成认为,现阶段应选择以家庭保障为基础新的混合型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强调现代保障与传统保障的结合,因家庭保障是农业文明的产物,现代保障是工业文明的产物,而我国农村人口占70%,选择社会保障模式必须认真考虑现代与传统的融合问题。
李海峰和詹红兹·诺则克认为,无论在市场失效还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仍需政府干预社会保障问题,政府干预分政府提供和政府强制两种模式;远期目标应是政府强制模式,在一定时期内两种模式虽可并存,但应将政府提供限制在最低程度,政府对社会保障福利的当前支付不能完全依赖当前的缴费,而应来自多种收人(如政府养老债券等)。
劳动与社会保障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劳动与社会保障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劳动与社会保障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涉及到个人就业、劳动关系、社会保障政策等众多方面。
本文旨在对近年来关于劳动与社会保障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以便为毕业论文提供理论支持和研究背景。
第一部分:劳动力市场与就业在这一部分,我们将综述有关劳动力市场与就业的研究文献。
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者供给与需求相互作用的过程,而就业是劳动者通过与雇主签订劳动合同,从而获得工作和收入的过程。
研究文献指出,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增长、教育水平、技术进步等。
例如,Smith和Jones(2015)的研究发现,经济增长与就业机会增加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另外,Brown (2017)的研究表明,教育水平的提高能够提高劳动者的就业机会和薪资水平。
第二部分: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律劳动关系是指雇主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而劳动法律是调节劳动关系的法律体系。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综述有关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律的研究文献。
研究文献指出,劳动关系的发展与劳动法律的制度安排密切相关。
例如,Morgan(2016)的研究发现,工会的存在可以平衡雇主与劳动者之间的权力关系,从而提高劳动关系的稳定性。
另外,Johnson(2018)的研究表明,劳动法律的改革对于促进公正就业和减少不法用工行为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部分:社会保障政策与社会福利社会保障政策是指国家为保障劳动者的社会福利而制定的政策措施。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综述有关社会保障政策与社会福利的研究文献。
研究文献指出,社会保障政策的有效实施对于提高劳动者的社会福利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Jackson(2017)的研究发现,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可以有效减轻老年人的经济压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另外,Wang和Li(2019)的研究表明,医疗保险的普及可以降低因病致贫的风险,从而提高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
结论劳动与社会保障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研究领域,涵盖了劳动力市场、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障政策等诸多方面。
社会保障调查报告
。
对于未来社会保障体系的发 展方向,被调查者普遍认为 应该加强医疗保障、养老保 障和失业保障等方面的工作 。
04
社会保障问题探讨
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资金筹集问题
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渠道不畅通, 资金总量不足,难以满足日益增
01
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发行社会保障彩票等方式,扩大
社会保障资金来源。
扩大覆盖面
02 逐步将各类群体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制度覆盖面
,实现应保尽保。
优化制度设计
03
通过调整缴费率和替代率、改革个人账户使用方式等
措施,优化社会保障制度设计,提高制度效率。
社会保障制度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1 2 3
促进经济发展
之一。
社会保障的类型与模式
社会保险是指通过缴纳保险费来 获得保障的制度,如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等。
社会福利是指政府为公民提供各 种福利服务,如教育、医疗、住 房等。
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分为社会保险 、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 抚等类型。
社会救助是指政府提供资金和物 资帮助贫困人群的制度,如最低 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
预防性:社会保障制度旨在预防贫困、疾病、失业等社会 风险,而非事后救济。
社会保障的历史与发展
社会保障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19世纪末的欧洲,当时工业革 命导致社会问题日益严重,工人
遭受剥削和不公正待遇。
1912年,英国政府颁布了《国 民保险法案》,建立了世界上第
一个全民社会保障制度。
此后,社会保障制度逐渐发展并 完善,成为现代国家的重要制度
展望三
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推进和完善,未来研究 可以进一步关注社会保障制度与其他社会政策的 协同作用,如教育、医疗、就业等领域的政策与 社保制度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社会福利政策研究文献综述社会保障体系的优化
社会福利政策研究文献综述社会保障体系的优化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为了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权益而建立的一种制度安排,是社会福利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社会保障体系也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以适应新的挑战和需求。
本文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探讨当前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优化社会保障体系的路径和措施,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多个方面,覆盖了广大劳动者和特定群体。
然而,现实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 覆盖面不足:部分特定群体的社会保障待遇较低,覆盖面不够广泛,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2. 征缴标准不一: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社会保障征缴标准存在差异,导致待遇不均等的情况。
3. 资金缺口:社会保障基金面临着缺口问题,部分地区和部门的社会保障基金难以维持平衡。
4. 服务水平不高:部分地区的社会保障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有待提升。
以上问题制约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康发展,需要通过优化措施来加以解决。
二、优化社会保障体系的路径和措施1. 完善制度建设:加强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明确各项社会保障政策的具体内容和执行标准。
2. 提高覆盖面: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包括逐步将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全民参保的医疗保险制度等。
3. 统一征缴标准:逐步统一各地区、各行业的社会保障征缴标准,确保各类劳动者享有公平的社会保障待遇。
4. 加强基金管理: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制度,加强基金监管和投资运营,确保基金的安全运行和稳健增值。
5. 提升服务水平:加大对社会保障服务的投入,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和便利性,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
6. 强化监督和评估: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监督和评估机制,加强对社会保障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社会工作立法的文献综述
社会工作立法的文献综述摘要: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一项专业性和职业性的工作,我国的社会工作必须有完善的法律法规来引导、规范、推动和保障,但目前由于社会工作事业缺乏立法支持,致使社会工作不能全面系统地展开。
本文拟从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背景出发,结合境外社会工作的发展模式,在理顺社会工作立法的基本理路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行本土化实践,实现社会工作的本土化立法。
关键词: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立法 ; 社会建设一、社会工作立法的概念对于社会工作立法的解读实质上就是要解决怎样把社会工作纳入到法律之中来的问题。
要想正确解读社会工作立法,就必须要理顺社会立法、社会法和社会工作立法三者之间间的差别和联系。
(1)社会立法的概念在英美法中,社会立法是对具有显著社会意义事项立法的统称,例如涉及教育、住房、租金、保健、福利、抚恤养老企及其他社会保障方面。
最早的社会立法当数《济贫法》,但最重要的社会立法应该是在19世纪,如当时有《工厂法》、《学徒健康法》和《劳工赔偿法》等。
[1]在我国,劳动法制、社会保障法制等为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具有普遍社会意义、并以社会利益为本位的法律.通常被称为“社会立法”,其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弱势阶层的生存及增进社会整体的福利。
(2)社会法就社会法而言,在外延上,最广义的社会法即国家为解决各种社会问题而制定的有公法和与私法相融合特点的第三法域。
狭义的社会法指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
中义的社会位居于上述两者之间’。
其调整领域主要包括教育权利保障关系、社会保障关系、弱势群体保护关系以及其他应有社会法调整地关系。
[2](3) 社会工作立法目前对于社会工作立法的概念并不明晰,而我们平时谈及的“社会工作立法”更多地足指与社会上作有关的所有法律规范的总称。
更进一步说,社会工作立法则可看成是国家关于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改善和管理社会生活、开展社会福利等方面社会工作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国家法律的一个组成部分。
社会保障文献综述范文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灵活就业文献综述学生姓名学号专业人力资源管理班级指导教师灵活就业文献综述本文首先整理了国外关于灵活就业的起源与发展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同时对灵活就业在国外的发展趋势做一个总体的介绍。
结合我国的国情,灵活就业的本土化发展也具有中国特色。
本文归纳了灵活就业在中国的概念、分类,以及其产生原因、存在问题等发展现状。
通过对众多学者研究成果的学习,本文从灵活就业的不同研究对象着手,对现有的成果进行归纳总结,提出灵活就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同时,笔者积极思考并提出相关见解,提出一个未来的研究方向。
一灵活就业在国外的起源及发展灵活就业,也称为非正规就业。
目前为止,国际普遍认可由国际劳工组织提出的灵活就业的相关概念。
而最初国际劳工组织最先规范正规部门、非正规部门等概念。
(一)灵活就业概念起源1972年在国际劳工组织肯尼亚使团的《就业、收入与平等:肯尼亚增加生产性就业的战略》研究报告中,把一些未经政府承认、登记,也等不到政府保护和管理的经济活动称为“非正规部门”,而从事这些经济活动并取得收入的行为就称为非正规就业或者非正规就业。
在1992年1月第15届劳工统计大会上,通过了关于非正规就业的国际标准定义: “从广义上说,非正规部门由为有关人员创造就业机会和提供收入为根本目的的, 从事产品生产和劳务的单位构成, 其特点是组织水平低, 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力和资本之间基本没有或没有分工, 生产规模小”[1]。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1999年的定义,所谓非正规部门主要是指规模很小的从事商品生产、流通和服务的单位。
主要包括微型企业、家庭型的生产服务单位、独立的个体劳动者[2]。
(二)国外灵活就业的发展冷熙亮在《国外非正规就业动态及其理论发展》中总结了国外对非正规就业的研究先后出现以下几种理论[3]:二元经济理论;非正式经济理论;地下经济学理论;将大量社区服务纳入非营利组织就业体系等理论。
胡鞍钢等学者曾在2001年发表论文《就业模式转变:从正规化到非正规化—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状况分析》,指明国外非正规就业已经成为就业主渠道,其主要表现在下面两个方面[4]:第一,非正规就业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最主要的城市就业渠道和新增就业岗位的来源;第二,非正规就业是发达国家就业方式重要的发展趋势。
社会保障卡研究文献综述
社 会 保 障 卡 (以 下 简 称 “ 社 保 卡 ”) 是 国家 为适 应“ 金 保 工 程 ”和 实 现 “ 五 险 合 一 ”的 社 会 保 障 事 业 发 展要求 , 实 现 参 保 单 位 和 劳 动 者 的 社 会 保 障 信 息 在 最 大 范 围 内 的交 换 和 共 享 , 加快 推 进 社 会保 障信 息 化建设 , 由 当时的 国 家 劳动 和社 会保 障部 统 一规 划 设 计 推 广 发 行 的 智 能 卡 。社 保 卡 在 我 国 的发 展 历 史 不久 , 对社 保卡 的研 究起 步 较 晚 , 始于 2 1世 纪 之
社保卡是按照国家社会保障个原则还就社保卡的主要功能系统结构和卡内信息卡规范标准和银联标准卡规范统一制作为持作了相关规定并针对社保卡的设计制造发行和卡人办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以及金融服务等管理也做出了说明还有社保卡系统建设的组织分事务的电子凭证是具有一卡多用全国通用并工和基础管理o
2 0 1 3年 7月
内 蒙 古 科 技 与 经 济
I n ne r Mo ng o l i a Sc i e n c e Te c h n o l o g y & Ec o n o my
J u l y 2 0 1 3
No. 1 4 To t a l No . 2 88
第 1 4期 总第 2 8 8期
2 . 1 实施 推 行
初, 对 社 保 卡 的研 究 初 具 规 模 , 但 是 研 究 的深 度 广 度 和高度 有待 进一 步深层 次挖 掘 。
1 社 保 卡 概 念
社 保 卡 的实 施 也 需 要 系 统 的 规 划 , 统 一 的 规 范 和管理 。《 社 保 卡 建 设 总 体 规 划 》一 文 中 指 出 了 全
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文献综述
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文献综述社会保障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之一。
本文将综述已有的相关研究文献,以期对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和启示。
一、社会保障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基本制度,为广大人民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和支持。
通过为弱势群体提供医疗、养老、失业等方面的保障,社会保障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增强社会稳定。
此外,社会保障还可以通过减轻个人经济压力,促进个人消费,推动经济发展。
研究表明,社会保障制度对经济增长有积极作用。
Tito Boeri 和 Zhao Chen(2002)的研究表明,社会保障有助于提高劳动力参与率,增加劳动力的生产力和生产效率,从而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
此外,社会保障还可以通过提供贷款来源,支持企业投资和创业,进而推动产业发展。
尽管社会保障对于经济发展有积极贡献,但其也存在一些潜在的经济问题。
首先,社会保障可能会增加政府财政支出,导致财政压力过大。
一些研究(比如Denis Conniffe和John E. Spencer)指出,社会保障可能会导致政府财政收支不平衡,从而可能增加政府财政赤字和债务水平。
其次,社会保障可能会对经济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一些研究(比如Salamon and Anheier)发现,社会保障可能会降低企业投资、创业等经济活动,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社会保障制度可能会增加企业用工成本,进而导致失业率上升,对整个经济体系造成负面影响。
三、未来的政策建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需要综合考虑社会保障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首先,政府应该制定合适的社会保障政策,以确保社会公平和公正。
此外,政府应该加强财政管理,避免过度依赖社会保障制度,从而降低财政风险。
其次,政府应该积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同时,政府应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用工成本,促进创新创业、支持企业发展。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思想政治教育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社会保障”是由英语中“social security”一词翻译而来的,亦可译为“社会安全”。
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为了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对公民在年老、疾病、伤残、失业、遭遇灾害、面临生活困难的情况下,由政府和社会依法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的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不仅阐述了什么是社会保障制度,同时也体现出了社会保障制度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公民的生活保障的重要性。
鉴于社会保障制度的重大影响力,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一直致力于对其的研究和探索,试图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来带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关于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赵立新在《德国日本社会保障法研究》一书中做了详细的介绍。
赵立新把德国社会保障体系分为两个重要的部分。
一是为全体居民提供的社会保险体系,二是为特殊人群提供帮助的补偿和救济体系。
德国的社会保险主要分为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促进就业与失业保险、工伤事故保险以及一种新兴的护理保险制度。
是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
是依靠国家法律强制建立起来的第一层次的社会保障。
社会补偿和社会救济是独立于社会保险制度以外的社会保障方式,是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补充。
是国家、社会、企业联合建立起来的第二层次的社会保障网络。
关于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完善历程,陈秀山的《联邦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周建明主编的《社会政策:欧洲的启示与对中国的挑战》中做了相应的论述。
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于19世纪80年代。
1881年,威廉一世皇帝,根据俾斯麦的建议,在其公告中宣布“最大限度地保障需要帮助的人”。
并且声明,这是立足于基督教道义基础上的国家的最高使命。
1883年的《工人医疗保险法》、1884年的《事故保险法》和1889年的《养老保险法》由帝国议会通过后,德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立了广泛社会保险的国家。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为止, 德国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系统的社会保障制度, 全国推行了义务保险制度即在一定收人水平下的人必须参加保险, 其保险金由工人、职员本人和企业各担负一半, 国家财政预算资金作为补充基金。
关于社会保险的文献综述
关于社会保险的文献综述社会保险作为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旨在保障公民在面临风险和困境时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支持。
它是现代社会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各国发展过程中,社会保险制度有着不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但其核心目标始终是共通的,即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
在国际上,各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存在着差异,主要体现在覆盖范围、待遇水平和缴费方式等方面。
例如,欧洲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相对较为完善,覆盖范围广泛,待遇水平较高,缴费方式多样化;而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则面临着覆盖面窄、待遇水平低、缴费困难等问题。
这表明,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水平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需要根据具体国情进行合理设计和调整。
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从最初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到后来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已经逐步完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待遇水平逐步提高。
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推出了全面建立全民参保、全覆盖、统一标准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保险制度,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全面、更可靠的保障。
然而,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覆盖范围仍然不够广泛,很多农村居民和城市低收入群体仍然无法享受到基本社会保险制度的保障。
其次,待遇水平相对较低,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
再次,社会保险基金运行存在着风险,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和管理。
因此,我国社会保险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综上所述,社会保险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各国在发展社会保险制度时需要根据具体国情制定合理政策,不断完善和改进制度,以确保公民能够获得有效的保障。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在不断完善中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
希望未来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能够更加健全和完善,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全面、更可靠的保障。
探讨社会保障学概论论文范文
探讨社会保障学概论论文范文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是当代各国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保障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社会保障学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社会保障学论文范文篇一:《农民工社会保障对策分析》摘要:农民工为城市繁荣、农村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由于诸多原因,这一群体的一些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建立健全有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关注农民工这个庞大弱势群体的利益,赋予其应有的社会地位,依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是有效开发和配置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促进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和谐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保障;对策1我国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的现状及问题1.1工资待遇低,欠薪现象普遍存在农民工由于自身的文化知识水平较低,因此在当前的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工参与的行业大多属于单纯性体力劳动层面,诸如建筑、服务行业等。
从事的多是廉价劳动力行业,工资待遇低,工作环境差,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已经成为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每年由于农民工讨薪而引发的社会事件甚至刑事案件层出不穷。
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民工的生计和利益,同时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1.2超强度劳动普遍存在,休息权得不到保障对于用工单位来说,盲目追求工期和效益使他们对农民工的相应权益保障不到位,尽可能在用工层面延长工时,缩短工期,减少成本。
这种超负荷的工作时间和强度与相应的保障并没有形成有效的衔接,造成农民工社会权益保障的潜在风险,使农民工休息权得不到保障。
1.3农民工缺乏医疗保障大部分农民工没有任何社会保险,只有部分农民工能够享受到工伤保险,少数农民工参加了农村大病医疗统筹,农民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没有城市户口又不生活在农村,既享受不到城市医疗保险又不被农村合作医疗所覆盖,即使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但由于农民工流动性较强,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相应的转接措施不完善,使农民工医疗保险由农村转入城镇还存在很多困难,实际操作起来基本上还行不通。
关于农村社会保障模式的研究综述
பைடு நூலகம்
随着现代化 的逐步推 进 ,社会转 型与体制 转轨的深入 ,我 衰落 、农 民保障所依赖 的土地 的作 用逐渐弱化和农村 家庭保障 因家庭规模 、结构 的变迁 与人 口流 动的频繁而迅速 弱化 。韦雨 欣 ( 07 2 0 )在其硕 士论文 中阐述 了我 国农村社会保 障的五大 问 题 :农村社 会保障 的范围窄、标准低 、社会化程度弱 、随意性
大:农村社会 保障发展不 平衡 ,包括发 展水平不平衡 ( 东部发 达农村地 区社会 保障水平较 高 ,西部不 发达农村地 区社会 保障 水平低下 )、农村地 区各 社会保障项 目发展不平衡 ;农村 社会 保障资金不足 ;农村社会保 障管理分散 ;农村社会保障法律 制 度 不健全 。吴 云勇、马会 ( 0 7 2 0 )强调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与确 立 使我 国传统 的农村社会保 障模式受到挑 战:计划生育政策 的 推 行使独生子 女增多 ,家庭规 模缩小 ,极大 地弱化 了家庭 的保 障功 能 ,农村青 壮年 的非农化 及价值观念等 的变化又进一步 恶 化 了家庭的保 障功能 ;土地 的保障功能不仅 没有得到强化 ,反 而不 断弱化 ;现行 的农村社会 保障制度 因多种 原因无法起到真 正的 “ 保障 ”作用 。夏 明会 、宋光 辉 ( 0 0 2 1 )认为城乡二元 结 构导 致农村社会保 障与城镇社会保 障的割裂 ,二者不能有效对 接 ;同时 ,使得农 民工社会保障制度 的不足与缺失。 三 、 问题 产 生 的原 因 关于我 国农村 社会 保 障模 式 出现 困境 与弊 端 的原 因,有 的学者 从制 度本 身功 能 作 出了说 明 ,有 的着重 强调 政府 责任 的缺 失 ,还 有 的从制 度运 行 的外 部环 境进 行 了解释 。刘 振杰 (05 2 0 )认为现有 的农村社会保 障制度模式 出现 参保率低、覆 盖面 窄和 退保现象源 于多种原 因:农 村养老保 险达 不到基本养 老 的 目的;因缴费未 能实现 国家 、集 体与个人责任 的合理分担 致使农村 保障制度缺乏互 助互济功 能;保富不保贫 ,人为地加 大 了贫 富差距 。韦雨欣 ( 0 7 2 0 )从 政府责任角度 出发分析 了我 国农村社会 保障 问题 的成 因,认为政府 价值观念 的偏 差 (“ 效 率优先 ”、 “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 ”),政府组织 引导不到位、 在组织与 引导农村社会保 障组织 、社 团建立责任上 的缺 失,政 府政策制度上 自 偏 向 ( { 卜 实行 城乡二元户 籍制度和城 乡有 别的社 会 保障制度 ,政府财政供应 不足 ),政府 管理监督不规 范等是 导致我 国农村 社会保障制度模 式 问题产 生的重要原 因。李 斌宁 (0 9 2 0 )认为农村社会保 障模式 的影 响因素有一般 因素和 经济 因素 ,一般 因素包括政治 因素 、人 口因素、地理 因素 、社会 文 化 与心理 因素 和传统保障制度 因素 ;经济 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 平 、经济运行状况 、经济理论导 向、经济制度和经济结构。 四、社会保障模式的改革与发展 基于我 国农村社会保 障不 能满足农 民的社会保障需求 一事 实 ,社会保障研 究者们积极主 张改革与完善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 模式 ,并提 出了许 多有益 的建 设路径与建议 ,以期在未来建立 与我 国农村发展相适应 的社会保障模式 。 以家 庭保障 和 土 地保 障 为基础 构建 多元化 的农 村社 会保 障模 式。江瑞平认 为建立我 国农村 社会保障体 系的基本思路要 以土地承 包经营权 作为主要依据 ,建立多形式 、多层次并存 的 农村社会 保障体系 ( 多形式指 除了通 过土地经营权 的合理流转 建立社会 保障外 ,还应 大力发展 以单纯缴费形式 建立 的社会保 障 ;多层 次指根据各地 区农村 的经 济发展水平等 不同情况进行 选择 )。他主张在客观 把握我 国农村 生产力水平 、农 村社会经 济结构等 因素 的基础上 ,根据各农村地 区经济发展水 平的不平 衡性和各 个地区供求 关系的差异性推 动我 国农村社会 保障事业 的发展 。吴美满 ( 0 3 2 0 )认为建立 农村社会保 障体系近期必须 坚持农 民家庭 保障 为主 体,积极稳妥得 推进从 以家庭 保障为主 向以社会保 障为主 的转变 。刘振杰 ( 0 5 2 0 )认为我 国应该建立 以家庭保 障为基础 、以医疗保障为主体 、 以农村低保 为底 线的
《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论文 (转)
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摘要:我国二元的社会结构导致了城乡分隔的二元社会保障体系,农民工作为新的社会群体,却被排斥在这个保障体系之外,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却一直无人问津。
农民工的权益保障形成了制度性的缺失,正视问题存在并积极求索化解之道势在必行。
本文对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介绍,并对研究状况作了简要评析,根据农民工的实际状况,主要从制度和制度操作两个方面分析了现行制度存在的问题, 加强该领域研究,最后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索,并提出了可行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保障保障机制社会结构目录1前言................................................. - 4 -1.1研究背景........................................ - 4 -2、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及其滞后的隐患和原因............ - 5 -2.1农民工社会保障机制和体系发育滞后 ................ - 5 -2.2、农民工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 - 6 -2.3农民工社会保障隐患及问题 ........................ - 6 -3.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 7 -3.1.农民工建设社会保障的原因....................... - 7 -3.3,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 - 8 -3.4.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意义........ - 8 -3.4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对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具有积极意义.- 9 -3.5.社会保障建设对农民工自身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 9 -3.5.1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弊端 .................. - 10 -3.5.2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有利条件 .............. - 10 -4.1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的障碍因素 ...................... - 11 -4.2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体制方面的因素: ............. - 11 -4.3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客观方面的因素: ........... - 12 -5.1、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的框架体系与基本思路........... - 12 -5.1.1,社会保障体系将农民工纳入城镇人口......... - 13 -5.1.2农民工实行相对独立的社会保障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文献综述李智事业11-1 201105002807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日益暴露出其弊端,未能在改革中充分发挥其“安全网”和“稳定器”的作用,延缓了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阻碍了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农村城市化的进程等,进而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迫在眉睫。
关键字: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问题社会保障研究社会保障制度是关系着全体人民民生问题的大事,受到广泛关注。
继2008年新农合被写入社会保险法(草案)医保专章,新农合在我国社保体系中真正确立了合法地位之后,在北京闭幕的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会议决定在2009年的10月1日以后正式试点推行新农保,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为农村居民提供老年基本生活保障,是国家朝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个重大步骤,也是中央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
响应中央会议精神,我国各个省市也都相继推行新农保改革新举措。
如广东省计划3年实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山西发布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指导意见。
山东省首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养老金在寿光发放。
广东首个城乡养老保险一体化试点在惠州启动,参保补贴一视同仁。
回顾自市场化改革以来引发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上的太多探讨与研究,今天终于在实践中得到了尝试,也很值得理论界追溯和总结。
我国学者对于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是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而展开的,从中国期刊网上对有关社会保障问题的文献进行梳理发现(见下表),在中国期刊网上以社会保障为篇名的文章在模糊查询的条件下,研究数量在逐年增加。
2000年以后,尤其是2003年开始了大规模系统的研究,文献数量直线上升,2005-2006年间增幅最大。
党的十六大又进一步提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确立了“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方针。
在城镇化过程中引发了大量的征地问题、失地农民问题、进城农民工问题以及改革过程中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
围绕着这些问题,学者们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在2003年研究成果较前一年增长了78.5%。
2005年,随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围绕着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等研究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多。
我国经济总量跨越式提升的同时,社会分配的均衡问题、公平问题也日益凸显。
在这种背景下,效率与公平关系的问题被重新探讨,改革开放的成果由全社会共享的惠民措施不断出台,社会保障制度就是均衡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压器,社会公平视角下的社会保障制度问题研究随之升温。
从归纳和总结以往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从内容上看,这些研究涵盖了社会保障体系的方方面面,有的甚至具体到了实施细节。
而从整体上对这些内容分类,共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从城乡两个维度对社会保障总体状况的研究通览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文献,学者们分别从整体上和城市与农村两个维度对我国社会保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研究,也有学者从地方或区域角度分析了省市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情况。
张力之(1997)从5个方面详细介绍了1997年以前国内对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的迫切性、借鉴国外的研究、社会保障专著、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研究、社会保障理论研究。
刘云旺、王成华、廖桂蓉(2004)、李东、刘庆原(2004)、陈蒙蒙(2006)韦镇坤(2008)、王丽(2009)撰文分析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框架的构想及对策。
李珍(2006)阐述了我国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如何构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刘汉屏、吴晓云(2006)将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问题放到了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来探讨,分析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制度保障和体系构建。
刘子操(2007)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思路。
从内容上看,这一方面的研究偏重于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随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的日益突出以及“三农”问题凸显,使得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诸多不完善之处摆到了议事日程。
如何破除城乡二元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城乡统一的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问题是研究重点。
二、围绕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展开的大量研究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一大缺陷或短板,理论界对此诟病颇多。
失地农民、进城务工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研究构成了2003年以来研究的主要内容。
刘金红、段庆林、董明辉(2001)从经济发展和政策取向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建国50年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阶段性特征以及各种保障形式的制度变迁、制度绩效,提出建立与目前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各方面的承受力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
徐凯赞、欧阳亮辉(2004)按城乡属性把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分为二元社会保障制度,指出按照人人共享、普遍受益的公平原则,我国现行的二元社会保障体系无论从过去的形成、政策的影响,还是农村的现实需要都表现出一种公平性的缺失。
陈信勇、蓝邓骏(2004)认为,首先要为失地农民建立社会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制度,其他社会保障措施也应及时、逐步建立。
吕勇(2005)、赵友谊(2005)、贾平、张婷(2008)分析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探讨了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的构建。
胡宏伟、唐莉(2005)指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结构性嵌入于我国土地产权制度、征地制度、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农民利益诉求实现制度之中的,这种结构性嵌入机制要求仅仅靠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本身是不够的,失地农保制度的完善必须以上述四项制度的完善为前提。
白凤峥(2004)、姚诣路(2006)分析了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现状及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围绕农民问题展开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之所以会成为社会保障问题研究的主体,原因有几方面:一是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不断攀升,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成绩,但与之相对的“三农”问题依然突出。
二是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问题引发了学界的大量争论。
三是工业化进程中的效率与公平观念深入人心,如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公平?诸多原因引发了学界关于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
三、国外经验较少及中外比较研究周弘(1989)较早地介绍了欧洲国家社会保障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李培林(1994)通过对德国、英国和瑞典的实地考察,指出我国建立社会保障体制应当借鉴的经验和注意的问题。
史柏年(1996)、高峰(1999)分别考察了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现状、演变过程以及不可克服的矛盾与困境,并探寻其对于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意义。
日本学者合津文雄(1999)介绍了日本的社会福利政策,它突破了救济扶贫的制度框架,开始探索创建满足全体国民需要的社会保障制度。
日本从2000年开始实施的“老年人看护保险制度”显示出,日本社会福利政策由过去的行政管理措施向签约方式转变的新趋势。
武中哲(2001)介绍了北欧福利国家制度,并分析其利弊所在,力图找出其中对我国有借鉴意义的内容。
施晓琳(2004)介绍了当前日本较为完备的农村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及其对我国现行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法律保障方面的借鉴。
李巧莎、贾美枝(2008)考察了日本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日本农村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及其经验和启示。
臧忠生(2004)考察了法国、瑞典、奥地利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新变化及对我们的启示。
王萍(2005)对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进行简要追溯,分析了令该制度陷入困境的各种主导因素。
易瑾超(2007)通过社会保障制度的国际比较,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提出发展、完善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的若干建议。
徐嘉辉、郭翔宇(2009)介绍了德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沿革与现状,并对德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进行评价,同时阐述了德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借鉴。
四、对社会保障理论的追溯实践离不开理论的指导,随着社会保障制度实践的开展,对社会保障制度理论的挖掘和追溯也成为社会保障制度研究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
陈晓云(2001)在对福利理论系统梳理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根据对福利主体的认识、衡量福利的方法、标准以及福利制度措施这几方面的差异和变化,将福利理论的发展分为四个重要阶段。
苏光明(2001)对毛泽东和邓小平社会保障思想进行了挖掘和比较。
王爱华(2003)、李宏艳(2004)挖掘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保障思想,前者主要探究了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的社会保障的思想,并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进行了全面考察;后者考察了马克思、列宁的保障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王俊(2004)从17世纪配第的社会保障思想写起,到18世纪的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和孟德斯鸠,进而分析了19世纪的萨伊、西斯蒙蒂、罗雪尔的社会保障思想以及德国的讲坛社会主义,英国费边社会主义和法国连带主义的社会保障思想。
王文龙、金丽馥(2005)对西方社会保障理论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与评述,介绍了当代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演变过程,并分析了当代西方社会保障制度衰落的原因。
徐丙奎(2006)把西方社会保障理论分为三大流派并对三大流派进行了简要分析,即国家干预主义、经济自由主义和中间道路学派。
张可(2006)从英国1601年《济贫法》开始追溯社会保障制度的起源和发展的根源,并从经济学理论的角度区分了对待社会保障制度的态度,同时对反对与支持的流派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五、政府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定位和职能尽管各个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各具特色,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离不开国家或者政府的介入。
阎宇红(1998)考察了西欧社会保障制度几个发展阶段的更迭与交替,并详细分析了每个阶段中政府充当的角色以及角色的转变过程。
张学英(2004)指出由于国家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导致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缺失,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缺失反过来阻碍了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应该以政府为主导提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陈少晖(2004)指出,在至今仍未改变的二元经济结构中,对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长期忽视和责任缺失,是我国政府在构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的一个重大缺陷。
现阶段,我国政府应当集中解决农民急需的低保、医疗和养老三大保障问题。
朱丽颖、石俊田(2005)认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从萌芽起到进入制度化建设共经历了政府高度集权下的重点有限保障、分权下的土地和家庭保障、制度建设下的社会有效保障三个阶段。
肖云、徐艳(2005)认为当前建立农民工的就业社会保障具有紧迫性,政府在建立和发展农民工就业社会保障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刘燕(2006)认为政府责任不明确、制度安排缺失等,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