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环境的变化趋势与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金融环境的变化趋势与影响

2013年10月29日10:02 来源:国研网作者: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08

一、未来三到五年,影响国际金融环境变化的重大因素

(一)欧、美、日严重的财政债务问题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流动性危机,已经转化为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内部日益严重的财政债务风险。对于不同的经济体,风险的表现方式有所区别。在欧洲,2009年末以来希腊、葡萄牙、西班牙、爱尔兰、意大利等国接连爆出主权债务问题。这些国家的政府债务负担远远超出了其承受范围,引起了国家违约风险。

美国的债务问题主要表现为债务上限约束与为经济复苏而采取的财政激励计划之间的矛盾。为了推动经济复苏,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财政刺激措施,包括减税,加大对医疗卫生、能源、教育、基础设施、失业救济等领域的财政支出。这些措施使得美国的债务上限不断被突破,财政负担日益沉重。从2007年9月至2011年8月初,美国先后7次提高债务上限。最新的债务上限规模为16.394万亿美元。

日本债务问题由来已久。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经济泡沫破灭以来,日本的公共债务比率长期处于上升态势。到2011年初地震和海啸之前,日本公共债务相当于GDP的228%。IMF2012年10月份的报告显示:2012年日本政府债务总额将达到GDP 237%的规模。

(二)全球性宽松货币政策

2008年危机爆发后,为挽救美国金融体系,美联储于当年11月启动了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QE1),QE1共耗资1.725万亿美元,开启了全球宽松货币政策时代。之后,于2010年8月推出了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QE2)。欧债危机爆发以后,其他国家也将低利率和(或)量化宽松作为刺激经济恢复增长的重要手段。2012年6月底开始,主要经济体的宽松货币政策密集出台。包括最近的日本无限量宽松货币政策。

欧美日新一轮的宽松货币政策具有两大共同特征:一是没有上限。在推出OMT(直接货币交易)时,欧洲央行明确表示对购入债券没有数量限制。美国QE3虽然规定了每个月购买机构抵押贷款支持债券的规模,但并未规定结束时间,这意味着总规模没有上限。日本央行购入金融资产也是无限量的。二是与经济发展状况挂钩。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通常与通货膨胀率挂钩。而此次,OMT与欧元区国家的举债成本挂钩,当受困国债务成本上升到一定程度后,该计划就会进入二级市场购买该国债券,以降低其债务成本。QE3的推出,则是美联储第一次将救助计划与经济发展目标——失业率和经济复苏联系起来。

(三)国际金融监管制度改革

此次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发达经济体以及国际层面在金融监管上的漏洞和缺陷。为避免重蹈覆辙,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积极推动本经济体内部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2010年7月,美国政府通过了《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该法案主要包括建立消费者金融保护局和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改革高管薪酬及企业治理结构,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衍生产品、对冲基金、评级机构和私募基金的监管等措施。2010年9月,欧盟成员国财政部长通过了泛欧金融监管改革法案,积极推动监管体制的一体化。2012年12月

13日欧盟财长会议最终就欧盟银行业统一监管主体达成协议。欧洲央行获得授权,负责监管至少200家欧元区的大银行,并在危机发生时可以对小银行进行干预。

与此同时,二十国集团、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也在国际层面努力建设金融监管新框架。2009年4月2日召开的G20伦敦峰会明确提出:重新构建监管架构识别和应对宏观审慎风险;扩大金融监管范围,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SIFIs)、市场和工具纳入审慎监管范围;改进金融机构的薪酬机制;提高金融体系资本质量和数量,遏制杠杆率累积;改革国际会计规则,建立高质量的金融工具估值和准备金计提标准等。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一系列国际银行业监管新标准,统称为“第三版巴塞尔协议”(“Basel Ⅲ”),强化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引入杠杆率监管标准,建立流动性风险量化监管标准,并强化风险管理实践。

(四)国家间经济实力的变化

各经济体在国际金融格局,尤其是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根本上是由其经济实力决定的。在由中心国家,核心外围和外围经济体三个层级构成笔者之前的研究认为可根据对国际货币体系影响力的强弱将成员国分为三个层级:中心国家,核心外围和外围经济体。其中,中心国家对国际货币体系拥有决定性的影响力,决定着国际货币体系的走向。的国际货币体系中,中心国家的国家实力强大,其货币是主要储备货币,其汇率制度被核心外围国家跟随,如金本位时的英国和金汇兑本位之后的美国。核心外围经济体的实力很强,货币也是储备货币之一,汇率制度与中心国家保持一致,如金本位时的法国、德国、俄罗斯和当前的欧盟。这些经济体拥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力。外围国家的经济实力不强,是国际货币体系规则的接受者,对国家货币体系的影响很小,如众多发展中国家。这三个层级之间的界限正在发生变化。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经济体进入到国际货币体系当中,新兴经济体近年来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力不断提高。因保持了30余年的高速增长,我国在国际货币体系这个机体中正在从外围向核心外围转变。作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一份子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关于金融改革开放的任何举措,都将深刻影响国际金融格局的长远变化。

二、未来国际金融环境的主要变化趋势

在经济复苏放缓的情况下,发达经济体的债务危机难以在短期内彻底解决。市场充裕的资金不是冲向商品市场,就是冲向资本市场,或者二者皆有。大宗商品价格将更加难以捉摸,短期资金跨境流动将更加活跃,汇率波动将更加频繁。“动荡不定”将是国际金融环境未来3~5年的主要特征。与此同时,国际金融监管和治理的改革将进一步推进。

(一)危机彻底解决尚需时日

不管是发达国家的宽松财政货币政策,还是国际范围内的金融监管体系改革,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危害,但由此引发的发达经济体财政债务风险难以在短期内得到彻底解决。美国2012年下半年的“财政悬崖”问题充分显示出发达国家在解决危机方面的两难境地:要刺激经济复苏,必须承受债务负担加重的风险;否则,将遭受经济下滑的恶果。如何解决好债务问题将成为未来3~5年困扰发达经济体的共同难题。

欧债危机不但拖累了2012年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还将是2013年世界经济复苏的最大不利因素。而且,财政一体化等制度变革需要欧元区以及欧盟成员国在艰苦谈判中共同努力。预计欧债危机彻底解决的时间不会少于3~5年。期间,如果高失业率一直持续,债务危机极有可能转化为社会危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