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小学教师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归纳

合集下载

2018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笔记整理

2018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笔记整理

2018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笔记整理一、教育教学知识1. 教育目标教师应了解国家的教育目标,及各学科的教育目标,理解教育目标与教育实践的关系,制订符合实际的教育方案。

2. 教学方法教育教学中,教师应了解如何设计教案,如何掌握讲解技巧,如何发问与引导学生探究,如何使用多种媒体,如何进行评价与反馈。

3. 教育心理学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了解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如何提高学习效果,如何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如何有效沟通与合作。

4. 教育法律教育教学中,教师应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了解教育教学的纪律要求,守护学生的安全与健康,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与成长。

1. 完整设计教案教师应根据教育目标,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案,设计教学活动,使用合适的教具、多媒体资源和评价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应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演示法、讲述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面对学生的知识。

3. 发扬教育激情教师应保持高度的教育热情,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通过引导学生互动,带动教育热情,促进学生成长。

4. 系统地评价与反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合适的评价系统,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改进。

5. 深入了解学生和家庭教师应在教育教学中,努力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特点和家庭状况,提供重要的参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6. 积极与家长沟通教师应及时与家长打开沟通渠道,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状况,引导家长参与学生的教育教学,为学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7. 在岗自我提高教师要时刻把自己放在教育的源头,注重个人修养和提高,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发展水平。

2018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考知识点整理

2018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考知识点整理

2018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考知识点整理2018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考知识点整理《教育知识与能力》教材考点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专题一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考点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2:教育的概念都称之为教育。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1.教育者(主导)--学校教师是教育者主体2.受教育者(主体)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考点4: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3)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4) 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辨—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观点会不同)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可能超前或者落后)◆考点5:教育的起源○单※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劳动没(米)懦夫”◆考点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1)具有目的性,但无严密计划。

(2)无等级性(阶级性);(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4)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5)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考点7:古代社会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1)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

(2)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3)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4)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2018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内容精华全面

2018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内容精华全面

2018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内容精华全面一、教育学概论教育学是一门关于教育现象、教育活动、教育理论、教育现代化等的系统研究。

教育研究的目的在于深刻理解教育现象,提升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和质量。

1. 学习的思维方式学习是知识获取的一种基本形式。

在学习过程中,人们需要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比如系统性思维、创造性思维、集体性思维等。

2. 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知识是学习的基础,但光有知识是不够的。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比如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

3. 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

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智力、体魄、美感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二、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涉及社会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它主要研究人类在教学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以及各种教育活动的心理效应。

1.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推动学习行为的内在力量。

教师可以通过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 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指个体在吸收新知识的过程中,对世界的认知能力不断提升。

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引导和教育,帮助学生进行认知发展。

3. 学习记忆学习记忆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记忆与巩固。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复习、数学问题的讲解等,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三、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论是研究教学活动的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方面的学科。

1. 教学设计的原则教学设计应遵循几个原则:目标导向、问题为本、多角度和综合性、循序渐进、达成差异化目标等。

2. 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常见的教学模式有:讲授模式、问题教学模式、讨论研究模式等。

3. 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指对教育活动进行评估和判断的过程。

教育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发展和教育目标的实现情况。

四、教育法律法规与管理教育法律法规与管理是指规范教育行为和教育管理的法律和政策。

了解教育法规,是教师职业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2018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背考点60点

2018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背考点60点

'" '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考点六!教育的功能的类型
"$ 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基本与派生% #$ 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促进与阻碍% %$ 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预期与非预期%
考点七!教育目的的理论
社会本位论&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意教育的社会价值# 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发展 的贡献# 代表人物&荀子"柏拉图"涂尔干"赫尔巴特"孔德# $ 荀伯恐赫涂涂记忆口诀% 个人本位论&从个人本位的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 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 代表人物& 孟子" 卢梭" 洛克" 福禄贝尔" 裴斯泰洛奇等 $ 孟卢洛 裴福记忆口诀% 教育无目的论&杜威!观点&教育的过程在他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身的目的#
考点十!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及其组成部分
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决定了全面发展教育的整体内容! 德育" 智育" 体育" 美育" 劳动技 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 五者之间的关系& $ " % 相互关系缺一不可 $ # % 地位存在不平衡性 $ % % 相对独立性 德育处于五育中首位!是保障"方向"动力"灵魂# 智育是认识基础!是五育的核心# 体育是五育中的物质保证#
考点八!制定教育目的依据
"$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主要依据 #$ 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 %$ 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 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018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大全

2018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大全

一、教育基础①小学(初等)教育★:国家学制中第一个阶段的教育,对象6-12岁儿童✧古代: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1878,张焕纶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近代小学的开端。

1897,盛宣怀,南洋公学,外院即小学,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中国公立小学的始祖)✧1904,清政府《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奠定小教在“新学制”中的法律地位。

✧1986,开始推行九年义务教育。

★★小教特点:基础性,全民性,义务性,全面性,活动性,趣味性,启蒙(身体心理素质、学习知识、思品)②学校管理p14 基本要素:管理者、管理手段、管理对象(学校的人、财、物、事、信息、时间、空间等)✧基本内容:思想品德教育、教务行政管理、教学工作管理(核心)、总务工作管理✧过程:计划(起始环节)、实施(中心)、检查(经常/定期,自上下、互相/自我)、总结(全面/专题)✧原则:根据学校管理规律及教育理念提出,知道学校管理者观察和处理管理过程中各问题的行为准则✧方法:能实现管理职能,达到管理目标,确保管理活动顺利进行的手段、途径和措施。

行政管理、法律、思想教育、经济、学术方法。

✧目标和尺度:学校绩效(管理有效的重要标志)基本途径:沟通(信息传递、控制、激励、情感交流)。

③学校组织★国家为实施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而创办的特殊、正式的规范性社会组织✧结构模式:直线型、职能型、直线-职能型(常见)、矩阵型、事业部型学校组织✧机构基本形式:“两处一室”(教务处、总务处)“三处一室”(+政教处,校长室)✧组织机构两大类:行政性、非行政性组织机构④学校管理基本制度:校长负责制(一长制)上级机关领导、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监督保证、教职工民主管理⑤课程p20:始见于唐宋,在西方,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美国博比特1918出版《课程》,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是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小学教育教师资格证书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笔记重点与考点

小学教育教师资格证书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笔记重点与考点

小学教育教师资格证书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笔记重点与考点
1.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重点
-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等基本知识,了解学生、教学目标和教材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 教学设计与实施: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 评价与反馈:包括对学生研究情况进行评价和给予合理反馈的能力,能够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

2.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考点
- 受教育理论与实践: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能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研究与发展:了解学生的研究和发展特点,能够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 教育教学研究方法:了解教育教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能够进行简单的教育教学研究。

- 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够设计教学方案和教学材料,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过程。

- 评价与反馈:能够根据评价结果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反馈,能够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

以上是小学教育教师资格证书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重点与考点,希望能对您的备考有所帮助。

如果需要更详细的内容,请参考相关教材和资料。

2018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2018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2018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完整版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教育的产生与进展1教育的涵义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进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妨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进展为直截了当目标的社会活动,要紧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依照一定社会进展的要求,有目的、有打算、有组织地经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妨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妨碍,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发面起到教育妨碍作用的人。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同意教育妨碍的人。

特点有进展性和别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教育妨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要紧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要紧的关系和矛盾3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不于其他事物现象的全然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

社会属性: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教育);历史性(在别同的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别同历史时期,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别相同);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妨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进展别平衡)。

4教育的起源与进展教育的起源讲有三种观点生物起源讲:利托尔诺,最明显的错误算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理起源讲:孟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摹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劳动起源讲: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以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

劳动为教育提供了客观需要和现实条件教育的进展时期原始社会教育:(1)没有阶级性(2)传递生产经验(3)在生产日子实践中举行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我国4000多年前的夏朝已有了名叫“庠”、“序”、“校”的施教机构,(封建社会教育)到了殷商和西周又有“学”、“瞽宗”、“辟雍”、“泮宫”等。

2018下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整理金牌笔记

2018下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整理金牌笔记

2018下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整理金牌笔记大纲版重点笔记()[]为两种版本的答案,()的要好一些。

一、教育基础1.了解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答:现状:1.学校、教师和学生对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态度越来越积极,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

]2.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逐步提高,但经费短缺现象仍然存在。

3.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逐渐普及,有效整合和资源建设仍然有待加强。

4.教师的培训需求高,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和方式有待改进。

5.城乡学校信息化建设差距依然存在,需要更多关注。

[存在问题:中国的小学教育不太理想。

教育体制限制了作为初始集体教育的学校所应该有的主权。

1.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脱节严重;2.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脱节严重;3.小学教育与中学教育衔接差距大;4.学校重教轻育;5.媒体导向偏颇,让社会误解了学校教育的功能与能力。

]2.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答:现状:新课程改革,激活了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

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随之而来的困惑也越来越多。

新课程改革到底该怎样教,是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

据我了解,目前在学校的一些教学活动中,往往呈现出令人担忧的状况:一、盲目标新立异,乱套模式。

部分教师为创新而创新,课堂上看似轰轰烈烈,教学效果却很不理想。

二、穿新鞋走老路。

在教学活动中,往往出现两种现象:教师在作公开课或评公开课时,教学活动还能以学生为中心,但在平时讲课时,就故伎重演,关上门走自己的老路,以不变应万变,多讲死练,课后以大量作业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就此现状我想谈几点拙见:1.学校领导要走进课堂,统筹安排好新课程改革工作,并为教师培训提供资金保障,为师生教学提供资料、设备和场所。

2.各校要切实搞好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素质,为实施课改打好基础。

3.在抓好“双基”的前提下进行创新。

教师要先学好课本,充分吃透教材,挖掘教材内容,并因材施教。

2018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整理背诵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2018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整理背诵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2018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整理背诵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内涵●“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概念:广义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

●构成要素:①教育者:承担教的责任,施加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导者的作用。

学校教师是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②受教育者:承担学习的责任,接受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

③教育影响: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④三者关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相作用的中介。

二、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PS:“人只有通过适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

●社会属性:①永恒性:人类特有的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②历史性: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具有自己的特点。

③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落后或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

三、教育的起源学说●生物起源说: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学说。

●心理起源说:无意识模仿,孟禄。

●劳动起源说: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米丁斯基、凯洛夫。

四、教育的发展●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①无阶级性、公平性(教育机会均等)。

②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

③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中国古代社会:①奴隶社会:夏有学校,周教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政教合一、学在官府;春秋私学兴起,孔孟百家争鸣。

②封建社会:宋朝程朱理学兴起,主教四书五经;科举制兴起于隋唐,废除于清末,清末学堂出现。

2018教师小学教育教学知识重点

2018教师小学教育教学知识重点

2018教师小学教育教学知识重点第一章教育基础内容简介本章要紧考查考生教育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要求考生具有教育基本理论、教师进展、小学组织与运行等基础知识,可以针对我国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咨询题举行一定的分析和探究。

本章内容要紧以单项挑选题和简答题的形式举行考查,考生需掌握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办法以及教师专业进展的基础知识,明白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关于这些内容应重点经历与明白。

第三节教育学基础知识高频考点提要1.教育的概念及构成要素;2.教育的属性;3.教育的起源及进展;4.教育学的进展历程;5.教育学进展历程中的教育家及其著作、观点;6.教育与社会的进展;7.教育目的;8.教育制度;9.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

高频考点速记一、教育概述(一)教育的概念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浮现于《孟子?尽心上》。

孟子日:“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别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别愧于天,俯别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日子经验的基本途径。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进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妨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能够称作教育。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妨碍人的身心进展为直截了当目标的社会活动,要紧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打算、有组织地经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妨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学校教育由专职人员和特意教育机构承担。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妨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妨碍作用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打算、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治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

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截了当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2018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考知识点整理

2018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考知识点整理

2018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考知识点整理《教育知识与能力》教材考点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专题一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考点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2:教育的概念都称之为教育。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1.教育者(主导)--学校教师是教育者主体2.受教育者(主体)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考点4: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3)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4) 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辨—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观点会不同)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可能超前或者落后)◆考点5:教育的起源○单※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劳动没(米)懦夫”◆考点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1)具有目的性,但无严密计划。

(2)无等级性(阶级性);(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4)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5)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考点7:古代社会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1)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

(2)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3)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4)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2018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整理

2018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整理

2018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整理一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1加强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我够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二、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1加强综合性,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2加强实践性,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3、加强弹性,体现课程的适应性三简述小学德育的途径?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3、劳动4、少先队活动5、班主任工作四、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方法?1、行政方法2、法律方法3、教育方法4、经济方法5、学术方法五、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1制度管理法2民主管理法3、学生自主管理法、4情感沟通法5目标管理法六小学班级管理的原则?1民主性 2整体性 3高效性七怎样设计教育研究方案?(1)确定研究类型和方法。

(2)选择研究对象 (3)分析研究变量。

(4)形成研究方案。

八简述教育研究的基本环节?1研究的构思与设计2研究的组织与实施3成果的分析与总结九教育研究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4教育性原则十、小学生的卫生保健应该注意哪些方面?(1)保持正确姿势,组织适当的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

(2)保护牙齿,培养儿童良好的用餐习惯。

(3)眼和耳的卫生保健。

(4)保持合理的营养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5)注意用脑卫生。

十一、常用的小学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演示法十二、沟通在学校的管理作用?传递信息、控制、激励、情感交流十三、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心理辅导.十四、布鲁巴奇的反思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十五、教学原则定义,有哪几个原则?原则的定义,注意事项?重点启发性原则。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重点整理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重点整理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重点整理(1)尊师爱生。

(2)民主平等。

(3)教学相长。

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27、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8、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29、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

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30、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31、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32、知识不等同于智力,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发展的水平。

教学过程中要把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只重视能力培养的形式教育论(英国洛克)和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实质教育论(英国斯宾塞)都是错误的。

33、赫尔巴特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激发学习动机。

(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

(4)巩固知识。

(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35、主要的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直观性原则。

(4)启发性原则。

(5)循环渐进原则。

(6)巩固性原则。

(7)因材施教原则。

36、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

我们应当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3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38、常用的教学方法:(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⑧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⑧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

(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

(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

2018小学《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重点知识归纳

2018小学《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重点知识归纳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2018版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一节小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一、小学教育概述(一)小学教育的概念现代教育学定义“小学”为学龄儿童(6-12岁)接受初等教育所设的学校,属于基础教育的一部分,现分为初级小学、高级小学、完全小学、中心小学以及实验小学五种类型。

我国传统教育阶段的划分只有小学和大学两级,小学也称蒙学。

蒙学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着重儿童认知和行为处事的训练。

(二)小学教育的任务根本任务:打好基础二、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发展据记载,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一)古代的小学教育(先秦至鸦片战争)特点:1、具有鲜明的等级性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的管制、灌输来进行,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二)近现代的小学教育(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四个标志性事件1、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我国近代小学的开端。

2、南洋公学外院是中国近代意义上最早正式成立的公立小学堂(1897年,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

)3、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癸卯学制》,该学制第一次系统构建了以小学堂、中学堂、大学堂为主干的学校教育体系。

将小学正式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

(清政府1904年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设立了初等小学堂,学制五年,人学对象为7岁儿童,同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实行义务教育的开始。

)4、到了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改小学堂为小学校。

四个学制1、壬寅学制,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2、癸卯学制,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近代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

3、壬子癸丑学制,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并改学堂为学校,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4、壬戌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的六三三学制。

它是我国小学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其影响一直持续到1949年。

(三)当代的小学教育1、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志着我国的义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018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考知识点整理

2018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考知识点整理

2018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考知识点整理《教育知识与能力》教材考点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专题一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考点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2:教育的概念都称之为教育。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1.教育者(主导)--学校教师是教育者主体2.受教育者(主体)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考点4: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3)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4) 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辨—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观点会不同)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可能超前或者落后)◆考点5:教育的起源○单※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劳动没(米)懦夫”◆考点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1)具有目的性,但无严密计划。

(2)无等级性(阶级性);(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4)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5)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考点7:古代社会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1)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

(2)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3)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4)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2018下半年版国家教师资格公共课《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点精编笔记版

2018下半年版国家教师资格公共课《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点精编笔记版

2018下半年版国家教师资格公共课《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点精编笔记2018下半年版国家教师资格公共课《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点精编笔记考点25学习迁移的分类 (30)考点26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32)考点27如何在教学中促进迁移 (32)考点28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33)考点29课程的类型 (34)考点30新课程改革 (36)考点31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38)考点32教师劳动的特点 (41)考点33教师的专业知识 (42)考点34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理论 (42)考点35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的比较 (44)考点36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45)考点37道德发展的阶段理论 (46)考点38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基本规律 (47)考点39小学德育的原则、方法与途径 (48)考点40小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50)考点41小学生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 (51)考点42师生关系的内容 (53)考点43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和建立 (53)考点44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 (54)考点45组织小学班级活动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54)考点46教学设计 (55)考点47教学组织形式的类型 (57)考点48小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 (59)考点49小学课堂教学的教学原则 (62)考点50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65)考点51小学教学评价的类型 (66)考点1 教育的基本要素和起源学说1.基本要素教育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教育措施)。

2.起源学说(1)神话起源说神话起源说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观点。

(2)生物起源说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行为。

代表人物:法国利托尔诺、英国沛西·能。

(3)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把全部教育都归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

2018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归纳

2018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归纳

2018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归纳综述小学教育是儿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小学教育的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则是小学教师需要具备的重要素质。

本篇文档将针对2018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重点知识进行归纳。

第一章教育教学原理1.1 教育与教学的概念教育与教学是紧密相关的两个概念,教育包含了更广泛的范围,涵盖了教师、学生和家庭三个方面,而教学则仅是教师这一方面的工作。

1.2 教育教学的目标与任务小学教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将学习得来的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1.3 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包括针对不同个体进行个性化教育、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等。

1.4 教育教学的方法教育教学的方法包括讲授法、实践法、引导法和合作学习法等。

第二章学科教育原理2.1 语文教育原理语文教育的原理包括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强阅读理解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想象力等。

2.2 数学教育原理数学教育的原理应包括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加强数学基本概念的掌握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

2.3 英语教育原理英语教育的原理应该包括培养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注重培养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能力以及通过多元文化学习拓展学生视野等。

第三章教育教学流程与管理3.1 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应该是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而设计的,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同时还要注重落实教学计划,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3.2 教学评估教学评估应该是一个全方位、多元化的过程,包括过程性评价和成果性评价,通过教学评估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3.3 教学管理教学管理是指利用各种手段对教育教学过程进行管理,能够更好地保障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小学教育是我们国家教育事业的基础,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是小学教师需要具备的关键素质。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汇总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和综合素质简答材料分析知识点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汇总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和综合素质简答材料分析知识点

2018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整理背诵版( 综合素质 +教育教课知识与能力)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内涵“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悉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看法:广义包含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

构成因素:① 教育者:肩负教的责任,施加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导者的作用。

学校教师是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② 受教育者:肩负学习的责任,接受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

③ 教育影响:连结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包含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④ 三者关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二、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差异于其余事物现象的根本特点,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PS:“人只有经过合适的教育以后,人材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

社会属性:① 永久性:人类独有的现象,只需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② 历史性:不一样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一样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拥有自己的特点。

③ 相对独立性:教育拥有质的规定性;教育拥有继承性;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均衡(教育落伍或超前于必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

三、教育的发源学说生物发源说:生计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发源学说。

心剪发源说:无心识模拟,孟禄。

劳动发源说: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一致,米丁斯基、凯洛夫。

四、教育的发展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① 无阶级性、公正性(教育机遇均等)。

② 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交融在一同。

③ 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调。

中国古代社会:① 奴隶社会:夏有学校,周教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政教合一、学在官府;春秋私学盛行,孔孟百花怒放。

②封建社会 : 宋代程朱理学盛行,主教四书五经;科举制盛行于隋唐,取销于清末,清末学堂出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一节小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一、小学教育概述(一)小学教育的概念现代教育学定义“小学”为学龄儿童(6-12岁)接受初等教育所设的学校,属于基础教育的一部分,现分为初级小学、高级小学、完全小学、中心小学以及实验小学五种类型。

我国传统教育阶段的划分只有小学和大学两级,小学也称蒙学。

蒙学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着重儿童认知和行为处事的训练。

(二)小学教育的任务根本任务:打好基础二、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发展据记载,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一)古代的小学教育(先秦至鸦片战争)特点:1、具有鲜明的等级性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的管制、灌输来进行,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二)近现代的小学教育(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四个标志性事件1、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我国近代小学的开端。

2、南洋公学外院是中国近代意义上最早正式成立的公立小学堂(1897年,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

)3、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癸卯学制》,该学制第一次系统构建了以小学堂、中学堂、大学堂为主干的学校教育体系。

将小学正式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

(清政府1904年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设立了初等小学堂,学制五年,人学对象为7岁儿童,同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实行义务教育的开始。

)4、到了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改小学堂为小学校。

四个学制1、壬寅学制,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2、癸卯学制,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近代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

3、壬子癸丑学制,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并改学堂为学校,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4、壬戌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的六三三学制。

它是我国小学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其影响一直持续到1949年。

(三)当代的小学教育1、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志着我国的义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1992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小学开始了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改革3、2001年开始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三、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小学教育的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与人类文化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小学阶段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也是个性形成与发展的最佳阶段,更是儿童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一)小学教育的特殊特点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1)小学生的身心发展①童年期是生理发展相对稳定与平衡的时期。

②刚入学的儿童感知觉都处于较低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教育教学中的不断强化训练,逐步发展和提高。

有意注意不断发展,但无意注意仍起着一定的作用,低年级注意力容易分散观察事物缺乏兴趣和系统性记忆的主要方式是形象记忆,直观形象记忆发展较好,因此教学中要注意运用直观教学。

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度。

道德感较为模糊,常依靠教师的评价来衡量事务的好坏。

理智感大多和具体事物相联系。

(2)小学生的发展可能性(3)小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补充:小学生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1)小学生感、知觉的发展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注意新鲜、感兴趣的东西,要达到对事物清晰、精确、本质的认识尚需一过程。

(2)小学生记忆和注意的发展小学生记忆能力迅速发展,表现在:从机械记忆占主导地位逐渐向理解记忆占主导地位发展;从无意识记为主向有意识记为主发展;从具体形象记忆向抽象记忆发展。

(3)小学生思维的发展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低年级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成分居多,高年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成分居多。

两种思维形式的转折大多发生在四年级前后。

小学生意识不到自己的思维过程。

思维的自觉性、批判性、灵活性等品质较差。

(4)小学生想象的发展小学生想象的有意性逐渐增强。

想象由模仿性、再现性向创造性过渡,中高年级学生想象的创造性成分不断增加。

想象由具有浪漫性向现实性过渡。

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1)小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①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②小学教育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起着奠基作用(2)小学教育是个体发展的基础(3)小学教育的课程内容具有基础性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补充:义务教育的显著特征: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

补充: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普及性(2)基础性(3)强制性(二)小学教师的特点1、小学教师的劳动特点复杂性创造性:体现在因材施教、教学上的不断更新和教育机智三个方面。

示范性:杨雄《法言•学行》中言:“师者,人之模范。

”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长期性系统性2、小学教师的素质(1)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忠于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等(2)教师的知识修养(3)教师的综合能力素养(4)教师的心理素养四、我国现行的小学学制六三制和五四制并存,其中六三制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学制和发展方向。

第二节小学的组织与运行一、学校管理概述1、学校管理的基本要素:管理者、管理手段、管理对象2、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二、学校的运行机制包括学校管理体制和学校规章制度,其中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是领导和管理学校的根本制度,支配着学校的全部管理工作,是学校内部机制的核心和灵魂。

校长负责制成为我国现阶段中小学的管理体制。

包括了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三个组成部分。

三、学校组织机构主要职能部门的功能职能部门:1、校办2、教务处3、政教处4、总务处基层教学实践机构5、教研室6、年级组第三节教育学基础知识一、教育概述(重点)(一)教育的概念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最早将教和育结合起来用的人是孟子-《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教育具有广义和侠义之分(1)广义: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作教育。

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

(2)侠义:以直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要素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

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教育影响(三)教育的性质(重点)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它具有以下四方面特点:(1)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2)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这教育者、受教育和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具有永恒性: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2)教育具有历史性:不同历史阶段或社会形态,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都具有自己的特点。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a、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b、教育要受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c、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这时教育对新的政治经济起着催生的作用。

(四)教育的功能1、根据教育功能的作用: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2、根据教育作用的性质: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3、按教育功能呈现的形式: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二、教育的起源与发展(重点)(一)起源1、神话起源说: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创造的。

2、生物起源说: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认为动物界就有教育活动。

代表人物:法国的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克、英国的沛西·能。

3、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孟禄4、劳动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代表人物:前苏联的米丁斯基、凯洛夫(二)发展1、原始社会的教育无阶级性、教育目的是为生产和社会生活服务;教育内容以生活经验为主,内容贫乏;教育手段主要是言传身教、口耳相传等;教育权力平等,男女教育有别的根源在于分工;教育水平低,没有专门的人员、机构场所以及组织形式;教育与原始宗教仪式有着紧密联系。

2、古代社会的教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两个时期。

(1)奴隶社会教育中国,专门的施教机构产生,如我国夏、商、西周“庠”“序”“校”西方:古希腊:雅典(显著特点:培养和谐发展的人)和斯巴达(显著特点:军事教育)古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所罗门教和佛教手中,宗教教育盛行古埃及:设置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2)封建社会的教育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发展,百家争鸣,其中儒墨为显学汉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文化教育政策和“察举制”的选士制度。

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教育上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氏族”隋唐:科举宋代: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四书五经被作为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明代:八股文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1905年清政府废科举兴学堂西方:教会学校和骑士学校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能够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标志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

宗教性3、近现代教育4、20世纪以后的教育(1)新特点:终生化:法国的保罗·朗格朗。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补充: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

教育中的任何活动都要靠教师进行,教育目标的实现,实现效果如何都取决于教师。

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包括: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职业道德素质的现代化;能力素质的现代化。

总之,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总体要求在教师职业上的特殊反映。

(2)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二、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