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水质指标的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

1、常见水质指标的意义

1)PH:(7.5-8.5)

①养殖水体以中性偏碱为好;

②酸性水可使鱼血液PH下降,消弱它的载氧能力,使血液中氧分压减小,即使水中的溶氧高,也会造成缺氧症;

③碱性过强的水体则会腐蚀鱼类的鳃组织。

2)氨氮:(<0.6其中NH3<0.1mg/L)

①这里所指的氨氮是NH3和NH4+的总量。

②NH3和NH4+几乎所有的藻类都能直接迅速而且优先利用它们,其缺点是硝化作用消耗溶氧,特别是NH3,对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有强的毒性,即使浓度很低,也会抑制生长,损害鳃组织,加重鱼病。

③被认为是水体老化的重要因素,对养殖水体有不良影响。

④据欧洲水面渔业咨询委员会建议:鱼类所耐受NH3的最大浓度为0.025mg/L。

⑤三大来源:A:鱼类袋谢产物;B:残饵、粪便的分解而产生;C:水源污染外源性的氨氮过高。

3)亚硝酸盐(NO2-<0.05mg/L):

水环境中亚硝酸盐超标同样对水生动物有毒害作用。亚硝酸盐中毒后,血液携带氧的能力减弱,也就是说虽然水体中溶氧高,养殖对象也会出现缺氧症状,鱼类亚硝酸盐中毒分为两种:

①慢性中毒:症状不明显,中毒较深的摄食量减少,活动能力减弱,鱼体消瘦,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

②急性中毒:一般发生清晨,往往伴随缺氧症状同时发生,肉眼观察似缺氧浮头,即使注入新水,在短时间内也难解救,第二天更严重,甚至造成大批量死亡。

4)硫化氢(H2S<0.2mg/L):

硫化氢对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有强的毒性。在水体中硫化物总量一定时,PH下降,硫化氢增多,毒性也随之增强,会造成河蟹夏天上岸,及养殖动物的死亡。有些国家渔业用水标准规定,渔业用水中不得含有硫化物。

5)溶解氧:

溶解氧是水生动物最基本的生存基础:在一天24小时中,必须有16小时以上的时间大于5mg/L,任何时间不得低于3 mg/L。

2、如何掌握河蟹养殖池塘的池水肥度

目前,在大多数养殖户的头脑里,“清水养蟹”是不变的真理,似乎养蟹池塘的水质越清、越瘦、越好,一旦蟹池的池水变肥就立即忙于换水,以防不测!然而,“清水大闸蟹”,不是“瘦水大闸蟹”,养殖河蟹池塘的池水保持一定的肥度对河蟹养殖是相当有益的。

据专家报道:中等肥度的池水养殖出河蟹的成活率、规格、产量均比一般清瘦池水养殖河蟹要高,特别是近年流行的河蟹颤抖病的发生也远比其他池塘低。究其原因,适当的肥水可以是池水有足够的溶解氧,而溶解氧是河蟹生长、发育的决定因素。蟹池中溶解氧的主要来源是浮游植物和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中等肥水的池塘中,浮游植物量较多,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也多,在水温较高的晴天往往可以是水中的溶解氧达到饱和状态,长期生活在这样的水体中的河蟹食欲旺盛,活力敏捷,脱壳次数增加,饵料利用率高,抗病能力强,从而生长迅速。池塘清瘦的蟹池,底质厌氧细菌分解产生大量的有机酸及有毒物质,使池水PH值降低,长期生活在这一水体中的河蟹食欲不振、脱壳不正常,易患病而生长缓慢。

池水的肥度一般按照池水的透明度来加以判断。清瘦的池水指水色清淡,水中浮游植物量较少,池水透明度一般在40cm以上;较肥的池水指水色浓,水中浮游植物较多,池水透明度一般在15cm以下;中等肥度水界于上述的二者之间,水色肥而嫩爽。

如何调节河蟹养殖池塘的池水肥度呢?

目前,许多河蟹养殖户采用换水的方法调节池水肥度,其实这不是最佳的方法,因为过多的换水浪费财力,流失了池水中的有效养份,带入有害物质,而且水位不稳定则河蟹洞穴变化频繁,部分河蟹迁移到水面以上,不摄食,不脱壳,形成“懒蟹”,同时换水也会刺激性早熟。

我们建议:一般对水色清瘦的池塘可以采用施肥的方法加以调节,在放养蟹种前15天,施肥肥水专家或肥宝;养殖中期,如遇水质清瘦,可施用追肥(肥水专家或肥宝、生物高效肥水素等),具体用量根据产品说明书,定期使用EM益生菌、EM调水王、博士系列超级微生物;如果池底淤泥较多,池水肥力较足,则要改底(底净宝、底改王、底改霸王、增氧型水底双改等)。建议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海博士洁水灵、博士3号、复合芽孢杆菌等),以及天气突变时、投饵前使用粒粒氧。

3、如何使河蟹安全度过脱壳期

今年三、四月份,河蟹养殖发生的问题很多,主要是脱壳不遂(眼睛、附肢脱不出旧壳),脱壳后软壳死亡,不脱壳死亡。分析原因:一是整体蟹种质量下降;二是气候不正常;三是池塘环境不良或饵料投喂不当;四是亚硝酸盐偏高等等。一般采取的对策:1.泼洒1-2次新硬壳宝,增加水体矿物质,尤其是新开塘口更需定期泼洒。2.投喂鲜小鱼和优质蟹饲料,饵料中添加营养剂、维生素C、脱壳素等,增强河蟹体质。3.加注新鲜水质,增加池塘水体,并使用改良底质和微生物制剂改良水质。4.伤亡太多,建议补放一定数量蟹种。(一)、河蟹是否要脱壳的判断:

(1)检查河蟹体色。脱壳前河蟹体色深,呈黄褐色或黑褐色,步足硬,腹甲水锈(黄褐色)多。而脱壳后,河蟹体色变淡,腹甲白色,无水锈,步足软。

(2)看河蟹规格大小(以放养相同规格的蟹种为前提)。脱壳后壳长比脱壳前增大20%,而体重比脱壳前增长了近一倍。在生长检查时,捕出的群体中,如发现了体大、体色淡的河蟹,则表明河蟹已开始脱壳了。

(3)看池塘脱壳区和浅滩处是否有脱壳后的空蟹壳,如发现有空壳,即表明河蟹已开始脱壳了。

(4)检查河蟹吃食情况。河蟹在脱壳前不吃食。如发现这几天投饵后,饵料的剩余量大大增加,如未检查出蟹苗,则表明河蟹即将脱壳。

(二)、脱壳期间管理

(1)每次脱壳来临前,不仅要投含有脱壳促长散的配合饲料,力求同步脱壳,而且必须增加动物性饵料的数量比例,使动物性饵料比例占投饵总量的1/2以上,保持饵料的喜食和充足,以避免残食软壳蟹。

(2)发现个别河蟹已脱壳,可泼洒新硬壳宝,1袋用3-5亩1米水深。兑水稀释后,全池泼洒。河蟹脱壳同步性,第一次可能比较好,往后可能越来越不同步,建议:每10-15天泼洒新硬壳宝一次,

(3)脱壳期间,需保持水位稳定,一般不需换水。

(4)为了河蟹有一个良好的脱壳环境,河蟹池塘应该设立投饵区和脱壳区,投饵区设于浅水区,脱壳区设于水草茂盛区,不应在脱壳区投放饵料,脱壳区如水生植物少,应增投水生植物,并保持安静。

(5)清晨巡塘时,发现软壳蟹,可捡起放入水桶中暂养1-2小时,待河蟹吸水涨足,能自由爬动后,才放回原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