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层法制备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

合集下载

双转子连续混炼机制备插层型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

双转子连续混炼机制备插层型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

熔融插 层方 法是 制 备 聚合 物/ 土 纳 米 复合 材料 黏
研 究所采 用 的连 续混炼 机转 子采用双 混炼段 结构 ,具
(C )的一种 重 要 方 法 。V i l首 次 报道 了熔 融 PN a a等 1 J 插 层法制 备 P N,其研究 表 明 ,在 聚合 物熔点 或玻璃 C
e e t o ie n o p u dn o dt n rtrse da dfe igrt)o h nelmel p c dm c a i l f cs f f r t m o n igcn io s(oo p e n edn ae nteitr f d e c i a l s aea e h c r a n n a
Ab ta t P o g nc- n moi o i ln - o o i sp e a e yme n fdrc l i traain o sr c : E/ ra i- mo t rl n t l o- mp st wa r p rd b a so i tmet n ec lt n a l e a c e e o t -oo o tn o smie , a d t e itda la p c fte c mp st s n e tg td b a so wo rtrc n iu u x r n h ne melrs a e o h o o i Wa iv siae y me n fXRD . T e e h
的 影 响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适 当 的剪 切 强 度对 于制 备 插 层 型 纳 米 复合 材 料 极 为 重 要 ,剪切 应 力 过 大 或 过 小 均 会 导 致 聚 合
物无法插入到蒙脱土的片层之 间,造成插层效果不佳 。
关键词:双转子连续混炼机 ;有机蒙脱 土;纳米复合材料

《新型聚碳酸亚丙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及降解行为研究》范文

《新型聚碳酸亚丙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及降解行为研究》范文

《新型聚碳酸亚丙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及降解行为研究》篇一新型聚碳酸亚丙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及降解行为研究一、引言随着人类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可降解的生物基材料已成为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热点。

其中,聚碳酸亚丙酯(PPC)作为一种生物可降解的聚合物,具有优良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在包装、医疗器械、日用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其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如热稳定性差、力学性能较弱等。

因此,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并进一步拓展其应用范围,将PPC 与纳米材料进行复合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

本文旨在研究新型聚碳酸亚丙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性能及其降解行为。

二、制备工艺本研究所用到的聚碳酸亚丙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采用熔融插层法制备。

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将蒙脱土进行预处理,以提高其与PPC的相容性;然后,在高温条件下将预处理后的蒙脱土与PPC进行熔融插层,制备出聚碳酸亚丙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

三、性能研究(一)力学性能通过拉伸试验和硬度测试等手段,研究了不同蒙脱土含量对聚碳酸亚丙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适量蒙脱土的加入能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硬度,但过量加入则会导致性能下降。

(二)热稳定性采用热重分析(TGA)等方法对聚碳酸亚丙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蒙脱土的加入能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降低其热分解温度和分解速率。

(三)降解行为通过模拟自然环境下的降解实验,研究了聚碳酸亚丙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降解行为。

结果表明,蒙脱土的加入能促进复合材料的生物降解过程,缩短其降解周期。

同时,复合材料在降解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环境友好性,无有害物质产生。

四、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聚碳酸亚丙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并对其性能及降解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

结果表明,适量蒙脱土的加入能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同时促进其生物降解过程。

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

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

聚合物/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是目前研究最多,工业化应用前景好的一种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

纳米蒙脱土系蒙皂石粘土(包括钙基、钠基、钠-钙基、镁基蒙粘土)经剥片分散、提纯改型、超细分级、特殊有机复合而成,平均晶片厚度小于25 nm,蒙脱石含量大于95%。

具有层状结构的蒙脱土是制备成纳米复合材料的理想天然矿物。

蒙脱土是一种层状硅酸盐,结构片层由硅氧四面体亚层和铝氧八面体构成,厚0.66nm左右,片层之间通过NA+、Ca2+等金属阳离子形成的微弱静电作用结合在一起,一个片层与一个阳离子层构成MMT的结构单元,厚度为1.25纳米(阳离子为钠离子)左右。

结构:蒙脱土的化学式为:Mn+x/n[Al4.0-xMgx](Si8.0)O20(OH)4·yH2O,属于2:1型层状硅酸盐,即每个单位晶胞由2个硅氧四面体晶片间夹带一个铝氧八面体晶片构成三明治状结构[3],二者之间靠共用氧原子连接,每层厚度约为1 nm。

性能:聚合物/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是目前新兴的一种聚合物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

与常规复合材料相比,具有以下特点:只需很少的填料April 质量分数),即可使复合材料具有相当高的强度、弹性模量、韧性及阻隔性能;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及尺寸稳定性;其力学性能有优于纤维增强聚合物系,因为层状硅酸盐可以在二维方向上起增强作用;由于硅酸盐呈片层平面取向,因此膜材有很高的阻隔性;层状硅酸盐蒙脱土天然存在有丰富的资源且价格低廉。

故聚合物/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成为近年来新材料和功能材料领域中研究的热点之一。

纳米蒙脱土系蒙皂石粘土(包括钙基、钠基、钠-钙基、镁基蒙粘土)经剥片分散、提纯改型、超细分级、特殊有机复合而成,平均晶片厚度小于25 nm,蒙脱石含量大于95%。

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能,可以广泛应用高分子材料行业作为纳米聚合物高分子材料的添加剂,提高抗冲击、抗疲劳、尺寸稳定性及气体阻隔性能等,从而起到增强聚合物综合物理性能的作用,同时改善物料加工性能。

溶液插层法制备聚合物/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溶液插层法制备聚合物/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Sine n eh oo y Mi y n 2 1 , hn) c c d cn lg , a ag6 C ia e a T n 1 0 0
Ab r c : At r s n , t e p l me / ly n n — o o ie r t a t g sa t e e t h o y rc a a o c mp s ts a ea t c i p r n c n i e a l t r s t ra ss in er s a c . r v e wa i e n o s d r b ei e e t n ma e l c e c e e r h A e iw sg v n o n i i t e a a e c a d i d ti la p c so e c lto fp l e o h c d mi n n usra s e t ft i r a a i n o o y r f m he nt m r s l t n. e me h im d i tr a a em eh d r n r d e o u i Th c a s a n e c l t t o swe e i to uc d.a d o n n n
中图分 类号 :B 8 T 33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54 (0 70— 0 4 0 10 — 5 82 0 )3 04 — 5
Re e t v c s ar h on c n Ad an e i Re e c n
Pr p r gPoy e /lyNa o c e a i lm r a n —om ost s n c p i e b t ralt fP y yI e c a i o olmer 0 Sou in n on m lt Fr o

聚合物/黏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进展

聚合物/黏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进展

一 a ●, 0C 1 1a o. A . 1 H , _ N F ● , R M b g
图 1 蒙脱 土 的结 构
状硅酸盐物质 , 即每个单位 晶胞由两个硅氧四面体 中 间夹杂着一层铝氧八面体构成 , 二者之间靠共用氧原
子连接 , 如图 1 所示 。这种四面体 和八面体 的紧密堆
容性 。这一方法在熔融法制备聚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
材料的过程中使用的最多。
旺 !垒兰登 2 0 / : : 0 63 21
维普资讯
旦 m f e o n S p c ! I no vl m l I e i u r e p e
一 _
a pc tqL f t m L_ a rl p lao _ a ic 坚e m t is i i o p sc O _ _ x ea I
摘 要: 基于国内外对聚合物/ 黏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所做的报道, 本文介绍了热塑性树脂、 热固性树脂
黏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并对聚合物/ 黏土纳米复合材料在国内外的应用作了综述。
关键 词 :聚合物 黏 土 纳米复合材料 应用进展
自 18 年 日 从 97 本丰 田材料研究中心首次成功制 备了尼龙 / 黏土纳米复合材料 ,聚合物 / 黏土纳米复 合材料以其优异的性能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一 1 _
制成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 。由于聚合物很少含有极性
基团 , 一般需要在溶液中加入与聚合物有较好相容性 的相容剂 。这种方法虽然效果显 著 , 目前还不具备 但
实用 性 。
方面都存在着不足。 将不饱和聚酯插层到黏土中, 在加 量适 当的情况下可 以显著 的提高不饱和聚酯的冲击
强度 、 拉伸强度等方面的性能 。 不过不饱和聚酯(P u) 作 为树脂基体制备纳米复合材料的报道较为少见【。 1 c l

第五章 插层纳米复合材料

第五章 插层纳米复合材料

高岭土在我国情况: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高岭 土的国家。远在3000年前的商代所出 现的刻纹白陶,就是以高岭土制成。 江西景德镇生产的瓷器名扬中外,历 来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 如罄"的美誉。
高岭土结构: 高岭土的结构是由一层硅氧四面体和 一层铝氧八面体通过共同的氧互相连接 形成的一个晶层单元,所以成为1:1型 层状硅酸盐。 高岭土层间距很小,很难插层高分子 聚合物,必须先插层极性聚酰胺类物质, 使层间距扩大,再进行高分子聚合物取 代插层,形成复合材料。
④ 粘土稳定性好
作为插层用的粘土是一种不具有氧 化还原性质的惰性主体,插入到层间 的可聚合的单体、复合材料的加工过 程等,就可以不必考虑粘土的可变性。
以蒙脱土为代表的粘土对有机聚合 物的作用不仅表现在结构上的优越性, 而且对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有着更重 要的影响,特别是对复合材料的力学 性能方面。 插层纳米复合材料成为各种方法制 备的纳米复合材料中最具有商品化价 值的材料品种之一。
高岭土研究现状:
高岭土有机插层复合材料的研究 还刚刚起步,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 高岭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种类、复合 技术、性质及其应用将会更加丰富。
※ 粘土の膨润土(蒙脱土)
它最早发现于美国的怀俄明州的古 地层中,为黄绿色的粘土;因加水 后膨胀成糊状,后来人们就把这种 性质的粘土, 统称为膨润土。
膨润土成分: 膨润土的主要成份是蒙脱土,是一种 由纳米级厚度的硅酸盐片层构成的粘土。 由两层硅氧四面体中间夹一层铝氧八面 体组成的层状粘土矿物。 根据蒙脱石所含的可交换阳离子种类、 含量及结晶化学性质的不同,分为钠基、 钙基、镁基、铝(氢)基等膨润土。
※插层纳米复合材料的特点
1
粘土的含量一般<5%,复合材料 的力学性能已有很大提高。

插层限域工程制备MXene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插层限域工程制备MXene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插层限域工程制备MXene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李能;史祖皓;陈星竹;郭飞【摘要】MXene作为一类全新的二维材料(金属碳氮化物的总称),因其本征的纳米层状结构、可调的比表面积、良好的亲水性、优异的导电性和力学性能,使其在可充电电池、超级电容器、光(电)催化剂、透明导电膜、电磁干扰屏蔽和传感器、原油和重金属的吸附剂以及柔性高强度复合材料等众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利用插层限域工程制备MXene及其复合材料,是先进功能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综述了近几年利用插层反应促进MXene剥离及合成MXene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比较了不同插层反应合成的MXene及其复合材料的优缺点;同时对于未来MXene及其复合材料领域的发展提出了展望.我们认为MXene及其复合材料的稳定性问题是当前要解决的瓶颈;相信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在材料研究领域的快速发展,MXene材料稳定性问题将会得到解决,并且更多具有良好稳定性的MXene及其复合材料将会被设计和合成出来.【期刊名称】《武汉工程大学学报》【年(卷),期】2019(041)001【总页数】9页(P46-54)【关键词】二维材料;MXene;插层限域工程;复合材料;能源转换材料【作者】李能;史祖皓;陈星竹;郭飞【作者单位】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光纤光缆制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73;武汉理工大学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70;武汉科技大学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81;武汉理工大学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70;武汉理工大学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70;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光纤光缆制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7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127在众多纳米结构材料中,二维材料因其具有独特和优异的性能,如:大的比表面积、能隙可调和优异的柔性,使得其在新一代智能电子、光电子和能量转换材料等领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1-3]。

配位插层法制备三聚氰胺-甲醛树脂/Cu 2+-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

配位插层法制备三聚氰胺-甲醛树脂/Cu 2+-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

节p H值 , 整个体 系保 持在 弱碱 性 条件 下 。在 5 使

1 i 0mn内加 热 至 8 I 0 o 。适 当提 高 温 度 到 9 : 0—
9 I, 2o 以除 去体 系 中的过多 的水 分 , 这种 条件 : 在
收稿 日期 : 20-32 0 60.8 作 者 简介 : 石 爽(94一)女 , 师。 17 , 讲
工艺 , 于工业 化 , 利 而且 与传 统共混 物相 比质 量较
轻, 对复 合材 料 的加工 性能影 响小 。
维普资讯
第 3 第 9期 5卷
石 爽 , : 位 插 层 法 制 备 三 聚氰 胺 一甲醛 树 脂 / u 一蒙 脱 石 纳米 复合 材 料 等 配 c2
1 2 实验方 法 .
高… 。从 18 97年 日本 丰 田中央 研 究 所 首 先 报 道
用 插层 聚合 法 制 得 了尼 龙 6 蒙 脱 石 纳 米 复 合 材 /
1 2 1 镍 基蒙 脱土 的制备 .. 天然膨 润土 经 浮 选后 , 两 步用 钠 盐 溶 液 和 分 铜盐 溶液 进 行 微 波 加 热 溶 液 交 换 制 成 铜 基 膨 润
51 0
下 回流 一段 时 间。最 后将 粘 稠的 液体倒 在不 粘纸
上, 放入 烘箱 中烘 干待 用 。 1 3 材料 的 结构 和性 能测试 .
吸收 峰 。三 聚 氰胺 的与铜 ( 离 子 络合试 样 的红 Ⅱ) 外 光 谱 图见 图 2中 曲线 b 可 以看 出在 34 0e , 0 m
石 爽 ,王艳梅 ,李玉平 封禄 田 ,
( . 阳化工学院,辽宁 沈阳 104 ; 2 沈 阳第 四橡胶( 有 限公 司,辽宁 沈阳 102 ; 1沈 112 . 厂) 102

插层复合法

插层复合法

插层复合法
定义:插层复合法指在生产纳米塑料的过程中,首先将单体或聚合物插入经插层剂处理后的层状硅酸盐(如蒙脱土)之间,进而破坏片层硅酸盐紧密有序的堆积结构,使其剥离成厚度为1nm左右,长、宽为30-100nm的层状基本单元,并均匀分散于聚合物基体中,最终实现聚合物高分子与层状硅酸盐片层在纳米尺度上复合的生产加工工艺。

分类:插层复合法是目前制备纳米塑料的主要生产工艺,可分为插层聚合法和聚合物插层法。

插层聚合法是先将聚合物单体分散、插层进入层状硅酸盐片层中,然后原位聚合,利用聚合时放出大量的热克服硅酸盐片层间的作用力,并使其剥离,从而使硅酸盐片层与塑料基体以纳米尺度复合。

聚合物插层法是将聚合物熔体或溶液与层状硅酸盐混合,利用化学和热力学作用使层状硅酸盐剥离成纳米尺度的片层并均匀地分散于聚合物基体中。

该法的优点是易于实现无机纳米材料以纳米尺寸均匀地分散到塑料基体树脂中。

一种导电聚合物插层的五氧化二钒纳米线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一种导电聚合物插层的五氧化二钒纳米线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一种导电聚合物插层的五氧化二钒纳米线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嘿,咱今儿就来唠唠这神奇的“一种导电聚合物插层的五氧化二钒纳米线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你说这导电聚合物插层的五氧化二钒纳米线复合材料,听着就感觉很高科技吧?就好像是把两种超厉害的东西揉到了一块儿,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这就好比是把辣椒和肉一起炒,那味道,啧啧,绝了!先说说这制备方法,那可真是一门大学问啊!就好像是大厨做菜,得讲究个火候、调料的搭配,一个不小心可能就搞砸了。

得小心翼翼地处理各种材料,让它们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一起,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呢!这过程中需要精确的控制和精湛的技术,稍有偏差可能就前功尽弃啦。

然后再看看它的应用,哇塞,那可真是广泛得很呐!就像一把万能钥匙,能打开好多扇门。

在电子领域,它能发挥大作用,让各种电子设备变得更厉害;在能源领域呢,也能一展身手,为能源的利用和存储出份力。

你想想,要是没有它,那得少了多少便利和创新啊!这复合材料就像是一个小超人,在各个领域飞来飞去,拯救世界呢!它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更加智能。

比如说,以后我们的手机可能会变得更薄、更轻、性能更好,这可都有它的功劳呢!而且啊,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对这种复合材料的研究肯定也会越来越深入,它能发挥的作用肯定也会越来越大。

说不定哪天,它就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呢!咱可别小看了这小小的复合材料,它背后蕴含的可是科学家们无数的心血和智慧。

他们就像一群魔法师,用他们的魔法棒把这些材料变成了神奇的宝贝。

所以啊,我们得好好珍惜这些科技成果,让它们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进步。

你说是不是呢?这导电聚合物插层的五氧化二钒纳米线复合材料,真的是太酷啦!它的未来,肯定是一片光明啊!。

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应用

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应用

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应用[摘要] 介绍了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和应用。

这种复合材料,以离子交换处理过的层状硅酸盐(通常是蒙脱土) 为添加物,通过剥离- 吸附、原位插层聚合和熔融插层等方法制备。

这种新型纳米复合材料添加了含量较低的填充物,其力学性能、热稳定性、阻燃性等都有所提高。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展现出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纳米复合材料; 层状硅酸盐; 制备纳米复合材料是指分散在聚合物中的粒子至少在一维尺度上为纳米级别的新型复合材料。

根据分散粒子在几维尺度上为纳米尺寸可以区分纳米复合材料的 3 种类型:采用Sol2Gel 法制得球型硅酸盐纳米粒子,在其表面引发聚合得到三维尺度上的复合材料;当二维尺度是纳米级别,第三维较大时,得到被广泛研究作为屈服材料的碳纳米管和纤维晶须增韧纳米复合材料;第三种纳米复合材料指的是仅有一维尺度是纳米级别的材料, 目前研究的重点是层状硅酸盐增强纳米复合材料。

这也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层状硅酸盐主要来自于粘土矿,因为其储量丰富,价格低廉,易于溶胀、剥离形成纳米片层等优点而被广泛研究。

与纯聚合物相比,层状硅酸盐复合纳米材料的力学、热力学、光学和物理化学等性质显著提高。

作者论述了不同技术制备聚合物/ 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及其改良的性能和应用。

1 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1.1 层状硅酸盐的结构制备聚合物/ 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所使用的层状硅酸盐,其片层结构如图1[ 1 ] ,是纳米尺度的,包含有三个亚层,在两个硅氧四面体亚层中间加焊一个铝氧八面体亚层,亚层间通过共用氧原子以共价键连接,结合极为坚固。

整个结构片层厚约1nm ,其他方向的尺寸由于硅酸盐的不同从300 埃到几个微米甚至更大。

由于铝氧八面体亚层间的部分铝原子被低价的原子取代,片层间带有负电荷,与游离于层间的钠、钙和镁等阳离子相平衡,这些阳离子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容易与烷基铵等阳离子进行离子交换,有机烷基铵头部的阳离子与层间的阳离子交换,将有机链引进层间并将层状结构撑开生成有机化蒙脱土,从而使层间距增大,有利于聚合物或聚合物单体进入层间。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评述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评述

最后浇铸成膜或在模具中浇铸 ,除去溶剂或使之聚 合获得样 品。例如 :在制备 P A2 s 1 复合材料时, / 0
先把 P 溶 于 苯 乙烯 中 ,然 后 加 入 A1)搅 拌 混 合 s 3 ( 均 匀 ,把 溶液 浇铸到模 具 中 ,在适 当条 件下把苯 乙 烯本 体 聚合 成 聚苯 乙烯 ,制得 样 品 。邓 建 国等采 用 溶 液共混 法 制 得 的 P TS0 纳 米 复合 材料 ,复 合 E /i2 材料 的分 散 性 均 匀 ,且 其 熔 点 低 于 P T树 脂 ,此 E 项研究 拓宽 了 P T树脂 的应用 范 围 。 E 12 插层 复合法 .
R v w o P e aai to n efn m o o me-ae aoo  ̄ t t i ( eog agIsteo ei r rt nMe da dP r n  ̄ f l rb s N nemp e WuJ H injn tu f e f p o h o P y d s e l i ni t Si c d Tcnl y a i 50 7 ;Y n a ( h aMeo g ntu , H nzo 108 ; Wu D q g ( e c ne n eho g ,H r n102 ) agNn C i t l y I i t e a o b n ro ste aghu30 1 ) ai n Hi - l gag ntu c neadTcnl y a i 102 ) o i steo Si c eh o g ,H r n 5 07 ni Ii t f e n n o b
第2 5卷 第 6 期
20 年 l 月 09 1




V 12 N . 0.5 o6 N v ,2 O o . O9

聚酰胺简介3

聚酰胺简介3

聚酰胺简介(3)7.5.7 PA纳米复合材料纳米复合材料(NC)是指分散相尺度至少有一维小于l00nm的复合材料,由于纳米分散相大的比表面积和强的界面相互作用,NC表现出不同于一般宏观复合材料的力学、热学、电、磁和光学性能,成为新一代复合材料。

世界上第一次制备的聚合物基NC于1987年由日本丰田中央研究院的0kada公开报道,他采用插层聚合法制备了尼龙6/黏土NC,黏土是具有层状结构的硅酸盐,当它与聚合物以纳米尺度相复合时,由于纳米级相分散、强界面相互作用以及独特的结构和形态,使得聚合物/黏土NC具有常规聚合物/无机填料体系所不具备的一系列优异的性能,如高强度、高模量、高硬度,优异的阻隔、阻燃、表面光洁等性能,加之黏土含量低(一般<10%),不会改变聚合物流动性和加工性。

因此,聚合物/黏土NC成为目前研究最多、最具工业化前景的新一代高性能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国外发达国家和著名公司纷纷投入极大人力和物力开展聚合物基NC的研制开发,已取得明显进展,已有产品问世。

到目前为止,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研究最多的仍是聚酰胺/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

中科院化学所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尼龙/黏土NC的研究制备,l994年报道了尼龙6/蒙脱土NC,并发明了"一步"法制备尼龙6/蒙脱土NC,目前正进行推广应用。

7.5.7.1黏土结构和改性聚合物/黏土NC中使用较多的是黏土,黏土为层状2:1型硅酸盐,如钠蒙脱土(S0-diummontmorillonite)、锂蒙脱土(hectorite)和海泡石(sepiolite)等。

蒙脱土(MMT)是研究最多的一种。

其基本结构单元是由一层铝氧八面体夹在两层硅氧四面体之间靠共用氧原子而形成的层状结构,层内原子以强的共价键结合为主,而层之间则以弱的范德华力或静电引力相互作用为主,每个结构单元厚约为lnm、长宽均为100nm的片层,层间有可交换的Na+、Ca2_、M92+等阳离子。

聚乙烯醇及其纳米复合材料

聚乙烯醇及其纳米复合材料

聚乙烯醇及其纳米复合材料7.1 概述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是由醋酸乙烯(PVAC)皂化而成的,是目前发现的唯一具有水溶性的聚合物。

它是一种无色、无毒、高阻隔、可生物降解的水溶性有机高分子聚合物。

事实上,PVA是聚醋酸乙烯酯的精炼产物,因为其最为常见的制备工艺是在碱性催化剂,如氢氧化钠等存在的情况下通过水解(醇解)用羟基代替醋酸酯基而得。

水解程度决定了残存乙酰基的量,这进而影响PVA的黏度特性。

PVA只以聚合物的形式存在,还没有分离出单体。

PVA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远优于聚烯烃,与工程塑料聚酰胺、聚碳酸酯等相当,阻隔性能优异。

PVA有很多种工业应用,可以用在医疗、建筑、包装等领域。

PVA是重要的可由煤、天然气等非石油路线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高分子材料,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

我国PVA产能由2008年的66万t增加到2012年的120万t,居世界第一。

7.2 PVA的合成PVA是由聚醋酸乙烯酯水解而得到的,其合成与分子式如图7-1所示。

聚合度的高低决定了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和黏度高低,水解的程度也反映了由聚醋酸乙烯酯到PVA的转变程度。

部分水解得到的PVA的T g为58℃,T m为180℃;完全水解得到的PVA T g和T m则分别为85℃和230℃。

图7-1 PVA的分子结构7.3 PVA的性能PVA分子结构中含有大量的羟基,分子链为锯齿形直链状,结构规整,分子内或分子间均易形成较强的氢键,结晶度高,因此具有独特的性能。

1.吸湿性PVA是易吸潮的高分子材料,其粉末原料的吸湿性较加工成膜的差,但成膜过程中使用的增塑剂通常会增加其吸湿性。

虽有高吸湿性,但其薄膜在高湿度下仍保持不粘和干燥。

2.热稳定性PVA在170℃以上会软化而不熔,在有氧存在的条件下其热稳定性极差,加热时色泽由浅变深,直至分解。

其分解温度为180℃,在真空中为200℃。

3.气体阻隔性PVA对许多气体都有很高的阻隔性能,如氧气、二氧化碳、氢气、氦气和硫化氢气体。

聚丙烯_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

聚丙烯_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
b) PP 基体的冲击断裂面具有典型的脆性 断裂的特征; PP/ MMT 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较强 的韧性断裂的特征, 且看不到基体与有机 MMT 的两相界面, 说明有机 MMT 在复合材料中已达 到纳米级分散。
c) PP/ MMT 中有机 MMT 起到了异相成 核的作用, 使 PP 的结晶温度提高, 结 晶度也略 有上升。
2 结果与讨论
2. 1 有机 MMT 用量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不同的有机 MMT 用量的 PP/ MMT 纳米
复合 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见图 1。从图 1 ( a) 看出, 拉伸强度随有机 MMT 质量分数的增 加略有下降, 质量分数超过 4% 以后, 下降趋势 渐缓。图 1( b) 显示弯曲强度随有机 MMT 的质 量分数增加而迅速上升, 在质量分数 2% 左右达 到最大值。PP 的弯曲强度为 34. 95 MP a, 有机 MMT 质量分数在 2% 时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达 到 52. 39 MPa, 提高程度达 50% 。这是因为 PP 大分 子 链 进 入 MMT 片 层 间, 从 而 使 P P 与 MMT 在纳米尺度上混合, 形成纳米 复合材料, 提高了 PP 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 有机 MMT 加入量应在 2% 左右为宜, 拉伸强度降低并不太 多, 而弯曲强度却大幅度提高, PP / MMT 纳米复 合材料中 MMT 的质量分数较低。如果加入更 多的 MMT , 不仅增加了材料的成本, 而且过多 的 MMT 片层将不能被 PP 分子链嵌入, 而是以 颗粒的形式存在于 P P 基体中, 反而会对材料的 力学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图 2 冲击断面 S EM图
2. 3 DS C 分析 图 3 为 PP 和 PP / MMT 纳米复合材料的非
等温结晶曲线 , 从图 3 中可以看出, 有机 MMT 的加入使得 PP 的结晶温度明显提高。可以从 最低点的温度 t p 来判断[ 5] , PP 的 tp 为 111. 6 e , 而 PP/ MMT 纳米复合材料的 t p值为 122. 1 e 。 这是由于 MMT 纳米粒子 与 P P 之间 存在强的 界面作用, PP 链段易于吸附成核而使结晶变得 更为容易, 导致 P P 在冷却时在较高温度下发生 结晶。表明有机 MMT 在 PP 结晶过程中起到 了异相成核的作用。

纳米复合材料:第5章 插层纳米复合材料

纳米复合材料:第5章 插层纳米复合材料
52蒙脱土的理化性能和工艺技术主要取决于它所含的交换性阳离子种类和含量通常某一离子的交换量如果占到蒙脱土总交换量的一半以上时则称之为该离子蒙脱土如na蒙脱土cana蒙脱土可以分离成单个晶胞胶体悬浮液的触变性粘度润滑性好ph值高热稳定性好在较高的温度下仍能保持其膨胀性能和一定的阳离子交换量有较高的可塑性和较强的粘结性等所以na蒙脱土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比较高
5.3 粘土的有机化处理
5.3.1.1 蒙脱土的有机化改性
蒙脱土中的钠离子更易被有机阳离子所置换,将蒙脱土 “钠化”。钠型蒙脱土与有机铵阳离子诸如脂肪烃基三甲基 氯化铵在水溶液中进行离子交换反应。 ❖ 有机阳离子改性剂的作用
(1) 将蒙脱土层间的水化无机金属阳离子置换出来; (2) 扩大蒙脱土层间距离; (3) 能与高分子化合物基体有较强的分子链结合力。
5.5 插层方法
插层方法
物理插层 化学插层
聚合物直接吸附插层
聚合物直接插层 聚合物溶液插层
聚合物熔融插层
单体插层聚合
单体插层-加成聚合 单体插层-缩合聚合
聚合物预聚体插层-聚合物预聚体插层
交联固化
5.5 插层方法
❖ 插层客体进入粘土的结果,微米尺度的粘土原始颗粒 被剥离成纳米厚度的片层单元,并均匀分散于聚合物 基体中,实现聚合物和粘土片层在纳米尺度上的复合 。粘土剥离并均匀分散是粘土插层方法制备纳米复合 材料的关键。
❖ 利用蒙脱土交换、插层和膨胀的性质,将各种有机化合物 或有机阳离子引入层间制成具有多种用途的新材料。
❖ 在蒙脱土结构中引入大分子有机化合物,使原来亲水性无 机蒙脱土改性为亲油性,称为有机蒙脱土。
❖ 有机蒙脱土通常用于油漆、油墨、化妆品、石油钻井液等 领域中的增稠剂、颜料的分散剂等。

插层法悬浮聚合制PMMA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

插层法悬浮聚合制PMMA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

插层法悬浮聚合制PMMA/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张径杨玉昆!!(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100080)摘要文献中蒙脱土的有机化处理一般采用一次插层法处理,本文采用了一种新的二次插层法,通过对一次插层法和二次插层法插层效果的比较,确定了二次插层法为一种理想的蒙脱土有机化方法.经过MMA对蒙脱土插层的悬浮聚合,FT-IR,XRD和SEM等试验结果证明蒙脱土已经被有效地撑开,但发现蒙脱土的加入会降低聚合反应的转化率和聚合物的收率,悬浮聚合物颗粒的形态变得不规则,粒径也变大.差热分析、溶解实验和应力-应变测试均表明蒙脱土的加入能提高PMMA的性能,蒙脱土的最佳用量在3%左右.关键词插层法,悬浮聚合,PMMA/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在高分子聚合物中充填一些无机纳米粒子,形成的复合材料可以提高材料的耐热性、机械强度和抗冲击性以及其他性能如导电性、耐氧化性等[1,2].插层法是一种由一层或多层聚合物或有机物插入无机物的层间间隙而形成二维有序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3].许多无机化合物,如硅酸盐类粘土、磷酸盐类、石墨、金属氧化物、二硫化物等,都具有典型的层状结构,可以嵌入有机物.蒙脱土是一种含有层状硅酸盐结构的粘土,每层厚度约为1nm[4],蒙脱土片层间通常吸附一些阳离子,随着阳离子体积大小不同,层间距一般在0.96至2.1nm之间变化[5].层间存在Na+、Ca2+等可交换无机阳离子,不利于有机分子的插层.用有机阳离子将无机阳离子交换出来以后,就成为疏水性的有机化蒙脱土,使层间有利于单体分子的进入,单体在层间聚合后即可将蒙脱土层撑开或剥离,达到纳米级分散,形成纳米复合材料[6~8].利用蒙脱土插层聚合制备复合材料的文献很多.漆宗能等用插层法制出了多种聚合物/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9,10],但很多都是用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或熔融聚合的方法[9,11~14],本文则先用二次插层法改进了蒙脱土的有机化处理方法,然后通过悬浮聚合来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分析了蒙脱土对转化率和聚合物颗粒形态的影响,并测定了复合材料的各种性能.1实验部分1.1原料和试剂钠基蒙脱土由中科院化学所工程塑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提供,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经重蒸纯化,过氧化苯甲酰(BPO)经重结晶纯化,其余原料均为市售品.1.2插层剂的制备插层剂!的制备(在乙腈溶液中):CCH"2CH3COOCH2CH2N(CH3)2CH3#I CCH"2CH3COOCH2CH2NCH3CH3CH3+!-插层剂"的制备(在乙醇溶液中):CH3(CH2)17NH2#HCICH3(CH2)17NH+3CI-1.3有机化蒙脱土的制备[4]20g钠基蒙脱土在高速搅拌下分散在350mL 水中,升温至70C,加入10g插层剂后激烈搅拌10min,继续低速搅拌1h,有白色沉淀物析出.将沉淀物水洗,真空干燥磨细后经250目过筛,制成有机化蒙脱土.1.4MMA的悬浮聚合先将适量有机化蒙脱土在20g MMA单体中浸泡后超声处理3min,然后在500mL三口瓶中加入160mL水、0.8g聚乙烯醇、0.4g聚甲基丙烯酸钠,搅拌下加入含有BPO0.1g和适量蒙脱土的MMA,通氮气,升温到80C聚合反应8h.冷却后过滤,产物经洗涤后干燥.第1期2001年2月高分子学报ACTA POLYMERICA SINICANO.1Feb.,"""""""""""""""""""""""""""""""""""""""""""""""""""""""""""""2001!1999-12-15收稿,2000-01-17修稿;!!通讯联系人1.5性能测定转化率测定:聚合反应过程中,每隔1h取样,用重量法测定转化率.计算时蒙脱土及聚乙烯醇和聚甲基丙烯酸钠的重量均扣除.红外光谱测量:用Perkin-eimer2000F型FT-IR光谱仪测定.扫描电镜:用HITACHI S-530扫描电镜(SeM)观察颗粒形状.X-射线衍射扫描:日本理学D/max-RB型12KW X射线连续记谱扫描,CuK!辐射,后单色器,管电压40kV,管电流100mA,扫描范围1.5~ 20 ,扫描速度2 /min.差热分析:用Perkin-eimer DSC-7型差热扫描量热仪,升温速度20C/min,扫描范围60~150C.溶解性能测定:将0.1g PMMA 置于10g CH3Ci中,10天以后观察.应力-应变测试:用INSTRON1122型万能试验仪测定,拉伸速度5mm/min,样条为非国标试样.2结果和讨论2.1插层剂的比较用插层剂!进行一次插层交换(方法一)、用插层剂"进行一次插层交换(方法二)以及先用插层剂!插层,然后再用插层剂"进行二次插层交换(方法三)制备了有机化蒙脱土.这些有机化蒙脱土的碳含量分析、离子交换量以及X射线衍射(XRD)测定层间距的结果(详见表1)表明,由于两种插层剂对蒙脱土的相互作用不同,用插层剂!(方法一)的碳含量低,层间距小,而且用插层剂!不如用插层剂"(方法二)的离子交换量高.而方法三与方法二相比,采用二次插层法(方法三)的碳含量虽比插层剂"的稍低,但由于插层剂!比插层剂"的分子量小,故用二次插层法交换量与用方法二可能差不多,而层间距则比用插层剂!和插层剂"的一次插层法明显高出很多,所以选用二次插层处理(方法三)效果最好.方法三比方法二碳含量低而层间距反而高,是因为插层剂!比插层剂"的分子量小很多(在蒙脱土交换掉I-和Ci-以后,插层剂!的分子量为172,而插层剂"的分子量为271),这样当更多摩尔量的插层剂!取代插层剂"时(这造成层间距增大)而碳含量反而稍有降低.另外插层剂!中的双键可以直接参与聚合反应,有利于蒙脱土的剥离和聚合物与蒙脱土的交联.Table1Comparison of three kinds of modification methodContent ofcarbon(%)Ion exchangeguantity(megv/100g)!Interiayerdistance(nm)Na-Mont.0.29— 1.26 Modified by method! 4.9046.0 1.45 Modified by method"27.94196.7 1.76 Modified by method#23.36— 3.09!Ion exchange guantity was caicuiated from content of carbon,that of method#couid not be caicuiated because the moiecuiar weight of intercaiated composite!and"are different.2.2聚合过程的分析用XRD分析蒙脱土层间距,由表2看出,不管是用一次插层法还是二次插层法制得的有机化蒙脱土经MMA聚合后层间距均进一步增大,但用一次插层法聚合后的层间距不是很理想,而用二次插层法聚合后的层间距能得到很好的结果,蒙脱土的片层被完全撑开,达到纳米级分散.在本实验中,悬浮聚合均采用二次插层法处理的有机化蒙脱土.Table2Interiayer distance of Na-Mont.,organo-Mont.and nanocompositesano-Mont byone-step methodNanocomposite byone-step methodOrgano-Mont bytwo-step methodNanocomposite bytwo-step methodInteriayerdistance(nm)1.26 1.76 3.56 3.09>5.9or exfoiiated! !The smaiiest angie of XRD is1.5 ,whose corresponding distance is5.9nm.图1为聚合前后的FT-IR谱图.图1中(a)为钠基蒙脱土的谱图,1095cm-1和1037cm-1的强峰为蒙脱土的特征谱带.图1中(b)是二次插层法(方法三)处理的有机化蒙脱土的谱图,1721cm-1为酯羰基的特征峰,1639cm-1是双键的吸收造成了钠基蒙脱土1633cm-1的偏移,可以认为插层剂已经进入蒙脱土片层.图1中(c)是蒙脱土含量为5%的PMMA/蒙脱土复合材料的谱图,1731cm-1处的羰基吸收峰非常明显,而未发现1635cm-1附近的双键吸收,说明插层剂的双键已经被打开参与了聚合反应.蒙脱土的加入对单体的聚合过程会产生一些影响.反应温度70C时的转化率-时间曲线(图2)表明,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蒙脱土含量越高,转化率越低(本文中的蒙脱土含量均指蒙脱土与单体的重量百分比).这可能是由于蒙脱土表面的过08高分子学报2001年Fig.1FT-IR spectra of PMMA /Mont.nanocompositea )Na-Mont.;b )Organo-Mont.;c )PMMA /Mont.nanocomposite containing 5%Mont.Fig.2Conversion of monomer with timeReaction temperate :70C!0%Mont.;"3%Mont.;#5%Mont.剩电荷能与引发剂所产生的自由基反应,消耗部分自由基,从而降低了引发效率;蒙脱土表面吸附一些单体,这些单体有些只形成分子量低的聚合物,有些最终不能参加反应[15].图3为80C 反应8h 后的产品收率,蒙脱土含量曲线同样也表明,聚合物收率随蒙脱土含量的增加而降低,与蒙脱土含量对转化率的影响相一致,这同样也可能是因为蒙脱土表面的影响,转化率降低导致产品收率降低.蒙脱土的加入对聚合物颗粒的形状也会产生很大影响.图4为不含蒙脱土和含有5%蒙脱土的悬浮聚合物颗粒的扫描电镜照片对比,从照片可以看出,在相同的条件下,加入蒙脱土后不仅聚合物颗粒的粒径变大,而且粒子的形状变得不规则.这可能是因为1)蒙脱土在颗粒中的骨架作用使单体液滴不易被打散而使聚合颗粒变大;2)蒙脱土表面的阻聚作用使其周围存在着较多的单体和低聚物,在聚合过程中容易发生相互粘连,从而使颗粒变大,形状变得不规则.Fig.3Yieid of PoiymerReact at 80C for8hFig.4SEM photographs of the shape of PMMAand PMMA /Mont.granuies a )PurePMMA ;b )PMMA /Mont.nanocomposite containing 5%Mont.!"#聚合物的性能测定表3为溶解试验结果,表明蒙脱土的加入使聚合物的溶解性能下降,含量高时在良溶剂181期张径等:插层法悬浮聚合制PMMA /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CH3CI中只能溶胀.这表明蒙脱土在聚合物中起到交联点的作用,高分子链既与蒙脱土缠绕形成物理交联,又因为插层剂I参与聚合反应而形成化学交联,所以随着蒙脱土含量的增加,聚合物从可溶的线型结构向不溶不熔的网状结构过渡[16].Table3SoIubiIity of PMMA/Mont.nanocomposites in CH3CIContent ofMont.(%)01358SoIubiIity SoIubIe SoIubIe PartIysoIubIeSWoIIen SWoIIen用DSC测定蒙脱土含量不同的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g列于表4,结果表明:蒙脱土的加入使复合材料的!g降低,之后随着蒙脱土含量升高玻璃化温度又逐渐升高.造成聚合物!g下降的主要原因是:1)聚合过程中在蒙脱土周围形成分子量低的聚合物层,导致!g值降低;2)蒙脱土的加入使得其周围聚合物的自由体积增加而导致Table4GI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of PMMA/Mont.nanocomposites Content of Mont.(%)0358 !g(C)117.16108.95113.35115.45!g下降.但另一方面,由于蒙脱土的交联作用,交联度随蒙脱土的增加而增大,!g又有上升的趋势.综合这两种结果,聚合物的!g值就出现先降后升的现象[16].聚合物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列于表5,由此表可以看出,在聚合物中加入少量蒙脱土能使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变好,在3%含量时达到最好,Table5MechanicaI properties of PMMA/Mont.nanocompositesContent of Mont.(%)01358TensiIe strength(MPa)3842473327EIongation at break(%)7.77.58.4 5.4 4.8 TensiIe moduIes(20C)(Gpa) 1.3 1.4 1.7 1.6 1.2含量再增加时力学性能反而下降.适量的蒙脱土可以增加高分子链的交联点,蒙脱土片层可以阻止裂纹的扩展,从而增加其力学性能.而含量再增加以后,交联点增加的趋势减小,故蒙脱土的增加对交联点增加的效果不象含量小时那么明显,蒙脱土的增加会增加其周围低聚物的含量,同时也增加了蒙脱土周围的自由体积,导致力学性能下降.REFERENCES1Fischere H R,GieIgens L H,Koster T P M.Acta PoIym,1999,50:122~1262Shi Hengzhen,Tie Lan,Thomas J Pinnavaia,Chem Mater,1996(8):1584~15873Wang Liping(王丽萍),Hong Guangyan(洪广言).JournaI of FunctionaI MateriaIs(功能材料),1998,29(4):343~3464Kazuhisa Yano,Arimitsu Usuki,Akane Okane,Toshio Kurauchi,Osami Kamigaito.JournaI of PoIymer Science,Part A:PoIymer Chemistry,1993,31:2493~24985Sun WeiIin(孙维林),Wang Tiejun(王铁军).PhysicaI and ChemicaI Properties of CIay(粘土理化性能),Beijing:GeoIogy Press(地质出版社),1992.586Mehrotra V,GianeIis E P.PoIymer based moIecuIar composites.Mater Res Soc Proc.Pittsburg,PA1990.1717GianeIis E P,Mehrotra V,RusseII M W.Better ceramic through chemistry.Mater Res Soc Proc.Pittsburg,PA1990.1808Vivek Mehrotra,EmmanueI P GianeIis.SoIid State Communications,1991,77(2):155~1589Oiao Fang(乔放),Li Oiang(李强),Oi Zongneng(漆宗能),Wang Fusong(王佛松).PoIymer BuIIetin(高分子通报),1997,(3):135~14310Zhang Guoyao(张国耀),Yi Guozhen(易国祯),Wu Liheng(吴立衡),Xu Xiang(徐翔),Song Oing(宋青),Yang Yu(杨宇),Jin Jian(金剑),Zhong Shufang(钟淑芳),Oi Zongneng(漆宗能),Acta PoIymerica Sinica(高分子学报),1999,(3):309~31411Richard A Vaia,Kiaus D Jandt,EdWard J Kramer,EmmanueI P GianneIis.MacromoIecuIes,1995,28:8080~808612Yoshitsugu Kojima,Arimitsu Usuki,Masaya KaWasumi,Akane Okada,Toshio Kurauchi,Osami Kamigatio.JournaI of PoIymer Science,Part A:PoIymer Chemistry,1993,31:983~98613Gu Oun(顾群),Wu Dacheng(吴大诚),Yi Guozhen(易国祯),Zhang Guoyao((张国耀),Yang Yu(杨宇),Wu Liheng(吴立衡).ChemicaI JournaI of Chinese Universities(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9,(2):324~32614Kojima Y Usuki.Mater Res,1993,31:1185~118915Lu Deping(鲁德平),Xiong Chuanxi(熊传溪),Wen Dijiang(闻荻江),Wang Hao(王浩).PoIymer MateriaIs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5,(11):49~5216OU Yuchun(欧玉春),Yang Feng(杨锋),Zhuang Yan(庄严),Oi Zongneng(漆宗能).Acta PoIymerica Sinica(高分子学报),1997,(4):199~ 20428高分子学报2001年PREPARATION OF PMMA /MONTMORILLONITE NANOCOMPOSITE BY USINGINTERCALATION METHO AN SUSPENSION POLYMERIZATIONZHANG Jing ,YANG Yukun(Institute of 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100080)Abstract In iiteratures montmoriiionite ’s organic modification usuaiiy use one-step intercaiation method ,wedeveioped a two-step intercaiation method by using two different organic saits continuousiy.After comparing theeffects of one-step method and two-step method ,we found that the effect of two-step intercaiation method was much better than that of one-step method.The nano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by suspension poiymerization of methyimethacryiate(MMA )containing intercaiated montmoriiionite ,and the resuits of their FT-IR ,XRD and SEM studies proved that the montmoriiionite was effectiveiy swoiien or exfoiiated.Adding montmoriiionite couid affect the processof suspension poiymerization.We found that the conversion of monomer was iowered ,the shape of poiymer granuies was changed to be irreguiar ,and granuies ’diameter was eniarged.DSC ,soivency experiment and strain experiment showed that adding montmoriiionite may improve the properties of PMMA because of poiymer ’s cross-iinking by montmoriiionite.The best weight content of montmoriiionite was about 3%.Key words Intercaiation ,Suspension Poiymerization ,PMMA /montmoriiionite ,Nanocomposite381期张径等:插层法悬浮聚合制PMMA /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插层法制备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董歌材研1203班 2012200337 纳米材料技术是80年代末刚刚兴起的一种新技术,其基本内涵是在0.1-100nm空间尺度内操纵原子或分子或对材料进行加工,从而制备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

1990年7月第一届国际纳米科学技术(NST,Nano Seience and Teehnology)会议在美国巴尔基摩召开,从而正式把纳米材料科学作为材料科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公布于世[1]。

1992年1月第一本纳米材料科技期刊Nanostructural Materials出版。

1994年10月第二届国际NST会议在德国召开,从此纳米材料科学成为材料科学、凝聚态物理化学等领域研究的热点。

纳米科学技术所研究的尺寸空间介于宏观和微观之间,它的诞生使人们对材料的认识延伸到过去未被重视的纳米尺度,标志着材料科学进入一个新的层次。

通过在这一尺度上对材料进行操作,可以使材料性能产生质的飞跃,因此纳米材料技术为材料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空间,也为新技术革命增加了一项重要内容[2]。

1纳米粒子的特点及其制备1.1纳米材料的特点一般称尺寸在1-100nm范围内的颗粒为纳米粒子,它是一种介于固体和分子之间的亚稳态物质。

当颗粒尺寸进入纳米量级时,其本身及由它所构成的纳米材料由于所谓的纳米效应,表现出许多与常规尺寸的材料完全不同的特殊性质。

纳米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表面和界面效应:纳米粒子尺寸小,比表面积大,位于表面的原子占相当大的比例,而且随着粒径减小,比表面积急剧增大,位于表面的原子所占的比例也迅速增加,比如,当粒子半径为5nm时,比表面积为180m2/g,表面原子所占比例为50%,当粒径减小到2nm时,比表面积增至225m2/g,表面原子所占比例达到80%。

由于表面原子邻近缺少与之配位的原子,处于不稳定状态,很容易与其它原子结合,因此纳米粒子有很强的表面活性。

表面原子的不稳定性使纳米粒子表现出很多特殊的性质,像纳米陶瓷粉的熔点、烧结温度和晶化温度均比常规粉体低得多,比如常规氧化铝的烧结温度为1700-1800℃,而纳米氧化铝可在1200-1400℃的温度下烧结,致密度高达99%,形成的陶瓷在低温下表现出良好的延展性;大块的纯金熔点为1063℃,当制成2nm的微粒后熔点仅为300℃;催化剂制成纳米微粒会大大提高催化效果,比如有机化学的加氢或脱氢反应,用粒径为30nm的镍作催化剂时反应速度比用常规尺度的镍催化时的速度高15倍。

(2)量子尺寸效应:纳米粒子的尺寸与光波波长、德布罗意波长以及超导态的相干波长或透射深度等物理特征尺寸相当,周期性的边界条件被破坏,因此电导性、磁性、内压、光吸收、热阻、化学活性等性质较常规尺寸的粒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比如,原来是良导体的金属,当尺寸减小到纳米级时可能会失去导电能力,变成非金属型;原来是典型的共价键无极性的绝缘体,当尺寸减小到纳米级时电阻可能大大下降,失去绝缘体的特性;原是铁磁性的物体可能变成超顺磁性。

随着颗粒尺寸的减小,纳米微粒的吸收普遍存在“蓝移”现象,即吸收带向短波方向移动。

各种金属粒子在尺寸小到纳米级时,均由于对光的宽带强吸收而失去金属固有的光泽,变成黑色。

另外,纳米粒子因具有极高的表面能和扩散率,粒子间能充分接近,从而范德华力得以充分发挥,使得纳米粒子间、纳米粒子与其它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异常强烈。

正是这些特殊的性能为纳米材料开辟了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1.2纳米粒子的制备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可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

无论何种方法,技术的关键都包括控制颗粒大小和形状,获得较窄的粒径分布和较高的纯度以及提高生产效率等。

物理法包括机械粉碎法、蒸发冷凝法和电火花爆炸法等。

其中机械粉碎法是通过施加机械力或其它形式的能量将常规粉末进一步细化,常用的方法有高能球磨、低温粉碎、气流粉碎、超声粉碎等。

用这类方法制备微粒,通常生产量较大,但得到的产物粒径较大且分布很宽,粒子形状难以控制,产品多用于技术要求不高的日用化工、油漆、造纸等行业。

相比之下,蒸发冷凝法得到更多的应用,蒸发冷凝法是将金属或化合物加热蒸发,让产生的原子雾与惰性气体原子或其它载体碰撞而失去能量,凝结成纳米尺度的团簇,收集得到纳米粒子。

化学法是指在液相或气相条件下首先通过化学反应形成原子或离子,再逐步长大形成纳米粒子。

这类方法条件温和,过程易控,是当前批量生产高纯超细纳米粉所采用的主要方法。

化学法分为气相化学法和湿化学法,其中气相化学沉积法是当前制备纳米粒子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它以气体为原料,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使其凝结成晶核,在加热区内长大成颗粒,进入低温区,停止生长而得到纳米粒子。

湿法是在液相中合成粒子,主要包括溶胶-凝胶法、喷雾热解法、沉淀法和水解法等。

此外制备纳米粒子还可采用一些特殊方法,如用分子夹芯层,巴基球或环糊精等的空穴,制备具有特殊性能的纳米材料。

2纳米复合材料由单相纳米微粒构成的固体材料称为纳米相材料(Nano-phase Materials)。

如果材料由多相构成其中-相或几相为纳米尺寸,则称为纳米复合材料。

纳米复合材料的概念最早是由Rustan Ray于1984提出的[3],其定义为:至少有一个分散相的一维尺度在100nm以内的复合材料为纳米复合材料。

三维尺度均在100nm以内的物质为纳米颗粒(以0表示),二维尺度在100nm以内的材料为纳米纤维(以1表示),只有一维尺度在100nm以内的材料为纳米薄膜(以2表示),三维尺度均大于100nm的材料不是纳米材料,称为常规材料(以3表示)。

根据存在于材料中的各相的尺度,纳米复合材料可能的复合形式有0-0,0-1,0-2,0-3,1-1,1-2,1-3,2-2,2-3等多种。

0-0型纳米复合材料是将不同成分、不同相或不同种类的纳米粒子复合而成的纳米固体,纳米粒子可以是金属、陶瓷或高分子材料,这种类型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是当今纳米材料研究的中心内容。

0-3型复合是将纳米颗粒分散于常规固体构成的连续相中。

1-3复合是将纳米晶须、纳米碳管以及由纳米碳管制成的纳米丝或纳米棒分散与连续的基体中。

2-3型复合材料指将纳米厚的片状材料分散于常规固体连续相中形成的复合材料。

所有这些类型的纳米复合材料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研究和关注。

将异质、异相的材料在纳米尺度上进行组合和剪裁,可望得到具有特殊功能的新材料,因此纳米复合为材料的研究,为新材料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空间。

初步的研究成果己显示出纳米复合材料的潜力,比如,纳米粉烧结而成的陶瓷具有超韧性;把金属的纳米颗粒复合到陶瓷中后陶瓷的力学性质大大提高;将纳米氧化铝粒子放入橡胶中,橡胶的介电性和耐磨性得到显著提高;在玻璃中放入半导体纳米微粒,可提高玻璃的三阶非线性系数;极性的钛酸铅粒子加入到环氧树脂中出现了双折射现象;在有机玻璃中加入纳米氧化铝后,材料表现出良好的宽带红外吸收性能等。

以实际应用为目的的纳米复合材料研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是新材料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

纳米复合技术将为制备高性能陶瓷、高强度结构材料、高性能涂层、特种磁性材料、特种光学材料甚至仿生材料提供新的手段。

3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将纳米尺度的无机相分散于聚合物基体中得到的复合材料称为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或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这是一类很有发展前途的材料。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刚刚开始不久,但己取得可喜的成果,如美国马里兰大学材料系在实验室里研制成功了纳米氧化铝和橡胶的复合材料,该材料与常规橡胶相比,耐磨性大大提高,介电常数提高了近一倍。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科学研究所研制了纳米氧化物树脂基复合材料,实验发现该材料的静电屏蔽性能优于常规树脂基碳黑复合材料,同时可根据纳米氧化物的类型来改变复合材料的颜色,因此该类材料在电器外壳涂料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德国、瑞士的一些研究单位正在研究纳米TiO:粉体与有机物的复合材料,利用TiO:粉体对紫外光的吸收作用制造防紫外线的透明材料。

由聚合物插层粘土得到的聚合物/粘土类纳米复合材料也在很多领域内得到应用。

(1)直接分散法所谓直接分散法是指首先制备出各种形态的纳米粒子,再将纳米粒子分散于聚合物基体中。

该方法的优点是纳米粒子与材料的合成分步进行,可控制纳米粒子的形态和尺寸。

但是,因为纳米粉的表面活性大,有很强的自团聚倾向,共混时很难保证纳米粒子在基体中的均匀分散,难以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纳米复合材料,因此通常在混合前要对纳米粒子进行表面处理,或在共混时加入分散剂,以促使其在基体中尽可能地分散均匀。

(2)溶胶-凝胶法(Sol-Gel法)该法是将先驱材料(水溶性盐或醇溶性盐,主要有硅酸酷、钦酸酷等)和高聚物共溶于水或有机溶剂中形成均质溶液,先驱材料发生水解或醇解反应生成纳米级的无机氧化物粒子,并且体系形成溶胶,溶胶经蒸发干燥转化成凝胶,无机纳米粒子均匀分散在其中。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复合材料的优点在于该法为低温过程,而且可以大量制备高纯度和高均匀度的材料。

其特点是从过程的初始阶段就可在纳米尺度上控制材料结构,得到的复合材料结构均匀,纯度高,无机和有机相之间的结合好。

该法的最大问题在于凝胶干燥过程中由于溶剂或水的挥发可能导致材料的收缩或脆裂。

另外能利用此方法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的种类很有限,无机组分仅限于通过硅酸盐的水解得到SiO2:和通过钦酸盐的水解得到的TiO:等几种氧化物,由于难以找到共溶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常见聚合物品种不能通过该方法得到纳米复合材料。

(3)插层法(Intercalation)这是一种比较独特的制备高分子基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

许多无机化合物,如粘土类硅酸盐、磷酸盐类、石墨、某些金属氧化物、二硫化物、三硫化磷络合物等,具有典型的层状结构。

把聚合物单体插入到这些无机物层间进行原位聚合,或直接把聚合物插入到无机物层间,可制得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

根据具体实施的方法不同,插层法又可分为:①聚合插层:将有机单体插入到具有层状结构的无机材料的层间,然后引发单体在层间原位聚合,在聚合过程中无机相层间距增大甚至剥离,成为独立的厚为纳米级的片状,均匀分散于单体聚合形成的聚合物连续相中,成为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

②溶液插层:将聚合物和层状无机物共同溶解分散于某种溶剂中,在溶液中直接将聚合物插入到无机物层间,溶液挥发后得到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

③熔体插层:将层状无机物与熔融态的聚合物共混,聚合物直接插入到无机物层间,得到聚合物插层无机物的纳米复合材料。

(4)原位生成法原位生成法是指先制备适当的聚合物,然后无机纳米颗粒在聚合物提供的受控环境(纳米模板或纳米反应器)中通过化学反应原位生成,从而制备出聚合物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

可以提供这种纳米模板的聚合物在分子结构上均带有强极性基团,如磺酸基、梭酸基、梭基、胺基、月青基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