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类蛋白质代谢教案
高中生物血脂代谢教案
高中生物血脂代谢教案
教学内容:血脂代谢的概念、血脂的分类、血脂异常引起的疾病
教学目标:
1. 了解血脂代谢的概念以及血脂的分类
2. 掌握血脂异常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 能够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探究血脂异常的原因和预防方法
教学重点:血脂代谢的概念、血脂异常引起的疾病
教学难点:血脂异常的原因和预防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展示一些动脉粥样硬化的图片,让学生了解血脂异常可能带来的危害。
二、讲解
1. 血脂代谢的概念:血脂是人体内的一种脂肪类物质,主要包括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是
人体细胞生存的重要能源之一。
2. 血脂的分类:胆固醇主要分为LDL(低密度脂蛋白)和HDL(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是一种三脂酸酯化合物。
3. 血脂异常引起的疾病:血脂异常可能导致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三、案例分析
通过具体案例来让学生分析血脂异常的原因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四、实验探究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通过检测血脂的水平,了解不同饮食和运动对血脂的影响。
五、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血脂代谢的重要性,并向学生提供预防血脂异常的方法。
教学资源:案例分析、实验材料
评价方式:小组讨论、实验报告
延伸阅读: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进一步了解血脂异常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脂质代谢教案高中化学
脂质代谢教案高中化学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脂质的基本结构和分类;
2. 掌握脂质在生物体内代谢的过程;
3. 了解脂质代谢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
1. 脂质的基本结构和分类;
2. 脂质代谢的过程;
3. 脂质代谢在人体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掌握脂质的基本结构和分类;
2. 理解脂质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
3. 了解脂质代谢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结合示例分析;
2. 实验探究;
3. 讨论交流。
五、教学过程
1. 脂质的基本结构和分类
(1)脂质的定义和特点;
(2)脂质的分类:甘油脂、磷脂、固醇等;
(3)脂质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和作用。
2. 脂质代谢的过程
(1)脂质的消化和吸收;
(2)脂质在细胞内的合成与降解;
(3)脂质代谢调节的机制。
3. 脂质代谢在人体中的作用
(1)脂质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2)脂质代谢异常与疾病的关系;
(3)保持脂质平衡的方法和建议。
六、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脂质的基本结构和分类、脂质代谢的过程以及脂质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注重脂质的摄入和代谢,保持身体健康。
10脂类和蛋白质代谢mod 共137页
2Pi 形成高能键的反应:
通过ATP的一个磷酸酐键水解产生, 由ATP的第二个酸酐键驱动完成。
脂酰-CoA水解时的 标准自由能变化
ΔG0= -13 KJ/mol
生物体内ATP供能 往往通过偶联反应使
ΔG0 < 0 试解释脂肪酸活化
的脂能酰量-变Co化A形?成与ATP 水解相偶联
焦磷酸的水解强化 了供能
储存于脂肪细胞中的脂肪,在脂肪酶作用 下逐步水解为游离脂肪酸和甘油,释放入 血供其它组织利用的过程,称脂肪动员。
10-3 脂肪的分解代谢
一、脂肪动员概念:
乳糜微粒
脂 脂肪肪脂细 酸肪胞 和中 甘的 油脂,肪释小在放肠入脂血肪供酶蛋其作白它用包组下装织逐利步用水的解过为程游,离
称脂肪动员。
脂肪
淋巴系统
MG: 一酯酰甘油 (少量) DG: 二 酯酰甘油(少量) TG: 三酯 酰甘油(主要)
HO
磷脂
甘 油
脂肪酸 脂肪酸 P 有机碱
有机碱:胆胺----脑磷脂 有机碱:胆碱----卵鳞脂
胆固醇
(环戊烷高氢菲衍生物)
脂类的来源与贮存
主要来源 糖 脂肪的来源
次要来源 食入
糖
代谢降解产物为原料合成脂肪
蛋白质
β-酮脂酰CoA硫解酶,HS-CoA
(1)脱氢 脂酰CoA经脂酰CoA脱氢酶催化,在其α和β碳 原子上脱氢,生成△2反烯脂酰CoA。
O 脂酰CoA脱氢 H酶 O
RCH 2CβH 2 αCH 2C SCoA FAD
RCH 2CCC SCoA
FADH 2
H
△G0’=-20kJ/mol
(2)加水(水合反应) △2反烯脂酰CoA在△2反烯脂酰 CoA水合酶催化下,在双键上加水生成L-β-羟脂酰CoA。
10-脂类和蛋白质代谢mod
必需脂肪酸 ω6及ω3系。 3族: 促进儿童智力发育、延缓大脑衰老、
降低血液胆固醇浓度
3、脂类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储能和供能的主要物质
脂肪组织储存脂肪, 约占体重10-20% . 1g 脂肪在体内彻底氧化供能约38KJ,
而1g 糖彻底氧化仅供能约16.7KJ
合理饮食 脂肪氧化供能占 15-25%
23
脂酰CoA合成酶 (脂肪酸硫激酶)
存在于线粒体外膜和内质网,该酶至少有三 种,分别相应于长、中、短链脂肪酸
脂肪酸首先要进入线粒体基质才能开始代谢过程
活化了的脂肪酸分子(脂酰CoA)
小于10个碳,容易穿过线粒体内膜; 大于10个碳?
24
2.穿膜(脂酰CoA进入线粒体)
1)脂酰CoA进入线粒体基质的载体 ——肉碱(carnitine)来携带脂酰基。
(二)饱和脂肪酸的α-氧化作用(肝、脑)
发生在α-碳原子上脂 肪酸氧化作用
RCH2COO-
O2
O2
羟化
过氧化
RCH(OH)COO-
RCH(OOH)COO-
NAD + NADH +H+
RCOCOO-
NAD + NADH +H+
CO2
RCOO-
CO2
RCHO
NAD + NADH +H+
(三)饱和脂肪酸的ω氧化作用
饱和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 月桂酸:CH3(CH2)10COOH 豆蔻酸 : CH3(CH2)14COOH 软脂酸(棕榈酸):CH3(CH2)14COOH 硬脂酸: CH3(CH2)16COOH 花生酸: CH3(CH2)18COOH
第九章脂类代谢教案1
方法
用时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脂类的生理功能及脂肪分解
脂肪酸的分解
脂肪酸的合成
三酰甘油的合成及其酮体
类脂代谢
讲授,多媒体,板书
4课时
脂类的生理功能
脂肪酸的分解
脂肪酸的合成与糖代谢的关系
磷脂和胆固醇
甘油的代谢
脂肪酸的ß氧化
糖代谢可为脂肪酸合成提供全部原料
脂肪酸代谢与酮体的关系
胆固醇的合成与分解
练习
提问;一分子甘油生成多少ATP?甘油能异生成糖吗?
教案编பைடு நூலகம்3
模块名称(课程)生物化学(二)
单元名称脂类代谢
课名称(章、节)第九章脂类代谢
学习班级:
专业水产07级1、2班
专业水产07级1、2班
专业级班
学习时间:
第一周星期三第1、2节
第一周星期五第5、6节
第周星期第节
附学习内容稿纸页自页至页
教研组理化组织教师刘世昌
学习目标:学会本课程,学生将会
掌握脂类的生理功能及脂肪分解途径,掌握脂肪酸的分解的代谢途径,掌握脂肪酸合成的主要过程,掌握三酰甘油的合成及其酮体,掌握类脂代谢的主要途径
请计算17C的脂肪酸和20C的脂肪酸彻底氧化时产生的ATP?
请问;高糖饲料育肥动物的原理?
为什么酮体是脂肪酸代替葡萄糖的更有效的燃料物质?
作业
简述脂肪代谢中ß氧化的主要历程及关键反应方程式,并指出其与糖代谢有何联系?
课后总结
脂肪代谢的主要途径及其与糖类代谢的主要关系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件-第七章-脂类代谢
第七章脂类代谢教学要求(一)掌握内容1. 三酰甘油合成过程、脂肪动员的概念、限速酶及其调节。
2. 甘油代谢及脂肪酸β-氧化的全过程、关键酶及能量生成。
3. 酮体的概念,合成及利用的部位和生理意义。
4. 脂肪酸合成的原料,关键酶及调节以及必需脂肪酸的概念。
5. 胆固醇合成代谢的原料、关键酶及调节。
6. 血浆脂蛋白分类及组成、载脂蛋白生理功用。
(二)熟悉内容1. 脂类的生理功能、脂类的消化和吸收、胆汁酸盐及辅脂酶的作用。
2. 脂肪合成过程。
3. 磷脂的分类、甘油磷脂的合成及降解途径。
4. 胆固醇的转化。
5. 四种脂蛋白的代谢概况。
(三)了解内容1. 不饱和脂酸的命名及分类。
2. 脂酸其它氧化的方式、不饱和脂肪酸的重要衍生物。
3. 酮体、胆固醇合成过程。
4. 鞘脂的分类、合成。
5. 高脂蛋白血症的分型及血脂异常。
教学内容(一)脂类的生理功能1. 概念、分类、基本构成2. 主要生理功能(二)脂类的消化和吸收1. 脂类的消化2. 脂类的吸收(三)不饱和脂肪酸的命名及分类(四)三酰甘油代谢1. 三酰甘油的分解代谢(1)脂肪的动员;(2)脂肪酸活化;(3)脂酰辅酶A的转运;(4)饱和脂酸的β-氧化;(5)其他脂肪酸的氧化方式。
2. 酮体的生成和利用(1)酮体的概念;(2)生成的原料和部位;(3)生成过程;(4)酮体的利用;(5)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6)脂酸分解代谢与酮体生成的调节。
3. 三酰甘油的合成代谢(1)脂酸的合成;(2)3-磷酸甘油的生成;(3)三酰甘油合成。
4. 多不饱和脂酸的重要衍生物(1)前列腺素;(2)血栓素;(3)白三烯;(4)二十碳多不饱和脂酸衍生物的合成途径。
(五)磷脂的代谢1. 甘油磷脂的代谢(1)结构、分类及生理功能;(2)甘油磷脂的生物合成;(3)甘油磷脂的分解。
2. 鞘磷脂的代谢(自学)(六)胆固醇代谢1. 胆固醇的结构、分布和生理功能2. 胆固醇的合成(1)合成部位;(2)合成原料;(3)胆固醇合成的基本过程;(4)胆固醇的酯化;(5)胆固醇合成的调节。
中医药院校生物化学“脂类代谢”教学设计
创新教育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171①基金项目:2014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省级立项项目(编号:2014SJGLX231);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课题(编 号:[2010]-JKGHAG-0312);河南中医学院博士基金项目(编号:BSJJ2010-34)。
作者简介:史胜利(1977—),男,汉,河南洛阳人,博士,讲师,从事生物化学教学工作。
生物化学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的一门学科,是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但因其理论知识比较抽象、知识点较为分散和涉及分子结构式较多等特点,使得学生在学习时产生畏学心理。
所以,生化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将教学内容与医药学临床实践相联系,同时结合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授课内容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设计是根据相关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特定教学对象的学情,将教学诸要素进行合理设计和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
教学设计作为一种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活动,必须结合学习与教学理论,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课外学习设计、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等进行科学规划,创设有效的教学程序,从而优化教学效果[1]。
该文就以“脂类代谢”为例阐述生物化学课程设计的思路。
1 教学目标脂类代谢是生物化学课程中物质代谢关键内容之一。
该章内容较多,包括:脂类的消化和吸收、甘油三酯代谢物、脂肪酸代谢、酮体代谢和胆固醇代谢物等重要内容。
此章的教学目标可分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学习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等三个层次。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合理的设定教学目标可以为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保证。
1.1 知识目标通过该章的学习,应达到以下目的:(1)掌握脂肪动员、脂肪酸β氧化、酮体生成利用的基本途径、相关概念、各种途径的关键酶、关键物质、亚细胞定位;胆固醇的代谢转变。
生化教案第十章脂代谢
生化教案第十章脂代谢第一篇:生化教案第十章脂代谢第十章脂代谢第一节概述类脂和脂肪总称为脂肪。
类脂是构成机体组织的结构成分,脂肪是动植物的重要能源,称为储存脂质。
一、脂肪的降解1、胰脂肪酶---在人和动物体消化道中降解脂肪胰脂肪酶分为酯酶和脂酶两类。
酯酶主要水解脂肪酸和一元醇构成的酯。
脂酶包括脂肪酶和磷脂酶,脂肪酶水解三酰甘油,产生甘油和脂肪酸。
磷脂酶作用于磷脂,可产生甘油、脂肪酸、磷酸、胆碱等。
2、微生物脂肪酶---具有双向催化特性细菌的脂肪酶降解活性一般不高,但真菌的脂肪酶活性较高。
脂肪酶能将脂肪降解生成脂肪酸和甘油。
脂肪酶也能在一定条件下催化醇与酸缩合成酯。
二、脂肪酸的吸收与转运1、脂肪的吸收---吸收形态的多样性被吸收的形态一是完全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脂肪酸再与胆汁盐按比例结合成可溶于水的复合物,与甘油一起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并进入血液。
二是不完全水解,脂肪部分水解成脂肪酸、单酰甘油、二酰甘油,而被吸收。
三是完全不水解,经胆汁高度乳化成脂肪微粒,同样能被小肠粘膜细胞吸收,经淋巴系统再进入血液循环。
2、血脂---油脂的转运血浆中的脂质统称为血脂。
血脂与蛋白结合形成脂蛋白,根据密度,脂蛋白分为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乳糜颗粒等,脂蛋白具有较强的亲水性,便于随血液循环被转运至各器官组织。
三、油脂的中间代谢概况第二节脂肪的代谢一、甘油代谢1、甘油的分解---从磷酸丙糖插入EMP2、甘油的合成---分解代谢的逆行二、脂肪酸的分解代谢1、β-氧化---分解代谢的主要途径脂肪酸通过酶催化α碳原子与β碳原子间的断裂、β碳原子上的氧化,相继切下二碳单位而降解的方式称为β氧化(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
脂肪酸β氧化前必须活化形成脂酰辅酶A,然后才能进一步分解。
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脂肪酸β-氧化包括氧化、水化、再氧化、硫解4步化学反应。
(1)氧化进入线粒体的脂酰辅酶A被脂酰辅酶A脱氢酶催化,脱去α、β碳两个碳原子上的氢,生成FADH2和烯脂酰辅酶A。
生物化学教案-第六章脂类的代谢-4学时
-5
氧化的过程 。
(20 分钟)
(四)酮体的生成和利用
酮体的生成
酮体是乙酰乙酸(acetoacetate) 、β-羟丁酸
和利用
(β-hydroxybutyrate)、丙酮(acetone)三者的总称。
血浆水平:0.03~0.5mmol/L(0.3~5mg/dl)。
代谢定位:
生成:肝细胞线粒体。
原料:乙酰 CoA。
教学方法、手段: 板书、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脂肪酸的β-氧化过程 难点:胞浆中合成脂肪酸的过程
挂图□
其他□ 补充内容
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
和时间分
配
思想教育:
设立工作目标,按计划执行 在工作中,首先应该明确地了解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再去致力追求。一个人如果 没有明确的目标,就像船没有罗盘一样。每一份富有成效的工作,都需要明确的目标
“有些事并不象它看上去那样。”老天使答道,“当我们在地下室过夜时,我从墙 洞看到墙里面堆满了金块。因为主人被贪欲所迷惑,不愿意分享他的财富,所以我把 墙洞填上了。昨天晚上,死亡之神来召唤农夫的妻子,我让奶牛代替了她。所以有些 事并不象它看上去那样。”
有些时候事情的表面并不是它实际应该的样子。如果你有信念,你只需要坚信付 出总会得到回报。你可能不会发现,直到后来……
授课题目(章、节或主题): 第六章 脂代谢 1
授课类型(请打√) 理论课□√ 研讨课□
课时安排 授课时间
2 第7周
习题课□ 复习课□ 其他□
授课方法(请打√)
讲授□√ 讨论□ 示教□ 自学辅导□ 其他□
授课资源(请打√)
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教学目的: 1、掌握脂肪酸的β-氧化过程和在胞浆中合成脂肪酸的过程; 2、熟悉脂肪的合成与分解过程; 3、了解脂类的酶促水解、磷脂和胆固醇的代谢。
(参考课件)蛋白质与脂质代谢
糖类、脂肪、蛋白质 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还相互制约着。
10
糖类
脂肪
氨基酸
蛋白质
返回
11
巩固练习
1、下图是人体内糖代谢的图解,字母代表器官、细胞、
物质和 能量,数码代表某些生理过程。请分析回答:
肝脏
34 淀粉 1 G 2 血糖
消化吸收 分解
氨基酸
氨基转换
生成非必需氨基酸
8
2、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氨基酸 健康
种类齐全
蛋白质
缺乏必需 氨基酸
营养 不良
返回
9
思考
1、家畜饲喂富含糖类的饲料可以育肥,说明了什么? 糖类、脂类和蛋白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只有在糖类供应充足的情况下,糖类才可能转化 成脂类,说明了什么?
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的转化是有条件的。
(4)人摄取糖过多会发胖,说明糖可通过[6]转变为B
脂肪
12
返回
2、下图为蛋白质代谢图解,请据呼回答:
新的氨基酸 含氮部分 4 A
食物中的 蛋白质
1
氨基酸
3
2
不含氮部分 5
各种组织蛋白质、
酶和激素
6 CO2+H2O+E B或C
体外
(1)、1和3的生化过程分别为 氨基转换 和 脱氨基 。 (2)、2和6所代表的生理过程分别在 核糖体 和 线粒体 细胞器进行。 (3)、过程4进行的器官是 肝脏 ,A是 尿素 ,其中大部分通过 泌尿 系统以 尿液 形式排出体外,部分通过皮肤汗腺 形成 汗液 而排出体外。
食物中脂肪 消化吸收
第六章 脂类代谢(3)第七章 蛋白质分解代谢(1)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教案教案首页
教案续页
2.密度法(超速离心法)将血浆脂蛋白分为HDL、LDL、VLDL、CM。
分别相当于电泳分离法的乳糜微粒、前β-脂蛋白、β-脂蛋白及α-脂蛋白。
从脂肪组织动员释放入血的游离脂酸,在血中与清蛋白结合而运输,不列入血浆脂蛋白内。
(二)血浆脂蛋白的组成
1.CM 含甘油三酯最多,达80%~90%。
2.VLDL 含甘油三酯达50%~70%。
3.LDL 含胆固醇最多,约占50%。
4.HDL 含蛋白质最多,达50%。
挂图或投影片图:各种血浆脂蛋白的性质、组成和功能
10分钟
三、载脂蛋白
血浆脂蛋白中的蛋白质部分称载脂蛋白(apo)。
Apo至少有18种,分为ApoA(AⅠ、AⅡ)、(B100、B48)、C(CⅠ、CⅡ、CⅢ)、D、E、F、J及Apo(a)。
Apo具有以下主要功能:
(1) 结合和转运脂类,稳定脂蛋白的结构。
(2) 调节脂蛋白代谢关键酶活性。
(3) 作为脂蛋白受体的配体,参与脂蛋白受体的识别。
四、血浆脂蛋白的代谢
(一)CM 由小肠黏膜细胞合成,是运输外源性甘油三酯的主要形式。
(二)VLDL 主要由肝细胞合成,是运输内源性甘油三酯的主要形式。
(三)LDL 由VLDL在血浆中转变而来,是转运肝合成的内源性胆固醇的主要形式。
10分钟5分钟
教案续页
教案末页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吉林省-《生物化学》电子教案——脂类代谢(人卫版)
第七章脂类代谢【授课时间】7学时第一节概述【目的要求】1.掌握脂肪和类脂的生理功能。
2.了解脂类在体内的分布【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脂类的主要生理功能2.一般介绍:脂类在体内的分布【重点、难点】重点:脂类的生理功能【授课学时】0.5学时第二节血脂与血浆脂蛋白【目的要求】1.掌握血脂概念、组成和含量,血浆脂蛋白分类、主要组成成分和功能。
2.了解血浆脂蛋白代谢和代谢异常。
【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血脂的种类和含量2.详细介绍:血浆脂蛋白的分类与组成3.详细介绍:载脂蛋白4.一般介绍:血浆脂蛋白代谢5.一般介绍:血浆脂蛋白代谢异常【重点、难点】重点:血浆脂蛋白的分类与组成难点:血浆脂蛋白代谢【授课学时】1.5学时第三节甘油三酯代谢【目的要求】1.掌握脂肪的动员及其激素调节,脂肪酸β-氧化、酮体的代谢过程和生理意义。
2.熟悉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脂肪酸合成的原料、部位和限速酶、激素对脂酸合成的调节。
【教学内容】1.重点介绍: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2.详细介绍: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重点、难点】重点: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难点:脂肪酸的合成【授课学时】3.5学时第四节磷脂的代谢【目的要求】熟悉甘油磷脂的代谢【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磷脂的生理功能2.一般介绍:甘油磷脂的代谢【重点、难点】重点:甘油磷脂的合成【授课学时】0.5学时第五节胆固醇代谢【目的要求】1.掌握胆固醇的合成部位、原料和限速酶。
胆固醇的转化。
2.熟悉胆固醇合成的主要步骤和代谢调节。
【教学内容】1.详细介绍:胆固醇的生物合成2.一般介绍:胆固醇的酯化3.详细介绍:胆固醇在体内的转变与排泄【重点、难点】重点:胆固醇在体内的转变与排泄【授课学时】1学时第四章脂类代谢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血脂与血浆脂蛋白第三节甘油三酯代谢第四节磷脂的代谢第五节胆固醇代谢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血脂与血浆脂蛋白第三节甘油三酯代谢时间10ˊ30ˊ教学内容一、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一)脂肪的动员脂肪组织中储存的TG在脂肪酶的催化下逐步水解为游离脂肪酸和甘油,并释放入血,以供其它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称为脂肪的动员。
脂类代谢教学教案
第7章脂类代谢一、脂类物质及其生理功用:脂类是脂肪和类脂的总称,是一大类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的化合物;其中,脂肪是指三脂酰甘油,类脂则包括磷脂、糖脂、胆固醇及胆固醇酯;脂类物质具有下列主要生理功用:①供能贮能:主要是三脂酰甘油具有此功用,体内20%~30%的能量由三酰甘油提供;②保护内脏和保温作用:大网膜和皮下脂肪具有此功用;③构成生物膜:主要是磷脂和胆固醇具有此功用;④转变为重要生物活性物质;必需脂肪酸是指机体需要,但自身不能合成,必须要靠食物提供的一些多烯脂肪酸,包括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二、三脂酰甘油的分解代谢:1.脂肪动员:贮存于脂肪细胞中的三酰甘油在激素敏感脂肪酶的催化下水解并释放出脂肪酸,供给全身各组织细胞摄取利用的过程称为脂肪动员;2.脂肪酸的β氧化:体内大多数的组织细胞均可以此途径氧化利用脂肪酸;其代谢反应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 活化:在胞液中由脂酰CoA合成酶催化生成脂酰CoA;2 进入:脂酰CoA由肉碱肉毒碱携带进入线粒体;⑶β-氧化:由四个连续的酶促反应组成:①脱氢:脂肪酰CoA在脂肪酰CoA脱氢酶的催化下,生成FADH2和α,β-烯脂肪酰CoA;②水化:在水化酶的催化下,生成L-β-羟脂肪酰CoA;③再脱氢:在L-β-羟脂肪酰CoA脱氢酶的催化下,生成β-酮脂肪酰CoA和NADH+H+;④硫解:在硫解酶的催化下,分解生成1分子乙酰CoA和1分子减少了两个碳原子的脂肪酰CoA;后者可继续氧化分解,偶数碳原子的脂肪酰CoA全部分解为乙酰CoA;3.三羧酸循环:生成的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分解;三、酮体的生成及利用:1.定义:脂肪酸在肝脏中氧化分解所生成的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三种中间代谢产物,统称为酮体;2.酮体的生成:酮体主要在肝脏的线粒体中生成,其合成原料为乙酰CoA,关键酶是HMG-CoA 合成酶;3.酮体代谢的特点:肝内生成肝外用;4.酮体生成及利用的生理意义:1酮体的生成是肝脏输出脂肪酸能源的一种形式,对在严重饥饿时保证脑组织的能量供应有重要意义;2酮体利用的增加可减少糖的利用,有利于维持血糖水平恒定,节省蛋白质的消耗;四、三脂酰甘油的合成代谢:肝脏、小肠和脂肪组织是主要的合成脂肪的组织器官,其合成的亚细胞部位主要在胞液;脂肪酸的合成:脂肪酸合成的原料是葡萄糖代谢产生的乙酰CoA、NADPH和ATP ,其中线粒体内生成的乙酰CoA通过柠檬酸-丙酮酸循环进入胞液;脂肪酸合成过程由胞液中的脂肪酸合成酶系催化,其直接产物是软脂酸,合成一分子软脂酸需8分子乙酰CoA,其中7分子要先转变为丙二酰CoA,由乙酰CoA羧化酶脂肪酸合成的关键酶催化;软脂酸然后再在肝线粒体、内质网中将其加工成其他种类的脂肪酸;之后通过甘油一酯途径及甘油二酯途径合成三脂酰甘油;五、胆固醇的代谢:1.胆固醇的合成:合成所需原料为乙酰CoA NADPH和ATP;每合成一分子的胆固醇需18分子乙酰CoA,36分子ATP和16分子NADPH;2.胆固醇合成的关键酶:HMG-CoA还原酶;3.胆固醇的转化:⑴转化为胆汁酸;⑵转化为类固醇激素;⑶转化为维生素D3;六、血浆脂蛋白的分类与功能:1.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用超速离心法分为四类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2.血浆脂蛋白的功能:乳糜微粒在小肠粘膜细胞合成,主要转运外源性三酰甘油和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在肝脏合成,与内源性三酰甘油的转运有关;低密度脂蛋白由VLDL在血液中代谢转化产生,可将肝脏合成的胆固醇转运至肝外组织细胞;高密度脂蛋白主要在肝脏、小肠合成,可将胆固醇逆向转运到肝脏;。
5.《生物化学》教案 第五章 脂类代谢
生物化学教案教材名称:授课对象:编写时间:授课日期:教学内容:《生物化学》第七版“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临床医学专业(80学时)2009.1 学年/学期:年级/班级:每学年(1)临床医学第五章脂类代谢【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1. 脂肪动员、脂肪酸β氧化、酮体生成利用的基本途径、相关概念、各途径的关键酶、关键物质、亚细胞定位。
2. 脂肪酸合成、甘油磷脂合成、胆固醇合成各途径的原料、关键酶及关键物质。
3. 胆固醇的代谢转变。
4. 血浆脂蛋白分类和功能。
熟悉:1. 脂类的消化吸收。
2. 重要载脂蛋白的功能。
了解:1. 脂肪酸合成过程。
2. 血浆脂蛋白代谢及脂蛋白代谢异常。
【本课内容学习指导】重点:1. 脂肪酸β氧化。
2. 甘油磷脂合成代谢。
3. 胆固醇合成代谢及其代谢转变。
4. 血浆脂蛋白的种类及其功能。
难点:1. 脂肪酸合成代谢过程。
2. 血浆脂蛋白的代谢过程。
进展:LDL代谢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为主,采用提问式、启发式进行教学。
【教学时间分配】7学时。
其中甘油三酯代谢3学时,胆固醇代谢2学时,血浆脂蛋白代谢2学时。
【自学内容与要点】自学内容:多不饱和脂酸的重要衍生物,鞘磷脂代谢。
要点:多不饱和脂酸的重要衍生物的生理功能,鞘磷脂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课后小结】1. 甘油三酯合成代谢的部位、途径。
2. 脂肪动员的概念、关键酶。
3. 脂酸β氧化的基本过程。
4. 酮体的生成及利用。
5. 软脂酸的合成。
6. 甘油磷脂的代谢。
7. 血脂的组成。
8. 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及功能。
脂代谢蛋白质代谢学习计划
脂代谢蛋白质代谢学习计划一、学习目标1. 了解脂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的基本概念和主要过程。
2. 理解脂代谢和蛋白质代谢在人体健康和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3. 掌握脂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相关的检测方法和临床应用。
4. 深入了解脂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的前沿研究和新进展。
二、学习内容1. 脂代谢的基本概念和主要过程1.1 脂质的分类和代谢途径1.2 脂质合成和分解的调控机制1.3 脂代谢与能量代谢的关系1.4 脂代谢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2. 蛋白质代谢的基本概念和主要过程2.1 蛋白质的合成和降解途径2.2 蛋白质合成和降解的调控机制2.3 蛋白质代谢与营养摄入的关系2.4 蛋白质代谢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3. 脂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相关的检测方法和临床应用3.1 血脂和蛋白质代谢相关指标的检测方法3.2 脂代谢和蛋白质代谢异常与疾病的关系3.3 脂代谢和蛋白质代谢检测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4. 脂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的前沿研究和新进展4.1 脂代谢和蛋白质代谢调控的分子机制4.2 脂代谢和蛋白质代谢异常与代谢性疾病的关系4.3 脂代谢和蛋白质代谢调控的药物和治疗方法4.4 脂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研究的前沿技术和方法三、学习途径1. 课堂学习通过参加相关课程和讲座,听取专家学者的授课和讲解,获取脂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的基本知识和最新研究进展。
2. 书籍阅读阅读相关专业书籍和期刊,深入学习脂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了解前沿研究和最新成果。
3. 实践操作参与实验室相关研究项目或临床实践,学习脂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的检测方法和临床应用,培养实际操作技能和科研能力。
4. 学术交流参加学术会议和讨论会,与专家学者和同行交流学习,分享研究成果和经验,拓展学术视野和合作机会。
四、学习计划1. 第一阶段(1个月)1.1 学习脂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的基本概念和主要过程,阅读相关教材和文献,参加相关课程和讲座,建立基础知识框架。
1.2 学习脂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的检测方法和临床应用,了解常见的指标和相关疾病,参与实验室的操作实践,熟悉实验技能和诊断流程。
脂类蛋白质代谢教案(0402(写写帮推荐)
脂类蛋白质代谢教案(0402(写写帮推荐)第一篇:脂类蛋白质代谢教案(0402(写写帮推荐)教案姓名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时间 4.2 节次 1~3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授课专业及层次06护专1班授课内容第七章脂类代谢第五节胆固醇代谢第六节血脂与血浆脂蛋白常见的脂类代谢紊乱第八章蛋白质的营养作用与氨基酸的代谢第一节蛋白质的营养作用第二节氨基酸的一般代谢学时数3学时教学目的1、掌握人体合成脂肪的部位;胆固醇合成部位、原料及限速酶以及胆固醇的转化。
2、掌握蛋白质的营养作用,氨基酸脱氨基作用,氨的来源与去路,尿素合成的部位、反应过程及意义。
3、掌握体内重要的两种转氨酶的名称、催化的反映及在临床诊断上的应用。
4、熟悉四种脂蛋白的化学组成特点、来源(合成部位)及主要生理功用。
5、熟悉胆固醇的合成过程及调节。
6、熟悉氨基酸代谢概况,氨基酸联合脱氨基作用方式,α-酮酸的代谢去路。
7、了解高血氨症的概念、氨中毒与肝昏迷的关系。
8、了解酮血症、脂肪肝形成的原因;高脂蛋白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
重点1、胆固醇的化学结构、分布特点及主要生理功能。
2、胆固醇合成部位、原料及限速酶以及胆固醇的转化。
3、血脂的来源与去路;脂蛋白的概念及分类;四种脂蛋白的化学组成特点、来源及主要生理功能。
4、蛋白质的营养作用,氨基酸脱氨基作用,氨的来源与去路,尿素合成的部位、反应过程及意义。
5、α-酮酸的代谢去路难点1、鸟氨酸循环的详细步骤2、高血氨症的概念、氨中毒与肝昏迷的关系。
自学内容无使用教具多媒体相关学科知识生物学、有机化学教学法讨论式、启发式教学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可加附页)第六章脂类代谢第五节胆固醇代谢(胆固醇为含羟基的固体醇类化合物。
(基本结构:环戊烷多氢菲。
见图1(胆固醇结构:见图2(胆固醇的衍生物:其基本结构仍为环戊烷多氢菲,只是碳原子数及取代基不同,如:胆汁酸、孕酮、醛固酮、皮质醇、性激素等。
植物固醇:植物中不含胆固醇;但含有β—谷固醇(29个碳原子)和麦角固醇(酵母,28个碳原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了解酮血症、脂肪肝形成的原因;高脂蛋白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
重 点
1、胆固醇的化学结构、分布特点及主要生理功能。
2、胆固醇合成部位、原料及限速酶以及胆固醇的转化。
3、血脂的来源与去路;脂蛋白的概念及分类;四种脂蛋白的化学组成特点、来源及主要生理功能。
4、蛋白质的营养作用,氨基酸脱氨基作用,氨的来源与去路,尿素合成的部位、反应过程及意义。
参考正常值及测定值均以“空腹血清”为准。
二、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及结构
血浆脂蛋白是指血浆中TG、PL、Ch及CE与载脂蛋白(apo)结合成的复合物。这是血脂存在及运输形式。
〈一〉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各种脂蛋白所含的脂类及蛋白质量不同,其密度、电泳行为、免疫特性等也不同。
1、电泳法:根据脂蛋白的表面电荷不同,在电场中具有不同的迁移率,按其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的快慢依次分为:α、前β、β脂蛋白及乳靡微粒(CM)四类。
四、血浆脂蛋白代谢(了解)
〈一〉CM
1、来源:小肠粘膜细胞。外源性TG加上吸收及合成的PL、Ch以及apo一起合成新生的CM。
2、转归:CM经血中LPL的作用,转化成新生的HDL和CM残核,CM残核再进一步被肝细胞摄取代谢。
3、半寿期:5~15min。
〈二〉VLDL
1、来源:肝细胞。(小肠粘膜细胞少量合成)先由肝细胞合成TG,加上PL、Ch及apoB100、E等,即成为LDL。
〈三〉合成基本过程(复杂,近30步反应、可分三大阶段)
1、甲羟戊酸的合成:
2、鲨烯的合成:MVA→→→→→鲨烯
3、胆固醇的合成:鲨烯→→→→→胆固醇(27C)
二、胆固醇转化
胆固醇在体内不能彻底氧化分解而供能,其主要代谢去路是转化为其它具有环戊烷多氢菲母核的生理活性物质:
〈一〉转变为胆汁酸:是胆固醇在体内的主要去路
2、掌握蛋白质的营养作用,氨基酸脱氨基作用,氨的来源与去路,尿素合成的部位、反应过程及意义。
3、掌握体内重要的两种转氨酶的名称、催化的反映及在临床诊断上的应用。
4、熟悉四种脂蛋白的化学组成特点、来源(合成部位)及主要生理功用。
5、熟悉胆固醇的合成过程及调节。
6、熟悉氨基酸代谢概况,氨基酸联合脱氨基作用方式,α-酮酸的代谢去路。
教案
姓名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时间4.2节次1~3
课程名称
生物化学
授课专业及层次
06护专1班
授课内容
第七章脂类代谢
第五节胆固醇代谢
第六节血脂与血浆脂蛋白
第七节常见的脂类代谢紊乱
第八章蛋白质的营养作用与氨基酸的代谢
第一节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第二节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学时数
3学时
教学目的
1、掌握人体合成脂肪的部位;胆固醇合成部位、原料及限速酶以及胆固醇的转化。
2、大多数的apo均具有双性α-螺旋结构,即α-螺旋具有疏水AA组成的非极性面和亲水AA组成的极性面,这种双性α-螺旋结构有利于apo与脂质结合并稳定脂蛋白的结构。
三、载脂蛋白(apolipo protein,apo)
〈一〉概念:血浆脂蛋白中的Pr部分称载脂蛋白(apo)
〈二〉分类:主要分五类:apoA、B、C、D、E五类。每类又可分不同亚类,不下18种。不同脂蛋白含不同的apo,如HDL主要含apoAⅠ及AⅡ;LDL几乎只含apoB100;VLDL含apoB100、CⅠ、CⅡ、CⅢ及E;CM含apoB48等。
1、高脂血症:血脂高于参考正常值上限,称为高脂血症。如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
2、由于血脂(除FFA)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及运输,故高脂血症均表现为“高脂蛋白血症”。
〈二〉高脂蛋白血症分型:分六型:Ⅰ、Ⅱa、Ⅱb、Ⅲ、Ⅳ、Ⅴ。见表7—8,P189。
〈三〉遗传性缺陷:
1、酶缺陷。
2、apo缺陷。
3、受体缺陷: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LDL受体缺陷青年型冠心病
2、转归:VLDL→ID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LDL。
3、半寿期:6~12小时。
〈三〉LDL
1、来源:血中VLDL转变而来
2、转归:
3、半寿期:2~4天。
〈四〉HDL
1、来源:由肝、小肠合成,少量由血中CM降解生成HDL按密度分HDL1(HDLC)→仅在摄取高Ch膳食时才能出现HDL2、HDL3血浆主要类型
2、转归:
分布广泛而不均:分布于全身组织,以脑、神经组织最多,肝、肾、肠等次之,肌肉组织较低。
一、胆固醇的合成
〈一〉合成部位:
全身各组织均可合成(除成年动物脑及成熟红细胞外),肝是胆固醇合成的主要场所(70 ~80%);小肠次之(10%)。
细胞内定位:胞液及内质网。
〈二〉合成原料
乙酰CoA(碳源)、NADPH(氢源)和ATP:均主要来自糖分解代谢。
胆固醇结构:见图2
胆固醇的衍生物:其基本结构仍为环戊烷多氢菲,只是碳原子数及取代基不同,如:胆汁酸、孕酮、醛固酮、皮质醇、性激素等。
植物固醇:植物中不含胆固醇;但含有β—谷固醇(29个碳原子)和麦角固醇(酵母,28个碳原子)。
细菌不含固醇类化合物。
胆固醇在体内的分布:
含量:约140克/60kg体重。
第八章蛋白质的营养作用与氨基酸的代谢第一节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5、α-酮酸的代谢去路
难 点
1、鸟氨酸循环的详细步骤
2、高血氨症的概念、氨中毒与肝昏迷的关系。
自学内容
无
使用教具
多媒体
相关学科知识
生物学、有机化学
教学法
讨论式、启发式教学
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可加附页)
第六章脂类代谢
第五节胆固醇代谢
胆固醇为含羟基的固体醇类化合物。
基本结构:环戊烷多氢菲。见图1
〈二〉转化为类固醇激素:分类见后。
〈三〉转化为7-脱氢胆固醇——维生素D3
第六节血浆脂蛋白代谢
一、血脂
〈一〉概念:血脂指血浆所含的脂类。包括TG、PL、Ch以及FFA(NEFA)等。
〈二〉来源:有二外源性:从食物摄取的脂类。
内源性:肝、脂肪等组织合成
〈三〉参考正常值:波动范围较大,受膳食、年龄、性别、职业、机体状况等影响。
新生HDL(盘状)在LCAT作用下,先转变成球状的HDL3,再加上PL、CE、apoAⅠAⅡ等,又转变成密度小、颗粒大的HDL2,HDL2再与肝细胞受体结合,进行降解。另一种情况;HDL2中70%的CE在CETP作用下,将CE转至VLDL及LDL后被清除。
3、半寿期:3~5天
五、血浆脂蛋白代谢异常
〈一〉高脂血症与高脂蛋白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