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完整整理版(推荐)
(完整版)药剂学复习重点归纳_人卫版
第一章绪论1.药剂学: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及合理使用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2.剂型: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Dosage form)3.制剂: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的具体品种,称为药物制剂,简称药剂学任务:是研究将药物制成适于临床应用的剂型,并能批量生产安全、有效、稳定的制剂,以满足医疗卫生的需要。
药物剂型的重要性:改变药物作用性质,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调节药物作用速度,靶向作用,影响药效药剂学的分支学科工业药剂学物理药剂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临床药剂学药典作为药品生产、检验、供应和使用的依据第二章:药物制剂的稳定性药物制剂稳定性的概念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系指药物在体外的稳定性,是指药物制剂在生产、运输、贮藏、周转,直至临床应用前的一系列过程中发生质量变化的速度和程度。
药用溶剂的种类(一)水溶剂是最常用的极性溶剂。
其理化性质稳定,能与身体组织在生理上相适应,吸收快,因此水溶性药物多制备成水溶液(二)非水溶剂在水中难溶,选择适量的非水溶剂,可以增大药物的溶解度。
1.醇类如乙醇、2.二氧戊环类 3.醚类甘油。
4.酰胺类二甲基乙酰胺、能与水混合,易溶于乙醇中。
5.酯类油酸乙酯。
6.植物油类如豆油、玉米油、芝麻油、作为油性制剂与乳剂的油相。
7.亚砜类如二甲基亚砜,能与水、乙醇混溶。
介电常数(dielectric constant)溶剂的介电常数表示在溶液中将相反电荷分开的能力,它反映溶剂分子的极性大小。
溶解度参数溶解度参数表示同种分子间的内聚能,也是表示分子极性大小的一种量度。
溶解度参数越大,极性越大。
溶解度(solubility)是指在一定温度下药物溶解在溶剂中达饱和时的浓度,是反映药物溶解性的重要指标。
溶解度常用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或100g溶液,或100ml溶液)溶解溶质的最大克数来表示,亦可用质量摩尔浓度mol/kg或物质的量浓度mol/L来表示。
药剂学重点知识总结(精华篇)
引言:药剂学是研究药物的性质、制剂、质量控制和应用等方面的科学。
它是药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药物的研制、生产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药剂学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药剂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
正文内容:一、药剂学概述1.药剂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2.药剂学与药理学、药物化学的关系3.药剂剂型的分类和特点4.药物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及其指标5.药剂学在药物研发和生产中的应用二、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1.药物的溶解性和分配系数2.药物的晶体学和物相转变3.药物的溶液与胶体4.药物的离子化和配位化学5.药物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三、药物制剂的研制与评价1.药物配方设计原则2.药物制剂的稳定性评价方法3.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4.药物制剂的质量评价5.药物制剂的生物等效性评价四、药物释放与吸收1.药物的口服给药途径2.药物的肠道吸收过程和影响因素3.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和药物代谢4.药物的肝肠循环5.药物的体内分布和排泄途径五、药剂学的应用与前沿研究1.药物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和应用2.个体化药物治疗的概念和方法3.药剂学在新型药物研发中的应用4.药剂学在抗肿瘤药物研究中的重要性5.药剂学与纳米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总结:本文围绕药剂学的重点知识展开了详细的总结。
首先介绍了药剂学的概述,包括定义、研究内容和药剂剂型的分类。
接着详细讨论了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溶解性、晶体学和离子化等。
然后重点介绍了药物制剂的研制与评价,包括配方设计原则、制剂稳定性评价和质量评价等。
接下来探讨了药物释放与吸收的过程与影响因素。
展示了药剂学在药物治疗个体化、新型药物研发和纳米药物载体等领域的应用前沿。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药剂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为药物研发和应用提供专业的指导。
(完整版)药剂学习题集及答案-全
第一章绪论习题一、选择题【A型题】1.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称为DA.中成药学 B.中药制剂学 C.中药调剂学 D.中药药剂学 E.工业药剂学2.研究中药方剂调配技术、理论和应用的科学,称为CA.中成药学 B.中药制剂学 C.中药调剂学D.中药药剂学 E.中药方剂学3.《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简称是AA.GMP B.GSP C.GAP D.GLP E.GCP4.非处方药的简称是BA.WTO B.OTC C.GAP D.GLP E.GCP5.《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一版是EA.1949年版 B.1950年版 C.1951年版 D.1952年版 E.1953年版6.中国现行药典是EA.1977年版 B.1990年版 C.1995年版 D.2000年版E.2005年版7.《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BA.国家组织编纂的药品集B.国家组织编纂的药品规格标准的法典C.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编纂的药品集D.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编纂的药品规格标准的法典E.国家药典委员会编纂的药品集8.世界上第一部药典是CA.《佛洛伦斯药典》 B.《纽伦堡药典》 C.《新修本草》D.《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E.《神农本草经》9.药品生产、供应、检验及使用的主要依据是BA.药品管理法 B.药典 C.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D.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E.调剂和制剂知识10.药材在进行提取或用于直接入药前所进行的挑选、洗涤、蒸、炒、焖、煅、炙、烘干和粉碎等过程,称为EA.中药制剂 B.中药制药 C.中药净化 D.中药纯化 E.中药前处理11.我国最早的制药技术专著《汤液经》的作者是CA.后汉张仲景 B.晋代葛洪 C.商代伊尹 D.金代李杲 E.明代李时珍12.我国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中药成方配本是CA.《神农本草经》 B.《五十二病方》 C.《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D.《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E.本草纲目13.将液体药剂分为溶液、胶体溶液、混悬液和乳浊液,属于AA.按照分散系统分类 B.按照给药途径分类C.按照制备方法分类 D.按照物态分类 E.按照性状分类14.根据《局颁药品标准》将原料药加工制成的制品,称为CA.调剂 B.药剂 C.制剂 D.方剂 E.剂型15.中药材经过加工制成具有一定形态的成品,称为BA.成药 B.中成药 C.制剂 D.药品 E.剂型16.根据疗效确切、应用广泛的处方大量生产的药品称为AA.成药 B.中成药 C.制剂 D.药品 E.药物17.对我国药品生产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是DA.《美国药典》 B.《英国药典》 C.《日本药局方》D.《中国药典》 E.《国际药典》18.《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收载的内容为EA.中草药 B.化学药品 C.生化药品 D.生物制品E.中药19.下列叙述中不属于中药药剂学任务的是EA.吸收现代药剂学及相关学科中的有关理论、技术、方法B.完善中药药剂学基本理论C.研制中药新剂型、新制剂D.寻找中药药剂的新辅料E.合成新的药品20.最早实施GMP的国家是BA.法国,1965年 B.美国,1963年 C.英国,1964年D.加拿大,1961年 E.德国,1960年【B型题】[21~24]A.1988年3月 B.659年 C.1820年 D.1498年E.1985年7月1日2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正式颁布中国的第一部GMP是在A22.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开始施行的时间是E23.《美国药典》第一版颁布于C24.世界上第一部全国性药典——《新修本草》在中国颁布施行的年代是B[25~28]A.处方 B.新药 C.药物 D.中成药 E.制剂25.用于治疗、预防和诊断疾病的物质称为C26.根据《中国药典》、《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标准》或其他规定处方,将原料药加工制成的药品称为E27.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称为B28.医疗和药剂配制的书面文件称A[29~32]A.《美国药典》 B.《英国药典》 C.《日本药局方》D.《国际药典》 E.《中国药典》29.B.P.是B30.J.P.是C31.U.S.P.是A32.Ph.Int是D[33~36]A.丸剂、片剂 B.液体制剂、固体制剂 C.溶液、混悬液D.口服制剂、注射剂 E.浸出制剂、灭菌制剂33.中药剂型按物态可分为B34.中药剂型按形状可分为A35.中药剂型按给药途径可分为D36.中药剂型按制备方法可分为E[37~40]A.GAP B.GLP C.GCP D.GMP E.GSP37.《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为A38.《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简称为B39.《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简称为C40.《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简称为E二、名词解释1.药物是指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包括原料药与药品。
药剂学重点完美总结(精)
药剂学重点完美总结(精)第一篇:药剂学重点完美总结(精)药剂学重点完美总结第一章绪论重点内容1.剂型、制剂和药剂学的概念2.药典的概念和特点3.处方的概念和类型次重点内容1.中国药典附录中与制剂有关的内容2.剂型的重要性及分类考点摘要一、剂型、制剂和药剂学的概念【掌】1.药物剂型:为适应防治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简称剂型。
2.药物制剂:是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为适应防治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的具体品种,简称制剂,是药剂学所研究的对象。
3.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基础药剂学:物理药剂学、生物药剂学、药动学与临床药学。
工业药剂学与医院药学(临床药学、调剂学药剂学任务:1.研究药剂理论与生物制剂;2.研究新(剂型、辅料、设备、技术。
药剂学的发展: 1.传统制剂:膏、丹、丸、散;2.近代制剂:普通制剂(第一代3.现代制剂:缓释制剂(第二代控释制剂(第三代靶向制剂(第四代二、剂型与制剂的关系与区别:(给药途径与剂型的关系1.多数药物由黏膜吸收(皮肤、注射给药除外;[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给药途径与药物性质决定剂型;3.同一药物可制成多种剂型;4.同一种剂型包括许多种制剂;三、药物剂型的重要性【熟】(其实质可影响安全、有效①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如硫酸镁口服泻下,注射镇静。
②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如注射与口服、缓释、控释。
③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缓释与控释。
④产生靶向作用:如脂质体对肝脏及脾脏的靶向性。
⑤可影响疗效:不同的剂型生物利用度不同。
四、药物剂型的分类【熟】(一按给药途径分类1.经胃肠道给药剂型2.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1注射给药剂型:如各种粉针剂、水针剂。
(2呼吸道给药剂型:如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气雾剂。
(3皮肤给药剂型:如硼酸洗剂。
(4粘膜给药剂型:如红霉素眼药膏。
(5腔道给药剂型:如用于直肠、阴道、尿道的各种栓剂。
(二按分散系统分类 1.溶液型 2.胶体溶液型 3.乳剂型 4.混悬型 5.气体分散型 6.微粒分散型 7.固体分散型(三按形态分类:液体剂型,气体剂型,固体剂型和半固体剂型。
药剂学重点内容复习资料
药剂学重点内容复习资料药剂学是一门研究药物设计、制备、配制、质量控制和存储的基础性学科,是现代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学习药剂学的学生而言,复习药剂学的重点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药剂学的重点内容进行简要梳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备考复习工作。
一、药学基础知识1.药理学的主要概念和内容;2.药品目录体系及其特点;3.常见的药物分类方法及各类药物的特点;4.药物的贮存方式和时间。
以上基础知识是药学的基础,学生需要理解每个概念的含义,并能将不同的药物分类进行比较和分类。
二、药物的化学、物理和理化属性1.各种药物的化学结构及其特点;2.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重要性;3.药物的理化特性和稳定性的测试方法及其应用。
以上内容需要学生熟知各种药物的性质,理解药物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对特定药物的作用和结构设计的影响。
三、药品的剂型设计1.药品的剂型及其特点,例如:片剂、胶囊、注射剂、口服溶液等;2.各种剂型的特点和应用;3.剂型中常用的辅料及其作用和特点。
以上内容是剂型设计的重要内容,学生需要熟悉各种剂型的特点和应用,理解各种辅料和药品的相容性,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辅料。
四、药物配方设计和制备1.药物配方设计的基本要素;2.药物配方设计的常用方法和重要性;3.药品配方的制备技术和方法;4.药品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技术。
以上内容是学生了解、理解和掌握药物制剂设计和制备的关键环节,如药物的基本要素、配方设计的方法、药品制备技术等。
五、配方计算1.配方计算的基本原理,例如药物浓度和量的关系等;2.流量的计算和测量;3.计算药品的剂量和浓度。
以上内容涉及到数学和物理方面的知识,学生需要学会计算药物的各种度量标准以及剂量计算。
六、药物稳定性和贮存1.药物稳定性的概念和意义;2.药物贮存的基本条件和方法;3.各种药物贮存条件和方法的特点和作用。
以上内容是稳定性评估和药物贮存的基本环节,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药物的稳定性和贮存条件,合理地贮存药品,确保药品的质量。
药剂学复习整理要点
名解:1、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2、剂型:是指将药物制成与一定给药途径相适应的给药形式。
3、制剂:是按一定质量标准将药物制成适合临床用药需求的,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用量的具体药品。
4、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纂,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5、表面活性剂:具有很强表面活性、少量应用就能使液体的表面张力显著降低的物质。
6、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剂中缔结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
7、亲水亲油平衡值HLB:表面活性剂分子对水或油的综合亲和力。
HLB≥10主要亲水,HLB<10主要亲脂8、昙点:某些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开始睡温度的上升而增大,达到某一温度后,溶解度急剧下降,溶解变浑浊甚至分层的现象的转变点的温度。
9、液体制剂:是指药物分散在液体分散剂中所制成的液态制剂,可供内服或外用。
10、溶液剂:是指药物呈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溶解于一定量的溶剂所形成的均匀分散的澄清溶液。
11、芳香水剂:是指芳香挥发性药物的饱和或近饱和的水溶液。
12、酊剂:是指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亦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
13、乳剂:是指两种互不相溶或极微溶的液体混合,其中一种液体以微小液滴形式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制剂。
14、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等方法杀灭或除去所有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操作。
15、F0值:一定灭菌温度T、Z值为10℃所产生的灭菌效果与121℃、Z值为10℃所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同时所相当的时间。
16、注射剂:是指药物与适宜溶剂或分散介质制成的专供注入机体内的无菌溶液、乳浊液、混悬液及临用前配制或稀释成溶液或混悬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
17、热原:是指注射后能引发人体特殊致热反应的物质。
18、注射用水:为纯化水经蒸馏所得的水,是最常用的水性溶剂,具有良好的生理适应性及对化学物质的溶解性。
《药剂学知识点》word版参考模板
《药剂学知识点》word版参考模板药剂学是研究药物的制备、贮藏、配制、传递和应用的科学,涉及药物的化学、生物学、物理学、药学原理等多个学科领域。
以下是关于药剂学知识点的参考模板,文档内容详尽完整,超过1500字。
一、药剂学的基础知识1.药剂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2.药剂学的历史发展概述3.药剂学的主要分支学科4.药剂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二、药物的制备1.药物的制剂形式分类及特点2.药物的制备方法及工艺流程3.药物的质量控制要点三、药物的贮藏与保护1.药物的贮藏条件要求2.常用的药物保护方法及技术3.药物贮藏的注意事项四、药物的配制与调剂1.药物配制的基本原则及方法2.处方调剂的步骤与注意事项3.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的匹配原则五、药物传递与应用1.药物传递的途径及影响因素2.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基本过程3.药物应用与用药安全的关联六、药物的稳定性与失效1.药物的稳定性与失效的基本概念2.药物失效的原因及预防措施3.药物的稳定性评价方法与标准七、药物剂量计算与药物计量1.药物剂量计算的基本原则与公式2.常用剂量单位与换算3.药物计量与给药方式的选择原则八、药物副作用与药物相互作用1.药物副作用的概念与分类2.常见药物副作用的症状与防治方法3.药物相互作用的类型及机制九、药剂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1.药剂学在临床用药指导中的作用2.个体化药物治疗与药剂学的关系3.药剂学在药物临床试验中的应用十、药剂学发展的趋势与挑战1.药剂学发展的新技术与新方法2.药剂学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3.药剂学未来发展的展望以上是关于药剂学知识点的参考模板,希望能够帮助您了解药剂学的基本内容与重点领域。
若需要详细内容,请根据模板进行深入研究或扩展相关领域的知识点。
(完整版)药剂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第 1 章绪论一、概念:药剂学:是研究药物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制剂:将药物制成适合临床需要并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制剂。
药物制剂的特点:处方成熟、工艺规范、制剂稳定、疗效确切、质量标准可行。
方剂:按医生处方为某一患者调制的,并明确指明用法和用量的药剂称为方剂。
调剂学:研究方剂调制技术、理论和应用的科学。
二、药剂学的分支学科:物理药学:是应用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手段研究药剂学中各种剂型性质的科学。
生物药剂学:研究药物、剂型和生理因素与药效间的科学。
药物动力学:研究药物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经时过程。
三、药物剂型:适合于患者需要的给药方式.重要性:1、剂型可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 2、剂型能调节药物的作用速度3、改变剂型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4、某些剂型有靶向作用5、剂型可直接影响药效第 2 章药物制剂的基础理论第一节药物溶解度和溶解速度一、影响溶解度因素:1、药物的极性和晶格引力2、溶剂的极性3、温度4、药物的晶形5、粒子大小6、加入第三种物质二、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1、制成可溶性盐2、引入亲水基团3、加入助溶剂:形成可溶性络合物4、使用混合溶剂:潜溶剂(与水分子形成氢键)5、加入增溶剂:表面活性剂(1)、同系物 C 链长,增溶大(2)、分子量大,增溶小(3)、加入顺序(4)用量、配比第二节流变学简介流变学:研究物体变形和流动的科技交流科学.牛顿液体:一般为低分子的纯液体或稀溶液,在一定温度下,牛顿液体的粘度η是一个常数,它只是温度的函数,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非牛顿液体:1、塑性流动:有致流值 2、假塑性流动:无致流值3、胀性流动:曲线通过原点4、触变流动:触变性,有滞后现象第三节粉体学一、粉体学:研究具有各种形状的粒子集合体的性质的科学.二、粒子径测定方法:1、光学显微镜法 2、筛分法 3、库尔特计数法4、沉降法5、比表面积法三、比表面积的测定:1、吸附法(BET 法) 2、透过法 3、折射法四、粉体的流动性:用休止角、流出速度和内磨擦系数衡量。
药剂学(完整版)
• (四)防腐剂 • 液体制剂,特别是以水为溶剂的液体制剂,
易被微生物污染而发霉变质,严重影响制 剂质量。药典对此有相关规定。 • 1、防腐措施:(1)防止污染;(2)液体 制剂中添加防腐剂。 • 2、常用的防腐剂 (pH值为碱性不宜于细菌 和真菌生存) • 尼泊金类:对羟基苯甲酸酯 • 甲酯 乙酯 丙酯 丁酯 • 溶解度减小,抑菌作用增强。
精品课件
3 按给药途径分类: • 经胃肠道给药剂型:溶液剂,乳剂,混悬剂,散
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等。 • 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 注射给药:静脉注射,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皮内 注射,穴位注射等。 呼吸道给药:喷雾剂,气雾剂,粉雾剂 皮肤给药:洗剂,搽剂,软膏剂,贴剂等。 粘膜给药:滴眼剂,滴鼻剂,含漱剂,眼用软膏, 舌下片剂等。 腔道给药:如软膏剂,栓剂,气雾剂等,用于直 肠,尿道,耳道,鼻腔等。
2.1 常规药物剂型及制剂 2.2 药物传递系统 • 药物传递系统是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晶,在临 床治疗中正在发挥重要作用。缓释及控释系统、 靶向给药系统是发展的主流。 2.2.1 缓释和控制系统
精品课件
2.2.2 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 靶向给药系统(TDDS)是本世纪后期医药
学领域的一个热门课题,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如脂质体,纳米囊,纳米粒,磁导向制剂,热 敏感制剂,PH敏感制剂。 3﹑中药制剂的研究 4﹑生物技术药物制剂的研究和开发 5﹑药用新辅料的研究开发 6﹑研究开发制剂的新机械和新设备 7﹑医药新技术的研究开发
GCP在生产与研究中的意义。 3 了解药剂学的目的、意义、沿革与发展;药剂学
的分支学科。
精品课件
第二章 液体制剂 第一节 概述
一、定义 液体制剂系指药物分散在适宜
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体形态的制剂。其 中:
药剂学整理笔记复习重点资料.doc
药剂学整理笔记复习重点资料.doc药剂学学习方向:剂型分类;质量要求;辅料、基质的分类、特点、性状、要求;制备办法;质量评价主线::概念、特点、材料、制法、质量要求、妨碍因素重点:①液体药剂、片剂、注射剂;②剂型或制剂的概念或特点③材料(附加剂,辅料,基质)名称:片剂中辅料的名称、缩写词(PVP,PEG,CAP)、性能;用途;1.对于制药机械:机理,适用范围,成品特点是重点,压片机。
2.对于质量标准:成熟剂型质量标准重点;经历分层次经历:项目+标准;经历特别检查项目。
3.对于计算公式:(两类公式:因素分析型公式,计算型公式,经历型公式)计算题:HLB值(表面活性剂),冰点落低数据法(输液:渗透压的调节与计算),置换价(栓剂),有效期(药物制剂稳定性:有效期:t0.9=0.1054/k),半衰期(t1/2=0.693/k),表观分布容积(药物动力学),清除率(第十八章药动学)等。
4.对于新剂型与新技术:机理、材料是重点;质量检查了解第一章绪论一、概念:药剂学:是研究药物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质量操纵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原料药名+剂型= 制剂制剂:剂型中的任何一具具体品种。
剂型:药物的临床给药形式,适用于诊断、治疗、预防,与一定的给药途径相习惯。
药物制剂的特点:处方成熟、工艺规范、制剂稳定、疗效确切、质量标准可行。
PS即:处方设计要成熟、制备工艺要规范、质量标准要可行且制剂要稳定,以达到确切疗效。
二、药剂学的分支学科:物理药学:是应用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手段研究药剂学中各种剂型性质的科学。
生物药剂学:研究药物、剂型和生理因素与药效间的科学。
药物动力学:研究药物汲取、分布、代谢与排泄的经时过程。
三、药物剂型:适合于患者需要的给药方式。
重要性:1、剂型可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硫酸镁口服泻下,注射镇静)2、剂型能调节药物的作用速度(注射与口服、缓释、控释)3、改变剂型可落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缓释、控释)4、某些剂型有靶向作用(脂质体对肝脏脾脏的靶向作用)5、剂型可直截了当妨碍药效(生物利用度差异)四、国家药品标准《中国药典》,至今10版,20XX年版分四部,第四部收载通则和药用辅料。
药剂学基本知识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药剂学基本知识1、药物剂型(Dosage forms):由原料药物(化学药,中药和生物技术药物)制备成的适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或预防的不同给药形式。
(不同的给药方式、不同的给药部位、不同的“形态”,如片剂、胶囊、注射剂、软膏剂等)(最常见药物剂型:片剂、注射剂)2、药物制剂(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各种剂型中的具体药物品种——按照一定的剂型要求制成的可供用药对象使用的具体药品。
(如阿司匹林片、阿司匹林肠溶片、阿司匹林缓释胶囊)3、药剂学:研究药物剂型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以药用制剂和药物制剂为研究对象,以用药者获得理想的药品为研究目的,研究一切与原料药物加工制成制剂成品有关内容的科学。
(安全、有效、稳定和使用方便)4、药物剂型的重要性:适应不同给药途径的需要、适应不同药物的性质、适应临床用药的需要、不同剂型的作用可能完全不同、药物的效力需要通过剂型发挥。
5、药品标准:药品标准是国家对药品的质量、规格和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
药品标准是保证药品质量,进行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管理及监督检验的法定依据。
国家药品标准是指《中国药典》和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布的药品标准。
6、GMP(goodmanufacturing practice)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适用于制药、食品等行业的强制性标准。
要求企业从原料、人员、设施设备、生产过程、包装运输、质量控制等方面按国家有关法规达到卫生质量要求,形成一套可操作的作业规范帮助企业改善企业卫生环境,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善。
1988年卫生部发布,称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几经修订,最新为2010年修订版。
血液制品、粉针剂、注射剂生产必须有。
7、GLP(goodlaboratory practice)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评价药物的安全性,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动物实验进行非临床(非人体)的各种毒性实验,包括单次给药的毒性试验、反复给药的毒性试验、生殖毒性试验、致突变试验、致癌试验、各种刺激性试验、依赖性试验以及与药品安全性的评价有关的其他毒性试验。
(完整版)药剂学完整整理版(推荐)
第一章药剂学概述(1)掌握药剂学、药物制剂、制剂学、药品标准、GMP的概念。
药剂学: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药用辅料、合理用药等内容的综合性学科。
制剂学:制剂学是研究制剂的理论和制备工艺的学科。
(药物制剂是指各种剂型中的具体药物,简称制剂)药品标准:药品标准是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做出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GMP: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WHO对世界医药工业生产和药品质量要求的指南,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是保证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有效的可靠措施,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掌握药物剂型的重要性和分类方法。
重要性:影响药物作用的效果;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改变药物作用速率;可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可增加药物靶向作用分类方法:按形态:液体、固体、半固体、气体剂型分类按分散系统:液体、胶体溶液、乳状液、混悬液、气体分散、固体分散、微粒按给药途径:胃肠道给药、非胃肠道给药按中医理论:酊剂、醑剂、汤剂、曲剂(3)熟悉药品标准的分类和特性。
药品标准分类:药品质量标准分为法定标准和企业标准两种。
法定标准又分为国家药典、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药品生产一律以药典为准,未收入药典的药品以行业标准为准,未收入行业标准的以地方标准为准。
无法定标准和达不到法定标准的药品不准生产、销售和使用。
特性: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可控性(4)了解药剂学的发展、药剂学的任务及GMP的基本内容。
药剂学任务:研究药剂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提高药物制剂的质量;新制剂的研发和开发;制剂生产工艺设计科学化;研究和开发优质药用辅料;研究和开发新型制药机械和设备GMP内容:GMP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是保证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有效的可靠措施,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GMP适用于药物制剂生产全过程和原料药生产中影响成品质量的关键工序。
(完整版)药剂学习题集答案-全
第一章绪论习题一、选择题【A型题】1.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称为DA.中成药学B.中药制剂学C.中药调剂学D.中药药剂学E.工业药剂学2.研究中药方剂调配技术、理论和应用的科学,称为CA.中成药学B.中药制剂学C.中药调剂学D.中药药剂学E.中药方剂学3.《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简称是AA.GMP B.GSP C.GAP D.GLP E.GCP4.非处方药的简称是BA.WTO B.OTC C.GAP D.GLP E.GCP5.《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一版是EA.1949年版B.1950年版C.1951年版D.1952年版E.1953年版6.中国现行药典是EA.1977年版B.1990年版C.1995年版D.2000年版E.2005年版7.《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BA.国家组织编纂的药品集B.国家组织编纂的药品规格标准的法典C.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编纂的药品集D.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编纂的药品规格标准的法典E.国家药典委员会编纂的药品集8.世界上第一部药典是CA.《佛洛伦斯药典》B.《纽伦堡药典》C.《新修本草》D.《太平惠民和剂局方》E.《神农本草经》9.药品生产、供应、检验及使用的主要依据是BA.药品管理法B.药典C.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D.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E.调剂和制剂知识10.药材在进行提取或用于直接入药前所进行的挑选、洗涤、蒸、炒、焖、煅、炙、烘干和粉碎等过程,称为EA.中药制剂B.中药制药C.中药净化D.中药纯化E.中药前处理11.我国最早的制药技术专著《汤液经》的作者是CA.后汉张仲景B.晋代葛洪C.商代伊尹D.金代李杲E.明代李时珍12.我国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中药成方配本是CA.《神农本草经》B.《五十二病方》C.《太平惠民和剂局方》D.《经史证类备急本草》E.本草纲目13.将液体药剂分为溶液、胶体溶液、混悬液和乳浊液,属于AA.按照分散系统分类B.按照给药途径分类C.按照制备方法分类D.按照物态分类E.按照性状分类14.根据《局颁药品标准》将原料药加工制成的制品,称为CA.调剂B.药剂C.制剂D.方剂E.剂型15.中药材经过加工制成具有一定形态的成品,称为BA.成药B.中成药C.制剂D.药品E.剂型16.根据疗效确切、应用广泛的处方大量生产的药品称为AA.成药B.中成药C.制剂D.药品E.药物17.对我国药品生产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是DA.《美国药典》B.《英国药典》C.《日本药局方》D.《中国药典》E.《国际药典》18.《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收载的内容为EA.中草药B.化学药品C.生化药品D.生物制品E.中药19.下列叙述中不属于中药药剂学任务的是EA.吸收现代药剂学及相关学科中的有关理论、技术、方法B.完善中药药剂学基本理论C.研制中药新剂型、新制剂D.寻找中药药剂的新辅料E.合成新的药品20.最早实施GMP的国家是BA.法国,1965年B.美国,1963年C.英国,1964年D.加拿大,1961年E.德国,1960年【B型题】[21~24]A.1988年3月B.659年C.1820年D.1498年E.1985年7月1日2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正式颁布中国的第一部GMP是在A22.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开始施行的时间是E23.《美国药典》第一版颁布于C24.世界上第一部全国性药典——《新修本草》在中国颁布施行的年代是B[25~28]A.处方B.新药C.药物D.中成药E.制剂25.用于治疗、预防和诊断疾病的物质称为C26.根据《中国药典》、《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标准》或其他规定处方,将原料药加工制成的药品称为E27.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称为B28.医疗和药剂配制的书面文件称A[29~32]A.《美国药典》B.《英国药典》C.《日本药局方》D.《国际药典》E.《中国药典》29.B.P.是B30.J.P.是C31.U.S.P.是A32.Ph.Int是D[33~36]A.丸剂、片剂B.液体制剂、固体制剂C.溶液、混悬液D.口服制剂、注射剂E.浸出制剂、灭菌制剂33.中药剂型按物态可分为B34.中药剂型按形状可分为A35.中药剂型按给药途径可分为D36.中药剂型按制备方法可分为E[37~40]A.GAP B.GLP C.GCP D.GMP E.GSP37.《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为A38.《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简称为B39.《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简称为C40.《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简称为E二、名词解释1.药物是指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包括原料药与药品。
药剂学知识点整理
药剂学知识点整理药剂学是研究制备、分析、评价和控制药物及其剂型的科学,是药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下面将对药剂学的知识点进行整理。
1.药剂学的基础概念-药剂学的定义:药剂学是一门研究药物的制剂、分析、评价和控制的科学。
-药物:具有预防、诊断、治疗、缓解或改变人或动物疾病状态的化学物质。
-制剂:将药物与辅料按照一定的比例和物理状态混合制成适合于使用的药物形式。
-药物的剂型:药物与辅料按照一定的比例和物理状态混合制成的药物形式。
2.药剂学的主要内容-药物的制剂:将药物与辅料按照一定的比例和物理状态混合成适用于使用的药物形式,包括固体制剂、液体制剂和半固体制剂等。
-药物的分析:对药物及其制剂进行质量分析,包括质量测定、纯度检验和杂质测定等。
-药物的评价:对药物及其制剂进行有效性、安全性和质量的评价,包括药物的药理学和毒理学评价。
-药物的控制:对药物及其制剂进行质量控制和生产过程的控制,以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3.药剂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药物的混合和溶解:使用混合器或搅拌器将药物与辅料充分混合,使其形成均匀的混合物。
溶解则是将固体药物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
-药物的微观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药物的颗粒形状、晶型和晶体结构等微观特征,以确定药物的物理性质和性能。
-药物的物理性质测定:包括测定药物的粒度、密度、粘度、溶解度等物理性质,以确定药物在制剂中的适用性和稳定性。
-药物的化学性质测定:包括测定药物的化学组成、酸碱性、氧化性等化学性质,以确定药物的纯度和稳定性。
-药物的质量分析:包括药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以确定药物的成分和含量,分析方法包括色谱法、光谱法、电泳法等。
4.药剂学的发展和应用-制剂技术的发展:药剂学在制剂技术方面的研究逐渐提高,包括颗粒制剂、缓释制剂、纳米药物等新型制剂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药物的评价研究:药剂学在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质量方面的评价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包括药理学和毒理学评价、药物相互作用等。
药剂必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药剂必考知识点总结大全一、药剂学基础知识1. 药剂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药剂学是研究药物的剂型、制备、质量控制、稳定性、适应性等的学科。
它涉及的内容包括药物的剂型、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药物的贮存稳定性等。
2. 药剂学的发展历史药剂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是在近代。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和药物制剂工艺的改善,药剂学才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3. 药剂组成及其作用药剂的主要组成包括药物、辅料和助剂。
药物是药剂的主要成分,辅料可以增加药剂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助剂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4. 药剂的制备方法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固体剂型、液体剂型、半固体剂型等。
固体剂型的制备方法包括干混法、湿混法、干燥法等,液体剂型的制备方法包括溶解法、搅拌法、混合法等,半固体剂型的制备方法包括填充法、液化法等。
5. 药剂质量控制药剂的质量控制包括原料药的质量控制、制剂的质量控制和药品的质量控制。
原料药的质量控制包括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检查,制剂的质量控制包括外观检查、质量指标检查等,药品的质量控制包括含量测定、杂质检查等。
二、药剂剂型1. 固体剂型固体剂型包括片剂、颗粒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粉末剂、栓剂、散剂等。
片剂是将药物和辅料混合压制成片状的剂型,颗粒剂是将药物和辅料混合制成颗粒状的剂型,胶囊剂是将药物和辅料装入胶囊中的剂型,颗粒剂是将药物和辅料混合制成颗粒状的剂型,口服粉末剂是将药物和辅料混合制成粉末状的剂型,栓剂是将药物和辅料混合制成栓剂状的剂型,散剂是将药物和辅料混合制成散剂状的剂型。
2. 液体剂型液体剂型包括口服液剂、外用液剂、注射剂等。
口服液剂是将药物和辅料溶解在水中或其他溶剂中制成的剂型,外用液剂是将药物和辅料溶解在水中或其他溶剂中制成的剂型,注射剂是将药物和辅料溶解在水中或其他溶剂中制成的剂型,并通过注射器注射到人体内的剂型。
3. 半固体剂型半固体剂型包括软膏剂、栓剂、滴剂等。
药剂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一、药剂学的概念与任务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药物:能够用于诊断、缓解、治愈或预防疾病的化学物质.药品:药品是用于诊断、缓解、治愈或预防疾病的药物产品.药物剂型:为适应临床应用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是药剂学的核心药物制剂: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的具体品种.制剂学:研究制剂制备工艺及其基本理论的科学.二、药剂学任务与主要研究内容1、药剂学基本理论: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表面活性剂、药物微粒分散系的基础理论、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粉体学基础、流变学基础、药物制剂的设计2、新剂型3、制剂新技术4、辅料:制剂必不可少的组成,没有辅料就没有制剂5、研发中药制剂6、生物技术药物特点:药理活性强,剂量小,药物本身毒副作用小;分子量大、稳定性差、吸收性差、半衰期短;提取、纯化工艺复杂,极易染菌、腐败,而失活,并产生热原或致敏物质,生产过程要求低温、无菌操作。
7、新机械和新设备三、药物剂型与药物传递系统1、药物剂型的重要性:是药物的传递体,是临床使用的最终形式。
不同的剂型产生不同治疗作用、作用速度、毒副作用,剂型可产生靶向作用2、药物剂型的分类(1)按给药途径:①经胃肠道给药剂型②经非胃肠道给药剂型(2)按分散系统:溶液型、胶体溶液型、乳剂型、混悬型、气体分散型、微粒分散型、固体分散型(3)按形态分类:液体制剂、气体制剂、固体制剂、半固体制剂(4)按制法分类:浸出制剂、无菌制剂3、药物传递系统(DDS)是能够改变药物动力学特征或/且能够起到储库作用的药物载体.DDS设计理念:把药物在必要的时间、以必要的量、输送到必要的部位,以达到最大疗效和最小毒副作用.四、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1、辅料的作用:①有利于制剂形态的形成;②使制备过程顺利进行;③提高药物的稳定性;④调节有效成分作用或改善生理要求药物辅料将继续向安全性、功能性、适应性、高效性等方向发展,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广泛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药剂学概述(1)掌握药剂学、药物制剂、制剂学、药品标准、GMP的概念。
药剂学: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药用辅料、合理用药等内容的综合性学科。
制剂学:制剂学是研究制剂的理论和制备工艺的学科。
(药物制剂是指各种剂型中的具体药物,简称制剂)药品标准:药品标准是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做出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GMP: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WHO对世界医药工业生产和药品质量要求的指南,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是保证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有效的可靠措施,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掌握药物剂型的重要性和分类方法。
重要性:影响药物作用的效果;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改变药物作用速率;可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可增加药物靶向作用分类方法:按形态:液体、固体、半固体、气体剂型分类按分散系统:液体、胶体溶液、乳状液、混悬液、气体分散、固体分散、微粒按给药途径:胃肠道给药、非胃肠道给药按中医理论:酊剂、醑剂、汤剂、曲剂(3)熟悉药品标准的分类和特性。
药品标准分类:药品质量标准分为法定标准和企业标准两种。
法定标准又分为国家药典、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药品生产一律以药典为准,未收入药典的药品以行业标准为准,未收入行业标准的以地方标准为准。
无法定标准和达不到法定标准的药品不准生产、销售和使用。
特性: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可控性(4)了解药剂学的发展、药剂学的任务及GMP的基本内容。
药剂学任务:研究药剂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提高药物制剂的质量;新制剂的研发和开发;制剂生产工艺设计科学化;研究和开发优质药用辅料;研究和开发新型制药机械和设备GMP内容:GMP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是保证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有效的可靠措施,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GMP适用于药物制剂生产全过程和原料药生产中影响成品质量的关键工序。
第二章液体药剂(1)掌握液体药剂的分类方法、液体药剂的特点及质量要求;熟悉常用溶剂和附加剂。
液体药剂的分类:均相液体药剂(低分子溶液剂和高分子溶液剂)和非均相溶液剂(溶胶剂、乳剂和混悬剂);内服液体制剂和外用液体制剂液体药剂的特点:分散度大、刺激小、油性药物吸收好、易于分剂量、给药途径广泛、稳定性差等质量要求:均相液体药剂应澄明,非均相液体药剂应保证其分散相小而均匀,振摇后能迅速重分散;口服液体药剂的浓度应准确,口感适宜,外用液体药剂应无刺激性,易于涂展;液体药剂应具有一定的防腐能力。
熟悉常用溶剂:极性溶剂(水、甘油等)、半极性溶剂(乙醇、丙二醇等)和非极性溶剂(脂肪油、液状石腊等)常用附加剂:防腐剂、矫味矫臭剂(甜味剂、芳香剂、胶浆剂、泡腾剂)和着色剂(2)掌握表面活性剂的概念和分类,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和应用;了解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及其特点。
概念:表面活性剂是具有很强的表面活性、能使液体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分类: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基本性质:形成胶束、HBL值、起昙和昙点、毒性等应用:增溶剂、乳化剂、起泡剂和消泡剂、去污剂或洗涤剂、消毒剂和杀菌剂及混悬剂、润湿剂等结构:由亲油的非极性烃链和亲水的极性基团组成特点:显著降低分散系统的表面张力(3)掌握小分子溶液剂的概念及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熟悉小分子溶液剂的制备方法。
概念:小分子溶液剂是指小分子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溶剂中形成的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药剂。
方法:1)制成可溶性盐;2)使用增溶剂;3)加入组溶剂;4)使用潜溶剂制备方法:1)溶解法:用于较稳定的化学物质,多数溶液剂都采用此法制备。
一般包括称量、溶解、过滤、质量检查、包装等步骤。
2)稀释法:先将药物制成高浓度溶液,再用溶剂稀释至需要浓度即得。
(4)熟悉高分子溶液剂、溶胶剂的定义和性质,及制备方法。
高分子溶液剂定义:高分子化合物以分子状态溶解在溶剂中制成的均匀分散的液体药剂特性:荷电性、溶解性、胶凝性、稳定性等溶胶剂的定义:固体药物微细粒子(1~100nm)分散在水中形成的非均匀分散的液体药剂,又称疏水胶体溶液。
特性:丁达(铎)尔效应、电泳现象、布朗运动、稳定性(5)掌握混悬剂的概念、稳定性、处方组成、制备方法和质量评价方法。
概念: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
稳定性:影响因素有:混悬微粒的沉降、荷电于水化、絮凝与反絮凝、润湿等制备方法:分散法、凝聚法(物理凝聚法、化学凝聚法)质量评价方法;:微粒大小、微粒的沉降稳定性(沉降体积比、重新分散试验)(6)掌握乳剂的概念、分类、形成理论和乳化剂种类;熟悉乳剂的制备方法及其稳定性、质量评价方法概念:一种液体以微小液滴的形式分散于另一种互不相容的液体中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分散体系。
分类:水包油型、油包水型及复合型乳剂形成理论:乳剂的形成包括分散过程和稳定过程。
分散过程必须提供足够的能量使分散相能够成微小的乳滴,稳定过程提供使乳剂稳定的必要条件。
乳化剂种类:天然乳化剂(阿拉伯胶、西黄蓍胶、明胶、卵磷脂(磷脂酰胆碱))、表面活性剂类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脂肪酸山梨坦类(W/O)、聚山梨酯类(O/W))、固体微粒乳化剂。
制备方法:干胶法、湿胶法稳定性:不稳定现象有分层、絮凝、转相、破裂、酸败等。
质量评价方法:(7)了解液体制剂的包装与储藏。
第三章药物制剂的稳定性(1)了解研究药物制剂稳定性的意义;熟悉药物制剂稳定性的研究范围、化学动力学基础。
意义:药物制剂的稳定性是指药剂在制备和储存期间保持其生物有效性、稳定性及安全性的能力。
研究范围:化学、物理、生物稳定性。
动力学基础:药物制剂中的药物按照一定速度降解是化学本性的反映,其讲解速度与药物的浓度、温度、PH等因素有关。
(2)了解制剂中药物化学降解的途径。
途径:水解反应、氧化反应、光解反应、异构化、其他(3)掌握影响药物剂型稳定性的因素、增加药物制剂稳定性的方法。
因素:处方因素:PH、溶剂、表面活性剂、处方中辅料的影响、离子强度外界因素:温度、光线、空气、湿度、金属离子及包装材料防止水解:调节PH、控制温度、改变溶剂、改变剂型方法:防止氧化:充惰性气体、调节PH、添加抗氧剂和协同抗氧剂、控制微量金属离子、改善包装其他:改进生产工艺、制备稳定衍生物、选择包装材料、改善包装方法(4)熟悉药物制剂稳定性的试验方法方法:加速试验、长期试验、经典恒温法第四章灭菌工艺(1)掌握灭菌、无菌、生物指示剂、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的定义;熟悉灭菌相关参数(D值、Z值、F T值、F0值、SAL值、F H值)的含义;熟悉生物指示剂的要求和使用。
灭菌:是指使用物理、化学或机械方法杀死或除去所有微生物,以获得无菌状态的过程。
无菌:是指物体或一定介质中没有任何活的微生物存在生物指示剂:是一类特殊的活微生物制品,可用于确认灭菌设备的性能,灭菌程序的验证,生产过程灭菌效果的监控等。
干热灭菌法:利用火焰或干热空气(高速热风)进行灭菌,称为干热灭菌法,包括火焰灭菌法和干热空气灭菌法。
湿热灭菌法:是指物质在灭菌器利用高压蒸汽或沸水来杀灭微生物的方法D值:微生物耐热参数,是指在一定灭菌温度条件下,将被灭菌物品中的微生物杀灭90%(即下降一个对数单位)时所需的时间,单位为分钟。
Z值:灭菌温度系数,是指使某一种微生物的D值下降一个对数单位(lgD)时,灭菌温度应升高的值,通常取10°C。
F T值:灭菌程序所赋予待灭菌物品在温度T下的灭菌时间,以分钟表示。
F0值:是灭菌过程赋予待灭菌物品在121°C下的等效灭菌时间,即T=121°C、Z=10°C时的F T值。
SAL值:无菌保证值(SAL)是物品经灭菌后微生物残存概率的负对数值,表示物品灭菌后的无菌状态。
F H值:在干热灭菌时,参比温度为170°C,以枯草芽孢杆菌为生物指示剂,此时,Z值为20°C。
生物指示剂的要求:1)试验用菌种要稳定;2)试验用菌种的耐受性应大于可能污染产品的微生物的耐受性;3)试验用菌种应无致病性;4)试验用菌种在规定条件下保存,菌种不得变异。
(2)熟悉药剂学中灭菌法的分类,常用的物理与化学灭菌方法;掌握各种湿热灭菌法尤其是热压灭菌法的特点及其应用。
分类:干热灭菌法热力灭菌法过滤灭菌法湿热灭菌法物理灭菌法紫外线灭菌法微波灭菌法辐射灭菌法灭菌化学灭菌法气体灭菌法法化学药剂杀菌法无菌操作法湿热灭菌:是指物质在灭菌器内利用高压蒸汽或沸水来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由于蒸汽比热大,穿透力强,易使蛋白质变性,故其灭菌可靠,时间短,且操作简便、易于控制,是制药、制剂生产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灭菌方法,缺点是不适用于对湿热敏感的药物。
热压灭菌法:系指利用高压饱和水蒸汽加热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在一般情况下,热压灭菌所需的温度(蒸汽比表压)与时间的关系为:116℃(67kPa),40min;121℃(97kPa),30min;126℃(134kPa),15min。
流通蒸汽灭菌法:是在不密闭的容器内,用100℃蒸汽灭菌煮沸灭菌法:就是把安瓿或其他物品放入水中煮沸灭菌的方法低温间歇灭菌法:用60-80℃加热1h,将其中的细胞繁殖体杀死,然后再室温或孵卵箱中放置24h,让其中的芽孢发育成为繁殖体,第二次用60-80℃加热1h将其芽孢繁殖体杀死。
加热和放置需连续3次以上,至全部芽孢消灭为止。
(3)熟悉过滤除菌法、紫外线灭菌法、微波灭菌法、辐射灭菌法的应用范围和灭菌条件。
过滤除菌法应用范围:适用于很不耐热药物溶液的灭菌,但必须无菌操。
条件:供灭菌用滤器,要求能有效地从溶液中除净微生物,溶液顺畅地通过滤器,且无任何物质脱落,才能保证制品完全无菌。
紫外线灭菌法范围:广泛用于纯净水、空气灭菌和表面灭菌。
条件:灭菌的紫外线波长是200-300nm,灭菌力最强的为波长254nm的紫外线。
微波灭菌法范围:水性药液的灭菌条件:频率为300MHz到300GHz的电磁波。
第五章注射剂(1)掌握注射剂的定义、特点、给药途径和质量要求。
定义:是指专供注入人体内的无菌溶液、乳状液、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成液体的无菌粉末等。
特点:1)作用可靠,药效迅速。
2)适用于不宜口服的某些药品。
3)适用于不能口服给药与禁食的患者。
4)产生局部定位作用,如局麻药、注射方式的改变。
5)产生定向作用,如脂质体或静脉乳剂在肝、脾等器官药物分布较多,可产生定向作用。
给药途径:主要有皮内注射(表皮与真皮之间,0.2ml以下)、皮下注射(真皮和肌肉之间的软组织内,1-2ml)、肌内注射(肌肉组织,5ml以下,就是屁股针)、静脉注射(5-50ml,油溶液和混悬型注射液不宜,不得添加抑菌剂)、脊椎腔注射(注入脊椎四周蛛网膜下隙内,10ml以下,必须等渗,PH与脊椎液相当)质量要求:无菌、无热原、PH(血液PH7.4,一般控制4-9)、渗透压、可见异物、安全性、稳定性、降压药物(如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其他(注射剂中有效成分含量、杂质限度和装量差异限度检查)(2)掌握注射剂的处方组成、等渗调节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