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师德师风学习心得3篇
教师读论语读书心得(精选5篇)
教师读论语读书心得(精选5篇)教师读论语读书心得篇3在暑假里,我一口气读了论语这本书,我觉得它里面所包含的道理实在太深厚了,而且不是一读就懂,要你细细得去品味,去理解,去阅读才能明白这其中的含义。
比如: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的老师,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
他的不好的方面,努力克制自己。
”“子日:‘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意思是:孔子说:“仲由我教导你的知识知道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就是明智的。
”“子日:‘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意思是:孔子说:“我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献,迅速而灵敏的学习。
”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意思是: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才能更好的领会和理解新的知识,就可以当老师了。
”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着,鲜矣;好犯上者,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意思是:孔子说"他(她)做人孝顺父母,尊重兄弟,而喜欢冒犯长辈的人是少见的;不喜欢冒犯长辈,而喜欢作乱的人是没有的.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确定做人的道理.孝顺父母,尊重兄弟,它是仁的根本.而我却没有做到。
我经常在饭后就拍拍屁股就走了,从来没有考虑过父母要洗碗,要工作;我经常在父母叫我去买东西的时候,推推拉拉,不肯去买,从来没想过父母会伤心;我经常在花钱的时候大手大脚,从来没考虑过父母挣钱很辛苦……。
自从读了论语后,我开始理解父母为了我们,去打工挣钱供我们上学,我们是否应该去好好学习,以此来报答我们亲爱的爸爸妈妈呢?我们现在还小,爸爸妈妈不是要我们去养他们,只要我们听话,爸爸妈妈就会觉得很安慰的了。
父母的用意,父母的伟大!虽然父母时候让我干的活比较重,但是他们是为了让我体会到劳动的收获!虽然我犯错时被他们批评了,但是我不怨恨他们,因为我知道:他们表面是在批评,但暗中却是在教育着我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这就是一种爱,这种爱是别人感受不到的爱!教师读论语读书心得篇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教师读论语的心得体会(6篇)
教师读论语的心得体会(6篇)教师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篇一大家都知道《论语》这本千古名书是孔圣人孔老夫子所写的。
但是不要以为,《论语》是千古名书,就高不可攀了。
其实,《论语》就是要告诉我们,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就像《论语》的最前几句话,“子曰:‘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它正适合我们。
第一句是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是很高兴吗?”这正告诉我们,学习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困难,只要你用心了,复习了,自己的心里是很高兴的。
后面一句是在讲“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我们的心里是很快乐的。
”在生活中,我们要用慧眼找出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
这样,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中,就会有一个能和自己说说心里话的伙伴陪伴自己,人生才会快乐。
最后一句也就是讲“人家不理解我,我却不怨恨,就是君子。
”在自己的生活中,要不断结交新的朋友。
新朋友有时可能因不太了解你而误会你。
你没有生气,也没有怨恨,这就是一个君子的作风。
在人们眼里如圣书一般的《论语》,其实在教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
记住,《论语》的真谛,就是要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教师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篇二《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步语录体散文,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
全书二十篇。
四百九十二章。
首创语录之体,其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它是儒家思想的精髓,故千年来为论语作注者不尽其数,经典者也是层出不穷,而这些古代学者是用文言注文言,我们已经和传统的文言相去甚远,因此,只能舍远求近——通读一些近现代学者所注《论语》的佳作,在我看来,最为深刻的当属南怀瑾的《论语别裁》,稍为逊色则有李泽厚的《论语今读》,当然少不了热得如火朝天的《于丹心得》,这也可以作为一个大众化的版本来参照,除此之外,还有一本林语堂的《孔子的智慧》堪称经典,当然,这些都只是一些很好的参照版本,我们想深入到孔子思想里面,还是得亲身去品味《论语》那些古老的文字,还得亲身去体味孔子的箴言,亲自去领悟孔子的智慧。
读论语师德师风学习心得
读论语师德师风学习心得《论语·学而》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其中对于教育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师德师风有着深刻的探讨。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受启发,从中感悟到了师德师风的重要性,并从中得到了许多启示。
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教师学者的态度,即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不耻下问。
这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和业务素养,更要求教师保持学习的谦虚心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时刻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因此,我意识到教师要始终保持敏锐的学习意识,不断开拓学习新知的途径,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另外,孔子还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应该对已有知识进行温故而知新,不断地巩固和巩固自己的知识体系。
只有通过不断地回顾和总结,教师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做到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自觉地反思和总结的习惯,善于从实践中去发现和总结问题,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在《论语·里仁》中,孔子强调了教师的为人之道:“为人师者,年四十而学焉”。
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楷模。
教师在言传身教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
同时,教师自己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以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亲近。
只有教师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影响学生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还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要有高尚的人格和追求,应该以义为先,以利为次。
当面对各种选择和诱惑时,教师要坚守自己的原则,秉持正义与真理,做到有原则、有担当、有操守。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并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论语·为政》中,孔子讲到了教育教师的责任和使命:“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位而众星拱之”。
教师论语读书心得3篇
教师论语读书心得3篇《论语》中的许多哲理近乎常识,却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远,平凡中见伟大,这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精神。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教师论语读书心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教师论语读书心得最近读论语,读于丹的解读论语,有了新的感悟。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
《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
大家知道,孔子弟子三千,其中有七十二贤人。
孔夫子正是以这种朴素的、温和的生活态度来影响他的弟子,他的弟子都是一粒种子,把那种生活的态度、生活的智慧广为传播。
在阅读论语的过程中,我更进一步加深了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与感悟。
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做是孔子所提倡的学习方法。
一味的读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会被书本所累,从而受到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
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而只是一味的埋头苦思而不进行一定的书本知识的积累,进而对知识进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于空想,问题仍然不会得到解决,也就会产生更多的疑惑而更加危险。
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做到学与思的结合,做一个学习型的教师,反思性的教师,才能不断进步。
孔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夏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这些都是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
西方的哲人康德说过“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
”与孔子的这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以说是惊人的一致。
可见人类在知识的认知和获取上,不论地域、种族如何差异,其根本性的原则往往是一致的。
学习要听别人讲解,也要自己思考,不要一味听信别人。
只学习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凭空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为了学习而学习,缺少必要的思考,只是一味地学习,大脑却一片空白,学习只为了追求数量,而不在乎质量,结果那就可想而知了。
师德师风简单的心得体会(26篇)
师德师风简单的心得体会(通用26篇)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
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师德师风简单的心得体会(通用2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师德师风简单的心得体会(通用26篇)1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老师的言行举止都是学生学习的楷模,身教重于言传,老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才能更好地做表率,要求做到遵纪守法,遵守职业道德法律法规,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个人品德修养,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才能真正地做好教书育人的使命。
园领导对此非常重视,特此荣幸地邀请到第二中心校的王校长,莅临我园,给我们老师做了一场精彩的师德师风培训。
此次培训老师们无不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王校长说:“有知识,不一定有文化,有文化不一定有知识”,教育我们一名合格的老师,学历不一定要求很高,但前提一定要会做人、会做事、还要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修养,老师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到学生。
除此以外,王校还说:“情商比智商重要”,高情商就要有指责担当,学会认错;要有海川百纳之心,懂得容忍宽容;做人要学会柔和,如:懂得分场合说话,注意场合礼仪;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校有校规,要懂得遵守规矩;要有激情,要爱岗敬业,真正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学生、尊重关心学生。
此次的师德师风培训,相信我们的老师不但是用笔头记住,更是把它深深地植入脑海深处。
通过培训我们深知老师是学生的楷模,也是学生行为的标杆,师德师风就是教书育人的根基,非常的重要。
师德师风简单的心得体会(通用26篇)2学习《新时期师德修养》中教师的责任意识和教师对待学生的道德等章节后,结合本人从教二十多年的经验和教训,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生命感和责任感的内涵。
一方面,教师的责任是指每一个从事教育职业活动的人对其职业所应当承担的职业责任。
教师是否履行自己的责任,能否胜任,是否有道德等都是责任感的问题。
教师读论语学习心得3篇_教师心得体会_
教师读论语学习心得3篇《论语》在学界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研究者对《论语》中的名物却历来关注不多。
下面是带来的教师读论语学习心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教师读论语学习心得篇一:孔子被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将毕生精力贡献于教育工作,敏而好学,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重视道德修养,是一位尽职的好教师,成为后世教师学习的楷模。
《论语》中很多篇章都可以看到孔子对师德修养的相关论述,带给后世为师者莫大的启示,作为教育工作者看后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1、立志有恒,加强修养。
孔子强调立志在道德修养中的重要作用。
他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因此,教师不仅要自身,还要教育学生确立崇高志向,树立人生理想,作为个人努力的方向。
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带给我们启示: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取得的成绩也不是容易的事,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
你想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要教出合格的学生,这也非一朝一夕的事,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和知识的积累。
2、自省自克,改过迁善。
道德贵在自觉,孔子特别强调从自我做起。
他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要求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人无完人,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要随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以免再次范错误,这样就会起到自我监督的作用。
孔子认为,道德准则和规范是公共利益的体现,对个人起约束作用,因此,需要克制自我,生活中没有不犯错误的人,关键是看对待错误的态度,你及时发现错误或者别人给你指出错误,你能悬崖勒马,知错就改,不断地完善自我,升华自我。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教师要尽自己的社会职责,应重视自身的学习修养,掌握广博的知识,具有高尚的品德,这是教书育人的前提条件。
孔子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读论语师德师风学习心得3篇_师德师风心得体会_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读论语师德师风学习心得3篇读论语师德师风学习是是教师的读书感悟,每个人都会在读论语之后有所感悟与反省,下面是带来的读论语师德师风学习心得,欢迎查看。
读论语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一: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对于我,就像是人生中的良师益友。
于丹教授用朴实无华的语言,为我们解读了一个亲切而温暖的孔夫子,让本以为莫测高深的《论语》变得通俗易懂。
每读一遍,总会有不同的感触。
作为一名教师,更是受益匪浅。
一、教师的“仁恕”“仁恕”是孔子儒家理论中最精髓的东西。
于丹教授在“天地人之道”中解读了“关爱别人,就是仁”;“恕,就是宽容的力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为人不仅要拿得起放得下,还应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
对于教师,就是要将心比心地理解学生,关爱他们,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关爱学生,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学业上的进步,知识的积累,身体的健康,更要全方位地关爱学生,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关心他们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关心他们的精神需求,关心他们各种能力的培养。
爱学生就要本着平等的心态去尊重每一个学生,倾听他们的意见与呼声,给他们足够的宽容与理解,体谅他们的烦恼与苦闷,肯定他们的进步与成长,让每个学生每天都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与尊重,那么他们将来也一定会是一个充满爱心,尊重他人的人。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每天接触各种性格鲜明的学生。
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过分的苛责或训斥,只会让学生的心离我们越来越远,它远不及宽恕的力量那么恒久伟大。
学会了宽恕,我们才能让自己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
同时,宽恕别人才能让我们享受心灵的安宁。
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应少一些抱怨和指责,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少一些批评和训斥,多一些赞扬和鼓励;少一些歧视和误解,多一些尊重和理解。
二、寻找“快乐”于丹教授写到,一个人的视力是有两种能力的。
一个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外是向内心无限深刻地发现内心。
教师的论语读书心得(精选5篇)
教师的论语读书心得(精选5篇)教师的论语读书心得篇1《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
其一,做人要正直磊落。
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雍也》)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
然而我们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侥幸而避免了灾祸。
按事物发展的逻辑推理,这种靠侥幸避免灾祸的人迟早要跌跟斗。
其二,做人要重视“仁德”。
这是孔子在做人问题上强调最多的问题之一。
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
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学而》)又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
孔子还认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别人,才能得到人们的称颂。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里仁》)“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
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
”(《季氏》)充分说明仁德的价值和力量。
那么怎样才能算仁呢?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颜渊》)也就是说,只有克制自己,让言行符合礼就是仁德了。
一旦做到言行符合礼,天下的人就会赞许你为仁人了。
可见“仁”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修身”、“克己”的结果。
当然孔子还提出仁德的外在标准,这就是“刚、毅、木、讷近仁。
”(《子路》)即刚强、果断、质朴、语言谦虚的人接近于仁德。
同时他还提出实践仁德的五项标准,即:“恭、宽、信、敏、惠”(《阳货》)。
即恭谨、宽厚、信实、勤敏、慈惠。
他说,对人恭谨就不会招致侮辱,待人宽厚就会得到大家拥护,交往信实别人就会信任,做事勤敏就会取得成功,给人慈惠就能够很好使唤民众。
孔子说能实行这五种美德者,就可算是仁了。
教师的论语读书心得篇2《论语》是凝聚我们中国人智慧的一本书。
2023年读论语师德师风学习心得
2023年读论语师德师风学习心得《论语》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著作,叙述了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记录和相关对话。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师德师风的重要性,所以我在2023年选择了通过学习《论语》来提高自己的师德师风。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受启发,也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学习心得。
以下是我对于师德师风的理解和体会,愿与大家分享。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修养。
《论语》中孔子强调了教育者的品德重要性,他说:“君子不器,式其位而不废”(《论语·为政》)。
这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应当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够胜任自己的职责,并且不随波逐流,不为不道德之事所动摇。
因此,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努力做到正直诚信、宽容友善、谦虚谨慎等。
只有以身作则,才能够在教育中发挥示范作用,激发学生的敬意和学习动力。
其次,我们应该不断追求学问的提高。
《论语》中,孔子强调了学问的重要性,他说:“不学”,“不知也,为之,则吾纵,不为也则止”(《论语·学而》)。
这告诉我们,教育者应当以学问追求为己任,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索,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只有在知识和智慧之上,才能够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指导,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潜能。
因此,我将更加注重自己学问的提高,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增强自己的专业素养,以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事业。
再次,我们应该关心学生的发展和福祉。
孔子在《论语》中多次强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
他说:“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泰伯》)。
这告诉我们,教育者应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学习进步和个性成长。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当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们的兴趣和需求,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潜能。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做合格的公民,为社会做出贡献。
最后,我们应当时刻反思和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教师论语读书心得(精选5篇)
教师论语读书心得(精选5篇)教师论语读书心得(精选篇1)孔子,春秋战国时期之文人,其作《论语》流芳百世,流传至今,几乎无人不知,无鬼不晓。
《论语》,封面精致,外壳鹅黄,厚厚的,正上方用宋体写着“论语”二字,下面写着“孔子的智慧”几个字,并配有一幅山水画,让人一眼就喜欢上了这本书。
翻开书页,一股油墨香味扑鼻而来,啊!这本书我已经心仪很久了,还是妈妈特意从书店买来的呢!这本书中字字珠玑,其中我认为最精辟的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两句话。
第一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时常温习学过的知识,这难道不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做客,这难道不开心吗?别人不知道我有学问,而我不介意因为学习是为了自己,这难道不是一个君子吗?””告诉了我们:“常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任何事就可以得心应手。
如果别人对你有误会时,不要生气或难过,只要你做的是对的,别人终究会明白的。
”第二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除了我之外的两个人,一定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是缺点的话,就把它当成一面镜子,看看自己有没有一样的缺点,如果有就要立刻改过来。
””告诉了我们:“朋友或同学当中,每个人都有优缺点,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学习别人的长处和改正自己的缺点。
”这两句话写得真好,我们大家也要好好读读哦!《论语》,孔子智慧之精华,他告诉了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处事。
做人,就应该要不能只修饰外貌,更重要的是内心的修养;做人,就应该要对所有的人都要以爱心对待,也要多亲近有仁德的人;做人,就应该要假若发现了自己的任何缺点和过失,必须得勇于改过,不能故意不改,并装作没发现;做人,就应该要本着正大光明的态度来做事,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论语》,孔子,传颂千秋万代……教师论语读书心得(精选篇2)今年假期,我就有幸拜读了一下。
教师学论语心得体会3篇_心得体会
教师学论语心得体会3篇《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是循循善诱思想的老师,是一个映射着我们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一面镜子,下面是带来的教师学论语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教师学论语心得体会作为一名教师已不是第一次与《论语》打交道了,《论语》在我看来像是一位变幻莫测的朋友,每次接触都使我有不同的感想,更有新的发现。
这个假期在校领导的建议下,我再次走进《论语》,与它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它交给了我们很多处事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它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应讲原则,更应该把握原则里的分寸。
我们今天总是在说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是好什么事是坏,其实有很多时候,一个事情的判断不单单是好坏之分,只是看你什么时间做这件事,或者把这件事做到什么程度,只要把握好这个尺度,就不会出现问题的。
孔子的一个学生曾经问过他,有一个人说:以德报怨何如。
以德报怨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我们经常说生活里头有这样的人,无论别人怎样对不起他,他还是对别人那么好,我们觉得这样的人格应该在孔子那里是得到赞赏的,可没想到,孔子反问他了一句,“何以报德?”孔子的意思是说一个人他已经用德抱怨了,那他还留下什么去报人家的恩德呢?1 / 9读到这,我犹豫了。
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以德报怨是大度是豁达的表现,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在这里孔子又教会了我一个做人的道理:以直抱怨,以德报德。
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他有负于你,你可以用你的正直耿介去对待他,去处理这件事,但是你要留着你的恩德和你的慈悲去回馈那些真正有恩于你的人!孔子说:“天人合一”。
于丹老师解释说这种天人合一就是人在自然中的和谐。
身为一名教师,那么我的和谐是什么?我想最根本的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的和谐,教师和学生在我看来是相辅相成的一个组合,而不是对立的组合。
孔子教育学生时态度是平和的,心中是有信念的。
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每天面对的是一张张稚嫩渴望知识的小脸,他们年龄还小,思想尚未成熟,接受知识的能力比较慢,这就要求我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能够心态平和,而且要对他们有信心,能够发自内心的肯定他们。
2024年教师读论语学习心得(三篇)
2024年教师读论语学习心得孔子,被誉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勤奋学习,经验丰富,注重道德修养,是一位尽职尽责的教育者,为后世教师树立了典范。
在《论语》中,孔子对师德修养的诸多论述,为后世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孔子强调立志与修养的重要性。
他提出,“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这意味着教师和学生都应确立崇高的志向和人生理想,并以此为导向,经过长期的学习和锻炼,逐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他认为,道德修养是渐进的过程,需要长期坚持,最终达到思想与行为的统一。
孔子还提倡自我反省与改正错误。
他强调要从自我做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并提倡及时检查自己的行为,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
他认为,道德规范对个人具有约束力,要求人们克制自我,正确对待错误,不断自我完善。
孔子主张教师应热爱学习,乐于教育。
他认为自己并非天生知晓一切,而是通过勤奋学习获得知识。
他强调“不耻下问”,并提倡终身学习的理念,认为这是体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方式。
在教育方法上,孔子强调身教胜于言教。
他认为教师应通过自身的言行来影响学生,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深远,好的教师能让学生受益终身。
孔子还强调教师应关爱学生,无私奉献。
教师应关心学生的品德、学业和生活健康,与学生建立深厚的情谊。
教师应相信学生的潜能,鼓励他们,并创造平等的教学环境。
孔子提倡教师应不断学习和创新。
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知识水平,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出新时代的合格人才。
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对于提升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24年教师读论语学习心得(二)《论语心得》一书,由著名学者于丹教授撰写,对我个人而言,犹如人生旅途中的一位智慧导师和亲密朋友。
于丹教授以质朴自然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位和蔼可亲的孔子形象,使得原本艰深难懂的《论语》变得浅显易懂。
每次翻阅,都能获得新的启示和感悟。
优秀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3篇)
优秀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论语》是一部博大精深的经典著作,里面记录了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和对话,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重要文献之一。
作为一名优秀教师,我认真学习《论语》,深感其教育智慧的独特魅力。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我对《论语》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首先,《论语》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孔子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尊重。
不论是对待学生的学习态度还是对学生的品质培养,孔子都体现出一种细腻而深入的关怀之情。
例如孔子曾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这句话鼓励学生要勤奋好学,不要羞于向比自己高明的人请教。
我深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保持谦虚的学习态度,勇于发问,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才能够进步和成长。
此外,《论语》还教会我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孔子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这意味着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天性和个性,我们不能简单地盲目模仿他人,而是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发展自己。
在课堂教学中,我坚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我相信,只有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另外,我也从《论语》中学到了为人师者的坚守与担当。
孔子有一句名言:“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这句话表明了教师应该做到廉洁正直,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只有坚守教育道德,言传身教,才能够在学生心中产生深远的影响。
同时,孔子还告诫我们要用心去教育每一个学生,不论他的智商和成绩如何。
教育不仅仅是单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素质。
作为一名优秀教师,我要时刻怀着责任和使命感,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为有价值、有意义的人。
最后,《论语》告诉我教育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
孔子曾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学习需要持之以恒,不断重复巩固,才能够得到乐趣和成绩。
换言之,只有持之以恒地坚持学习,才能够在教育事业中不断进步和成长。
教师读论语学习心得3篇
教师读论语学习心得3篇教师读论语学习心得篇一:孔子被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将毕生精力贡献于教育工作,敏而好学,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重视道德修养,是一位尽职的好教师,成为后世教师学习的楷模。
《论语》中很多篇章都可以看到孔子对师德修养的相关论述,带给后世为师者莫大的启示,作为教育工作者看后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1、立志有恒,加强修养。
孔子强调立志在道德修养中的重要作用。
他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因此,教师不仅要自身,还要教育学生确立崇高志向,树立人生理想,作为个人努力的方向。
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带给我们启示: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取得的成绩也不是容易的事,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
你想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要教出合格的学生,这也非一朝一夕的事,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和知识的积累。
2、自省自克,改过迁善。
道德贵在自觉,孔子特别强调从自我做起。
他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要求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人无完人,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要随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以免再次范错误,这样就会起到自我监督的作用。
孔子认为,道德准则和规范是公共利益的体现,对个人起约束作用,因此,需要克制自我,生活中没有不犯错误的人,关键是看对待错误的态度,你及时发现错误或者别人给你指出错误,你能悬崖勒马,知错就改,不断地完善自我,升华自我。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教师要尽自己的社会职责,应重视自身的学习修养,掌握广博的知识,具有高尚的品德,这是教书育人的前提条件。
孔子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论语:述而》)“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论语:公冶长》)。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论语》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古代经典著作,它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和对话集合。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读《论语》对于我们提高自身修养、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具有重要意义。
在阅读《论语》的过程中,我深刻领悟到许多关于教育、品德和人生的真理和智慧。
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修身篇《论语》把修身放在首位,认为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告诫我们不仅要有良好的学习能力,更要有深入思考的智慧。
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同时,我们要以身作则,坚守教师的职业道德,正确引导和教育学生。
二、教育篇《论语》中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孔子说:“教学相长。
”教师应该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主动探索与学习,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我认为,教师不仅要注重传授学科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同时,教育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成为优秀的公民。
三、学习篇《论语》中反复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告诉我们学习应该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
作为教师,我们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就感和快乐。
另外,《论语》也强调了坚持不懈的精神,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提醒我们要不断自我反省和完善,不断学习他人之长,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四、人际关系篇《论语》中还涉及到了人际关系的问题。
孔子强调了友情和家庭关系的重要性。
他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告诉我们要珍惜和维护好自己的友情和亲情,要以真诚和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人。
作为教师,我们要关心和关爱每一个学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鼓励他们成长。
五、人生篇《论语》中提到了许多关于人生的真理和智慧。
2024年教师读论语心得感想(3篇)
2024年教师读论语心得感想论语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
作为一名教师,我读了论语后,对其中的智慧、道德和教育思想深思熟虑。
下面是我对论语的心得感想。
首先,论语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在《学而》篇中,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这句话对于教育者来说意义重大。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坚持诚信原则。
只有以榜样的力量影响学生,才能真正引导他们成为有道德修养的人。
在论语中,我还看到了孔子对于教育方式的思考。
《为政》篇中,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启示。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巩固,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
此外,论语中的“勤奋”、“恒心”、“谦逊”等词语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在《为政》篇中,孔子说:“三思而后行。
”这告诉我在教学中需要多角度思考,经过深思熟虑后再行动。
而在《里仁》篇中,孔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这句话对我产生了很大的触动,它告诉我作为一名教师需要言行一致,力求言传身教。
另外,《学而》篇中的许多箴言也使我感慨良多。
其中有一句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对我来说很有启发。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上,而要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热爱和兴趣。
只有让学生真正喜欢学习,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论语还对于家庭教育有很多的阐述。
在《弟子规》篇中,孔子说:“父母有过,及时纠之。
”这告诉我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积极配合家长,共同教育孩子。
只有学校与家庭齐抓共管,才能使孩子得到全面的教育。
通过阅读论语,我不仅学到了许多教育的智慧,也受到了很多教育的启发。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教育的重要性,更加明白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我会坚持以德为先,为人师表,努力成为学生生活中的引路人,引导他们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有思想的人。
论语教师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孔子及其弟子所著的《论语》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无数仁人志士的心灵。
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幸深入研读《论语》,从中汲取智慧,感悟人生的真谛。
以下是我对《论语》的感悟心得体会。
一、仁爱之心,关爱学生《论语》中提到:“仁者爱人。
”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具备仁爱之心。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关心学生的成长,关爱学生的身心健康。
以下是我对仁爱之心的几点体会:1. 尊重学生,平等对待。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个性。
作为教师,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和关爱。
2. 关心学生,关爱成长。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需求,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助力他们健康成长。
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们要耐心倾听,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
3. 激发潜能,培养自信。
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在学生取得成绩时,我们要及时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严谨治学,以身作则《论语》中提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既要严谨治学,又要以身作则。
以下是我对严谨治学、以身作则的几点体会:1. 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我们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同时,我们要关注教育前沿动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2. 严谨教学,注重实效。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实效,遵循教育规律,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
同时,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身教重于言传。
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
我们要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三、诚信为本,坚守道德《论语》中提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坚守诚信,以身作则。
以下是我对诚信为本、坚守道德的几点体会:1. 诚信教学,树立良好师德。
我们要诚实守信,遵守教育法规,坚守教育道德底线。
优秀范文:教师论语学习心得3篇
优秀范文:教师论语学习心得 (2)优秀范文:教师论语学习心得 (2)精选3篇(一)在我成为一名教师的过程中,我一直都很注重学习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最近,我开始阅读《论语》并尝试将其中的智慧运用到我的教育工作中。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论语》的宝贵之处。
《论语》中的“子曰”一句句话,简洁明了,却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
比如在《论语·卫灵公》中,孔子说:“童子不可教而诲,不可养而育”。
这句话告诫着我们,教育不能仅仅是灌输知识,而应该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鼓励他们自己思考、发现和探索。
另外,孔子还说过:“君子之道,贵以专。
一言以蔽之,曰恕。
”这句话教育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要让他们明白什么是恕道,也就是宽容和谅解之道。
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我坚持将品德教育渗透到各个科目中,鼓励学生以恕道为指导,培养他们健康、积极、进取的人格。
除了这些,还有很多《论语》中的智慧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论语·雍也》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让我认识到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要不断地反思和总结,才能真正取得进步。
《论语·阳货》中的“欲速则不达”让我明白了努力和耐心的重要性,教育需要悉心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
总的来说,学习《论语》对于我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意义重大。
它不仅让我有了更深入的教育思考,也提醒我始终保持谦虚和谨慎的态度。
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学习《论语》,并将其中的智慧与我的教育实践相结合,为学生塑造全面发展的人格,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道德素养。
优秀范文:教师论语学习心得 (2)精选3篇(二)教师是一份特殊的职业,需要敏锐的观察力、高超的思维能力和与学生有效沟通的技巧。
《论语》是中国古代圣人孔子的言论集,对于教师职业的发展和思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阅读《论语》并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后,我深感到教育的责任重大,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精选5篇)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精选5篇)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篇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这是《论语》里给我感受最深的两则。
前一则,那么,他们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后一则告诉我们:聪敏而一则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
这两句话虽是说:几个人在一起出自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在今天对我们的学习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人不怕犯错误,只要勇于改正就好。
孔子就常坦言自己这方面或那方面不如弟子;言行不当的时候,一经别人指出,他就会立即道歉并改正。
他的弟子子贡就曾经感慨过?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就是说教师对自己要努力学习,永不满足;对学生要勤奋教导,不知疲倦。
《论语》引孔子的话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去尔已矣。
”他说,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怎么敢当!我只不过是学习和工作从不厌倦,教诲学生总不知疲倦,那是可以这样说的。
在《论语》里对曾经犯过错误的少年,孔子表现出宽宏的胸怀。
他说:“人洁以进,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意思是说人家已经去掉了污点而进步,就要赞许他的洁净,对他的过去不应该抓住不放。
我想,如果将孔门的七十二贤三千弟子看成是棵棵树苗的话,那孔子就是肥沃的土壤,他们共同营造了一片生命的绿洲,两千多年来,我们华夏大地。
这一片绿洲一直点缀装扮着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也就是说,熟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治任务,却办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国,又不能独立作主应对;这样,虽然书读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处呢?又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也就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虑的。
通过学习《论语》,我懂得了许多做人、处世的道理,更让我明白了关于学习和读书的方法、态度,真是得益非浅!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篇2)通过晨会我们学习了于丹的《论语》心得,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论语师德师风读后感
论语师德师风读后感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就像在说,老师啊,您要是自己行为端正,那都不用下命令,学生自然就跟着学好了。
就好比一群小鸭子,鸭妈妈要是走得稳稳当当、规规矩矩的,小鸭子们肯定也会排成整齐的队伍跟着。
要是老师自己都没个正形,还一个劲儿地要求学生这样那样,学生心里肯定想:“您自己都做不到,凭啥要求我们呢?”这就好比一个成天熬夜玩手机的老师,却要求学生早睡早起好好学习,这说服力可就大打折扣了。
还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老师得像个永远吃不饱知识的小馋猫一样,不断地学习新知识。
要是老师自己都觉得学习是件苦差事,学一会儿就烦了,那怎么能让学生对学习有热情呢?而“诲人不倦”更是不容易。
学生有时候就像一群调皮的小猴子,同一个问题可能问好多遍,要是没有足够的耐心,估计早就火冒三丈了。
可真正优秀的老师就像一个超级耐心的老神仙,不管学生怎么折腾,都能温和地解答问题。
“有教无类”这一点也特别棒。
就像不管是高个子的学生还是矮个子的,不管是聪明伶俐的还是反应稍微慢一点的,在老师眼里都应该是宝贝,都有权利接受教育。
不能因为某个学生家里穷或者成绩不好就另眼相看。
这就好比种花,不能只照顾那些开得鲜艳的花朵,那些还没长好的小嫩芽也需要精心呵护,说不定哪天就开出最美丽的花了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论语师德师风学习心得3篇本文是关于读论语师德师风学习心得3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读论语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一: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对于我,就像是人生中的良师益友。
于丹教授用朴实无华的语言,为我们解读了一个亲切而温暖的孔夫子,让本以为莫测高深的《论语》变得通俗易懂。
每读一遍,总会有不同的感触。
作为一名教师,更是受益匪浅。
一、教师的“仁恕”“仁恕”是孔子儒家理论中最精髓的东西。
于丹教授在“天地人之道”中解读了“关爱别人,就是仁”;“恕,就是宽容的力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为人不仅要拿得起放得下,还应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
对于教师,就是要将心比心地理解学生,关爱他们,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关爱学生,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学业上的进步,知识的积累,身体的健康,更要全方位地关爱学生,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关心他们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关心他们的精神需求,关心他们各种能力的培养。
爱学生就要本着平等的心态去尊重每一个学生,倾听他们的意见与呼声,给他们足够的宽容与理解,体谅他们的烦恼与苦闷,肯定他们的进步与成长,让每个学生每天都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与尊重,那么他们将来也一定会是一个充满爱心,尊重他人的人。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每天接触各种性格鲜明的学生。
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过分的苛责或训斥,只会让学生的心离我们越来越远,它远不及宽恕的力量那么恒久伟大。
学会了宽恕,我们才能让自己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
同时,宽恕别人才能让我们享受心灵的安宁。
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应少一些抱怨和指责,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少一些批评和训斥,多一些赞扬和鼓励;少一些歧视和误解,多一些尊重和理解。
二、寻找“快乐”于丹教授写到,一个人的视力是有两种能力的。
一个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外是向内心无限深刻地发现内心。
孔夫子教给我们快乐的秘诀就是去找到内心的安宁。
《论语》真正的道理就是告诉我们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快乐生活。
于丹教授认为,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于内心相连,对此我深有同感。
在现在这样一个物质生活富足的时代,人们都在拼命为了丰厚的物质生活而努力打拼。
作为教师,我们能否抵抗各种物质的诱惑、安贫乐道,严峻地考验着我们的意志。
我也向往富裕的生活,但我更享受心理上的满足和成就感。
感谢我的学生们,是他们的成长让我充分地体验到当一名教师的幸福和快乐!每当看到学生脸上那豁然开朗的表情,每当看到学生变得越来越懂事,每当听到学生金榜题名的消息,那就是我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刻。
在学生人生成长的道路上,自己能起到引导、扶持的作用,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我为此感到自豪,并甘愿为此终生努力。
虽然在物质上我不富有,但精神上我是一个富翁。
正如于丹教授所说“如果能用内心的富足与饱满,能用一种内心鲜活的力量去弥补这些遗憾,那你就会成为一个坦荡磊落而勇敢的人。
”孔子倡导的“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说的就是这样的境界。
三、看待“缺憾”在《心灵之道》中于丹教授说,每个人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的事情。
如果你放不下这种缺憾和不如意,那你就永远活在阴影中。
也许我们无力改变生活中的缺憾,也许我们不能避免人生的苦难,如果你用不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你就会拥有完全不同的人生。
作为教师,我们生活、工作在一个充满压力的环境中,烦恼、苦闷和压力每天都伴随着我们。
如何看待这些烦心事和缺憾,心态不同,结果会完全不同。
我教两个毕业班的英语课,课时多,要求高,班里学生基础差,每天备课批作业头昏眼花,身体疲惫不堪。
但我告诉自己:备课既是为了教好学生,又是为了让自己不断进步;批作业工作量虽然大,但能保证课堂上的高效率。
遇到学生出问题时,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学会遇事冷静,有耐心,不能让坏心情一直阴霾不散,否则会影响你的工作,甚至是你的生活质量。
再比如,每次考试结束成绩出来后,学校都会做成绩分析,老师们对此倍感压力和烦恼。
有的老师会因为成绩不佳而寝食难安,有的老师对学生良莠不齐而抱怨,有的会为成绩和自己的付出不成比例而郁郁不乐。
总之,考试成绩出来后,老师们内心苦闷又无处诉说。
其实,我们应该像《论语》教给我们的那样,放开心态,正确看待成绩。
有些缺憾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不要埋怨学生懒惰,不要抱怨领导不近人情。
而是应以积极地心态去思考,总结经验与不足,知道我还能做些什么,同时更应看到,班级有很多学生在我们的帮助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说明我们的教学并非完全失败。
只要我们认真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找寻更好的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相信曙光就在前面。
于丹教授说,承认现实生活中的不足,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如何对待人生缺憾的态度。
也正如人们常说的: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每次读于丹的《论语心得》,我都会产生很多的共鸣,也总会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它已植根于我的心中,成我流淌在我血液中的精髓。
感谢于丹教授,感谢我们伟大的圣人——孔子!读论语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二:《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步语录体散文,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
全书二十篇。
四百九十二章。
首创语录之体,其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它是儒家思想的精髓,故千年来为论语作注者不尽其数,经典者也是层出不穷,而这些古代学者是用文言注文言,我们已经和传统的文言相去甚远,因此,只能舍远求近——通读一些近现代学者所注《论语》的佳作,在我看来,最为深刻的当属南怀瑾的《论语别裁》,稍为逊色则有李泽厚的《论语今读》,当然少不了热得如火朝天的《于丹心得》,这也可以作为一个大众化的版本来参照,除此之外,还有一本林语堂的《孔子的智慧》堪称经典,当然,这些都只是一些很好的参照版本,我们想深入到孔子思想里面,还是得亲身去品味《论语》那些古老的文字,还得亲身去体味孔子的箴言,亲自去领悟孔子的智慧。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
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年轻时做过委吏(管理粮仓)与乘田(管理牲畜)。
他虽然生活贫苦,但好学上进善于取法他人,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出身贫且贱,一生生活艰辛,在他55岁那年,认定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可能在鲁国实现,于是开始周游列国,但是没有一个国家愿意接受其政治理想,他受到了一次次的拒绝,但他又一次次的振作,向下一个国家迈进,坚定不移的为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奋斗,直到20xx年后,他才认识到自己的政治理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是不可能实现的,于是回到故乡,从事教育活动和整理古籍,授徒讲学,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下移,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从孔子苦难与辉煌并行的一生,我认为可以从中学到孔子那种在求知上的永不满足,永远追求智慧的人生态度;还有他那种对自己信奉的价值体系的实现而作出的不懈努力和那誓不罢休的毅力。
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有较大的影响。
他认为一个教师,必须掌握学生在学习上常犯的四种心理表现,即广泛而不精、知识面过窄、把学习看得太容易和有畏难情绪。
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给予帮助、补救。
就是说,学生心理的差异性,决定了因材施教的必然性。
在教学上,孔子还提倡师生之间相互切磋,共同讨论,互相启发,以收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
一部《论语》,实际上就是记载他们师生间互相问对、讨论的情况。
如子路、颜回和子夏就是这样做的。
性率直而鲁莽的子路,出于对孔子的爱护,常常向孔子提出批评性的意见,孔子也很关心、爱护子路,对他的批评也能接受,当有的学生对子路不太尊重时,孔子对他们说:子路的学问是不错的,只是还不够精深罢了。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但由于颜回从未对孔子提出过疑问和批评,孔子曾不满意地说过:颜回不是对我有所帮助的人,他对我的话没有不喜欢的。
有一次,子夏引《诗经•卫风》上的诗句,向孔子请教:“‘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论语•八佾》意思是,《诗经》上说:有酒涡的脸笑得真美呀,黑白分明的眼睛流转得真叫人喜爱呀,洁白的底子上画着花卉呀。
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呢?)孔子回答说: 先有白色底子,然后画花。
子夏接着进一步阐明说:那么,是不是礼乐的产生在仁义之后呢?孔子高兴地说:卜商呀,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
现在可以同你进一步讨论《诗》了。
孔子敢于承认比他小44岁的子夏在学问上对自己有启发,说明孔子能向被教育者学习的勇气,其精神可敬佩!治学方面,孔夫子曾经说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及“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诸如此类的话,并且还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岁,五十七年的经历使他仁德兼备,学问渊博,成为冠绝一时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可谓是震古烁今(不敢说后无来者,也起码是前无古人了)。
以如此身份,当他的高足问他时,他的回答竟然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多么令人不可思议!作为一个完全有足够的资本炫耀自己的大学问家,孔子还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探索中去吗?答案是肯定的。
为了学习,可以三月不知肉味,这足以见孔子的勤奋,可如果仅仅是勤奋,恐怕孔子就不会如此得到世人的尊敬了。
他的好学表现在方方面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谦虚;我不如老农,我不如老圃,这是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一种乐观。
孔子会以最博大的胸怀,去接纳包容世间万物,这就是我们所不及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是《论语》中给我感触最深的。
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
在这个集体里,就有篮球上的猛将、绘画巧匠、书法好手、象棋大师。
有的是上晓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满脑子的数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
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
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一个几岁的小朋友当然不如四十开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
孔子说,“居之无倦,行之以忠,”他主张“不在其位,不谋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