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彭龄教授辨治心悸思路浅析

合集下载

从“和化”法论治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

从“和化”法论治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

从 和化法论治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张露露,张其慧摘要 许彭龄教授基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病机特点,运用 和化 法治疗该病,治验甚众㊂通过扶阳育阴,补益肾脾,推化邪实,以防传变,用药平和等具体方法,调整机体气血阴阳平衡,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㊂关键词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和化法;思想探析d o i :10.12102/j.i s s n .1672-1349.2024.09.032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HFpEF )是指左室射血分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病人出现心力衰竭的临床综合征,通常定义为射血分数ȡ50%的心力衰竭[1]㊂HFpEF 的发病率约为心力衰竭病人的一半[2],并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3]㊂与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 ,HFrEF )比较,诸多对于HFrEF 病人有效的治疗手段在HFpEF 病人中并无明显获益㊂由于HFpEF 的治疗尚未取得突破,各指南对于HFpEF 治疗措施的推荐和证据级别也存在一定的差异㊂HFpEF 存在明显的异质性,西医治疗尚无特异性的干预手段,目前多以对基础疾病及合并症治疗为主[1]㊂ 和化 法的提出是源自对国家级名老中医许彭龄教授治疗脾胃病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的总结与提炼而得[4]㊂许彭龄教授在临证诊疗过程中运用和化法治疗HFpEF 取得了良好的疗效㊂本研究基于HFpEF 的病机特点阐述 和化 法治疗HFpEF 的思路和经验,以期为该领域的中医治疗提供新的有效方法㊂1 从 气血阴阳 探讨HFpEF 中医病机特点最早可见心衰 的描述要追溯到‘脉经㊃脾胃部第三“: 心衰则伏,肝微则沉,故令脉伏而沉 ㊂而此处所谓的 心衰 也仅仅是对病机的描述,中医学中并无HFpEF 的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 心悸 喘证 痰饮 心水 心痹 水肿 等范畴㊂HFpEF 具有心衰病中医病机的共性,但又区别于HFrEF ,在中医药领域由于医者学派不同,病人情况千差万别,又缺乏大型的临床试验研究,目前对两者的具体区别仍缺乏深入的认识㊂HFpEF 是由于心肌本身结构和功能的改基金项目 北京市中医药科技发展资金项目(No.BJZYQN -2023-06)作者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北京100035),E -mail :****************引用信息 张露露,张其慧.从 和化 法论治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4,22(9):1697-1699.变而导致心肌僵硬度增加㊁自身顺应性有所下降,致使心室舒张期充盈受损而收缩功能相对正常的临床综合征㊂从中医角度来讲,其核心病变为心之本受损,心之本受损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种情况,或因久病伤阳无以温煦导致心阳失振;或因气虚无力动血,瘀血丛生,痹阻心脉;或因精血亏虚,心失荣养;或因阴液不足,虚热内生,扰乱心神;或因脾气虚弱,则生痰湿,痰阻脉络;或因气化不利,水饮内停,上逆凌心㊂万变不离其宗,皆因各种复杂病因作用于机体,使其内环境失衡,阴阳平衡被打破,气血逆乱,最终作用于血络,致血脉涩滞,心脉痹阻,发为此病㊂HFpEF 属本虚标实之候,其核心病机为气血阴阳失和㊂2 基于 和化 法论治HFpEF心衰病的发生根源于机体气血阴阳失和,许彭龄教授的 和化 法,其内涵及运用是通过调和之法,全面调理脏腑功能,使气血阴阳趋于平衡,机体相异相成,恢复自我调节之能力,是病愈的终极目标㊂ 化 则是达和的具体方式方法,可为运化㊁推化㊁生化㊁合化合而为功,使虚得以补,实得以泻,气得以行,痰得以化,血得以通,体现了 治病求和,以化治之 的医理医法[5]㊂2.1 扶阳育阴,以和为法许彭龄教授认为张仲景治病纠偏在于调和阴阳,在中医诊疗过程中,阴阳是判断疾病根本原因的基础,而调整阴阳,使阴阳恢复平衡,是诊疗处方的基本原则,而调畅气血则作为辨证论治的重要手段㊂心衰病往往是由于各种基础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而此时阳气已伤,阴精受损㊂许彭龄教授以阴阳为纲,把调和阴阳作为根本大法贯穿疾病始终,及时调节人体气血阴阳的动态平衡㊂心阳依靠肾阳的温煦,如肾阳衰弱,心之阳气亦受累,用药当扶上之阳以协于和平,临证中巧用附子以温壮心阳固根本,尤其在阴寒弥漫㊁阳气虚衰时,更可与干姜㊁桂枝同用㊂在养阳同时,运用熟地㊁黄精㊁五味子㊁麦冬等为育阴要药,以防 壮火食气 ㊂现代药理研究表明,HFpEF 主要与心室重塑㊁心肌僵硬度增加,神经内分泌系统改变等相关,心肌的细胞结构和心肌酶活性可部分反映 阴 的本质㊂温阳㊃7961㊃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4年5月第22卷第9期药物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功能,而养阴清热药物则有抑制激活交感神经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从而抑制心肌重构[6],两者共用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㊂许彭龄教授常用 甘草 配 桂枝㊁芍药 这一组合进行阴阳的调整,目的在于合化以纠偏[7]㊂在心衰病治疗中桂枝㊁甘草辛甘化阳以扶助胸中阳气,使气化水蒸,芍药㊁甘草酸甘化阴以滋阴养血,濡养心体,使阳生阴长,阴阳同补,共奏通阳复脉之功㊂此配伍法所化生的阴阳,皆为阳中含阴㊁阴中含阳,以促进机体气血阴阳的相互转化㊂心衰病虽以调和阴阳为治疗根本大法,但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应注意辨别阴阳偏衰的主要方面,并对血瘀㊁水饮等病理产物加以辨别,辨证而论治以达到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目的㊂2.2病位在心,关乎肾脾HFpEF病位虽在心,以心体受损为核心,但心衰病又不同于他病,病情复杂多样,发病机制往往涉及多脏器功能障碍,本虚的根本归于肾脾㊂‘景岳全书“云: 心本乎肾,所以上不宁者,未有不由乎下,心气虚者,未有不固乎精㊂ 肾藏先天之精,寓元阴元阳,肾阳不足,则无力滋助㊁鼓动心阳,令心阳不振,无力温养心神,故HFpEF病人常见活动耐力下降㊁心慌㊁睡眠不佳等表现㊂HFpEF病人早期常因出现水肿前来就诊,肾主于水㊁主腰脚,肾虚水湿泛溢,趁虚而入,腰脚先肿也㊂治疗上以温肾助阳为关键,肾阳充足方能化气行水,则水肿㊁恶寒等症状可除㊂临证中许彭龄教授常用肉苁蓉㊁巴戟天温肾阳,认为肉苁蓉其性从容不迫,温阳而不燥,润肠而不腻,不易滋腻碍脾㊂其虚甚者,可酌加鹿角胶为血肉有情之品,温补肾阳之效较草木无情之物优矣㊂心衰病往往久病耗伤阴液,虚热内灼,心失所养,证可见烦躁㊁气短㊁腰膝酸软等,许彭龄教授十分重视补肾阴,尤其在温阳益气之品中,常选用熟地黄㊁山萸肉㊁黄精等滋肾益阴之味,使水火相济,阴阳相合㊂脾居中焦,有斡旋之职,可运化水液,脾气虚弱,则易化湿生痰,脾阳不足,则土不制水,水湿流溢,痰水上干,肺失宣降,久则喘促㊂水湿停滞中焦,久则中气渐衰,心气渐弱,气虚无以推动血液运行,血行涩滞,可变生诸症[8]㊂HFpEF病人常伴有消化道症状如纳差㊁腹痛腹胀㊁恶心㊁大便干稀不调㊂许彭龄教授对于心血管诸病,重视从脾论治,故而补脾是治疗HFpEF的重要治则㊂夫脾气健盛,化源充足,可化生气血,充养先天之精,又培后天之本,均可补益心之气血阴阳㊂常用黄芪㊁白术㊁茯苓等药物健脾益气㊂白术补脾气燥脾湿,白术提取物白术内脂Ⅰ可阻止心肌纤维化发展[9]㊂茯苓健脾利水以助驱邪,茯苓素能减弱醛固酮效应[10],有对抗心肌重构的作用㊂其中,许彭龄教授喜用生黄芪,且生黄芪用量要大,一般为30~60g,助阳化气又可强壮脾胃补中焦之虚,黄芪多糖可抑制心室肥厚[11]㊂干姜大辛大热,扶阳气温脾阳之效尤佳,针对年老久病脾阳虚衰之人每每奏效㊂伴腹胀满㊁食欲低下脾滞不化者,可伍陈皮㊁木香等理气醒脾,伴恶心㊁大便溏稀㊁脉濡脾湿不运者,加佩兰㊁半夏等化湿醒脾,使补而不滞,温不留邪㊂2.3推化邪实,顾护正气,以防传变许彭龄教授 四化之法,首遵推化 ,在心衰病的治疗中,通过运用 推化 的方式使瘀血㊁水饮消散,阳气得复㊂HFpEF为本虚标实之候,气血运行不利形成瘀血㊁水饮病理产物为浊物,是邪实㊂瘀血㊁水饮作为继发的致病因素积于脉道,可见胁下癥积,颈静脉充盈等症㊂水饮之邪本就胶着难祛,与瘀血胶结于脉道,更是缠绵难愈,使气血运行不畅,加重心体损伤㊂因此,在治疗心衰时多采用化瘀利水之法,推化邪实以减轻对心体的损伤㊂许彭龄教授常用推化水饮的中药有葶苈子㊁泽泻㊁防己,葶苈子辛散苦泄,气味俱厚,破滞开结,能泄水气,除痰饮㊁利水道㊁消肿满[12];研究证实其水提液具有改善心室重塑㊁利尿等药理作用[13]㊂泽泻泻水湿而培脾土,补中寓泻,使邪易去补得力㊂防己利水逐饮作用强,对于存在汗出恶风表虚不固之象,配伍黄芪合防己黄芪汤以健脾气,祛水饮,固表虚㊂推化瘀血药物有丹参㊁三七等㊂丹参可入心包络破瘀,活血不败土气,补而不燥,可谓治疗瘀阻心脉之 上品 ,丹参对重要脏器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14]㊂合并有胸痹心痛病的病人可酌加少量三七以化瘀定痛,此外在增强心肌收缩力,调节免疫等方面亦有作用[15]㊂HFpEF病人此阶段心室舒张功能虽已受损但收缩功能相对正常,心排血量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西医通过干预被过度激活的神经体液系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㊁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㊁β受体阻滞剂㊁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阻止或延缓心肌重塑的发生,改变病人的心脏生物学性质,从而改善病人预后㊂因此,如何减轻心室重塑㊁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㊁防止HFpEF向HFrEF的转变是治疗的目的之一㊂中医强调整体观与治未病思想,与西医治疗观点不谋而合, HFpEF的治疗更能体现 已病防变 和 已变防渐 的特点[16]㊂推化邪实的同时,临证中常用 黄芪㊁党参㊁黄精㊁肉苁蓉 等通过益肾健脾培补先后天之本以固护人体正气,培育正气以增强机体御邪能力,又可防止利㊃8961㊃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 O FI N T E G R A T I V E M E D I C I N E O N C A R D I O-C E R E B R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 M a y2024 V o l.22 N o.9水攻下㊁活血逐瘀之品伤正之弊端㊂缓解期病人虽症状已有所减轻,甚至症状不显,但仍要注意机体正虚邪恋,阴阳未和,治疗不能戛然而止,应格外注意顾护正气,防止传变㊂2.4取精用简,强调平和许彭龄教授用药少而精,继承其父 许三味 之配伍用药特点,一般处方多为4~6味,药少力专,疗效颇佳㊂心功能衰竭是疾病演变到一定程度和阶段才出现,此时阳气已伤,切勿应用大剂量苦寒之品,更易损耗正气,使病程迁延㊂HFpEF心脏收缩功能尚在正常范围,一些大温大补等强心正性肌力作用药物要格外注意辨证使用,中病即止,同时切勿妄投味厚黏腻之品,以免徒增脾胃运化负担㊂临床治病用药以鼓舞正气,祛除病邪,促进机体阴阳和谐为目的,不能因用药而导致机体新的紊乱出现㊂临证中多选用药性平和之品来调整阴阳功能,以药物的自身偏性去纠正人体阴阳的失衡,正所谓以偏纠偏,阴阳平衡,百病不生㊂3小结心衰病多是由各种疾病发展的最终结果,现代医学对HFpEF病人治疗存在局限性,中医药因为复杂的成分组成,能够多途径㊁多靶点㊁多机制发挥治疗作用,且对于症状的改善效果显著,对本病治疗颇具研究价值[17]㊂ 和化 法治疗HFpEF,临证当以阴阳为纲,以和为法,以化治之,结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圆机活法,药证相合,有的放矢,方能起沉疴㊂参考文献:[1]方理刚.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分类及诊断[J].临床内科杂志,2020,37(7):463-466.[2]DHINGRA A,GARG A,KAUR S,et al.Epidemiology of heart failure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J].Current Heart FailureReports,2014,11(4):354-365.[3]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6,8(9):19-66.[4]张其慧.试论和化宣痹法辨治冠心病心绞痛的思路[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6,23(1):55-56.[5]张其慧.许彭龄教授和化思想渊源探究[J].新中医,2013,45(11):167-168.[6]温天明,吴时达,王静.温阳与滋阴对慢性心力衰竭长期预后可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6,4(1):7-9.[7]王丽平,周炜,王晓丽.许彭龄脾胃病用药合化思想探析 从‘内经“和张仲景的酸甘化阴㊁辛甘化阳谈起[J].北京中医药,2009,28(3):192-195.[8]陶文祥,郑朝阳,孙海娇,等.国医大师邓铁涛从五脏相关学说论治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J].中医学报,2020,35(11):2372-2375.[9]吴英智.白术内酯Ⅰ通过抑制纤维合成保护心肾综合征大鼠心肾功能[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8.[10]赵宇辉,唐丹丹,陈丹倩,等.利尿药茯苓㊁茯苓皮㊁猪苓和泽泻的化学成分及其利尿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4,28(4):594-599.[11]梁灵君,王洪新,孙雪芳,等.Toll样受体4/NF-κB信号通路参与黄芪多糖对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乳大鼠心肌细胞肥大的抑制作用[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3,27(2):168-173. [12]郭娟,陈长勋,顾伟梁,等.葶苈子水提液对压力负荷大鼠左室心肌及心肌血管周围胶原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3):284-287.[13]张晓丹,范春兰,余迎梅,等.葶苈子水提液对CHF大鼠利尿作用的影响[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0,27(3):210-213.[14]司贤臣.黄芪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慢性心衰60例的临床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1):124-125. [15]孙增玉,张艳,张秋梅.参草通脉颗粒治疗心衰的三七成分提取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11):81-82.[16]王丽蓉,谢盈彧,陈馨浓,等.基于 血-脉-心-神 一体观辨治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8):3957-3961.[17]丛丽烨,王佑华,邓兵.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中医治疗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2):208-211.(收稿日期:2022-11-08)(本文编辑邹丽)㊃9961㊃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4年5月第22卷第9期。

许彭龄脾胃病用药合化思想探析——从《内经》和张仲景的酸甘化阴、辛甘化阳谈起

许彭龄脾胃病用药合化思想探析——从《内经》和张仲景的酸甘化阴、辛甘化阳谈起
中医 药 2 o 09年 3月 第 2 8卷 第 3期
B in ora o T aioa C ieeMe in . rh 2 0 , o. 8 eiaJu l f rdt nl hn s de eMac .0 9 V 12. i n i i N
许 彭龄脾 胃病用药合化思想探析 木
涌 泄 为 阴 , 味渗 泄 为 阳 。 ” 里 以阴 阳不 同属 性 淡 这 将 五 味 之 功效 分 为两 类 , 、 、 味属 阳 , 、 、 辛 甘 淡 酸 苦
思 想 是 指 在 临 床 用 药 过 程 中 ,通 过 药 物 性 味 的 阴
阳配 伍 、 生 相 制 、 根互 用 , 节 机 体 阴 阳失 衡 , 相 互 调
好 疗效 。本 文 对 许 彭 龄 合 化 思 想 的 学 术 源 流 、 床 应 用方 法 与特 点 等 进 行 总 结 剖 析 , 探 寻 其 规律 。 临 以
【 关键词】 脾 胃病 ; 用药规律 ; 合化思想 ; 老中医经验 ; 许彭龄
许 彭龄 主任 医师 从 医近 五十年 。 自幼 随父许 公
经 口服 , 入 口则 知 味 , 腹 则 知 性 ” 很 自然 地 将 “ 入 ,
示 出不 同 的 作 用 。 《 问 ・ 真 要 大论 》 “ 谷 人 素 至 的 五
胃 , 归 所 喜 ” 为后 世 归 经 学 说 开 创 了先 河 。《 各 , 素
问 ・ 明五 气 》 : 五 味 所 入 , 人 肝 , 入 肺 , 宣 云 “ 酸 辛 苦
北 京 中 医 药 科 技 发 展 基 金 项 目(J0 5 0 ) J2 o — 2 作 者单 位 :0 0 5 北京 中医 药大 学 附属 护 国寺 中 医医 院许 彭 龄研 究 室 10 3 ,

名老中医诊治心悸荟萃

名老中医诊治心悸荟萃
Keywords:Palpitatio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ExperienceofFamousDoctor;Review
心悸是指心神失养或心神受扰,出现心中悸 动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临床多呈阵发 性,多由劳累过度或情绪不宁而诱发,常伴胸闷、 气短等症[1]。 包 括 现 代 医 学 冠 状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性 心脏病、 病 毒 性 心 肌 炎、 甲 亢、 植 物 神 经 功 能 紊 乱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心律失常。西药治疗心悸不 良作 用 较 大、较 多,且 疗 程 长,停 药 后 易 复 发, 而中医药治疗心悸疗效好,且不良反应较小。 《伤 寒杂病论》 首 载 “心 悸”,书 中 又 有 “心 动 悸”、 “心下悸”、 “心中悸” 及 “惊悸” 等名称。对于 心悸的病因 病 机, 历 代 医 家 看 法 不 尽 相 同, 大 致 可概括为本病以本虚标实为主,以气血阴阳亏虚 为本,以痰 浊、 水 饮、 瘀 血 等 病 理 产 物 为 标, 病 理产物之间 可 相 互 化 生; 标 本 之 间 互 为 因 果, 而 成虚实夹杂的病证。心悸主要病位在心,涉及脾、 肾、肺、肝 等。 现 将 当 代 部 分 名 老 中 医 对 心 悸 的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81803888)。 作者简介:曹玉 (1994-),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E-mail:1227173860 @qqcom 通信作者:沈 雁 (1971-),女,汉 族,博 士 后,研 究 员,研 究 方 向:中 医 药 防 治 心 血 管 疾 病。E-mail:sheny26 @126com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年 10月第 28卷第 19期 ChineseJournalofEthnomedicineandEthnopharmacy,2019,Vol28,No19 ·65·

老中医:推荐几种治疗心悸的方法

老中医:推荐几种治疗心悸的方法

心悸是常见病,《伤寒论》中对心悸的论述虽不多,且杂见于各篇,但极为精辟,治疗方法及大部分方剂均沿用到今天的临床。

本文归纳分析了《伤寒论》有关心悸的辨证论治五法,及有关方药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意在发扬经典精华,开拓临床思路。

温复心阳法本法用于发汗过多,损伤心阳的心悸。

临床上除心悸外,以出汗、手喜按于心窝部、气短、神疲为辨证要点。

常用方为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桂枝甘草汤以温复心阳为主,方中用桂枝入心助阳、甘草补中益气,辛甘合用,心阳自生而心悸自止。

据报道,用桂枝甘草汤为主主加味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36例。

临床表现均为心悸,气短,胸闷,怕冷,少汗,精神萎靡,表情淡漠,心动过缓,非凹陷性水肿,舌质淡,脉迟缓。

治愈8例,显效21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4%。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病因可能与甲状腺自身免疫有关,而甘草有效成分则可抑制这种异常免疫反应对机体所造成的损害,应重用甘草。

【病案举例】郑X,男,35岁,干部,1994年3月20日初诊。

患者素体阳虚,7天前因感冒风寒而服用安乃近及祛风解表发汗之辛散中药后,感冒诸证好转,但近三天来觉憎风、自汗,汗出无粘腻感,心悸不安,难入睡,胃纳差,小便清,手足微冷。

就诊时仍可见从额部渗出微汗,口中有热感,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细数,査心电图无异常。

中医诊断:心悸(心阳虚)。

此乃素体阳虚,发汗太过;汗为心液,损伤心阳而发为心悸,治以温复心阳,调和营卫。

方用桂枝甘草汤加味:桂枝6g,炙甘草10g,生白芍12g,北芪10g,酸枣仁15g,生龙骨20g(先煎),浮小麦30g,红枣30g。

水煎服,连服3剂后,汗止心悸亦止。

复诊时照上方再服3剂,诸症消失。

温阳利水法本法是运用温阳气,利水湿的药物来温升肾阳,肾阳足而水湿得化,心悸自止的方法。

临床上除有心悸外,以肾阳衰微,水气为患为其辨证要点。

常用方为真武汤,茯苓甘草汤。

真武汤中用熟附子温肾阳,祛寒邪;配茯苓、白术健脾利水;生姜温散水气,合成温阳利水之功,芍药既可缓和姜、附燥烈之性,又能酸收敛阳,和营止痛。

中医如何辨治心悸

中医如何辨治心悸

中医如何辨治心悸
佚名
【期刊名称】《医师在线》
【年(卷),期】2017(000)005
【摘要】读者:患者诉心慌、不安,中医要如何施予辨证治疗?全哥:心悸是指自觉心跳,惊悸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病位在心,其发生主要是阴阳失调,气血失和,心神失养所致。

心悸有虚实之分,虚证表现为气血阴阳亏损,实证表现为痰浊、血瘀、水饮,故治疗当辨别虚实,虚者当补益气血,调整阴阳,实者当化痰涤饮,同时配合重镇安神。

【总页数】1页(P47-4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21
【相关文献】
1.心悸辨治八法述要 [J], 徐树楠;李庆升;侯仙明;周计春
2.心悸辨治八法述要 [J], 冯西勇;李庆升
3.探讨仲景"太阳病篇"相关心悸辨治之研究 [J], 钟玉梅; 廖华君; 文小敏; 徐成贺; 黄仕营; 余洁英; 朱章志
4.论心悸从下焦脏腑辨治 [J], 武子健;付智天;董晓阁;金娟
5.《古今中医皮肤性病辨治精要》和《古今中医儿科病辨治精要》已出版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许彭龄教授痞证用药经验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许彭龄教授痞证用药经验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许彭龄教授痞证用药经验徐冰;许彭龄;张其慧;王立平【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年(卷),期】2016(011)009【摘要】目的:通过对许彭龄教授治疗痞证用药规律研究,探索整理、挖掘名老中医经验的方法.方法:收集许老治疗痞证医案307例,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V2.5,采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分析药物配伍规律.结果:共用药物134种,频率较高前10位有:肉苁蓉、黄芪、干姜、灵芝、甘草、诃子、桂枝、莱菔子、巴戟天、鸡内金;多以性温、平,味甘、辛、苦,归脾、肺、胃经药物.关联规则和聚类结果,多为辛甘化阳、酸甘化阴、辛开苦泻、补虚泻实、调肝药物组合.结论:许老治疗痞证采用五味合化、寒热并调、攻补兼施、调肝和脾胃的治疗思想,为中医脾胃病的研究提供了方法学参考.【总页数】5页(P1817-1821)【作者】徐冰;许彭龄;张其慧;王立平【作者单位】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北京藏医院中医内科,北京,100029;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北京,100700;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北京,100035;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北京,100035;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北京,1000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9.2【相关文献】1.试述许彭龄教授辨治湿热病经验 [J], 张其慧2.许彭龄教授从调理脾肾治疗难治性心绞痛经验 [J], 张文娜;解琳莉3.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刘爱东教授治疗心悸病用药经验 [J], 李洪禹;李鹏飞;高楠;刘爱东4.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南征教授治疗消渴病用药经验 [J], 刘扬扬;王秀阁;南征;王艳艳;于晶5.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彭培初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用药经验 [J], 李振华;陈敏;王怡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042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心悸)炙甘草汤

042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心悸)炙甘草汤

042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心悸)经方案例孙某,女,52岁,郑州人,有连年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病史,近因病证加重前来诊治。

刻诊:心悸,心痛如刺,手足不温,怕冷,盗汗,口干咽燥,舌质暗红边夹瘀紫,少苔,脉沉细。

辨为心阴阳俱虚,瘀血阻滞证,治当滋补心阴,温补心阳,活血止痛,给予炙甘草汤与失笑散合方加味:红参6g,生地黄48g,生姜10g,桂枝10g,阿胶珠6g,麦冬12g,麻仁12g,大枣30枚,五灵脂10g,蒲黄10g,五味子12g,炙甘草12g。

6剂,煎药加白酒10ml,第1次煎40分钟,第2次煎30分钟,归并药液,每日1剂,天天分3服;二诊:心悸好转,以前方6剂;三诊:怕冷减轻,以前方6剂;四诊:心痛未作,以前方6剂;五诊:诸证大体排除,为了巩固医治成效,以前方40余剂。

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体会:依照手足不温、怕冷辨为阳虚,再依照盗汗,少苔辨为阴虚,因心痛如刺辨为瘀,以此辨为心阴阳俱虚,瘀血阻滞证。

方以炙甘草汤滋补心阴,温补心阳,通达经脉;以失笑散活血化瘀止痛,加五味子益气敛阴安神。

方药彼此为用,以取其效。

炙甘草汤【方药歌诀】炙甘草汤参桂姜,麦冬生地麻仁襄,大枣阿胶加酒服,虚劳肺痿亦有效。

【学用导读】炙甘草汤主治心阴阳俱虚证,临证运用既要重用生地,又要重用大枣,还要重视以酒调制方药及随证加味用药。

【中医辨证】心阴阳俱虚证:心动悸,或怔忡,或自汗或盗汗,胸痛,胸闷,气短,头晕,两颧暗红,或痰中带血,或手足心热,或手足不温,或口干欲饮水,舌红少苔,或舌淡或紫,脉结或代。

用方思路:正确利用炙甘草汤,以主治心阴阳俱虚证为基础方,以主治虚热肺痿证(咳唾吐涎沫,心中泛泛欲呕,咽燥而渴,舌淡红,脉迟而无力)、脾胃气阴虚证为临床扩大应用。

病变证机:心气虚而不养,心血虚而不荣,心阳虚而不温,心阴虚而不滋,以此而演变成心气血阴阳俱虚病理病证。

审证要点:依照心动悸,或怔忡,汗出,脉结或代为用方审证要点。

【西医辨病】病毒性心肌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β-受体功能亢进综合征,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功能性心律失常,室性期前收缩,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心肌劳损,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克山病等。

金元四大家论治心悸病理论及临床应用探析

金元四大家论治心悸病理论及临床应用探析

综述金元四大家论治心悸病理论及临床应用探析杨超\冯灿2,符德玉1(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临床医学院,上海200437; 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内科,上海200437)摘要:金元四大家是中医学历史上的重要医家,在传承《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论治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提出了各具特色的心悸病诊治思路及方药。

刘河间从火热病机论治心悸,张从正用攻邪法及情志疗法论治心悸,李东垣从脾胃论治心悸,朱丹溪以“痰”、“火”、“血虚”论治心悸,并完善前三者之说。

探索和理解其论治经验,对于今日的中医临床诊断治疗及中药新药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心悸;中医各家学说;金元四大家;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541: R2-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丨672-9188(2020) 11-09丨0-05DOI:10.13683/j.wph.2020.11.014An exploration of treatment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palpitations byfour eminent physicians in Jin and Yuan dynastyYANG Chao1, FENG Can2, FU De-yu1(/. Yueyang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W o 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0437, China;2. Department o f C ardiology, Shanghai Yueyang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Hospital Affiliated toShanghai University o 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0437, China)Abstract: The four eminent physicians in Jin and Yuan dynasty were important medical practitioners in the hist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the basis of inheriting the treatment theory of the 'Yellow Emperor's Internal Classic' and 'Treatise on Febrile and Miscellaneous Diseases',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their own practical experience, they had put forward their own unique ideas and prescriptions for treating palpitations. Liu Hejian treated palpitations from the fiery pathogenesis, Zhang Congzheng treated palpitations with offensive methods and emotional therapy, Li Dongyuan treated palpitations from spleen and stomach, Zhu Danxi treated palpitations with sputum, fire, and blood deficiency and improved former theory of upper mentioned physicians. So exploring and understanding their occupational experience had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with Chinese medicine,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new Chinese medicine drugs.Key words: palpitations; different schools of Chinese medicine theories; the four eminent physicians in Jin and Yuan dynasty; clinical practice金元时期是中医学百家争鸣的重要学术发展阶 段,金元四大家作为这一时期的重要医家,在传承《黄 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论治理论的基础上,结收稿日期:2019-12-13;修回日期:2020-11-02作者简介:杨超,博士,研宄方向:主要从#中医各家学说研究。

中医治疗心悸的体会

中医治疗心悸的体会

中医治疗心悸的体会
中医治疗心悸的体会
我是一位中医临床实践者,有幸参加了很多次中医治疗心悸的活动,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医的神奇。

心悸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特点是心脏出现突然的、强烈的不适感,以及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等症状。

心悸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内部的病理性变化,如心脏病、动脉硬化、心律失常等;也有外部的环境因素,如生活习惯不良、精神压力大等。

中医对心悸的治疗有明确的准则,即“以阴清阳济,以补益收敛”。

无论是内部的病理性变化还是外部的环境因素,都可以用中医的药物、针灸、拔罐等特色方法来进行治疗。

我曾经参加过一次中医治疗心悸的活动,当时有一位患者因为心悸而来就诊,由于患者年纪较大,除了心悸的症状之外,还伴有眼花、耳鸣等表现。

诊断后,我们采用中医的药物、针灸、拔罐等特色方法进行治疗,效果很好。

用药前,患者的心悸比较明显,而用药后,心悸的症状明显减轻,眼花、耳鸣等其他症状也消失了,患者的病情得到明显改善,患者以及家属都非常满意。

从这次治疗心悸的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首先,我学会了正确的诊断方法,比如分析患者的病史,观察患者的体征,从中获取有效的信息,从而找出病因,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其次,我学会了正确的治疗方法,比如采用中医的药物、针灸、拔罐等特色方法,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病情。

最后,我也学会了正确的护理方法,比如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引导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调节患者的情绪,以及适当的体育锻炼等。

从这次治疗心悸的活动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医的神奇,也让我对中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运用经方辨治心悸体会

运用经方辨治心悸体会

运用经方辨治心悸体会
王悦
【期刊名称】《浙江中医杂志》
【年(卷),期】2013(048)012
【摘要】心悸病证名最早出自《伤寒论》、《金匮要略》,称为心动悸、惊悸,简称“悸”。

认为其主要病因为水饮,惊扰,正气虚损及汗后受邪等。

心悸可由心之本脏自病引起,也可由他脏病及于心而成。

多为虚实夹杂之证。

所以临床上心悸往往表现为虚实寒热夹杂,给治疗造成一定困难。

笔者近年来在运用辨证施治之辨六经、辨方证、辨兼证“三辨法”的基础上结合《伤寒论》经方优势治疗心悸,取得一些经验和体会,现总结探讨如下。

【总页数】2页(P874-875)
【作者】王悦
【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5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运用《伤寒论》经方辨治小儿咳喘疾病的临床体会
2.罗铨主任运用生脉散为主辨治老年心悸的经验
3."十八反"配伍在经方合方辨治鼻咽疾病中的运用
4."十八反"配伍在经方合方辨治消化系疾病中的运用
5.姜德友教授运用经方辨治胸痹心痛经验探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悸中医辩证论治

心悸中医辩证论治

心悸中医辩证论治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临床一般多呈发作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

且常伴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

病情较轻者为惊悸。

病情较重者为怔忡。

《内经》虽无心悸或惊悸、怔忡之病名,但已认识到心悸的病因有宗气外泄,心脉不通,突受惊恐,复感外邪等。

如《素问·平人气象论》曰:“左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

《素问·举痛论》云:“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

《素问·痹论》亦云:“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

”并对心悸脉象的变化有深刻认识,最早记载脉律不齐是本病的表现。

《素问·三部九候论》说:“参伍不调者病。

”《素问·平人气象论》说:“脉绝不至曰死,乍疏乍数曰死。

”最早认识到心悸时严重脉律失常与疾病预后的关系。

心悸的病名,首见于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和《伤寒论》,称之为“心动悸”、“心下悸”、“心中悸”及“惊悸”等,并认为其主要病因有惊扰、水饮,虚劳及汗后受邪等,如在《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篇有“扣脉动而弱,动则为惊、弱则为悸”的记载,并记载了心悸时表现的结、代、促脉及其区别,提出了基本治则及炙甘草汤等为治疗心悸的常用方剂。

成无已《伤寒明理论·悸》提出心悸病因不外“气虚”、“痰饮”两端。

曰:“其气虚者,由阳气虚弱,心下空虚,内动而为悸也;其停饮者,由水停心下,心主火而恶水,水既内停,心不自安,则为悸也。

”《丹溪心法·惊悸怔忡》提出责之虚与痰的理论。

明代《医学正传·惊悸怔忡健忘证》对惊悸、怔忡的区别与联系有详尽的描述,曰“怔忡者,心中惕惕然动摇而不得安静,无时而作者是也;惊悸者,蓦然而跳跃惊动,而有欲厥之状,有时而作者是也。

”《景岳全书·怔忡惊恐》认为怔忡由阴虚劳损所致,且“虚微动亦微,虚甚动亦甚”。

张其慧治疗糖尿病合并失眠病案分析80例

张其慧治疗糖尿病合并失眠病案分析80例

论著·社区中医药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19年第35卷第30期张其慧,女,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师从全国名老中医许彭龄教授,全国名老中医许彭龄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北京市首批复合型中医药学术带头人。

从事科研、临床工作近30年,经验颇丰,擅长治疗内科疑难杂症,尤其对失眠的治疗,重视辨证,每获良效。

失眠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是指无法保持睡眠状态或无法入睡,导致睡眠不足[1]。

它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过程中的常见症状,发生率较正常人群增高[2]。

失眠不仅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引起肥胖和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的不稳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从而加重失眠,造成恶性循环[3]。

西药如苯二氮艹卓类等药物,可能引起血糖波动[4],且长期服用会出现认知和精神运动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5]。

而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失眠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显著优势和经验,本文旨在通过对张其慧主任治疗糖尿病合并失眠的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客观总结张其慧主任中药治疗糖尿病合并失眠的学术思想,希望为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2016年10月-2018年12月收治以“失眠”为主诉且服用中药汤剂后疗效显著的患者80例,处方总数162张。

其中,女48例,男32例;年龄30~80岁,平均(51.89±15.46)岁;病程2周~10年,平均(28.94±38.63)个月。

⑴入选标准:①西医诊断标准:糖尿病诊断标准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6],失眠诊断标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失眠症的诊断[7]。

糖尿病中医诊断参照《糖尿病中医诊疗标准》进行诊断[8],失眠中医诊断以《失眠症中医临床实践指南》为依据[9]。

②入组前2周内未口服治疗失眠的中西药者。

③服用中药汤剂期间未服用任何辅助睡眠的其他药物。

④服用中药汤剂后,失眠症状明显改善者。

《伤寒论》心悸辨治及临证启示

《伤寒论》心悸辨治及临证启示

《伤寒论》心悸辨治及临证启示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伤寒论概述 (2)1.2 心悸在伤寒论中的地位 (3)1.3 心悸辨治的意义与目的 (4)二、心悸的病因病机 (5)2.1 外感六淫 (7)2.2 内伤七情 (8)2.3 脏腑功能失调 (9)2.4 药食所伤 (10)三、心悸的辨证要点 (11)3.1 惊悸与怔忡的区别 (12)3.2 心悸的临床表现 (13)3.3 辨证分型 (14)四、心悸的治法方药 (15)4.1 治疗原则 (16)4.2 经典方剂解析 (17)4.2.1 麻黄汤 (18)4.2.2 桂枝甘草汤 (19)4.2.3 黄连阿胶汤 (20)4.2.4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21)4.3 药物加减运用 (22)五、心悸的临证启示 (23)5.1 病因病机分析 (24)5.2 辨证论治思路 (25)5.3 个体化治疗 (26)5.4 预防与调护 (27)六、案例分析 (28)6.1 案例一 (29)6.2 案例二 (31)6.3 案例三 (32)七、总结 (33)7.1 心悸辨治总结 (34)7.2 临证经验总结 (35)7.3 研究展望 (36)一、内容简述《伤寒论》是我国古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的中医经典著作,被誉为“医圣”的代表作。

本书主要论述了伤寒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及预防等内容,其中对心悸病的辨治方法尤为详细。

本文将围绕《伤寒论》中关于心悸辨治的理论,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对心悸病的诊断、治疗原则以及临证启示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将梳理《伤寒论》中关于心悸病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要点,然后分析不同类型心悸的治法方药,最后总结临证中应注意的问题,为临床医生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提高中医临床医生对心悸病的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案。

1.1 伤寒论概述《伤寒论》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的一部经典医学著作,被誉为中医学的“圣经”。

妙用炙甘草汤治疗?心悸医案经验

妙用炙甘草汤治疗?心悸医案经验

妙用炙甘草汤治疗心悸医案经验陈某,男,62岁。

1983年4且12日初诊。

患者既往有心房纤颤病史,多发于春季。

昨日复发,伴头晕,脉散乱不整、细而无力,舌苔薄白。

心电图示:快速房颤。

仿仲景炙甘草汤法。

处方:生地黄30g,党参12g,桂枝10g,炙甘草12g,麻子仁10g,麦冬10g,阿胶9g(烊冲),生姜10g。

上方加黄酒半斤,水适量浸煎3剂。

药后脉仍散乱不整,但较前有力,自觉症状好转,有惊恐感,舌苔薄白,前半有裂纹。

处方:生地黄45g,炙甘草15g,党参12g,麦冬12g,麻子仁12g,桂枝10g,阿胶9g(烊冲),生姜10g,生龙骨30g(先煎),大枣10枚。

加黄酒半斤,水适量浸煎。

服4剂后,心电图示:房颤消失,低电压趋势。

予上方1/3量服3剂,续以益气活血、养阴宁心之品调理善后。

按语:柯氏指出,今人用炙甘草汤常略去清酒,很不妥当。

酒是重要的通阳药,阴药补养阴血须得阳药相助,酒不仅能够通阳气,而且是较好的溶媒,以酒加水浸煎有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经过煎煮后酒精成分已经挥发,故于心脏病患者有利无弊。

《伤寒论》之炙甘草汤是药物用量很大的一个方剂,生地黄用一斤,折合现在250g;甘草4两,折合现在62.5g,是张仲景用生地黄、甘草的最大剂量,我们在应用时应根据病情的轻重增减。

目前应用炙甘草汤剂量最大者生地黄210g,炙甘草75g,桂枝45g,以效为度。

炙甘草汤三见于仲景之书,又名复脉汤。

顾其名思其义,可治脉结代可知。

是一首治疗心律失常之方剂,临床上不论是功能性的或是器质性的均可用之。

曹颖甫用本方深有体会,他说:“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此仲景先师之法,不可更变也。

”可谓一语中的。

仲景有治悸多方,但脉结代而又心动者,此无可替代之方也。

《经方实验录》中共载有三案,如唐君案:“素有心脏病,每年买舟到香港,就诊于名医陈伯坛先生,先生用经方,药量特重,如桂枝、生姜之属动以两计。

大锅煎熬,药味奇辣,而唐君服之,疾辄良已。

临床常见心悸的中医药辨治经验浅析

临床常见心悸的中医药辨治经验浅析

临床常见心悸的中医药辨治经验浅析
吕继维
【期刊名称】《中医临床研究》
【年(卷),期】2016(8)3
【摘要】心悸既是一种疾病,也是一种症状,自古有之,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多发病。

该病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重者亦可危及生命。

病情常错综复杂。

笔者在处理
临床常见心悸的治疗中,本着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整体思想,辨证施治。

抓住病机,标本兼治,选方用药,酌情加减,每获良效。

现将浅薄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总页数】3页(P13-15)
【关键词】心悸;中医;辨证论治;经验
【作者】吕继维
【作者单位】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21
【相关文献】
1.肝郁致悸的中医药辨治经验浅析 [J], 吕继维
2.许占民教授辨治心悸的临床经验 [J], 张会珍;赵志国;张一昕
3.蔡柏临床辨治心悸经验 [J], 赵亮;李芳;黄坚
4.国医大师雷忠义中医药辨治冠心病的临床经验 [J], 王勇;
5.毛德西教授辨治心悸临床经验 [J], 潘海涛;路永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悸临床辨治体会

心悸临床辨治体会

心悸临床辨治体会
许岩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年(卷),期】2011(9)14
【摘要】@@ 心悸可见于多种疾病过程中,现代医学中许多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以及贫血、甲亢、心脏神经官能症等,均可引起心脏搏动频率、节律发生异常,发生心律失常.临床表现为心慌、心悸,患者自觉心中悸动、心慌不安甚至不能自主,并伴有心前区不适感.属祖国医学"惊悸"和"怔忡"的范畴,多呈阵发性,每因情志刺激或劳累、受凉感冒后诱发,并常与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并见.随着现代生活的变迁,人们多有起居、饮食无节,"欲竭其精","耗散其真",心不安而悸已成为心内科常见就诊原因.【总页数】2页(P10-11)
【作者】许岩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中医医院内科,淄博2553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三焦辨治口腔溃疡临床体会
2.心悸的临床辨治体会
3.心悸辨治八法的临床应用
4.基于虚实异治辨治冠心病心绞痛临床体会
5.中医辨治慢性肾衰的临床体会(附24例临床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许彭龄教授辨治心悸思路浅析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院王晓丽
心悸包括惊悸和怔忡,是一种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或心慌感。

多因气血虚弱、痰饮内停、气滞血瘀等所致。

西医学之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以及神经官能症、某些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各种心律失常,以及贫血、低钾血症、心脏神经官能症等均可出现心悸。

许彭龄教授从医50余载,是国家级师带徒名老中医之一,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尤其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方面造诣颇深,现将许老辨治心悸的临床思路和特色总结如下:
一、病机特点
(一)、心虚失养为主,复被邪扰
如仲景所说:“寸口脉动而弱,动即为惊,弱则为悸”。

可见心悸之证以虚为主,提出心虚失养是心悸发病的根本,因虚致瘀生痰停饮。

心为火脏,位于胸腔之内,胸为阳,火亦为阳,两阳相合,故心为阳中之太阳。

阳主动,阴主静,心脏能不停地搏动,主血脉与神志,莫不以阳气为先决条件。

为此,凡是由于各种原因损伤心之阳气,皆可导致心悸的发生。

心所养者血,心血消亡,神气失守,则心中空虚,悸悸而动。

(二)、以心为主,五脏相关
心悸其病位在心,与肺、脾、肝、肾诸脏的盛衰密切相关。


为君主之官,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同样,其他脏腑病变亦可直接或间接影响于心。

只不过因不同年龄、病程、病情、不同个体而各有侧重。

心主血脉,藏神明,心病则气血逆乱,神明不安,临床表现以心悸胸闷气短失眠为主症。

肺主呼吸主治节,心肺之气相合,则血脉通达全身。

肺失朝百脉之职,不能通调水道,水津不布,聚于肺而成痰饮,痰饮内结,可阻遏胸阳,使心气郁滞。

心主血,脾统血,若脾气虚弱,气血生化乏源,血虚则心失所养,气虚无力推动血行,可致脉道不利,或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水停心下,心不自安,均可发为心悸。

心主血,肝藏血,肝与心为母子相关,以血相养,肝血虚则心血乏,心脉失养。

肝主疏泄而调气,肝气畅则心气和,肝气滞则心气缓,气血运行失调。

肾为阴阳之根,与心水火相容,阴阳相济,肾之阴精可助阳化血,肾之元阳可辅心通阳,若心肾不交,水火失济,相火扰乱心神,则心悸不宁。

久患肾病,肾精亏虚,命门火衰,精亏不能生血以上养于心,火衰不能温化水液而水饮内停,心失所养,水气凌心,也成心悸。

可见,任何脏腑的功能失常,都可能影响到心脏的正常功能。

治疗时需重视脏腑相关,分别调和五脏以复脉律。

一般情况下,心脏本身虚损致病病情较轻,兼夹证少,临床仅以心慌胸闷、气短乏力为主,而与它脏并病则病势较重。

分清心脏与它脏的病变情况,有利于判断疾病程度,决定治疗用药的先后缓急,避免单纯补心影响疗效。

(三)宗气不足
张景岳认为《内经》“胃之大络,名曰虚里……其动应衣,宗气泄也,……盛喘数绝者,则病在中”,所指的就是心悸怔忪之类,指出“宗气无根,气不归元”是其产生的机理。

即虚里动甚,急促难耐,喘息如绝,由宗气不守所致。

《素问-平人气象论》曰:“左乳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许老认为,宗气为积于胸中之大气,“贯心脉以行气血,走息道以行呼吸”,从而推动心肺功能的正常发挥。

在正常情况下,虚里按之应手,动而不紧,缓而不急。

若动而不显者为不及,是宗气内虚;若动而应衣为太过,是宗气外泄之象;宗气绝,则心脏搏动消失。

二、辨治特点:
由繁至简,许老将心悸的辨治归纳为两大类:即心失所养和心被邪干。

心失所养:
(一)心阳(气)不足
心气不足:气短乏力、头晕汗出、动则加重,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当益气养心,镇惊安神,安神定志丸加减。

心阳不足:心下空虚,状若惊悸,或先烦而后悸,脉大无力。

治当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桂枝甘草汤加减。

心肾阳虚:心悸气短、形寒肢冷,下肢浮肿,舌淡,脉沉细。

补益心肾,宁心安神。

四逆汤加减。

(二)心阴(血)不足
心阴不足:心悸而烦、少寐多梦、口干盗汗、口舌生疮、舌红
少苔,脉细。

治则:滋养阴血宁心安神。

天王补心丹主之。

阴虚火旺:心烦少寐,耳鸣腰酸,遗精盗汗,舌红,脉细数。

治当滋养阴血清热。

朱砂安神丸主之。

阴虚阳亢:上症兼见头晕目眩,行走不稳、手麻肢颤脉细弦、或结代,舌光无苔。

治当滋阴补血、平息风阳。

三甲复脉汤主之。

(三)心阴阳(气血)不足
心脾两虚: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面色无华,倦怠乏力,纳呆食少,舌淡,脉细弱,治当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归脾汤主之。

小建中汤亦主之。

阴阳两虚:多继发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中,脉來结代,心中悸动不安。

治当益气养血,阴阳双补。

炙甘草汤主之。

心被邪干
因惊作悸:气短神疲,惊悸不安,心虚胆怯,舌淡苔薄,脉细数。

治当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安神定志丸加减。

痰火扰心: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黄连温胆汤加减。

水饮凌心:心悸眩晕,胸闷痞满,渴不欲饮,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肿,形寒肢冷,伴恶心,欲吐流涎,舌淡胖,苔白滑,脉象弦滑或沉细而滑。

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

苓桂术甘汤加减。

瘀阻心脉: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唇甲青紫。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或代。

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三、用药特点
(一)损其心者,调其营卫
“损其心者,调其营卫”语出《难经》第十四难:“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是五脏之损的治疗法则。

其中“损其心者,调其营卫”为心系病证之治疗大法,对于心系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许老认为,桂枝汤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可以化气和阴阳,《伤寒论》中的桂枝十八变,就是在桂枝汤化气和阴阳的基础上加味而来,如桂枝甘草汤、桂枝加附子汤扶卫气以助心阳;桂枝加龙牡汤调营和卫,镇心安神;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资助营卫气血,养心安神;炙甘草汤滋阴养血,通阳复脉等等。

(二)五脏相关并治
许老对心悸的证治,不独着眼于心之本脏。

以“五藏相通,移皆有次”(《玉机真藏论》)。

心悸发病以心为主,但与五脏六腑皆相关,正如““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治疗时充分考虑脏腑间生理和病理的联系,分清标本主次。

益气不仅需益心气,还应根据辨证,分别治以补肾气、调肺气、补中气、疏肝气、温肾阳、滋肾阴等。

(三)注重升提宗气
许老认为,宗气不足的病理表现分两类,宗气亏虚与宗气下陷。

宗气亏虚则鼓动无力,气血斡旋失职,无以营养头目诸脏,出现头晕、乏力、心悸、劳力后胸闷、气促,脉迟,或细弱。

在整体辨证论治的
基础上,酌加补益、升提之品,多效如桴鼓。

补气益肺,培补宗气,许老临床多选用生黄芪。

若宗气虚极而下陷,出现咳喘日久,短气,上气与下气不相接续,动则喘息益甚,自汗神疲等表现。

治当升气举陷。

酌选葛根升发脾胃清阳,柴胡升少阳之气,升麻升胃中清气。

清阳之气上升,浊阴自然下降,胸中气乱得复。

(四)具体用药
补益药
心气虚损明显——重用人参,加黄芪;
心阳不振——桂枝,甘草,重则加附子;
心血不足——阿胶、熟地黄、龙眼肉;
心阴不足——生地、玄参、麦冬、天冬;
肾阴亏虚——熟地、山茱萸;
宁心安神
镇惊安神——龙齿、牡蛎、琥珀;
养心安神——酸枣仁、远志、茯神;
敛心安神——五味子
祛邪药
心气郁结——柴胡、郁金、合欢皮;
气虚夹湿——白术、茯苓;
水饮内停——葶苈子、车前子、泽泻;
瘀血——丹参、赤芍、川芎、桃仁、红花;
胃失和降——半夏、厚朴、生姜;
虚火妄动——龟板、熟地、知母、黄柏
(四)医案举例
案一赵某某,女, 54岁,退休。

冠心病10余年,患室性早搏已5年,每晚左侧卧位时即发作,有时出现二联律,每当情绪波动或劳累时亦发作。

就诊时心悸气短,虚烦失眠,少气懒言,面色潮红,口干,大便微干,舌淡,少苔,脉结代,本证乃由胸阳痹阻,阳损及阴,致心之阴阳俱虚,气虚血弱,心失所养,心悸怔忡,脉结代之证,治宜益气养血,滋阴复脉。

方用炙甘草汤加减:生黄芪30g、炙甘草12g、桂枝12g、白芍15g、麦冬15g、生地15g、党参15g,生姜12g、五味子12g。

6剂,水煎服,服药后症状减轻,守方加减20余剂,室性早搏消失。

案二赵某某,女, 54岁,退休。

冠心病10余年,患室性早搏已5年,每晚左侧卧位时即发作,有时出现二联律,每当情绪波动或劳累时亦发作。

就诊时心悸气短,虚烦失眠,少气懒言,面色潮红,口干,大便微干,舌淡,少苔,脉结代,本证乃由胸阳痹阻,阳损及阴,致心之阴阳俱虚,气虚血弱,心失所养,心悸怔忡,脉结代之证,治宜益气养血,滋阴复脉。

方用炙甘草汤加减:生黄芪30g、炙甘草12g、桂枝12g、白芍15g、麦冬15g、生地15g、党参15g,生姜12g、五味子12g。

6剂,水煎服,服药后症状减轻,守方加减20余剂,室性早搏消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