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学习笔记第三章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三章--辛亥革命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三章--辛亥革命

第三章辛亥革命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标记孙中山与兴中会的建立【知识解读】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兴中会。

1895年春,在香港建立起兴中会总部,规定革命目标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檀香山兴中会的创建和香港兴中会总部的成立,标志着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基本形成,从此他鉴定地走上了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的革命道路。

标记中国同盟会【知识解读】1905年8月20日,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日本东京成立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中国同盟会。

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机关报为《民报》。

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领会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知识解读】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首次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被称之为三民主义。

其基本内容为:(1)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主要是革命推翻清王朝,改变其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实现中国的独立。

(2)民权主义,即“创立民主”,也就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3)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其核心是解决土地问题,就是通过涨价归公和照原价收买的办法,逐步剥夺地主对土地的所有权,实现土地的国有化,国家可以利用全国地产收入来发展经济。

领会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知识解读】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由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的,其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民族资产阶级及与它相联系的社会力量也有了明显的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桎梏,发展资本主义,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的维护者。

这正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自学考试“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三章重点笔记(1)

自学考试“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三章重点笔记(1)

第三章⾟亥⾰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命派和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1905 年⾄ 1907 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取⾰命⼿段还是改良⽅式这个问题,⾰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场⼤论战。

⾰命派在论战中论述了⾰命的必要性,正义性, 进步性。

⾸先,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因此,爱国必须⾰命。

只有通过⾰命,才能"免⽠分之祸",获得民族独⽴和社会进步。

其次,进⾏⾰命固然有牺牲,但是,不进⾏⾰命,⽽容忍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民就不能免除痛苦和牺牲。

⾰命虽不免流⾎,但可"救世救⼈",是疗治社会的良药。

再次,⼈们在⾰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努⼒,乃⾄作出的牺牲,是以换取历史进步为补偿的。

⾰命本⾝正是为了建设,破坏与建设是⾰命的两个⽅⾯。

2,为什么说孙中⼭领导的⾟亥⾰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变化? ⾟亥⾰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的的⾰命,是⼀次⽐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民主⾰命。

在近代历,⾟亥⾰命是中国⼈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奋起⾰命的⼀个⾥程碑, 它使中国发⽣了历史性巨变。

第⼀,⾟亥⾰命*了封建势⼒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亥⾰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了中国历第⼀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第三,⾟亥⾰命给⼈们带来⼀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亥⾰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发⽣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亥⾰命不仅在⼀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涨。

3,⾟亥⾰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1)失败原因: ⾸先,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案是⾏不通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笔记第三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笔记第三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笔记学号:Y311120-37姓名:李光华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一)民族危机的加深1、帝国主义对华掠夺性贸易恶性膨胀2、掠夺中国的铁路筑路权和矿山开采权3、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投资4、帝国主义各国在中国的斗争(1)德、日、英争夺对长江流域的控制(2)英、俄争夺对西藏的控制(3)日、俄争夺对中国东北的控制(二)清政府的统治腐朽1、完全成为西方列强控制中国的工具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经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甘当“洋人的朝廷”;同时也使国人对清政府更为失望,国内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

2、晚清“新政”和预备立宪的骗局3、民族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1)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由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的。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4、各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二、辛亥革命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1、1894年11月,檀香山,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诞生。

2、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以《民报》为机关报,并确定了革命纲领。

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3、提出纲领同意思想(二)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1、武昌起义与准备经过(1)1911年10月10日晚,驻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

(2)武昌起义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

(3)1912年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

2、中华民国的成立(1)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并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2)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中国简史第三章读书笔记

中国简史第三章读书笔记

中国简史第三章读书笔记
第三章讲述的是中华帝国的崛起与衰落的历史,它指出了十三世纪末至十九世纪末中国政治、文化以及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它以明朝末年洪武帝统一中国为核心,一直追溯至清朝崩溃,以清朝末代同治帝为结束,它所涉及的时间就涉及了从明朝末年开始的五百余年的历史。

第三章从洪武帝崛起至清朝衰落的历史进程中重点介绍了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展示出中华帝国在五百余年间的辉煌与沧桑。

洪武帝统一中国后,明朝开创了新的政治体系,它实现了内政的稳定,加强了中央集权,实施了多个经济政策,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兴建了大量的水利改造和公路修筑,使内蒙地区得以发展。

另外,它还出台了多个文化政策,普及了书法、园林建筑、社会组织学以及礼乐等文化知识,从而给中国带来了繁荣的文化氛围。

随着明朝的衰落,一批强大的军阀抬头,他们在各处搞乱政治,使得清朝的建立只得到一短暂的安宁。

不过,清朝在政治上依然实行着中央集权,它推行了一系列新政策,把混乱的政治秩序稳定下来,保持了社会的稳定与和平,促进了经济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文化政策,促进了文化蓬勃发展。

不过,由于清朝统治者对外处于被动地位,改革未能得到有效的推进,在进入19世纪以后,清朝的内外形势逐渐恶化,社会腐败也日益显现,清朝最终也易安灭亡。

总的来说,第三章以明朝末年洪武帝统一的中国为起点,一直追溯至清朝崩溃,它既展示了中华帝国在五百年里的辉煌,也揭示了封建社会存在的局限,以及帝国社会最终衰落的必然性和宿命。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分章节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分章节

蒋廷黻我国近代史读书笔记分章节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带你一起深入探索蒋廷黻所著的《我国近代史读书笔记》。

这本书以其深度和广度兼具的内容而闻名,它是对我国近代史的全面评估,为我们提供了深刻、丰富的历史知识。

第一章:开篇蒋廷黻作为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通过这本书向读者展现了他对我国近代史的独特见解。

在开篇部分,蒋廷黻回顾了我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如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等,为我们打开了了解历史的大门。

第二章:史观书中着重介绍了蒋廷黻的史观,他对我国近代史的理解和见解。

蒋廷黻认为,我国近代史是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充满了血与火的斗争和变革。

他强调了我国的封建制度对近代我国的影响,指出了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动荡和政治的。

第三章:历史人物蒋廷黻在书中通过对历史人物的介绍和分析,为读者展现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历史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包括李鸿章、康有为、慈禧太后等,他们在我国近代史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第四章:历史事件在这一部分,蒋廷黻详细讨论了一系列重要的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辛亥革命、等。

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分析,蒋廷黻为读者逐步揭示了我国近代史的脉络和历史进程。

第五章:回顾与展望在全书的结束部分,蒋廷黻对我国近代史进行了总结和回顾,同时也展望了我国未来的发展。

他认为,我国的崛起必将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篇章,我国应该借鉴历史,勇敢应对未来的挑战。

个人观点和理解通过阅读蒋廷黻的《我国近代史读书笔记》,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我国近代史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我也体会到了历史对我们现在和未来的重要影响。

蒋廷黻在书中的观点和理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我国近代史的机会,也激励我们拥抱历史,迎接未来。

总结通过这篇文章,我希望能够向你展示蒋廷黻的《我国近代史读书笔记》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它对我们的启示和影响。

通过对书中不同章节的内容进行深入剖析,我相信你也能够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这本书。

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感受我国近代史的奇迹和魅力。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三章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三章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三章笔记一、开篇印象哇塞,中国近代史纲要的第三章就像一个装满宝藏的神秘盒子。

这一章里可藏着好多重大的事儿呢!你就想啊,这就好比我们走进了一个巨大的历史迷宫,每一个转角都有惊喜或者惊吓在等着我们。

比如说,太平天国运动就像一场巨大的风暴,一下子席卷了当时的社会。

那洪秀全就像是一个带着特殊使命的人,站出来振臂高呼,带着一群对生活不满的老百姓,想要在那个黑暗的时代闯出一片新天地。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太平天国运动为啥会兴起呢?这就跟当时的老百姓生活苦得像黄连似的有关啊。

那时候,清政府腐败得不像话,苛捐杂税就像吸血虫一样,把老百姓的血汗都吸干了。

老百姓能咋办呢?就像被逼到墙角的小老鼠,只能奋起反抗啊。

洪秀全就瞅准了这个时机,他说他做了个梦,梦见上帝让他拯救苍生。

这事儿听着有点玄乎,可在当时的老百姓眼里,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

他们觉得,终于有个希望了。

于是,大家纷纷响应,太平天国运动就这么轰轰烈烈地搞起来了。

我就想啊,要是我当时也是个苦哈哈的老百姓,说不定也跟着洪秀全干了呢。

三、太平天国的理想蓝图太平天国提出了好多让人眼前一亮的想法。

他们弄出了个,这制度可不得了,就像是给老百姓画了一张超级美好的大饼。

在这个蓝图里,人人都能分到土地,就像把一块大蛋糕平均分给每一个人一样。

大家都不用再为了一点土地争得头破血流了。

而且啊,男女平等的观念也冒头了。

这在当时的社会,就像在一潭死水里扔进了一颗大石头,惊起了千层浪。

女人们心里肯定想:“哎呀妈呀,终于有出头之日了。

”这可和以前的社会大不一样,以前女的就像附属品一样,啥都得听男的。

太平天国这么一搞,可把那些保守的人吓得够呛。

四、运动中的问题可是呢,这太平天国运动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就像一艘刚开始航行得还不错的船,慢慢地也出现了漏洞。

他们内部开始争权夺利,那些个领导人就像一群饿狼,都盯着最高的权力。

杨秀清还老是装神弄鬼的,想把洪秀全的权力给架空。

这洪秀全能乐意吗?就像两个小孩子抢玩具一样,他们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

中国近代史第三章主要内容

中国近代史第三章主要内容

中国近代史第三章主要内容1. 哎呀,你们知道吗?林则徐虎门销烟那可真是太厉害啦!就好像我们班上有个同学特别勇敢地站出来反对不公平的事一样。

当时林则徐坚决地说:“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这就好比我们下定决心一定要考个好成绩一样坚定。

他带领大家销毁了那么多鸦片,保护了我们的国家和人民,真了不起!例子: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几个小伙伴在公园里玩,看到有人在乱丢垃圾,我们当中的小明就像林则徐一样勇敢地站出来说:“不能乱丢垃圾!”然后大家一起把垃圾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那时候觉得自己也能为保护环境出一份力呢。

2. 哇塞,太平天国运动可热闹了呢!洪秀全他们不就像我们一起组队去挑战困难一样嘛。

洪秀全大声喊着:“天下一家,共享太平!”这多有气势呀,就跟我们喊着要一起赢得比赛一样。

他们努力去改变不好的状况,虽然最后失败了,但也很值得敬佩呀!例子:有一次我们参加拔河比赛,大家一起喊着口号,齐心协力地想把对方拉过来,虽然最后没赢,但那种一起努力的感觉真的很棒。

3. 嘿呀,洋务运动那也是很重要的呀!那些大臣们就好像我们努力学习新本领一样。

李鸿章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这就好像我们说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一样。

他们开办工厂、学校,想让国家变得更强大呢。

例子: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了一个科技活动,我们都积极去学习新的科技知识,就像洋务运动时的人们努力去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一样。

4. 你们晓得不,甲午中日战争可太惨啦!邓世昌喊着:“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这多有英雄气概呀!就像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也绝不退缩一样。

那些战士们为了国家牺牲了自己,真的让人好难过呀。

例子:有一次我们去爬山,遇到了很难走的路,但是大家都没有放弃,互相帮助着往上爬,就像战士们在战场上互相支持一样。

5. 哎呀呀,戊戌变法那可是一群勇敢的人在努力呀!康有为他们就像我们想要改变不好的规则一样。

康有为大声说:“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近代史第三章

近代史第三章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主要内容:
主要讲述从1894年兴中会的建立到1919年5月五四运动前夕的历 史及其发展规律。这一历史时期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894年兴中会建立到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 第二阶段:从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到1912年4月孙中山正式 辞去大总统职务。 第三阶段:从1912年4月孙中山正式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到 1919年5月五四运动前夕。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 步发展的原因:
1、自十九世纪以来,在外国资本主义不断破坏中国自然经 济的过程中,国内商品市场日益扩大,二十世纪初尤其显著, 自然经济加速解体,出现了大量的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为 资本主义近代工业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2、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到二十世纪初, 中国人民觉悟程度显著提高。在帝国主义疯狂地掠夺中国的 资源矿山的情况下,全国人民掀起了广泛的收回利权的运动, 纷纷筹议自办工矿企业,抵制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 3、义和团运动后,清政府实行了假维新、假立宪等措施, 采取了一些奖励工商业的政策。
革命者,去腐败而存善良者也。革命者,由野蛮而进文明者
也。革命者,除奴隶而为主人者也。‛ ——邹容《革命军》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陈天华及其所著《猛回头》《警世钟》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陈天华,湖南新化人,留日学生。曾写下了大量宣传反 清革命的文章和书籍,其中以1903年写成的《警世钟》和 《猛回头》两本小册子,影响最大。这两本小册子文笔通 俗通畅,前者以弹词形式,后者以白话写作。深刻揭露了 列强的侵略,及由此导致的民族灾难和中国所面临的危险 局势,号召人们反抗侵略,为民族国家的独立而斗争。陈 天华认为,清政府已经成为列强的工具,是‚洋人的朝 廷‛。中国人民要抵抗侵略,不能依靠它,只能革命,推 翻它。这两本小册子, 以通俗流畅的文字,较透彻地阐明 了中国必须走民主革命的道理,并对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 人民带来的深重民族灾难作了深刻地揭露。

【考研政治】中国近代史笔记

【考研政治】中国近代史笔记

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包括1840-至今。

1840-1949近代史,包括旧民主主义(1840-1919)和新民主主义(1919五四运动-1949)。

1949以后,现代史,包括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时期。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演变1. 鸦片战争后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2.中国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3.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侵略(1)军事侵略:①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②迫签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领土主权(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北京条约》割香港岛对岸的九龙司和昂船洲)。

③勒索赔款掠夺财富。

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势力对中国人民的压迫是近代中国落后贫穷的根本原因。

1845年英国最早在上海设立租界。

《辛丑条约》外国军队可驻扎中国。

(2)政治控制。

①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天津条约》外国公使可以长期驻北京。

②镇压中国人民。

③扶植收买代理人。

(3)经济掠夺。

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是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马关条约》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厂。

(4)文化渗透。

4.近代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1)出现了无产阶级(来源主要是城乡破产失业的农民、手工业者、城市贫民)资产阶级(主要是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成)包括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包括小商人、手工业者、自由职业者、知识分子、青年学生(2)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3)两大历史任务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富裕第二节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英国鸦片战争时,是中国近代时尚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梳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梳理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1、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封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矛盾必然尖锐。

2、政治上,实行高度集权的封建君主制度.3、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4、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主要表现: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官僚机构膨胀,各级官吏贪污成风。

2、经济上,史无前例的人口大增长、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苛捐杂税、徭役摊派逐年加重,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

3、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整个社会万马齐喑。

4、军事上,军事衰败,军备废弛,不堪一击。

5、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清中叶以后,中国社会由盛转衰,各种社会矛盾激化,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头。

试述外国列强是如何侵略中国的:1、军事侵略。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

外国列强还在中国设立租界,成为国中之国和列强侵略中国的大本营;强占租借地,使其成为列强侵华的基地,划分势力范围,使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局面;在一些地区取得驻兵权,随时以武力要挟中国封建政权。

这些都是对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严重破坏。

通过不平等条约,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勒巨额赔款,战争赔款,是外国列强对中国人民的公开掠夺。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战争中屠杀中国人民,还公开抢劫中国财富,肆意毁坏中国的文物古迹,对中华民族文化造成空前浩劫。

2、政治控制。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还通过军事侵略和不平等条约,控制中国内政和外交,把持中国海关,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3、经济掠夺。

外国列强控制中国通商口岸,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对华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并逐渐操纵中国经济命脉。

4、文化渗透。

外国列强利用宗教进行侵略活动,鼓吹侵略有功论、“种族优劣论”,为侵华制造舆论。

中国近代史学习笔记第三章

中国近代史学习笔记第三章

第三章辛亥革命本章重点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活动(成立政党、宣传与辩论、组织武装起义等)2、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3、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4、北洋军阀的统治及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本章提示注意比较资产阶级革命与资产阶级改良的区别,理解革命是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的最好途径和手段重要考点讲解一、基本概念和判断1、“回收利权”运动: 20世纪初铁路和矿山的利权是列强掠夺的重点.中国人民开展了回收利权运动和保路运动.2、《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3、清末新政的部分内容:1901年设立督办政务处开始新政.主要有: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从1906年起废除科举考试;颁布《商律》等.4、“预备立宪”与“皇族内阁”: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5月成立“皇族内阁”.5、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6、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组织: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1904年后,华兴会(黄兴在长沙组建),科学补习所、光复会等成立.7、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政党及其纲领:1905年8月,在东京成立同盟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机关报为《民报》.8、革命派与改良派辩论的焦点:要不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9、革命的思想宣传家及其代表作: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和《猛回头》.10、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11、保路风潮:1911年,反对清政府出卖粤汉、川汉铁路路权给帝国主义的运动.四川省最为激烈,成为武昌起义的导火索.12、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随即全国响应,从此掀起辛亥革命的高潮.13、中华民国: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孙中山为被选为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1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发点.它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15、北洋军阀:中国近代史上的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军事政治集团.1912年到1928年为其统治期.16、袁世凯复辟帝制:1916年元旦,袁世凯称洪宪皇帝.在人民的反对声中,于83天后取消.17、“二次革命”:1913年因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而起,因战场主要在九江和南京而被称作“赣宁之役”,又称“二次革命”(相对于辛亥革命而言).18、护国战争:1915年12月,蔡锷宣布云南独立,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19、孙中山护法运动的目的:要求北洋军阀统治者恢复并保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民国时期的国会.20、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标志:1922年6月,孙中山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失败.重要考点讲解二、简答题1、怎样看待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性质.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1)在人员构成上,资产阶级革命派控制着这个政权.革命党人和中同盟会会员担任着政府重要部门的主要职务.(2)在实行的各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政策措施上,集中体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也一定程度上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3)南京临时政府内政外交方面的局限性.一是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定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所欠的一切外债.二是没有提出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2、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一个里程碑,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为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3)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辛亥革命开启了思想进步和民族觉醒的大门.(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5)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3、简述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1)发动“二次革命:和组建中华革命党: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1913年7月,李烈钧、黄兴等宣布讨袁,南方部分地方响应.坚持两个月后失败.孙中山逃亡日本在东京正式成立中华革命党.(2)发动护国战争.为反对袁世凯称帝,蔡锷1915年12月25日,蔡锷宣布云南独立,护国运动爆发.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取消帝制.(3)发动护法运动:为恢复并保护中华民国和《临时约法》孙中山两次发动护法运动.·1917年发动第一次护法运动.针对皖系军阀段祺瑞破坏《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1920年发动第二次护法运动.针对直系军阀拒绝恢复民国和《临时约法》.两次护法战争均因军阀出卖而失败.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失败,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预示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将要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重要考点讲解二、论述题1、试述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和意义(1)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即以革命手段推翻满清王朝,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但是,民族主义没有明确的反帝主张,也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2)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在理论上解决了革命目的问题.但是,民权主义没有明确广大劳动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难以保障人民的真正权利.(3)民生主义的内容为“平均地权” .基本方案是: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但是,民生主义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提出了一套在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2、试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及其失败的经验教训总:资产阶级革命派自身的软弱性.分:辛亥革命局限性的具体表表现:(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的承认和支持.·他们只强调反满和建立共和政体,没有认识到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最终把政权交给了同是封建势力代表袁世凯.(2)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不敢依靠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群众,甚至压制人民的革命行动.(3)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作用.同盟会的组织松懈,派系纷杂.辛亥革命后,有的主张解散同盟会,有的另建党派、自立山头.“革命军起,革命党消”.失败的原因和经验: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以及由此而来的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使辛亥革命难以摆脱失败的命运.辛亥革命只推翻一个清朝政府,而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考研政治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点:第三章

考研政治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点:第三章

考研政治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点:第三章一、章节特点史纲第三章是革命史部分,讲述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辛亥革命与建立帝国、辛亥革命的失败。

这一章节在史纲中的地位是重点章节,从命题的角度来分析,一般情况下,这一章节的考点容易考查选择题和分析题。

二、复习重点史纲第三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一)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1.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2.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3. 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4.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这部分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是: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三民主义及其内涵,革命派和改良派双方论战的三个核心问题。

(二)辛亥革命与建立帝国1. 武昌起义与封建帝制的覆灭2. 中华民国的建立3.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这部分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是:武装起义和保路风潮,中国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三)辛亥革命的失败1. 封建军阀统治的形成。

2.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这部分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是:挽救共和的努力及其受挫,辛亥革命的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如何调节考研的心态稳定的心态:在考研的复习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自己总是看着别人的复习进度,这样往往自己的复习计划被打乱。

看着别人复习的进度比自己快了,心里就会很焦急,进而产生烦躁的情绪。

对于这种情况。

凯程老师建议考生按照自己事先制定的计划来,按部就班的复习。

对于别人的复习进度,可以参考和借鉴,但是千万不能照搬照抄,要有自己的原则。

如果考生在复习中出现一段时间看不进去书的状态,拿起书来就感到非常烦躁。

出现这样的情况,凯程老师建议考生在感到烦躁时,可以由这门课换为另一门。

如果还是不管用,干脆,合起书本,找到要好的知心的朋友,一起到校园里走一走,聊一些大家都开心的事,看看校园中匆忙的身影,心情自然就会好起来。

大概半个小时左右,就可以缓解这种状况。

其实只要做到全力以赴,然后中间不徘徊、不彷徨,认定目标,心态基本上都是稳定的,成功的学生,除了刚开始纠结于考不考得上这个问题紧张心绪不稳定之外,后来都挺稳定的,至少从表面上看上去是这样的,或许内心深处还是不太稳定的,而且偶尔还是会出现抓狂的情况,不过很快就好了。

学完中国近代史第一到第三章体会和感受

学完中国近代史第一到第三章体会和感受

学完中国近代史第一到第三章体会和感受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此文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e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s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它承载着中国近代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分节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分节知识点

第三章辛亥革命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一)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外患:1904-1905,日俄为争夺在华利益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清政府宣布“局外中立”。

内忧:社会矛盾激化,民变四起(二)清末“新政”及其破产·开始:1901年4月成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立宪”,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结果:“预备立宪”并没能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危机。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阶级基础:是由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受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一)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兴中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创始人——孙中山时间——1905地点——美国檀香山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创始人——孙中山,黄兴等时间——1894地点——东京机关报——民报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进入新的阶段(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1.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著书立说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歌颂革命是“启迪民智,除旧布新”的良药,强调中国人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邹容的《革命军》,阐述了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正义性和必要性,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陈天华的《警世钟》和《猛回头》,抨击了外国列强瓜分中国的罪恶图谋,揭露了清政府的卖国行径,号召人民推翻这个“洋人的朝廷”。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一)三民主义学说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16字政治纲领归结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时间:1905-1907派别:革命派VS改良派阵地:《民报》《新民丛报》内容: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焦点)[皇帝]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大家]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社会]结果:革命派取得胜利第二节: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一、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覆灭和中华民国的建立(一)各地武装起义与保路风潮黄花岗起义: 1911年,黄兴带领革命党人发动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七十二烈士葬于黄花岗,故称“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时间:1911年5月起因:清政府皇族内阁为修建铁路筹集借款。

中国近代史蒋廷黻第三章读书笔记

中国近代史蒋廷黻第三章读书笔记

中国近代史蒋廷黻第三章读书笔记中国近代史后三章读后感不论资产阶级改良还是地主阶级自救运动在半封建半殖民社会中的中国行不通速求一篇关于中国近代史的1500字的读书笔记中国近代史,自 -战争算起,时间只有一百多年,但却千头万绪,纷繁复杂。

蒋廷黻用他自己称之为“简略的初步报告”的一部只有五万字的小书,却能条分缕析,将近百年的时事写得深入浅出,充满真知灼见,成为一个时代的学术精品,堪称奇迹。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时常想起李亚平《帝国政界往事》的广告词:比小说还好读的历史。

用小说笔法写历史,固然让历史摆脱了枯燥,但也同时影响了对真实历史过程的理解。

以至于读过之后,脑子里只剩下些名人轶事。

读《中国近代史》则不同,虽然它也象小说一样好读耐看,却能让人在获得阅读快感的同时,把握近百年历史的脉络,历史变迁的内在联系和对历史问题的理性诠释,境界大不同。

这大约就是《中国近代史》能成为传世名作而《帝国政界往事》只能成为畅销书的原因所在。

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写于1938年。

自1928年在清华教书时起,蒋廷黻已经有了一个长期规划,准备用十年时间写一部中国近代史,并为此作了大量准备工作。

可惜的是,从1934年起,蒋廷黻就开始走上仕途,在- -中任职,再也没有时间和精力从事学问了。

所以,这本书,是蒋廷黻的代表作,也是他学术生涯的终结。

书中,没有枯燥的考据,没有历史材料的堆砌,甚至没有多少对具体历史事件的描述,是他对历史资料融会贯通后的思考,是精品中的精品,说它达到了“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境界,是一点也不为过的。

全书共分总论和四个部分。

在总论中,作者开明宗义,指出中华民族到十九世纪到了一个特殊时期,简单说,就是内忧外患的时期。

在这样的时期,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现代化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组织一个近代国家吗所以,我们要仔细研究近代史上每一个时期的救国救民方案,以期对目前的中国能有所贡献。

直接指明了“经史致用”的目的。

中国近代史笔记

中国近代史笔记

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李侃《中国近代史》笔记,内容有点长,各位同学耐心点慢慢看。

也可以收藏起来,时不时就拿出来巩固一下哦~以后有什么想看的内容,想要的资料都可以给小编留言,也可以私信小编呢~第一章 ? ?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一节 ?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一、清朝的衰:1经济:鸦片战争前,中国是清王朝统治下的一个独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着主要地位,农民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逐渐增长。

但是,在封建生产关系的桎梏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因素发展缓慢。

2政治: 18世纪下半叶,清王朝已经走上衰败的道路。

其吏治腐败,军备废弛,财政枯竭,土地高度集中,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广大人民生活每况愈下,整个社会动荡不安。

自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农民的反抗斗争连绵不绝。

1796年爆发的白莲教大起义,遍及鄂、川、豫、陕、甘五省,参加群众数十万,绵延近十年。

1813年爆发的天理会起义,波及豫、鲁、冀等省。

3军事:军队也很腐化,武备废弛。

鸦片战争前,清王朝拥有八旗军22万和绿营兵66万。

但无论是八旗还是绿营,都以腐败不堪,军官不理营务,克粮冒饷,花天酒地。

士兵不勤操练。

至于沿海的水师,大都老弱无用,战船多半都是用薄板旧钉锭成,遇击即破。

这样腐败的军队根本没有战斗力。

二、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殖民扩张:1战前的世界:正当清朝国势日趋衰微之时,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却非常迅速。

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18世纪,英国出现“工业革命”,工业生产的发展突飞猛进,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家。

继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欧美大陆各国相继发生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到18世纪,西方资本主义获得长足发展。

2西方的殖民扩张:“掠夺是一切资产阶级的生存原则”,伴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开始寻找新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市场,开拓更为广阔的殖民地。

中国近代史第三章自强及其失败好的段落

中国近代史第三章自强及其失败好的段落

中国近代史第三章自强及其失败好的段落在中国近代史的第三章中,自强及其失败是一个关键的主题。

自强是中国人民为了摆脱外国侵略和内部动荡而展开的一系列努力,旨在恢复国家的独立和尊严。

然而,尽管自强运动带来了一些积极的成果,例如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但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综合评估自强及其失败的原因,并对其意义和教训进行回顾性总结。

深入探讨自强及其失败的原因是非常重要的。

自强运动失败的一个关键原因是外部条件的限制。

自19世纪以来,中国面临着列强的侵略和压迫。

他们通过不平等条约和强迫性贸易使中国不得不向西方国家开放港口,并剥夺中国自主权。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自强运动受到了各种外部压力的制约,无法真正实现其发展的目标。

自强运动的失败也与内部因素有关。

中国社会的封建传统和保守观念对改革和创新形成了阻碍。

尽管自强运动在一开始得到了一些积极的回应,但由于改革力度不够,以及旧有势力对改革的阻挠,推动自强的努力很快受到了挫折。

腐败和官僚主义也成为自强运动失败的重要因素。

许多改革措施被腐败的官员利用来谋取私利,而不是真正为国家和人民谋福祉。

在对自强及其失败进行全面评估之后,我们可以回顾和总结这一时期的意义和教训。

自强运动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却为中国后来的革命奠定了基础。

这一时期的努力揭示了中国社会的脆弱性和不平等的现实,为后来的改革和现代化提供了启示。

自强运动也提醒我们,社会变革需要全面的改革和创新,而不是局部的努力。

只有通过全面的改革,中国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强大。

在我个人看来,自强及其失败的故事是中国近代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章节。

它教给我们不能停滞不前,不能沉溺于旧有的观念和体制。

只有不断自我奋斗,勇于改革和创新,才能使中国实现真正的自强和崛起。

中国近代史的第三章是一个演绎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章节,但它也启示我们要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不断尝试,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并为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自强及其失败是中国近代史第三章中一个重要的主题。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_作文3000字_读书笔记_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_作文3000字_读书笔记_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第一章:一寸光阴一寸金,个人如此,民族更如此。

第一章讲述了道光、咸丰年间的外患。

全章围绕“剿夷与抚夷”展开,其间不乏作者个人独特的观点和思考。

提起战争,中国封建社会的落后腐朽与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船坚利炮之间严重力量对比自不必说,但从学习历史以来,教材多是强调英国发动战争的不义与霸道,此书却更加重视描述英国发动战争的无奈,这场战争已是历史的必然。

战争其中有一部分不能不说是中国人自己招致的,正如作者在本章中所说:“中西的关系是特别的,在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战争以前,中国一直以天朝上国自居,其他各国皆为“夷”。

这种意识是自古以来中国领先于世界的现实所造成的,也不能全怪中国人夜郎自大。

但中国的大国意识充满着矛盾,既希望万邦来朝,天下共主,又有一种极端狭隘的民族主义心理:清朝政府不允许外人买中文书籍,了解中国的文化。

我认为这种矛盾来源于当时的中国是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以汉人为主的中国。

满族是发源于中国东北部的少数民族,与泱泱大明相比自然弱小很多,虽然备受压迫,但当他们推翻了多面的压迫者的时候,自己却并没有给他们自认为弱小的夷好脸色看,反而更加的自大与狂妄,这与满族接受汉族的文化不无关系。

汉族的先进文化就像一个大染缸,能将所有外来的文化染成自己的颜色,清朝的统治者无疑也秉持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观念,这种观念不只停留在本国的礼仪制度,甚至也影响着中国的对外关系。

当时的中国用自己的这套的等级制度拿来面对世界,中国天朝上国的地位无可避免的被扩大抬高了。

即使当时中国人还没有世界的意识,但在大部分人的观念里,中国确实是凌驾于世界各国之上的,大概他们认为中国的优秀文化只能自己的民族传承下去,外夷既不配也不能弄懂中国的文化。

同时,清朝的统治者归根结底是一个少数民族,害怕汉人勾结外夷推翻自己统治的狭隘民族心理又无可避免的贯穿于清朝历代的统治政策中,从大兴文字狱的历史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当时的清朝统治者担心汉人造反的恐惧心理是多么的严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第三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第三章

一、基本概‎念和判断‎1、‎“回收利‎权”运动:‎20世纪‎初铁路和矿‎山的利权是‎列强掠夺的‎重点。

中国‎人民开展了‎回收利权运‎动和保路运‎动。

‎2、《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3‎、清末新‎政的部分内‎容:190‎1年设立督‎办政务处开‎始新政。

主‎要有: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从1‎906年起‎废除科举考‎试;颁布《‎商律》等。

‎4‎、“预备立‎宪”与“皇‎族内阁”:‎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5月成立‎“皇族内阁‎”。

‎5、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6‎、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组‎织: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

1904‎年后,华兴‎会(黄兴在‎长沙组建)‎,科学补习‎所、光复会‎等成立。

‎7、‎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政党及其纲‎领:190‎5年8月,‎在东京成立‎同盟会。

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机关‎报为《民报‎》。

‎8、革命‎派与改良派‎辩论的焦点‎:要不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

‎9、革命的‎思想宣传家‎及其代表作‎: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和‎《猛回头》‎。

‎10、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

‎11、保‎路风潮:1‎911年,‎反对清政府‎出卖粤汉、‎川汉铁路路‎权给帝国主‎义的运动。

中国近代史第三章(精)

中国近代史第三章(精)
第三节 辛亥革命和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一、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清政府战败,遭遇前所未有的内 外危机。中华民族面临亡国和灭 种的危险。 面对这样的形势,各派势力纷 纷走向历史舞台的前台。首先是 以改良主义者康有为和梁启超为 主的维新派。在其主导的戊戌变 法失败之后,这时历史就需要新 的势力去承担。以孙中山为首的 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了尝试。
孙中山的革命经历和主张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 会,这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 团体。纲领为:驱除鞑虏,恢复中 国,创立合众政府。 1905年,在日本联合华兴会,光 复会等革命团体,正式组建中国近 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 盟会。纲领为:驱除鞑虏,恢复中 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同年11 月创立机关报《民报》,在发刊词 中,上述十六字纲领正式概括为 “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坚持“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来自 美国总统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 是林肯思想的中国版。
民国初年的变局
1912年4月孙中山辞职, 临时参议院选袁世凯任临时 大总统,首都迁至北京;此 后至1928年间称为“北洋时 期”,该时期的中华民国政 府也称为“北洋政府”。北 洋时期的中华民国国旗为红 黄蓝白黑五色旗,象征五族 共和之意。国歌为取自尚书 大传虞舜篇的《卿云歌》, 其中名句:“日月光华,旦 复旦兮”。
中华民国成立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发动成功武昌起义,并在随后的两 个多月带动中国各地的革命响应。12月29日,清朝原有的22个 行省中业已独立的17个省,派出代表,推选刚刚返国的孙中山 先生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职, 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1912年1月至3月10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以南京为临时首都。 2月12日,在清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等大臣的劝说下,宣统 帝溥仪的母亲隆裕太后发布退位诏书,“将统治权公诸全国, 定为共和立宪国体”……“为一大中华民国”;至此,中华民 国正式取代与继承大清帝国。 “中华民国”这个国号是由孙中山先生最早提出的。1904年, 孙中山在美国用英语发表《中国问题之真解决》演讲时,用了 “中华民国”一词的英译:National Republic of Chin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辛亥革命
本章重点
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活动(成立政党、宣传与辩论、组织武装起义等)
2、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
3、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4、北洋军阀的统治及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本章提示
注意比较资产阶级革命与资产阶级改良的区别,理解革命是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的最好途径和手段
重要考点讲解
一、基本概念和判断
1、“回收利权”运动: 20世纪初铁路和矿山的利权是列强掠夺的重点.中国人民开展了回收利权运动和保路运动.
2、《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3、清末新政的部分内容:1901年设立督办政务处开始新政.主要有: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
部,“班列六部之前”,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从1906年起废除科举考试;颁布《商律》等.
4、“预备立宪”与“皇族内阁”: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5月成立“皇族内阁”.
5、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6、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组织: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1904年后,华兴会(黄兴在长沙组建),科学补习所、光复会等成立.
7、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政党及其纲领:1905年8月,在东京成立同盟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机关报为《民报》.
8、革命派与改良派辩论的焦点:要不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
9、革命的思想宣传家及其代表作: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和《猛回头》.
10、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
11、保路风潮:1911年,反对清政府出卖粤汉、川汉铁路路权给帝国主义的运动.四川省最为激烈,成为武昌起义的导火索.
12、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随即全国响应,从此掀起辛亥革命的高潮.
13、中华民国: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孙中山为被选为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1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发点.它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15、北洋军阀:中国近代史上的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军事政治集团.1912年到1928年为其统治期.
16、袁世凯复辟帝制:1916年元旦,袁世凯称洪宪皇帝.在人民的反对声中,于83天后取消.
17、“二次革命”:1913年因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而起,因战场主要在九江和南京而被称作“赣宁之役”,又称“二次革命”(相对于辛亥革命而言).
18、护国战争:1915年12月,蔡锷宣布云南独立,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19、孙中山护法运动的目的:要求北洋军阀统治者恢复并保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民国时期的国会.
20、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标志:1922年6月,孙中山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失败.
重要考点讲解
二、简答题
1、怎样看待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性质.
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1)在人员构成上,资产阶级革命派控制着这个政权.革命党人和中同盟会会员担任着政府重要部门的主要职务.
(2)在实行的各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政策措施上,集中体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也一定程度上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
(3)南京临时政府内政外交方面的局限性.一是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定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所欠的一切外债.二是没有提出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
2、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一个里程碑,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为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3)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辛亥革命开启了思想进步和民族觉醒的大门.
(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
(5)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3、简述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
(1)发动“二次革命:和组建中华革命党: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1913年7月,李烈钧、黄兴等宣布讨袁,南方部分地方响应.坚持两个月后失败.孙中山逃亡日本在东京正式成立中华革命党.
(2)发动护国战争.为反对袁世凯称帝,蔡锷1915年12月25日,蔡锷宣布云南独立,护国运动爆发.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取消帝制.
(3)发动护法运动:为恢复并保护中华民国和《临时约法》孙中山两次发动护法运动.·1917年发动第一次护法运动.针对皖系军阀段祺瑞破坏《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1920年发动第二次护法运动.针
对直系军阀拒绝恢复民国和《临时约法》.两次护法战争均因军阀出卖而失败.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失败,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预示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将要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重要考点讲解
二、论述题
1、试述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1)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即以革命手段推翻满清王朝,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但是,民族主义没有明确的反帝主张,也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
(2)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在理论上解决了革命目的问题.但是,民权主义没有明确广大劳动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难以保障人民的真正权利.
(3)民生主义的内容为“平均地权” .基本方案是: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但是,民生主义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提出了一套在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
2、试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及其失败的经验教训
总:资产阶级革命派自身的软弱性.
分:辛亥革命局限性的具体表表现:
(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
·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的承认和支持.
·他们只强调反满和建立共和政体,没有认识到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最终把政权交给了同是封建势力代表袁世凯.
(2)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不敢依靠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群众,甚至压制人民的革命行动.
(3)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作用.同盟会的组织松懈,派系纷杂.辛亥革命后,有的主张解散同盟会,有的另建党派、自立山头.“革命军起,革命党消”.
失败的原因和经验: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以及由此而来的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使辛亥革命难以摆脱失败的命运.辛亥革命只推翻一个清朝政府,而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