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状态检测中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气设备状态检测中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分析【摘要】伴随着红外诊断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应用,红外诊断技术在电气设备状态检测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本文主要阐述红外诊断技术的含义、红外诊断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电气设备状态检测中的故障信息和红外诊断技术,以及电气设备状态检测中红外检测技术的应用和维护。

【关键词】电气设备;状态检测;红外诊断;技术应用
一、红外诊断技术的含义
红外诊断技术主要是对红外辐射的产生进行研究、并且其进行传递和转换、检测的过程中能够完成电气设备实际工作中的各项任务,是一门应用技术非常广泛的科学技术。

在电气设备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红外诊断技术对其设备的各个阶段的分布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根据电气设备的温度对电气设备进行具体的判断,检查其设备是否有异常,对存有异常的设备进行停电处理,并对其主要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视,进而保证电气设备安全运行。

二、红外诊断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
在自然界中,所有的温度高于零度的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出红外线。

其中红外辐射是通过其中所具有的波长之间的电磁波进行的,然而物体在进行红外辐射的过程中其本质主要是热辐射,其中热辐射的强度和主要成分是由辐射体的温度来决定的。

使用红外诊断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能够对各种需要检测的目标温度的高低,以及给热量分布的情况提供了基础。

三、电气设备状态检测中的故障信息和红外诊断技术
在电力系统中,有很多的电气设备与一些热能动力设备的故障都是利用与其相关的对应部位所产生的温度的变化情况作为信息来源的依据。

(1)电气设备的内部缺陷故障。

电气设备的内部缺陷故障主要是由于封闭在电气设备壳体内部的一些固体绝缘、油绝缘中的电气回路引起的故障与绝缘介质之间所引起的故障。

利用各种电气设备中的内部的主要结构和工作的状态,利用相关的传热学的基本论知识,对其电气设备的金属在导电过程中的导电回路以及绝缘油和一些气体引发的传导和对流,进行有力的分析和研究。

同时还要观察电气设备外部的温度变化,观察其热像图的分布情况,同时要能够判断出引起电气设备内部故障的种种原因。

电气设备在发热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红外辐射信号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规律,主要表现在:辐射出来的光谱的分布规律;辐射光谱进行移动的规律;辐射出来的功率是伴随着温度变化形成规律;进行辐射的空间有一定的分布规律。

温度对红外辐射具有一定的影响,那么在实际的测量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做好电气设备在受热状态下的信息检测的修正过程。

(2)电气设备的外部缺陷故障。

电气设备的外部缺陷故障主要是由于能够产生热效应的物体部位裸露在外面,这样就可以使用红外检测技术,能够很直接的检测出其中所存在的外部缺陷故障,外部缺陷故障是通过局部产生热量形成一种形态并且不断的向四周辐射红外线,同时红外热像利用热缺陷的点向热场中心进行分布。

因此,我们可以再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电气设备
的热像图进行非常直观的对其是否产生热缺陷进行准确的判断。

同时还要依据温度的分布情况来准确的找出外部缺陷的具体位置。

四、电气设备状态检测中红外检测技术的应用和维护
我们知道要想保证电气设备能够正常的运行,就要对红外诊断进行有力的分析和研究,同时还要选择适合的仪器。

在实际的工作中要借助红外辐射发出的信号对被测的物体的温度的分布情况进行观测,在检测的工程中要注意克服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一些内部缺陷和外部缺陷的产生。

红外测温仪式非常昂贵的,我们要在使用的过程中要好好爱惜红外测温设备,保证红外测温设备能够时刻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红外测温设备应该有专人进行管理,应该放在干燥的地方,并且不能使仪器受潮。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电气设备状态检测中红外诊断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红外诊断技术能够对电气设备和线路产生的故障进行有效的处理,已经成为电气设备应用中不可或缺的实用技术手段。

在日常的电气设备检测中我们要爱护红外诊断仪器,确保电气设备能够正常实用和运行。

参考文献
[1]杨武,王小华,荣命哲等.基于红外测温技术的高压电力设备温度在线监测传感器的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2(9):113~117
[2]曹春梅,张晓宏.红外热诊断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
激光与红外.2006(增刊):781~784
[3]全国高山电压试验技术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dl/t664-2008带电
设备红外线诊断应用规范[s].北京:北京电力出版社,2008: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