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名家罗元恺临证精华

合集下载

月经调节中“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轴与“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的联系

月经调节中“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轴与“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的联系

月经调节中“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轴与“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的联系摘要:西医认为,月经的产生是下丘脑、垂体与卵巢之间的互相影响并作用于子宫,使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过程,称为“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轴;中医认为,月经的产生是肾、天癸、冲任、胞宫互相调节,并在全身脏腑经络气血的协调作用下,胞宫定期藏泻的结果,称为“肾-天癸-冲任-胞宫”轴。

中医妇科和西医妇科生殖基础理论不谋而合,决定了中西医整合妇科具有先天性优势,但两种医学理论体系又不能简单地化等号,而应该分别理解和整合研究,发挥出中西医结合阐释月经机理、治疗月经疾病的最大优势。

关键词:月经;“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轴;“肾-天癸-冲任-胞宫”轴1“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理论依据1.1肾肾主封藏,为藏精之脏。

《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精是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物质,也是生殖的基础,按其来源可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1.1.1肾藏先天之精先天之精源于父母的生殖之精,是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

《灵枢·决气》曰:“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

”此为先天生殖之精。

1.1.2肾藏后天之精后天之精源于饮食水谷,由脾胃等脏腑吸取饮食精华而产生。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

”即其他脏腑化生的精气也是藏精于肾,以不断充养先天生殖之精,此为后天水谷之精。

先天生殖之精与后天水谷之精皆藏于肾,故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元阴、元阳之宅。

此外,肾主骨生髓,髓通于脑,脑为髓海,肾生髓是肾藏精功能的一部分。

女子7岁左右,脏腑渐充,肾气乃盛,生长发育较快,后天之精不断充养先天之精,使藏之于肾的天癸渐趋充盛,到了二七之年,则天癸至,促使冲任二脉盛通,月经初潮。

《傅青主女科》曰:“经本于肾”、“经水出诸肾”。

岭南罗氏妇科,传承百年枝繁叶茂

岭南罗氏妇科,传承百年枝繁叶茂

㊃卫生健康事业发展70年巡礼㊃基金项目:广东省罗颂平名中医工作室(粤中医办函[2019]5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二轮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项目 岭南罗氏妇科流派传承工作室”(国中医药人教函[2017]9号)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儿中心作者简介:曹蕾(1982-),女,博士,副主任中医师㊂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自然流产㊂E⁃mail:leilei32@通信作者:罗颂平(1957-),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㊂研究方向:生殖健康与生殖障碍的中医药研究㊂E⁃mail:luosongping @岭南罗氏妇科,传承百年枝繁叶茂曹蕾 朱玲 罗颂平【摘要】 岭南罗氏妇科流派发源于清末,至今已传承百年, 岭南罗氏妇科诊法”是广州市㊁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㊂创始人罗棣华以儒通医,擅长温病与妇人病㊂第二代传承人罗元恺教授是新中国首位中医教授,他提出 肾-天癸-冲任-子宫”为女性生殖轴,创制了新药 滋肾育胎丸”和 田七痛经胶囊”㊂罗元恺教授建立了岭南罗氏妇科的知识体系,形成独特的诊疗风格,是岭南罗氏妇科的代表性医家㊂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罗颂平教授,集家传㊁师承㊁院校教育之优势于一身,将岭南罗氏妇科诊法经验和特色灵活应用于生殖健康与生殖障碍的中医药研究,创制了 岭南妇科四季膏方”㊂目前在罗颂平教授的带领下,在第三代传承人张玉珍教授的指导下,岭南罗氏妇科第四代传承人和后备传承人们继承发扬罗氏妇科的临证思路与经验,致力于研究㊁应用㊁推广岭南罗氏妇科诊治女性生殖障碍性疾病,在中医药诊治子宫内膜异位症㊁不孕症㊁复发性流产与先兆流产㊁卵巢功能减退等方面都有所建树㊂【关键词】 岭南罗氏妇科流派; 传承研究; 学术特色; 流派发展; 学科建设【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19.10.001 岭南罗氏妇科流派是岭南医学的分支流派之一,发源于清末广府地区,至今已传承四代,流传百年㊂以第二代传人罗元恺教授为代表性医家,在第三代传承人罗颂平教授与张玉珍教授的努力和带领下,2012年成为首批全国中医学术流派64家建设单位之一,并以优秀成绩通过验收,于2019年进入第二轮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㊂在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春风沐浴下,岭南罗氏妇科流派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为依托,在学术传承和创新发展上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获省部级科技二等奖4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㊁二等奖各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一等奖1项㊂ 岭南罗氏妇科诊法”先后成为广州市㊁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㊂目前传承人队伍中拥有全国名老中医学术传承指导老师2名,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 岐黄学者”1名,广东省 珠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广东省青年 珠江学者”1名,广东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2人㊂2012年以来,岭南罗氏妇科流派工作室先后在广东㊁香港㊁青海和北美地区建立了9个传承工作站㊂1 传承百年,枝繁叶茂1.1 以儒通医,初见雏形岭南罗氏妇科创始人罗棣华为晚清儒生,在广府地区之南海西樵山上教书,以儒通医,擅长温病与妇人病,后参加北伐,退役后在广州设医馆,以医为业,这是岭南罗氏妇科的雏形阶段㊂1.2 业精于专,渐成体系第二代传承人罗元恺为棣华先生之七子,幼承庭训,随父侍诊,诵读方书,并于1930年考入广东中医专门学校,1935年毕业并考取中医师执照㊂其后留校从医㊁任教,是既得家传,亦接受系统的中医院校教育的中医㊂抗战后致力于广东中医专门学校的复办,并在1950年出任该校校长㊂1956年参与广州中医学院的筹建,先后任进修部主任㊁妇儿科教研室主任㊁副院长㊂他勤于著述,提出 肾-天癸-冲任-子宫”为女性生殖轴,完善了中医妇科理论㊂提出首重望诊的妇科诊法,善用南药治疗妇科崩漏㊁不孕㊁滑胎等疑难疾病,创制了中药新药 滋肾育胎丸”和 田七痛经胶囊”,以经验方研制医院制剂 橘荔散结片” 罗氏内异方”等㊂罗元恺建立了岭南罗氏妇科的知识体系,形成独特的诊疗风格,是岭南罗氏妇科的代表性医家㊂1.3 传承创新,开枝散叶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罗颂平,是一位集家传㊁师承㊁院校教育之优势于一身的中医妇科名家㊂她是罗元恺的独生女儿,父亲是她的启蒙老师,也是她的研究生导师㊂罗颂平毕业后继续传承祖业,成为罗元恺的学术继承人㊂30多年来,既潜心于传承岭南中医妇科,亦善于以现代技术研究中医药防治不孕症㊁反复流产的机理㊂她以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为理论基础,首创肾虚-黄体抑制流产大鼠模型㊂此外,她创制了 岭南妇科四季膏方”,将岭南罗氏妇科诊法经验和特色灵活应用于生殖健康与生殖障碍的中医药研究㊂第三代传承人张玉珍,1969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师从罗元恺教授,跟随罗老参与新药研发与教材编写,她善于总结罗老临证经验并加以实践,逐渐形成以 补肾活血”为特色调治女性生殖障碍性疾病的学术观点㊂目前,罗颂平是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 岐黄学者”㊁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的导师㊁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㊁广东省名中医,指导了第四代传承人曾诚㊁朱玲㊁赵颖㊂罗元恺教授的入门弟子张玉珍是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的导师㊁博士生导师,指导了第四代传承人赵颖㊁廖慧慧和史云㊂在第四代后备传承人中还有罗颂慧(罗元恺侄女)㊁罗曼茵博士(罗元恺侄孙女)㊁郜洁㊁曹蕾㊁曾蕾㊁郑泳霞㊁钟伟兰㊁陈启亮㊁刘昱磊㊁吴钦兰等㊂第四代传承人与后备传承人继承发扬罗氏妇科的临证思路与经验,在中医药诊治子宫内膜异位症㊁不孕症㊁复发性流产与先兆流产㊁卵巢功能减退等方面都有所建树,并在此领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项㊂朱玲与曾诚博士先后到广东省阳春中医院和青海省妇幼保健院挂职副院长,用岭南罗氏妇科的思想和观念带动基层医院与西部地区妇幼保健院的专科建设㊂目前,第四代传承人均为研究生导师,其中朱玲和赵颖已为博士研究生导师,曾诚和赵颖为广东省高校 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曾诚和朱玲为广东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㊂第四代后备传承人中郜洁为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㊂后起之秀茁壮成长!2 流派学术特色2.1 学无偏执,行有定见具有岭南文化特质的岭南医学在历史上首开中西汇通之先河,当年把外来之香料化作 海药”,又率先接纳西学之见㊂ 兼容㊁开放㊁务实”是岭南医学的特点,也是岭南罗氏妇科的特色㊂罗元恺教授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 学无偏执,行有定见”,鼓励后辈善采他人之长而为我所用㊂21世纪初,岭南罗氏妇科较早开展了与其他中医妇科流派之间的研究与交流㊂2005年首次在上海举办了中医妇科流派学术研讨会,燕京萧氏㊁津门哈氏㊁岭南罗氏㊁浙派何氏和海派朱氏㊁蔡氏等6大流派聚首上海,成就了流派学术研讨的一段佳话㊂2013年2月,入选首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流派建设单位的10家中医妇科流派再次汇聚羊城论道,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加强,其后又举行了燕京与海派㊁燕京与岭南㊁岭南与海派之间的交互拜师与协同带教,让新一代的流派传承人通过拜师㊁跟师,吸取多个流派的精华㊂ 博学笃行,业精于专”是罗元恺教授的座右铭,是岭南罗氏妇科遵循的治学精神㊂2.2 首倡中医生殖轴,调经㊁助孕㊁安胎有章法‘素问㊃上古天真论篇“指出 女子七岁肾气盛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 ”罗元恺教授根据‘黄帝内经“的经典条文,首先提出了 肾气-天癸-冲任-胞宫轴”的理论㊂他认为这是女性生殖功能与性周期调节的核心,并在这一理论基础上,针对岭南地区的地理气候和岭南人的体质特点,形成了具有罗氏妇科特色的调经㊁助孕㊁安胎一脉相承的基本思路㊂2.2.1 调理肾脾,先天与后天并重 肾主生殖,为先天之本;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㊂岭南多湿,易损脾阳,因此,尤需注重脾胃,顾护后天之本㊂从而形成脾肾并重,先天与后天兼顾的学术特色㊂补肾健脾法常用于治疗胎漏㊁胎动不安㊁滑胎㊂2.2.2 顾护真阴,固本培元调冲任 女性经孕产乳均以血为用,易于耗伤阴血㊂而岭南气候炎热,热则伤阴,阴虚之证尤为常见㊂故岭南罗氏妇科反对过用辛燥,善用甘药,特别注重真阴之调护㊂2.2.3 标本兼顾,散结软坚除癥瘕 痰湿㊁瘀血阻滞生殖轴,可导致癥瘕㊁月经不调㊁不孕㊂而岭南人偏于纤瘦,痰湿㊁瘀血以致癥瘕者,病程长,多本虚标实㊂岭南罗氏妇科治疗邪实之证亦时时顾及正气,用药温和,少用峻烈攻下之剂,善以行气㊁化痰㊁活血㊁软坚㊁散结之法㊂此常用于治疗痛经㊁子宫内膜异位症㊁子宫腺肌症㊁子宫肌瘤㊁盆腔炎等㊂2.3 望诊得神韵,辨治分阴阳根据中医的整体观念, 有诸内必形诸外”,故能视外而知内㊂岭南罗氏妇科认为妇科诊法首重望诊,尤以望神㊁望形㊁望色㊁望舌㊁望经带为要,以辨阴阳㊁虚实㊁寒热,察痰湿㊁瘀血㊂(1)望神:望神的重点在于眼神㊁表情和精神状态㊂在妇科急㊁重症中望神尤为重要㊂(2)望形:女性体形的丰满㊁瘦小或肥胖反映其先天禀赋与后天发育情况,从而判断其月经与孕育是否正常㊂(3)望色:包括面色㊁唇色㊂观察病人面部的颜色㊁光泽和黯斑,可了解脏腑气血的盛衰及是否有瘀㊂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冲任二脉环绕唇口,故口唇色泽与脾㊁冲任有关㊂如月经病㊁不孕症㊁滑胎等病常见环唇黯黑,尤以上唇更为多见㊂(4)望舌:五脏六腑的虚实寒热均可反映于舌象㊂舌质暗红,多为气血郁滞,运行不畅;舌上瘀斑,多为血瘀;舌淡黯,多属脾肾虚,尤其在滑胎患者中常见;舌黯滞则以肾虚为主㊂寒热湿邪为妇科常见病因,在岭南地区常见之湿邪又易与其他邪相并为病,总以苔厚或腻为多㊂(5)望经带:岭南炎热潮湿,热入血室,湿浊下行,易致经带之疾,故重视经带之望诊,根据经带的量㊁色㊁质辨虚实㊁寒热㊁气血之证㊂基于望诊的经验,结合岭南人群体质特点 阴虚质㊁湿热质为主,气虚质常见,夹痰湿之象明显”,岭南罗氏妇科辨治注重平调阴阳,攻补兼施,寒热并用㊂2.4 善用南药愈妇人南药”就是主要出产在岭南的地方性草药㊂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岭南地区炎热潮湿,耗气伤阴,故罗氏妇科善用 南药”如五指毛桃㊁牛大力㊁千斤拔㊁巴戟天㊁岗稔㊁地稔等补而不燥,滋而不腻之品㊂如针对崩漏之暴崩下血与漏下不止,在暴崩之际,用 二稔汤”固气摄血,即以岗稔㊁地稔两味岭南草药为君,重用以补气固摄止血,补而不燥㊂罗元恺教授治疗子宫肌瘤的验方 橘荔散结片”和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验方 罗氏内异方”,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使用逾20年,价廉效佳,均使用南药荔枝核㊁橘核等行气散结㊂近年来,罗颂平教授吸取岭南医学用药精粹,结合妇科疾病往往需要长期用药的特点,创制 岭南妇科四季膏方”,选用德庆巴戟㊁五指毛桃等南药,配伍岭南特有之广藿香㊁新会陈皮㊁化州橘红等化湿㊁理气㊁祛痰,补而不燥,滋而不腻,攻补兼施,每料仅用2~3周,价格不贵,常年可用㊂3 医教研并重,流派传承创新发展学术是流派的生命,流派是中医学术创新的平台,人才培养的土壤㊂岭南罗氏妇科重视医㊁教㊁研的协同发展与相互促进,以肾-天癸-冲任-子宫生殖轴为理论框架,围绕调经㊁助孕㊁安胎的基本思路,从中医药防治自然流产㊁卵巢早衰㊁不孕症等方面着手,开展了一系列的临床㊁科研与教学活动㊂3.1 科研助力流派特色长足发展罗元恺教授在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经验方 补肾固冲丸”,主要用于治疗肾脾虚弱型滑胎和胎动不安㊂20世纪80年代,罗元恺教授将 补肾固冲丸”研发为中药新药 滋肾育胎丸”,在北京㊁上海㊁广州等多家医院做临床试验,其治疗先兆流产的有效率为88%~92%㊂近年来,在多家医院的生殖中心进行循证医学研究,发现在胚胎移植前后使用滋肾育胎丸,有助于提高妊娠成功率,降低流产率㊂20世纪90年代初,在滋肾育胎丸的基础上,罗元恺教授指导罗颂平优化处方,形成补肾与健脾并重的医院制剂 助孕丸”㊂罗颂平团队对补肾与健脾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发现其药效学作用主要是上调母胎界面孕激素受体的表达;以及改善妊娠免疫调节,使TH1细胞因子的表达下调,TH2细胞因子的表达上调;并降低子宫内膜血流阻力㊂从而改善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增强母-胎保护,减少母-胎排斥㊂近年来,张玉珍教授致力于早发性卵巢功能减退的研究,她的经验方 滋癸益经汤”在临床研究中取得较好的效果,亦进行了药效学研究㊂对于生殖障碍性疾病的中医药研究,岭南罗氏妇科建立了流产系列动物模型的制作SOP与系统评价方法㊁卵巢早衰动物模型㊁肾虚排卵抑制病证结合模型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11项,并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SCI收录6篇)㊂3.2 教学研究助力流派人才培养,生生不息流派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而人才培养离不开教育与教学㊂在中医流派的教育研究与实践方面,罗氏妇科独树一帜㊂罗氏妇科创始人罗棣华早年为私塾先生,第二代传承人罗元恺教授是中医教育家,他一生注重教学,即使在炮火横飞的战乱年底,他依旧辗转开班讲习中医,他的 双师”理念(医师同时也是教师)㊁ 因材施教㊁医教相长”理念一直指导着罗氏妇科传人的教学活动㊂在罗元恺教育理念影响下,第三代传承人罗颂平教授带领的教学团队多年来实践 双主”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研促教,在中医学五年制本科班首先开设妇科方向班,设置数门中医妇科特色课程,在教学中融入岭南罗氏妇科流派特色,编写了‘岭南中医妇科学(案例版)“等特色教材,培养了一批岭南罗氏妇科的后辈人才,取得了一系列校级㊁省级教学成果奖励,罗颂平教授也先后获得 全国模范教师” 全国医德标兵”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 全国中医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称号㊂岭南罗氏妇科传人勤于著述,自罗元恺教授开始,一生勤勤恳恳,撰写出版了大量的论文㊁论著,他的大部分论著㊁医话以及经他诊疗的部分医案都被选录在‘罗元恺妇科经验集“(罗颂平㊁张玉珍主编)㊂罗颂平教授还整理主编出版了‘罗元恺中医妇科学讲稿“㊂近年来张玉珍教授主编出版了‘卵巢早衰的中医药防治“,记录了岭南罗氏妇科在卵巢早衰领域的诊疗方法和特色㊂胡国华㊁罗颂平主编的‘全国中医妇科流派研究“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一等奖㊂4 流派传承融入学科与专科建设,有利于流派长足发展 中医学术流派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形成,又在传承与争鸣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㊁凝练学说,成为中医学理论与学术创新与发展的源泉㊂明清以前,地域性中医流派已形成诸多专科流派,产生了专科专病的诊治方法㊁验方乃至独门秘技,促进了专科理论与技法的发展,这是学科和专科的雏形㊂这些流派都有代表性医家,传承脉络清晰,学术特色和技法得以保存与发扬㊂岭南罗氏妇科将流派传承与学科㊁专科建设有机结合,使学科㊁专科建设有流派特色,又通过学科㊁专科建设进一步促进流派的传承㊁创新㊁发展㊂目前,岭南罗氏妇科流派已形成5个具有流派特色的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并在广东省内㊁香港㊁北美等9个流派传承工作站和学术会议进行推广㊂在全球化㊁信息化的大环境下,借助互联网,其传播更遍及五洲㊂近年来,岭南罗氏妇科传人在港澳台地区㊁新加坡㊁澳大利亚等地讲学交流,亦有大批港澳台研究生㊁外国留学生到广州中医药大学攻读学位㊂2018年在北美设立岭南罗氏妇科传承工作站,通过这个平台,在北美和欧洲的8个中医微信群开设岭南罗氏妇科系列讲座,向各国的中医大夫介绍罗氏妇科的理论特色㊁诊疗思路与案例,反响热烈,听众达3500多人,这种方式也让更多的妇科患者受益于岭南妇科㊂岭南罗氏妇科流派发展模式可供其他中医学术流派参考借鉴㊂5 结语20世纪中叶,中医院校教育渐成主流,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医院校采用统一教材,培养具有趋同性的中医人才,而地域性特色弱化,流派的研究与传承迫在眉睫㊂流派,是学术㊁技术特色的凝练,是学术与文化的结晶㊂流派是有生命力的,是活态的存在㊂中医流派研究,应有开放的思维,以开放的㊁发展的视野,摈除门户之见,系统梳理流派传承与发展脉络㊁师承的方法,通过学习与交流,比较不同流派之间的异同,挖掘流派的理论观点㊁独特技术和研究成果,优势互补,和而不同,共谋发展㊂岭南罗氏妇科传承百年,具有深厚的学科文化积淀,注重医德与师德修养,在临证实践中提炼学术思想,在教学实践中培养优秀人才,形成独特的理论观点与诊疗特色,传承脉络清晰㊂现已延续四代,继承与创新并重,学术不断发展进步,并积极推广应用,造福众坤,在国内外影响深远,是中医妇科流派的杰出代表㊂岭南罗氏妇科流派的传承案例可供其他中医学术流派参考㊂参考文献[1] 罗颂平,张玉珍.‘罗元恺妇科经验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 廖雅琪.‘中医教育家罗元恺教育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3] 罗颂平.以学术研究引领学科与专科建设 中医妇科学学科与专科建设的思路与历程[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 27(5):552⁃554[4] 罗颂平.中医妇科学研究现状与展望[J].环球中医药,2010,3(5):321⁃323.[5] 罗颂平.岭南医学之妇科学术与临证特色[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3):519⁃521.[6] 罗颂平,许丽绵,欧阳惠卿.中医妇科学重点学科建设的实践[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4):373⁃374. [7] 罗颂平.中医学术流派与师承教育是中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模式[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11):3361⁃3363. [8] 罗颂平,许丽绵.传承名医精粹,发展中医学术[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9(1):13⁃14(收稿日期:2019⁃08⁃30)(本文编辑:董历华)。

全国妇科八大流派齐聚白云山论道 - 广州中医药大学

全国妇科八大流派齐聚白云山论道 - 广州中医药大学

滋肾育胎丸循证医学研究项目启动
《中国中医药报》记者马定科
2013年2月22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广州白云山中一药业合作开展的滋肾育胎丸辅助生殖循证医学研究项目正式启动。

滋肾育胎丸是妇科领域全国第一个也是迄今唯一开展循证医学研究的中成药。

项目负责人、全国著名中医妇科学家罗元恺教授的学术继承人、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妇科学的学科带头人、珠江学者罗颂平透露,滋肾育胎丸作为罗元恺数十年临床经验的心血结晶,开展循证医学研究,科学验证其疗效,对妇科学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广州白云山中一药业将为该项目累计投入数千万元的资金。

专家介绍,滋肾育胎丸的循证医学研究是运用循证医学方法,客观评价滋肾育胎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探讨其中药复方的作用机理,最终以“国际通用的医学语言”,阐明“滋肾育胎、优生乐孕”的具体机制。

(注:本文原载《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2月25日第二版;学校关工网站刊发时间:2013年2月28日。

)。

老中医罗元恺医疗经验

老中医罗元恺医疗经验

著名中医妇科学家罗元恺罗颂平张玉珍整理编者按:罗元恺,广东南海人,1914年生。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该校副校长、顾问。

曾兼任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医妇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是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导师,首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学者。

本文系统介绍罗氏在学术上以脾肾为本,气血为用;温热病证,养阴保津;博学笃行,业精于专;因材施教,医教相长;学术渊源,本于医经的治学风格和理论精华。

临证特色则主要介绍他对妇科诊法首重望诊,妇科用药特点,以及对崩漏、胎动、不孕症、绝经前后诸症、盆腔炎的治疗经验。

所选录的医案及医论医话,进一步反应罗氏妇科学术思想,临床治疗特色。

入选的五首经验方是罗氏毕身医疗经验的结晶。

全文前后呼应,理技相通,文笔流畅,细读之后,定能大有收益。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罗元恺,男,出生于1914年阴历10月,祖籍广东南海。

其父棣华公,乃晚清儒生,以儒通医,悬壶于南海、广州等地,后参加北伐,善治热病,对温病颇有研究。

罗氏幼承庭训,诵读方书,随父侍诊,立志以医为业。

及长,乃于1930年考入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1935年毕业,并考取广州市中医师执照,开始其医学生涯。

他以总成绩第一留任该校附属的广东中医院医师,后兼任该校《金匮要略》课教师。

抗日战争时期,广州沦陷,学校停办,其间曾在粤北地区行医,并开设中医讲习所。

抗战胜利后,重返母校任教,1949年就任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校长,1951年兼广东中医院院长,其后兼任广东省中医进修学校副校长。

1956年参与筹办广州中医学院,曾任该院进修部主任、妇儿科教研室主任,1977年成为国内第一批中医教授,1979~1982年任副院长,主管教学和研究生工作,并兼任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是首批获中医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研究生导师。

1983年由卫生部任命为该院顾问。

探讨叶氏通补奇经丸在妇科孕前调理的作用

探讨叶氏通补奇经丸在妇科孕前调理的作用

JIANGX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明医心鉴●探讨叶氏通补奇经丸在妇科孕前调理的作用★肖佩1付志红2(1.江西中医药大学 南昌 330004;2.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南昌 330006)摘要:付志红师承“国医大师”伍炳彩,善用经方,活用时方,在治疗妇科不孕症和复发性流产病症中有独到经验,其自拟通补奇经丸丸剂在孕前调理中收效显著,同时丸剂具有携带方便、性价比高、作用持久的优点。

关键词:通补奇经丸;丸剂;孕前调理;预培其损中图分类号:R271.41 文献标志码:A通补奇经丸出自叶天士的《温病条辨·保胎论二》,由鹿茸、紫石英、人参、龟板(炙)、枸杞子、当归、肉苁蓉、小茴香、鹿角胶、沙苑蒺藜、补骨脂、杜仲炼蜜为丸制成,原为产后亡血过多,虚不复,痉厥心悸而设,后加鹿茸、桑寄生、天冬三味,保孕三月内即殒胎三、四次者,获效多矣。

病机为肝肾不足、八脉虚损,以甘咸微辛法治之。

付志红教授受此启发,临证以叶氏通补奇经丸加减,对辨证属寒象的妇女孕前予以丸剂调理,收效满意,笔者有幸跟随付师学习,现附案例2则,请同道指正。

1 典型病例1.1 不孕案例患者女,35岁,2017年10月初诊。

诉育有一女,后未避孕未孕8年于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启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移植2次均未着床,现为第三次移植前调理。

妇保检查示:双侧输卵管通而不畅,宫腔镜下示子宫内膜轻度粘连,已行粘连分解术,配偶精液分析结果正常,余无明显异常。

刻下:面黯,唇周黑,易生闷气,时觉腰骶部冷,纳寐一般,多梦,舌淡黯尖略红,苔白,脉沉细弦。

处方:温经汤加减,方药如下:麦冬15g、当归10g、白芍20g、桂枝10g、吴茱萸3g、川芎6g、生姜3片、法半夏10g、牡丹皮10g、党参10g、甘草6g、阿胶3g烊化、香附10g、紫石英15g、细辛3g、水蛭3g,嘱服上方10剂后再服用付师自拟通补奇经丸,每丸10g,日3次,配以经期药少腹逐瘀汤5剂。

临证辨治顽疾举隅

临证辨治顽疾举隅

5d干 净 。 又加减 用 之 1 剂 , 愈 出院 。 0余 痊
5讨 论
笔者 仿 罗元恺 教授 以活血 化瘀 治疗 宫外 孕 ( 定 型 ) 已 稳 ,
成 功 5例 , 刻体 会 到 : 深 育龄 妇 女 阴道 不规 则 出 血 , 腹痛 , 伴
首先 要 想 到宫 外 孕 , 时完 善 必要 的 检查 . 免误 诊 、 诊 , 及 避 漏
五 味 子 1 熟 地 1 、 麻 黄 1 、 根 2 、 茅 根 1 、 2 2g 炙 O g芦 0g 白 5g
隐 回 , 不更 方 , 连 进 1 效 又 8剂 , 大便 终 于恢 复 正 常 , 药 观 停
察 , 反复。 无
按 : 闻 问切 , 望 望之 为 先 , 可 不察 ; 不 仲景 麻杏 甘 石本 为
个案报道
2 年 月 1 第6 0 6第7 1 1 0 卷 期
临证 辨 治顽 疾 举 隅
杨 喜 艳
( 内蒙古 自治 区乌 兰察 布市 第二 医 院 , 内蒙古 乌兰察 布
0 20 ) 10 0
【 摘要】 中医治病强 调辨 证论 治 , 有“ 素 同病异 治 , 病 同治 ” 异 之说 。 临床 上对 于一些 疑难 病证 若能不 拘 于常法 , 中医 将
疾, 寓静 于动 , 以通 为用 , 谓力 求神 通也 。 所 3清肃 肺气 疗便秘
以免 使病 情迁延 , 造成 不 良后果 。
f 考文献 】 参
f】 王庆 其 . 5年 来 中医 药治 疗癫 痫进 展 中 医杂志 ,963 ()4 - & 1 近 l9 ,24 :5- 4 【】 颜德 馨 . 医抗 衰 老 秘 要【 . 海 : 2 中 M】 上 文汇 出版 社 ,9 2 18 19 :8 .

《中医妇科学》教学大纲全套

《中医妇科学》教学大纲全套

第七节脏躁【目的要求】1.熟悉:脏躁定义、病因病机、辨证论治。

2. 了解:脏躁的诊断。

【教学内容】1,脏躁定义、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主要为五脏之阴不足,五志之火内动,上扰心神所致,以甘润滋养为主,以甘麦大枣汤加味。

2.脏躁诊断要点:本病以哭笑无常、悲伤欲哭为主,应与经行情志异常区别。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和CAI辅助教学。

第十三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目的要求】1,掌握女性内外生殖器解剖。

2. 了解骨盆底解剖。

【教学内容】内外生殖器与骨盆底解剖。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和CAI辅助教学。

第十四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目的要求】1.掌握生殖器官的周期性变化与月经、性周期的调节——下丘脑-- 垂体-卵巢轴。

2.熟悉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及其激素、影响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内分泌腺和激素。

3.中西医月经理论的对应关系。

【教学内容】1.女性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2.卵巢激素及其周期性变化。

3.生殖器官的周期性变化与月经。

4.性周期的调节——下丘脑--垂体一卵巢轴。

5.影响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内分泌腺和激素。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和CAI辅助教学。

第十五章妊娠生理【目的要求】1.掌握胎儿发育过程。

2.熟悉受精与受精卵的着床与发育。

3. 了解妊娠期母体的变化。

【教学内容】1.受精与受精卵的着床和发育。

2.胎儿发育、妊娠期母体的变化。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和CAI辅助教学。

注意:内容较多的课程尽量以章为主,但必须涵盖所有节的内容。

内容较少的课程如任选课等可以稍作详细,写到相关章节。

三.课时分配教学内容讲课时数实验内容实验时数第一章绪论2见习1妇科体格检查与2第二章女性生殖器解剖位置1辅助检查及其功能第三章女性生殖生理2第四章妇科病因病机1见习2临床妇科病史及2第五章妇科疾病的诊断要点1四诊采集第六章妇科疾病的治法概要1第七章预防与保健第八章月经病16见习3月经病临床见习2第九章带下病2见习4带下病临床见习2第十章妊娠病10见习5妊娠病临床见习2第十一章产后病6第十二章妇科杂病8见习6妇科杂病临床见2附论第一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2习与生理附论第二章卵巢功能的周期性22变化与调节见习7计划生育附论第三章妊娠生理2合计5614四、大纲使用说明1.《中医妇科学》大纲主要适用于大学七年制中医硕士及五年制中医本科教育。

罗元恺治崩漏三方2——滋阴固气汤

罗元恺治崩漏三方2——滋阴固气汤

罗元恺治崩漏三方2——滋阴固气汤【方源】岭南罗氏妇科。

用于治疗崩漏“澄源”阶段之经验方。

【组成】熟地黄20g,续断15g,菟丝子20g,制何首乌30g,党参20g,黄芪20g,白术15g,岗稔子30g,阿胶12g(烊化),牡蛎30g,山萸肉15g,炙甘草10g。

【主治】崩漏出血减缓,仍未止血者,或量少漏下不止。

【方解】滋阴固气汤是治疗崩漏“澄源”阶段之经验方。

崩漏出血缓减后,脾肾两虚,此时应着重对因治疗,即所谓“澄源”。

《素问·阴阳别论》云:“阴虚阳搏谓之崩。

”指出了肾阴虚损,阴不维阳是导致崩漏的主要病机。

罗元恺教授遵《内经》之旨,创新地提出了“肾阴虚、脾气虚往往是致病之本”的观点,主张在崩漏出血缓解后,本着治病求本的原则,滋养肝肾、固气益血,以收“澄源”之效。

方中君用甘温质润之熟地黄补血养阴、补肾填精。

续断补肝肾、调冲任、止血安胎;菟丝子“为补脾肾肝三经要药”(《本草经疏》),补肾益脾养肝,益精养血润燥;山萸肉既能补益肝肾,又可收敛固涩,《药性论》载其“止月水不定,补肾气,兴阴道,添精髓”。

三药助君以补益肝肾、益精养血,共为臣药。

黄芪补气之中又可升举,“尤善治流产、崩漏”(《医学衷中参西录》);白术、党参、炙甘草补气健脾以固冲。

四药相合,俾脾气健旺则血之统摄有权,血之生化有源。

牡蛎“固精气,治女子崩带”(《医学衷中参西录》);制何首乌、岗稔子、阿胶既可止血塞流,又能养血以补阴血之耗,填血海之亏。

以上俱为佐药。

炙甘草调和诸药,兼为使药。

诸药合用,共奏补脾益肾养肝、益气养血止血之效。

本方配伍特点有二:一是肝脾肾三脏并补,使肾气健固,脾气健运,肝血得藏,则封藏有司,统摄有权而出血自止;二是补涩并行,标本兼顾,但重在补益澄源治本。

【医案】易某,女,12岁。

1975年3月2日初诊。

近3个月来月经先期、量多,时间延长。

2月28日月经来潮,势如泉涌,昨日服用凉血止血的中药,流血更多,不能坐立,经色鲜红夹有血块,腹微痛,汗多,疲乏,腰酸,自觉烦热,口干,小便微黄,面色苍白,精神不振;舌淡红略胖,舌尖稍红,苔薄白润,脉细滑略弦。

中医妇科名家——罗氏妇科

中医妇科名家——罗氏妇科

中医妇科名家——罗氏妇科采访中医妇科名家——罗氏妇科中医界素有“南罗北韩”的美称,“南罗”是指以罗元恺教授为带头人形成的流派,“北韩”,是指以韩百灵教授为带头人的流派。

南罗北韩两家可以说是几十年的世交了,代表了南北两个不同的流派。

岭南罗氏妇科流派的形成与发展深受地域的影响。

东北夏天很短,冬天很漫长,在漫长的冬天里,长期的冷就会伤阳气,相反长期的炎热就会伤阴。

所以,相对而言,在北方寒凝阳虚的情况比较多见,而岭南地区阴虚内热的情况比较多见,这是流派的特点,就是说不同的地域,人的体质、发病情况、中医用药都会根据这个地区形成自己的特点。

岭南地区主要是养阴化湿清热,北方就是温阳补阳温经化寒,与岭南不一样。

主要学术思想(一) 以阴阳学说为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与纲领。

(二) 注重肾脾,先天与后天并重,首倡“肾-天癸-冲任-子宫生殖轴”学说,构建中医妇科理论体系。

(三) 顾护真阴,固本培元调冲任,妇人阴血易耗,岭南温热偏盛,用药以平为期,调和阴阳,勿伤阴津。

(四) 行气散结,轻可去实毋伤正,岭南人偏于柔弱,体质以气虚、阴虚多见,纵有癥瘕顽疾,当以行气活血、软坚散结为主,以免耗伤正气。

岭南天气炎热且持续时间很长,我们四五月就开始穿短袖了,热的时间能一直持续到十月、十一月,一年中有大半年的时间都很热,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容易伤阴,阴虚则阳亢,就会上火,表现为口干口苦烦燥失眠。

所以岭南地区上火大部分并不是阳太多,而是阴不足。

阴不足显得阳就偏高,这就需要补阴,阴阳平衡了,就好了,所以这就是热伤阴的问题。

广东凉茶多也是因为炎热的时间很长。

子宫这一人生第一豪宅,对于孕育下一代至关重要不孕不育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有男女双方的问题,不光是女性的问题。

女性的原因大概百分之五十左右,男性的原因百分之三十左右,还有百分之十几是双方都有问题,百分之五左右找不到原因,但就是没怀孕。

这就很复杂,比如女性本身排卵不好、不排卵或者卵子质量不好,就跟年龄有关。

“治未病”理论在不孕不育症中的应用

“治未病”理论在不孕不育症中的应用
机在于肾虚血瘀 。 在治疗上应 以补 肾活血 、 散结 祛瘀 之法 ,
情况下 , 针对诱 因予 以必要 的心理疏导 , 转移注意力 , 顺其 自然 , 让患者放松后 , 在不知不觉中怀孕 。当学习 紧张 、 压 力过大及焦虑抑郁等情志刺激诱发月经紊乱时 , 应及 时运
用 中医理论 , 补肾益天癸 , 养血 调冲任 , 促进 生殖 功能 J , 辨证施治 , 调节 月经 , 恢复排卵性月经 , 防止进一步发展为 排卵障碍等疾病 。同时注意饮食调理 , 全身调整到最佳状 态, 为优生优育奠定基础。 2 已病早治 。 防其传变
改善盆腔 内环境 , 恢 复输 卵管功能 , 完善卵泡发育 , 预 防不 孕的发生 , 为。 防 其 复 发
“ 治未病 ” 还应包 括瘥 后调摄 , 采取 各种措施 , 防止疾
病 的复发 。在疾病初愈 阶段 , 虽然症 状消 失 , 但 此时 邪气 未尽 , 正气未复 , 脏腑功能 尚未健旺 , 必待调理方 能渐趋康
疾病虽未发 生 , 但 已出现某 些先兆 , 或 处于 萌芽状态 时, 应采取措施 , 防微 杜渐 , 从而 防止疾 病 的发生或 发展 。 在 疾病初期 , 一般病位较浅 , 病情较轻 , 对正气损害也不 甚
严重, 故早期治疗则易 治愈 。因此 , 不 孕不 育症 强调早 期
治疗 。如异位妊娠保 守治疗 后或保 守性手 术治疗 的后 期
复 。瘥后可适 当用药物巩 固疗 效 , 同时配 合饮食 调养 , 以
期早 日康复 , 避免疾病的复发 。 输 卵管 阻塞是不孕不育症 的主要病 因之一 J , 主要 由 炎症 引起 , 多 因人工 流产 术后 或急 性盆 腔炎 未 能彻 底治 愈, 或患者体质较差 , 病程迁延所致 。病情缠绵难愈 , 常在

罗元恺临床惯用秘验方

罗元恺临床惯用秘验方

罗元恺临床惯用秘验方罗元恺(1914—1995),中医妇科学家。

广东省南海市人。

出身于书香世家,其父以儒通医。

幼承庭训,于1930年考入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并与同学组成克明医学研究会,出版《克明医刊》。

1935年毕业后留校任教。

新中国成立初期出任该校校长,兼任广东中医院院长及广东省中医进修学校副校长。

1956年参与筹办广州中医学院,先后任金匮教研组、妇儿科教研组及妇产科教研室主任,副院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学位评议委员会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医学学科评议组成员。

从医执教50余年,长于内科、儿科、妇科,尤精于妇科。

创制的“促排卵汤”、“滋肾育胎丸”曾获卫生部科技成果乙等奖。

为第五、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主要著作有:《点注妇人规》、《罗元恺医著选》等,主编全国高等医药院校统编教材《中医儿科学》第一、第二版和《中医妇科学》第五版,《高等中医院校教学参考丛书·中医妇科学》等。

参加编写了《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妇科分册》。

1.盆腔炎惯用方盆腔炎为妇科常见病之一,主要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官,包括子宫、输卵管、卵巢及盆腔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等因受病菌或病毒的感染而引致的炎症。

临床上可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3型。

(1)急性盆腔炎惯用方:临床常表现为下焦热毒证,其证候为壮热,恶寒,下腹剧痛拒按,头痛,口干口苦,烦渴,有时自觉小腹灼热,肛门坠胀不适,小便黄赤、尿频尿数、涩痛,大便秘结,带下增多且色黄质稠而臭秽,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当清热解毒,行气化瘀。

处方组成:蒿蒲解毒汤。

青蒿(后下)12克,蒲公英30克,白薇、丹参各20克,丹皮13克,赤芍16克,黄柏12克,桃仁15克,连翘20克,青皮、川楝子各10克。

每日1~2剂,复渣再煎,多次分服。

大便秘结不通者,加大黄(后下)12克;恶心呕吐不欲食者,加鲜竹茹15克,藿香10克;小便刺痛者,加六一散20克;少腹痈结已成者,加败酱草30克,紫花地丁15克;如神昏谵语,四肢厥逆者,当急予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救治,或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抢救。

现当代中医妇科名家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经验概要

现当代中医妇科名家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经验概要
是为 妇科病 机 的主要 特点 。而其 中 肾阴 肾阳 的偏 盛 冲任 , 气 血 运行 受 阻 , 血 海 不充 致 不孕 、 肥胖 。对 于
偏虚 导致 的阴 阳失衡 , 是疾 病发 生发展 的关 键l 】 1 罗 多囊 卵 巢综 合 征所 致不 孕 症 患者 , 肖教 授 强调 辨 证
老认 为 排 卵 的过程 即 肾中 阴阳相 互 转化 的过 程 , 由 与 辨病 相 结合 , 采 用 监 测 基 础体 温 、 子 宫 内膜 厚 度
于 卯泡 发 育依 赖 于 肾中精 气 的充 盛 ,若 肾 阴不足 , 和 卵 泡 大小 , 推测有无排卵 , 运 用 中药 考 虑 月 经 周
中医妇科学所 达到的学术水平 。 现就 各家治疗排 卵障 促 排 卵方组疗 效 明显优 于 C C组 , 且 副作 用少 。 碍性疾病 的经验及 特色略做 总结概 括如下 。
1 岭 南 罗 氏 妇 科 2 燕 京 肖 氏 妇 科
肖承惊 教 授认 为 多囊 卵 巢 虽有 多 种 临床 表 现 ,
基金 项 目: 朱 氏妇 科 流 派 传 承基 地 项 目; 上 海 市科 委 自然基 金 资助 项 目( 1 2 Z R1 4 3 2 7 0 0) ; 上 海 市 中 医 药发 展 三 年 行 动 计 划
具 有 十 分 重要 的 意 义 . . 关键 词 排 卵障 碍 名 医 经验 现 代 医家 中 图 分 类号 R2 7 1 . 1 4 文 献 标识 码 A 文章 编号 1 6 7 2 — 3 9 7 X( 2 0 1 3 ) 1 0 — 0 0 6 6 一 - 0 3
现 当代 中医妇科 名家是指成名 于建 国以后 , 在中 疗效 进 行研 究 。 发 现罗 氏 调经 种 子丸 能 明显 改 善 肾 医妇科方 面有较高 的学术造 诣 , 有着个 人独到 的学术 虚肝 郁 的症状 , 其 降低 P R L水平 与溴 隐亭 比较 无 显 见解 , 并得到学术界 一致认 可 的一个 群体 。其 中以岭 著 差 异 , 且 明显 升 高 了卵 泡期 F S H、 E , 黄体 中期 P 南 罗氏 , 燕 京 肖氏 , 沪上 朱 氏、 蔡氏, 龙江韩 氏 , 浙江何 的水平 。赵春 景[ 4 1 采 用 罗 氏促排 卵方 治 疗 多囊 卵 巢

妇科名家医案(中)

妇科名家医案(中)

妇科名家医案(中)2 产后误汗,表虚不固案成某,女,25岁,于1991年5月24日初诊。

自诉周身发凉2月余,于产后70天时,骑摩托车后自觉周身酸痛,延医给解表散风寒之剂调治。

服后大汗淋漓,继之一直自汗不止,周身乏力,发凉恶风,肢节酸楚,夜寐不安而来诊。

刻诊:面(白光)微胀,自汗(上执下水)(上执下水),时值五月,仍穿棉衣棉裤,周身汗腥味极浓,扑鼻难闻,舌质红苔白,脉虚。

证属产后误汗致表虚不固,治宜固表敛汗,滋补阴血。

方用:黄芪60g,当归12g,焦白术15g,牡蛎15g,龙骨15g,茯苓12g,牛膝12g,杜仲12g,菟丝子12g,桂枝6g,寄生10g,陈皮10g,草蔻15g,山药20g,甘草6g。

二诊:服上药5剂后汗已大减,已不觉身凉,舌苔白,脉缓,衣服减去两件,仍以前方再服3剂而收功。

按:《景岳全书》卷三十九:“产后之禁……谓不可汗,不可下,不可利小便。

”本例患者年轻,产后体质尚好,受凉后周身不适,因误汗后形成表虚不固。

治宜涩敛固表为标,滋补阴血为本,兼顾壮肾阳之法。

使龙、牡收涩敛汗,菟丝子养阴而助阳,当归补血汤补气生血而滋阴,焦白木、山药、茯苓、草蔻、陈皮健脾补中以资生气血之源,桂枝温经通阳,牛膝、杜仲、寄生补腰膝而壮肾阳,诸药合用力大而效宏。

3 产后汗出,津亏阴虚案孔某,女,23岁,1991年6月2日初诊。

自诉产后汗多,骨蒸劳热,浑身发冷3月余。

自经产之后,终日浑身不适,邀医诊治,诊为受风,给解表发汗。

从此汗出绵绵,浑身发冷,酸痛异常,且伴骨蒸发热,又邀医诊治,给固表止汗之剂,但效不佳。

刻诊:时已六月,仍穿棉衣棉裤,颜面红胀,微汗,身有汗臭,手足心热,舌质红苔微黄,脉细数无力。

证属产后汗出,津亏阴虚,治宜滋阴敛汗。

方用:黄芪60g,当归12g,生地20g,麦冬15g,沙参15g,知母12g,地骨皮12g,鳖甲15g,焦白木15g,牡蛎15g,五味子15g,石斛15g,枳壳10g,草蔻15g,甘草6g。

岭南罗氏妇科流派传承与经验特色研究

岭南罗氏妇科流派传承与经验特色研究

岭南罗氏妇科流派传承与经验特色研究发表时间:2015-11-04T16:18:27.393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8月第16期供稿作者:陈思韵阮晓枫胡泽涛[导读] 广州中医药大学岭南医学发展历史悠久,世代名医辈出,医学流派纷呈,对中医学的发展影响极大。

陈思韵阮晓枫胡泽涛( 广州中医药大学 510405)【摘要】通过研究岭南罗氏妇科学术流派的传承脉络,总结岭南罗氏妇科的主要学术思想和用药特色,为临床中医妇科辩证、诊断、治疗用药方面提供经验。

【关键词】岭南;罗氏妇科【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6-0219-01岭南医学发展历史悠久,世代名医辈出,医学流派纷呈,对中医学的发展影响极大。

其形成与岭南中医药文化息息相关,见证了南越文化、中原文化等多个文化体系的相互融合,充分体现创新性、开放性和实用性。

岭南中医妇科便是在此背景下蓬勃发展。

现在岭南中医妇科流派的构成主体主要是蔡氏妇科、罗氏妇科两大妇科派系,以及部分专治和兼治妇科病的医家。

本文通过浅析岭南妇科体系较为成熟的罗氏妇科的传承脉络,为岭南中医妇科辩证诊断、治疗用药提供经验。

1 罗氏中医妇科学术流派罗氏中医妇科起源于罗棣华,盛于罗元恺,对现代中医妇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这与其顺应社会的变迁,将家系传承、师承教育、院校教育三者有机结合的特点密切相关。

罗元恺出生于南海书香之家,其父罗棣华是晚清儒士,以儒通医,悬壶于南海、广州等地。

罗元恺幼承庭训,在父亲的医学启蒙下奠定了扎实的中医药文化根底。

1930年罗元恺考入广州中医药专门学校,1935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成为广东中医院医师,并留校任教,以传播和振兴中医药为己任。

在院校教育的传入和医药兴教的背景下,罗元恺意识到中医药的发展与壮大必须依靠院校教育来培养大批优秀人才[1]。

1956年,罗元恺在广州中医学院建校之初便开设了中医妇科学学科,成立妇科教研室,成为建国后第一代中医妇科学术带头人,培养了欧阳惠卿、张玉珍和罗颂平等第二、三代学科带头人和众多优秀学子。

基于“肝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理论探讨当归六黄汤治疗更年期汗证

基于“肝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理论探讨当归六黄汤治疗更年期汗证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学, 2023, 12(7), 1553-1557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tcm https:///10.12677/tcm.2023.127230基于“肝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理论探讨当归六黄汤治疗更年期汗证陈青林1,胡爱民2*1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湖北 武汉 2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汉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湖北 武汉收稿日期:2023年5月28日;录用日期:2023年7月4日;发布日期:2023年7月14日摘 要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女性在绝经前后发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烘热出汗、胸闷烦躁、头昏心慌、失眠多梦或精神焦虑抑郁等一系列症候群,为患者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胡爱民教授是武汉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硕士生导师,从事内分泌疾病临床工作30余年,对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有非常深入的研究。

胡教授认为更年期女性基于“七七”之年,肝肾不足,天癸竭,冲任亏虚,则气血不足,脏腑阴阳失调是更年期综合征形成的生理基础。

胡爱民教授,运用当归六黄汤加减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在临床上颇具奇效,现基于“肝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理论及现代研究,探讨胡爱民教授运用当归六黄汤治疗更年期汗证的临床经验。

关键词更年期综合征,汗证,当归六黄汤,“肝肾–天癸–冲任–胞宫轴”To Discuss the Theory of “Liver and Kidney-Tiangui-Chong Ren-Uterus” to Explore Angelica Liuhuang Decoction to Treat Menopausal Sweat PermitsQinglin Chen 1, Aimin Hu 2*1Clinical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ube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uhan Hubei 2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Wuh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ube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uhan Hubei *通讯作者。

当代中医妇科名家从肾论治排卵障碍性不孕重点

当代中医妇科名家从肾论治排卵障碍性不孕重点

·100·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6年2月第38卷第2期Int J Trad Chin Med, February 2016, V ol. 38, No.2·专题论坛·当代中医妇科名家从肾论治排卵障碍性不孕 赵凯维 徐世杰【摘要】本文浅析了罗元恺教授等诸家从肾论治排卵障碍性不孕的诊疗思路,初步总结了诸家治肾、排障、助孕的临床经验。

通过探讨名家治验、分析诸家同病异治的思路及特色方药,以期为提高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提供参考。

【关键词】不育,女性;排卵;当代中医妇科名家;肾(中医);名医经验Analysis on experience of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medicine experts treating ovulationdisorder infertility from the kidney Zhao Kaiwei, Xu Shijie. Institute of Basic Theory for ChineseMedicine,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Xu Shijie, Email: xushijie6666@【Abstract】This paper presents an analysis of Professor LuoYuankai from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anovulatory infertility from kidney, and have preliminarily summarized the various clinical experience of kidneydiseases therapeutic methods.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the famous prescription, thoughts of comorbidity bydifferent treatm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edicine use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thus improv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Key words】 Infertility, female; Ovulation; Modern Chinese medicine department of gynaecology;Kidney; Famous doctor´s experience排卵是女性生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从临证用药特色与中医教育视角研究岭南罗氏妇科流派传承特点

从临证用药特色与中医教育视角研究岭南罗氏妇科流派传承特点

从临证用药特色与中医教育视角研究岭南罗氏妇科流派传承特点中医妇科学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夏、商、周时期开始,中医妇科学已有萌芽,对剖腹产、难产等内容进行相应的记载。

《黄帝内经》中更是出现治疗血枯闭经的妇科第一方。

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从宋朝开始,众多中医妇科医家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建立了众多妇科流派。

经历多年的师承传授和学术创新,有的流派被淘汰,有的流派被保留,被保留的流派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受到后世的推崇,源远流长。

不同流派的妇科因各自的学术思想不同而相互争鸣、相互学习,极大的丰富了中医妇科学的内容,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因此,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就开展名老中医专家的学术继承工作,逐渐加强了对中医流派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2012年11月我国中医药管理局公布了第一批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单位共计64家,其中全国妇科流派占11家,分别为岭南罗氏妇科、天津哈氏妇科、龙江韩氏妇科、上海蔡氏妇科、浙江陈木扇女科、黔贵丁氏妇科、晋中式王氏妇科、上海朱氏妇科、浙江何氏妇科、云南昆明姚氏妇科、上海大场枸橘篱沈氏女科。

进一步整理和研究中医妇科流派的内容,不仅是为了评价各个流派对中医发展的贡献和历史地位,更是要通过挖掘学术思想、整理临床经验,古为今用,更好的指导现在的中医妇科临床工作,推进中医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让中医妇科学在历史经典理论和现代科技化水平的共同作用下走向繁荣和昌盛。

目的:岭南中医妇科学是岭南历代医家与疾病作斗争后总结提炼出来的中医分支学科。

通过查找有关岭南罗氏妇科的书籍、文章和数据,收集梳理其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中医高等教育管理观念,总结分析罗颂平、赵颖、朱玲三位教授辨证论治不孕症的用药规律,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的数据挖掘技术,达到完善岭南罗氏妇科流派,充实中医妇科流派内容的目的。

方法:1.文献研究本研究以"罗氏妇科传承脉络"为出发点,通过文献检索功能,查找中医经典典籍、妇科流派专著、岭南妇科专著以及《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万方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建立微数据库,整理岭南罗氏妇科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教育管理思想和传承脉络,通过专家访谈、同门交流以及跟师学习等形式进行进一步了解罗元恺、罗颂平以及张玉珍教授的中医教育管理思想以及临床经验,完整的梳理岭南罗氏妇科从晚清时期罗棣华开始的发展过程和传承脉络。

罗颂平教授预培其本、固冲安胎的经验

罗颂平教授预培其本、固冲安胎的经验

罗颂平教授预培其本、固冲安胎的经验高飞霞;朱玲;郜洁【摘要】介绍了罗颂平教授运用预培其本的治疗原则治疗高生育年龄(高龄)及有不良孕产史患者的经验.认为高龄及有不良孕产史的女性肾气衰,天癸乏,冲任不足,不仅难以受孕,即使受孕也容易出现流产等不良孕产情况.故在临床上孕前常用通过补肾固冲任、养血调冲任、疏肝活血调畅冲任等治法,使肾充血旺冲任健;孕后以固肾培元、养血安胎为主.【期刊名称】《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32)001【总页数】3页(P90-92)【关键词】高生育年龄;不良孕产史;安胎;罗颂平【作者】高飞霞;朱玲;郜洁【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4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1.41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工作压力增大,大龄结婚生育者越来越多。

近年我国单独二胎政策放开,也有不少高龄妇女想生二胎,而高龄是自然流产、不良孕产的高危人群。

高龄女性卵子质量下降,容易出现空囊受精、受精时染色体不分离等情况,从而导致自然流产、葡萄胎、死胎、生育畸形儿等[1]情况的发生,对患者造成身体及精神上的双重损害。

罗颂平教授是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全国著名中医妇科学家罗元恺教授的学术继承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岭南罗氏妇科流派传承工作室”负责人。

潜心研究中医药安胎三十余载,屡收奇效,对于高生育年龄(简称“高龄”)女性安胎有着独特的经验,余等有幸伺诊,受益良多,今录其临证验案,与同道共享。

女性最佳生育年龄是23~30岁,30岁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生育能力渐渐减退,至“七七”之年,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

中医理论认为,肾主生殖,肾气盛,天癸充,任通冲盛,才能正常孕育。

罗教授认为年龄的增长,导致肾气衰,天癸乏,冲任不足,不仅难以受孕,即使受孕也容易出现流产等不良孕产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妇科名家罗元恺临证精华一.妇科诊法首重望诊中医之四诊以望诊为首。

《难经》有“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之说。

罗氏认为望诊在妇科至为重要,包括了对神、色、形态的观察和对经、带、恶露的辨析,是第一手的客观资料。

根据中医的整体观念,“有诸内必形诸外”,故能视外而知内。

有经验的医家,通过望诊可以大致了解病情。

望诊首先望神,主要观察病人的神志、眼神和精神状态。

对危急重症的诊断有较大意义。

如神志淡漠,反应迟钝者,常为大量失血之征,可见于崩漏、堕胎(不全流产)或宫外孕破裂等,救治不及则可迅速陷入厥脱之危象。

如双目无神,眼眶下陷,神志淡漠,肌肤甲错,则为气阴两亏之征,妊娠剧吐或产后发热、盆腔炎热入营血之重症皆可有此表现。

若非危重症而见表情淡漠,不欲言语者,多属阳虚,可见于绝经前后或月经前后诸症。

望面色是望诊中较主要的部分。

面部的色泽反映了脏腑气血的盛衰。

面色苍白是白而带青之色,主气血虚,常兼肝血不足或有肝风;面色白而虚浮者,主肺气虚或气虚血脱;面色萎黄主脾虚、血虚;晦黄为黄而晦暗,主脾肾两虚,尤以肾虚为主;面色红赤则为实热之象;颧红主虚热,尤以午后为甚;面色晦暗或黯斑主肾虚或脾肾两虚。

罗氏认为面颊、眼眶或额部晦暗和黯斑常见于妇科肾虚证。

晦暗是黑褐而无华之色,属肾之本色。

肾主生殖,面色晦暗者多有生殖功能低下之痼疾。

他对晦暗或黯斑的辨析甚详,认为眼眶黯黑主肾虚,面颊黯斑主脾肾虚,下眼睑浮而晦暗则以脾虚为主。

晦暗或黯斑的程度与病情相关,证候重则晦暗或黯斑加深,病情好转则晦暗与黯斑渐消。

这种征象多见于崩漏、闭经、不孕、滑胎等病程长而缠绵难愈的患者。

此外,环口黯黑则为肾虚冲任亏损。

因任脉与督脉交会于唇口,肾之精气不足,则唇口不荣,而艰于生育。

但唇色暗又主寒凝、血瘀和心阳不振,应结合全身脉证予以鉴别。

同时,面部黯斑还需与长期日晒形成的晒斑和使用化妆品不当造成的皮肤损害相鉴别。

望舌为望诊中最重要的内容。

“舌为心之苗窍”,脏腑以经络连于舌本,故脏腑的寒热虚实亦可通过舌象反映出来。

曹炳章《辨舌指南》云:“辨舌质可辨脏腑之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浅深。

”罗氏很重视舌诊,并归纳了妇科舌诊的规律。

如舌体瘦小者,是温病伤阴之象,而妇科久病血虚也可见舌体瘦,瘦薄而偏红为阴虚内热,瘦薄而偏淡为气血两虚;舌淡而胖主脾虚、气虚,胖而湿润如水泡猪肝样则主脾虚湿盛;舌红主热,舌尖红为心火盛,舌边红为肝胆热,舌绛红而干为热盛伤阴;舌暗红为血瘀,甚可有瘀点、瘀斑;而舌淡黯不荣润者,则主肾虚,为肾气不足,精血不能上荣之故,其特征是黯滞而淡,无润泽之色,与血瘀之紫暗不同。

苔白主寒,苔黄主热,苔腻主湿,苔黑而干主热炽伤阴,灰黑而湿润为寒水上泛,剥苔或无苔则主伤阴,也为胃气虚衰之象。

望形态在妇科有特殊的意义。

罗氏认为妇科病常与体质禀赋有关,大抵形体消瘦者,阳有余而阴不足,不受温燥;形体肥胖者,有余于形而不足于气,脾气虚则易生痰湿,且不任寒凉。

女子年逾18仍矮小、瘦削,乳房不丰者,为先天肾气不足,可见于闭经或月经不调。

毛发之荣枯,关乎肾精与气血,毛发枯槁、脱落,主肾虚,女子体毛浓密,有如须眉之象,为冲任当泄不泄,常因痰湿壅滞胞脉,可致闭经、不孕。

望经带是妇科特有的内容。

观察月经、带下、恶露的量、色、质,以辨寒热虚实。

如经色鲜红而质粘,为虚热,深红而质稠,为实热;经色淡红而质稀,属气血虚,暗红而质稠,或有血块,为血瘀,若淡黯而质稀如水,则属肾虚。

带下以量少津津常润为善。

如量多清稀如水,为脾肾阳虚,量多色白而粘,为脾虚湿盛;带下色黄或赤白相间,多为湿热,粘腐如豆渣或青黄如泡沫,为湿浊下注;带下如脓样或五色杂见,为湿毒或热毒,常因肿瘤继发感染所致;带下色赤而量少,可因瘀热,淡黯而稀,则属肾虚。

望诊为四诊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在可通过超声波、X线透视、造影、CT、MR等手段诊察体内的病变,是中医望诊的进一步发展。

但医生对病人的整体形态与神态进行观察,并诊视局部与分泌物的情况,仍是临证的第一要务。

结合问诊、闻诊与切诊,参考其它辅助检查,均有助于对病人作出正确的诊断。

二.妇科用药特点名医的经验精华,主要在于辨证的准确与治法方药之精妙。

在处方的配伍和药物的剂量上颇能体现医家的功力。

罗氏对妇科的治法用药规律有精僻的论述,撰有《月经周期的调节机理和调经用药的原则》、《妇科处方用药琐谈》等文,也曾评论一些方药的使用宜忌,著《保产无忧散和生化汤新解》、《论逍遥散、定经汤的沿革及其异同》、《当归对妇科病的宜忌》和《论柴胡的运用》等阐述其观点。

㈠调经用药原则月经周期中阴阳气血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

肾主封藏,肝主疏泄,在脏腑、天癸、冲任的调节下,子宫具有定期藏泻的功能,因而形成有规律的月经。

在月经期,血海蓄极而溢,故阴血偏盛;经后血海已泄,阴血偏虚;经过半月左右的调整补充,阴血渐复,阴极则阳生,此阴阳转化之机,正是孕育之“真机”、“的候”。

其后阳气渐长,阳极而阴生,阴血盛,血海满,如已受孕则聚血以养胎,若未受胎则血海溢而行经。

根据月经周期的阴阳消长转化的节律,罗氏提出分期调治的原则:经后阴血偏虚,宜滋肾养血,以充养冲任,使用左归饮加减;待阴血渐复,则在滋阴之中稍佐温阳益气之品,以促进阴阳的转化,可用右归饮加减;排卵后阳气渐长,宜阴阳双补,使阴阳气血俱旺,可选用归肾丸平补阴阳;经前阳气偏盛,肝气易于郁结,血海满盈,阴血易于瘀滞,则当行气疏肝,活血调经,采用逍遥散、定经汤加减。

这是按月经周期调理阴阳气血的一般规律。

还要根据病人的证候,因人、因病、因时制宜,才能取得最佳疗效。

㈡处方用药原则罗氏认为,大凡治病,既要强调治法的精专,又须讲究药物配伍之阴阳相济,君臣佐使,性味归经。

通过方药的选用和药量的轻重体现这种原则。

由于阴阳气血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在遣方用药时应该阴阳相济,气血兼顾。

对于虚证,应循景岳所谓“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之法,温阳者,不可一味用温药,以免耗竭其阴,孤阳无根,应当在滋阴的基础上温补阳气,如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皆是典型的例子。

滋阴养血者,若单用阴柔之品,则缺乏活泼流动之生机,故当兼用阳药以推动其生发之气。

如当归补血汤倍黄芪以补气,配当归以养血,就是“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务须急固”之理。

对于实证,活血常佐以行气,是“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故也。

清热常兼养阴,是因热灼则阴伤,应预以维护。

在选用药物时,要区别药性的温凉润燥。

如补血药中,有温燥之当归、川芎,其特点是走而不守,血虚而兼寒滞者可用之,阴虚而有内热,迫血妄行者则不宜用;性凉或微温,阴柔之地黄、黄精、首乌等补血药则有守而不走的特点,阴虚血燥者宜用,血虚而兼寒湿或痰湿壅滞者则不宜。

一般来说,崩漏、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者,应选守而不走的药物,而闭经、月经过少者则应选用走而不守之品。

活血药中桃仁、红花、三棱、莪术破血通经;而益母草、三七、蒲黄则祛瘀止血。

行气药中有温性的陈皮、青皮、木香等,也有凉性的川楝子、郁金、枳壳等,应根据证候的寒热而选用。

清热药中,虽药性同属寒凉,亦有苦寒燥湿与甘寒生津之别。

黄芩、黄连、黄柏苦寒,有清热燥湿之功,但用之不当,也可化燥伤阴;石膏、天花粉、芦根甘寒,能清热泻火而生津,暑热用之,有清热护阴之效,但湿热证则不宜。

中药既有性味的分别,又有归经之异同。

根据病位所在,可选择归经于该脏腑的药物。

如胎漏下血属肾虚不固者,应使用入肾经的菟丝子、杜仲、桑寄生等补益肾气、固涩止血。

而月经过多属脾虚不摄者,则宜选用入脾经的党参、黄芪、白术等健脾益气、固摄止血。

药物的用量轻重也直接影响其效果。

如柴胡重用(12-15克)可解表退热,宜配黄芩等,大、小柴胡汤是也;中等量(6-9克)可疏肝解郁,常配白芍,逍遥散、柴胡疏肝散是也;轻用(2-5克)则升举阳气,配伍人参、白术,补中益气汤、完带汤均属此列。

防风重用可发汗解表,如防风通圣散、荆防败毒散;轻用则固表止汗,如玉屏风散。

白芷轻用则上行而治头风眩痛,重用却下行而祛风止带。

此类例子,不胜枚举,正是中药配伍精妙之处。

三.崩漏须调理脾肾,养阴固气崩漏,乃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是妇科较常见的血证。

对崩漏的认识始于《内经》,后世的论述及方药甚多,其中不乏精华,但亦有含混之处。

罗氏积其数十年之临床经验,对崩漏的辨析颇详,并根据岭南地区体质与证候的特点提出其治法方药,体现了他的临证特点与学术风格。

对崩漏的记载,最早见于《素问.阴阳别论》中“阴虚阳搏谓之崩”的论述。

只言其病机,未言其证治。

后世有将各种妇科下血症统称为崩漏者,在诊治上含混不清。

罗氏认为,治病之前,当以辨病、辨证为先。

崩漏的辨析,应首先认定为月经病。

《景岳全书.妇人规》云:“崩漏不止,经乱之甚者也。

盖乱则或前或后,漏则不时妄行。

”必须排除了妊娠、癥瘕、外伤等引起的阴道下血,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

他在《崩漏的证治》以及《崩漏须调理脾肾气血》等文均列举了胎漏、异位妊娠、癥瘕等容易被误诊为崩漏的例子。

关于崩漏的病机,罗氏认为,阴虚阳搏,阴虚是本。

阴不维阳则阳亢,虚是本,亢是标,这是阴阳二气失去平衡之机理。

由于阴损及阳,或体虚、久病而导致肾阳虚,肾火不足以温煦脾阳,脾不统血是崩漏的另一病机。

他提出肾阴虚、脾气虚是致病之本,血热、血瘀为诱发的因素。

崩漏的病程往往较长,血热或血瘀只是其中某一阶段的证候,阴虚或气虚、阳虚才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他主张对崩漏的止血以固气为先,兼顾血热或血瘀。

因下血量多,则热随血去,气随血泄,即使有热,也是虚火居多,且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气虚表现,故止血必先固气。

止血之后,重在固肾以治本,并需调整月经周期,则以调补脾肾,益气养血为主。

明代方约之对崩漏的治疗提出“塞流、澄源、复旧”的三步治法。

暴崩久漏之际,塞流止血是关键。

罗氏自创“二稔汤”、“滋阴固气汤”以固崩止漏。

“二稔汤”以广东草药岗稔、地稔根止血固崩,党参、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以固摄,熟地、桑寄生、首乌养肝肾益精血,续断固肾止血,棕炭、赤石脂收敛止血。

全方固摄止血之力较强,并兼顾气血和肾肝脾三脏。

“滋阴固气汤”则以菟丝子、山萸肉滋养肝肾,党参、黄芪、白术、炙甘草健脾补气,阿胶、鹿角霜固涩止血,首乌、白芍养血和肝,续断固肾。

既滋阴,又补气,亦兼顾了肾肝脾三脏,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

适用于崩漏之势稍缓者。

如挟热者,加旱莲草、黑栀子、炒黄芩;挟瘀者,加益母草、蒲黄炭;阴阳两虚而暴崩不止者,加炮姜炭、棕炭、赤石脂。

还可艾灸隐白、大敦和三阴交以温经止血。

罗氏提出滋阴与固气为主的治法,与岭南地区的体质特点有关。

根据人群体质调查,华南以阴虚质和痰湿质多见,而西北则以阳虚质或阴阳两虚质多见。

因而西北、华北地区寒证较多,华南则阴虚、气虚、湿热证较多。

在治法上也体现了这一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