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城镇化发展现状简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城镇化发展现状简析
随着全区经济进入新常态,城镇化发展也逐渐呈现出新的增长态势。2014年全区城镇化率为59.51%,比2013年增长0.8个百分点,低于2013年0.97个百分点的增长水平,城镇化发展步伐放缓。本文通过对近十年内蒙古城镇化率等数据的分析,试图简析内蒙古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及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并给出一些建议,以期对促进内蒙古城镇化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内蒙古城镇化发展现状
(一)城镇化水平逐年稳步提高
2014年,内蒙古常住人口2504.81万人。其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490.61万人,比2013年增加24.26万人;居住在农村牧区的人口为1014.20万人,比2013年减少17. 06万人。2014年,内蒙古城镇化率达59.5%,比2013年又提高0.8个百分点。如图1所示,我区城镇化水平逐年稳步提高。
图1:2005-2014年内蒙古城镇化率
(二)城镇化率十年间在全国排名前移一位
内蒙古城镇化水平逐年稳步提高,城镇化率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的位次也由2005年的第11位上升至2014年的第10位,十年来城镇化率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随着
近几年来全国平均城镇化水平增幅趋缓,如图2所示,全区城镇化率增幅也呈现出趋缓态势。
图2:2005-2014年内蒙古与全国城镇化率对比(三)各盟市城镇化发展水平差异明显
以2014年为例,全区各盟市城镇化率较2013年均有所提高,但各盟市城镇化水平差异仍旧较大(见图3)。2014年,全区12个盟市中有7个盟市城镇化率突破60%,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图3:2014年分盟市常住人口数及城镇化率
(四)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带动城镇居民收入、消费双增长,生活水平明显改善。2014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3 50元,比2013年增长9.0%,是农村牧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的2.8倍;2014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885元,比2013年增长8.5%,是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2.1倍。
随着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明显下降。2014年全区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8.7%,低于农村牧区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1.8个百分点,与2013年相比下降了3个百分点。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划分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2014年,全区城镇居民家庭首次达到最富裕水平,表明城镇居民家庭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二、内蒙古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城市规模偏小,聚集能力相对较弱
2014年,内蒙古拥有地级和县级城市20个,其中地级城市9个,县级城市11个。9个地级城市中人口接近300万人及以上的城市有4个,分别是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通辽市和赤峰市;人口在100-250万人左右的城市有4个,分别是呼伦贝尔市、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和巴彦淖尔市;人口在100万人以下的城市是乌海市。按照国务院2014年11月印发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小、中等、大、特大和超大城市,全区拥有大城市8个,中等城市1个,其余都是小城市。一般而言,城市规模越大,集聚经济效益就越大,辐射带动作用也就越大。目前,全区城市规模总体仍然相对偏小,人口聚集能力较弱。
(二)城镇化发展水平相对滞后
近些年来,内蒙古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但与经济发展水平相比,城镇化水平还明显偏低。2014年全区城镇化率为59.51%,工业化率(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5 1.32%,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的比值为1.16,较2013年增长
0.07个百分点,但低于全国1.53的平均水平,也低于国际
1.95的平均水平,与国际通行1.4—
2.5的合理发展区间还有一定差距。城镇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不相适应,将会制约
城镇的发展,既影响工业化的进程,又影响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还会影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城乡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
(三)城镇吸纳劳动力就业能力滞后于城镇发展
近几年,全区城镇吸纳劳动力就业能力滞后于城镇发展。2014年,全区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9.16:51.32:39.5 2,从事三次产业的就业人员分布为39.2:18.3:42.5,相比二、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占比90.84%,二、三产业所吸纳的就业人员60.8%的份额还是相对较小。第一产业中的剩余劳动力过多,二、三产业提供岗位的广度和深度有待加强。城镇化速度和规模超出产业发展及其规模的吸纳能力,大量农村牧区人口进入城镇,城镇吸纳劳动力有限与农牧业富余劳动力持续增加的矛盾仍较为突出。
(四)城镇化发展空间仍旧较大,但增速有趋缓态势
世界发达国家的城镇化共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城镇化起步时期,城镇化水平低于25%,农业劳动力比重高达70—80%,经济发展处在农业社会;第二阶段为城镇化加速时期,城镇化水平由25%上升到50%,非农产业劳动力比重达到50—70%;第三阶段为城镇化强化时期,城镇化水平由50%上升到75%,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比重达到50%以上,第三产业逐渐取代第二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进力量;第四阶段为城镇化稳定时期,城镇化水平超过75%,经济发展进入后工业化社会。按照世界城镇化不同发展阶段的标准,全区处于城镇化第二和第三阶段的混合期——城镇化加速时
期和城镇化强化时期的混合时期,城镇化发展空间仍旧较大。然而,近几年全区城镇化率增幅呈现出趋缓态势,2014年城镇化率的增幅创近十年来新低。
三、加快内蒙古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城镇化是一个人口集聚的过程,是诸多因素共生演化发展的过程,是推进人口聚居、产业、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政府服务等的全面协调发展的过程,这就需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新型城镇化工作,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高效、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