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如何看中国
美国人眼中的中国人
美国人眼中的中国人一、中国人多,满世界都是奥运会开幕式很精彩,但老美看后说:中国好多人哦,上面的相片也充分说明他们的观点。
二、中国人喜欢开餐馆在美国无论大小城市,就算是最最边远的小镇,都会有中国人开的餐馆,据开玩笑说,上月球的太空船,都有中国外卖店的传单。
还有老外也知道中餐馆很多时候只收现金,这样在美国可以“合理避税”。
三、中国人什么东西都吃,还不长胖中国人很稀奇古怪,鸡爪,鸭爪,鸡头,鸭头,内脏,什么都吃,这些在美国被他们称为“PET FOOD”, 用来喂猫,喂狗的东西,都是中国人的最爱。
最让美国人受不了的是中国人吃狗肉,美国人认为狗就是宠物,而一个宠物在美国人心里就是家庭的一份子,中国人吃狗的肉,就好比吃自己家人的肉那样不可理解。
四、中国人比较沉默,遵纪守法,不惹是生非所以在任何好的区,都可以看到中国人,老美也比较愿意与中国人为邻居。
五、中国女人很多都是同性恋或者有同性恋倾向好多朋友问我中国女人是不是有同性恋倾向,他们总是不理解中国女性为什么逛街时会手牵着手,还经常睡在一张床上,在老美看来就是同性恋的表现。
六、中国人比较内向,含蓄,不谈性不喜欢把自己的感情外露,更不喜欢随时随地把“我爱你”挂在嘴边,不会在公共场所搂搂抱抱,也不谈性方面的事情,但中国人比较重行动,所以多人口那么多。
七、中文很难学老外经常开玩笑:如果比喻什么事情很困难,他们会说像学中文那么困难(不得不解释一下,教他们中文的很多都是台湾同胞,因为他们移民早,所以他们多半都是教老外繁体,不难才怪呢!)八、有美国人称中国人“杏仁眼”有个美国朋友的孩子在学校班上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有一次回家,很伤心地告诉父母“自从班上来了杏仁眼,我就再不是排在前面的人了。
”“杏仁眼”成了中国人的代名词。
九、中国人个子矮小他们普遍认为中国人个子很矮,因为他们看到很多早期的移民,多半是中国南方过去的,我经常告诉他们,中国的北方有很多比较高大威猛的.还有上海的姚明,世界第一高也是中国人。
美国人如此看中国人pps
• 6.動輒批判 外界,卻很
少反思自己;
•7.自己爽不 爽沒關係, 反正不能讓 別人爽;
• 8.不為朋 友的成功 歡呼,卻 願為陌生 人的悲慘 捐 助;
•9.不為強者的 堅持伸手,願 為弱者的妥協 流淚;
1/4/2020
•10.不願為執 行規則所累, 寧願為適應潛 規則受罪;
1/4/2020
1/4/2020
1/4/2020
• 1、從申請移民的 情況看,中國90% 的高 官家屬和80% 的富 豪已申請移 民,或有移民意願。 一個國家的統治階 層和既得利益階層 為什麼對 自己的 國家失去信心?很 令人費解!
1/4/2020
• 2、中國人不 瞭解他們應該 對國家和社會 所承擔的 責任 和義務…。
1/4/2020
美國駐中國 大使 駱家輝 對中 國人的幾點評價, 經典且耐人尋味:
• 1.非常聰明, 但非常相信
傳言;
• 2.凡事喜歡搶,從出 生搶床位,到臨終搶 墳地,從 頭搶到尾;
• 3.在大事上 能忍氣吞聲, 但在小事上 卻斤斤計較;
•4.能通過關係 辦成的事,絕 不通過正當途 徑解決;
•5.計較的不 是不公平, 而是自己不 是受益者;1/4 Nhomakorabea2020
• 6、肆無忌憚地 對環境的破壞、 對資源的掠奪, 幾 近瘋狂。這 樣奢靡、浪費 的生活方式, 需要幾個地球 才能供給?
1/4/2020
以上充滿極端的言論 有些偏頗,但確 也令 人震驚!更值得深思! 有正能量關心民族強盛 的朋友們,多多轉發給 更多 熱血志士。
1/4/2020
谢谢欣赏
• 3、中國人是世 界上少數沒有 信仰的可怕國 家之 一。全民 上上下下唯一 的崇拜就是權 力和金錢,自 私自利。
中国经济奇迹的外国视点
中国经济奇迹的外国视点前言中国从改革开放来,应该说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美国社会里面,从他的政府官员、企业家到普通的老百姓,应该说中国的声音、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
在80年代,西方人用奇迹这样的字眼来形容一个国家的经济,所以我今天讨论这样的题目,一方面我们在思考中国过去的发展、未来的发展以及如何更好地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问题,不断地思考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推进中国的未来。
同时我们也正在思考在我们的发展过程中,外国人的看法、外国人的观点对中国的发展会有什么启示。
要想谈这个问题,主要讲三个问题。
一个,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奇迹到底意味着什么?实际上我们想通过对中国与韩国、日本、美国的比较,看一下,外国人是怎么看待中国奇迹的,通过外国人看中国,更加坚定我们加快经济发展、加快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
第二,外国人如何看待中国经济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或者说中国奇迹未来发展将要克服的困难是什么。
第三,我们怎样保持清醒头脑,通过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中国经济如何更好更快的持续发展的思考。
换句话说,我们要对外国的看法要一分为二,正确的要积极采纳,同时也要看到,外国人在看中国的时候,必然带着外国人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难免有吹毛求疵的问题,所以我们作为中国的领导干部如何看待。
下面介绍第一个问题。
一、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奇迹意味着什么(一)中国的奇迹就是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美国有一个著名的研究所,叫全球关注,2005年出了一本报告,特别关注中国和印度,讲到中国27年的贡献时,讲了两句话,第一句话,中国已经成为拉动世界经济成长的发动机,并且用大量的事实表明说,特别是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大概有30%到40%是靠中国经济拉动的,这是他强调的中国贡献。
另外还强调,中国这样的大国经济发展,廉价劳动力、廉价产品的出口,成为遏制近年来世界经济通货膨胀的主要力量。
换句话说,他们也承认,是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廉价劳动力生产的产品进入美国之后,把美国整个生活费用降低了,因此我们感觉对一方面对世界经济有拉动作用,另外一方面对世界整个物价水平,特别是消费品的价格水平,起到了平抑作用,这些从很多迹象都可以看到。
一个美国人眼中的中国
一个美国人眼中的中国【摘要】每一种文化都有特殊的价值体系,帮助人们区分美与丑﹑善与恶,这就是人们的生存哲学﹑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
有的人对其他文化的了解不够全面不够准确,本文呈现了一个美国人对中国的观念并分析了产生这些观念的原因。
【关键词】跨文化;交流;观念【abstract】each culture has its special value system,which helps one distinguish beauty and ugliness, good and bad. this is people’s living philosophy, moral standards and behaving norms. some people have unilateral and incorerct understandings toward another culture. this paper presents some conceptions of an american towards china and analyses the reasons.【key words】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ncepts 近年来西方世界的人和事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这也是一种文化。
如今经济和社会的交流已经超越了国籍超越了文化,人们与西方人接触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跨文化的交流指的是来自不同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个人交流。
”(chen junsen, fan weiwei, 1)由于价值观念的不同,总会遇到一些障碍。
“克服这些障碍是成功进行跨文化交流的关键。
”(li chunyan, 1)跨文化交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总的说来,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不同,因此人们的思想行为也不同,这就可能产生冲突。
1 理论依据根据kluckhohn的模型,中国人往往要了解一个人很久才选择相信他。
美国人如何区分中国人和日本人
美国人如何区分中国人和日本人我们对亚洲人觉得很容易区分。
凡是见过一些韩国人和日本人的,凭着感觉就可以判断出来。
而欧美人往往觉得亚州人都长得差不多,就跟我们猛一看他们觉得长得都相似一样。
那么他们是怎么区分出中国人和日本人的呢?在二次大战期间,在中国战区有一些抗日援华的美国大兵。
美国华盛顿专管陆军和海军的部门为了帮助这些士兵区分中国人和日本人专门出版了可以放在兜里的小册子。
这本小册子有75页,漫画家Milton Caniff以幽默搞笑的方式图解了中国人与日本人的特征和区别。
可是这个册子只在1942年印刷过一次,到了1944年第二次印刷涉及中国的小册子时,这个册子被去掉了。
所以说这个册子的内容能保持到现散粉思考者看还是很珍贵的。
这里我选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图,并做概要翻译。
去中国手册美国军队后勤特殊服务处印制“如何识别日本人”“如何识别日本人” 。
在书的扉页,一位美军军官向大兵瑞恩发问:“嘿,瑞恩,你在中国待了那么长时间刚回来,和我们说说日本人长得和我们的东方同盟军有什么不一样吧!”总结一下说,区分中国人和日本人一要看外表,二要观其行(看脚),三要听其言。
要记住日本间谍甚至能骗过中国人。
他们可以使用任何伎俩,装出中国人的样子。
第一看外貌.中国(C)人个子和普通美国人差不多,但是日本人(J)要矮些,而且两膝常常无法并拢(罗圈).中国人肤色深一些靠近古铜色,日本人白些就跟柠檬黄相近。
中国人眼睛(位置)和欧美人相近,但常是单眼皮,日本人的眼睛更向鼻子靠拢(斗鸡眼).日本人脸上的毛比中国人重。
看看他们的侧脸和牙齿。
中国人牙齿相对平整,,而日本人常有獠牙。
,中国人很容易就微笑, 而日本人通常准备好挨枪子儿,所以他们的表情通常是对所有事情都极度不高兴(愁苦),特别是那个人是个军官的话。
再看看他们的行走方式。
中国人阔步行走,而日本人总是拖着脚走中国人和其他亚洲人的脚都比较正常,而日本人在从军穿上军鞋前,穿木屐,所以大脚趾和二脚趾之间开叉大。
如何看待中国国际地位的新变化
如何看待中国国际地位的新变化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高。
在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中,中国越来越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尽管世人在评论中国时会有不同的声音,持不同的立场和态度,但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中国在世界媒体的报道中已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这些都能使人直接地体会到中国与日俱增的国际影响力。
作为中国人,我们在感到自豪的同时应该如何理性地认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如何解读和把握这种变化的意义和启示呢?一、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上升从经济上看:21世纪头8年,中国经济在世界的排位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台阶,2008年GDP达到4.4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我国外汇储备2008年底达到2万亿美元,已排世界第一。
200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
2008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近22%。
从政治上看: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物,履行应尽的国际义务,在应对金融危机、气候变化问题、打击海盗等国际事务上,发挥着负责任的建设性作用,成为维护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世界怎样看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美国:美国战略界看中国经历了几个阶段:1.1992年召开中共十四大,中国把市场经济写入了国家大战略。
美国人从此基本上认为中国经济不太可能崩溃了。
2.2002年中共十六大召开,中国共产党新老领导集体实现了平稳交接。
美国人认为中国政治崩溃也不可能了。
3.2008年中国发生了3·14拉萨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汶川大地震和举办北京奥运会,面对动乱和盛世,中国人都显得很坚强,民族凝聚力高涨,年轻一代更呈现出有担当,理性爱国的精神来。
美国人得出了第三个结论,即中国社会也不会崩溃。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美国国内日益重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
2009年1月美国新政府上台后,奥巴马总统和希拉里·克林顿国务卿等政府高官高度重视中美关系。
从美国人的角度看中国净水现状
从美国人的角度看中国净水现状作者:庄园来源:《装修情报》2013年第09期我国水资源稀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带来水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
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90%的水厂无法对自来水中化学污染,诸如重金属及其他有害毒素进行深度处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饮用水健康程度的关注,净水市场迅速发展,净水器行业在中国市场的前景和潜力不言而喻。
净水器在中国才发展了近十年,新增企业以每年40%的速度呈增长态势,净水行业被誉为“21世纪家电行业最后一块蛋糕”。
就目前中国净水市场的现状,编辑专门采访了美国知名品牌Culligan康丽根中国区的总裁施伟祺(Jim Sweeney,下文中简称Jim),透过他一个美国人的角度,来为大家解析一下中美两国净水产业的异同以及中国净水的现状。
美国的净水现状——普及率高,市场相对平稳编辑_ Jim你好,很高兴见到你。
非常感谢你接受我们的采访。
首先我们想先了解一下美国的净水现状。
请问美国的水源情况怎么样?水污染情况严重吗?Jim_ 世界各地的水污染都是不可避免的,只是程度情况有所不同而已。
和中国相比,美国的国土面积略小一些,但是人口总量却比中国少很多。
所以美国人的生活空间相对中国人来说会大一些。
很多年前,美国政府就开始进行环境控制,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虽然已有成效,但是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和中国的水污染环境不同,在美国城市里面的水质比农村的好。
在城市里面,市政供水会采用一些净水的技术,大部分的城市家庭不需要单独的净水产品。
但是,在郊区和农村地区,水污染的状况反而会严重一些,水中会有一些化学元素的残余,家庭户用更需要使用净水产品。
而在中国,农村的水质反而比城市的水质好。
编辑_ 美国政府支持净水产业的发展吗?Jim_ 在美国有一个第三方的非盈利性的行业协会,叫做美国水质协会(Water Quality Association,简写WQA)。
中英对照:老外眼中的中国人
爆笑没商量:看看老外是如何辨别中国人的以前对于老外来说,中国可能是红色的灯笼,可能是黑色的头发,黑色的眼睛,还有扑朔迷离的年龄。
那现在,在老外们眼里,中国人是怎样的呢??1.You look like you are 18. 你看起来好像才18岁(东方人普遍看起来年轻,呵呵)2.You like to eat chicken feet. 你喜欢吃鸡爪子~3.You suck on fish heads and fish fins.你吃鱼时会吸鱼头和鱼鳍(他们都是直接切掉的)4.You have a Chinese knick-knack hanging on your rear view mirror. 你的车子后视镜上会吊中国摆设5.You sing karaoke. 你唱KTV6.Your house is covered with tile.你的房子铺的是瓷砖(老外都是木板)7.Your kitchen is covered by a sticky film of grease.你的厨房覆盖着一层厚厚的油脂(爱炒东西的缘故)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外国人眼里的中国人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外国人眼里的中国人8.Your stove is covered with aluminum foil. 你的炉子上面有铝箔9.You leave the plastic covers on your remote control. 你的遥控器外面包着塑料(发现真的只有中国人才这样)10.You"ve never kissed your mom or dad. 你从没吻过你父母(中国人谁这样啊)11.You"ve never hugged your mom or dad. 你从没抱过你父母(幼儿园时算不算?)12.Your unassisted vision is worse than 20/500. 你的裸眼视力低于5.213.You wear contacts,to avoid wearing your "coke bottle glasses". 你戴隐形眼镜,这样才能避免戴你的"瓶底眼镜14.You"ve worn glasses since you were in fifth grade. 你五年级开始就戴眼镜了。
中国首赴美调查民意
中国首赴美调查民意:经济利益未能换来政治肯定南海网时间:2011-03-02 10:39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作者:郭一娜美国人怎么看中国?美国民众在享受全球化带来的中国商品物美价廉好处的同时,并没有把这种经济利益转化为政治态度上的肯定《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郭一娜发自北京灯火辉煌的纽约时报广场,人潮涌动。
离地面十几米高的大广告牌上,正在循环播放以中国红为主基调的国家形象片。
忙忙碌碌的纽约客,或看到,或没看到。
但是,几乎无人驻足观看。
他们对中国的印象,绝不仅仅是宣传片中出现的那些名人画面,也不会简单地因一两部宣传片而改变。
对于中国,美国民众到底怎么看?就在新年伊始胡锦涛主席访美一个多星期后,一份题为《美国人眼中的中国》的报告在上海交通大学发布。
这次调查是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指导下、由上海交大和美国杜克大学联合完成的。
这也是中国研究机构第一次主动出击进行的海外民意调查。
“民意调查在美国是个很成熟的测量民意的方法。
不过,在美国民意的统计上,不能只使用美国的数字,也要有中国的角度,发出中国的声音,掌握我们的话语权。
”此次调查的首席专家、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刘康如是阐述此次调查的背景。
敌友观:虚弱的盟友2010年6月至11月,主办方委托印第安那大学调查研究中心对民众进行了随机电话采访,问题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个方面。
最终收集有效调查问卷810份。
“我们不仅问他们对目前的看法,还问了对将来中国走向的判断。
这是美国的调查机构很少去涉及的。
”刘康说。
美国人对中国的总体印象如何?此次调查采用情感温度计来评估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好感度,评分从0度到100度,如果评分在50度到100度之间,意味着有好感,在0度到50度之间,则意味着相对有好感,或不是很在意这个国家。
这个问题共提到亚洲四大国日本、印度、俄罗斯、中国。
结果,中国得分48,其他三国分别为67、58和50分。
“日本是美国的同盟国,印度和美国持有相同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
试论美国人的中国观及其影响因素
[5]余建军.美国公众的中国观与美国对华政策(1900-2002)[J].美国研究,200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J],2003(6)
1
除了美国商人,美国传教士也是19世纪美国人了解中国的主要途径。传教士们于1830年后陆续来华传教,但是却受到了清政府严厉的禁教政策和中国人民对“福音”持冷漠态度的阻碍,这令他们非常愤怒。于是,他们发表许多有关中国负面消息的文章,这严重影响了美国国内公众对中国的印象。比如由美国第一位来华传教士裨治文(Elijah C. Bridgman)主编的《中国丛报》(The ChineseRepository)在1832年10月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人的主要特征是“虚骄”、“傲慢”、“绝对的自私”以及“偏爱貌似有理的谎言”。1.P189
二、影响美国人中国观的因素:
美国人对中国及中国人的看法和认识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第一,国际环境影响美国人的中国观,尤其是国际间的战争使国家阵营产生非友即敌的泾渭分明的界线,最易激起一个民族的爱憎情感。3.P19珍珠港事件使得中国在美形象到达了历史上最美好的时期,其原因是中美两国面临着共同的敌人——日本,并且结成战时联盟。两国政府战略上的合作有利于美国人正面中国观的形成。然而,朝鲜战争使中美双方成了事实上的敌人,中国在美形象跌入低谷,不仅成了苏联的“傀儡”,而且“侵略”、“好战”。
正如伊萨克斯所说:“19世纪的中国渐渐被西方人看作是劣等民族、牺牲品和臣民、可以获取利润的源泉、蔑视和可怜的对象,最后,被美国人看作是受监护的人。”1.P126
到了20世纪,1905年至1944年期间,中国被美国人视为是“有吸引力的民族”。具体表现在:1911年爆发的推翻清政府、创立共和制的辛亥革命,让美国人对中国产生好感,其中一些人甚至认为中国开始“走美国之路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的没落”这一疑虑出现,西方社会把目光重新投向了东方。到了30年代,宁静、纯朴的乡土田园的中国形象和勤劳、诚实、爱好和平的中国人形象开始出现在美国文艺作品和新闻报道中,这对美国公众的中国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937年爆发的中国抗日战争使中国人获得了美国人的普遍同情和支持,中国人民英勇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形象在美国人心中树立起来。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在美国人眼里,中国是一个和平文明的国家,中国人不仅是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英雄,而且是与其共患难的的战友。
美国人眼中的中国
美国人眼中的中国现在全世界随处可见中国人的身影,尤其是在美国,中国人已经屡见不鲜了,有的人会问,现在的美国人是不是有些怕我们?中国现在不仅发展强盛,人口也多,不知他们是否对中国人已产生危机感。
其实他们完全没有在意我们的看法,一切都表明是我们想多了,美国当地人每天日子都过得很自由轻松了,他们不会有那个心思去担心其他任何国家,本身还是蛮看重和平的。
他们可能会认为我们国人很多。
在当地人眼里,中国人真的是太多了,尽管自己国家的领土范围本就那么大,但是依然可以在海外到处可见中国人身影,到哪都是天朝的面孔,留学君觉得他们也可能是把韩国和日本人也看做成中国的了。
他们说中国人喜欢扎推,不管去哪都喜欢三五十个人一起,其实美国那边人也差不多,谁还没有个自己的朋友圈?中国这种现象的确很常见,属于真正的群居动物,尤其见那些妹纸,就连去卫生间都会结伴而行。
他们可能会觉得我们国人很壕。
曾经听地理老师说,中国曾有几个大妈结伴去美国淘金银首饰,这新闻一度疯传。
留学君当时就觉得很有意思。
中国人不缺钱,这个应该世界都知道,然后中国人都很会花钱,国内当地的东西各个都那么贵,一旦去到国外尤其是美国,立马就能显露出国人的本性,因为那边的商品物价实在不高,在他们人看来,中国留学生在那边简直是挥金如土的节奏。
所谓“海淘”就是这么个道理。
我们中国人智商高,这个应该是不争的事实,包括美国人他们也得对我们加以佩服。
中国学生在他们当地学校里相对于同样是其他国家的留学生而言,中国学生的脑子最为开窍,成绩什么的都排在前列。
美国与我国的乒乓球外交政策直至现在还存在着,尽管美国当地人乒乓球打得很烂,但是他们就是喜欢那种感觉,在体育馆里总有机会看见当地人与中国留学生对打乒乓球,一个抽球就能让他们发懵,所以现在在他们脑子里形成一个观念,他们觉得中国人可能数学会很烂,但是乒乓球绝对人人打得好。
他们可能会觉得我们啥都敢吃。
这个我们国家确实的现象比较严重,我国有很多人吃的食物在美国人民看来都是很不可思议的,甚至是吃一些他们看来是很残忍行为的动物。
美国人看中国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吗
美国人看中国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吗美国人看中国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备受世界瞩目,不仅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也引起了美国人的兴趣。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美国人眼中中国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并对其看法进行分析。
首先,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是美国人关注的焦点之一。
中国以平均7%的年经济增长率,连续几十年保持了高速发展,这令西方国家感到震惊。
美国人对中国的发展现状普遍持有一种“中国崛起”的观点,他们认为中国正在逐渐崛起为全球新的经济超级大国。
这种观点源于中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不断崛起,如全球最大经济体、世界工厂以及全球贸易的重要参与者。
其次,美国人对中国的发展现状也存在一些疑虑。
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一些美国学者和观察家认为,中国的高速增长可能导致经济过热、环境污染、不平等增加等问题。
美国人普遍认为,中国政府需要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特别是加强环境保护和消费者权益保护,以确保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美国人对中国未来的趋势也表达了一定的关切。
尽管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一些美国人对中国未来是否能够保持持续增长产生了疑问。
他们认为,中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成本上升、经济结构调整等挑战,这可能会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中美贸易战、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等问题也使得一些美国人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感到担忧。
然而,也有一部分美国人对中国的未来持乐观态度。
他们认为中国的发展潜力仍然巨大,特别是在科技创新、人工智能、高端制造业等领域。
中国政府通过“中国制造2025”等计划的推动,表明其意图将中国经济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升级。
这些努力被认为是中国加快转型、迈向创新型国家的迹象。
因此,这些美国人相信中国将继续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综上所述,美国人对中国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存在一定的关注和疑虑。
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提高了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但也引发了一些担忧,特别是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和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
美国人看待中国人的态度是怎么样的
美国人看待中国人的态度是怎么样的美国人在对待中国人的看法之中,是印象好还是印象不好。
而在很多报道之中,美国人所眼中的中国人都是不文明的,而且在公共场所都是喜欢大声说话,对此美国人怎样看中国人到底如何?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美国人怎么看中国人,一起来看看吧。
美国人怎么看中国人其实有色人种在欧美,也就是在白种人眼里是饱受歧视的。
这种歧视是骨子里的,因为他们天生就会有一种优越感,觉得自己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学,艺术....很多方面,就连人种都比我们优越。
以前中国人在美国是相当受歧视的,现在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综合国力提升,就好多了。
美国人怎么看中国人和中国美国《华尔街日报》网日前编译《Market Watch》14日文章,题为《一个美国人眼中的中国人》。
文章摘编如下:文章说,在这里(中国),“美国”是一个充斥着分析与批评的话题,正如“中国”在美国一样。
人民币汇率和贸易关系这类话题会激起强烈的情绪反应,因为它们关乎经济增长、投资潜力和国家荣誉。
相比回答其他跟中美关系没多大关联的问题,谈论这些话题需要在政治上更加圆熟。
不管是投资、经商还是辩论,同中国打交道都需要相互尊重:──很多中国人觉得,对政府政策的批评就是对他们人格的批评。
虽然我们经常大声批评自己的政府,但中国人认为,中国是一个包含他们自身在内的统一整体。
外人对中国的批评,事实上就是对中国人民、中华文明的不尊重。
一定要和他们保持和谐。
讨论冲突话题的时候,要就事论事、以理服人。
其实不管对方是哪个国家,这样做都没有坏处。
──他们对我们的了解,甚于我们对他们的了解。
我们的衣服和科技产品是中国制造的,但我们了解中国的渠道仅限于新闻报道。
他们看我们的电影,追随NBA,在肯德基(KFC)和星巴克(Starbucks)吃喝,开别克(Buik)车,并且在商店里张贴美国演员和运动员的海报。
他们隆重地过圣诞节,只是不履行其中的宗教部分。
美国人如何看中国_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实证调....kdh
43理论平台2011/8/对外传播美国人如何看中国——《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实证调研》之一刘 康编者按:由上海交通大学与美国杜克大学联合组织的《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实证调查研究于前不久公布了调查结果。
本刊将分期刊登部分调查结果,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外传播提供参考。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形象与城市文化创新战略研究基地”于2009年9月正式启动了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大型实证科学研究项目。
该调研由中国的学术界首次在美国全境范围内开展,希望借此评估美国公众对中国的态度,找出一些影响中美关系深层次的东西,旨在通过对这些深层次问题的调查,更加客观、科学和理性地了解美国民众的中国观,从而有的放矢地制定我们的国家形象战略。
调研结果如下:1.美国民众对中国的总体好感度中立为了了解美国民众对某些国家的看法,我们采用情感温度计来评估。
评分从0度到100度,如果评分在50度到100度之间,这意味着美国民众对该国家有好感,如果评分在0度到50 度之间,则意味着美国民众对该国家相对有好感,或不是很在意这个国家。
该问题询问了美国民众对中国、俄罗斯、日本和印度四个国家的看法。
调查发现:日本得分为66.57分,在四个国家中排名最高;其次为印度(得分为58.09);俄罗斯(得分为50.20)第三;中国得分为47.97分。
“中国有满足其公众需求的政治制度”获得过半数美国民众的认同,55.0%的美国民众认为“中国有满足其公众需求的政治制度”(35.6%的认为形容中国非常准确,19.4%的认为形容中国比较准确),持中立态度的为17.8%,另外25.5%的认为这个表述不准确(14.1%的认为形容中国完全不准确,11.4%的认为形容中国不太准确)。
这一结果大大超过多数中国人的预期。
美国政府、美国媒体无休无止地对中国的政治体制进行攻击,然而调研结果却颇为出人意料,这说明美国人对中国的政治制度有了更多的了解,他们不只是停留在表面上,而是开始更加深入地思考中国的政治状况、经济状况,以及与中国的民生问题之间的关系。
来看看美国人眼中 中国各省人综合素质排名!
第一篇前一阵和一个美国朋友聊起对中国各个省份的看法.刚好他在大学里主修的是中国文化(C hinese Culture简称Double C)他说他在做毕业论文的时候和几个小组成员对全美的IVY学校内的中国留学生口碑进行了调查,从而得出了中国各省留学生综合排名,现引用如下..满分100分,其中分数主要围绕:银行信用,个人信用,导师评价,同学评价,女性评价以及社会活动得分进行这里小弟不敢把10名以后的列出来,主要差距太大了,估计要被......第一等级A+ 最差F1.河北省93.33% A+ A+ A+ A+ A A2.四川省89.00% A- A- A+ A+ A+ A+3.山东省88.33% A+ A+ A+ B+ A- A+4.浙江省86.00% A+ A A A A A+5.北京市81.33% A A A B+ B+ B6.青海省81.00% A A A B+ A B+7.上海市79.00% A A A B B+ B8.天津市78.33% A A A B B B9.湖南省75.00 B B B+ A A B-10. 台湾省73.33% B B B- A+ C+ A-第二篇河北人真好!昨天和一朋友谈论河北, 燕赵文化. 本人就是河北人, 我为自己是河北人,中国人而感到相当自豪了! 为了说明这一点, 首先河北历史有很多的名人, 大家肯定知道大部分,一看便知:我们要相信历史, 看看历史上的名人(部分代表)!1. 黄帝,我们现在知道黄帝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部落联盟的总称.史传黄帝部落由甘肃的姬水迁入今河北省中北部.并与当时来自山东的赤尤部落和河南的炎帝部落,在河北大地上上演了奠定中华民族的一系列战争,最终三部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前身。
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从甘肃迁入河北并完成一系列战争并最终融合,决不是一个很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过程,很可能是几百年甚至上千年。
则从甘肃迁入河北到一系列战争的完成,可能已经在河北大地上繁衍了几代甚至几十代人。
美国情景喜剧_老友记_中的_中国形象_
1、情 景 喜 剧 依 靠 一 种 喜 剧 方 式 吸 引 观 众 , 节 目 轻 松 愉快、语言幽默, 情景喜剧中的人物多 是喜剧人物。而且 情景喜剧多是在演播室里录制而成, 还请一些观众现场 参与, 因为在录制现场, 不时引起观众的掌声和笑声, 在 播出时, 情景喜剧保持了观众的笑声, 这一措施增强了情 景喜剧的喜剧效果。
以上这些特性是情景喜剧, 尤其是美国情景喜剧在 世界上风靡的主要原因, 美国情景喜剧中最具代表性的 作品就是前文中提及的《 老 友 记 》(《 Friends》) 。 另 外 , 曾在国内热播的美国喜情景剧《 成长的烦恼》(《 Growing Pains》) 也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 老 友 记 》(《 Friends》) 又 名《 六 人 行 》, 它 是 美 国 NBC 电视台于 1994 年开始推出的电视情景喜剧, 共十个 播出季, 约 240 集。由华纳兄弟公司( Warner Bro) 出品, 整部戏由三男三女共六位俊男美女担纲演出, 还不时有 明星与设计师等社会名流客串演出, 播出后反响很大, 共 获 得 了 55 次 艾 美 奖 的 提 名 , 其 中 6 次 为“ 杰 出 喜 剧 奖 ” 提名; 该剧还被 4 次提名金球奖的最佳电视剧音乐剧喜 剧 奖 ; 还 曾 经 3 次 获 得 公 众 选 择 奖 ; 自 从《 老 友 记 》第 一 季获得“ 观众最喜爱的新上演的戏剧连续剧奖”之后, 又 3 次获得“ 观众最喜爱的喜剧连续剧奖”。②
第十季
10- 12
菲比说她一个身上很臭的西藏朋友在 西藏“ 解放”后就会洗澡的
10- 13 华人女护士
中国人在美国人眼中是什么形象
中国人在美国人眼中是什么形象美国人认为,美国比中国人更现代、更世故、更诚实、更进取、更忍让、更慷慨,但中国人不像美国人那么贪婪、那么傲慢、那么自私、那么粗鲁、那么暴力。
在某些方面,美国人认为中美两国人民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勤奋、有创造力、有竞争力、爱国心较强等,这些在美国人看来都是有助于建设强大国家的公民好品质,而且美国人给中国人打上含蓄、谦逊、低调的标签。
但在慷慨度方面,78%的美国人自认为慷慨,只有28%的人认为中国人慷慨,这可能说明美国人觉得中国人比较小气。
但这与62%的美国人自认为自私,只有31%的美国人认为中国人自私,看上去又有所矛盾。
美国中文网9月24日刊登了美国皮尤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民调,描绘了美国人眼里中国人形象的大致轮廓。
民调结果显示,93%的美国人认为中国人勤奋,89%认为中国人有竞争力,73%认为中国人有创造力,63%认为中国人民族主义情绪较强。
这个调查让1004名美国成年人对美国人自己和中国人的特征做逐一判断。
比较美国人心目中美国人与中国人的特点可以看出,美国人认为中国人比他们自己更勤奋,但在创造性上稍逊一筹,在竞争力和民族主义方面相差无几。
报道称,应当说这基本上是符合事实的。
总体而言,在美国人眼中,中国人的形象还是比较正面的,基本上符合中国人自我定义的勤劳善良的形象,也符合美国主流社会对中国人谦逊忍让、埋头苦干、内敛沉闷的刻板印象。
报道解释称,这些看似自相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是因为民调在某种程度上只是反映一定范围民众的大致感觉,具体到每个人,有可能因为经历不同,感觉完全不一样,难免各说各话、见仁见智。
另一方面,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既来自历史,也来自现实,世事变迁,时空交错,作为个体来观察中国人的民族性,受外界的影响很大,有时候也难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从赛珍珠_大地_中看美国人心中的中国形象
文学评论一、赛珍珠与《大地》赛珍珠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小说家,她一生中创作出了大量以当时中国为背景的优秀作品,其中最具盛名的便是她的“大地三部曲”,这部有着史诗气概的作品为她先后赢得了普利策奖与诺贝尔奖,不仅如此,赛珍珠还积极翻译中国文学作品,她所翻译的《水浒传》成为了学界公认的上佳译本。
赛珍珠在中国生活了近四十年,其对中国的理解与认识可以说超越了当时美国的绝大多数人,也正是因为如此,她在《大地》这部作品中,对中国人形象的塑造并没有受到当时美国本土众多文学作品与新闻媒体的影响(比如布勒特•哈特所塑造的中国工人阿新),而是按照自己心目中对中国农民的看法与认识完成了对王龙等对美国人颇有影响的文学形象,对于西方人对中国的看法起着深远的影响,以至于后来写出《美国的中国形象》的哈罗德•伊罗生在接受采访时也不忘强调《大地》对自己的影响——“我第一次对亚洲的接触是通过赛珍珠。
中国对我来说只是地图上的一个地方,有4亿人口,他们倒扣洗碟盆当帽子戴,坐人力车,用筷子吃米饭。
这些大部分是我在高中时期获得的印象。
后来我读到了《大地》,赛珍珠为我展现了中国人人性的一面……”,直到今天,这部即便算上三部曲也不算厚重的小说依然引起了众多人的讨论。
从小说一开头,王龙结婚那天开始到最后王龙去世那一刻为止,小说中对于所出现的环境都是基于当时中国的社会现状,美国本土那群写着讽刺诗或讽刺小说的作家,靠着一点道听途说甚至直接凭空想象并以此塑造出他们心目中的中国与中国人形象。
而作为整部小说的主人公,王龙更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形象,他身上有着勤劳坚韧的可贵品质,也有着喜新厌旧的通病,可见,赛珍珠对王龙的形象并没有做当时美国本土作家常用的戏谑式的脸谱化处理,而是力图使这个人物能够反映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民族性格。
作为小说的题目,土地,始终是贯穿整部小说的重要线索,从王龙出场那一刻起,土地就成为了他永远魂牵梦绕的对象,那一缕朴实的黄色也成为王龙心目中最美的图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人如何看中国
作者:刘康
来源:《对外传播》2011年第08期
编者按:由上海交通大学与美国杜克大学联合组织的《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实证调查研究于前不久公布了调查结果。
本刊将分期刊登部分调查结果,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外传播提供参考。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形象与城市文化创新战略研究基地”于2009年9月正式启动了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大型实证科学研究项目。
该调研由中国的学术界首次在美国全境范围内开展,希望借此评估美国公众对中国的态度,找出一些影响中美关系深层次的东西,旨在通过对这些深层次问题的调查,更加客观、科学和理性地了解美国民众的中国观,从而有的放矢地制定我们的国家形象战略。
调研结果如下:
1、美国民众对中国的总体好感度中立
为了了解美国民众对某些国家的看法,我们采用情感温度计来评估。
评分从0度到100度,如果评分在50度到100度之问,这意味着美国民众对该国家有好感,如果评分在0度到50度之问,则意味着美国民众对该国家相对有好感,或不是很在意这个国家。
该问题询问了美国民众对中国、俄罗斯、日本和印度四个国家的看法。
调查发现:日本得分为66.57分,在四个国家中排名最高;其次为印度(得分为58.09);俄罗斯(得分为50.20)第三;中国得分为47.97分。
“中国有满足其公众需求的政治制度”获得过半数美国民众的认同,55.0%的美国民众认为“中国有满足其公众需求的政治制度”(35.6%的认为形容中国非常准确,19.4%的认为形容中国比较准确),持中立态度的为17.8%,另外25.5%的认为这个表述不准确(14.1%的认为形容中国完全不准确,11.4%的认为形容中国不太准确)。
这一结果大大超过多数中国人的预期。
美国政府、美国媒体无休无止地对中国的政治体制进行攻击,然而调研结果却颇为出人意料,这说明美国人对中国的政治制度有了更多的了解,他们不只是停留在表面上,而是开始更加深入地思考中国的政治状况、经济状况,以及与中国的民生问题之间的关系。
六成美国人认为“中国已经在世界政治中具有影响力”。
61.0%的美国民众认为“中国已经在世界政治中具有影响力”(28.9%的认为形容中国非常准确,32.1%的认为形容中国比较准确),
持中立态度的为24.8%,仅13.8%的持反对意见(7.0%的认为形容中国完全不准确,6.8%的认为形容中国不太准确)。
多数美国民众赞成“中国已经在世界政治中具有影响力”。
对于中国在未来十年的发展,美国人依然持正面看法。
在问及“试想十年之后,您认为中国会变得更民主或更加对人民负责吗?还是更不民主,更对人民不负责?或者维持现状?”时,59.3%的美国民众认为“十年之后,中国会维持现状”,27.7%的美国民众认为“十年之后,中国会更加民主,更加对其公众负责”,12.6%的美国民众认为“十年之后,中国更加不民主,更加对其公众不负责”。
在问及“试想十年之后,您认为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是增加还是降低?或者维持现状?”时,77.0%的受调查美国民众认为“十年之后,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将增加”,仅5.7%的认为会降低,而17.3%的认为会维持现状。
可以肯定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加深了,比起5年前有了非常大的进步。
过去美国人对中国的认识大多受到媒体和舆论的影响和误导。
美国人对中国的认识也不再仅仅是停留在表象,他们开始对中国的经济和制度有所思考。
2、经济成就最获美国人的认可
随着中国的GDP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美贸易关系逐步深入,绝大多数美国民众都对中国的经济成就表示认可,并认为从中受益。
有64.3%的美国民众基本认同“中国的经济具有国际竞争力”,仅有17.5%的美国民众不认同这一观点,另外18.0%的美国民众持中立态度。
这一结果也和皮尤2011年调研结果相吻合,该调查显示近47%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然而只有31%的美国人认为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相比皮尤2008年的调研结果发生逆转(2008年有41%的美国人认为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而中国只有30%)。
这充分说明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在美国得到了普遍的认同。
在中国经济崛起的原因分析上,美国民众并不认同美国政府和媒体强调的人民币汇率问题,“中国操纵货币,意图在国际贸易中获利”在大多数美国民众看来并不成立。
仅有28.9%的美国民众认为“中国通过操纵货币,意图在国际贸易中获利”(其中17.2%的认为用这句话形容中国比较准确,11.7%的认为非常准确)。
19.0%的美国民众认为这对中国而言一点都不准确,23.1%的认为这样“形容中国不太准确”,换言之,42.1%的美国民众对这一观点持否定态度。
另外28.9%的美国民众保持中立。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发现,除了28.9%的美国民众支持“中国通过操纵货币,意图在国际贸易中获利”这一论调外,多数美国民众(71.0%)持否定和中立态度。
在问及“如果美国彻底断绝与中国的贸易往来,您认为对美国经济的伤害更大,还是对中国经济的伤害更大?”时,59.3%的美国民众认为对美国经济的伤害更大,38.4%的人认为对中国经济的伤害更大。
多数人认为“如果美国彻底断绝与中国的贸易往来,对美国的危害更大”。
3、重视中美关系
作为当今世界的两个最重要大国,多数美国民众都非常重视中美关系,并认为双方有较多的共同利益,并不把中国看做以前苏联似的竞争对手。
在问及“您认为中国是美国的强敌,还是弱敌,是中立,抑或弱盟友,还是强盟友?”时,16.4%的美国民众认为中国是“强敌”,10.9%认为中国是“弱敌”,共27.3%的美国民众认为中国是“敌对”一方;29.6%的美国民众保持中立;36.8%认为中国是“弱盟友”,而5.4%认为是“强盟友”,共42.2%的美国民众认为中国是美国的“盟友”。
以上发现说明,对中国怀有敌意的美国民众仅是少数(27.3%),大多数美国民众(71.8%)将中国视为盟友或保持中立态度。
4、国家利益诉求存在显著差异
一方面认为中美关系非常重要,另一方面美国民众在国家利益冲突面前又更加容易表示出单向度的维护热情。
问及“涉华问题上,奥巴马政府在与中国进行经济和商务谈判中,态度是不够强硬,还是恰当,或者是过于强硬?”时,62.7%的美国民众认为“涉华问题上,奥巴马政府在与中国进行经济和商务谈判中不够强硬”,29.8%的认为“恰到好处”,而仅有2.0%的美国民众认为“过于强硬”。
在决定美国对华政策时,美国民众优先考虑“促进和保护中国的人权”(67.40%),其次是“中国更好的环境政策和实践”(65.30%),再次是“确保大陆和台湾之间的和平关系”(57.60%),“促进中美之间的公平贸易”(56.30%),最后才是“增加中美之间的贸易往来”(29.30%)。
这表明一旦涉及到国家利益的冲突,美国民众很容易被政府倾向和媒体舆论所引导。
5、文化吸引力薄弱
在经济领域之外,美国对中国的文化基本不看好,了解甚少。
在“中国是否有非常吸引人的流行文化方面”,美国民众有几乎一致的看法,72.5%的美国民众认为这句话“描述中国”不很准确,18.0%的美国民众表示中立,仅9.3%的认为“中国有非常吸引人的流行文化”。
在“中国有非常丰富的文化遗产”的判断上,40.6%的美国民众认为有(其中24.6%认为这句话“形容中国非常准确”,16.0%认为这句话“形容中国比较准确”)。
23.6%保持中立,34.9%则认为这句话形容中国不太准确。
持支持意见和持反对意见的两方差距仅5.7%,让国人自豪的“5000年文明古国”,在美国民众眼中并没有获得应有的地位,其中的缘由值得我们深思。
目前,无论是“古典文化”,抑或是“现代流行文化”,中国都没有在美国民众心目中占据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