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调查报告---北京大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随着全球化一体化进程加快,各国之间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也更频繁。各种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形成当今的多元文化社会,中国作为具有五千年悠久文明史的文明古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化大国,积淀的传统的文化也遇到了外来文化的挑战。针对传统文化是否能够得到很好的延续,为把握北大学子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引起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为传统文化的更好传承出谋献策,北京大学校团委宣传部设计发放了本次问卷调查。
该问卷从近期的传统节日(中秋节、重阳节等)着眼,从传统文化现状、继承发扬上调查当今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重视程度以及对西方节日庆祝活动的看法等。本次问卷共计450份,按各院系人数比例发放至20余个院系,回收问卷390份(男生186份,女生204份),回收率86.6%,其中有效问卷367份,占94.1%。问卷包括客观选择题和主观表达题。通过此次问卷调查,我们大致掌握了在校大学生(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对于西方节日的态度,并且集思广益,搜集到同学们对于发扬传统文化的很多有价值的建议。
一、当代大学生眼中的传统文化现状
调查中,绝大部分同学都愿意参加传统节日的庆祝。对于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提案将除夕、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列为法定节日,同学都表示普遍支持。而在传统节日受大众关注度这个问题上,大部分同学选择部分节日受重视,有些节日不受重视,例如寒食节、腊八节等。
对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京剧和其他地方剧种,大部分同学认为是个人兴趣,没有上升到文化的高度,认为传统戏剧缺乏时代感的稍次;但是在分性别统计中发现,女生有相当部分选择“非常喜欢传统戏剧,并且认为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来,传统戏剧要很好的保存、流传,必须更加要注意性别间的接受差异。
对于经典典籍——经史子集,大部分选择“偶尔翻阅”,其余的选“爱不释
手”和“敬而远之”的比例大致相同,对比古代学子,将经史子集作为启蒙教科书,现代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教化方面相当薄弱,因此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理解也比较弱,传统文化的延续传承任重而道远。而古代文人的理想“齐家治国平天下”,绝大部分同学都认同这样的人生观、价值观,这说明,传统文化对中国数千年留下的价值标准仍有很强的影响力,其发扬、复兴具有很大的思想基础。
二、当代大学生看西方节日
在问卷中,关于了解西方节日的途径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同学通过媒体宣传及朋友介绍了解西方节日,而选择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大的是“通过媒体报道宣传”,真正受家庭信仰影响而接受西方节日的学生微乎其微。在是否参与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西方节日这个问题上,绝大部分同学选择参与活动,再分析参与活动的原因时发现,“受媒体影响,有节日气氛”和“仅仅为了娱乐”是两个首要的理由。
三、传统文化的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发扬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同学认为传统文化的体现不仅在思想观念上,也在生活方式上;弘扬传统文化对于中国当下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对于传统文化的未来,大部分同学持保守态度,“比较乐观”和“很难说”占到很大比例。问卷显示,同学认为传统文化要发扬,必须要有政府、媒体、公众舆论、每个人身体力行等方面的支持,才能更好流传下去。
对于如何更好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同学们建议很多,不乏有精良切实的意见:
从社会角度看
1、扩大社会影响力,大力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文化产品及产业及传统节日文化消费品以及节日精神生活方式,以避免国人因觉得传统节日不如西方节日内容丰富而放弃传统节日。将除夕、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变成法定假日,让民众有“过节”的感受;在传统节日时多准备主题性的文化弘扬活动,以营造氛围;加强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采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欢度
传统节日作为社区文娱活动之一,扩大接受的群众基础。从更高点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人类社会产物的价值,研究从此角度将其结合到现代中国文化中来的用处
2、媒体应起到积极宣扬作用:多创作,弘扬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文化作品,尤其电影、电视剧等大众传媒,多播放高水平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节目(向韩国学习);宣传传统节日的意义,加重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
3、政府应宏观调控:政策上多鼓励支持,规正社会风气,创造良好文化氛围,应该有必要的财政支持把民间手艺、民俗传统给“养”起来。
4、经济手段:可借助商业活动来宣传;
5、教育引导:重视古典文籍对人们的从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中小学开展包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上的传统文化教育,加强文化的传承性;在教育中加重古文与传统文献在大学开设相关通选课,支持相关社团活动;发扬国学,专门教授传统文化,在制度和教师培养上下功夫。
二、从个人角度说:
1、多读史书,主动发掘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意识。
2、重视汉语作为母语的影响。
3、游历祖国大好河山,历史遗迹,革命胜地等,增加对祖国的感情,对文化的
认同。
三、从传统文化自身看:
1、经济的发展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很大,只注重经济发展而忽视传统的传承,导
致人们心中的空虚。传统文化渐渐不被大众所重视的关键在于,其某些部分相对落后,以至于失去了对年轻人的吸引。
2、一些传统文化是在农业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下产生,发展,传承的。而现在
工业文明、信息化时代中,一些传统的消逝不可避免,真正的精华部分将继续流传下去。现代往往是从传统中获得自身。创新是一种文化、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文化是运动发展的,传统挡不住进步,要吸取,融合,但不盲目复古,也不流于形式,去粗取精,与时俱进,在社会营造氛围,在教育中灌输思想。
3、曲高所以和寡,民间化、大众化对传统文化的普及必将对其发展有好处。
4、追求传统文化在很多现代人生活中其实是一种奢侈。实现经济的全面增长、
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以及中国国民素质的总体提高之后,传统文化自会流行。
5、国家与民族的强盛使其文化成为全举世注目的对象,同时,也树立对自身所在文化的自信心,随着中国的发展,西方文化的传入与吸收不可避免,但同时,经济,军事各方面的强盛也对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有促进作用,并在人们内心有一种内生力量,以教育为核心,以传媒为阵营,以政治为主力,以社团为细胞,以每个人作为动力,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才能使中华文化经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