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学习心得体会文档2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课异构”学习心得体会文档2篇Learning experience document of "isomerism in the sa me class"
编订:JinTai College
“同课异构”学习心得体会文档2篇
小泰温馨提示: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
本文档根据心得体会内容要求和针对主题是读书学习群体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同课异构”学习心得体会文档
2、篇章2:国培学习之旅--“同课异构”中的“读懂”文档篇章1:“同课异构”学习心得体会文档
为期一天的xxxxx中学“有效教学”同课异构活动结束了,在本次活动中,收获不少。
看得出老师们对教材的把握较好,能充分挖掘教材的意图,创造性的利用教材;多媒体课件操作熟练,应用灵活、恰当效果好。
在老师们的评课中也针对有效教学谈了应该注意的几点,使我们与有效教学的距离拉进了。
一、关注学生的思考。
我们发现课堂上一些学生虽然很
高兴地参与了教学活动,但感觉并没有取得预期教学效果,学生完成练习时经常出错,究其原因应该是教学活动仅仅停留在浅层次的体验上,学生没有充分的思维活动,致使在活动中学生的思考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二、关注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对于用无效的情境来进行
教学不如不用,既浪费了教学时间,也容易使学生分散注意力,还不如直接导入。
三、要关注全体学生。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唱主角的
往往是尖子生,他们一般都是在老师布置完任务后就能很快的得出结果并作汇报,这样,那些中等生和后进生就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他们只是“旁观者”、“陪衬”。
这样的小组合作还不如不合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自己先独立思考,效果可能会好一些,至少每个学生都有了思考的过程。
有了自己的想法。
四、要关注老师的主导作用。
老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
导者和合作者。
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引导启迪,这体现在教师的教应着重引导学生学的主动性和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五、要关注接受性学习。
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是一
种很好的教学方式,这种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是目前老师们用的最多的教学方式。
但有些知识点是约定俗成的。
像一些没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不如教师直接告诉学生。
六、要关注“双基”教学。
新课程的实施培养了学生的
动口和动手的能力,在这些方面可以说比以前强了。
但是做为最基本的知识却在不断的减弱,考试成绩比不上往年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是要作为重点的,如果这一点无法做好,那一切都是徒劳的。
因此,对于新课程我们要有理性的认识,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不能生搬硬套,在某些环节要有所回归。
篇章2:国培学习之旅--“同课异构”中的“读懂”文档【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
国培理论学习中,我们涉足更多的是“同课异构”。
同
样的内容,在不同的版本中一不的方式呈现,本已自成一道风景;再经过各组的学员们仔细揣摩,大胆挖掘,最终由4位学员在“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风格中表演出来,就更增添了别样的韵味。
亲身体验“同课异构”,我感触颇多,受益非浅。
[莲山课件]
吸纳别人的智慧不失为一条捷径,每个组的组员中使用三种版本的都有,团队精神让我倍受感动。
他们找齐了三种教材,从“读懂”做起,研读课标,找出“可能性”(三年级)和“温度计”(四年级)这两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前后联系,可以说,大家一起走进了北师大版的世界。
有了每位组员的经验和专家们的理念引领,上课教师很快“读懂”了教材。
带着对教材的“读懂”,学员们又积极的去“读学生”,他们一致认为,虽然地域不同,教材不同,但学生的认知规律是相同的,目标都是培养孩子的数学思想,渗透学习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4位学员本着“初步认识,拓展感性,建立表象,运用于生活”的基本思路,激趣导入,设计了直观的课件,让孩子们轻松地在参与中发现,在疑问中猜想,在验证中明白。
[莲山课件]
除了在课堂上的亲身感触,4位学员亲切的教态,清晰而温润的话语,驾驭课堂的能力也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这应该是同课异构的好处,大家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进行设计,达到“殊途同归”的目的,从不同的过程中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尚春梅老师把“摸球活动”改为“猜一猜”,学生兴趣高昂,把比较可能性大小的练习用增加或减少球的个数课件直观演示出来,让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
总之,从“同课异构”的活动中,我们学习的不仅仅是
几个课件或某种课型的教学模式,而是一种理念,教材仅仅是帮助学生提高能力、增长知识的载体,同样的教材可以有很多演绎的方式,不拘一格,因人而异。
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教材为载体,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还学生轻松愉快的课堂,是我们需要深层思考的问题。
“同课异构”的精彩就在于,“贵在似与不似之间”。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