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识图之平法标注(板)
梁柱板及基础平法标注图解

Φ10@100/ 200(4) Φ8@100(4) /150(2) 13Φ10@150/200(4) 18Φ12@150(4)/200(2) 2 25+3 22;5 25
梁平法标注
原位标注——梁支座上部纵筋
• 梁支座上部纵筋,该部位含通长筋在内的所有纵筋: • 1. “/”分隔——当上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 2. “+”相联——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联,注写时将角
梁柱板及基础平法标 注图解
第一部分 钢筋专业知识
• 第一单元 基本知识 及相关概念 • 第二单元 平法识图(11G101)
1.1一般知识 1、钢筋种类: 1.1 按照生产条件的不同分为:热轧钢筋 、冷拉钢筋 、热处理钢筋 、冷拔低碳钢丝 等。 1.1.1 热轧钢筋(普通钢筋)按照强度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 (Ⅰ、Ⅱ、Ⅲ、Ⅳ是罗
原位标注: 1、梁支座上、下部纵筋 2、吊筋、附加箍筋
梁钢筋的标注方法 上部受力筋
下部受力筋
集中标注——梁编号
• 梁截面尺寸,该项为必注值。 集中标注——截面尺寸 • 当为等截面梁时,用b×h表示; • 当为竖向加腋梁时,用b×h 1×C2 表示,其中C1 为腋长,C2 为腋高; • 当为水平加腋梁时,用b×h 1×C2 表示,其中C1 为腋长,C2 为腋宽,加腋部分应在平面中
中间支座负筋(上排)2 22 中间支座负筋(下排)2 22
端支座负筋(上排)2 22 端支座负筋(上排)2 22
梁上部钢筋
2 16悬臂端下部钢筋
2 22(1跨下部钢筋_上排)
板——有梁楼盖平法施工图的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_20190304202730

2 有梁楼盖平法施工图的构造详图
1.有梁楼盖楼面板LB和屋面板WB钢筋构造
图5-5 有梁楼盖楼面板LB和屋面板WB钢筋构造
2 有梁楼盖平法施工图的构造详图
1.有梁楼盖楼面板LB和屋面板WB钢筋构造
1)上部纵筋 上部非贯通纵筋向跨内伸出长度详见设计标注。与支座垂直的贯通纵 筋贯通跨越中间支座,上部贯通纵筋连接区在跨中1/2跨度范围之内;当相 邻等跨或不等跨的上部贯通纵筋配置不同时,应将配置较大者越过其标注 的跨数终点或起点并伸出至相邻跨的跨中连接区域连接。与支座同向的贯 通纵筋的第一根钢筋在距梁角筋为1/2板筋间距处开始设置。 2)下部纵筋 与支座垂直的贯通纵筋伸入支座5d且至少到梁中线,与支座同向的贯 通纵筋第一根钢筋在距梁角筋1/2板筋间距处开始设置。
1.2 板支座原位标注
1.板支座原位标注的内容
悬挑板支座非贯通筋的注写方式如图5-4所示。当悬 挑板端部厚度不小于150 mm时,设计者应指定板端部 封边构造方式;当采用U形钢筋封边时,尚应指定U形钢 筋的规格和直径。
图5-4 悬挑板支座非贯通筋的注写方式
1 有梁楼盖平法施工图的制图规则
1.2 板支座原位标注
当为单向板时,分布筋规则
1.1 板块集中标注
3.纵筋
当在某些板内(如在悬挑板XB的下部)配置有构造钢筋时,则X 向以Xc,Y向以Yc打头注写。当Y向采用放射配筋时(切向为X向, 径向为Y向),设计者应注明配筋间距的定位尺寸。
当纵筋采用两种规格钢筋“隔一布一”方式时,表达为 xx/yy@×××,表示直径为xx的钢筋和直径为yy的钢筋两者之间的间 距为×××,直径xx的钢筋的间距为×××的 2倍,直径yy的钢筋的间 距为×××的2倍。
2 有梁楼盖平法施工图的构造详图
梁板柱钢筋平法标注图解

【L(净跨)-50*2】/箍 筋间距 + 1
板钢筋计算
底部受力筋:
标注长度+2*弯 钩长度(一级钢时)
上图单块板钢筋根数: 【板宽-上轴线到梁边距离-下轴到梁边距离-2*50】/间距 + 1
负筋: 标注长度+左 弯折长度+右弯折 长度
剪力墙钢筋计 算
长度
水平钢筋 墙身钢筋 竖向钢筋 根数 长度
架立筋:净跨长- L(净跨)/3【左边支座】- L(净跨)/3【右边支座】+搭接*2
悬臂梁钢筋计算 下图钢筋形式:全跨长-砼保护层-右支座+下弯长度+锚固长度
下弯长度:梁高-2*砼保护层+次梁宽-砼保护层+50+斜 长+锚固值
平法标注图解

④梁侧钢筋的标注规则。 梁侧钢筋分为构造配筋和受扭纵筋。当梁的腹板高度 ≥450mm时,就需要配置构造梁侧钢筋,构造钢筋用大写字 母G打头,接着标注梁两侧的总配筋量,且对称配置。例如 G4φ 12,表示在梁的每侧各配2φ 12构造钢筋。 受 扭 纵 筋 用 N 打 头 。 例 如 N6φ 18 , 表 示 梁 的 每 侧 配 置 3φ 18的纵向受扭钢筋。 ⑤梁顶高差的标柱规则 梁顶高差是指梁顶与相应的结构层的高度差值,当梁顶 与相应的结构层标高一致时,则不标此项,若梁顶与结
(梁净长)1/3 (梁净长)1/4
250 6 22 4/2
2 16 10-200(2)
A
KL4(3A)250*700
2 22 8-100/200(2)
(梁净长)1/3
(梁净长)1/4
(梁净长)1/3 (梁净长)1/4
6900 6 22 2/4
250 6 22 4/2
1800 150 150 6 22 4/2
1、平法施工图的表达方式与特点 平法的优点是图面简洁、清楚、直观性 强,图纸数量少,设计和施工人员都很欢迎。 为了保证按平法设计的结构施工图实现全国 统一,建设部已将平法的制图规则纳入国家 建筑标准设计图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 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GJBT-518 03G101-1)。
时,则将该项数值进行原位标柱,施工时 原位标柱取值优先。
平面注写方式是在梁的平面布置图上, 将不同编号的梁各选一根,在其上直接注明梁 代号、断面尺寸B×H(宽×高)和配筋数值。 当某跨断面尺寸或箍筋与基本值不同时,则将 其特殊值从所在跨中引出另注。
(12)板的平法配筋图(五)

2、简单识图
平法中板钢筋的构成
3、识图实训
识图实训:(绿皮图纸P21) 1、图中分布筋信息是怎样的?
2、B:X&Y ø 10@150,请说明含义,并绘制示意图。
3.4.7 板的平法配筋图(5)
板的平法配筋图表示方法
1、规则学习:比较不同(传统标注、平法标注) 2、简单识图 3、识图实训
1、规则学习
不同的地方: 1、钢筋的示意符号不同(传统标注:带弯钩;平法标注: 不带弯钩;) 2、受力钢筋表示不同
(传统标注:写在钢筋上方,同负筋;平法标注:集中 注写,且有方向X、Y之分;底筋B和面筋T之分; )
3、A、C×①、②区域,试说明全部的钢筋类型和对 应信息。格式如下: 受力筋: 负筋:
4、C、D×③、④区域,试说明全部的钢筋类型和对 应信息。格式如下: 受力筋:制: P19 3.450板平法施工图
平法标注图解优质课件

有关平法旳识图及配筋构造
(梁净长)1/3 (梁净长)1/4 2400
梁代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梁序号
梁跨数
梁顶相对于楼 层标高值
梁断面(宽×高)
有无悬挑
(A为一端有悬挑) (B为两端有悬挑)
X-X/X (X) X
箍筋类型、直径
梁上部贯穿筋情况
箍筋间距 加密区/非加密区
箍筋肢数
原位注写:将梁上、下部受力筋逐跨注写在梁上、下位置,如受力筋多
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2号框架梁,有两跨, 一端有悬挑、梁断面 300×650
时,则将该项数值进行原位标柱,施工时 原位标柱取值优先。
平面注写方式是在梁旳平面布置图上,将 不同编号旳梁各选一根,在其上直接注明梁代 号、断面尺寸B×H(宽×高)和配筋数值。当 某跨断面尺寸或箍筋与基本值不同步,则将其 特殊值从所在跨中引出另注。
集中注写 :
KL-2(2A)300×650(-0.100)
钢筋一般表达法(钢筋信息)
二级钢筋
一级钢筋
1.2钢筋一般表达法(图例)
钢筋涉及概念
混凝土保护层:
纵向受力钢筋旳外表面到截面边沿旳垂直距离。作用 有三:降低砼开裂后纵向钢筋旳锈蚀、高温时使钢筋旳温度 上升减缓、使纵筋与砼有很好旳粘结。
锚固:为了使钢筋不被拔出就必须有一定旳埋入
长度使得钢筋能经过粘结应力把拉拔传递给砼,此埋
工程识图之平法标注(板)

工程识图之平法标注(板)本文主要从有梁楼盖板、无梁楼盖板、楼板相关构造三个方面讲述板平面标注的具体规则。
一、有梁楼盖板(一)、概念。
以粱为支座的楼面和屋面板。
如图:(二)、标注。
有梁楼盖板平法标注,系在楼面板和屋面板布置图上,采用平面注写的表达方式。
板平面注写主要包括板块集中标注和板支座原位标注。
1、板块集中标注A、标注内容。
包括板代号序号、板厚、上下部贯通纵筋等信息。
B、标注规则(1)、板结构平面坐标方向1)当两向轴网正交时,图面从左至右为X向,从下至上为Y向;2)当轴网转折时,局部坐标方向顺轴网转折角度做相应转折;3)当轴网向心布置时,切向为X向,径向为Y向;(2)、板块编号(3)、板厚注写。
①板厚注写为h=xxx(为垂直于板面的厚度),当悬挑板的端部改变截面厚度时,用斜线分隔根部与端部的高度值,注写为h=xxx/xxx,当设计已在图注中统一标明板厚时,此项可不注。
②集中标注处标明板厚,如:h=120,图名处标注板厚,如:12.000-21.000板平面布置图h=120。
(4)、板贯通纵筋。
①、贯通筋前用B代表下部,以T代表上部,B&T代表下部与上部;②、X向贯通纵筋以X打头,Y向贯通纵筋以Y打头,两向贯通纵筋配置相同时以X&Y打头;格式为:B:XΦxx@xxx;YΦxx@xxxT:XΦxx@xxx;YΦxx@xxx③、当为单向板时,另一向贯通的分布筋可不必注写,而在图中统一注明。
④、当在某些板内配置有构造钢筋时,则X向以Xc,Y向以Yc打头注写,例如:XB h=150/100 B:Xc&YcΦ8@200);⑤、当Y向采用放射配筋时,设计者应注明配筋间距的度量位置;⑥、当贯通钢筋采用两种规格的钢筋“隔一布一”时,表达为Φxx/ yy@×××,表示直径为xx的钢筋和直径为yy的钢筋二者之间的间距为×××,如图:示例解读:表示5号楼面板,板厚110,板下部配置的贯通纵筋X向为直径10的三级钢和直径12的三级钢,且两种直径的钢筋隔一布一,两种直径钢筋之间间距100。
板构件平法识图

板构件平法识图
一、G101平法识图学习方法
1、G101平法图集由“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两部分组成。
2、制图规则的学习可以总结为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该构件按平法制图有几种表达方式;
二是该构件有哪些数据项;
三是这些数据项具体怎么标注
二、《11G101-1》板构件平法识图
1板构件的分类
(1)、从板所在标高位置,可以将板分为楼板和屋面板。
(2)、根据板的组成形式分,可以将板分为有梁楼盖板和无梁楼盖板。
(3)、根据板的平面位置,可以将板分为普通板、延伸悬挑板、纯悬挑板。
三、有梁楼盖板平法识图
1、板构件的平法表达方式
板构件的平法表达方式为平面表达方式,不像梁构件分为平面注写和截面注写两种平法表达方式。
按“板块”分别标注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的数据项。
X和Y向的确定
量向轴网正交布置时,图面从左至右为X向,从下至上为Y向;轴网向心布置时,切向为X向,径向为Y向。
四、集中标注识图
普通楼盖,两向(X和Y两个方向)均以一跨为一块板;密肋形楼盖,两向主梁一跨为一块板。
1、集中标注的内容
2、板编号识图
LB:楼板 WB:屋面板 XB纯悬挑板
五、原位标注识图
1、认识有梁楼盖板原位标注
2、“连续布置的跨数”识图
课堂小结:1、G101平法识图学习方法;
2、有梁楼盖板平法识图;。
梁柱板平法标注图解PPT课件

扎搭接、焊接、机械连接。
9
钢筋绑扎搭接
10
11
钢筋搭接图样
12
常见钢筋混凝土构件
•梁 •柱 •板 •剪力墙 •楼梯 •基础
13
梁分类
• 框架梁 • 屋面框架梁 • 非框架梁 • 悬挑梁
14
关于平法的识图及配筋构造
2400
150 6 22 4/2
中间支座上部负筋: 1、上排:L(净跨)/3+ L(净跨)/3+支座宽 2、下排: L(净跨)/4+ L(净跨)/4+支座宽 【注:L (净跨) 为该支座相邻两跨跨长值大者】
44
sgggggggggggggggggg
• vvvvgtjhjk6uu6vv
45
下部纵筋:跨长-左边支座的右半边-右边支座左半边+左边锚固+右边锚固 吊筋:次梁宽+50*2+2*【梁高-2*砼保护层】/SIN 45 +2*20*D
1.1.2 冷拉钢筋(预应力钢筋)表示符号:
2.1 按照外形一般分为:圆钢和螺纹钢
2
钢筋一般表示法(钢筋信息)
二级钢筋
一级钢筋
3
1.2钢筋一般表示法(图例)
4
预应力钢筋表示法
5
钢筋涉及概念
6
混凝土保护层:
纵向受力钢筋的外表面到截面边缘的垂直距离。作 用有三:减少砼开裂后纵向钢筋的锈蚀、高温时使钢筋的温 度上升减缓、使纵筋与砼有较好的粘结。
– 外侧钢筋=墙长-2*保护层 – 内侧钢筋=墙长-2*保护层+弯折
• 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
– 外侧钢筋=墙长- 2*保护层 +0.65*2Lae
板平法施工图识读—板平法施工图

2、梁下部纵筋
(3)当梁下部纵筋不全部伸入支座时,将梁支座下部纵筋减少的数量写在括号内。
例:梁下部纵筋注写为 6Φ25 2(-2)/4,则表示上排纵筋为 2Φ25,且不伸入 支座;下一排纵筋为 4Φ25,全部伸入支座。
(4)当设置暗梁时,柱上板带及跨中板带标注方式同无梁楼盖的标注,柱上板带 标注的配筋仅设置在暗梁之外的柱上板带范围内。
(5)暗梁中纵向钢筋的连接、锚固及支座上部纵筋的伸出长度等要求同轴线处柱 上板带中纵向钢筋。
无梁楼盖平法施工图是指在楼面板和屋面板布置图上采用平面注写的表达方式。 板平面注写主要有板带集中标注,板带支座原位标注两部分内容。
集中标注应在板带贯通纵筋配置相同跨的第一跨注写。相同编号的板带可选 择其一做集中标准,其他仅注写板带编号。
1、板块编号
板类型 楼面板 屋面板 悬挑板
代号 LB WB XB
序号 xx xx xx
2、板块的厚度
集中标注处标明板厚,如:h=120 在图名处标注板厚,如:
12.000~21.00板平面布置图 h=120
3、贯通纵筋
当在某些板内配置有构造钢筋时,则X向以Xc,Y向以Yc打头注写(例如:XB
h=150/100
例:2Φ22 + (4Φ12):用于六肢箍.其中 2Φ22 为通长筋,4Φ12 为架立筋。
4、暗梁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
当暗梁的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为全跨相同,且多数跨配筋相同时,此项可加注下 部纵筋的配筋值,用分号“ ; ”将上部与下部纵筋的配筋值分隔开来。 例 3Φ22;3Φ20:表示上部配置3Φ22,下部配置3Φ20。
案例:
Φ10@100/ 200(4):表示箍筋为Ⅰ级钢筋,直径Φ10 ,加密区间距 为 100,非加密区间距为 200 ,均为四肢箍。
梁、板平法图

梁集中标注时,有五项必注值和一项选注值梁顶面标高
必注值有:1梁编号 2梁截面尺寸 3梁箍筋 4梁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的配置 5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配置
3 梁箍筋
4 梁上部通长筋 或架立筋的配置
1 梁编号
2 梁截面尺寸
5 梁侧面纵向构 造钢筋或受扭钢 筋配置
1、梁编号由梁类型代号、序号、跨数以及有无悬挑梁代号几项组成.
板类型 楼面板 屋面板 延伸悬挑板 纯悬挑板
代号 LB WB YXB XB
序号 XX XX XX XX
有梁楼盖板板块编号
板带类型 柱上板带 跨中板带
代号 ZSB KZB
序号 XX XX
跨数及有无悬挑 XX\XXA\XXB XX\XXA\XXB
无梁楼盖板板块编号
2、板厚 板厚注写为h=xxx为垂直于板面的厚度;当悬挑板的端部改变截 面厚度时,用斜线分隔根部与端部的高度值,注写为h=xxx/xxx;当 设计已在图注中统一注明板厚时,这一项可不注
C1
如上图中:300×750 Y500×250 表示梁截面尺寸为300×750 腋长为500,腋高为250
3、梁箍筋
包括钢筋级别、直径、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及肢数. 例如:φ10100/2002 表示箍筋是直径为10mm的一级钢筋 加密区间距为100mm,非加密区间距为200mm,均为双肢箍;
φ101004/2002表示箍筋是直径为10mm的一级钢筋加密区间 距为100mm,为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为200mm,为双肢箍;
2号框架梁,有两跨,一端悬挑,梁 截面尺寸为300×650;箍筋配 置为:直径为8mm的一级钢筋, 加密区间距为100mm,非加密区 间距为200mm,均为双肢箍,2根 直径25的二级钢筋作为架立筋; 构造钢筋为4根直径10mm的一 级钢筋;梁顶面标高高差为0.100m.
平法标注图解

3、平法施工图的一般(yībān)规定
应当用表格或其他方式注明各层(包括地 下和地上)的结构层楼地面标高(biāogāo)、 结构层高及相应的结构层号。结构层楼面标 高(biāogāo)是指将建筑图中的各层地面和 楼面标高(biāogāo)值扣除建筑面层及垫层 厚度后的标高(biāogāo),结构层号应与建 筑楼层号对应一致。
第三十四页,共63页。
当梁上部和下部均为通长钢筋,而在集中标注时已经 注明,则不需在梁下部重复做原位标注。
钢筋(gāngjīn)涉及概念
第十二页,共63页。
混凝土保护层:
纵向受力钢筋的外表面到截面边缘的垂
直距离。作用有三:减少砼开裂后纵向钢筋的
锈蚀、高温时使钢筋的温度上升(shàngshēng) 减缓、使纵筋与砼有较好的粘结。
第十三页,共63页。
锚固:为了使钢筋不被拔出就必须有一定 (yīdìng)的埋入长度使得钢筋能通过粘结应力 把拉拔传递给砼,此埋入长度即为锚固。最 小锚固长度:La;抗震锚固长度:Lae
(-0.05) —— 梁顶标高与结构层标高的差值,
负号表示低于结构层标高。
集中(jízhōng)注写的形式
第二十七页,共63页。
加腋梁
第二十八页,共63页。
②箍筋的标柱规则 当箍筋分为加密区和非加密区时,用 斜线“/”分隔,肢数写在括号内。当抗震结构中的框架梁采用 不同(bù tónɡ)的箍筋间距和肢数时,也可用斜线“/”将其分 隔开表示。
1、平法施工图的表达方式与特点(tèdiǎn)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简称 为平法,其表达形式,概括来讲,是把结构 构件(gòujiàn)的尺寸和配筋等,按照平面 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达在各 类构件(gòujiàn)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 与相应的“结构设计总说明”和梁、柱、墙 等构件(gòujiàn)的“标准构造详图”相配 合,构成一套完整的结构设计。改变了传统 的那种将构件(gòujiàn)从结构平面图中索 引出来,在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方法。
梁、板平法图

12
精选版课件ppt
4、梁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的配置
当同排纵筋中既有通长筋又有架立筋时,应用“+”连接,通长筋 写在前面,架立筋写在后面并用括号括起来。 例:2φ22+(4φ12) 表示梁上部配筋有6根,其中2Φ22为通长筋, 4φ12为架立筋 当梁上下部纵筋全跨相同时,用“;”隔开
C1
如上图中:300×750 Y500×250 表示梁截面尺寸为300×750
9
精选版课件ppt
腋长为500,腋高为250
3、梁箍筋
包括钢筋级别、直径、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及肢数。 例如:φ10@100/200(2) 表示箍筋是直径为10mm的一级钢筋 加密区间距为100mm,非加密区间距为200mm,均为双肢箍;
34
精选版课件ppt
例1 标注 :LB5 h=110 B:Xφ12@120;Yφ10@110
表示:5号楼面板板厚110mm,板下部配贯通纵筋X向为 φ12@120,Y向为φ10@110;板上部未配置贯通纵筋 例2 标注:YXB2 h=150/100
B:Xc&Ycφ8@200 表示 2号延伸悬挑板,板根部厚为150mm,端部厚 100mm,板下部配置构造钢筋双向均为φ8@200
14
精选版课件ppt
梁原位标注 时主要有三方面内容:
1、梁支座上部纵筋(该部位包括通长筋在内的所有纵筋) 2、梁下部纵筋 3、附加箍筋或吊筋
1、 梁支座上部钢筋
15
精选版课件pp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识图之平法标注(板)本文主要从有梁楼盖板、无梁楼盖板、楼板相关构造三个面讲述板平面标注的具体规则。
一、有梁楼盖板(一)、概念。
以粱为支座的楼面和屋面板。
如图:(二)、标注。
有梁楼盖板平法标注,系在楼面板和屋面板布置图上,采用平面注写的表达式。
板平面注写主要包括板块集中标注和板支座原位标注。
1、板块集中标注A、标注容。
包括板代号序号、板厚、上下部贯通纵筋等信息。
B、标注规则(1)、板结构平面坐标向1)当两向轴网正交时,图面从左至右为X向,从下至上为Y向;2)当轴网转折时,局部坐标向顺轴网转折角度做相应转折;3)当轴网向心布置时,切向为X向,径向为Y向;(2)、板块编号(3)、板厚注写。
①板厚注写为h=xxx(为垂直于板面的厚度),当悬挑板的端部改变截面厚度时,用斜线分隔根部与端部的高度值,注写为h=xxx/xxx,当设计已在图注中统一标明板厚时,此项可不注。
②集中标注处标明板厚,如:h=120,图名处标注板厚,如:12.000-21.000板平面布置图h=120。
(4)、板贯通纵筋。
①、贯通筋前用B代表下部,以T代表上部,B&T代表下部与上部;②、X向贯通纵筋以X打头,Y向贯通纵筋以Y打头,两向贯通纵筋配置相同时以X&Y打头;格式为:B:XΦxx@xxx;YΦxx@xxxT:XΦxx@xxx;YΦxx@xxx③、当为单向板时,另一向贯通的分布筋可不必注写,而在图中统一注明。
④、当在某些板配置有构造钢筋时,则X向以Xc,Y向以Yc打头注写,例如:XB h=150/100 B:Xc&YcΦ8@200);⑤、当Y向采用放射配筋时,设计者应注明配筋间距的度量位置;⑥、当贯通钢筋采用两种规格的钢筋“隔一布一”时,表达为Φxx/ yy@×××,表示直径为xx的钢筋和直径为yy的钢筋二者之间的间距为×××,如图:示例解读:表示5号楼面板,板厚110,板下部配置的贯通纵筋X向为直径10的三级钢和直径12的三级钢,且两种直径的钢筋隔一布一,两种直径钢筋之间间距100。
Y向为直径10的三级钢且间距为110。
C、标准格式第一行:楼板代码及编号板厚;第二行:下部贯通纵筋;第三行:上部贯通纵筋;2、板支座原位标注A、标注容包括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配筋值及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自支座中心线向跨的延伸长度。
A、标注规则(1)、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
①、位置。
板支座原位标注的钢筋,应在配置相同跨的第一跨表达。
②、配筋。
在配置相同跨的第一跨(或梁悬挑部位),垂直于板支座(梁或墙)绘制一段适宜长度的中粗实线(当该筋通长设置在悬挑板或短跨板上部时,实线段应画至对边或贯通短跨),以该线段代表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并在线段上注写钢筋编号、配筋值、横向连续布置的跨数(注写在括号,一跨不注),以及是否横向布置到梁悬挑端,具体格式为:钢筋代号-钢筋级别-钢筋直径-间距符号-间距值-(跨数A或B)。
如:①Φ18@150(2A),此外还如图:③、长度。
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自支座中心线向跨的延伸长度,注写在线段的下位置;当中间支座延伸长度为对称配置时,可在支座一侧标注其长度,另一侧不注;为非对称布置时,应分别在支座的两侧线段下标注,如图:④、对于线段画至对边的贯通全跨或贯通全悬挑长度的上部通长筋,贯通全跨或延伸至全悬挑一侧的长度不注,只注明非贯通筋另一侧的延伸长度值,如图:⑤、当板支座为弧形,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呈放射状分布时,设计者应注明配筋间距的度量位置并加注“放射分布”四字,如图:(2)、悬挑板。
①、延伸悬挑板。
如图:②、纯悬挑板。
如图:(3)、在板平面布置图中,不同部位的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及悬挑板上部受力钢筋,可仅在一个部位注写,对其它相同者,则仅需在代表钢筋的线段上注写编号及按本条规则注写横向连续布置的跨数即可,如:(4)、当板的上部已配置贯通纵筋,但需要增配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时,应结合已配置的同向贯通纵筋的直径与问距采取“隔一布一”的式配置。
具体为:①、非贯通纵筋的标注间距与贯通纵筋的间距相同,两者组合后的实际间距为各自标注间距的二分之一,当设定贯通纵筋截面积为纵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之五十时,两种钢筋应取相同直径,如图:②、非贯通纵筋的标注间距与贯通纵筋的间距相同,两者组合后的实际间距为各自标注间距的二分之一,当设定贯通纵筋截面积大于或小于纵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之五十时,两种钢筋则取不同直径,如图:B、标注格式粗实线以上或左: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配筋值。
钢筋代号-钢筋级别-钢筋直径-间距符号-间距值-(跨数A或B);粗实线以下或右: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自支座中心线向跨的延伸长度。
3、其它本规定关于有梁楼盖的板平法制图规则同样适用于梁板式转换层、剪力墙结构、砌体结构以及有梁地下室的楼板平法施工图设计。
其中设计应遵守规对不同结构的相应规定,施工应注意采用相应结构的标准构造。
4、图例二、无梁楼盖板(一)、概念楼板直接支撑在柱子上,而不设主次梁,楼面荷载直接通过柱子传递给基础的结构形式。
(二)、标注无梁楼盖平法施工图是指在楼面板和屋面板布置图上采用平面注写的表达式。
板平面注写主要有板带集中标注,板带支座原位标注两部分容。
1、板带集中标注A、标注容。
板带集中标注的具体容为:板带编号、板带厚及板带宽和贯通钢筋。
B、标注位置。
集中标注应在板带贯通纵筋配置相同跨的第一跨注写。
相同编号的板带可选择其一做集中标注,其他仅注写板带编号。
C、标注规则(1)、板带编号。
(2)、板带厚度及板带宽度。
板带厚度标写为h=xxx,板带宽度注写为b=xxx。
当无梁楼盖整体厚度和板带宽度已在图中注明时,此项可不注。
(3)、贯通纵筋。
贯通纵筋按板带下部和板带上部分别注写,分别以B代表下部,T代表上部,B&T 代表下部和上部,当采用放射配筋时,设计者应注明配筋间距的度量位置,必要时补绘配筋平面图。
D、标注实例2、板带支座原位标注A、标注容。
板带支座原味标注的容为:板带支座上部非贯通钢筋。
B、标注规则。
①、以一段与板带同向的中粗实线段代表板带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②、对柱上板带,实线段贯穿柱上区域绘制,对跨中板带:实线段横贯柱网轴线绘制,在线段上注写钢筋编号(如①、②等)、配筋值及在线段的下注写注写自支座中线向两侧跨的伸出长度。
当板带支座非贯通纵盘自支座中线向两侧对称伸出时,其伸出长度可仅在一侧标注,当配置在有悬挑端的边柱上时,该筯伸出到悬挑尽端,设计不注。
当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呈放射分布时,设计者应注明配筋间距的定位位置。
如图:③、不同部位的板带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相同者,可仅在一个部位注写,其余则在代表非贯通纵筋的线段上注写编号。
④、当板带上部已配有贯通纵筋,但需增加配置板带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时,应结合已配同向贯通纵筋的直径与间距,采用“隔一布一”的式配置。
如图:C、标注格式。
①、粗实线以上或左: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配筋值。
钢筋代号-钢筋级别-钢筋直径-间距符号-间距值-(跨数A或B);②、粗实线以下或右: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自支座中心线向跨的延伸长度。
三、楼板相关构件。
楼板相关构件类型及表示法见下图。
(一)、暗梁1、概念1、标注暗梁平面注写包括:暗梁集中标注、暗梁支座原位标注两部分容。
施工图中在柱轴线画出中粗虚线表示暗梁。
(1)、集中标注A、标注容。
暗梁集中标注包括暗梁编号、暗梁截面尺寸(箍筋外皮宽度×板厚)、暗梁箍筋、暗梁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四部分容。
B、标注规则。
1)、暗梁编号2)、暗梁截面尺寸。
用b×h (箍筋外皮宽度×板厚)表示。
3)、暗梁箍筋。
包括钢筋级别、直径、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及肢数。
箍筋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不同间距及肢数需用斜线“/”分隔;当梁箍筋为同一种间距及肢数时,则不需用斜线;当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箍筋肢数相同时,则将肢数注写一次;当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箍筋肢数不相同时,则将肢数分注写在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后的括号,具体为:钢筋级别-钢筋直径-间距符号-加密区间距/非加密区间距-(箍筋肢数),或为:钢筋级别-钢筋直径-间距符号-加密区间距-(箍筋肢数)/非加密区间距-(箍筋肢数)。
例:①、箍筋肢数相同时:Φ10@100/ 200(4):表示箍筋为Ⅰ级钢筋,直径Φ10 ,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00 ,均为四肢箍。
②、箍筋肢数不同时:Φ8@100(4) /150(2):表示箍筋为Ⅰ级钢筋,直径Φ8,加密区间距为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为150,两肢箍。
4)、暗梁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
通长筋可为相同或不同直径采用搭接连接、机械连接或对焊接连接的钢筋。
所注规格与根数应根据结构受力要求及箍筋肢数等构造要求而定。
①、当同排纵筋中既有通长筋又有架立筋时,应用加号“+”将通长筋和架立筋相联。
注写时须将通长筋写在加号的前面,架立筋写在加号后面的括号,以示不同直径及与通长筋的区别。
当全部采用架立筋时,则将其写入括号,具体格式为:通长筋+(架立筋)。
例:2Φ22 + (4Φ12):其中2Φ22 为通长筋,4Φ12 为架立筋。
②、当暗梁的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为全跨相同,且多数跨配筋相同时,此项可加注下部纵筋的配筋值,用分号“;”将上部与下部纵筋的配筋值分隔开来,具体为:上部通长筋;下部通长筋,例:3Φ22;3Φ20:表示上部配置3Φ22,下部配置3Φ20。
C、标注格式第一行:①暗梁代号+②暗梁序号+(③梁跨④A或B)+⑤暗梁截面尺寸。
第二行:⑥暗梁箍筋。
第三行:⑦暗梁上部通长筋;暗梁下部通长筋。
(2)、原位标注A、标注容。
暗梁支座上部纵筋、梁下部纵筋。
B、标注规则①、梁支座上部纵筋:1)、当上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例:梁支座上部纵筋注写为6Φ25 4/2,则表示上一排纵筋为4根,下一排纵筋为2根。
2)、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联,注写时将角部纵筋写在前面。
具体格式为:钢筋1根数-钢筋1级别-钢筋1直径+钢筋2根数-钢筋2级别-钢筋2直径,例:梁支座上部有四根纵筋,2Φ25 放在角部,2Φ22 放在中部,在梁支座上部应注写为:2Φ25+2Φ22;3)、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不同时,须在支座两边分别标注;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相同时,可仅在支座的一边标注配筋值,另一边省去不注。
②、梁下部纵筋:1)、当下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具体格式为:钢筋根数-钢筋级别-钢筋直径-上排根数/下排根数。
例:梁支座下部纵筋注写为6Φ25 2/4,则表示上一排纵筋为2Φ25,下一排纵筋为4Φ25。
2)、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联,注写时将角部纵筋写在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