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中等专业学校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类专业实训基地配备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类专业实训基地配备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1ca4d314431b90d6c85c7f4.png)
附件4: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类专业实训基地设备基本配置推荐标准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电气技术应用、电气运行与控制、供用电技术、电气设备安装、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电子与信息技术、电子技术应用、通信技术等专业实训基地仪器设备的基本配置。
2分类本标准根据电工电子类专业涵盖的主要专门化方向和职业岗位(群)要求以及专业培养目标提出了实训基地设备配置基本方案,方案包括了电工技术基础、电工基本技能、机床电气控制、可编程控制器、液压与气动、电力电子及电力拖动、工业自动化、供配电、智能楼宇、空调制冷、家用电器、电子基础、电子器件及线路测量、电子整机维修、单片机应用技术、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应用、声像技术应用、表面组装生产技术(SMT)、电子设计自动化(EDA)等20个实训室。
各学校可根据所设专业及专门化方向,从20个实训室中选择若干实训室,组合成符合所设专业要求的具体设备配置方案。
参见附件。
3要求3.1 实训教学场所3.1.1 使用面积实训基地应根据师生的健康、安全和设备配置要求,确定其使用面积,并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3.1.2 采光实训室的采光应按照GB/T 50033的有关规定。
3.1.3 照明实训室的照明要求符合GB 50034的有关规定。
3.1.4 通风应符合GBJ 16的有关要求。
3.1.5 电气安装应符合GB 16895的有关规定。
3.1.6 消防应符合GBJ 16的有关规定。
3.1.7 安全标志应符合GB 2893、GB 2894的有关要求。
3.1.8 安全与卫生应符合GBZ 1的有关要求。
3.2 仪器设备3.2.1 实训室仪器设备配置标准见《电工电子类专业仪器设备配置标准》。
3.2.2 各实训室仪器设备的配置数量,应能满足50人同时进行实训。
3.2.3 所配备的仪器设备,其质量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并具有相应的产品质量证明。
3.2.4 各种仪器设备的安装使用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
附:实训基地设备基本配置标准。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计划方案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计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7688d77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5a.png)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计划方案一、项目背景与目标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旨在提高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促进校企合作,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本项目计划以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建的方式,建设一座现代化、实用性强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环境和机会。
二、项目内容1. 基地建设1.1 基地选址:根据市场需求和学校资源,选择合适的地点建设基地。
1.2 基地规划:制定基地的建设规划,包括基地面积、建造布局等。
1.3 基地设施:购置先进的电气自动化设备和实验仪器,建设实验室、实训场地等。
1.4 基地环境:确保基地的安全、舒适、便利等环境条件。
2. 师资队伍建设2.1 招聘专业教师:根据基地建设的需求,招聘具备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专业教师。
2.2 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培训,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
3. 教学内容与课程设计3.1 教学大纲:制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教学大纲,明确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
3.2 实践课程设计:设计实践性强、贴近实际工作的课程,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3.3 实训项目:开展一系列与实际工作相关的实训项目,提供真正的工作场景和问题解决。
4. 实训管理与评估4.1 实训计划:制定详细的实训计划,包括实训内容、时间安排、师生配比等。
4.2 实训管理:建立健全的实训管理制度,包括设立实训指导小组、制定实训规章制度等。
4.3 实训评估:对学生的实训成果进行评估,包括实训报告、实训成绩等。
三、项目进度安排1. 基地选址与规划:估计完成时间为X年X月。
2. 基地设施建设:估计完成时间为X年X月。
3. 师资队伍建设:估计完成时间为X年X月。
4. 教学内容与课程设计:估计完成时间为X年X月。
5. 实训管理与评估:估计完成时间为X年X月。
四、项目预算本项目的预算主要包括基地建设费用、设备采购费用、教师培训费用等。
电气工程实践基地建设方案探讨
![电气工程实践基地建设方案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0b73d7b0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e3.png)
电气工程实践基地建设方案探讨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电气工程已经成为各个行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气工程的发展离不开实践基地的支持,只有通过实践基地的建设,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适应市场的电气工程人才。
因此本文将对电气工程实践基地建设方案进行探讨,旨在为实践基地的建设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案。
一、实践基地需求分析建设实践基地,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在实践基地的建设中,需要针对电气工程的不同方面进行分析和建设。
具体来说,主要需求包括:1.实验器材设备:为了更好地进行电气工程实践,需要建立一批合适的实验器材设备,包括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电流表、电压表等。
2.教学资源:建设基地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师、教材和教学课件等。
这些教学资源将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3.实践场地:实践基地需要充足的场地,包括实验室、机房、办公室和休息区等,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二、实践基地建设方案1.开展合作为了更好地建立实践基地,需要与企业和高校展开合作。
与企业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机会,为实践基地提供更多的资金和实验器材设备;与高校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为基地提供更多的教学管理和技术支持。
2.建立规范管理制度建立实践基地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管理和服务,同时也可以提高基地的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
管理制度应该包括实验器材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实验室安全和安全管理、实验数据的管理和维护等。
3.提高教学服务质量为了提高实践基地的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需要开展专门的教师培训和管理。
教师培训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素质和教学技巧,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管理可以提高教师职业素质和道德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服务。
4.优化资源利用为了更好地利用资源,建议在实践基地中开展多种实践项目。
这些项目应该是贴近实际的,有价值的,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体验,并为基地提高社会声誉和竞争力。
中职重点建设“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实验室建设方案
![中职重点建设“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实验室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17d96b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04.png)
中职重点建设“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实验室建设方案项目名称: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点日期:2013年10月规划1.专业点建设的预期效益以职教师资培养和职教师资培训实训实验教学为主,兼顾社会服务功能。
2.各申报单位要根据职教师资培养方案和实验教学大纲规定的必开实训实验项目要求,要特别注重综合型、生产型、开放型实训实验项目的建设。
3.单台件价值十万元(含十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购置前要进行充分的必要性、可行性论证,填写《仪器设备购置可行性论证报告书》。
4.建设期一般为1年。
5.实验室建设:①电子工艺实验室②传感网实验室③DSP-EDA实验室④电力系统实验室⑤更新仪器设备的实验项目一、电子工艺实验室实验项目名称现有仪器设备套数拟增加套数每套设备容纳学生人数所需实验设备仪器名称型号数量电子工艺实验室0 16 2主要仪器设备示波器普源DS1204B 5计算机 6双踪示波器CA8020 16数字频谱分析仪RIGOL频谱仪DSA1030-TG2信号发生器盛普SP246 5毫伏表带USB电脑接口双通道数字交流毫伏表10双路直流稳压电源2台钻小台钻PCB-4 4电子产品工艺实训台THETDY-2(凳子配套)12(24凳子)热转印机LR-2008B 2配套设备带抽屉实验桌(带凳子)12电子元件存放柜180cm*120cm*25cm(壁挂式)2投影仪(带幕布) 116端口路由器(带网线)1工具及耗材全套电子工艺制作工具(包括尖嘴钳、斜口钳、电烙铁等)16剪板机TPE-JBJ 4腐蚀桶TPE-FST 5打印机爱普生R230 2数字式万用表20集成块排线用电烙铁电子耗材(表格另附)适用课程、范围、实验项目一、适用课程《电子线路CAD》、《电子实训》、《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设计》、《EDA技术》、《DSP技术及应用》课程实验教学的内容与教学要求。
二、适用范围以工艺性和实践性为主,学生通过电子工艺实践,亲自设计电路、绘制、制作印刷电路板,焊接和测试其产品,使学生了解电子工艺的基本知识,接触生产技术实践。
中等职业学校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04a48fc84254b35eefd3474.png)
中等职业学校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职业学校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编制工作组2017年9月前言本标准由教育部组织编制、审定并颁布实施。
为规范和加强职业学校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职业学校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及实训教学管理的基本依据,是加强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实践性教学、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训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
本标准主要参与编制单位: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教装备专业委员会、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市仪表无线电工业学校、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绍兴中等职业学校、山东安丘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杭州市桐乡技师学院、宁波职教中心、浙江亚龙教育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编写人:汤晓华、王智勇、包蕾、王德海、卓建华、胡乔生、汪迎、陆根华、方爱平、徐鑫奇、黄鑫、张利华。
中等职业学校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电气技术应用专业校内实训教学场所及设备的建设,是达到电气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应具备的基本实训教学条件要求。
职业学校相关专业及有关培训机构可参照执行。
2实训教学场所要求2.1分类、面积与主要功能按照实训教学内容,划分实训教学场所。
实训场所面积是为满足40人/班同时开展实训教学的要求。
2.2 采光应符合GB/T 50033的有关规定。
采光设计应注意光的方向性,避免对工作产生遮挡和不利的阴影;需要识别颜色的场所,应采用不改变天然光光色的采光材料。
2.3 照明应符合GB 50034的有关规定。
当天然光线不足时,应配置人工照明,人工照明光源应选择接近天然光色温的光源;实训教学场所的照明应根据教学内容对识别物体颜色的要求和场所特点,选择相应显色指数的光源,一般显色指数不低于Ra80。
2.4 通风应符合GB 50016和工业企业通风的有关要求。
电工电子类专业实训基地实训项目与设备配置性方案
![电工电子类专业实训基地实训项目与设备配置性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920ba3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df.png)
电工电子类专业实训基地实训项目与设备配置性方案电工电子类专业实训基地的实训项目与设备配置性方案应根据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实践需求而定,以提供学生全面、系统的实训机会,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能。
下面是一个关于电工电子类专业实训基地的实训项目与设备配置性方案的例子。
一、实训项目1.电工基础实训:包括电路图设计、电路元器件的测试与选用、电气控制电路设计等。
2.电气安装与维修实训:包括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故障诊断与修复等。
3.电气自动化控制实训:包括PLC编程与应用、变频器应用、触摸屏应用等。
4.电子技术实训:包括电子元器件测试与选用、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嵌入式系统开发等。
5.电机与电器实训:包括电机选型与控制、电器设备保养与检修等。
6.新能源技术实训: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风能发电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储能技术的应用等。
7.电力系统实训:包括电力传输与配电系统的设计与运行、电网安全与规划等。
1.实验室设施建设:包括实训工作台、工具柜、仪器台、教学演示设备等。
2.动力设备:包括电机、发电机、变压器、电力传动装置等。
3.测试仪器:包括示波器、万用表、热像仪、绝缘电阻测试仪等。
4.电气控制设备:包括PLC控制器、变频器、电气元器件等。
5.电子实验设备:包括逻辑分析仪、信号发生器、电路板、焊接台等。
6.新能源实验设备:包括太阳能光伏板、风力发电机组等。
7.仿真软件:包括电路仿真软件、PLC编程软件、嵌入式开发软件等。
以上是一个关于电工电子类专业实训基地的实训项目与设备配置性方案的例子,具体的项目和设备配置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这样的实训基地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个真实的实践环境,使他们能够学以致用,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宝应中专实训基地十三五建设规划
![宝应中专实训基地十三五建设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353b53478e9951e79b89277c.png)
宝应中专实训基地“十三五”建设规划实训基地是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实践的重要载体,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重要特征。
“十二五”以来,学校和上级财政将实训基地建设作为支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成了一个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省级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显著提升了学校的办学能力和教学质量。
但从总体上看,我校实训基地管理运作不够科学先进,教学、生产、科研等效能有待进一步发挥;实训基地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实训基地服务经济社会转型和产业升级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因此,进一步强化实训基地建设是学校办学能力提升的新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要,也是对学校事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的新贡献。
为贯彻国家、省教育规划纲要和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工程”的有关要求,现就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十三五”规划如下。
一、建设目标“十三五”期间,按照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要求,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提升”工作思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政府为主导、行业企业为支撑、学校为主体,根据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对接职业岗位群和专业技术领域,强化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提升工程建设,积极推进省“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和“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工程”,加强职业学校现代化实训基地建设,满足一些主干专业能建有教学与实训一体的现代化“教学工厂”、“企业课堂”、“技能教室”或“技术设计服务区”,力争使部分实训基地实现产、学、研、训、赛、考一体化、信息化和实训生产化,以提升职业教育的建设水平和办学能力,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建设原则(一)统筹规划。
根据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结合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产业发展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依据省“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和“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工程”的相关标准,制定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浅谈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浅谈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10e8603d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25.png)
浅谈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摘要:随着我国制造业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高技术人才的需求增加迅速。
然而由于我国目前多数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模式落后,不能为社会提供充足的人才,改革便成了重中之重,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便是改革的重要举措。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离不开多方面的努力,各方必须改进思想、加强协作,不断审视问题,才能建设好校内实训基地,才能为国家培养好职业高技术人才。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校内实训基地前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为我国制造业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行业的飞速发展使其对人才的需求与要求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然而,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领域的高职毕业生并不能满足当前发展的需要,究其根本是因为忽略实践教学所导致的。
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方式,高职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已成为当下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1.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背景1.1不断增长的社会人才需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如今正在渗透到制造业的各个领域,目前在我国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小到插座大到航母都离不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支撑,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对于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技术型人才需求量巨大。
目前,在制造业中,电气类职业从业人员数量众多,占比约为15%,但这其中高技术人才非常稀少,仅占电气类职业从业人员中的14%左右。
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新理论、新技术的不断诞生,产业规格越来越细分严谨,对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
1.2较为落后的人才培养现状改革开放后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各职业院校相继开展有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在专业理论上,职业院校与高等教育院校保持着密切的交流,教师团队与毕业学生的知识储备也并无太大欠缺;但是在实践上,由于标准抽象以及缺乏经验,绝大多数职业院校的实践教学开设数量非常匮乏、质量也参差不齐,其培养的学生甚至很多直到毕业都始终只会纸上谈兵,并不能称之为高技术人才,并不能满足社会人才需求。
中等职业学校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教学指导方案
![中等职业学校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教学指导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107e8e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b6.png)
中等职业学校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一、专业概述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是为培养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的、掌握电气运行与控制技能的应用型电气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目标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型电气工程技术人才,具备以下基本能力:1.掌握电力系统基本理论和电气技术知识,了解电能质量的基本要求;2.具备电力系统运行、维护和调试能力,能独立进行电力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3.具备电力系统故障排除和维修能力,能够处理常见电力系统故障;4.掌握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原理和技术,能进行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5.具备一定工程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电气运行与控制项目的规划和实施。
三、专业课程设置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课程:1.电力系统基础知识:包括电路分析、电磁场与电磁感应、电压和电流的测量与检测等内容;2.电能质量与电源技术:包括电能质量的基本要求、电力电子器件与电源技术等内容;3.电力系统运行与维护:包括电力设备的安装和调试、电力系统运行与检修等内容;4.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包括自动化控制原理、PLC编程与应用、电力系统监控与调度等内容;5.电力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包括电力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故障模拟实验等内容;6.工程实践课程:包括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实训、实习等内容。
四、课程教学安排1.课堂教学: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分析等方式,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3.实训教学:通过模拟实训、项目实训等方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实习教学:通过校外实习,让学生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提升实践能力;5.毕业设计:通过毕业设计,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质量保证措施1.建立专业教师队伍:招聘有丰富电气运行与控制实践经验的教师,提升教学质量;2.定期考核评估:定期对教师进行考核评估,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态度;3.实践基地建设:与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单位合作,建立实践基地,提供实训和实习机会;4.校企合作:与电力系统企业合作,共同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5.学科竞赛:鼓励学生参加电气运行与控制相关的学科竞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活动方案之电工实训室建设方案
![活动方案之电工实训室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e711cbf8c75fbfc67db224.png)
电工实训室建设方案【篇一:电工电子实训室建设方案】一、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室主要使用的专业共计11个专业,每级涉及学生均在600人以上。
由于受原有实验条件的限制,该课程在近年屡减课时,没有很好的起到教学效果。
建设能满足48人同时进行实验实训教学的条件,对机械制造类学生能力的培养将更好的起到支撑作用。
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现状目前该课程主要的实验实训项目有4-5个,学时为8-10学时.学生对电工技术还不能完全掌握,能力训练更是不能满足。
现在做的实验实训项目为:叠加定理验证、戴维南定理、单管放大电路、电动机的点动与自锁控制、电机正反转控制等,虽然该课程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培养目标匹配,但是实际训练程度还不够。
因此建设能满足48人同时进行实验实训教学的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室既从教学管理设计上弥补条件不足的问题,又能从教学运行设计上弥补培养方案调整的误区,引导新的教学改革方式。
三、主要设备情况??技术性能要求?基本配置及功能要求1.交流电源部分(1) 提供三相固定380v交流电源及单相0~250v连续可调交流电源,配备1台单相调压器0.5kva/0~250v。
配有一只指针式交流电压表(2) 设有一路ac380v和三路ac220v交流电源接口,可为外配仪器设备提供工作电源。
(3) 低压交流电源:分3v、6v、9v、12v、15v、20v、24v七档可调2.直流电源部分: 0~220v直流电源、提供两路直流稳压源/恒流源,输出电压0~30v/0~0.5a、(参考图片)6.无线遥控接收器(主要由天线和控制器两部分组成控制实训装置总电源) 7.实训套件:提供可编程定时器、光控音乐门铃、led数字钟、全硅六管超外差式调幅收音机(整机套件)、多功能防盗报警器(整机套件)等五种实训套件每实验台一套。
8.实训工具:数字万用表(vc890d)、示波器(jc2022m)、斜口钳、小十字螺丝刀各一套。
9.实训项目(实训项目所涉及的实训套件和器材均每台一套)基本电工仪表的使用与测量误差的计算减小仪表测量误差的方法电阻分压电路的应用电阻电路等效变换的研究电位、电压的测定及电路电位图的绘制仪表(电压表、电流表)量程的扩展元件的识别与电路元件的伏安特性测绘直流电阻电路故障的检查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与应用电压源外特性的测定叠加原理的验证与应用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测定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的研究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的验证与应用互易定理的研究二端口网络传输参数的测定受控源vcvs、vccs、ccvs、cccs的研究一阶电路过渡过程的研究二阶电路过渡过程的研究日光灯电路的研究电感元件在交直流电路中的特性研究电容元件在交直流电路中的特性研究 r、l、c串并联交流电路的测试正弦稳态下rl、rc串联电路的研究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交流电路参数的测定及相序的判断三相交流电路的研究互感电路的研究单相变压器的应用及特性研究自感系数的测定、电路断电时电感尖峰电压的测量及抑制的研究铁磁材料磁滞回线和基本磁化曲线研究铁芯饱和对电感量及变压器电流波形影响的研究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的使用三相异步电动机点动、自锁控制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按钮联锁正反转控制接触器和按钮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三相异步电动机的y-△自动降压起动控制线路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能耗制动控制线路具有过载保护的正转控制线路常用二极管的性能测试及应用双极晶体管及场效应管输出特性的测定单管放大电路的研究两级放大电路及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研究助听器电路的调试恒流充电器的调试三极管放大电路故障排除整流、滤波及稳压电路的研究直流稳压正、负电源电路的研究输出可调集成稳压电源电路的研究晶闸管电路的研究典型复合互补otl功率放大电路调试 otl功率放大电路的故障排除运算放大器基本运算电路运算放大器输入输出保护电路的研究 rc正弦波振荡器的制作与调试电容三点式lc正弦波发生器有源滤波电路的研究恒温控制电路的制作与调试lm386集成音响功率放大电路及其应用对由运算放大器组成的积分运算电路、微分运算电路的研究对由运算放大器组成的电压比较器传输特性的研究气敏传感器和电压比较器制作烟雾报警器方波、三角波和锯齿波发生器电路的研究与测试三角波、方波及锯齿波发生器的制作竞赛专用直流-直流集成电压变换电路的应用与调试基本逻辑门电路功能测试优先编码器功能测试二进制译码器和数据选择器功能测试【篇二:电工实训室设备购置方案】机电系“电工实训室”建设项目审批表电工技能实训室(新建160工位)建设方案一、项目方案概述机电系现有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发电厂及电力系统、水电站运行与设备管理、电气自动化、矿山机电、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七个专业,有学生1000余名,每年毕业生达300余名,《电工基础》是每个专业知识结构中的主干专业基础课,而电工基本技能实训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职学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
![中职学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0eec70e1eefdc8d377ee3298.png)
中职学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发表时间:2019-07-26T09:23:10.297Z 来源:《中国教工》2019年第6期作者:陈立升[导读] 2015年中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规划明确提出我国要在2025年前后建成制造强国,也意味着中国即将进入工业4.0时代,随着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各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增,尤其是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人才需求量更大。
中职学校近年来加大的自动化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同时也加大了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中实训基地的建设,在电气自动化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如何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陈立升广西南宁技师学院摘要:2015年中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规划明确提出我国要在2025年前后建成制造强国,也意味着中国即将进入工业4.0时代,随着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各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增,尤其是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人才需求量更大。
中职学校近年来加大的自动化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同时也加大了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中实训基地的建设,在电气自动化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如何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专业技能,并且与适应企业人才的需求是十分关键的。
笔者通过对我院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训基地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出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流程和做法,值得借鉴。
关键词:中职学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训基地;实践1 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训基地作用分析1.1提升学生自动化专业操作技能提升学生自动化专业操作技能是实训基地的最根本的作用,也是学生将来实训就业的核心能力,学生学习完相关的理论指导后,如何能够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专业操作技能,在电气自动化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是首要考虑的问题,也是电气自动化实训基地建设的重点。
1.2提高学生将来工作就业的潜意识我们培养学生的目的是要走上工作岗位,培养的学生有了专业操作技能还不行,还需要适应企业的需求,具备企业工作过程中的吃苦耐劳、安全意识、团队合作等各种素质要求。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研究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dc89e8e05ef7ba0d4a733b2c.png)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研究与实践摘要:高职教育的最大特色是培养出能够有效适应企业生产、管理以及服务一线需要的综合型高技术人才。
但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校企合作”无疑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内容,然后着重针对其实践途径进行了认真深入的探讨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研究与实践0 引言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为学生开辟良好就业渠道的有效途径。
然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校企合作还处于瓶颈期。
因此,理性思考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寻找到校企合作的有效突破口,建设出合理有效地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并确保其有效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1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内容1.1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在进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时,应该以地区知名的大中型企业为依托,不断深化“厂中校”建设,努力建设出高效稳定的依托型学生顶岗实习基地。
同时,高职院校还应该在原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扩增,不断建立起具有“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实训基地。
完成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之后,每年应该至少接纳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50%以上的学生进行企业生产性顶岗实心,并保证学生在顶岗实习实训的时间达到半年以上[1]。
教师也应该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实践锻炼。
1.2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高职院校应该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已有的校内生产性车间和一体化实训室的基础上,积极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不断扩大一体化教学实训室的规模和数量,努力建设出集“教、学、做”为一体的实训室、仿真实训室以及虚拟实训室。
同时,高职院校还应该通过合作企业提供资源和学院提供场地的方式,将合作企业引入校内,共同建设出生产型工厂,并努力建设出自动控制技术实训基地。
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
![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58079460b307e87101f6964e.png)
教师示教台 教学电梯
高级电工实训设备 示教台
模块式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实 验实训系统
机电一体化设备考核装置 单片机应用实训考核装置+机
械手 现代制冷与空调系统技能实
训装置 电子装配与调试 电子工艺实训考核装置
年省创新大赛中获二等奖;其它企业技改项目等。
实训基地名称
实训基地建设总投入 其中:省级以上投入
地方配套 学校自筹 社会支持
对比项目
电气技术应用
518.4(万元) 200 万元) 270(万元)
48.4(万元) --(万元)
实训基地建设前情况 实训基地建设后情况
实训基地建筑面积(平方米)
1026
2848
置 水电工实训考核装置 水电工实训考核装置 水电工实训考核装置 水电工实训考核装置 传感器技术实训装置
联想电脑 电脑桌椅 主控实验箱/仿真软件 电工仿真软件 联想电脑 光机电一体化实训考核装
专任教师数 学校现有实验实训 设备价值(万元)
项目负责人及职务 顾建家 校长
联系电话
2897 272 4775.9 0514-88243119
项目起止时间 开始时间
2013/ 9 /1
截止时间
2016/ 12 / 30
总投入金额
其中:国家、省专项资金 600 万元
其中:其他渠道专项资金
300 万元 300 万元
1
2.2
3
1.5
209.037
购置年 份
2007 2007 2007 2007 2007 2007 2007 2007 2007 2007 2007 2007 2007 2007 2007 2007 2007
电气控制实训室建设方案
![电气控制实训室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3514bd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aa.png)
电气控制实训室建设方案一、前期准备工作1.确定建设目标2.确定建设预算根据建设目标和实际情况,确定电气控制实训室的建设预算。
预算包括场地租赁费用、设备采购费用、装修费用、运营费用等方面的支出。
3.寻找合适的场地为了建设电气控制实训室,需要寻找一个适合的场地。
场地应该满足安全、通风、采光等基本要求,并且能够容纳实训所需的设备和学生数量。
另外,考虑到实训室与理论教室的配套使用,最好选取离教学楼较近的地点。
4.设备采购二、实训室设计与装修1.空间布局设计根据实训项目的要求,实训室可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如理论教学区、实践操作区、设备展示区等。
合理布置各个区域之间的空间关系,确保学生的安全和操作的便利性。
2.安全措施设置为确保实训的安全性,需要设置相应的安全措施。
例如,设置火警报警器、自动断电开关、漏电保护器等设备,加强实训室的防火和电气安全。
另外,还应设立明显的应急出口指示牌和紧急停电开关,以备不时之需。
3.实训工具摆放为方便学生的实践操作,实训室中的实训工具应摆放整齐、清晰可见。
可以设置工具柜、工具架或工具墙等,将不同种类的工具分门别类地放置,方便学生取用。
三、实训教学管理1.实训教师培养为了能够进行有效的实训教学,学校应培养一支专业素质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实训教师队伍。
对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训。
2.实训教材编写针对电气控制实训的特点,编写与实训内容相适应的实训教材。
教材内容应包括理论知识介绍、实践操作步骤、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撰写等方面,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训内容。
3.实训项目制定根据实训教材和实践要求,制定相应的实训项目。
实训项目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和设备、实验步骤等,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际设备和进行实验分析实践课程内容。
四、实训成果评估1.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完成实训项目后,需要撰写实验报告。
通过对实验报告的评估,可以了解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实验结果分析的能力。
1.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1.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3aec360066f5335a8121fe.png)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实训基地的建设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中处于重要地位,实验、实训室是实现知识向技能转化的重要场所,是中等职业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合格建设人才的基本保证。
近年来随着中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在新的职业教育环境下,本专业根据市场调研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调整了本专业的专门化方向,原有的实训设备存在着部分设备陈旧、与所开课程不配套和缺乏职业资格鉴定的培训、考核功能。
因此,必须对原有部分实训室进行改建和新建实训室。
一、建设的背景(一)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就是实施这一要求的主要场所,其中实训基地建设就是中等职业学校的重中之重。
(二)示范校建设的要求通过调研,本专业确立基于“学做合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基于职业活动导向的能力本位课程体系”,引企入校,校企共建实训室,学生实训时,就能感受真实的企业环境,实现学生身份和企业员工的无缝对接。
同时要求学生双证(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达99%,这要求学生在接受文化教育的同时,也要苦练技能,参加技能鉴定,获取相应等级职业资格证书。
(三)学校发展的要求根据学校的定位,在三峡库区领先、在全国具有示范性为目标。
本专业必须在保持传统专门化方向的同时,根据市场调研和行业企业专家一起,探索开发新的专门化方向,才能紧跟时代发展和职业教育的发展。
相应的配套实训室建设要求企业参与共建,以保证训练的学生适应市场的需求,让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焕发新的生命力。
二、建设指导思想(一)符合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职业教育是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发展职业教育必须以适应市场需求为出发点。
浅谈中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浅谈中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39beb557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24.png)
浅谈中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摘要:实训基地是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科研发展、社会服务、技术创新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平台,实训基地建设关乎中职院校教育发展。
实训教学工作是中职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环节,也是中职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职学校推进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加快实训基地建设和应用,确保基地建设转化为教学资源,已成为中职学校日常工作的重要方向。
基于此,文章以中职电气自动化教学为研究侧重点,阐述了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和基本路径。
前言:实训基地建设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条件和基础,也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和学校内涵建设的关键领域之一。
以实训基地建设为契机和载体,强化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切实有效提高企业参与积极性,推进校企良性互动,才能构建起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健全和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中职;电气自动化;实训基地1.中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问题1.1产教融合力度不足电气自动化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产教融合不够深入,企业与学校合作双方利益的难以平衡。
企业与学校的利益出发点不同,企业的参与是为了技术创新、获得更高层次高技术人才,获得最大化利润,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学校建设实训基地是为了开展实训教学、证书培训进而提升学生技能素养,是短期可实现的目标。
企业与学校价值理念不对称、利益不平衡,导致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
同时,企业的产与学校的教之间存在不适应的现象。
实训基地建设功能较为单一、与新技术新产业对接不及时,培养方案调整滞后,导致教学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学生不能够获得与企业要求相符的技能提升。
1.2运行管理机制不完善电气自动化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但是在运行管理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实训基地建设时缺乏长远的统筹规划,与经济市场的融合度不够,市场化运营模式不够成熟,导致实训基地内部运行动力不足。
其次,实训基地在运行阶段缺乏足够的制度保障,没有制定完善的组织制度、人员制度、管理制度、责任制度和激励机制等,导致实训基地实际运行秩序容易发生混乱,不利于实训基地的长期发展。
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专业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专业技术方案
![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专业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专业技术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018190284ac850ad0242f2.png)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工程编号:承担部门:工程联系人:联系方式:二〇一七年三月说明一、本模板为工程实施方案申报书的参考模板,各申报单位可按工程特点,作适当调整;二、实施方案的编制可包含建设基础、建设目标、建设内容、进程安排、建设成效(成果)、经费预算、建设保障7个基本组成部分;三、工程实施方案的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真实可靠,文字表达要明确、简洁;四、工程进程安排要细化到月度,资金预算根据工程进程以月度进行分配;成果可以按半年统计。
五、内容字体采用仿宋_GB2312,字号小四,行距1.5倍,双面印制。
六、具体工程可以在本模板基础上做适当调整。
一、工程建设基础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专业,省级重点专业,基础较雄厚。
历年来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逐年增长。
为配合专业建设,我们遵循“夯实基础,强化实操,贴近岗位”的原则,建设了一批实验、实训室供学生使用。
学院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发展为办学宗旨,深入及时了解各行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和使用状况,将实训室建设、人才培养与电气产业发展相结合,逐步建立了以PLC、工厂电气设备维护为核心的电气类实训室,培养了一批深受装备制造及生产类企业欢迎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同时,我院电气专业充分利用教案资源,面向行业、企业积极开展职工继续教育及相关课程资源开发,为地区企业培训维修电工、维修钳工、设备管理人员达1000人次。
(一)政策支持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职业院校要加强实训基地建设,重点建好校内实训基地,到2015年,全省职业院校要基本建立起与专业设置和办学规模相适应、设施设备基本满足教案需要的校内实训基地,鼓励学校与企业共建具备实训和生产双重功能的车间厂房,创设数字仿真、虚拟现实场景的实训环境,支持有条件的职业院校依法举办主要用于实习实训的企业实体。
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
电气自动化技术实训室建设方案
![电气自动化技术实训室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85366b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e5.png)
电气自动化技术实训室建设方案一、概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而实训室作为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场所,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如何设计和建设一间符合要求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实训室成为了教育部门和相关单位关注的焦点。
二、设计理念1. 突出实用性:电气自动化技术实训室是供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场所,因此在设计时要突出实用性,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2. 强调安全性:电气自动化技术实训涉及到高压电气设备和自动化设备,因此安全性是建设实训室的首要条件。
3. 强化创新性:在实训室的建设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为学生提供创新的环境和设备。
三、实训室布局1. 整体布局:实训室应按照功能区域进行布置,包括实验区、教学区、实训区和办公区。
2. 设备布置:根据实训内容,实训室应配置相应的高压电气设备、电气控制设备和自动化设备,并合理布置在实验区和实训区。
3. 安全通道:实训室内应设置明确的安全通道和紧急出口,保证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安全。
四、实训设备1. 高压电气设备:实训室应配备高压开关柜、高压断路器等设备,供学生进行相关实验和操作。
2. 电气控制设备:包括PLC控制器、变频器、触摸屏等设备,用于电气控制系统的实践操作。
3. 自动化设备:例如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设备,用于学生学习和实践自动化技术。
五、实训教学1. 教学大纲:实训室应根据教学大纲制定相关实训计划,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实践内容。
2. 实训指导:实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实训指导,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3. 实训评估:针对学生的实训成绩和表现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帮助。
六、实训环境1. 清洁整洁:实训室应保持清洁整洁的环境,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2. 通风采光:实训室内应有良好的通风和采光设施,确保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舒适度。
3. 保障设施:实训室内应有完善的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供学生进行实训操作所需。
中职电气技术专业实训室建设的实践研究
![中职电气技术专业实训室建设的实践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059ca1b941ea76e59fa0486.png)
中职电气技术专业实训室建设的实践研究作者:刘冬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本科》 2018年第6期在中职电器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探索精神以及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开展实训室教学十分有必要。
因此,中职学校要积极建造实训室,并要思考如何将实训室的作用发挥到最佳,为学生提供一个优质的学习环境。
下面就实训室的建设目标、内容以及基本构成进行简单分析。
一、电气技术专业实训室建设目标(一)基于学生发展的准确定位在电气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开展实训室的建设也应当始终围绕着学生的学习活动展开,将学生的成长放在首位。
实训室是为了帮助学生获得更加牢固的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
操作实训室需要为学生创建一定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不断发挥学习积极性并参与其中,同时实训室应当为学生的专业项目服务,促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学习能力提升,以及为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优质环境。
(二)满足专业学习教学要求在实训室的建设过程中,实训设备建设需要符合电气技术专业学生的需求,能够与教师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同时围绕学生的操作而展开。
发挥项目教学对电气技术专业教学的作用,不仅使学生在实训室中增强专业技术能力,教师也能够依托实训室提升教学效率。
当然实训设备要围绕学生的项目活动,突出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提升综合实践能力。
(三)形成综合实践教学环境在实训室中,建设应当满足一体化的操作实践要求,让学生能够充分将教、学、做三者有效统一,同时通过实验、实训、生产一体化将自身的学习能力得到有效发挥。
这种实训室的建设要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教学环境,围绕着学生的学习环境展开,体现企业化的工作环境,发挥为学生、教师、社会服务的作用。
二、电气技术专业实训室建设内容在中职教育中,帮助学生提升专业能力,将学生塑造成高素质的人才,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就业中提升竞争力。
我们倡导以生产性为基准的实训内容,让学生能够进一步增强对实践的认识,善于发挥自身的潜力,参与到实践中。
电气工程实训室建设方案
![电气工程实训室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dcd87c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13.png)
电气工程实训室建设方案一、前言电气工程实训室是电气工程专业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专业技能培养的重要场所。
建设一个完善的电气工程实训室对于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
因此,本文将针对电气工程实训室的建设,提出一系列建设方案和设施要求,以确保实训室能够满足教学需要、帮助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养,并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环境。
二、实训室建设方案1.实训室地点选择实训室地点应当选择在学校内部,最好是在电气工程专业实习基地所在地附近,方便学生进行实习和课程实践操作。
实训室所在地也应当具备基本的消防设施和安全设施,并处于学校的教学资源较为集中的地段。
2.实训室面积电气工程实训室需要具备一定的面积,以容纳各种设备和器材,并能够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操作空间。
一般来说,实训室的面积至少应当在300平方米以上。
3.实训室布局实训室的布局应当合理,能够满足不同的实验和操作需求。
一般来说,实训室应当包括实验区、操作区、教学区和管理区,以便进行各种实验和教学活动。
4.实训室设施电气工程实训室所需设施应当包括电气实验台、电气实验仪器、电气设备、实验工具等。
其中,实验台应当具有固定电源和电气接地保护装置,以确保学生操作的安全;实验仪器应当包括示波器、信号发生器、数字万用表等,能够满足电路实验和电气操作的基本需求;电气设备应当包括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等,能够进行各种电气实验和操作;实验工具应当包括电工工具、安全用具等,以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安全的操作。
5.实训室环境电气工程实训室的环境应当保持通风、光线明亮、干净整洁,以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实践环境。
实训室的墙面、地面应当具备防腐、防火、防静电等功能,以确保学生实验操作的安全。
6.实训室安全设施电气工程实训室应当具备相关的安全设施,包括消防设施、安全出口、应急设施等。
实训室的安全设施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和学校相关规定,以确保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安全。
7.实训室管理电气工程实训室应当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包括实验操作规程、设备管理制度、实验环境管理等,以确保实训室的设施和环境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维护,并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宝应县中等专业学校“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一、学校概况(一)学校基本情况江苏省宝应中等专业学校是由宝应县商贸学校和宝应县工业学校组建而成,是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江苏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校,先后获得“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先进单位”、“高考质量优胜学校”、“全国社会满意学校”等荣誉称号。
现今,学校主校区占地208亩,建筑面积74468平方米,各类实验实训设备总值达4000多万元。
现有教职工300多人,在校学生5000多人,成人高等教育2200多人,是融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为一体的学校。
近年来,学校十分重视专业建设,根据市场和企业需求,开设了机电、数控、电子、计算机、建筑、汽车、经贸旅游、群众文化艺术、美术、市场营销等10大类20多个专业。
“十一五”期间,共建成机电、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数控、群众文化艺术等6个省级示范专业,1个江苏省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2个省级课改实验点,1个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学校,2012年又建成2个江苏省品牌专业;学校重视实训基地建设,先后投入4000多万元,建有数控技术、机电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电气技术、电气技术应用、工艺美术、饭店旅游服务与管理、物流与财会等多个校内实训基地,强化内涵塑造,坚持以人为本,实施现代企业的“6S”管理,大力开展“赏识”教育,实践“素养(stuff)+技能(skill)”的2S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校十分重视对口高考教学,拥有一支教学激情高、教学能力强、教学实绩优的师资力量,近年来学校对口高考成绩一直名列扬州市前茅,数千名学子在学校的培养下与普通高中生一同歩入高等学府的殿堂,圆了自己的大学梦;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采取境内培训与境外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着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密切与企业合作,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实施工学交替,强化实践性教学,不断拓展就业渠道,学生就业率达100%;学校重视职教富民工程,大力开展返乡农民工培训、就业和再就业培训工作,是国家科技部确定的“农民科技培训星火学校”。
目前,全校上下在县委、县政府及县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正以创建“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为办学目标,以打造“五大校园”为办学方向,以校企合作为平台,整合、优化现有职教资源,着力培育“具有创造才能、创业本领和创新精神”的技能型人才,打造品牌职校,努力为服务“四个提升”、“四个宝应”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基地现有基础我校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创办于1985年,目前相关专业在校生规模达400多人,专任教师25名,专任专业教师9名,其中中高级以上职称3人、“双师型”教师7名。
电气技术应用实训基地现有电子电工实验室、电工装配实习室、电子装接实习室、机床维修实训室、高级维修电工实习室、机电综合实训室、PLC实训室等,总建筑面积1026多平方米,共有专业实验实训设备100多台套,设备总价值达200多万元。
二、当地相关产业发展专业人才需求我国在加入了世贸组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形势下,中国正逐步变成“世界制造中心”。
制造业已开始广泛使用国内外先进的设备,而掌握电气技术应用和先进设备使用的人才奇缺。
自2005年至现在宝应对本地紧缺人才的统计显示,电气技术人才缺乏排列前四位。
近年来中国的电子制造业的产业化步伐,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向前迈进。
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电气技术应用方面的人才必然有着稳定的需求量。
随着我县“一电两品”(电工电器、食品药品)两大支柱产业的形成,我县的工业也不断壮大,上市公司宝胜集团已成为全国电缆行业的排头兵,以森萨塔科技(宝应)有限公司、意大利比瑞利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世界500强企业有5家落户宝应,意大利工业园、耿耿工业园、安宜工业园和各乡镇工业园有50%的企业为电气类企业,电气类企业产值已占全县工业经济总量的1/2,各企业均需要大量的高、中级技术工人。
同时,企业原有的操作人员由于未经系统学习,普遍存在操作者素质不高和知识有待更新等问题,大力培养电气专业技术工人是一个十分迫切的任务。
三、申报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一方面电工电器、机械、化工、药品食品、装备制造等行业都广泛使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在这些设备中大量运用了可编程控制器(PLC)、变频调速、交流伺服、工业控制计算机、人机界面、等先进自动化技术。
另一方面各种大型装备和系统在运行中的测量、监视、调节与控制也无不与电气技术应用技术息息相关。
电气技术应用技术已经成为决定装备质量、性能、运行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电气技术应用专业的发展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所发挥的作用和意义:要不断培养和培训一批高素质技能型电气专业人才,满足相关行业的需求目前,电气技术应用专业涉及到发展的各行各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其中电工电器、制造等行业应用范围最广,对技能型人才需求也最大。
这些大型企业使用了新型的自动生产线等国内外领先的仪器设备,广泛使用以过程控制为核心的现代控制系统,这些控制系统具有种类繁多、技术含量高、价格昂贵、更新换代快等特点,从而,需要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从事控制系统的生产、操作、维护、改造工作,对从业人员在知识、技能、素质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然而,电气技术应用技术人才的现状是,结构性矛盾突出,普遍存在普通劳动力易找,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的现象。
培养掌握电气技术应用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高生产一线生产、安装、调试、设备维护、售后服务和运行管理等相关岗位从业人员素质显得尤为迫切。
因此,我校必须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建设、实训设备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改革,才能适应企业对电气技术应用技术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新需求,特别是为宝胜、菲达宝开、森萨塔科技、宝飞机电等企业提供电气技术应用技术高素质人才支持。
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满足:1、实现我校专业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2、满足农村年轻劳动力转移对包括维修电工、电气维修在内技能培训的需要;3、社会就业与再就业对电气技术与维修技能培训的需要;4、与用人单位进行“订单式”“岗前培训”“在岗培训”等形式的合作办学的需要;5、参加各类电工电子类技能大赛、技能鉴定的需要;6、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人才培养、服务地方产业,实现产、学、研、训、赛为一体,发挥实训基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需要等。
四、基地建设目标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确立鲜明的办学理念和特色。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改革,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特色的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重视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大设备投入的力度,努力建成集教学、培训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1、建设设备齐全、性能先进的电气技术应用实训基地,服务我校及全县专业实训和社会培训。
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基地计划由18个实训室组成,设备总投资500万元(设备配置采购清单见附表)。
2、培训全县电气技术应用类专业人才,每年3000人次。
3、对社会开展电工类专业等级培训鉴定,每年1500人次。
4.、建立健全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实验、实训教学体系和管理制度,加强专业教学,使其达到“五化”:课堂教学场景化,学习信息多样化,理论传授体验化,技能训练协作化,作业设计项目化。
5.通过资源共享、校际合作、共同开发等形式,吸收相关企业、协会参与,建设一个以本校基地为主、合作企业为辅、企业基地为补充的辐射全县的电气技术应用专业教学培训实训基地。
6.建立仿真实训环境,把专业学习融入到企业生产环境中,使学生学习贴近企业要求,提高学生实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基地建设基本思路依据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不断完善、整体提升的工作思路,按照工作过程化来安排建设,结合教学实际,贴近生产一线来建设电气技术应用实训基地。
1、进一步打造电气技术应用实训室,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人才培训,服务本地产业,实现产、学、研、训、赛一体;2、进一步打造PLC、机床维修、传感器,光机电、电梯维修等实训室,扩大范围,面向社会,服务社会;3 、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资源优势,扩大实训基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运行过程集教学、培训、教研、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以服务本校为主,与全县相关企业、协会共享资源,向社会、行业提供技术服务、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内容,为每年的社会技能等级资格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再就业培训提供场所、技术和装备。
六、基地建设的主要举措1、成立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基地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加快推进实训基地项目建设进程。
由校长担任组长,教学副校长具体负责此项工作。
实训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组 长:顾建家副组长:李一林组 员:朱 静 王 震 程 群 李一林 鲁邦建杨士领 姜华东 蒯曙阳 卞文斌 夏代忠胡丰春 沈吉林 徐兆林2、设立实训基地管理办公室,加强实训基地常规化管理。
实训基地管理办公室:主 任:李一林(分管校长兼)副主任:胡丰春 徐兆林组 员:沈文耀 董加斌 毛乃宏 潘金荣 卞仕新刘 洋 张信荣 王 芹3、建章立制,保障实训基地正常运行。
(1)、建立岗位责任制,加强设备论证、采购的管理,保证工期,保证建设质量。
(2)、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的技术指导,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要严格审核基地建设方案,在技术上保证落实实训基地建设规划规定的建设内容。
(3)、加强基地建设资金的筹集、使用管理,保障经费用到基地建设上。
(4)、建立基地建设验收制度,设备购置、安装后要及时进行设备的验收和管理,保证设备的完好。
(5)、加强实训基地的运作和设备维护、维修、保养等工作,以保证实训基地的设备正常运行。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现有电气技术应用专业教师及技术人员15人,教学、实训、管理、维护经验丰富,2013年计划再招聘专业教师2名,已基本满足实训基地需要。
为确保实训基地高效正常运转,必须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为此学校每年将派出2-6名专职教师或管理技术人员,围绕实验实训、教学和基地管理进行专业培训,通过3-4年时间使基地全体人员的专业素质得到较大提高。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执行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制度,鼓励教师在职进修和专业资格认定。
聘请有关方面专家参加基地建设和管理。
5、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学校提出培育“具有创造才能、创业本领和创新精神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做人为先、能力为本、技能为主”的培养思路后,积极探索并实践 “素养+技能”的“2S”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根据行业标准和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发展趋势,设立企业管理和工作过程的仿真实训环境,采用案例教学等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职业素质。
6、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