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入点 片段
中考作文切入技巧范文
作文是中学生中考的重要科目之一,也是考生在中考中展示自己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
而作文的切入点则决定了作文的主要思路和表达方式,因此,选适合的切入方式是一篇成功作文的关键。
下面就来探讨一下如何通过运用不同的切入技巧来写作一篇好的中考作文。
一、用引话切入引用名言、故事或引人入胜的开头可以使文章立即引起读者的兴趣,激发读者的思考。
例如,下面这个开头引用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和一则故事。
“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在你所信赖的人面前,能够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
”这是一句来自于俄国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它曾经启示过许多人,包括我自己。
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件看起来很平凡但却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故事。
二、用问题切入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可以引起读者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关注度,让他们更加愿意阅读下去。
例如,下面这个开头提出了一个充满挑战的问题。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学习和练习,仍然感觉到自己没有任何进步?每当我遇到这样的问题时,我会问自己:我到底哪里做错了呢?三、用事件切入通过展示一个生动的事件,可以使文章更加具体形象,展现出更多的细节和感情色彩。
例如,下面这个开头通过一个小小的故事,反映了作者的感受。
今天放学后,我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棵高大的杨树上挂满了桂花,那淡淡甜香引得许多路人驻足。
这时,一位小男孩不顾妈妈的唠叨,爬上树去摘桂花。
四、用比喻切入通过对生活、自然和文化等领域中的事物进行比喻,从而引出文章的中心内容。
例如,下面这个开头用“风筝”这个富有比喻性的事物,引出了文章的主题。
人生就像放风筝,风筝只有在不停摆动的情况下才能飞得更高,我们的人生也必须不断前进才能取得更多的胜利。
五、用回忆切入在开头回忆过去的人事物的经历,通过展示作者的回忆和思考,引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例如,下面这个开头用回忆自己小时候写日记的经历,进而谈论了成长的重要性。
小时候的我,特别喜欢写日记,每天都会写上一些小小的心情和想法。
探寻最有效的教学切入点_以_散步_为例
教导航备2011.04odern chineseM76xiandai yuwen阅读文本的切入点是师生研读文章的一个突破口,其目的不只是为了读懂文本,而是为了最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文本的兴趣,引领学生迅速与文本展开对话,进一步去体味文本中蕴含的思想情感。
教师在阅读时若能准确找到阅读文本的“切入点”,选准最佳的教学切入点,无疑是为学生阅读文本搭台建梯,这样即使主题再深奥的作品,学生也能比较轻松的把握,实现文本教学的高效化。
《散步》是一篇经典的美文,散发着浓浓的亲情。
本文主题并不深奥,多数师生在阅读本课时都能体会到文中散发出的浓浓亲情。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一般都在引导孩子品读文章语句、体味涵泳亲情。
怎样多方位寻找最有效的教学策略使教学深入并呈现新意,是教师们考虑的重点。
集体备课时,我们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深度,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如何实现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一致认为本课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亲情层面,需要引导学探寻最有效的教学切入点——以《散步》为例◎蓝翠英生深入体会亲情背后作者传递出来的社会传承文化,这就需要一个有效的教学切入点为本课的深入有效阅读教学服务。
这个“切入点”应该有如下特点:1、既总揽全篇又紧扣课文中心;2、紧扣本节课的中心任务,突出教学重点;3、必须新鲜独特;4、切题而不兜圈子。
为此,备课组讨论出几个不同的教学切入点让年轻老师展开教学实践,大家进行随堂听课,比较优劣以探寻《散步》最有效的教学切入点,体会有效教学切入点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小兰老师选择了“感受亲情”这个点切入教学,希望在学生自主感受亲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本传递出的“社会传承文化”:她首先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自由解读文章中感受到浓浓亲情的句子并进行交流。
这是个性化阅读所提倡的,阅读就在于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感受是教学流程展开的重要力量。
从学生的课堂表现看整节课热闹活跃,学生发言积极,几乎讲到文章中的每传》“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一主题。
解决任何问题,都需要找到切入点
解决任何问题,都需要找到切入点遇到问题,首先要做是找到核心关键点。
为什么呢?第一,不找到切入点,就会不知所措,无从下手。
第二,找到切入点,就能顺藤摸瓜,盘活整盘棋。
善于学习这里需要解决问题,提善于学习,是不是跑题了。
没有。
学习不应该局限于课堂,读书是学习,实践也是学习,而且是更加重要的学习。
在实践中学习,是解决问题重要手段。
遇到问题,也代表着这是没有答案的问题,需要边思索,边解决。
如果有答案,那就不叫问题,叫完形填空。
思索的过程,包括收集现场信息,梳理有效信息,学习与思考,找到解决方法。
巴菲特说:“不懂不做,恪守自己的能力圈”。
做能力圈外的事情,思考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凭空想象的东西,往往是错误的。
所以,做事之前,要先打好自己的基本功。
总结下,就是两个方面的学习:•做事前,估摸着需要什么能力,提前学习;•做事时,根据现场信息,结合基本功,进行思考学习。
遭遇到的障碍,基本上是能力的不足。
善于学习的人,才能持续生长,早晚能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过要抵制诱惑。
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时间也是有限的。
在某个方面学习积累后,不能因为看着其它地方好,就跑过去,那又得重新开始。
全局思维学习是解决问题的基本功。
而全局思维,能够帮助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站得高,看得远,也看得全面。
做事之前,要学会调研。
把事情相关的信息,都调查清楚,信息越多,越容易找到合适的方向。
因为看问题全面。
哪里有切入点,哪里切入会更合适,都藏在信息里面。
井底之蛙,看到天只有井口大小,认为天就那么大。
这是不对的。
看问题,看到的只有一部分,是要闹笑话的。
即使收集了所有信息,也不能直接照本宣科,还有用心思考。
有些东西,是看不到的。
事物之间的规律,要用心思去想,去理解,否则是弄不明白的。
不要去犯,非黑即白的幼稚病。
事情看似客观存在,有黑有白,但他们中间还有个灰色的地带。
不承认,不接受,那么做什么事情,都会碰壁的,会掉坑的。
句子赏析的切入点
三、句子赏析的切入点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赏析方法:⑴找修辞并解释(注意找全,大多运用比喻和拟人)⑵找出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内容)⑶表现了/赞美了……例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油蛉和蟋蟀们人格化,“低唱”、“弹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和蟋蟀叫声动听,写出了百草园充满生机,有无限乐趣。
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2、从“含义”的角度赏析方法:⑴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
(副词、动词、形容词)⑵写出了……(内容)⑶表现了/突出了……(精神品质)例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春》)赏析:“偷偷地”和“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
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嫩嫩的,绿绿的”放在句末,强调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
3、从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⑴人物描写①抓住句子中的关键性词语,分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内容)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故乡》)赏析: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杨二嫂的贪婪、鄙俗的性格特征。
(2)环境描写①运用了……描写。
②交代人物活动的场景。
③渲染了……气氛。
(景物的特点)④烘托了人物……心情。
例如: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赏析:关于芦花的描写,描绘出了芦花开放时的景象,渲染了优美静谧的气氛,烘托了老交通员和二菱为大菱复仇后的喜悦、畅快淋漓的心情。
4、多角度赏析句子 同一个句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赏析。
只要找准一个切入点,从某一个角度去赏析即可。
例如:每天潮来的时候,听见海浪冲击着岩石的音响,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暮烟似的飞沫升落;有时它带着腥气,带着咸味,一直冲进我们的窗棂,粘在我们的身上,湿润着房中的一切。
04话题的切入
艺术从来没有进化,只有变化,而变得是优是劣, 艺术从来没有进化,只有变化,而变得是优是劣,要看能 否坚守核心的传统要素。 否坚守核心的传统要素。京剧的创新应落脚在京剧的根基之 而非表皮之上。人称世界戏剧“活化石”的中国昆曲、 上,而非表皮之上。人称世界戏剧“活化石”的中国昆曲、 京剧等古老剧种,每一出流传至今的剧目, 京剧等古老剧种,每一出流传至今的剧目,都经过了几百年 时间和好多代观众的双重考验,我们要抱有敬畏之心, 时间和好多代观众的双重考验,我们要抱有敬畏之心,千万 不要以为我们什么都比古人高明 最近,由一位美籍华人“跨界”担任导演,舞美、 最近,由一位美籍华人“跨界”担任导演,舞美、灯光 服装、多媒体等也均由“国际团队” 、服装、多媒体等也均由“国际团队”参与制作的新派京剧 霸王别姬》在北京粉墨登场,此为首演, 《霸王别姬》在北京粉墨登场,此为首演,据说日后还要赴 伦敦奥运会参加“中国文化周”的展演。 伦敦奥运会参加“中国文化周”的展演。但这出戏在戏迷中 间引发的只是一片哗然。 间引发的只是一片哗然。 这出新派京剧,号称要“将戏剧从戏曲中分离出来” 这出新派京剧,号称要“将戏剧从戏曲中分离出来”, 吸引“新的观众” 吸引“新的观众”,于是以让人眼花缭乱的舞美灯光多媒体 包括3D 加上服装艳丽的人群,将京剧的角儿、 3D, 包括3D,加上服装艳丽的人群,将京剧的角儿、唱腔以及写 意的艺术特质挤压在了舞台的边缘,有时甚至完全抛弃, 意的艺术特质挤压在了舞台的边缘,有时甚至完全抛弃,比 如在最后竟然不伦不类把一匹汗血马充当乌骓马牵上台来“ 如在最后竟然不伦不类把一匹汗血马充当乌骓马牵上台来“ 跟霸王告别” 实在与京剧风马牛不相及。 跟霸王告别”,实在与京剧风马牛不相及。 ——《动它就要懂它》肖复兴 《动它就要懂它》
二、寻找切入点
开篇故事切入点(重复)
开篇故事切入点1,不要用自己的视角代替读者。
很多新人写文经常犯这个错误,每三本至少会有一本出现这个问题,因为作者对自己作品的剧情烂熟于心,遂觉得读者也和他一样,能在故事一开头,马上融入到故事中去,所以在开篇的时候,没有选择通过剧情来让读者认识作者和故事,而是极力的渲染人物的心理变换和一些环境因素,写了一大段抒情,梦呓般的文字,或者加上一首哀伤范特浓的诗,然后才开始写到主角失恋了,想要营造一种让读者感同身受的氛围,让他们为主角的遭遇感到同情惋惜,但是事实上会不会呢?读者刚接触你故事的时候,他们是不知道你的剧情的,他们对主角是没有感情的,所以你需要做的是如何通过剧情让读者爱上你的主角,而不是在开篇介绍一大堆关于主角的生前往事,抒情的回忆之类的,让读者站在你的角度去看待你的作品,只会让读者觉得很恶心。
(这类作者大多是当局者迷,因为网文界有句话说嘛,在每个作者眼中,他的作品都是优秀的作品,在网站人气不佳了,总会觉得是网站冷落了他。
)2,开篇不要出现太多的人物,背景介绍,要对作品的信息进行主次分级!同样是最常见的问题,很多新人觉得自己故事的架构十分庞大,对他的故事吸引力信心满满,所以忍不住要在第一章或者前三章讲故事的所有卖点,所有背景向读者一次性展现出来,比如开篇写了某天界的大战,某神君因犯天条被贬下界,然后突然笔锋一转,介绍起了人界的一个小公子,然后穿插一些家族史,讲主角的身世多么显赫,他老爸是李刚一般的人物,有三个儿子,大哥二哥分别是什么,接着是大陆各大势力的分布情况,有赵钱孙李四大家族,势力范围分别是哪个城,中心有一个狩猎森林,有很多灵兽,灵兽体内有魔核,修炼者的等级是什么?然后介绍了他家族的死对头,其中涉及到了一个重要人物——XX,他的大儿子是个不学无术的无赖,和主角争抢心上人。
可能作者写书的时候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那么现在我把这些元素列出来,问你:开篇除了介绍背景,留给主角的戏份有多少?读者看你书,事先是不知道你的剧情的,一点开作品,你马上就要让他记住这么多的人物名,地名,和等级,这只会让读者觉得很乱。
优美句子赏析切入点
2.
比喻、拟人注意点 ------本、喻体可以视具体情况尽力 修饰。 ------描写要带有感情色彩及思想情 绪。秋天的阳光依旧那么恬不知耻地 肆虐着世界。 ------拟态要让人印象深刻。多用四 字词语来形容。
3. 多用通感,彰显个性。(将人的听觉、 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 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使 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如何让自己的文字富有个性
-----艺术性的创作(一)
1.光阴如同呼啸的风雨,折断了他的枝条,吹落一 树绿叶,最后只剩一段脆弱的枝干,在风中摇晃。 写出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身体已经变得越来 越来虚弱的情状。 2.母亲是弓,我们是箭,弓越弯,箭射的越远。 3.夕阳像喝醉酒的红脸老汉,醉熏熏的跌落在远方 的田野上。 4.两弯似蹙非蹙绢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 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 微。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 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
• • •
创新方法
1. 兼用------连用------套用
高大的烟囱伸向天空,仿佛是从地下长出来 的,一直要升到白云的深处。(比喻兼夸张) 摇动的车轮,旋转的锭子,争着发出嗡 嗡嘤嘤的声音,像演奏弦乐,像轻轻地唱歌。 (连用对偶、比拟和两个比喻) 看吧,狂风紧紧抱着一层巨浪,恶狠狠 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 气 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微风过处,送来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 渺茫的歌声似的。
修辞的运用
• 呼啸的风雨,折断枝条,吹落一树 绿叶,最后只剩一段脆弱的枝干, 在风中摇晃。生命黄昏的他似乎也 在风中呻吟,挣扎……
修辞贵在创新
不论词语锤炼、句式选择,还是辞格的 运用,都应当有新意,防止落入俗套。 使语言形象化,可以把人或事物描写得更 为重要、具体、形象; 它可以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 它可以很好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它可以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感情和立场。
句子赏析的切入点
句子赏析的切入点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比喻句赏析格式:本句把“______”(本体)比喻成“______”(喻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本体______的特点,(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拟人句赏析格式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______,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______的特点(情态等)给人以______的感受。
常见的修辞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例句: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拟人修辞,把油蛉和蟋蟀人格化,“低唱”、“弹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和蟋蟀叫声动听,写出了百草园充满生机,有无限的乐趣。
注意点:赏析要建立在整体感知阅读的基础上,不是摘字择句,断章取意,脱离文本,而是要充分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联系人物形象,要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上下文来品评。
2.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赏析。
一段话往往包含几层意思,各层意思之间如果要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某些词语或句子就起到此方面的作用。
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常见的有6种:总领下文、承上启下(过渡)、为后文作铺垫、前后呼应(照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或升华中心。
等。
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例句:“远处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
”赏析:这是一个过渡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是联系大海由睡到醒,潮水由落到涨的纽带。
3.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
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例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春》)词语赏析步骤:1、从句子中找出生动形象的动词、形容词、四字词语;2、具体分析这些词语分别体现了人或事物的什么特点或状(情)态,及带给人的什么感受(感情)。
练习: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作文精彩切入法
作文精彩切入法先声夺人的精彩切入确实可使阅卷者“一见钟情”,因而考生切入话题时力求“片言只语摄人心,未成曲调先有情”。
一、悬念切入在文章开头或先亮出事件出人意料的结果,或先展示人物激烈的心灵冲突,制造悬念,以引人入胜。
如:(1)营外的梆子敲了三下:三更天。
我却丝毫没有睡意。
面前的几案上,一端放着直捣黄龙的作战方案,一端却是传令退兵的十二道金牌。
火盆里的碳火只剩下零星几点,一阵风裹着雪花冲进营帐来,火熄了,夜更冷。
砚中的墨冻了又磨,磨了又冻。
我到底该如何选择呢?(2)这里是世界杯冠亚军决赛赛场,由巴西队里瓦尔多持球。
他已带球攻至德国禁区的附近……我开始为巴西祈祷。
糟糕!只见几员德国神将已将里瓦尔多围住,进球的可能性正被扼杀。
里瓦尔多会强行突入吗?(《高贵的选择》)二、引古切入穿过时空隧道,激活历史中真实存在或文学名著中虚构的人物,从历史人物的立身行事中精选相关事件巧妙诠释文题,切入正题。
如:(1)夜已经很深了,司马迁通过天牢的小窗,望着那漆黑的夜。
幽蓝的天幕上,不见星也不见月,几处低沉的乌云带着令人窒息的压力。
暮秋的风裹着寒气,钻进每个角落,包括司马迁那件破旧的长衫。
(2)深深的围墙,明眸的宫女,沉寂的粉蝶,慵懒的梳妆,犹如宫廷的车轮在昭君的心里缓缓碾过。
(3)太子的身影已在远方消逝成一个小白点,易水哗哗的水流声还依稀可闻,寒风吹着车上的旗子,车辕因为车子的起伏而吱吱作响。
我看了一眼秦武阳,他也在望着易水的方向。
高渐离的筑声又在心头响起,我的豪气复在胸间奔涌。
(4)自从夏洛克在威尼斯败诉后,他回到了老家——以色列。
凭着犹太人的狡黠和对金钱的敏感,他很快又成了一位腰缠万贯、才大气粗的商业巨子,拥有一支庞大的船队,专门从事石油运输。
面对滚滚而来的金钱,夏洛克早已经忘记了公爵和安东尼奥……三、独白切入以独特的主观视角,借人或物之口,首先来一段真情告白,可使文章活泼轻松,寓庄于谐。
如:(1)一阵风吹过,我随着伙伴们一道落入了清洌的湖水,随即湮没于黑色的泥潭中。
「初中记叙文写作」叙事的角度之叙事的切入点
「初中记叙文写作」叙事的角度之叙事的切入点(一)要认识叙事的角度有人说:“选择什么角度,是每个人的自由,也是每个人的智慧。
看法决定想法,想法决定做法,而做法决定了结果。
”这句话告诉我们为人处世选取角度的重要性。
作文也是如此,我们要认识到叙事角度的重要性。
好的叙事角度,不仅使题材能更好地向纵深处开掘,还能更好地展现人物的个性、情感。
只有把握好新颖独特的“切入点”,叙事才会得心应手。
例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之所以感人,是因为朱自清先生选择的叙事角度与众不同,他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特殊环境、特殊地点下的“背影”,不惜笔墨作具体细致的描摹刻画,表现的角度新颖而独特,体现出的感情也就更为浓烈。
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儿子对父亲的理解、怜惜、怀念,全部凝聚在这个背影里了。
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叙事的角度。
叙事的“切入点”,有这样五个字:小、巧、新、奇、深。
角度小——利于写细,写具体,也便于把握;角度巧——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体现结构美与艺术美;角度新——不拘一格,独出心裁;角度奇——曲折动人,耐人寻味;角度深——小中见大,滴水见太阳。
(二)要精选叙事的角度写作任何文体的文章都有个角度的选择问题,就像摄影,可正面拍,可侧面拍,可俯拍,可仰拍……选准了恰当的角度,就能拍出最佳的艺术效果。
同样,写人记事时切入的角度得当,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面对丰富的材料,我们要精选叙事的角度。
如果构思过程中选准了角度,那么写起来就得心应手,写出的文章也新颖别致,集中紧凑;如果没有选准角度,写起来就别别扭扭,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松散,有时甚至写不下去。
写作文要尝试从不同的“切入点”(着眼点)来思考叙事。
叙事切入的角度得当,就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通常情况下,写人记事的文章可以从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几个方面来记述。
需要注意的是,这五个方面,每一方面都有不同的切入点可以选择,每一方面都可以写出人物的典型性。
怎么选择角度呢?以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为例。
美在细微处作文的切入点
美在细微处作文的切入点
段落一,晨光下的露珠。
嘿,你瞧瞧这清晨的露珠!阳光从树缝里透出来,洒在那些小露珠上,闪闪发光,好像小钻石一样。
它们挂在叶子上,真的好像天上的星星落下来了。
这清新的空气,配上这露珠的点缀,简直让人心情大好,感觉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
段落二,街角的小花坛。
哎,你发现没?街角那个小花坛真挺漂亮的。
那些花花草草虽然不咋起眼,但每次路过都觉得心情好了不少。
就像城市里的一个小小绿洲,让人在忙碌的生活里找到那么一点点放松。
下次路过,不妨停下来看看,感受一下这份小美好。
段落三,那些老旧的书籍。
说起那些旧书,我就有话说了。
书架上的那些泛黄的书本,虽然看着旧旧的,但翻开一页,那种历史的味道就扑面而来。
有时候读着读着,就好像能听到过去的声音,和古人在对话一样。
这些书
不仅是知识的宝库,更是文化和历史的见证。
有时间的话,不妨挑一本看看,感受一下那份独特的魅力。
新闻时评中常用到的 10 个切入点
新闻时评中常用到的10 个切入点新闻时评中常用的10个切入点一、新闻时评切入点一:社会热点社会热点通常是公众关注度较高的新闻事件或话题,例如社会问题、政策改革等。
从社会热点切入,可以迅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发共鸣。
在撰写新闻时评时,可以从热点事件或话题入手,分析其背后的社会根源和影响,提出建设性的观点和建议。
二、新闻时评切入点二:人物特写人物特写是指对新闻事件中的关键人物进行深入报道和评价。
通过关注事件中的个体,可以更好地揭示事件的本质和影响。
在撰写新闻时评时,可以从事件中的某个关键人物入手,通过对其背景、行为和言论的分析,展现其形象和价值观,从而引发读者对事件的深入思考。
三、新闻时评切入点三:观点争鸣观点争鸣是指针对某一新闻事件或话题,各方持有不同的观点和立场。
从观点争鸣切入,可以展现事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引发读者的思考和讨论。
在撰写新闻时评时,可以从不同观点的交锋入手,阐述各方立场和逻辑,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推动社会进步。
四、新闻时评切入点四:历史背景历史背景是指新闻事件或话题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轨迹。
从历史背景切入,可以更好地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影响范围。
在撰写新闻时评时,可以从历史角度入手,分析事件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提出对未来的展望和建议。
五、新闻时评切入点五:数据解读数据解读是指对新闻事件或话题相关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
通过数据解读,可以更客观地了解事件的真相和影响程度。
在撰写新闻时评时,可以从数据解读入手,通过数据分析揭示事件的本质和规律,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六、新闻时评切入点六:国际视野国际视野是指将新闻事件或话题放在国际背景下进行比较和分析。
通过国际视野切入,可以更好地了解事件的全球影响和借鉴国际经验。
在撰写新闻时评时,可以从国际视野入手,分析国际类似事件的发展趋势和经验教训,提出对国内事件的借鉴和建议。
七、新闻时评切入点七:伦理道德伦理道德是指对新闻事件或话题涉及的伦理道德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评价。
留空白的作文切入点
留空白的作文切入点《留空白的作文切入点》篇一在作文的世界里,留空白这个作文切入点就像是一场神秘的冒险。
你想啊,平常写作文,那都是满满当当的,就像把一个盒子塞得严严实实的,不留一点缝隙。
可留空白呢,就像是在盒子里故意留下了一些空位,这些空位也许会让整个盒子变得更有韵味。
我记得有一次写作文,题目是关于友谊的。
我一开始就像往常一样,写我们一起玩耍、一起上学的那些事儿,写着写着,我就觉得这和其他人写的没啥两样啊,就像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商品,千篇一律。
这时候,我就想,要是在这中间留一些空白呢?比如说,我们有一次吵架之后,我没有写我们是怎么和好的,而是就把那段争吵后的沉默留了下来,就像电影里的那种无声的片段。
也许有人会说,这不是没写完吗?其实不然。
这种留空白就像是给读者留了一个想象的空间。
读者看到这里,可能就会自己去脑补我们是怎么和好的。
也许在他的想象里,我们是因为一个会心的眼神和好的,又或许是因为一个不经意的小举动。
这就像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人对于我们和好的方式也会有不同的想象。
从那以后,我就觉得留空白这个作文切入点很有趣。
它就像是一个隐藏的宝藏,等着我们去挖掘。
不过,这个宝藏也不是那么好驾驭的。
有时候,留空白留得不好,就真的变成了没写完。
这就像是做菜的时候放盐,放少了没味道,放多了又太咸。
所以说,留空白这个度得好好把握。
我还想过,如果把留空白用到描写风景上呢?比如说描写一片森林,我不把每一棵树都写得清清楚楚,而是留下一些空白,只写那些最特别的树,那些被阳光照得斑驳的树影。
这样,读者在看的时候,就会自己去想象森林里其他的景色,也许他会想象出一片神秘的、充满奇幻色彩的森林,里面有精灵在飞舞呢。
留空白这个作文切入点,真的是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它就像一扇通往神秘世界的门,有时候我们推开这扇门,会发现里面充满了惊喜;但有时候,我们也可能会在这个神秘世界里迷失方向。
但不管怎样,这种冒险的感觉还是很让人着迷的。
好的新时代作文切入点
好的新时代作文切入点
1、切入点一:网络时代
“网络”是一个人们既熟悉又陌生的词儿,对于这个词儿,它表示了我们国家的科技前沿,又表示人类将此站在了悬崖的边缘!随着人们渐渐富裕起来,网络也走进了各家各户。
走进网络时代,既对我们有利,又对我们有弊。
2、切入点二:新时代的道路
新时代的路不但造就了人们的方便,更代表着时代的进步!那一条条路,凝聚着多少老一辈建设者的心血啊!我突然明白:新时代的路,是人们的幸福之路,是国家发展之路,更是世界的和平之路!
3、切入点三:万物互联新时代
以前我们要用饭票、菜票、肉票才能买到食物。
而现在不用了,淘宝、美团、饿了么都能为我们提供美味可口的食物。
现在,一切物品、事物都成为了现代化模式。
我希望人们手拉手,一起走进新时代——万物互联的信息时代。
文本解读教学切入点例说
文本解读教学切入点例说摘要文本解读教学需要从选择切入点开始。
切入点的选择十分重要,选准切入点不仅能够提高解读效率,而且能够提高解读的准确性。
文本解读教学的切入点主要有:文本的思路和意脉,作者的创作动机和意图,作者的创作心理和心态,读者与作者的共鸣处,文本与生活的关联处,等等。
文本解读思路和意脉动机和意图心理和心态共鸣处文本解读教学需要从选择切入点开始。
切入点的选择十分重要,选准切入点不仅能够提高解读效率,而且能够提高解读的准确性。
切入点的选择举足轻重,必须高度重视。
一、从文本的思路和意脉切入叶圣陶先生多次论述过解读文本把握思路的重要性。
他说:“你写文章的时候,一定要先构思,怎样安排,为什么这样安排。
那么当你读一篇文章的时候,也要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
这样才能真正把握文章,理解主旨。
”他用两句诗来概括从思路出发解读文本的意义:“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是的,沿着作者的思路梳理文本的意脉,就能探寻到文本的“真”(真情、真相、真意),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本的内蕴。
解读思想情感复杂的文本尤其需要如此。
比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主旨历来有多种说法:讽喻说、爱情说、双重主题说……但如果从文本思路和意脉出发,沿波探源,不难发现,讽喻说最有说服力。
全诗的叙事、抒情和描写都是围绕诗题中的“恨”展开的。
诗开篇便说“汉皇重色思倾国”,这是“恨”产生的总根源。
接着便极尽铺陈之能事,写唐玄宗和杨贵妃沉溺在享乐之中。
这是具体叙写“重色”,具体写“恨”产生的根源。
作品的后半部分写他们乐极生悲,乐极生恨,这是写“恨”的本身和具体表现。
诗歌不厌其烦地描写李、杨之间绵绵不绝的“长恨”,似乎是在歌颂他们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
但这一切都是“重色”酿成的苦果。
所以,“恨”得愈深,“恨”得愈切,“恨”给人带来的反思也就愈深切,文本讽喻的力度也就越大。
因此,从这首诗的思路和意脉看,全篇无不是围绕着首句写“恨”,围绕着首句展开讽喻和批判。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切入点例说.docx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切入点例说阅读教学切入点是分析一篇课文的着眼点和突破口。
切入点选择恰切,一篇文章就能很流畅地讲完;切入点模糊,就会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况。
恰当的"切入”,犹如“穿着一串珍珠的线”,会自然而然地带出文体的其他一系列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其积极性进而把握文章结构,理解文章思路和主题。
它的存在可以让语文课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不但教学流程顺畅,而且学生也会在教师恰如其分地引领下,发挥主体作用,有所感悟,有所体味,促使阅读达到预期效果。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与思考,以课为例,探讨找准阅读教学切入点的一些方法。
一、疑点切入,激起浪花。
《范进中举》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让学生能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当时知识分子及其他阶层人物的迫害”这一主旨。
小说内容固然饶有趣味,易于引起学生阅读兴趣,但要让学生从文字表面体会到“封建科举”的“危害”,由现象看到本质,似乎仍有难度,超过了八年级学生的能力范畴。
一位教师这样切入:结合课文内容,你能推测范进中举时的年龄段吗?这一导入在课堂教学上取得了比预想要好的效果一一学生个个埋首于课文,试图找出答案,但细寻却无功而返的结果更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学生竞相回答,理由也颇有些道理。
在一片争议之后,当教师把原著中范进中举的实际年龄“54岁”写在了黑板上,学生看后有惊喜、有失望、有不解,但最终都归于一种表情一一不可思议的惊讶。
于是,教师又趁热打铁,把封建科举的过程呈现在课件上,然后静观学生之变。
果然有学生按捺不住叫起来:“那他考了多少年啊?” “他几岁开始考的啊?” “他为什么考那么多年还不放弃啊?”……诸如此类的疑问在导入后层出不穷。
于是,介绍封建科举各阶段考试时间及年限,让学生揣摩文中不同阶层人物对范进中举后的态度,学生逐渐体会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正应了那句“水到渠成”!二、巧借修辞,一线贯之。
老舍先生的写景散文《济南的冬天》流淌着一种如诗如画的美感。
因为篇幅较短,所以以前执教时笔者都是按部就班,简介作者一一朗读课文一一找出作者所写的景物:山和水一一概括2-5小节的大意,即“阳光下的小山”、“白雪覆盖下的小山”、“城外的远山”一一体会写水的妙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切出初中语文智慧课堂
——浅论如何把握语文教学的切入点
语文课文包含了无数的信息,包含了很多的教学内容,如果将所有的内容都面面俱到,那根本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选取切入点,作为有效的突破口。
切入点常常会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明一点而悟全文”的作用。
以此实现教学内容的合理优化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语文课文切入如何把握,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题眼切入
多数文章的题目是全文的中心体现,尤其是题眼,我们可以通过它“窥一斑而见全豹”。
教学《一面》这篇课文时。
设计了这样一个切入内容:“一面”当我们看到这个题目而未看课文内容之前不知道“一面”这个标题是什么意思。
请同学们对我们的标题进行一些补充,让没有读过这篇文章的人,看到这个标题后都知道课文写的是什么内容。
同学们对课文进行了这样的补充:生一:我与鲁迅的一面。
生二:我与鲁迅的一面之缘。
生三:我与鲁迅短暂的一面之交。
生四:我与鲁迅难忘的一面。
生五:让我深受教育的与鲁迅一面之交。
同学们对标题的补充是各不相同,他们有的可能不是很准确。
《智取生辰纲》中以“智”为切入点设计课堂教学,围绕吴用等人的“智”与杨志的“智”的较量展开了故事情节,为什么杨志的“智”败给了吴用的“智”呢?分析原因时也就分析了杨志的人物性格,也就疏通了本文的情节把握住了小说的教学重点。
2中心句切入
以关键语句为切入点来展开课文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大多数文章都有关键语句,不仅概括主要内容,还能体现课文结构,反映中心思想,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它们往往是理解一篇文章的捷径。
如《口技》一文教学我们可以用“京中有善口技者”切入点展开教学。
全文“善”在口技人高超的表演技艺;“善”在口技人运用的道具的简单;“善”在观众身临其境的专注;“善”在有正面细腻的描写,还有侧面的尽力烘托;“善”在作者的评议赞叹之精,“善”在行文前后的照应。
一个“善”字可以涵盖全文所有的精华。
如在讲《劝学》时,开篇就让学生找出中心句“学不可以已”。
再从课文中找出体现这句意思的句段引导学生分析感悟,从而能顺利地完成整个课堂教学。
如教学《纪念白求恩》就可以从“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这一中心句切入。
在教学《白杨礼赞》时,就可以从“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这一中心句切入。
在教学《木兰诗》时,可以从“安能辨我是雄雌?”这一中心句入手。
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切入,这个重点语句一定要能够带动全篇,这样才能达到效果。
3、矛盾切入
有矛盾,自然会引起质疑,抓住课文的矛盾疑点,引导学生去探求,能迅速激起学生穷根探源的好奇心,有利于对整篇文章的阅读理解。
如在教《智取生辰纲》时,可以设置一张表格,罗列出故事中的
主要矛盾、次要矛盾来,分析矛盾的生成、激化及如何解决,可以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课堂。
《范进中举》中胡屠户的言语与行为存在着明显的自相矛盾,胡屠户嘴里说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而伸过来的却是握得紧紧的拳头,矛盾的言与行反映出他言不由衷,再结合文章前后他对范进称呼变化上的矛盾,也表现出他嗜钱如命、庸俗自私、趋炎附势的性格特点。
小说矛盾是小说叙事当中最吸引人的,也是最有悬念的,用矛盾法切入小说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快速地融入文本当中,在人物言行、情节中寻找矛盾点,在小说的矛盾中探究人物形象,水到渠成地在矛盾中概括小说主题。
4从倒叙切入
有一些文章,故事性强,我就采用记叙文中的做法,先把结尾拿出来,引起学生的思索与好奇,再来进入到教学的析读环节中。
如《最后一课》我先请学生读读结尾,然后提出疑问,引发学生思考:韩麦尔先生为何在钟声与号声响起之后,在黑板上用尽全身力气写字,并且说不出一句话,只是做手势让学生放学呢?在教学《甜甜的泥土》时质疑“那泥土,甜丝丝的”,泥土怎么就有味道了呢?学生带着疑问读文章,用情感做催化剂,品读文章就更得心应手了。
5对比切入
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对比切入语文课文教学,可以是不同的篇目,也可
以创设对比,达到教学的目的。
如《卜算子咏梅》毛泽东和陆游诗的教学,可充分对比两首诗歌的异同,来领会二者在诗歌中流露的不同情感。
《窗》一文中我以“同一病房、同一窗户,最后两人都睡了同一张病床,为什么看到了不同的景象”作为切入点,让学生比较两个人的“心灵之窗”。
《孔乙己》一文就可以运用对比切入,如小说开头一“长”一“短”、一“站”一“坐”、一“里”一“外”的鲜明对比,形象地揭示了清末封建社会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的状况,为孔乙己的出场点明了背景。
再如孔乙己的出现与消逝、爬上去的丁举人和跌下来的孔乙己、酒客的“快活”和孔乙己的孤寂、又如通过掌柜对三种人不同态度的对比,把当时社会欺贫媚富、冷漠虚伪的人际关系作了生动的表现。
二是人物描写中的对比。
如孔乙己和丁举人的对比,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拓宽和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喜剧气氛和悲剧命运的对比,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深刻揭露了社会的病态。
又如最突出的一组对比,即孔乙己第一次亮相和最后一次出场,在外貌、语言、声音、神态、动作方面的对比,把精神和肉体受到巨大摧残的孔乙己的形象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激起人们深深的思索。
6波折切入法
文章如果平铺下叙,一览无余,则索然寡味;如果有起伏,有变化,有曲折,有波澜,则能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语文教学又何尝不是呢?‛语文课抓住一波三折的情节,给学生以新、奇、美的感觉,激发他们的探求欲望,
如《父母的心》这篇文章情节一波三折,抓住了情节,其他问题
迎刃而解。
7、细节切入
从细节入手。
“细节是一切文学艺术表现力的关键所在”,文艺理论中早已明确提出这一观点,那么,语文教学从细节探讨入手,不仅可以打开课堂教学的困窘局面。
《背影》中父亲爬月台的场景,我想每一个人都不会忘记,“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他用两手攀著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就是天底下千千万万个爱儿子的爸爸的背影,当我们用心去品味这些动作的时候,我们才会唤起久违的感激与感谢,这样的动作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但能够唤醒我们心灵感动的还是从《背影》开始,感谢这样精彩的动作心结描写,让我们看到了大生活的亲情温暖。
读过《变色龙》,不知你注意到没有奥楚蔑洛夫身上穿的那件大衣,小说四次描写那件大衣,这是作者用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一个精心设计的“道具”。
小说开头与“巡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显示出他一副威严的神态。
当他要教训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混蛋”时,听人说“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的狗”,于是马上来了个大转变:“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替我把大衣脱下来。
”后来,他再次表示要惩处狗主人时,忽又听得狗是“将军家的”,他又变了:“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好像起风了……”这里大衣一“脱”一“穿”,活画出奥楚蔑洛夫掩饰心虚胆怯的尴尬情状和媚上欺下,凌弱畏强的丑态。
最后一次写大衣在小说结尾,当他确切知道这是将军家的狗并向首饰
匠训斥一通之后,“紧裹大衣,接着穿过市场广场,径自走了”。
这条变色龙又恢复了他那耀武扬威的常态。
如此反复描写,把这条沙皇鹰犬的性格刻划得入木三分。
8联系生活切入法
语文学习结合学生的体验与生活,才能成为学生自己的学习、灵活的学习,才能找到意义之源,才能不断促进学生个性的生长、变化与发展,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将课文中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相似或有相同经历的地方为切入点,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对于自己生活中常常经历的事或熟悉的事物都抱有一定的情感。
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因为我们农村家家有菜园,当我说到百草园时,学生自然想自家的园子,尤其是覆盆子、桑葚时学生津津乐道自己的经历,告诉学生,我们学校围墙边的断砖下可能有斑蝥时,没想到下课有许多同学都去看了,还真找到了斑蝥。
学生觉得鲁迅所写的就是我们这,兴趣得到了激发。
最后,所以,这堂课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教无定法,新课切入的方法当然不止以上几种,只要能根据文章本身的特点来找到适宜的切入点,使学生更快与文本与作者对话,就达到目的了。
因此,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切入点是撬起语文教学无穷魅力的杠杆,切入点是统帅课堂教学过程的纲领。
好的切入点能最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