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外电影的战争片对比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三峡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2010-2011年度第二学期
年级:2008级
班级:广播电视新闻学
姓名:李健
学号:200802084138
中外电影的战争片对比分析
——以《红高粱》与《勇敢的心》为例
一、战争片概述
战争片亦称“军事片”。以战争史上重大军事行动为题材的影片,有通过战争事件、战役经过和战斗场面的描写,刻画人物性格,树立英雄形象;也有通过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描写,形象地阐释某一重大军事行动、军事思想和军事原则;还有反映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和心灵创伤。多歌颂杰出的军事统帅、著名将领和军事家的战功和业绩。
二、中外典型战争片简介
《红高粱》是一个具有神话意味的传说。整部影片在一种神秘的色彩中歌颂了人性与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因此,赞美生命是该片的主题。“是要通过人物个性的塑造来赞美生命,赞美生命的那种喷涌不尽的勃勃生机,赞美生命的自由、舒展。”
《勇敢的心》是由梅尔·吉布森 Mel Gibson导演的电影,第六十八届(96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音乐、最佳化装五项大奖《勇敢的心》是一部悲壮的、融合血泪传奇史诗战争片。有人曾用“三个一“来评论了这部影片,一部具有深刻民族主义和政治内涵的史诗巨片,一段缠绵而令人荡气回肠的铁血柔情,一部悲壮的血泪传奇。
三、影片叙事模式分析
《红高粱》并不是十分具有现实性的作品,也不是一种对民族文化的寻根。相反,在这个联系三代的以过去时回叙出来的故事中,塑造的是一个未来意义的人格,是一种人格理想,超越了具体的社会表层,具有人的本性与本质的深度,影片自始至终所呼唤的主题就是勃勃的生命力,就是张扬活得不扭曲、无拘无束、坦坦荡荡的生命观。影片《红高粱》自身有一条完整的故事线,但这条叙事线大部分由画外音来完成。影片一开始,还是全黑的画面时,声带上就传来了“我”的叙述;“我给你说说我爷爷我奶奶的这段事,这段事在我老家至今还有人提起。”这是一个以现在时进行回述的视点,这个“我”在此是一个故事的叙述者。由于他没有在故事中出现,按理是一个客观的叙述者,但他又是故事中人物的后代,这又使得他具有某种参与意识,从而又具有被叙述的意义。因此,这个视点是非常奇特而又新颖的,它使导演在处理全剧时有了一种游刃有余的视点参照,非常自由而又具有全知性。同时,他的叙述的特点把故事拉远,又具有历史的间离效果。在此视点基础上,导演在这开场白中道明了故事的虚构性。“日子久了,有人信,也有人不信。”从而非常自如地把故事纳入非现实的时空之中。
影片《勇敢的心》片长达三个小时,取材于历史上的真人真事,讲述了苏格兰传奇民族英雄威廉-华莱士领导人民反抗英格兰统治者,争取民族自由,最后英勇就义的动人事迹。导演梅尔-吉布森作为著名演员出身,在这部影片中充分显示了其架
驽大场面的调度功力,更为重要的是,创作者在剧作故事中有机整合了各项商业类型要素,打造了近乎完美的经典好莱坞主流模式的叙事话语。作为经典好莱坞英雄史诗片的代表,本片剧情以人物作为因果关系的中心而展开,英雄人物威廉-华莱士既是唯一的主角,自也是因果情节链的中心。影片是以一个中年男子的画外音旁白回忆“英雄威廉-华莱士”开始的。英雄威廉-华莱士的成长经历了:幼年——成年——战士——英雄等不同的阶段,其推动叙事的欲望形成的目标由“复仇”演变至本片的母题“自由”。在经典好莱坞英雄史诗的叙事模式中,往往至少会安排一个女性形象作为“危险女郎”的存在,她通常成为将英雄的男性主人公引向情节矛盾的对立面乃至其命运深渊的叙事关键要素。而《勇敢的心》于此基础上产生了自身的主题变奏:无论是逝去的茉朗还是现在的太子妃,对英雄华莱士直接产生影响关系的女性角色均是一种完全正面回响的形象。从银幕剧作心理学的角度切入,《勇敢的心》其非限制性叙述本身就帮助影片建构了多处悬念,使观众能预知英雄所无法预期的效果,延宕观众的期待,进而通过顺承或变奏来满足或影响观众的期待。电影结尾处给观众制造了最后一次的限制性惊讶。在封闭性的场景中,英格兰与苏格兰的军队再次对垒,那个中年男子的画外音旁白再次出现,告诉观众他就是罗勃,满足了观众的期待,因果关系和叙事模式使影片达到了首尾连贯的效果。
四、色彩的运用与音乐的魅力
观影后,两部影片给人最直接,最震撼的感受是不一样的。《红高粱》中浓重的色彩让我们的视觉一再受到了冲击,而《勇敢的心》中那萦绕耳边的旋律似乎更让我们着迷。在接下来的叙述中,将分别就《红高粱》中色彩的运用,《勇敢的心》里音乐的插配加以分析。
作为张艺谋导演的早期影片,该片充分体现了导演的风格特色,将色彩运用得淋漓尽致。表达了创作者对敢爱敢恨的西北儿女的讴歌,对日本侵略者暴行的谴责和鞭挞。红,炽热的情感。黄土地,黄沙漫天,轿夫的肤色、衣着都被风沙侵蚀成了土黄色,连太阳也仿佛灰突突的。此时,一顶大红花轿映入眼帘。这看似格格不入的大红既预示着这段婚姻的不幸,也反映了轿中人将是一个能改变或试图去改变不幸生活的人。接下来,由巩俐扮演的女主人公九儿以大红的形象出现。这时,红盖头、红嫁衣、红轿子成为了影片开篇的一大亮彩,也为影片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红,残酷的血腥。剥皮、拆骨、大片大片的鲜血,有正在被剥皮的动物的血,有被枪杀的人们的血,有的已经发暗,有的还是鲜血淋淋。红,燃烧的愤怒。罗汉大哥惨死,象征仇恨的红覆盖了整个烧酒窑。人们点起盆火,倒上一碗碗红色的高粱酒。火,剧烈地燃烧手捧红高粱酒的人们的脸倒映在这火红的酒中。
然而,红色之外是什么?那些短暂停留的颜色,并非可以略过不提的陪衬,也不是随心随性的点染。应该说,最引人瞩目的还是开片的那一阵全黑。影片就在这样的影像之下开始画外音的叙述:“我给你说说我爷爷我奶奶的这段事,这段事在我老家至今还常有人提起,日子久了有人信也有人不信”。随后,叮叮当当的唢呐锣鼓声渐起,一张红唇呆滞的脸渐显,由此才入了故事的正文。显然,这以后的一切都是回溯的,具有百分之百的年代感。而在“颠轿”这一经典段落过后,大红大绿、大喜大悲的强烈冲击不再,“我爷爷”立在不远处的黄土坡上,于“我奶奶”盖头下实为看不见的回眸中悄然消逝了。此刻,橙黄的夕阳沉在墨绿色的地平线下。由黄昏入夜,镜头是通过室内燃着的烛火交代给我们的。黑洞洞的屋子,点亮了蜡烛也还是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