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工艺加工山苦茶的研究
绿茶滋味物质的研究进展
绿茶滋味物质的研究进展银霞;黄建安;张曙光;刘仲华【摘要】滋味是茶汤最重要的感官品质因子,其主要呈味物质由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可溶性糖、有机酸等组成,共同构成茶汤的涩味、苦味和鲜味等.本文主要综述了绿茶中的涩味、苦味和鲜味等滋味的化学组分,旨在为绿茶滋味的研究提供参考.【期刊名称】《茶叶通讯》【年(卷),期】2018(045)001【总页数】6页(P9-13,19)【关键词】绿茶;苦味;涩味;鲜味;化学成分【作者】银霞;黄建安;张曙光;刘仲华【作者单位】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湖南长沙 410125;湖南农业大学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中心,湖南长沙 410128;湖南农业大学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中心,湖南长沙410128;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湖南长沙 410125;湖南农业大学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中心,湖南长沙 4101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71.1茶叶滋味是人体感官味觉对茶汤中水溶性物质的综合感受。
茶叶中的水溶性物质含量约为30%~48%,其主要呈味物质包括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可溶性糖、有机酸等,在这些物质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茶叶特有的滋味特点。
施兆鹏等根据前人研究报道将茶叶中的呈味物质归纳为涩味物质、苦味物质、鲜味物质、甜味物质和酸味物质,茶叶中的滋味主要是苦味和涩味,其次是鲜味,甜味较弱;若绿茶的滋味以10分计算,则各种滋味分属比重分别为:涩味4.17、苦味3.44、鲜味1.42、甜味0.53;酸味和咸味较弱,在0.3以下[1]。
1 涩味物质茶叶的涩味即“收敛性”,是由多羟基化合物同人唾液中富脯氨酸蛋白络合而成,形成疏水性网状结构,刺激粘膜下神经产生所致。
不同于苦味等由味蕾感觉的基本味,涩味是一种扩散的位置不固定的口感,持续时间建立通常需要15~20 s,然后逐渐降低[2]。
绿茶加工研究报告
绿茶加工研究报告摘要本文对绿茶加工的研究进行了详细探讨,包括了绿茶的原料选择、加工工艺、制品特点以及市场需求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通过对绿茶加工工艺的改良和优化,提出了一种适合大规模生产的绿茶加工方法,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1. 引言绿茶是一种非发酵茶,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口感,深受人们喜爱。
随着健康饮食的重视,绿茶市场需求逐渐增加。
因此,研究绿茶加工工艺以提高产量、保持品质对于茶叶加工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对绿茶加工进行深入研究,为绿茶加工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2. 绿茶加工工艺绿茶的加工工艺主要包括采摘、杀青、揉捻、烘干等步骤。
采摘时应选择嫩叶,质地饱满、无病虫害的叶片为原料。
杀青过程中,应控制加热温度和时间,避免茶叶过度烘烤。
揉捻可通过机械方法进行,使茶叶弯曲,有利于茶汁的挥发和形成芽尖。
最后,通过烘干将茶叶的水分含量控制在适宜范围,以达到制品质量标准。
3. 绿茶的制品特点绿茶具有多种制品形式,如碎茶、散茶、片茶等。
不同的制品形式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场合。
碎茶适用于袋泡茶和速溶茶等市场,具有方便冲泡、口感鲜爽的特点。
散茶适用于用具泡茶,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口感,受到茶叶爱好者的喜爱。
片茶则适用于礼品茶等高端市场,外观美观、品质上佳,是茶叶市场的一种重要产品。
4. 绿茶加工的技术创新为了提高绿茶加工的效率和品质,我们进行了技术创新的探索。
首先,我们引入先进的机械设备,实现了全自动化的绿茶加工流水线生产。
其次,针对茶叶杀青环节的问题,我们研究开发了新型的杀青设备,可以实现杀青过程的精确控制,保证茶叶的品质。
此外,我们还对绿茶揉捻和烘干环节进行了改良,以提高茶叶的卷曲度和干燥效果。
5. 绿茶的市场需求和前景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和茶文化的传承,绿茶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据市场研究数据显示,绿茶已成为茶叶市场的主要品种之一。
未来,绿茶市场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功能性绿茶和有机绿茶等新产品的推出。
绿茶茶艺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绿茶,作为中国传统的饮品,以其独特的口感、香气和健康益处而深受人们喜爱。
茶艺作为一种文化,不仅体现了中国悠久的茶文化底蕴,更是人们修身养性的艺术。
本实验报告旨在通过绿茶茶艺的实践操作,深入了解绿茶的制作工艺、冲泡技巧以及品鉴方法,以期提升个人的茶艺修养。
二、实验目的1. 了解绿茶的起源、发展及分类。
2. 掌握绿茶的加工工艺及其对品质的影响。
3. 熟悉绿茶的冲泡技巧和品鉴方法。
4. 提高个人茶艺实践能力,体验茶文化的魅力。
三、实验材料1. 绿茶:碧螺春、龙井、黄山毛峰等。
2. 茶具:茶壶、茶杯、公道杯、茶匙、茶巾等。
3. 热水:符合冲泡绿茶的水质要求。
四、实验步骤(一)绿茶的加工工艺1. 采摘:绿茶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采摘时间一般为春季。
2. 杀青:通过高温破坏茶叶中的氧化酶活性,防止茶叶氧化变红。
3. 揉捻:使茶叶卷曲,增加茶叶的香气和滋味。
4. 干燥:通过高温将茶叶中的水分蒸发,使茶叶干燥定型。
(二)绿茶的冲泡技巧1. 水温:绿茶适宜用80-90℃的水冲泡,过高或过低的水温都会影响绿茶的品质。
2. 茶具:选用适合绿茶的茶具,如瓷壶、瓷杯等。
3. 投茶量:根据个人口味调整,一般以茶具的1/3-1/2为宜。
4. 泡茶时间:绿茶的泡茶时间较短,一般为2-3分钟。
(三)绿茶的品鉴方法1. 观色:绿茶冲泡后,汤色清澈明亮,呈黄绿色。
2. 闻香:绿茶香气清新,具有独特的花果香。
3. 品味:绿茶滋味鲜爽,回甘持久。
4. 赏形:绿茶茶叶形态各异,如碧螺春呈螺旋状,龙井呈扁平状。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绿茶的加工工艺、冲泡技巧和品鉴方法。
绿茶的冲泡过程中,水温、茶具、投茶量和泡茶时间等因素都会对绿茶的品质产生影响。
同时,绿茶的品鉴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绿茶的色、香、味、形,提升个人的茶艺修养。
六、实验总结本次绿茶茶艺实验使我们对绿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我们的茶艺实践能力。
绿茶工艺实验报告范文
一、实验名称绿茶工艺实验二、学生姓名、学号、及合作者张三,20231001,李四,20231002三、实验日期和地点2023年11月15日,学校茶叶实验室四、实验目的1. 了解绿茶的加工工艺流程。
2. 掌握绿茶杀青、揉捻、干燥等关键工序的操作技巧。
3. 通过实验,提高对绿茶品质的识别能力。
五、实验原理绿茶加工是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方法,使茶叶中的酶活性受到抑制,从而保持茶叶的绿色,并最大限度地保留茶叶的天然成分。
绿茶加工的主要工序包括杀青、揉捻、干燥等。
六、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涉及绿茶的杀青、揉捻、干燥三个工序。
七、实验步骤1. 杀青:- 将鲜叶摊放于竹筛上,厚度约2-3厘米,摊放时间约30分钟。
- 将杀青机预热至适宜温度(约100-120℃)。
- 将摊放好的鲜叶均匀地放入杀青机,进行杀青处理,时间约2-3分钟。
- 杀青完成后,将茶叶取出,摊晾至室温。
2. 揉捻:- 将杀青后的茶叶均匀地揉捻,揉捻时间约15-20分钟。
- 揉捻过程中,注意控制揉捻压力,避免过度揉捻导致茶叶破碎。
- 揉捻完成后,将茶叶取出,摊晾至室温。
3. 干燥:- 将揉捻好的茶叶进行干燥处理,干燥机温度控制在60-70℃。
- 干燥时间约1-2小时,直至茶叶含水量降至5%以下。
- 干燥过程中,注意观察茶叶的变化,防止过度干燥导致茶叶焦糊。
八、实验结果1. 杀青效果:- 杀青后的茶叶颜色鲜绿,无异味。
- 杀青温度和时间适宜,茶叶酶活性得到有效抑制。
2. 揉捻效果:- 揉捻后的茶叶形状紧结,色泽鲜绿。
- 揉捻程度适中,茶叶无破碎现象。
3. 干燥效果:- 干燥后的茶叶含水量达标,无焦糊现象。
- 干燥温度和时间适宜,茶叶保持原有的香气和滋味。
九、实验结论通过本次绿茶工艺实验,我们掌握了绿茶的加工工艺流程,学会了杀青、揉捻、干燥等关键工序的操作技巧。
实验结果表明,本次实验所加工的绿茶品质优良,符合绿茶的品质要求。
十、实验心得1. 绿茶加工过程中,各工序的操作技巧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绿茶的品质。
手工绿茶制作实验报告
手工绿茶制作实验报告引言绿茶是一种经典的中国茶,以其清香、回甘的口感而闻名于世。
在绿茶的制作过程中,手工制作是一种传统的方法,通过手工的过程可以更好地掌握每个步骤,从而最大限度地保留茶叶的原始风味。
本实验旨在探究手工绿茶制作的过程和效果。
实验步骤1. 采摘鲜叶选择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采摘茶叶。
采摘的时候要选择生长良好、嫩叶丰满的茶树。
采摘的方法要轻柔,避免将树叶损坏。
2. 杀青将采摘到的茶叶放入一个已经加热到180摄氏度的炒锅中。
通过搅拌茶叶,使茶叶变色。
此步骤的目的是停止茶叶内部的酶促反应。
3. 揉捻将经过杀青处理的茶叶放入一个揉捻机中,进行揉捻操作。
揉捻的目的是使茶叶均匀收缩,进一步促进茶叶中的化学变化。
4. 烘干将揉捻后的茶叶分散开,并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烘干。
烘干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温度,避免过度烘干导致茶叶变质。
5. 包装经过烘干的茶叶可以进行包装,用于储存和销售。
包装要选择干燥、无异味、密封良好的包装材料。
结果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按照上述步骤制作了手工绿茶。
经过实验发现,手工制作的绿茶在口感上更加鲜爽,香气更加浓郁。
首先,在采摘阶段,手工采摘的茶叶更嫩,叶片较为完整,相比机器采摘的茶叶,手工采摘的茶叶更加细腻,茶香更加浓郁。
其次,在杀青过程中,手工处理的茶叶能够更好地掌握时间和温度。
这是因为手工操作可以根据茶叶的状态进行灵活调整,从而最大限度地控制茶叶的味道和外观。
此外,在揉捻和烘干过程中,手工制作对于茶叶的形状和质地影响较大。
手工揉捻可以使茶叶得到更好的延展性,使茶叶展开后形状美观。
而手工烘干的茶叶可以保持茶叶原有的气味和茶汤颜色,而不会产生过度烘干的苦涩味。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手工制作的绿茶在口感和香气方面更优于机器制作的绿茶。
手工制作绿茶的过程需要完整地掌握每个步骤,通过细致的操作和把握,才能制作出高品质的绿茶。
手工制作绿茶不仅能够更好地保留茶叶的原始风味,而且在制作过程中可以发现茶叶的特点和变化,增加了对茶叶制作工艺的理解和研究。
绿茶几种化学组分苦涩味非线性回归分析及在感官审评中的应用
绿茶几种化学组分苦涩味非线性回归分析及在感官审评中的应用绿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世界上茶叶类流行品种之一。
随着绿茶产量的不断增加,获得优质绿茶的技术表现越来越重要。
绿茶作为一种饮料,具有鲜美的滋味,加上其茶多酚,绿原酸,咖啡碱等的营养物质的获得,使得绿茶被日益推广。
但是,由于绿茶口感的复杂性,把握其口感特点一直是绿茶行业研究中研究者们致力于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因此,在绿茶口味上进行研究,综合考虑绿茶中几种重要的化学组分明显的苦涩味,使用非线性回归分析,它能够有效地改善绿茶的质量,在感官审评中应用。
首先,在绿茶中,茶多酚,绿原酸,咖啡碱是其重要的化学组分,而它们的含量都直接影响着绿茶的口感,特别对口感的苦涩味有很大的影响。
一般来说,茶多酚含量高,绿茶口感的苦涩味就会更浓,绿原酸的含量越低,苦涩味口感也就越低。
而咖啡碱的含量,也影响着绿茶的口感苦涩味。
其次,为了更好地把握绿茶口感苦涩味,研究者们采用了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绿茶口感苦涩味进行了研究。
通过这种方法,研究者们可以有效地把握绿茶口感苦涩味,从而改善绿茶的质量。
这种方法也应用在绿茶的感官审评上,开发出多种应用于审评的重要口感指标,以便于更准确的审评绿茶的质量。
综上所述,绿茶是一种饮料,由于其复杂的口感,把握其口感苦涩味一直是行业研究者们致力于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为此,研究者们运用了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综合考虑绿茶中几种重要的化学组分明显的苦涩味,在感官审评中应用,以便于更准确的审评绿茶的质量,有效地改善绿茶的质量。
因此,绿茶几种化学组分苦涩味非线性回归分析与在感官审评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弥补绿茶行业的空白,有助于提高绿茶产品的质量。
以上就是本文关于《绿茶几种化学组分苦涩味非线性回归分析及在感官审评中的应用》的分析概述,未来如果绿茶行业更进一步,那么,我们可以期待更好的绿茶产品的制造。
青茶工艺制作山苦茶的研究
11 试验 材料 . 研 究材 料采 自海 南万 宁东 山岭 ,为单 片鲜 叶 。
1 制作工艺 . 4 () 晒 青 ,其 作 用 是 散 发 叶 温 与水 分 。在 地 面 1 上 铺 一块 布 ,将 山苦 茶 鲜 叶 摊 放 在 上 面 ,摊 叶量 以 1 —1 gm 为标准 ,地 表温 度 2 3 . . k/ 0 5 5 5℃ ,晒青 时 间为 l O~5 n 0mi,轻 翻 1 ~2次 。晒青 的适合 程度 以
收 稿 日期 :2 1— 5 0 020 —4
基金项 目:海南省 自然科学基金 (1 0 6 。 3 04 ) 作者简介 :闫 佳 (9 8 1 6一 ) ,女 ,山西人 ,博士 ,副教授 ,研究方 向:营养及食品科学。E ma :golcyn 2 . n。 - i odu ka @16c l o
时 的温度 为 2 0~2 0 。杀 青 叶 的标 准 以手握 有 刺 4 5 通过 检测用 2k y 量辐 照经青 茶工 艺加 工真 空 G 剂 感 为宜 ,杀 青 的 作 用 是 钝 化 酶 的活 性 ,促 进 叶 片 内 包 装 后 的 山苦 茶 ,菌 落 总数 、大 肠 菌 群 、霉 菌 3项 含 物 的 变化 ,同 时挥 散 青 气 ,发 挥茶 叶 的香 气 ,促 指标 均符 合 国标 要求 ,产 品经 检验 符合 G 69 8 B9 7— 8
使 叶 片 的质 地 更 柔 软 。杀 青 完 成 后要 及 时将 茶 叶倒 人筛 网内 ,放 置 05h . 。 () 揉 捻 :将 茶 叶 打包 ,用 1 5 . m×1 的包 6 .m 6 揉 巾将 6k g的杀 青 叶 打包 ,包 揉 巾扎 紧 后 放 到揉 捏 机 进 行揉 捏 。揉 捏 的 目的是 为 了挤 出茶 汁 ,以利 于 茶 叶 成 形 。揉捏 1 i,打 开 包 揉 布 ,并 将 茶 团打 0mn 散 ,打 散后 要 摊 放 在 筛 网上 ,放 到 烘 焙箱 内进 行 烘 培 ,时间 为 2 i ,烘焙 时 的温 度 大约 为 5 0m n 0℃ 。烘 焙 完 成 后 ,再 次 进 行 打包 揉 捏 的 工 作 ,打 包 揉捏 要 反 复 进行 3次 ,加 压采 用 “ 、重 、轻 ” 轻 。当手 捏揉 捻 叶略 有 茶 汁挤 出 ,松 手 后 茶 叶不 散 ,且 有 些 黏 手
绿茶手工加工实验报告
绿茶手工加工实验报告
主要包括精采茶叶、轻度萎凋、适度揉捻和整形干燥四个流程。
①绿茶的加工工艺以机械杀青和手工揉捻相结合为主要特点,其中手工揉捻显得更重要
②在整形干燥过程中,手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主要以抓条为主,抓、搓、理相结合,抓条即是将茶叶顺着锅壁沿着一条直线将茶叶来回抓推,并使茶叶从虎口漏出,始终保持叶子在手心里,以利于理条。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比较注重摊凉过程,基本上是本着次多、时长、轻柔的原则:即多次摊凉,每次时间尽可能长久,摊凉过程中动作轻柔,不损坏茶叶。
绿茶制作实验报告格式(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绿茶的加工工艺和流程。
2. 掌握绿茶的制作方法,提高绿茶的品质。
3. 通过实验,了解绿茶制作的各个环节对品质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1. 新鲜绿茶鲜叶2. 研磨机3. 烘干机4. 摇青机5. 炒青机6. 揉捻机7. 蒸青机8. 烘青机9. 风选机10. 茶叶样品三、实验方法1. 鲜叶处理:将新鲜绿茶鲜叶进行挑选,去除杂质和病虫害叶片,然后进行萎凋处理。
2. 萎凋:将鲜叶摊放在萎凋架上,控制温度和湿度,使鲜叶失水率达到一定程度。
3. 炒青:将萎凋后的鲜叶放入炒青机中,通过高温炒制,使鲜叶失水,形状发生变化。
4. 揉捻:将炒青后的鲜叶进行揉捻,使茶叶形状进一步发生变化,增加茶叶的香气。
5. 蒸青:将揉捻后的茶叶放入蒸青机中,高温蒸煮,使茶叶中的酶活性受到抑制,保留茶叶的绿色。
6. 烘青:将蒸青后的茶叶进行烘干,去除多余的水分,使茶叶干燥。
7. 风选:将烘青后的茶叶进行风选,去除杂质和病虫害叶片。
8. 装袋:将风选后的茶叶进行分装,以便储存和销售。
四、实验步骤1. 鲜叶处理:挑选新鲜绿茶鲜叶,去除杂质和病虫害叶片。
2. 萎凋:将鲜叶摊放在萎凋架上,控制温度和湿度,使鲜叶失水率达到30%。
3. 炒青:将萎凋后的鲜叶放入炒青机中,炒制时间为5分钟,使鲜叶失水率达到50%。
4. 揉捻:将炒青后的鲜叶进行揉捻,揉捻时间为10分钟,使茶叶形状发生变化。
5. 蒸青:将揉捻后的茶叶放入蒸青机中,蒸煮时间为2分钟,使茶叶中的酶活性受到抑制。
6. 烘青:将蒸青后的茶叶进行烘干,控制温度在80℃,烘干时间为30分钟,使茶叶干燥。
7. 风选:将烘青后的茶叶进行风选,去除杂质和病虫害叶片。
8. 装袋:将风选后的茶叶进行分装,每袋50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成功制作出绿茶,茶叶形状为条状,色泽翠绿,香气浓郁。
2. 结果分析:(1)萎凋:萎凋过程中,鲜叶失水率达到30%,有利于茶叶的炒制和揉捻。
绿茶加工工艺实验报告
绿茶加工工艺实验报告1. 引言绿茶是一种传统的中国茶,具有极高的香气和独特的口感,在世界茶叶市场上有着广阔的销售前景。
绿茶的加工工艺对于其品质具有重要影响,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的绿茶加工工艺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并找出最佳的加工方式。
2. 实验方法2.1 实验材料本实验选择了同一批次的嫩叶进行加工实验,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可比性。
2.2 实验步骤本实验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采摘嫩叶;2. 茶叶杀青;3. 茶叶揉捻;4. 茶叶干燥;5. 茶叶评估。
2.3 实验组设置本实验设置了三个实验组:1. A组:杀青温度为120摄氏度,揉捻时间为5分钟,干燥温度为80摄氏度;2. B组:杀青温度为130摄氏度,揉捻时间为8分钟,干燥温度为90摄氏度;3. C组:杀青温度为140摄氏度,揉捻时间为10分钟,干燥温度为100摄氏度。
3. 实验结果3.1 茶叶外观经过不同加工工艺的茶叶在外观上有明显的差异。
A组茶叶叶片呈现出明亮的绿色,色泽鲜艳;B组茶叶叶片颜色稍深,略带黄色;C组茶叶叶片颜色较深,呈现出棕红色。
可以看出,随着加工温度的升高,茶叶颜色逐渐变深。
3.2 茶叶香气通过对茶叶香气的评估发现,A组茶叶的香气清新、芬芳,有鲜草的气息;B组茶叶的香气略带焦香,不如A组浓郁;C组茶叶的香气较弱,带有焦糊味。
可以看出,加工温度过高会影响茶叶的香气。
3.3 茶叶口感经过品尝,A组茶叶口感鲜爽、滋味浓郁;B组茶叶口感稍显苦涩;C组茶叶口感较差,苦涩味更加突出。
由此可见,杀青温度对茶叶的口感有较大影响。
4. 结论经过实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 较低的杀青温度和适宜的揉捻时间有利于保持茶叶颜色的鲜艳和香气的浓郁;2. 过高的杀青温度会导致茶叶的颜色变深和香气的减弱;3. 适度的干燥温度有利于保持茶叶的口感。
在本实验条件下,A组的加工工艺(杀青温度120摄氏度,揉捻时间5分钟,干燥温度80摄氏度)被确认为最佳的加工方式,能够保持茶叶的品质。
中国茶研所报告-名优绿茶加工技术
摊放场地和用具要保持清洁卫生、通风良好、 不受阳光直接照射。摊放过程要根据天气情况启 闭门窗。
阴雨天门窗应敞开,以利于水分散发; 干燥晴天,门窗应少开,以保持鲜叶的新鲜度。 摊放环境要求: 空气相对湿度:90%左右, 室温:15~20℃,叶温控制在30℃以内,不可 超过40℃。 摊放时间:一般6~12h为宜,最长不超过24h。 尤其是当室温超过25℃时,更不宜长时间摊放, 尽量做到当天鲜叶当天加工完毕。
92.5
90.8
80
外形
70
色泽
60
匀净度
50
香气
40
汤色
30
滋味
20
叶底
10
总分
0
扁扁形形
毛毛峰峰形形
针针形形
卷卷曲曲形形
图1. 福鼎大白茶不同形状名茶感官审评结果
100 90
95.7
94.6
90
92.9
80 外形
70 色泽
60
匀净度
50
香气
40
汤色
30
滋味
20
叶底
总分 10
0
扁扁形形
毛毛峰峰形形
破坏酶活性,抑制酶促反应,保持“三绿”特 征。
散失水分,有利后续加工; 发展香气,散发青臭气。
(2)杀青技术:杀透杀匀是绿茶杀青的中心问题。目
前,农村茶场(厂)多采用滚筒式杀青机。 其技术要点是: 锅温:260-380度左右。下锅温度可视叶质、产地、采
摘时间、鲜叶含水量而定。 含水量高,叶质肥厚的茶鲜叶,下锅温度要高些; 春茶早期嫩叶下锅温度要高些; 夏秋茶可低些; 雨水叶和露水叶的下锅温度也要高些。 投叶量:一般为杀青筒的二分之一。锅温高,茶鲜叶老,
绿茶苦味研究进展
绿茶苦味研究进展
马园园;曹青青;高一舟;刘钰懿;邓锶涵;尹军峰;许勇泉
【期刊名称】《茶叶科学》
【年(卷),期】2023(43)1
【摘要】茶作为一种嗜好性饮品,风味是其第一品质属性。
茶滋味的呈现是人的味觉器官对茶汤中呈味组分的综合感知效应,一般描述为苦、涩、鲜、甜等感官体验。
其中,苦味是最易被感知的味觉属性,也是影响茶叶风味品质的重要因素。
夏秋茶资
源由于苦涩味较重,面临大量弃采的困境,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综述了苦味感知的
生理基础以及苦味相关评价方法;以绿茶茶汤为主要载体,系统整合茶叶的苦味呈味
组分,探讨其他滋味单体与苦味化合物间的互作效应,以及后处理介导对茶汤苦味的
调控机制。
以期丰富茶汤滋味化学理论基础,明晰茶叶苦味物质的呈味特性、呈味
机制以及滋味物质之间的互作效应,为夏秋茶滋味品质调控及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
【总页数】16页(P1-16)
【作者】马园园;曹青青;高一舟;刘钰懿;邓锶涵;尹军峰;许勇泉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71.1
【相关文献】
1.去苦味冷溶型速溶绿茶的加工工艺
2.苦味传递机制与苦味肽研究进展
3.苦味肽和苦味受体研究进展
4.膜系统加工冷溶型去苦味速溶绿茶研究
5.胃肠苦味受体与胃肠动力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日照绿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的研究
日照绿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的研究摘要:本文将日照纯手工绿茶的制作步骤进行详细介绍,讨论传统手工制茶和现代化设备生产在工艺方面的区别与优势。
传统工艺的生产模式是历史的产物,必然被现代化生产设备和方式取代。
传统工艺作为记忆应该得到保护,合理的保护和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们对历史的责任。
关键词:日照绿茶;纯手工工艺1引言茶经有云:“茶者,南方之佳木也”,曾几何时,北方人喝茶都要依靠南方供应,20世纪五十年代,毛主席提出“南茶北引”,以解决山东人的饮茶需要为目标,一场轰轰烈烈的茶叶北迁运动开始了,经过数代人努力,茶叶终于在日照生根发芽,到如今日照绿茶发展成了江北第一绿茶。
纯手工茶也是最传统的炒制方式,日照曾经出现过家家有茶园,户户飘茶香的美好景象,纯手工茶也造就了日照绿茶经典的板栗香、豌豆鲜,但是随着机械化生产的普及,人们对效率的追求,机器炒茶慢慢取代了纯手工茶。
本文探究日照绿茶的发展,研究日照绿茶的纯手工制作。
2制约日照纯手工绿茶发展的因素市场中大部分鲜叶不是有机生态化种植,茶叶生长较快,产量高,价格相比生态茶有一定的优势;行业内竞争激烈,市场上茶叶产品众多,想要打进市场存在一定的困难;日照茶品牌的行业影响力不强,日照茶行业内品牌意识弱;大部分茶商经营模式较为传统无系统化网络营销理念;受电商与直播电商影响,恶性价格竞争较为普遍,茶叶品质整体呈下降趋势3纯手工绿茶制作技艺采摘:影响日照绿茶春茶采摘时间的因素太多,比如一片茶园如果处于背风面,受冷空气影响较小,光照又比较充足,且冬季利用塑料薄膜抵抗低温严寒,那么这样的茶园采摘时间肯定要早,但是它的品质不一定比纯露天的要好,因为影响一片茶园茶叶品质的还有土壤、水源、养护等等,太多太多。
摊青:摊青是每款日照绿茶炒制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摊青的时间,厚度,环境等问题都会对后期成品茶的品质有很大的影响,鲜叶摊青的目的,在于促进茶叶挥发青草气,果胶质适度水解,水分适度散发,多酚类等滋味成分适度转化。
绿茶生产加工技术研究与应用分析
绿茶生产加工技术研究与应用分析发布时间:2021-07-12T16:50:30.47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3月第8期作者:刘木溶[导读] 绿茶在初级精制加工中,鲜叶易于受诸多因素干扰而产生各种生物化学变化,有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茶叶中氨基酸刘木溶福建沧趣茶艺有限公司 350001摘要:绿茶在初级精制加工中,鲜叶易于受诸多因素干扰而产生各种生物化学变化,有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茶叶中氨基酸、维生素、芳香性化学物质、糖类等生物降解剂和转化后的生物保留代谢剂转化含量相对较高,色素、茶多酚及对苯乙酰胺等酯型氨基儿茶素的生物降解剂和代谢剂转化含量相对较少,生物碱的降解含量适中。
由此可见。
跟踪各种生化工序调控茶叶生化成分组成的有益环节变化,研究生化组成调控管理方法的各种技术应用整合,这是不断提升我国绿荼茶叶产业发展品质的一个重要关键。
关键词:绿茶生产加工技术;研究与应用我国是茶树的起源地,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茶区范围幅员广阔。
在现今我国生产的众多茶叶种类中,以绿茶的产量最多,约占全国各地茶叶总产量的7成左右。
绿茶作为我国茶叶生产、经营消费的重要领域和主导性产品,又是目前我国茶叶生产和出口的大宗优势传统农产品,抓好了绿茶的生产,不断改善和提高绿茶的质量,顺应了市场需求,是今后我国茶叶工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点和方向[1]。
一、绿茶生产的生产线加工技术传统的绿茶加工工序分成四个步骤,即“摊放、杀青、揉捻、干燥、”,在引入机械化生产后相应的加工步骤还是沿袭传统的加工工艺执行[2]。
即采用以下流程:首先第一步对茶树进行鲜叶采摘验收;第二步将验收后的茶树鲜叶进行摊放贮青;第三步,将贮青完成后的茶叶送入无污染电热源杀青机中,进行杀青,第三步,杀青后的茶叶通过自动网带输送冷却机进行降温处理;第四步,降温后的茶叶送入自动冷却回潮输送机中;第五步,通过高频率震动槽输送机,增加茶叶的蓬松程度;第六步,将粗加工后的茶叶通过茶叶提升机送入茶叶往复平输机,在送入茶叶揉捻机,进行茶叶揉捻,帮助茶叶成形;第七步,通过高频震动槽输送机,整理茶叶形状,然后再通过茶叶提升机,将茶叶送入无污染的电热烘干机中,将茶叶再度烘干;第八步,将烘干后的茶叶经过高频震动槽输送机,再通过网带输送冷却机进入摊凉平台,完成整个茶叶的加工过程[3]。
壮药材山绿茶研究进展
壮药材山绿茶研究进展山绿茶为冬青科植物海南冬青Ilex hainanensis Merr.的干燥叶经加工炮制而成,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一带。
山绿茶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活血通脉的功效。
主要用于降血压、降血脂、降胆固醇及冠心病、脑血管意外所致的偏瘫,以及风热感冒、肺热咳嗽、咽喉水肿、扁桃体炎、痢疾等病症。
1山绿茶化学成分研究山绿茶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三萜苷类、三萜酸类及香豆素类等。
其中芦丁为山绿茶中黄酮类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芦丁具有较强的生理、药理活性。
闵知大等从海南冬青的叶中分离得到一个△12-齐墩果烷的三萜酯甙,其苷元结构为齐墩果烷-12-烯23α,28β-二酸3β,16α-二羟基(olean-12-ene23α,28β-diocacid 3β,16α-dihydrox-y1,Ⅱ),甙为Ⅱ的β-D-葡萄糖(1’→28)酯(β-D-glucopyranosyl(1’→28)ester of Ⅱ),命名为海南冬青甙(hainanenside,Ⅱ)。
程齐来等从山绿茶中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α-香树脂素(I),乌索酸(Ⅱ),3β,19α-二羟基乌索-12-烯-24,28-二酸(Ⅲ),2α,3β,23-三羟基乌索-12-烯-28-羧酸(IV),38,19a,208-三羟基乌索-12-烯-24,28-二羧酸(V),3β,19α-二羟基乌索-12-烯-23,28-二羧酸(VI)。
2山绿茶的药理药效研究李萍等对山绿茶的原工艺炮制品、自炒品、烘干品三种不同炮制品对实验性鹌鹑高脂血症的降血脂作用,结果表明:原工艺炮制品三个剂量对TC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P<0.01),对TG、LDL-C和HDL-C则无明显影响;自炒品三个剂量对TC、TG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P<0.01),对LDL-C和HDL-C无明显影响;烘干品三个剂量对TC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P<0.01),对LDL-C和HDL-C 无明显影响,烘干品小剂量对TG有一定的降低作用(P<0.05 )。
绿茶加工研究报告
绿茶加工研究报告报告题目:绿茶加工研究报告摘要:绿茶是一种受欢迎的茶叶品种,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本研究旨在探讨绿茶的加工方法,包括采摘、杀青、揉捻、干燥等关键步骤。
通过对不同加工方法的比较和分析,得出了一套优化的绿茶加工流程,并评估了其对绿茶质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合理的加工方法能够改善绿茶的品质和口感。
本研究为绿茶加工工艺提供了实用的参考。
1. 引言在茶叶中,绿茶因其天然的色泽、香气和口感备受消费者青睐。
然而,绿茶的加工过程对其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研究绿茶的加工方法对于生产高品质的绿茶具有重要意义。
2. 方法2.1 茶叶的采摘绿茶的采摘时间和茶叶的品质密切相关。
本研究对不同采摘时间的茶叶进行了比较,以确定最佳的采摘时间点。
2.2 茶叶的杀青杀青是绿茶加工的关键步骤之一。
本研究通过比较蒸青、烘青和炒青三种杀青方法,评估了不同杀青方法对绿茶品质的影响。
2.3 茶叶的揉捻揉捻是为了破坏茶叶细胞结构,促进茶叶内部汁液的释放。
本研究比较了手揉捻和机器揉捻两种方法,并评估其对绿茶口感的影响。
2.4 茶叶的干燥干燥是为了避免茶叶霉变和延长茶叶的保存期限。
本研究比较了晾晒、烘干和石碾三种干燥方法,并评估了不同干燥方法对绿茶质量的影响。
3. 结果与讨论通过对不同加工方法的比较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一套优化的绿茶加工流程:春季采摘、蒸青、手揉捻和烘干。
与其他加工方法相比,这套加工流程能够产生具有更好品质和口感的绿茶。
4. 结论本研究对绿茶加工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得出了一套优化的加工流程。
这些结果对于茶叶生产厂商和消费者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为绿茶加工工艺的改进提供了实用的参考。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探索绿茶加工过程中的其他关键因素,并优化加工流程以提高绿茶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 茶 工艺 加 工 山苦 茶 的研 究
闫 佳 ,李跃 萍 ,闰庆峰 ,韦 神
( 海南 医学院 营养与食 品卫生学教研室 ,海南 海 口 5 10 ) 7 1 1 摘要 :采用 绿茶工艺加工 山苦 茶 ,经真空包 装 2k y剂量辐 照杀 菌 ,与当地百姓采摘 后直接 晒干的山苦茶相 比较 , G
p o en, s l b e s g r c ne ta e i c e s d, a d t e c n e to a en sr d c d, tsi g b y in n i ao s c n o m rt i o u l u a o tn n r a e r n h o t n fc f ie i e u e e t y h ge e i d c t r o fr n wi ai n l t n a d, te p o u ts u r n e g e n a d b g t a t g s e , a d p e s n  ̄ g a c . t n t a a d r h o s h rd c o p oa g e n r h ,t s n we t n la a t a n e r i i r
水浸 出物 、茶多酚 、蛋 白质 、可溶性糖含量均增 加 ,咖啡碱含量 降低 ;卫生指标经检验符合 国标 ,产 品汤色黄绿 明
亮 ,滋味醇厚回甘 ,清香怡人 。 关键词 :绿茶工艺 ;制作 ;山苦茶
中 图分 类 号 :T 2 5 S7 文 献 标 志 码 :A d i 1. 6 /sn17 — 66 X) 0 20 . 4 o: 03 9js.6 19 4 ( . 1. 0 9 i 2 70
P o u to e n Te c n lg fM alt sFu ein s r d cin Gr e a Te h oo y o lou r ta u
Y NJ ,L u - i,Y NQn -e g A i I epn A ig f ,WE i a Y n I Y
K yw rs renta eh o g ;pout npoes e od :g e cnly et o r ci rcs;Ma o s uea u d o l t rtn s luf i
山苦 茶 系 大戟 科 野 生 桐 属 ,主 要 分 布 我 国海 南 1 工 艺 流程 . 2 采摘一 萎凋一杀青一 揉捻一 干燥 一抽 真空包装一 采用辐 岛 、中 印半 岛 及 苏 门答 腊 岛 。 由于 它 的香 味 怡 人 , 富含多 种矿 物质 ,必需 氨基 酸 含量 高 ,有清 热解 毒 、 利 胆 消食 、降脂 降 血 压 等 功效 ,海 南 人 习 惯 用 它 经 晒干 后 的 叶 子泡 制 饮 料 ,俗 称 为 鹧 鸪 茶 ,是 海 南 民 间 的一 种 具有 浓 郁 地 方 特 色 和 民族 特 色 的代 茶 饮 料 植 物 和 重 要 的药 用 植 物 I 。 目前 ,在 海 南 主 要 是 通 】
照杀菌一品质检测 。
1 方 法 - 3 山苦茶感 官评 价方 法 : 试验样 3 ,1 0mL沸 水 . g 5 0
冲泡 ,静置 5mi,审评 茶样 ,外 形 2%,内质 7 % n 5 5 ( 色 1% ,香 气 2 %,滋 味 3 %,叶底 1%),用 汤 0 5 0 0 评分与评语相结合 的方法反映其品质[ 5 1 。 过 人 工 采 摘 山苦 茶 叶后 ,揉 团 ,晒 干 而 成 。这 种 生 理 化 指 标 测 定 :茶 叶 中 水 浸 出 物 测 定 参 照 产工艺简单 , 安全性低 。F OWH A / O的联合专家委员 G 35 8 ,茶 叶 中粗 蛋 白检 测 采 用凯 氏定 氮 法 , B 80— 7 会认为 :剂量 1 G 以下辐照的食品不存在任何危 0k y B 8 1— 7测 害 ,不需要进行毒理学实验。 目前辐照 已在食品保 茶 叶 中茶 多 酚 、咖 啡 碱 采用 G 33 8 定 ,可 溶性 糖 测定采 用 蒽酮法 。 鲜 、杀 菌 等 方 面得 到 了广 泛应 用 ,辐 照 不 但 能 杀 菌 杀 菌 辐 照剂 量 用 1 ,2和 4 k y G ,卫 生 品质 检 测 保 鲜 ,而 且 还 能 适 当 改 进 某 些 食 品 的 风 味 品 质 。 有砷 、铅 、铜 、细菌 总数 、霉菌 和大肠 杆菌 。 本 文 采 用 绿 茶工 艺 制 作 山苦茶 ,真 空 包 装 后 进 行 辐 . 4 照 杀 菌 ,使 山苦 茶 从 外 形 、营养 价 值 、保 质 期 延 长 1 制作 工艺 ()原 料 要求 :叶 片新 鲜度 好 ,老 嫩均 匀 一致 , 1 3方 面提 高品 质 。 无 老 枝 梗 及其 他 夹 杂 物 ,无 污 染 叶 、病 虫 害 叶及 劣 1 材 料 和方 法 变叶。
A sat h re at h o g rd co rcs o l t uei u o bndw hvcu akg g ol e y b t c:T egent c nl ypout npoes f l u frt n scm ie 吐 au m pcai ,f o db r e e o i Ma o s a n lw ia ii t la o , cmprdt l a pol pce i c yd e l t uei u ,w tr x at e o p eos r dao s ri t n o ae cl epe i ddr t r dMaou frt n s a t c,t p l h nl, r tn e z i i oo k el i l s a eer a y
第7 期 ( 总第 2 6 8 期)
21 0 2年 7月
农产 品加工 ・ 学刊
Acd mcP r dcl f am rd cs rcsig ae i e oia o r Pout Poes i F n
No:17 — 6 6 (0 2 0 — 0 3 0 6 1 94 2 1) 7 0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