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卯结构种类及图片详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榫卯结构在中国的运用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红木家具的一大特色。

许多明清时期的红木家具距今已几百年的历史了,虽略显陈旧,但家具整体的结构仍然完好如初,其中,榫卯结构可是功不可没的。

传统红木家具各连接部位,一律以榫卯相接,不仅严谨、牢固,还有装饰作用。

榫卯结构的种类很多,就其使用的部位、功能和形态而言,大体可分为明榫、暗榫、套榫、夹头榫、插肩榫、抱肩榫、钩挂榫、燕尾榫、楔钉榫及走马销等。

燕尾榫结构图
燕尾榫:相传为鲁班发明,被后世尊称为“万榫之母”,是明清家具中不可缺少的榫卯连接法。

燕尾榫是指两块平板直角相接时,为了防止受拉力时脱开,将榫头做成梯台形,形似燕尾,故名“燕尾榫”。

明榫结构图
明榫:制作好家具之后,在家具的表面能看到榫头的称为明榫。

明榫多用在桌案板面的四框和柜子的门框处。

暗榫结构图
暗榫:制作好家具之后,在家具的表面不能看到榫头的称为暗榫,也称“闷榫”。

暗榫的形式多种多样,就直材角结合而言,就有单闷榫和双闷榫之分。

明式太师椅和靠椅的椅背搭脑和扶手的转角处常用暗榫。

楔钉榫结构图
楔钉榫:是用来连接弧形弯材的常用榫卯结构,它把弧形材截割成上下两片,将这两片的榫头交搭,同时让榫头上的小舌入槽,使其不能上下移动。

然后在搭扣中部剔凿方孔,将一枚断面为方形,一边稍粗,一边稍细的楔钉插贯穿过去,使其不能左右移动。

圈椅、皇宫椅的扶手一般都是使用楔钉榫。

套榫结构图套榫:明清家具椅子搭脑与腿料连接时不用夹头榫,而是将腿料做成方形出榫,搭脑也相应的挖成方形榫眼,然后将二者套接,这类榫卯结构称为“套榫”。

抱肩榫结构图
抱肩榫:这种榫卯结构常用在束腰家具的腿足与束腰、牙条相结合处。

抱肩榫常采用45度斜肩,并凿三角形榫眼,嵌入的牙条与腿足构成同一层面。

从外形看,此榫的断面是半个银锭形的“挂销”,与开在牙条背面的槽口套挂,从而使束腰及牙条结实稳定。

钩挂榫结构图
勾挂榫:通常用在霸王枨与腿的结合部位。

霸王枨的一端托着桌面的穿带,用木销钉固定,下端交带在腿足中部靠上的位置,榫子下的榫头向上勾,腿足上的枨眼下大上小,且向下扣,榫头从榫眼下部口大处插入,向上一推便勾住了下面的空隙,产生倒勾作用,然后用楔形料填入榫眼的空隙处。

夹头榫结构图
夹头榫:这类榫卯结构在案形家具中最常见,家具的腿足上端开口,嵌夹牙条与牙头,顶端出榫,与桌案案面的卯眼结合,结构稳固,桌案和腿足角度不易变动,又可将桌面重量分担到腿足上来。

插肩榫结构图
插肩榫:也是案类家具常用的一种榫卯结构,虽然外观与夹头榫不同,但其结构却与夹头榫相似。

插肩榫与夹头榫不同之处是插肩榫腿足的上端外侧被削出斜肩,牙条与腿足相交处剔出槽口。

走马销结构图
走马销:罗汉床围子与围子之间,或围子与床身之间常用走马销,它是“栽销”的一种,是指将一块独立的木块做成榫头栽到构件上去,来代替构件本身做成的榫头。

独立的木块做成的榫头形状是下大上小,榫眼的开口是半边大,半边小。

榫头由大的一端插入,推向小的一边,就可扣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