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梵高星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梵高《星空》赏析
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海一样的蔚兰色,色调柔和宁静。
但所画的星空和星空之下的人间却让人激情澎拜。
也许是夏夜也许是秋夜,总之夜空的星星不再沉寂,却在涌流奔腾旋转。
而人间呢,却显得出奇的静。
村庄非常小,匍匐着,几乎要在视野里消失,而教堂的尖顶却非常高,直指天庭。
画面一侧的树扭动着,扶摇直上,直插星空。
凡高把整个天宇画成动态的,显得激情洋溢,热血沸腾。
1889年,梵高的疯病又一次发作。
在与高更的一次激烈争吵之后,他割下自己一只耳朵,并用手帕包着送给一个妓女。
此后,他被送入了圣雷米的疯人院。
他在那儿共呆了一年零八天。
其间,他仍然勤奋作画,完成了一百五十多幅油画和一百多幅素描。
他此时的绘画,已完全地趋于表现主义。
在他的画上,那些象海浪及火焰一样翻腾起伏的图像,充满忧郁的精神和悲剧性幻觉。
油画《星夜》便是他该时期的代表作。
梵高在这里,并没有消极、被动地沉溺于他那感情激流的图像中。
他能将自己作为一个艺术家而从作品中抽离出来,并且,寻找某种方式,用对比的因素与画面大的趋势相冲突,从而强化情感的刺激。
我们在画中看见,前景的小镇是以短促、清晰的水平线笔触来描绘的,与上部呈主导趋势的曲线笔触,产生强烈对比;那点点黄色灯光,均画成小块方形,恰与星光的圆形造型形成鲜明对比。
教堂的细长尖顶与地平线交叉,而柏树的顶端则恰好拦腰穿过那旋转横飞的星云。
《星空》中呈现两种线条风格,一是弯曲的长线,二是破碎的短线。
二者交互运用,使画面呈现出眩目的奇幻景象。
这显然已经脱离现实,纯为梵高自己的想象。
在构图上,骚动的天空与平静的村落形成对比。
柏树则与横向的山脉、天空达成视觉上的平衡。
全画的色调呈蓝绿色,画家用充满运动感的、连续不断的、波浪般急速流动的笔触表现星云和树木;在他的笔下,星云和树木像一团正在炽热燃烧的火球,正在奋发向上,具有极强的表现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画有一种儿童画的特征,这幅画的基调以蓝、黑为主。
凸显出画内的压抑、冷调,夜幕笼罩下的小村庄虽然一副静谧的模样,但天空中呈现的漩涡状气流让人有一种沉默即将爆发前的那种压抑与可怕的寂静。
画面的星空。
画家运用大量的明黄色来凸显星星,就好似那梦想近在眼前,却又遥不可及。
再次,这幅画的天空呈旋涡状,貌似有很多气流,再加上图画颜色的基调,就给人一种扭曲痛苦、冷漠的感觉,就好像得伤寒病病人的脸。
此画虽然表达了画家长期压抑扭曲的心理,但是明黄色的大片繁星也正是衬托出画家心里的那一点希冀与梦想,明明灭灭,现实与梦想的冲突在这幅画中能够得到很好的表现。
既有希望,又有绝望。
还是那句话,远方星空中明亮美丽的繁星,看似很近,最终却遥不可及。
有人说:梵高的宇宙,可以在《星夜》中永恒。
这是一种幻象,超出了拜占庭或罗曼艺术家当初在表现基督教的伟大神秘中所做的任何尝试。
梵高画的那些爆发的星星,和那个时代空间探索的密切关系,要胜过那个神秘信仰的时代的关系。
然而这种幻象,是用花了一番功夫的准确笔触造成的。
当我们在认识绘画中的表现主义的时候,我们便倾向于把它和勇气十足的笔法联系起来。
那是奔放的,或者是像火焰般的笔触,它来自直觉或自发的表现行动,并不受理性的思想过程或严谨技法的约束。
梵高绘画的标新立异,在于他超自然的,或者至少是超感觉的体验。
而这种体验,可以用一种小心谨慎的笔触来加以证明。
这种笔触,就像艺术家在绞尽脑汁,准确无误地临摹着他正在观察着的眼前的东西。
从某种意义上
看,实际确是如此,因为梵高是一位画其所见的艺术家,他看到的是幻象,他就是幻象。
《星夜》是一幅既亲近又茫远的风景画,高大的白扬树战栗着,悠然地浮现在我们面前;山谷里的小村庄,在尖顶教堂的保护之下安然栖息;宇宙里所有的恒星和行星在“最后的审判”中旋转着、爆发着。
这不是对人,而是对太阳系的最后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