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课程设计
环境工程的课程设计
环境工程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环境污染的类型及成因;2. 学生能描述环境治理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3. 学生能了解我国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环境问题,提出解决策略;2.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设计简单的环境治理方案,并进行评估;3. 学生能运用信息技术搜集环境工程相关的资料,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环境保护产生浓厚的兴趣,树立环保意识;2. 学生能认识到环境问题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3. 学生通过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科学启蒙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环境工程的基本知识,提高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对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高环境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环境工程基本概念:环境污染与防治、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
教学安排:2课时,引导学生通过实例了解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
2. 环境污染类型及成因: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等。
教学安排:4课时,结合课本内容,分析各类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危害。
3. 环境治理技术:物理治理、化学治理、生物治理等。
教学安排:4课时,介绍各类治理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举例说明。
4. 我国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
教学安排:2课时,让学生了解我国环保政策法规,提高法律意识。
5. 环境保护实践活动:设计简单环境治理方案、参观环保设施、开展环保宣传等。
教学安排:4课时,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教学内容按照课本章节进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环境工程施工课程设计任务
环境工程施工课程设计任务一、设计目的环境工程施工课程设计旨在使学生掌握环境工程施工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步骤,提高学生对环境工程技术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应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对环境工程进行施工设计,从而为今后从事环境工程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设计题目某城市污水处理厂施工设计三、设计内容1. 污水处理厂工程概述该污水处理厂主要用于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和部分工业废水,设计规模为50000m³/d。
主要处理工艺为:预处理(包括粗格栅、细格栅、沉砂池)、初级处理(包括初沉池、生物池、二沉池)、深度处理(包括活性炭吸附池、滤池)以及污泥处理(包括污泥浓缩池、污泥脱水车间)。
2. 施工方案设计(1)土建工程:包括污水处理厂主体结构、构筑物及辅助设施的土建施工。
(2)设备安装工程:包括泵站、风机、刮泥机、曝气设备、水处理设备等设备的安装。
(3)管道工程:包括进水管道、出水管道、再生水管道、化学药品管道等管道的铺设。
(4)电气工程:包括供电系统、控制系统、监测系统等电气设备的安装。
3. 施工组织设计(1)施工进度计划:根据工程量和施工条件,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2)施工平面图:明确施工区域、施工临时设施、施工道路等布局。
(3)施工人员组织:合理配置施工人员,明确各岗位职责,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4)施工材料管理:合理规划材料采购、存储、运输和使用,降低成本,保证质量。
(5)施工质量控制:制定质量标准,加强过程控制,确保工程质量。
(6)施工安全管理:制定安全措施,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安全。
四、设计要求1. 学生应充分了解环境工程施工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步骤,掌握相关规范和标准。
2. 设计内容应完整、合理,符合工程实际需求。
3. 设计文件应包括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说明书、施工预算等。
4. 设计过程中,学生应充分利用所学知识,注重创新,提高实践能力。
环境工程有什么课程设计
环境工程有什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及主要课程内容;2. 掌握环境工程课程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3. 理解环境问题解决方案的制定过程,包括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等方面。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环境工程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2. 学会运用图表、数据和文献等资源,进行环境工程课程设计;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环保意识;2. 激发学生对环境工程学科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大学本科阶段,具有一定的环境科学基础,对环境工程有一定了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环境问题解决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环境工程基本概念与原理:包括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环境质量评价等基本概念,以及污染防治、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等原理。
教材章节:第一章 环境工程概述2.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方法与流程:介绍课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如问题分析、方案设计、技术经济分析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方法3. 污染防治技术:重点讲解水污染、大气污染、固废处理等防治技术。
教材章节:第三章 水污染防治技术;第四章 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第五章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4. 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介绍生态保护的基本原理,以及生态修复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六章 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5. 环境监测与评价:讲解环境监测方法、手段及环境质量评价技术。
教材章节:第七章 环境监测与评价6. 环境工程案例解析:通过分析典型环境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设计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
环境工程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理解其在保护和改善环境中的作用。
2. 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类型、成因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掌握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方法。
3.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环境现状及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提高学生的环境法制观念。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环境工程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进行环境调查、监测、评价和环境工程设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环境数据收集、处理和报告撰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环境的情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2. 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的意愿。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在团队中沟通、协作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环境工程的基本理论体系,提高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学生特点:本课程针对的是高年级学生,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础,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本课程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解决实际环境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预定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环境工程基本概念与原理:包括环境、环境问题、环境工程定义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环境标准、环境法规和环境伦理等。
2. 环境污染与防治技术:涉及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的类型、成因及防治技术,如脱硫技术、污水处理技术、固废处理与处置技术等。
3. 环境监测与评价:介绍环境监测方法、环境质量评价原理及方法,包括水环境质量评价、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等。
4. 环境规划与管理:讲解环境规划、环境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如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管理体系等。
环境工程毕业课程设计
环境工程毕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环境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理解课程涉及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方法;2. 使学生了解环境工程毕业设计的基本流程、方法和技巧,熟悉相关设计规范和标准;3.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环境工程领域的政策法规和发展趋势,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环境工程设计的能力,能独立完成设计任务;2.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资料搜集、数据处理、图纸绘制等技能;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能在设计过程中进行有效沟通和协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环境工程专业,树立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作贡献的信念;2. 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关注环境问题,积极参与环保活动;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环境工程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未来从事环境工程相关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环境工程基本理论:回顾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法律法规,重点掌握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固废处理与处置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章节:《环境工程导论》第1-3章、《水污染控制工程》第1-2章、《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1-2章、《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第1-2章。
2. 毕业设计方法与技巧:讲解环境工程毕业设计的基本流程、设计方法和技巧,包括资料搜集、方案设计、技术经济分析、图纸绘制等。
教材章节:《环境工程设计》第1-5章。
3. 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分析环境工程领域的典型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工程实践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环境污染的类型及其成因;2. 掌握环境污染防治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了解环境监测与评价的基本流程;3. 了解我国环境工程领域的发展现状及政策法规,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环境工程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环境污染问题;2. 学会使用环境监测设备,进行简单的环境数据收集与分析;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沟通与表达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树立绿色环保观念;2. 激发学生学习环境工程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3. 引导学生尊重自然、珍爱生命,形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环境工程学科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相结合。
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环境工程的基本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课程目标的设定既符合学科要求,又兼顾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1. 环境工程基本概念:环境污染与防治、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管理体系;2. 环境污染类型及成因: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等;3. 环境污染防治技术: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水处理技术、固废处理与处置技术、噪声控制技术;4. 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监测方法、监测数据处理、环境评价程序;5. 我国环境工程发展现状及政策法规:环境保护政策、环境标准、环境法律法规;6. 环境工程实践案例:分析典型环境污染案例,探讨解决方案。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课本知识体系,按照以下教学大纲进行组织:第一周:环境工程基本概念、环境污染类型及成因;第二周:环境污染防治技术(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水处理技术);第三周:环境污染防治技术(固废处理与处置技术、噪声控制技术);第四周:环境监测与评价;第五周:我国环境工程发展现状及政策法规;第六周:环境工程实践案例分析与讨论。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sbr结论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sbr结论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环境工程中SBR(Sequencing Batch Reactor,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艺的基本原理、设计和应用。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SBR工艺的历史和发展背景。
•掌握SBR工艺的处理对象和适用范围。
•理解SBR工艺的运行原理和操作模式。
•熟悉SBR工艺的设计参数和工程应用。
2.技能目标:•能够分析实际废水水质,选择合适的SBR工艺参数。
•能够根据设计要求,绘制SBR工艺的基本流程图。
•能够运用数学模型,计算SBR反应器中的污染物浓度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培养学生对环境工程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SBR工艺的历史和发展背景。
2.SBR工艺的处理对象和适用范围。
3.SBR工艺的运行原理和操作模式。
4.SBR工艺的设计参数和工程应用。
5.SBR工艺的案例分析和应用实例。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1课时:介绍SBR工艺的历史和发展背景。
•第2课时:讲解SBR工艺的处理对象和适用范围。
•第3课时:深入解析SBR工艺的运行原理和操作模式。
•第4课时:详细讲解SBR工艺的设计参数和工程应用。
•第5课时:分析SBR工艺的案例和应用实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本章节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SBR工艺的基本原理、设计和应用。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SBR工艺的工程应用。
3.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SBR工艺的理解。
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环境工程相关教材,提供理论知识支持。
2.参考书:提供丰富的案例和应用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SBR工艺。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作为一名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课程设计是我们学习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是整个环境工程专业的重要学习课程之一,在其中我们可以学习到许多环境工程实践工作中的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从环境工程课程设计的意义、课程设计的内容、重要性和设计过程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环境工程课程设计的意义环境工程课程设计的意义在于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环境保护领域的相关技能。
通过环境工程课程设计,学生可以掌握很多实际操作的技能,同时也能够深入了解环境问题的实际情况,了解环境保护工作中的技术和方法。
这对于今后从事环境保护工作的学生来说是无比重要的。
二、环境工程课程设计的内容环境工程课程设计的内容包括课程设计选题、文献综述、设计方案、实验实施、数据分析以及报告撰写等环节。
此外,根据具体的课程设计内容,还包括模拟实验、现场实验、调查取样,实际案例研究等环节。
三、环境工程课程设计的重要性环境工程课程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课程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理论,并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此外,环境工程课程设计还能提高学生的良好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敏锐度和正确的环保意识。
四、环境工程课程设计的过程1.选题:在选题方面,老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排列排序。
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设计课题,但要保证课题的实际性和完整性。
2.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课程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相关环保方面的理论知识,为课程设计方案的制定奠定基础。
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收集大量的文献资料,系统研究和分析文献,总结和提炼其中需要用到的理论知识。
3.设计方案:在设计方案的制定环节,学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文献资料,结合具体工程问题确定设计方案。
如何定制方案,包括实验建议,操作技巧和评估指标,还需要与老师进行沟通与交流。
4.实验实施:在实验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按照课程设计方案,进行实际的实验操作和调试工作。
毕业课程设计环境工程
毕业课程设计环境工程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类型、成因及防治措施;3. 帮助学生了解环境监测、评价和规划的基本知识;4. 引导学生掌握环境保护法规及政策。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环境工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进行环境监测、评价和规划的实际操作技能;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创新能力;4.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获取、处理环境工程相关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环境、珍惜资源、保护生态的意识;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3. 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关注可持续发展;4. 培养学生尊重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环境工程学科特点,以实用性为导向,旨在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明确,可衡量,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未来从事环境工程领域的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环境工程基本概念与原理:环境污染类型、成因及防治措施,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环境规划与管理等。
2. 环境污染控制技术:水污染控制技术、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固废处理与处置技术、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等。
3. 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监测方法、监测数据处理、环境评价方法、环境影响评价等。
4. 环境保护法规与政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境标准、环境保护政策、环境执法与监管等。
5. 环境工程案例解析:分析典型环境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环境工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按照以下进度安排:第一周:环境工程基本概念与原理第二周: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第三周:环境监测与评价第四周:环境保护法规与政策第五周:环境工程案例解析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涵盖环境工程学科的主要知识点。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环境工程领域的知识体系,为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环境工程教案
环境工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环境工程的定义、内容和发展历程;2. 掌握环境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工程技术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环境工程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环境工程的内容和主要领域;3. 环境工程的发展历程;4. 环境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5. 环境工程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过程:1. 授课方法:(1)讲授:教师通过讲授相关理论知识,介绍环境工程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以及相关理论和方法;(2)案例分析:教师通过分析真实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环境工程的应用实例,深入理解环境工程的重要性和作用;(3)讨论与互动: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进行思想碰撞和观点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课堂活动:(1)听课笔记:学生需要做好听课笔记,包括重点内容和思考问题,以便之后的复习和讨论;(2)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深入探讨环境工程的热点问题和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案;(3)案例分析:学生通过分析真实案例,了解环境工程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4)课外阅读:学生需要根据教师要求,进行相关文献的阅读和总结,以加深对环境工程理论和方法的理解。
四、学习评估:1. 作业评估:根据学生完成的作业,包括听课笔记、小组讨论和课外阅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2. 课堂表现评估:根据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观点的独特性和表达能力,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估;3. 综合能力评估:通过学生的考试和课程项目,评估学生对环境工程理论和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情况。
五、教材参考:1. 主教材:《环境工程学原理与实践》;2. 辅助教材:《环境工程案例分析》、《环境工程实践指南》。
六、教学反思:环境工程是现代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领域,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工程技术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对社会发展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环境污染的类型及特点;2. 学生能掌握环境工程的基本技术方法,如废水处理、废气处理、固废处理等;3. 学生能了解环境工程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及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2.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设计简单的环境治理方案,提高实践操作能力;3. 学生能运用图表、报告等表现形式,清晰、准确地传达环境工程相关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绿色发展的价值观;2. 学生能积极参与环境工程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关心国家环保政策,关注全球环境问题;3. 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环境工程的基本知识,提高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培养环保意识和绿色发展价值观。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方向。
二、教学内容1. 环境工程基本概念:环境污染类型、特点及危害;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2. 环境工程基本技术:- 废水处理技术: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 废气处理技术:吸收法、吸附法、燃烧法;- 固废处理技术:填埋、焚烧、资源化利用。
3. 环境工程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节能减排、绿色技术、循环经济。
4. 实践案例分析:国内外典型环境治理工程案例,如城市污水处理、大气污染防控等。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周:环境工程基本概念和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第二周:废水处理技术;第三周:废气处理技术;第四周:固废处理技术;第五周:环境工程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第六周:实践案例分析及小组讨论。
教材章节关联:1. 第一章 环境工程概述;2. 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治理技术;3. 第三章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4. 第四章 环境质量评价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环境工程课程设计介绍环境工程课程设计是环境工程学科核心课程之一,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具备系统地应对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涵盖了环境保护、环境检测、环境监测、环境评估及污染防治等内容。
在本课程教学中,学生将会学习相关的技能、知识和方法,以及掌握相关的工程软件、实验设备的使用方法。
首要目的环境工程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以及综合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的能力。
学生学会了这些能力后,就能够在环境保护、环保产业等方面工作,从而为社会和自然环境的稳健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培养目标环境工程课程培养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理解环境污染和资源保护的知识和理论:学生需要掌握环境科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和统计学的知识,在社会、政治和经济等多个领域里理解环境工程学科。
2. 掌握环境分析、测量、监测、模拟和评价的技能:学生需要学会一系列的实验技术和计算方法,例如水质分析、土壤环境评估、空气质量测量等,以及模拟计算方法如工程软件的使用。
3. 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和管理技巧的能力:课程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学生将会接触到一些真实案例和实验操作,如环境污染源控制、水处理、垃圾处理、污染修复等等,他们将需要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形成一个应对问题的团队。
课程设计环境工程课程的设计可以包括一些较为复杂的实验和案例分析,主要目的是通过实践来对理论知识进行观察和验证,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较为常见的课程设计内容有:水、土壤、空气的污染与治理,包括各种环境工程技术,例如:化学法、生物法、光催化法、超滤等等。
通过这些方法,来达到水、土壤和空气质量的提升。
此外,还包括减少固体废物和治理废水的相关内容。
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学生将会拟定一个具体的环保项目方案,完成所有必要的设计流程,形成一个实际可行的方案,对于进一步实现整个计划有着重要的作用。
综合实验与课外实践也是环境工程课程设计的重要内容。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一、设计背景和目的环境工程课程设计是环境工程专业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
其目的是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环境工程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次环境工程课程设计主要涉及废水处理、大气污染控制和固体废物处理等方面。
二、设计内容1. 废水处理废水处理是环境工程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领域之一。
本次课程设计中,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废水进行处理,如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等。
需要考虑到不同废水的特点和处理方法,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模拟操作。
2. 大气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是保障空气质量、减少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影响的重要手段。
本次课程设计中,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大气污染源进行模拟操作,如燃煤电厂、汽车尾气等。
需要考虑到不同大气污染源的特点和控制方法,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模拟操作。
3. 固体废物处理固体废物处理是环境工程中不可忽视的领域。
本次课程设计中,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固体废物进行处理,如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
需要考虑到不同固体废物的特点和处理方法,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模拟操作。
三、设计步骤1. 确定课程设计主题和内容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和实际情况,确定本次课程设计的主题和内容。
可以结合当地的环境问题进行选择。
2. 制定课程设计方案根据主题和内容,制定详细的课程设计方案。
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实验设备、实验材料等方面。
3. 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操作根据方案要求,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需要注意安全问题,并指导学生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
4. 分析实验数据并撰写报告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结果,撰写详细的课程设计报告。
需要包括对于实验结果的分析解释,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四、评估方式1. 实践操作考核:对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进行评估,包括操作技能、实验数据记录和安全意识等方面。
2. 报告撰写考核:对学生的报告撰写能力进行评估,包括报告结构、语言表达和实验数据分析等方面。
3. 课堂讨论考核: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对学生对于环境工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进行评估。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环境工程基本原理,理解水处理、大气治理和固废处理的基本技术方法。
2. 使学生了解环境工程在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掌握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方法。
3.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环境工程领域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环境工程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进行简单的环境质量评价。
2.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能独立完成环境工程相关实验,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共同解决环境工程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2.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激发其探究环境科学领域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对环境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挑战有基本的认识。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为环境保护作出贡献,同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选择以下教学内容:1. 环境工程原理概述:介绍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任务和目标,使学生了解环境工程在保护环境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教材第一章“环境工程概述”2. 水处理技术:讲解水的污染来源、水处理技术原理及方法,包括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
教学内容:教材第二章“水处理技术”1-4节3. 大气治理技术:介绍大气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及治理技术,如脱硫、脱硝、除尘等。
教学内容:教材第三章“大气治理技术”1-3节4. 固废处理与资源化:讲解固体废物的分类、处理方法及资源化利用,如填埋、焚烧、堆肥等。
教学内容:教材第四章“固废处理与资源化”1-3节5. 环境质量评价:介绍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程序,使学生掌握环境质量评价的技能。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土壤修复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土壤修复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土壤污染的类型、来源及对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影响。
2. 学生能够掌握土壤修复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土壤修复的政策、法规及管理措施。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土壤修复知识,分析土壤污染案例,并提出合理的修复方案。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调研等方法,掌握土壤污染监测与评价的基本技能。
3. 学生能够运用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等能力,完成土壤修复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保护土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2. 学生能够关注土壤修复领域的科技发展,提高对科技创新的兴趣。
3. 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合作精神及批判性思维。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工程专业高年级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均取得明显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土壤污染概述- 土壤污染类型与来源- 土壤污染对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影响2. 土壤修复技术- 物理修复技术:如土壤置换、土壤蒸汽提取等- 化学修复技术:如土壤固化/稳定化、化学淋洗等- 生物修复技术:如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等3. 我国土壤修复政策、法规与管理- 土壤污染防治政策与法规- 土壤修复项目管理与实施4. 土壤污染监测与评价- 土壤污染监测方法与技术- 土壤污染评价标准与指标5. 实践案例分析- 国内外典型土壤修复案例介绍与分析-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修复方案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地组织,以教材相应章节为基础,结合实际教学需求进行调整。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环境工程是以保护环境为导向的专业领域。
环境工程师需要采用各种技术手段,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的产生,控制污染物的排放,使得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在环境工程课程设计中,学生需要掌握环境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通过实践操作和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工程能力。
一、课程设计目标环境工程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工程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环境污染的基本概念和成因,了解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限值;2.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能够进行环境采样和分析;3.掌握环境治理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了解环保设备的运行和维护;4.能够设计和实施环境治理方案,解决实际环境保护问题;5.能够撰写环境工程相关的技术报告和方案设计。
二、课程设计内容环境工程课程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污染调查和分析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了解环境污染物的来源和分布情况,掌握环境污染的基本概念和成因,进行环境质量评价和排污分析。
2.环境监测与分析学习环境监测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包括环境采样、分析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同污染物的特点和检测方法,能够进行环境样品的采集和分析,掌握环境监测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3.环境治理技术学习环境治理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不同治理技术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能够设计和选择有效的环保设备和治理方案,进行环境治理的实践操作。
4.环境保护方案设计通过实际环保项目的案例分析和模拟设计,掌握环境保护方案设计的方法和流程,能够独立完成环境保护方案的设计和评估,撰写相关的技术报告和方案设计。
三、课程设计实践环境工程课程设计的实践过程中,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操作和课程设计,通过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环境工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实地考察和调查组织学生到污染源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了解污染源的特点和污染物的排放情况,收集相关的样品和数据资料,进行环境质量评价和排污分析。
大学环境工程课程设计
大学环境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及其应用。
2. 了解环境工程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和科研意识。
3. 掌握环境评价、环境规划和管理的基本理论,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环境工程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设计简单的污染治理方案、进行环境评价等。
2.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方法。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项目管理和组织协调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环境工程学科的热爱,激发学生投身环境保护事业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绿色发展的价值观。
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关注社会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改善环境质量贡献力量。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环境工程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基础,思维活跃,求知欲强。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实践性、应用性和创新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环境工程基本概念与原理:环境污染与防治、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等。
- 教材章节:第1章 环境工程导论- 内容安排:2学时2. 水污染治理技术:包括给水处理、污水处理、废水回用等技术。
- 教材章节:第2章 水污染治理技术- 内容安排:6学时3. 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包括颗粒物控制、气态污染物控制、酸雨防治等技术。
- 教材章节:第3章 大气污染治理技术- 内容安排:4学时4.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包括固体废物分类、处理方法、处置技术等。
- 教材章节:第4章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内容安排:4学时5. 噪声污染控制技术:包括噪声源识别、噪声评价、噪声控制措施等。
本科环境工程课程设计
本科环境工程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环境工程的定义、目标和主要研究领域;掌握环境污染的基本原理和治理技术;了解我国环境政策和管理制度。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具备一定的环境监测和评价能力;能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获取和处理环境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环境污染及其控制技术、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管理与政策等。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环境工程的定义、目标和主要研究领域;2. 环境污染的基本原理和治理技术,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3. 环境监测与评价的方法和技术;4. 我国环境政策和管理制度,包括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境标准、环境规划等;5.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在教学过程中,应以讲授法为主,辅以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讲授法主要用于传授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讨论法主要用于激发学生思考和探讨环境问题;案例分析法主要用于分析实际环境问题和解决方案;实验法主要用于验证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的原理和效果。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教材和参考书应选择权威、实用的版本,以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多媒体资料可以用于辅助教学,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实验设备应具备一定的先进性,以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同时,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资源,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
环境工程原理涉及多个领域,包 括水处理、空气污染控制、固体 废物处理等,为解决环境问题提 供了科学依据和实用技术。
环境工程原理的重要性
环境保护
环境工程原理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减少污 染和保护自然资源,为人类创造一个健康、可持续的生存环境。
经济发展
环境工程原理的应用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污染 控制和资源利用方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方案评估
对制定的设计方案进行初步评估,确保其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
设计方案的实施
准备实施条件
根据设计方案,准备相应的设备和材料, 确保实施过程中的物质条件得到满足。
实施方案
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确保各项工 艺流程和设备安装符合设计要求。
组织施工队伍
选择合适的施工队伍,明确施工要求 和工艺流程,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根据问题诊断结果,对设计方案进行 优化和改进,提高工程性能和效益。
05
课程设计成果展示
设计成果的展示形式
报告文档
01
学生需要提交一份详细的课程设计报告,包括文字描述、图表、
数据分析和结论等。
演示文稿
02
学生需要制作一个演示文稿,用于展示设计成果,包括设计的
思路、方法和结果等。
实物模型
03
如果设计涉及到具体的工程模型,学生可以制作一个实物模型
来展示设计成果。
设计成果的展示内容
01
02
03
设计思路
学生需要详细阐述设计的 思路和方法,包括理论依 据、技术路线和实现过程 等。
设计结果
学生需要展示设计的具体 结果,包括实验数据、计 算结果和结论等。
创新点
环境专业大学课程设计
环境专业大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环境专业基础知识,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及解决途径。
2. 学生能了解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理解其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3. 学生能结合课本知识,分析实际环境案例,提出合理解决方案。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独立查找、分析环境相关资料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能运用环境评价方法,对环境项目进行初步评价。
3. 学生具备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见解,共同完成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2. 学生养成关注时事热点、关心国家环保政策的好习惯。
3. 学生具备责任感,愿意为改善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课程针对环境专业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既具备扎实的环境专业知识,又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其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环境问题概述:介绍环境问题的概念、类型及产生原因,使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基本知识。
2. 环境保护政策法规:讲解我国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体系,分析各项法规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3. 环境评价方法:教授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独立进行环境评价的能力。
4. 环境治理技术:介绍常见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治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 环境案例解析:分析典型环境案例,结合课本知识,指导学生提出解决方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环保意识与责任:通过课堂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1周:环境问题概述第2周: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第3-4周:环境评价方法第5-6周:环境治理技术第7周:环境案例解析第8周:环保意识与责任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环境专业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溪北台课程设计设计内容一、总论1. 设计任务和内容本溪北台管道公司,是生产球墨铸管的专业工厂,其生产的管道规格从Ф100mm~1000mm。
目前,公司年生产能力为40万吨,产品不仅供应国内企业单位使用,还出口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随着市场对球墨铸管的需求不断增加,公司每年的产量也将逐渐扩大。
在球墨铸管的生产工序中,需要在管道内壁衬水泥砂浆,一是为了防腐,二是为了提高耐磨性,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铸管的使用寿命。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有两个工段生产废水:一是离心内衬过程,有部分水泥砂浆外溅,形成剩余的水泥砂浆进入生产排水系统;其次,对内衬成型的管道,为了保证其内壁的光滑,减少管道输送阻力,需要进行内研磨。
为了消除内研磨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及对研磨工具的保护,需喷水降尘、降湿,此部分废水浓度高、粒度细。
根据公司提供的材料,整个生产车间日排放工业废水3000m³,故本次废水治理项目按3000m³/d 进行设计。
注:考虑本厂中有职工300人,由于职工方面宿舍、食堂、洗澡堂排放的污水也要进行处理,值得注意的是生活污水和工厂废水不是一起处理,而是采取将生活污水单独处理的方式进行处理。
2. 基础资料废水水质根据公司提供的测试数据,废水中主要含有:SS=5000㎎/L,COD=150㎎/L,pH=12~13。
处理要求根据实验室小型实验报告,该废水经过自然沉淀和混凝沉淀可达到辽宁省综合排放标准:SS<100㎎/L,COD<50㎎/L,pH=6~9。
处理工艺流程废水→平流沉淀池(沉砂堆放)→深水井(泵前加H2SO4)→混合搅拌槽(加混凝剂、管道混合)→涡流反应器→斜管沉淀池(污泥堆放)→出水(回用)气象与水文资料风向:多年主导风向为北风东北风;冬季室外平均风速:2.6m/s;夏季室外平均风速:2.4m/s;风载荷:0.4kN/m2;雪载荷:0.45kN/m2。
气温:最冷月平均为-20.5℃;冬季室外采暖计算温度为-19℃;最热月平均为28.7℃;夏季室外通风计算温度为28℃;冬季室外通风计算温度:-12℃;极端气温:最高为33.5℃;最低为-35.6℃;冬季室外通风计算温度:-12℃。
水文:降水量多年平均为每年825mm;蒸发量多年平均为每年938mm;地下水水位,地面下5~6m;最大冻土深度:1.2m;地震设计:7度。
厂区地形废水处理车间位于生产车间北侧,海拔标高76m,为平地建厂。
3. 工艺流程和设备选择工艺流程比较及选择在此次设计初期我们供选用两种工艺流程:第一种工艺流程:废水→平流沉淀池(沉砂堆放)→深水井(泵前加H2SO4)→混合搅拌槽(加混凝剂、管道混合)→涡流反应器→斜管沉淀池(污泥堆放)→出水(回用)第二种工艺流程:污水→分流闸井→格栅间→污水泵房→出水井→计量槽→沉砂池→初沉池→曝气池→二沉池→消毒池→出水注:本次课程设计不涉及填埋场堆放设计。
工艺比较:由以上的第一种工艺流程基本上可知:此种工艺流程适宜处理有机物含量不是很高,但SS含量很高的场合,由加混凝剂可知,此种废水当中含有部分胶体;由以上第二种工艺流程基本上可知此流程是属于采用活性污泥法工艺出污水的流程设计步骤,活性污泥法是由曝气池、沉淀池、污泥回流(此步骤省略)和剩余污泥处理系统组成,活性污泥法属于生化处理技术,是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的一部分转化为微生物的细胞物质,另一部风转化为比较稳定的化学物质(无机物和简单有机物)的方法。
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生物处理的主要作用对象(即充当微生物营养基质的化学物质)为可生化的有机物;仅在个别的情况下,生物处理的主要对象可以是无机物(如好养条件下进行的硝化处理对象是氮,厌氧条件进行的反硝化处理对象是硝酸盐)。
又由一设计任务及设计内容可知:SS=5000㎎/L,COD=150㎎/L,pH=12~13。
此设计中,废水中主要含有无机污染物,其中大部分为粗分散系,其余部分为胶体。
故在进行以上两种工艺流程的比较后,我们选择第一种工艺流程,正满足处理此种废水的处理要求。
4. 设备选择及功能介绍:格栅选择:格栅是用一组平行的刚性栅条制成的框架,可以用它来拦截水中的大块漂浮物。
格栅通常倾斜设在其他处理建筑物之前或集水池进水口处的渠道中,以防漂浮物阻塞构筑物的孔道、闸门和管道或损坏水渠等机械设备。
因此,要在处理初期采用格栅处理设备以起着净化水质和保护设备的双重作用。
平流沉淀池:平流沉淀池主要除去大的粗的颗粒物,其可分为入流去、沉降区、出流区、污水区和缓冲区五个功能区。
入流区和出流区的作用是进行配水和集水,使水流均匀分布在各个过流断面上,为提高溶剂利用系数和固体颗粒的沉降提供尽可能稳定的水利条件。
沉降区是可沉颗粒与水分离区域。
污泥区是泥渣贮存、浓缩和排放的区域。
缓冲层分隔沉降区和污泥区的水层,防止泥渣受水流泥渣冲刷而重新浮起。
深水井:深水井主要在此工艺流程中起到过渡作用,可以调节水量。
搅拌槽:搅拌槽主要起到配液的作用,在搅拌槽中加入混凝剂,使药剂得到充分混合,使其与胶体同时完成混合的构筑物。
涡流反应器:涡流反应器主要是用来完成胶体与混凝剂絮凝的反应仪器。
废水在槽中的净化是由混凝剂和原水中的微粒的混凝、料浆中的悬浮泥渣对为絮粒的接触絮凝以及泥渣的沉降分离的过程来完成的。
斜板沉淀池:斜板沉淀池是根据浅层沉降理论,在沉淀池的沉淀区加斜板或斜管,以提高沉淀效率的一种新型沉淀池。
它具有沉淀效率高、停留时间段、占地面积少等优点,在废水处理、微细物浆体的浓缩、含油废水的隔油等方面取得了广泛的应用、斜板(管)沉淀池由斜板(管)沉淀区、进水区、出水区、缓冲区和污泥区组成。
按斜板或斜板间水流与污泥的相对运动方向来区分,斜管沉淀池分为同向流和异向流两种。
在污水处理中广泛适用的是升流式异向斜板沉淀池。
5. 工艺流程论证说明平流沉淀池的选择论证:平流沉淀池主要除去大的粗的颗粒物,其可分为入流区、沉降区、出流区、污水区和缓冲区5个功能区。
入流区和出流区的作用是进行配水和集水,是水流均匀分布在各个过流断面上,为提高溶剂利用系数和固体颗粒的沉降提供尽可能稳定的水利条件。
沉降区是可沉颗粒与水分离区域。
污泥区是泥渣贮存、浓缩和排放的区域。
缓冲区分隔沉降区和污泥区的水层,防止泥渣受水流泥渣冲刷而重新浮起。
综上论述可知:选择平流沉淀池处理粗的大的颗粒物相对来说较好。
斜管沉淀池的选择论证:斜板沉淀池是根据浅层沉降理论,在沉淀池的沉淀区加斜板或斜管,以提高沉淀效率的一种新型沉淀池。
它具有沉淀效率高、停留时间短、占地面积少等优点,在废水处理、微细物料浆的浓缩、含油废水的隔油等方面取得了广泛的应用。
斜板(管)沉淀池由斜板(管)沉淀区、进水区、出水区、缓冲区和污泥区组成。
按斜板或斜板间水流与污泥的相对运动方向来区分,斜管沉淀池分为同向流和异向流两种。
在污水处理中广泛适用的是升流式异向斜板沉淀池。
综上所述可知:采用斜管沉淀池处理细的颗粒物比较好,且适用。
采用H2SO4调节pH值的原因:在本次设计中所主要处理的废水对象是生产球墨铸管的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通过对废水的测定可知废水pH值在12~13,所以需要用酸来中和才不至于影响以后的处理,而在该废水中令水呈碱性的物质主要是无机物,所以在处理过程中也采用无机的酸性物质来中和,目前在投酸处理碱性废水时常用的酸性中和药剂主要有硫酸、盐酸及压缩二氧化碳,从这三种试剂的比较上看硫酸的中和效果好,沉淀效果佳,而且费用较少,相对来说是最优的选择。
6.采用FeH2SO4作为混凝剂的原因:在混凝处理中,主要是通过压缩双电层和电性中和机理起作用的絮凝剂,通过吸附桥联机理起作用的絮凝剂。
目前最常用的混凝剂有无机金属盐类和有极高分子聚合物两大类。
本次设计中我们采用无机金属类的铁系。
铁的聚合盐是具有一定碱化度的无机高分子聚合物,与普通的铁、铝盐相比有投加剂量小、絮体生成快、对水质的适应范围广以及水解时消耗水中碱度少等一系列优点,所以选择采用FeH2SO4作为混凝剂。
二、生产车间设计一、相关数据:生产车间日排放量:Q=1000m3/d废水水质:根据公司提供的测试数据,废水中主要含有:SS=5000mg/L ,COD=150mg/L ,pH=12~13处理要求根据实验室小型试验报告,该废水经过自然沉淀和混凝沉淀即可达到辽宁省综合排放标准:SS<100mg/L ,COD<50mg/L ,pH=6~9二、处理工艺流程根据试验结果和现场观测,废水中主要含有无机污染物,其中大部分为粗分散系,其余部分为胶体。
所以,本次课程设计直接确定采用如下工艺流程:废水i格栅i平流沉淀池(沉砂堆放)i深水井(泵前加H2SO4)混合搅拌槽(加混凝剂、管道混合)i涡流反应器i斜管沉淀池(污泥堆放)i出水(回用)注:本次课程设计不涉及填埋堆放场设计。
三、计算过程1、生产车间排水管(明渠)设计设计参数:L=200m ,i=5%。
设计计算:流量Q=1000m3/d,取总变化系数为1.2,则实际流量最大值:1200m3/d明渠采用矩形断面,混凝土材料,粗糙系数n=0.014流速应满足:0.4m/s<v<3m/s取流速v=0.6m/s明渠计算公式:Q=wv则断面积:A=Q/v=1200/24/3600/0.6=0.023m2取b=500mm,h1=A/b=0.023/0.5=0.046m2、格栅或筛网设计由于悬浮物较少,不设格栅,采用筛网,人工清渣。
3、平流沉淀池⑴设计参数:参见试验报告,在有效水深为3m的沉降柱,对水泥砂浆工业废水做静水沉降试验,获得的自由沉降试验结果见表3-2。
表3—2 自由沉降试验结果表—————————————————————————————沉降时间t(min) 0 15 30 45 60 90 180 沉降速度u(m/min) 0.2 0.1 0.07 0.05 0.02 0.01 P=C/C O 1 0.85 0.74 0.58 0.42 0.3 0.25 绘制沉降速度分布曲线:设计计算内容确定沉降末速u 0=0.02m/min , P 0=30%E T =[(1-p 0)+u udp]=1-0.30+0.0062/0.05=70.5% 水力负荷q 0=u 0=1.2m 3/m 2.h取沉降时间t =1.5h面积A =Q/ q 0=1200/24/60/0.02=41.6m 2 有效水深H 2=q 0t =0.02×90=1.8m 有效容积V =41.6×1.8=74.88m 3设水平流速为1mm/s池长L 2=vt=2×0.001×90×60=10.8m池宽B =41.6/10.8=3.85m 二池池宽b=1.93m 校核长宽比:10.8/1.93=5.6>4 平流沉淀池:10.8×2*1.93×1.8污泥斗容积计算: C 0=5000mg/L C=5000×(1-0.705)=1475mg/L P=60%ss=5000mg/L 则γ=1005kg/m 3T=1d 安全系数0.8V w =P)1000-(100C)100-QT (C0γ /0.8=13.2漏斗设计:本沉淀池很小,可以不设刮泥设备,而在沿池的长度方向设计多个泥斗,每个泥斗各自单独排泥,既不相互干扰,也有利于保证污泥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