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合集下载

生态文明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旅游的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

生态文明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旅游的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

生态文明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旅游的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中国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生态建设成为了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

而在生态建设中,生态文明的建设尤其重要。

生态文明是指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建立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包容发展、绿色低碳、环保节能、资源节约的社会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而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旅游的协同发展,则是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上,发挥旅游业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多重作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旅游业的协调发展。

一、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旅游的基础生态文明建设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通过建立健全的生态保护制度、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实现了生态系统良好运转和生态环境友好保护。

这为生态旅游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生态旅游需要的是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游客前来旅游,从而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中国的九寨沟、黄山等旅游胜地,都因为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而拥有独特的生态旅游价值,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旅游。

如果这些地方的生态环境被破坏,或者生态系统失衡,那么它们的生态旅游将难以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因此成为了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生态旅游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旅游是体现了生态文明理念的旅游方式。

它强调以环保、低碳、可持续为目标,倡导游客消费方式的转变,重视旅游对当地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促进。

通过引导游客尊重自然、保护环境、降低碳排放、遵纪守法,生态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保持一致,相得益彰。

同时,生态旅游也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在生态旅游中,游客可以深切地了解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且通过旅游活动,加深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并且促进自我消费和生态环保的意识。

生态旅游的理念一旦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就能够激活全社会的生态文明信仰,掀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浪潮。

三、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旅游协同发展的措施促进生态文明和生态旅游协同发展,需要政府、旅游企业、游客等多方面共同参与。

构建绿色旅游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构建绿色旅游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构建绿色旅游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1. 引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破坏和生态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了当前全球旅游业的重要议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如何构建绿色旅游理念,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 什么是绿色旅游绿色旅游是指在旅游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和资源的消耗,并促进当地社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它强调了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原则,追求旅游与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和谐共生。

3. 绿色旅游理念的重要性绿色旅游理念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环境保护绿色旅游理念强调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可以减少旅游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例如,限制游客数量、减少垃圾产生、推广低碳交通工具等都是绿色旅游理念的具体表现,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

3.2 文化保护绿色旅游理念还强调对当地文化的尊重和保护。

通过推动旅游活动与当地社区的合作,保护和传承当地的文化遗产和民俗,避免文化冲突和文化消失的现象。

3.3 社会经济发展绿色旅游理念的实施可以促进当地社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通过开展与旅游相关的产业和服务,提供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福利。

4. 推进绿色旅游的具体措施为了推进绿色旅游理念,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措施:4.1 加强宣传教育政府和旅游企业应加强对绿色旅游理念的宣传教育,提高游客和旅游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激发公众参与和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绿色旅游的合力。

4.2 建立绿色认证机制建立旅游景区和企业的绿色认证机制,对符合绿色旅游标准的景区和企业进行认证和奖励。

这样可以激励更多的旅游从业者积极采取环保措施,提高整个旅游行业的绿色发展水平。

4.3 加强监管和执法政府应加强对绿色旅游行为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执法机构,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这有助于维护绿色旅游秩序,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2024年生态景区全域化建设工作总结范本(三篇)

2024年生态景区全域化建设工作总结范本(三篇)

2024年生态景区全域化建设工作总结范本一、工作概述____年是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关键一年, 也是生态景区全域化建设的重要阶段。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生态旅游的发展战略, 我们积极推进生态景区全域化建设工作, 努力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双赢。

本文将对____年生态景区全域化建设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二、工作成绩在____年的工作中, 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 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 全面推进生态景区全域化建设。

取得了以下成绩:1.形成了一批生态示范区。

我们在山水、气候、植被等方面具备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 通过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 打造了具有示范意义的生态景区, 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者, 推动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2.建立了健全的生态保护制度。

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生态保护政策和措施, 建立了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加强了对生态景区的保护和管理, 提高了生态旅游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提升了旅游服务质量。

我们加大了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了他们的服务意识和素质水平。

同时,加强了生态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满意度。

4.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

我们积极引导当地旅游企业改变传统经营模式,推动旅游产业与农业、文化、体育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提高了旅游业的综合效益和附加值。

三、存在的问题在____年的工作中, 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态保护意识不足。

由于游客数量的增加和经济利益的诱惑, 一些游客和旅游从业人员对生态保护意识不够强烈, 存在环境破坏和乱扔垃圾等行为。

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虽然我们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但由于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限制, 一些生态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3.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不规范。

一些旅游企业缺乏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存在乱收费和欺客等问题,影响了生态旅游的形象和声誉。

论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下的旅游发展转型升级

论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下的旅游发展转型升级

论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下的旅游发展转型升级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行业。

旅游业在我国的地位日益重要,旅游业的发展也成为了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一大重要方式。

而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如何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下的旅游发展转型升级这一主题展开探讨。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是指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基础上,通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模式。

生态文明建设旨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

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也在于如何在实现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保护好当地的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在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下的旅游发展转型升级过程中,首先需要注重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我国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多种资源,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提升旅游业的吸引力和经济效益至关重要。

为了保护好这些资源,我们不能盲目开发,而是要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引下,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只有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旅游发展的重要前提,才能实现旅游业的良性发展和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

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下的旅游发展转型升级也需要注重旅游产品的创新和提升。

随着旅游者消费水平的提高,他们对旅游产品的品质和特色要求也在不断提升。

传统的旅游产品已经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必须要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框架下,进行旅游产品的创新和提升。

要赋予旅游产品更多的生态元素,打造绿色旅游产品,推出与生态环境相融合的旅游线路和景点,满足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

只有通过不断创新和提升,才能真正实现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也才能更好地引领地方经济的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下的旅游发展转型升级还需要注重旅游服务的提升和规范。

2024年旅游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总结

2024年旅游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总结

2024年旅游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总结2024年,我们在旅游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和重大突破。

通过对旅游景区、旅游交通、旅游服务等各个环节的综合整治,我们成功提升了旅游环境的质量和形象,为广大游客提供了更加优质、舒适的旅游体验。

一、旅游景区整治工作在旅游景区整治工作方面,我们主要围绕景区环境的改善、设施设备的升级以及管理服务的提升展开工作。

通过加强景区内部的环境保护、绿化美化工作,我们使得景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景区内的空气清新、水质清澈,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优美的旅游环境。

同时,我们还对景区的设施设备进行了全面升级,更新了一批老化设备,增加了一些新的旅游设施,提升了游客的游览体验。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景区的管理服务,提升了服务质量和水平,通过开展培训、考核等活动,提高了景区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

二、旅游交通整治工作在旅游交通整治工作方面,我们主要着力解决交通拥堵、安全隐患以及旅游交通信息不畅等问题。

通过加强对旅游交通枢纽的规划和建设,优化交通组织,我们成功缓解了旅游交通拥堵状况,提高了交通运行的效率。

同时,我们还加大了对旅游交通安全的监管力度,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升了游客的交通安全意识和素质。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旅游交通信息的发布和共享,建立了统一的旅游交通信息平台,为游客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服务。

三、旅游服务整治工作在旅游服务整治工作方面,我们主要注重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以及保障游客的合法权益。

通过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升了旅游服务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态度,为游客提供了更加周到、细致的服务。

同时,我们还加大了对旅游市场的监管力度,打击了一批非法经营者和欺诈行为,构建了公平竞争、有序发展的旅游市场环境。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对游客合法权益的保护,建立了旅游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游客的投诉和纠纷,维护了游客的合法权益。

四、其他相关工作除了以上工作外,我们还积极推进了旅游环境相关的其他工作。

阳朔徒步旅游线路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及对策

阳朔徒步旅游线路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及对策

阳朔徒步旅游线路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及对策阳朔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俗文化。

为了保护阳朔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现在很多旅游公司开始推广徒步旅游线路。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阳朔徒步旅游线路的生态文明建设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一、现状分析阳朔徒步旅游线路的生态文明建设存在以下问题。

1. 污染由于长期的开发和旅游业的高速发展,阳朔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很多游客随手扔垃圾,破坏了自然环境和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

2. 开发过度过度的开发会对阳朔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损害。

现在很多旅游公司为了迎合游客的需求,在徒步旅游线路上安排了过多的人工设施,对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

3. 安全问题在徒步旅游线路上,游客需要较强的体力和技能才能完成全程行走,但是很多游客的体力和技能都不足,受伤的情况比较多,安全问题也开始引起关注。

二、对策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 强化教育在徒步旅游线路的前期宣传和培训中,应加强对游客的环境保护和安全知识教育,让游客了解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及安全保障的重要性,增强游客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

2. 加强管理政府部门应加强对阳朔徒步旅游线路的管理,加强监管,确保游客行为符合环保及安全要求。

3. 加强科普教育当地政府和旅游公司应加强对游客的科普教育,让游客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生态环境。

4. 推广再造林阳朔的生态环境需要得到重视和保护,旅游公司应当推广再造林,帮助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5. 科技应用在阳朔徒步旅游线路的开发中,可以利用科技手段加强管理和安全保障,例如安装监控器和隐蔽式扩音器等安全设施,引导游客文明踏青。

三、结论阳朔是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徒步旅游线路是保护当地自然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针对徒步旅游线路存在的环境污染、开发过度和安全问题,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加强教育、管理、科技应用和推广再造林等措施,实现阳朔徒步旅游线路的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行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总结

旅游行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总结

旅游行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总结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需求的增加,旅游行业迅速发展。

然而,伴随着旅游行业的繁荣,生态环境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为了保护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我公司积极投身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文将总结我公司在旅游行业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进一步提升我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水平。

一、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我们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因此我们通过举办环保知识讲座、发布宣传资料等方式,加强了对游客和员工的环保意识教育。

我们鼓励游客遵守景区及周边的环保规定,提倡绿色出行,遵守道德和文明旅游公约,并在景区内设置了环保宣传牌,提醒大家保护环境。

2.加强管理和监督为了确保景区的生态环境不受损害,我们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管理和监督机制。

我们成立了专门的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加强对旅游景区的日常管理和巡查监督,对违反环保规定的游客或旅行社进行处罚,并在景区内设置监控设备,加强对环境的监测与保护。

3.推动绿色经营我们积极倡导旅游景区的绿色经营,推广使用环保材料和节能设备,并推动旅行社、饭店和商家在经营过程中采取环保措施,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污染物的排放。

同时,我们鼓励景区内的农民朋友采取科学的农耕方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以保护土壤和地下水资源。

二、取得的成效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在旅游行业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我们成功宣传了环保理念,提高了游客和员工的环保意识。

其次,我们的管理和监督措施有效地减少了环境违法行为,保护了景区的生态环境。

最后,推动绿色经营和农耕方式的改变,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提升了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三、进一步建议尽管我们在旅游行业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为了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水平,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合作加强与相关政府部门、环保组织和旅行社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生态文明与生态旅游

生态文明与生态旅游

生态文明与生态旅游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建设生态文明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

而生态旅游作为一种以保护自然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旅游形式,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将探讨生态文明与生态旅游之间的关系,并分析生态旅游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一、生态文明的基本概念生态文明是指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种社会文明形态。

它强调人类应该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倡导低碳、节能、循环利用的生活方式,并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旅游的特点与意义生态旅游是一种注重自然环境保护的旅游方式,旨在提供与自然互动的体验,并倡导环境友好的行为。

它的特点包括:1. 自然环境保护:生态旅游注重保护景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禁止破坏性的开发活动,保持景区的原始风貌和生态系统平衡。

2. 文化传承:生态旅游强调保护和传承当地的文化遗产,尊重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传统习俗。

3. 教育意义:生态旅游为游客提供了学习自然知识、认识生态环境和培养环保意识的机会,有利于增强公众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生态旅游的意义在于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繁荣,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三、生态文明与生态旅游的关系生态旅游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首先,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方式,与生态文明的理念一致。

其次,生态旅游注重自然环境保护,通过提供和教育游客环保知识,增强了社会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推动了生态文明的建设。

再次,生态旅游与生态文明共同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经济支持。

四、生态旅游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生态旅游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通过引导游客关注自然环境,生态旅游提高了游客对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视程度,促使他们采取环保行为。

其次,生态旅游促进了旅游业与自然保护的平衡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创造了就业机会。

生态文明建设和旅游业的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和旅游业的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和旅游业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旅游业的发展1.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们对自然环境负责的表现。

在当今社会,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而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就在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作为一个重要的行业,旅游业也应当积极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局,通过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 生态文明与旅游业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的支持,而自然环境的破坏往往也来自于旅游业的过度开发。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只有真正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才能够保护好自然环境,为旅游业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

3. 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框架下,旅游业需要转变发展理念,注重生态环保,推动生态旅游的发展。

生态旅游是一种以保护自然环境为前提,以探索和体验自然为核心的旅游方式,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自然的向往,同时也能够有效地保护自然环境。

4. 个人观点与理解作为一名文章写手,我深信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不能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来谋取短期的经济利益,而应当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旅游业。

只有真正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才能够实现旅游业的长远发展。

5. 总结与回顾生态文明建设和旅游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只有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够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作为我国的美丽经济产业,旅游业应当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通过生态旅游等方式让游客更好地体验自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大的成就。

在生态文明建设和旅游业的发展这一主题下,我通过深度和广度兼具的方式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了一篇有价值的文章,希望能够为你提供深刻的理解和启发。

生态文明建设和旅游业的发展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和旅游需求的增加,这两个领域如何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在生态文明建设和旅游业发展的相互作用中,需要充分认识到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旅游业的良性互动。

生态旅游工作情况汇报

生态旅游工作情况汇报

生态旅游工作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生态旅游业蓬勃发展,成为促进经济增长、改善民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

作为生态旅游工作的负责人,我将向大家汇报我所在单位在生态旅游方面的工作情况。

首先,我们在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我们深入挖掘当地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推动开发了一批生态旅游景区和线路,如山水画廊、古村落游、徒步穿越等项目,满足了游客对于自然风光和文化体验的需求。

同时,我们也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严格执行生态保护政策,保护了大片的原始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确保了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我们在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我们加大了对生态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新建了一批生态旅游服务设施,包括停车场、卫生间、游客中心等,提升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旅游交通线路的规划和建设,推动了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设施的改善和建设,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出行条件。

再次,我们在生态旅游宣传和推广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我们充分利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开展了生态旅游的宣传推广活动,发布了一系列生态旅游宣传片和海报,加强了对生态旅游产品的推介,提升了生态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我们还积极参加各类旅游展会和交流活动,拓展了生态旅游的市场渠道,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

最后,我们在生态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我们加强了对生态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升了他们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旅游服务。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生态旅游设施和景区的管理和维护,提升了景区的整体环境和服务水平,为游客营造了一个安全、舒适、便捷的旅游环境。

总的来说,我们在生态旅游工作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宣传推广工作,提升服务质量,努力打造更加优质的生态旅游产品,为推动生态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文化旅游如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文化旅游如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文化旅游如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文化旅游逐渐成为一种热门的旅游方式。

与此同时,生态文明建设也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那么,文化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联系?文化旅游又如何能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呢?首先,文化旅游能够增强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当游客走进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遗迹等旅游目的地时,他们会亲身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种直观的体验能够让人们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的珍贵和脆弱,从而激发起他们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比如,游客在参观九寨沟时,看到清澈见底的湖水、五彩斑斓的钙化池和郁郁葱葱的森林,会不由自主地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进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环保,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其次,文化旅游有助于促进生态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我国拥有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如传统的农耕文化、游牧文化、渔猎文化等,这些文化都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

通过文化旅游,这些生态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弘扬。

游客可以参与到当地的传统农事活动、民俗节庆中,了解生态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例如,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游客可以体验到他们独特的生态祭祀仪式、生态禁忌等,从而加深对生态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再者,文化旅游能够带动生态产业的发展。

文化旅游的兴起,为当地的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渔业等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例如,一些农村地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将农产品加工成特色旅游商品,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还促进了农业的生态化发展。

同时,文化旅游还能够推动生态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如修建生态步道、生态厕所、垃圾分类设施等,这些设施的完善有助于提高当地的生态环境质量。

此外,文化旅游可以促进生态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在发展文化旅游的过程中,需要对当地的生态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和评估,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

通过合理开发,能够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旅游业的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的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的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旅游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之一,也是文化交流与人类互动的重要方式。

但是,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也严峻地考验了我们的生态环境。

为了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出发,积极采取措施推进旅游业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原则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社会必须坚持的发展理念,也是面对生态环境危机的必要要求。

旅游业的发展必须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旅游业发展战略的其中一部分。

这不仅仅是因为保护生态环境应该是每个人的义务,更是因为没有健康的生态环境,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无从谈起,不仅仅会威胁到旅游业的长期生存,更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二、规范旅游业的行业发展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规范旅游业的行业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应该坚持生态优先、文化先行的发展原则,鼓励旅游业向旅游文化的内涵提升,通过绿色旅游,低碳生活等方式,弘扬文化内核,传递文化价值。

同时,要加强旅游景区、酒店、餐饮、交通等行业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宣传和管理,引导游客、旅行社和相关企业积极参与生态环境的保护、节能减排等活动。

三、加强旅游业的应急防控机制自然灾害不可避免,一旦发生灾害,旅游业的声誉将会受到不可逆转的损失,同时将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影响。

因此,加强旅游业的应急防控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景区内、登山路线等区域,必须设立消防、救护、安全警示等设施和人员,定期进行应急演练等行动。

同时,加大旅游保险经络宣传,积极开展旅游安全宣传教育,通过科学的运用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实现高效调度资源,快速提供应急服务,有利于推进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旅游培训与素质教育旅游员工的业务技能与服务素养,是直接影响到旅游业服务质量与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要从源头入手,加强旅游培训与素质教育,让旅游从业人员更好地理解生态保护、环境规划、安全管理、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文化旅游如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文化旅游如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文化旅游如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当今社会,旅游业蓬勃发展,而文化旅游作为其中独具特色的一种形式,不仅为人们带来了丰富的精神享受,还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文化旅游能够提升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当游客走进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文化旅游目的地时,他们能够亲身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比如,参观古老的森林,了解其中的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游览历史悠久的水乡古镇,体会人与水和谐共生的智慧。

这种亲身体验能够让游客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内心深处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欲望。

文化旅游可以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为了给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同时保护好当地的生态环境,旅游开发者和管理者会不断寻求新的技术和方法。

例如,在景区建设中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设备,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利用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保证景区水资源的清洁;运用智能化的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生态环境的变化,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和修复。

这些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不仅有助于保护景区的生态环境,还能为其他地区的生态保护提供借鉴和示范。

文化旅游有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通过发展文化旅游,当地可以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消费,带动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和居民收入。

当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他们会更加自觉地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来。

同时,旅游收入的一部分可以用于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如植树造林、河道整治、垃圾处理等,进一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质量。

文化旅游能够传承和弘扬生态文化。

许多地区拥有独特的生态文化,如少数民族的生态习俗、传统的农耕文化等。

通过文化旅游,这些生态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尊重。

例如,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祭祀活动,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传统农耕文化中的轮作、休耕等方式,蕴含着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的智慧。

这种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能够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促进生态文明理念的深入人心。

生态景区全域化建设工作总结

生态景区全域化建设工作总结

生态景区全域化建设工作总结一、工作概述生态景区全域化建设是指以生态旅游为核心,将周边区域纳入景区范围,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旅游生态系统。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紧密结合景区实际情况,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生态景区全域化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工作进展1.生态环境保护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力度。

加强了对生态景观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建立了一整套生态保护管理制度,并组织了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

同时,加强了对水土流失的防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进一步提升了生态景区的生态环境品质。

2.旅游服务提升我们重视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加强了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通过修建旅游接待中心、游客服务中心等设施,完善旅游服务网络。

同时,加强了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推广,推出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旅游线路和主题活动,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3.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完善了交通、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新修建了一条高速公路,缩短了景区与周边城市的距离,方便了游客的出行。

同时,加强了对景区公共设施的改造和升级,提升了景区的整体形象和服务质量。

4.文化传承与创新我们注重传承和创新旅游文化,加强了对本地文化的挖掘和保护。

通过开展文化活动和展览,提升了游客对景区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感。

同时,加强了对旅游经济的培育和引导,推动了旅游文化与经济的有机结合。

三、存在的问题虽然在生态景区全域化建设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1.生态环境保护还需加强。

虽然我们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但仍存在一些区域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

需要加强对景区周边的生态环境监测和管理工作,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的效果。

2.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还需提升。

虽然我们推出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旅游线路和主题活动,但仍需进一步挖掘和开发旅游资源,提供更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产品。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以云龙湖风景名胜区为例前言: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了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基本要求。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云龙湖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主要包括云龙湖、云龙山、珠山、大头山、韩山、西凤山,面积达到14.4平方公里,其中云龙湖水面(含小南湖景区)面积已达到6.67平方公里。

已建成的景区主要有:水族展览馆及水面游览区、滨湖公园、湖东文化古迹游览区、小南湖生态游览观光区,以及珠山风景区等。

(一)水更清1.加强监测,保护湖体水质环境云龙湖截污工程正式运行使得云龙湖实现了湖水雨污分流,自2022年10月起,我委委托具有专业资格的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徐州分局,通过布设20处监测点加强对云龙湖及入湖河流水质进行监测,分析水质变化原因,准确掌握动态水质信息,云龙湖湖面整洁美丽,湖体水质达到国家重点风景区二类湖泊水质的要求,并且保持稳定。

2.加强监管,加大违规惩处力度通过制定水源污染防治预案和水源保护预案,并与周边29家单位签订污染排放承诺书,进一步明确了排放要求;每天组织专门人员对每个污水出入口及泵站进行检查并记录在案;同时,加大执法巡查力度,切实加强对周边单位污水排放的监管,一旦发现有违法违规排放,必及时依法严处。

3.做好打捞工作,确保湖面洁净清美针对水草生长的季节性,每年春夏时节及时组织水库管理处、环卫站、养殖场和滨湖公园等相关单位进行打捞作业,并确保在汛期到来之前完成,安排专门队伍负责湖面漂浮物打捞,并实施长效化管理,以保证河道畅通、水质清洁、湖面美丽。

4.提升人员业务素质,保证工作质量针对水质监测工作,邀请水文专家对检测人员、技术人员以及部分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水质简报编制、水质评价依据、监测的七项标准、水质富营养化和常见水草防治等水环境监测知识和技能,保证了工作质量和效率。

生态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旅游的起源:国际旅游界普遍认为生态旅游的思想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其雏形是“生态性旅游”,是1965年赫特泽(Hetzer)在反思当时文化、教育和旅游的基础上提出的旅游发展路线思路。

而正式把生态旅游作为一个独立的术语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谢贝洛斯.拉碦瑞于1983年提出的。

它不仅被用于表征所有的观光自然景物的旅游,而且强调被观光对象不应受到损害,是在持续管理的思想指导下开展的旅游活动。

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克服人类活动和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等帆方面成果的总和。

随着经济的增长、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一方面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人们的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却面临下降的威胁,广大旅游者对回归自然、欣赏大自然美景、享受原野风光和自然地域文化的需求与日剧增;另一方面却面临着许多旅游区已不同程度地遭受到污染和破环的被动局面,有些旅游区的环境和生态污染已经十分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因而,如何使旅游业的增长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怎样即发展旅游业,有保护好大自然生态环境,及开发旅游资源,有保证持续利用,诸如此类的问题迫切需要寻求新的解决方法和应对措施。

因此,生态旅游这一内涵丰富的概念便应运而生了。

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是生态旅游认识不清,概念泛化。

一些地区在制定发展规划时,缺乏对生态旅游的完整认识,仅仅将生态旅游作为一种产品,作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龙头,这种标签式使用直接导致把大众旅游的开发方式和经营管理方式照搬到生态旅游区,开发管理不当,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生态文明观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共同发展。

景区环境保护工作汇报7篇

景区环境保护工作汇报7篇

景区环境保护工作汇报7篇第1篇示例:尊敬的领导:您好!我是XX景区环境保护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此向您汇报我们景区环境保护工作的情况。

一、景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景区环境保护工作是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工作。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景区环境保护愈发凸显出其重要性。

只有保护好景区的环境,才能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目前,我们景区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我们加强了对景区内垃圾的清理和分类处理工作,确保了景区内的环境整洁。

我们加大了对植被的保护力度,积极开展绿化工作,让景区的植被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恢复。

我们还加强了对游客的环保宣传工作,提倡游客文明游览,保护环境。

三、未来的工作计划为了进一步加强景区环境保护工作,我们在未来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对游客的环保宣传力度,让更多的游客加入到环保行动中来;二是加大对景区内垃圾的清理力度,确保景区干净整洁;三是加强对植被的监测和保护工作,保障景区内生态平衡的稳定。

四、希望得到的支持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希望能够得到领导部门的支持和关心,为我们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让我们的环境保护工作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

以上就是对我们景区环境保护工作的汇报,希望得到领导的指导和支持。

谢谢!第2篇示例: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国内外的景区数量不断增加,游客数量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随之而来的是景区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着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和游客体验。

为了更好地保护景区环境,提升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各级旅游管理部门和景区管理者不断加强景区环境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升游客环保意识景区环境保护工作的核心是提升游客的环保意识和自觉遵守环保规定。

针对这一问题,各景区纷纷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向游客普及环保知识,倡导低碳环保的旅游理念。

在景区内设置环保宣传牌、设立环保宣传专区,并在宣传视频中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文字,向游客展现景区环境的美好与脆弱,引导游客自觉爱护环境,不随地乱扔垃圾,不破坏植被,共同维护景区生态环境。

乡村旅游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生态文明论文-文体论文

乡村旅游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生态文明论文-文体论文

乡村旅游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生态文明论文-文体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乡村旅游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互动关系游客进行乡村旅游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在乡村自然环境中放松自我以及舒缓身心。

乡村旅游最为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该旅游方式融合了当地自然风光,将本地自然环境以及自然景色作为旅游主要亮点,形成无人文影响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主的旅游方式,吸引全国上下游客。

同时,乡村旅游将各种自然风光、田园景色以及当地人文景致进行有效结合后,可以明显增强当地居民农林畜牧业发展,从而推动当地农业兴起,不仅提升了当地知名度,而且加强了当地风景民俗传播,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当地风土人情与本地乡村旅游开发项目的有效结合。

对于生态文明建设而言,其基本宗旨如下: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理论,强调可持续发展对人类居住环境以及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强调在生态文明环境环境建设中,相关人员应始终注重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共处,营造一个和谐相处、共同进步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融合性生态环境模式;强调引导人们认识自然,学会在日常生活中适应自然,利用自然各种物资以及现有技术改造自然,建立人与自然和平共处的生活模式。

上述宗旨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了我国相关员想要建设以及保护自然环境的决心,以及为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做出的努力进步。

同时,生态文明建设基本理论还强调了人们在开设新生态自然环境过程中,应当具备良好的资源节约以及环境保护意识,由此建设一个优秀的、适宜居住的生态自然环境,最为重要的是有效提升我国生态自然环境发展与完善,推动我国乃至全球生态系统安全。

对于生态文明建设而言,具体包含以下几个工作领域:第一,如何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新格局以及推动生态环境优化发展;第二,强调全球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进而促进我国营造一个节约资源的生态环境氛围,提升我国自然生态系统完善性、自然环境保护力度以及生态文明制度发展进程。

浅谈旅游景区的生态文明建设

浅谈旅游景区的生态文明建设

浅谈旅游景区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系统地提出了今后五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

“报告”提出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那么,众多的旅游景区应该怎样首先建设自己的生态文明呢?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旅游景区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后的“第四大文明”。

旅游景区生态文明,是景区旅游业发展的基石,是景区人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推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景区文化伦理形态。

它对景区未来的长期发展将起重要作用。

其内涵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景区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对应的是树立相应的文化价值观,明确符合自然生态法则的文化价值需求,体悟自然是人类生命的依托,自然的消亡必然导致人类生命系统的消亡,尊重生命、爱护生命并不是人类对其他生命存在物的施舍,而是人类自身进步的需要,把对自然的爱护提升为旅游景区每一个人的宇宙情怀和内在精神信念。

第二,旅游景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生产。

生态系统是有限的、有弹性的和不可完全预测,人类的生产劳动要节约和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形成生态化的产业体系,使生态产业成为景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旅游产品的生产,不论是景点再造,还是旅游纪念品开发,都要遵守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最少、对环境影响最小、再生循环利用率最高的原则。

第三,旅游景区自身与自然互利的消费。

我们要积极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的消费观,提倡“有限福祉”的旅游方式。

人们对休闲的追求不再是对物质财富的过度享受,而是一种既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需要的旅行。

这种公平和共享的道德,成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规范。

景区绿色发展情况汇报

景区绿色发展情况汇报

景区绿色发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景区绿
色发展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作为一名景区管理者,我将
就景区绿色发展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景区绿色发展的意识不断增强。

我们加强了员工的环保意识
教育,提倡游客文明游览,倡导绿色出行。

通过各种宣传教育活动,增强了游客的环保意识,推动了景区绿色发展的进程。

其次,景区绿色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我们加大了对景区内绿化、废
水处理、垃圾分类等设施的投入,使得景区内的环境更加清洁、整洁。

同时,我们还引进了一些新型环保设施,如太阳能路灯、雨水
收集系统等,大大减少了景区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了能源的可
持续利用。

再次,景区绿色交通出行的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们与当地交通
部门合作,推广了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鼓励游客使用环保出行方
式前往景区。

同时,我们还建立了自行车租赁点,鼓励游客骑行游览,减少了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

最后,景区绿色发展的效益不断显现。

通过以上各项措施的实施,
景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改善,游客对景区的满意度和回
头率也在逐年提升。

景区的绿色形象深受游客喜爱,成为了游客心
中的理想旅游胜地。

综上所述,景区绿色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景区绿色发展的投入,推动景区绿色发展
向更高水平迈进,为游客营造更加美好的旅游体验,为生态文明建
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希望各位领导和同事们能够继续关注和支持景
区绿色发展工作,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共创美好明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项目的立项依据(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需结合科学研究发展趋势来论述科学意义;或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来论述其应用前景。

附主要参考文献目录);1)研究意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丽中国是目前发展理念和治国战略研究的热点。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不仅提出了新时期我国发展的宏伟目标与行动指引,同时也提出了理论研究的方向与要求。

首先,研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丽中国的路径与机制,就是把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宏大哲学理念、政治理想、治国战略具体落实到产业发展、地方经济建设、民众生活当中,是急需取得突破的一个重大课题。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全社会、各行业、各领域的共同努力与实践,实践活动的展开,需要探索全社会参与、分享、协调的实践理论进行指导。

虽然众多学者从哲学的高度和生态伦理学的角度对建设美丽中国的内涵、意义与要求进行解读,并且贵州省、湖北省鄂西区域、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区域纷纷编制生态文化旅游发展规划,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但在宏观的哲学命题与零散的实践之间,还需要构建完整、科学、成体系的实践理论,切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丽中国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其次,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丽中国,需要认真研究并回答社会公众参与机制与分享机制、建立可持续循环发展机制、指导理念在产业中的转化机制与融合机制等几个核心问题。

自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以后,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受到普遍关注,特别是十八大之后,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丽中国的研究成果更加丰富。

分析这些理论成果,更多倾向于从哲学层面研究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意义与要求,即便是针对生态文明建设机制与路径的研究,也多是提出原则性的、指导性的理论。

这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丽中国研究的具体化、细致化,为提出可操作、可测度、可调控、可比较的具体方法与模型,提供了认识的基础、理论的基础。

第三,以旅游业作为切入口,以具体的旅游生态文明区建设为案例进行分析,探讨旅游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丽中国的路径与机制,是一个极具典型性与代表性的问题。

旅游业本身即是一项美丽产业,与生态文明关系紧密,并且旅游产业在促进社会参与、促进产业融合转化、统筹城乡发展等很多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其系统性、综合性的特点,能够带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丽中国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的融合与落实。

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丽中国的旅游路径研究,不仅对旅游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价值,而且有利于总结经验,并向其他产业领域进行推广,具有较强的示范价值和典型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第一,研究总体概况生态文明是一个全世界都在关注的话题,是继“可持续发展”概念提出以来学界在探讨人与自然、社会发展和自然生态系统、人类文明的未来发展趋向上提出的一个创新性概念。

国外对生态文明的研究起步较早,主要集中在生态哲学、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以“Ecological Civilization”为关键词在Springer link电子期刊数据库进行搜索,共获得7,219篇文章,剔除“China”后,有 4,806篇文章。

我国对生态文明的研究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理论开始,对此问题的关注则要追塑到上个世纪90年代。

从中国知网以“生态文明”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所获得的期刊文献发表年份从1990年开始出现,到2000年达到50余篇,到2008年迅速增长到1800余篇,此后几年文献发表数量一直维持在1000余篇以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约有400余项,主要集中于可持续发展、生态补偿、生态管理方面。

此外,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以及江苏省、山东省等二十多个省级社会科学基金、软科学研究计划、教委科研基金项目也资助了一大批“生态文明”研究成果。

第二,国外研究状况国外对生态文明研究由来已久,主要集中在生态哲学、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等领域,在理论研究、定量测度、实践方法三个方面取得突出成果。

首先,在理论研究方面,以霍华德(Ebenezer Howard)(1898)的“田园城市”理论为起点,人们开始关注居住环境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随后《The Silent Spring》(1962)、《The Limits to Growth》、《ABlueprint for Survival》等著作,更为详细地论述了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范围内开始了关于“增长的极限”的讨论,理查德·雷吉斯特(Richard Register)(1975)以“重建城市与自然的平衡(rebuild cities in balance with nature)”为宗旨的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非赢利性的城市生态组织;伊利尔.沙里宁(Eliel Saarinen)通过“有机疏散理论”(Theory of Organic Decentralization)对生态城市进行研究,多米尼斯基(T.Dominski)提出了三步走的模式,即减少物质消费量(reduce)、重新利用(reuse)、循环回收(recycle)的生态城市演进模式。

1979年美国学者本·阿格尔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一书中提出“生态马克思主义”的主张,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是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可以借助马克思主义思想,变革资本主义制度来消除生态危机,构建生态文明。

到1987年,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可持续发展理论,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 William和Wackernagel于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生态足迹法,不仅是一种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方法,同时也为绿色发展、低碳等理论的提出奠定基础。

其次,在定量研究方面,出现了“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数”(ISEW)(Daly & Cobb,1989)、“真实发展指标”(GPI)(Cobb等,1995)、“可持续性的晴雨表”(Barometer of Sostainalility)(Prescott-Allen,1995)模型等一系列定量研究成果,定量研究可持续发展水平。

第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立并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环境经济政策与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进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与低碳经济等)、公民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四个方面,特别是以美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日本为首的发达国家,针对生态城市建设、发展生态农业、改革生态工业、建立生态村、实施生态税收和生态补偿制度等问题,提出了有效的实施方案与政策措施,值得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借鉴和学习。

第三,国内主要研究成果国内关于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哲学层面认识、理解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概念与内涵。

研究者多从哲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从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出发,研究生态文明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关系。

而对美丽中国的研究则集中对美丽中国的内涵理解上,提出美丽中国,就是环境之美、时代之美、生活之美、社会之美、百姓之美的总和,建设美丽中国的核心就是要按照生态文明要求,通过生态、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建设,实现生态良好、经济繁荣、政治和谐、人民幸福。

二是从实践层面提出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的法律、政策、教育等保障机制,特别是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江兴,2008)、行业监管机制、政绩考核机制(李外禾,2012),并通过公民生态道德教育(周慧等,2008;杜勇敏,2009),促进民众价值观、消费观的变化,建立公众参与机制。

此外,还需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集约型产业(阳丽波,2009),加强科技力量支撑,扶持技术创新(曾刚,2009)。

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机制的研究,为建设美丽中国路径研究提供了思路,也为进一步细化机制方案奠定基础。

三是从评价角度,提出指标体系,对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的各项工作成绩进行评估。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多本着整体性原则、适用性和可行性原则、可测试可比较原则、代表性原则选择具体指标(刘衍君等,2010;侯鹰等,2012),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文化等几个方面构建一级指标体系(蒋小平,2008;杨雪伟,2010)。

评价指标权重多采用专家打分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予以确定(宋马林,2008;黄茹,2012)。

四川大学“美丽中国”评价课题组发布《“美丽中国”省区建设水平(2012)研究报告》,对中国内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美丽中国”建设水平进行了综合排名,是美丽中国评价研究较有影响力的成果之一。

四是研究美丽中国和相关产业、行业的关系。

美丽中国需要人们去建设、去创造,建设美丽中国需要产业作支撑,由于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破坏小,并被认为是直接生产美丽和销售美丽的产业,所以旅游研究者认为,旅游业理应对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更大贡献(杨元珍,2012),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在建设“美丽中国”过程中能够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可带动和促进各行各业朝着“美”的方向发展,并为传播“美丽中国”提供渠道。

五是存在不足,虽然针对生态文明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首先就是对机制、路径的研究较为宏观,缺乏与具体行业、企业、地域空间的联系,多为原则性、普遍性的论述与分析,缺乏针对性与指导性。

其次是生态文明与行业结合的研究不足,生态文明建设与建设美丽中国理念向各行业融入、转化缺乏指导性的理论与研究。

从所查找期刊文献来看,以“生态文明+林业”为关键词,能够查找到230多篇研究文献,以“生态文明+旅游”为关键词能够查到100多篇文献,而其他行业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

从国家级科研立项来看,针对生态文明的研究,多针对不同地理尺度某个地域或具有地理特征的地带,而与行业结合的项目较少。

第三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特别是与刚刚提出的打造“美丽中国”这一重要目标联系不足。

第四是对生态文明建设参与主体的研究不足,学者对政府、公众、企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但缺乏与具体行业、地域的结合,导致参与主体的具体责任人模糊。

参考文献[1]Alan Jefferson. Prospects for tourism-a practitioner’s view. Tourism Management , 1995,16(2):101-105.[2]Geoff Mc Boyle. Green tourism and Scottish distilleries, Tourism Management. 1996,17(4):255-263.[3]Xavier Font. Environmental certification in tourism and hospitality:progress, process and prospects. Tourism Management,2002:197-205.[4]Stewart Barr, Jan Prillwitz. Green travellers?Exploring the spatial context of sustainable mobility styles. Applied Geography 2012:798-809.[5]Sung-kwon Hong, Jae-hyun Kim,Seong-il Kim.Implications of potential greentourism development.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3,30(2):323-341.[6]Jem Bendell,Xavier Font. Which tourism rules?Green standards and GATS.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4,31(1):139-156.[7]Xavier Font, Catherine Harris. Rethinking standards from green to sustainable.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4,31(4):986-1007.[8]David B.Weaver. Organic, incremental and induced paths to sustainable mass tourism convergence. Tourism Managements,2012(33):1030-1037.[9]Sarah Nicholls,Sanghoon Kang. Green initiatives in the lodging sector: Are properties putting their principles into practi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2012(31):609-611.[10]Antonio Feio, Manuel Correia Guedes. Architecture,tourism and sua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the Douro region. Renewable Energy,2013(49):72-76.[11]Wan Rabiah Wan Omar, Ian Patterson and shane pegg. A Green Pathway for future tourism success: Walking trails in Kuala Lumpur. Tourism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2012,19(1):57-76.[12] Roseland M.Dimensions of the Future:An Eco-city Overview. Eco-city Dimensions, Edited by Roseland[M]. New Society Publishers.1997, 1-12.[13]Getz D.Models in tourism planning towards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ourism Management .1986.[14] 埃比尼泽•霍华德著(EbenezerHoward),金经元译.明日的田园城市[M].商务印书馆, 2000.[15] William E R.Ecological Footprints and sustainability gap.Http://www. Interchg. ubc.Ca /plan/scarp.Html.1996.[16] Wackemagel M.Ecological footprints of nation. ttp:// www.encouncil. ac.cr/rio/focus/ report/English/footprint/ .1997[17] Eliel Saarinen.The City:Its Growth,Its Decay,Its Future[M],Reinhold publishing corporation New York,1943.[18]卢云亭.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J].经济地理,1996,(1):106-112.[19]郭来喜.中国生态旅游——可持续旅游的基石[J].地理科学进展,1997,(4):3-12.[20]王如松.从农业文明到生态文明——转型期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方法[J].中国农村观察,2000,01:2-8.[21]冯之浚,刘燕华,周长益,罗毅,于丽英.我国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8,20804:1-10.[22]傅晓华.论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演化——从原始文明到生态文明的系统学思考[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5,03:96-99.[23] 吴良镛.芒福德的学术思想及其对人居环境学建设的启示.城市规划,1996 ( 1 ):35-41.[24] 宋增文.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中国旅游业产业关联度研究.旅游科学,2007,21(2):7-12.[25] 章锦河,张捷.国内生态足迹模型研究进展与启示.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26(2):90—96.[26] 章锦河,张捷.国外生态足迹模型修正与前沿研究进展.资源科学,2006,28(6):196~203.[27] 章锦河,张捷.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及黄山市实证分析.地理学报,2004,59(5):763~771.[28] 邓玲,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融入”路径.光明日报,2013,1,23.[29] 严金明,注重国土开发中的生态文明导向.光明日报,2013,1,23.[30] 曾刚,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谋划空间战略.光明日报,2013,1,23.[31] 李国平,加强生态文明重要制度建设.光明日报,2013,1,23.[32] 班若川徐万佳毕志强羽欣白骅程芙蓉梅柏林. 建设美丽中国旅游业大有可为[N]. 中国旅游报,2012-11-26001.[33]刘传江等著.生态文明的产业发展[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12.[34]刘铮等著.生态文明与区域发展[M].北京:中国财政出版社,2011:12.[35]沈满洪等著.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36] Costanza R.等.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与自资本的价值估算.生态学杂志,1999,18(2):70 - 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