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城市高温的气候特征及城市化效应
中国三大城市带城市化气候效应的检测与对比
tn f hn .ora o eM to lg a S i cs 2 1 ,14 :7 —8 . i s ia Junl fh eer oi l c ne , 0 3 ( ) 323 3 o oC t o c e 1
中 国三 大城 市 带城 市 化 气 候 效 应 的检 测 与对 比
t lh d c ma c f c o ub n ai e igTaj - e e rgo ,h a g eRvr e arg n a i e , l t f t f ra i t ni B in —i i H bi ei te nt i l i , bs i ie e z o n j nn n Y z eD t e o
第3卷 1
1961-2010年贵州省高温气候的时空分布特征
1961-2010年贵州省高温气候的时空分布特征张波;谷晓平;易俊莲【摘要】为贵州防灾减灾以及高温气象灾害风险区域划分提供科学依据,利用1961-2010年贵州省81个气象站的逐日最高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等方法,研究贵州省近50年高温时空的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近50年来,贵州省年高温日数为7.3 d,7-8月出现频率最大,占全年的75.6%;高温日数以0.25 d/10a的速率呈较弱的增加趋势,平均最高气温和极端最高温度分别以0.12℃/10a、0.41℃/10a 的速率显著增加。
多年平均高温日数以铜仁市、黔东南州、黔南州及遵义市北部分布较多,最高值为29.9 d。
高温日数,黔西南州、黔南州、黔东南州及黔西北的大部分地区呈较小的上升趋势,镇远、铜仁、剑河、兴义、天柱和赤水等较少站点呈下降趋势;极端最高气温有2个极值中心,分别位于黔南的都匀(47.3℃)和黔北的赤水(42.3℃)。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of high temperature was studied by the linear trend analysis based on the day-by-day data of 81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Guizhou during 1961-2010 to provide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of natural disasters and division of high temperature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risk area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7.3 d with high temperature,which mainly occurs in July and August,accounts for 75.6% of total year.The days with high temperature show a weakly rising trend with 0.25 d/10a rate,and average maximum temperature and extreme maximum temperatu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 by 0.12℃/10a and 0.41℃/10a rate respectively. Average annual days with high temperature mainly distribute Tongren City,QiandongnanPrefecture, Qiannan Prefecture and Northern Zunyi City and the maximum day number is up to 29.9 d.The number of high temperature day in Qianxinan Prefecture,Qiandongnan Prefecture,Qiannan Prefecture and most areas of Northwestern Guizhou shows a slight rising trend but the number of high temperature days inZhengyun,Tongren,Jianhe,Xingyi,Tianzhu and Chishui appears a declining trend.Two extremum centers of extreme high temperature locate in Duyun(47.3℃)and Chishui(42.3℃)separately.【期刊名称】《贵州农业科学》【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4页(P210-213)【关键词】高温气候;高温日数;极端天气;时空分布;贵州【作者】张波;谷晓平;易俊莲【作者单位】贵州省山地环境气候研究所,贵州贵阳 550002; 贵州省山地气候与资源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 550002;贵州省山地环境气候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2;贵州省山地环境气候研究所,贵州贵阳 5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62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
2022-2023学年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4-1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 (40张)
(3)思考探雄安新区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作用 提示:①雄安新区集中承接非首都功能,将有力缓解北京“大城市病”。“大城市病”困扰着北京。北 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非首都功能应当被疏解出去。雄 安新区重点承接北京疏解出的行政事业单位、总部企业、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 ②雄安新区的设立将有利于优化京津冀的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带动河北发展。京津冀城市群中, 城市存在“大的过大、小的过小”问题,超大城市处于绝对优势,缺少“二传手”,尤其是河北缺少能 与京、津相媲美的大城市。 ③雄安新区的设立将有力促进京、津两大城市“做优”、河北中等城市“做强”、小城市“做大”,雄安 新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北京新的“两翼”,将有力促进京津冀形成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 这有利于河北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实现区域均衡发展。 ④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协同和发展是这一战略的核心。在京、津、冀三个 地区中,河北是处于弱势的一方。对河北来讲,协同意味着河北的发展要融入京津冀发展体系中, 发展意味着要赶上京津的发展步伐,协同发展最终目的是使这一体系的发展达到最优。
水资源过度开发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地面沉降 等环境问题,不利于区域发展;加强资源跨区域
调配
人口
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分布不均
人口流动不合理,加强人口流动的管理
经济发展地区差异显著,京津发展水平高, 没有形成良好的地区间经济合作机制,缺乏良好
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发展现状分析
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发展现状分析京津冀城市群是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城市规划的深化,京津冀城市群的城镇化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围绕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1. 城镇化率持续上升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京津冀城市群的城镇化率不断提高。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的城镇化率达到65%,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而到2020年,这一数字已经超过70%,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最为迅速的地区之一。
2. 区域发展不均衡尽管整体上京津冀城市群的城镇化水平居高不下,但区域内部的发展仍然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现象。
北京、天津等核心城市的城镇化率远高于河北省的一些边远地区,城市群内部的差距比较明显。
由于河北省的经济基础相对较弱,城市化发展也面临着诸多困难。
3. 城市规划的不断优化为了促进京津冀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政府部门不断加大对城市规划的力度。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各级政府积极推动城市群的城镇化进程,提高城市功能和竞争力,同时加强城市群间的互联互通,推动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
二、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1. 经济支撑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区域,京津冀城市群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京津冀地区的高速发展为城镇化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和资金保障,促进了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
2. 土地利用由于京津冀地区的土地资源相对紧张,城市化进程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土地利用和城市规划成为了影响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土地开发力度,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为城市化提供更为合理的空间布局。
3. 政策引导国家对京津冀城市群的城镇化进程进行了充分的政策引导和支持。
例如《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明确的城市化发展目标和路径,明确了城市群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为城市群的城镇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专题53:地理对策类综合题之城市问题(解析版)-备战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
专题53 地理对策类综合题之城市问题【方法指导】1.城镇化对城镇环境质量的影响合理的城镇化可以改善城镇环境,过快的城镇化就会使城镇环境质量下降。
其表现、成因和治理措施如下表所示: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拓展练习】1.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通勤距离指居民上班或上学所用的路程,它反映了居民居住地与工作(学习)地的分离程度。
2019年北京市城区通勤距离为11.1千米,居全国第一。
下图为北京市城区各环路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统计图。
(1)指出通勤距离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北京城区通勤距离为全国第一,请为通勤距离合理化提出建议。
【答案】(1)影响交通费用、通勤时间、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身心健康、工作或学习质量。
(答出3项)(2)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调整产业和人口分布,打造职住一体的新城(新区),缩短通勤距离。
【解析】(1)就业与居住的空间格局既决定了通勤出行的分布,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峰时段城市交通的出行效率,职住分离度高、通勤距离远的北京,在交通方面便呈现出严重的潮汐交通现象。
通勤距离影响人们的交通出行费用,出行时间成本;影响交通拥堵情况,影响环境污染程度,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影响工作效率和学习质量等。
(2)通勤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单位与居家的距离、出行交通工具的选择、交通是否通畅、公交间隔时间等,为保证通勤时间合理化,可增加公共交通频次,合理进行城市规划,缩短工作地与居住之间的距离等。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东南亚局部图及某区域水系图材料二: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其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连,是湄公河天然的蓄水池。
湖泊的水位季节变化显著。
(1)描述中南半岛地形特征及其原因。
(2)描述洞里萨湖湖面面积的季节变化并简析原因。
(3)随着该区域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在迅速扩大,很多城市出现内涝,请分析其形成原因,并为其治理提出合理化建议。
城市热岛效应研究
上述研究成果证明,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能够对年际间城市热岛的变化格局特征进行比较客观、有效地监测。同时也存在隐患:(1)由于分辨率限制,所获数据和统计数据产生一定的差异;(2)由于卫星过境的时间限制,其观测的地点往往处于城市热岛较弱的一系列状态,不能随机观测不同的状态,最终导致结果偏低;(3)研究者常使用亮温或简单处理的温度数据,其不能真实地反映地表温度,那么卫星遥感所获取的城市地表热岛强度会受到偏差,导致与真实强度不尽相同。
然而城市热岛强度的季节变化则十分复杂,主要视区域气候条件和城市人为因素而异,没有一定的模式[3]。赵大庆等通过对比分析4个不同季相的沈阳城市热岛分布图得出,春夏秋冬的热岛强度依次为4、8、7、5 C。即夏季和秋季热岛较强,春季较弱[15]。纪瑞鹏等利用NOAA/AVHRR资料对沈阳等6城市热岛现象进行连续监测,对所监测城市热岛最大强
预期应用价值:
对于研究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对策、缓解热岛效应的影响、提高人民的城市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京津冀城市群的布局与合理规划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二、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预计可能有所突破和创新的方面(文献综述)
(一)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自从1972年,R a o首先证实了城市区域可以通过分析卫星热红外数据而区分出来,并使用ITOS-1卫星数据制作了美国大西洋中部沿海城市的地面热场分布图[6]。此后,国内外许多学者利用热红外遥感数据进行城市热岛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Carlson等分析了美国洛杉矶地区昼夜热场分布情况[22],Matson等利用NOAA数据研究了美国西海岸几个城市的夜间城乡辐射温度差异[23],Price等利用热红外制图仪数据评估了美国西北部地区城市热岛的范围和强度[24]。
天津市气候变化及其与城市化发展的关系
变化 的影 响 ¨ 4 。 . S t e v e 等 研究 了新 加坡 土地 利用对 于其 周 围热 岛效
应 的影 响 , 发 现 白 天 和 晚上 不 同土 地 利 用 类 型 对 于 热 岛效 应 的 贡献
工作. 0 0 1 8 9 5 @n u i s t . e d u . c n
城市气 候 变化 与 城 市 化 进 程关 系 的研 究 还 不 多见 . 本 文根 据 天津 地 区气 象站 近 5 O年 的 气 象 资 料 , 采用滑动平均法 、 Mo r l e t 小 波 变 换 和 Ma n n — K e n d a l l ( M— K) 检 验对 天 津 地 区温 度 、 降水 、 日照 3个 气 候 要 素 的变 化规 律进 行 分析 , 并 将 这 3个 要 素与城 市化 进程 指标进 行 相关性 分析 , 研究 天 津市 的城 市化 进 程对 城 市 气候 的影 响 , 为 天津 市 合 理规
率不 同 , A l e x a n d e r 等 发现 S a n J u a n城 郊 温差 十分 明显 , 城市 热 岛强
度在 过 去 的 4 0年 内 以 0 . 0 6 o C / a的速度 增 长 , 并 预测 2 0 5 0年 热 岛强 度将 达 到 8 . 近 些年来 , 我 国城 市 化 势 头迅 猛 , 北京、 上海 、 天津 、 广 州等 大城 市继 续 快速 发展 , 由此 而 引起 的城市 化 效 应 日益 显 著 , 受 到
根 据天津 地 区气 象站 近 5 0年 的 气 象数 据 , 采用 回归分析 、 滑动平 均 、 M o r l e t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精品课件高一地理同步精品课堂(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
活动
分析探讨京津冀地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思考:在区域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京津冀地区需要注意哪些 问题?京津冀地区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京津冀地区应该注意的问题: ①需注意生态、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这些 问题包括北京“大城市病”; ②区域城市体系失衡,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悬殊 ③产业分工合作不明确; ④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交通路网不完善,区域核 心城市与周边地区联系薄弱;
中图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四章 国土开发与保护
4.1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
课程目 标
学习目 标
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举措为例,运用不同类 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 了解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和突破的重点领域。 掌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重点) 京津冀各自独立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理解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路径。
为先进的生产力
生态环保 三地协同发展,联防联控,共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要提高资源节约、 一体化 集约利用,提升京津冀生态系统承载力
.京津冀地区的发展定位
京津冀地区生态系统协同治理路径
思考: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路径有几条? 主要解决哪些问题?
P89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路径有三条:交通协同发展、产业协同发展、 生态环境协同发展。
长江经济带地理位置示意 长江黄金水道布局示意
案例研究
长江经济带地理背景
思考: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地理背景是什么?
长江经济带覆盖范围大(横跨我国东、中、 西三大区域)、交通便捷程度高、区位优势 明显、资源储量丰富且种类多样、工业基 础雄厚、产业聚集、城市密集、是全国农 业生产区和工业大走廊等。
长江经济带地理位置示意 长江黄金水道布局示意
京津冀的资源环境特征
、京津冀的资源环境特征1.环境特征(1) 地理区位:中国北方渤海边的“首都圈”京津冀是中国的“首都圈”,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的保定、唐山、廊坊、石家庄、秦皇岛、张家口、承德、沧州、邯郸、邢台、衡水等11个地级市。
位于东经113 °4'-119 °3',北纬36 °1' -42 °7'之间,总面积21.6万平方公里。
以北与辽宁、内蒙古自治区相接壤,以西与山西交界,以南与河南、山东相邻,以东紧傍渤海。
(2) 地形地貌:包含多种地理要素,可分为西北山地、东南平原、东部海域三大地域单元京津冀地处华北平原,北接内蒙古高原,西邻黄土高原,东临渤海。
该地 区西为太行山山地,北为燕山山地,燕山以北为张北高原,其余为海河平原。
受 燕山、太行山、内蒙古高原的影响,京津冀地区整体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的特 征。
区域内部的自然地理要素较为齐全:山地、高原、丘陵、平原、盆地、湖泊 洼淀、海洋等均具备。
根据京津冀地区自然地理基本要素特征,可将该地域总体分为三大地域单 元:山区、平原、海域。
其中,山区包含高原、山地、盆地等地理要素。
*1東岸熬地理■卓婁■耨征理4(X 京先f* M Jt■ |f! (T ffil ®)1£> (* ) ■«it flt i鲁)C tt*■,討 iiJU1 l 叫>16 410-- ■1 || 9171(71ion g 1 Z16 020 ]<K> 010072MMTO 19757 4 *577n 3 關Iff.D ao uOiO M U4 na留144H 3 II tt 00 Q E*1.9W&64. R«. Jf 9.M. &IL51 a站1M4H 7 ft <oo 0 0 0 0 22 711n i 12 111 10.5 疆瞄煌淀O L O6o. 04144XI4148i. yI3J447MO右临电肾:科尿辎览怖材踪枠补3)气候: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气候温暖、水热同期、四季分明京津冀地处中纬度,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气候温暖, 水热同期,十分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霸州市地理环境
霸州市地理环境
霸州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地处京津冀城市群交汇处,是河北省的一个重要市辖区。
霸州市地理环境优越,地处华北平原腹地,地势平坦,水系发达。
下面将从地势特点、气候特征、水系分布、自然资源等方面介绍霸州市的地理环境。
地势特点:霸州市地势平坦,海拔较低,属于华北平原,地势起伏不大,适宜农
业发展。
市区地势较为平坦,无明显的地质构造特点,便于城市建设和交通发展。
气候特征:霸州市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
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宜人,冬季寒冷干燥。
气候适宜农作物生长,是农业生产的有
利条件。
水系分布:霸州市水系发达,境内有多条河流穿境而过,主要有潮白河、大清河等。
这些河流为当地的农业灌溉和城市供水提供了重要保障。
自然资源:霸州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煤炭、铁矿石、石灰石等矿产
资源,土地肥沃适合农业生产。
同时,霸州市还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森林覆盖率较高,是一个宜居宜业的城市。
总体来看,霸州市地理环境优越,气候适宜,水系发达,自然资源丰富,为当地
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2册 第四章 第一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规划》是全国第一个跨省市的区域“十三五”规划,明确了京津冀地区 2016—2020年五年的发展目标。根据规划,“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地区将打 造国际一流航空枢纽,构建世界级现代港口群,加快建设环首都公园,打赢 河北脱贫攻坚战,建立健全区域安全联防联控体系,全面提高首都服务国际 交往的软硬件水平,加强与长江经济带的联动。 结合材料探究: (1)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位置优势有哪些? (2)京津冀地区的气候特征是什么? (2)京津冀地区发展的不利条件有哪些?
推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客运联程联运,主要城市之间实现交通“一
卡通”
路径
具体表现
有效地进行产业整合,在区域范围内建立完整的产业链,把北
京市和天津市市区内部以及周边的产业进行转移、扩散和优
化升级
北京地区首先要加快自身产业的扩散和升级 产业一
天津要加快老城区产业的转移扩散与转型 体化
河北地区要完成对京津转移产业的承接,并结合自身特色进
2.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路径
路径
具体表现
制定《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2014—2020年)》
交 京津冀地区内快速铁路覆盖所有地级市,高速公路覆盖所有县级市 通 形成京津石中心城区与新城、卫星城之间“1小时”通勤圈,京津保 一 唐“1小时交通圈”,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1.5小时通达 体 建成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秦皇岛5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化 不同运输方式之间换乘时间不超过10分钟
(2)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利于( ) ①疏解首都核心功能,缓解“大城市病” ②优化城市群结构,打造世界级城 市群 ③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④治理大气环境,改善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发展现状分析
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发展现状分析近年来,京津冀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成为国家重点战略之一,其中城市群的城镇化建设更是其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城镇化发展是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京津冀城市群的城镇化进程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针对京津冀城市群的城镇化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一、现状分析1. 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京津冀城市群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核心区域之一,其城镇化水平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该地区的城镇化率已经接近70%,城市化水平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
城镇化进程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人口集聚、资源配置效率大大提高,这也为京津冀地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城镇化带来了人口聚集和资源利用的问题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京津冀地区人口持续涌入城市,城市人口密集度不断加大。
人口的集聚不仅给城市公共服务带来了巨大压力,也加剧了资源的竞争和利用难题。
城市建设和交通拥堵等问题也愈发凸显。
3. 城市规划和治理体系亟待改革在城镇化发展中,城市规划和治理体系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由于城市群中多个城市之间相对独立和分散的规划和治理体系,导致了城市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和不协调。
这些问题制约了整个城镇化发展进程。
二、问题分析1. 城市间发展不平衡京津冀城市群中的城市发展不平衡是其城镇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即便是北京、天津等大城市也面临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城市间的发展差距不仅影响了城市群整体的竞争力,也为地区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2. 城市公共服务不足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并不匹配人口增长的速度。
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短缺导致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下降,甚至影响了整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
3. 资源环境压力加剧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京津冀城市群面临的环境资源压力也不断加大。
城市建设所需的土地、水资源等资源短缺,加剧了区域内的生态环境问题,也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
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发展现状分析
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发展现状分析京津冀城市群是中国重要的城市群之一,由北京市、天津市及河北省的保定市和唐山市等组成。
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京津冀城市群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地区发展的需求,京津冀城市群的城镇化进程也在逐步加速。
自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提出以来,京津冀城市群的城镇化发展取得了不小的进展。
在城市群各成员城市的共同努力下,城镇化进程在京津冀地区正在得到推进。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京津冀地区城镇化率已经逼近70%,2019年全年完成了总人口城镇化率的提升。
这表明京津冀地区的城镇化进展一直保持在一个稳步上升的态势。
京津冀城市群的城镇化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城市规划和建设京津冀城市群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向来备受瞩目。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成员城市都在积极规划和建设自己的城市。
特别是在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城市更新改造、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建设都在不断加快。
通过不断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京津冀城市群的城市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二、人口流动和土地利用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人口流动和土地利用也成为了城市群发展的关键问题。
京津冀地区各个城市之间人口的迁移和流动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
土地利用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如何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如何引导和管理人口流动,都成为了当前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进程中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京津冀城市群的城镇化发展也带来了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的变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一大批传统农业人口逐渐迁移到城市,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劳动力资源和市场需求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各成员城市也在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和发展现代服务业,以适应城市化进程对经济发展的新需求。
四、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城镇化的推进也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提出了新的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对于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而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也在逐渐凸显。
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发展现状分析
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发展现状分析京津冀城市群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城市群之一,由北京、天津和河北省的部分城市组成。
近年来,随着国家战略的推进和城市发展的需求,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发展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将对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决策提供参考。
京津冀城市群位于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资源优势,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国家提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以及京津冀城市群发展规划之后,城镇化建设成为该地区的重要任务之一。
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发展具有一定的特点和优势。
该地区经济发达,城镇化基础雄厚。
京津冀城市群有较强的互补性和协同性,可以支持城镇化发展。
京津冀城市群拥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和通信条件,可以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便利。
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发展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1. 城镇化率不断提高近年来,京津冀城市群的城镇化率不断提高。
数据显示,北京、天津和河北省的城镇化率均稳步增长,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北京市城镇化率已经超过80%,天津市和河北省的城镇化率也在不断提高。
城镇化率的提高表明京津冀城市群的城镇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城市人口比重持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2. 城市化进程加快京津冀城市群的城市化进程也在加快。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该地区出现了一大批新兴城镇和新型城市,城市规模和城市功能不断增强。
除了北京、天津等传统大城市外,河北省的石家庄、唐山、邯郸等城市也在发展壮大,形成了一批新的中心城市。
新兴城市和新型城镇为京津冀城市群的城市化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区域内城市结构的优化升级。
3. 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京津冀城市群的城镇化发展表现出一体化的趋势。
随着城市间的联系不断加强,区域内的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日益明显。
北京、天津和河北的许多城市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紧密的联系,形成了京津冀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格局。
城市间的联系和协作为京津冀城市群的城镇化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动力,有利于京津冀城市群的城镇化建设取得更大的成效。
《2024年全球气候变暖对京津冀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及防灾减灾对策》范文
《全球气候变暖对京津冀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及防灾减灾对策》篇一一、引言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
近年来,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其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本文旨在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对京津冀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灾减灾对策。
二、全球气候变暖对京津冀地区的影响1. 频繁的暴雨和洪涝灾害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京津冀地区暴雨和洪涝灾害的频率和强度均有所增加。
高温天气导致大量水分蒸发,增加了空气湿度,进而导致降雨量增加。
此外,城市化进程中的不透水地面增多,雨水无法迅速渗透地下,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发生。
2. 干旱和缺水问题虽然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降雨量增加,但同时也引发了京津冀地区的干旱和缺水问题。
由于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繁发生,部分地区的降水量分布不均,导致部分地区长期处于干旱状态。
此外,由于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污染问题,加剧了缺水问题的严重性。
3. 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对京津冀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
高温和干旱天气导致农作物减产,影响农业生产。
同时,气候变化还导致病虫害的传播和扩散,进一步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
此外,气候变化还对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如森林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三、防灾减灾对策1. 加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系统是防灾减灾的关键措施。
通过加强气象、水文等领域的监测网络建设,提高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监测和预警能力。
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数据共享和协同作战,提高预警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 完善防洪排涝设施建设针对洪涝灾害问题,应加强防洪排涝设施的建设和改造。
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排水系统的设计标准,确保在暴雨等极端天气条件下能够迅速排除积水。
同时,加强堤坝、水库等水利设施的维护和管理,提高其防洪能力。
3. 推广节水技术和水资源保护措施针对干旱和缺水问题,应推广节水技术和水资源保护措施。
为什么一些地区的气候异常炎热
为什么一些地区的气候异常炎热?
一些地区的气候异常炎热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气候异常炎热的主要因素: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些位于赤
道附近的地区由于接收到较多的太阳辐射,气温往往较高。
此外,一些内陆地区或沙漠地区由于缺乏水分和植被覆盖,也容易受到高温的影响。
地表覆盖和土地利用:地表覆盖和土地利用对气候有重要影响。
大面积的城市化和人为的土地利用活动可能导致城市热岛效应的产生,使城市地区的气温明显升高。
此外,森林砍伐、草原退化等活动也会减少植被覆盖,使土壤暴露在阳光下,导致土地表面温度升高。
大气循环和天气系统:大气循环和天气系统也会影响气候的炎
热程度。
例如,高压系统的形成会导致空气下沉,使地面温度升高,从而产生炎热的天气。
此外,气候现象如厄尔尼诺等也可能导致气温异常升高。
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也是导致一些地区气温异常升高
的重要因素。
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升高,进而导致地球表面的温度升高。
气候变暖使得一些地区的气温趋于升高,
可能导致炎热的天气事件频繁发生。
综上所述,地理位置、地表覆盖、大气循环、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可能导致一些地区的气候异常炎热。
这种炎热的气候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人们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需要采取措施来适应和缓解炎热气候带来的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 o o y a dEn io me t l c e c s c l g n v r n n a i n e S
ht:w . ec. m t / wwj si o p/ e c
E ma :dtr esi o — i e i @jec. m l o c
城市 3 ℃以上高温 E数 , 9 1 19 5 t 1 9- 9 2年发生跃变 , 显著增加 。 中南部城市 3 ℃以上高温 日数 , 9 6 -9 7年发生跃变 , 冀 7 1 9- 1 9 -
显著增加 。 北京市 3 5℃以上高温 日数 , 9 5 19 年发生跃变 , 19- 9 6 显著增加 ; 7℃ 以上高温 日数 ,18 —1 8 3 9 5 9 6年发生跃变 ,
摘要: 选取京津冀 1 个 城市气象站点 5 8 3 — 月的 日 高气 温资料 , 统计 学方法分析了该区域城市高温 日 最 用 数的空间特征 、 年
代 际变化及跃变 。采用城 市站和城镇站对 比方法 ,研究 了京津冀不 同区域 高温的城市化效应 。结论如下 : 1 该 区域城市高 ()
温 日 的空 间分 布特征 为 , 数 西南部存在一个高值 中心 ,向东北方 向递减 , 存在一个 自石家庄市指向承德市的高值脊。 2 该 () 区域城市高温 日 的年代 际变化为冀东北部 城市 16- 19 年是少 高温期 ,19-2 1 年是多高温期 。冀西北部 、 中南 数 95 98 9 9 00 冀 部和京 、津城市 ,19- 2 1 年是高温 日 97 00 最多 时段 ,16— l7 年是 次多时段 ,17- 19 年是最少时段 。 3 冀东北部 9O 92 93 96 ()
显著增加 。( 4)冀西北部城市 和冀 中南部城 市 自 17 90年代开始 ,城市化效应 逐步显现 应增强 。冀东北部城市和京 、津两市 的城 市化效应 近年并无 增强趋势 ,而是小城镇 的城市化效应在 19 9 0年代后
期一2 1 年显现 出来 。其原 因可 能是城镇人 口和建 成面积的快速增长所致 。 00
关键词 :高温 ;年代际变化 ;城市化效应 ;京津冀
中图分类号 :X1 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 号 :1 7 .9 6( 0 2) 30 5 —9 6 45 0 2 1 0 .4 50
旬 和 7月。 史印山等 ] 出京津冀地区绝大部分 的 9 指 高温天气都出现在 6 月份 ,3 、7 5℃以上的高温站 次有 8%出现在 6 月份 ,3 4 、7 7℃以上的强高温站 次 和 4 ℃以上 的极端 高温 站次 有 9%以上 出现 在 0 0 南 、重庆 、武汉 、江苏 、上海 的高温天气。对华北 67 份 。98 以后 , 、月 17 年 中国 的城 市化 进程 加快 【J 2, 0 地 区的高温 ,张尚印等【J : I l 指出 北京 、石家庄 、济 为了突出分析城市高温的特点 ,选取京、津、冀地 南夏季高温 日 数在上世纪 6_ 7 年代初偏多 , 0 0 _0 7 — 区 1 个城市气象站点 3 年 ( 9 1 0 0 ) —8 3 0 18—2 1 年 5 9 年代初偏少 , 0 0 9 年代后期高温 E t 数显著偏多。赵 月的 日 最高气温资料 , 来分析高温的空间分布特征。 世林等【 、王迎春等【J 1 引 】 j _ 分别研究 了石家庄和北京的 在冀西北部、冀东北部 、冀中南部和京 、津区 高 温及 闷热 天气 的不 同气候 特 征和 主要影 响 系统 。 域 ,遵循 资 料 年 代 长 ( 迁站 ) 测 环境 优 的 原 不 、探 连志鸾等L对 比分析了石家庄的高温及闷热天气 。 1 J 则 ,选取 5 个城市代表站 ,来分析城市高温 日数的 城市热 岛效应是指城市 温度 比其周边温度高 年 代 际 变 化 。 对 高 温 日数 的 年 代 际 变 化 采 用 的现象 ,近年来 , 对城市热岛效应 的研究更加关注 Man K na 检验方法分析其跃变特征 。 n — edl l 城市 化对 气 候 的影 响 【 9 引 ,尤其 是 在全 球增 暖 在所选城市代表站附近 , 依据近距离 、 近海拔 、 背景 下 ,城 市 的增 温更 引起 广 泛关 注 ,高影 响 天气 资料年代长 ( 不迁站 ) 、探测环境优的条件各选取 带给城市的危害较之乡镇更严重。高温使城市用水 城镇对 比站 ,以尽可能使对比站与城市站受相同气 量和 电力 负荷 大 幅增加 ,制 约着城 市 的现代 化 进程 。 团的影 响 ,地 理环 境 条件相 似 ,海拔 差尽 量小 ,避 针对城市高温 的气候特征及高温 的城乡差异研究 , 免用干绝热递减率订正带来误差。通过城市站和城 对城市防灾减灾 , 及时应对高影响天气事件 , 加快 镇站对 比,来研究高温的城市化效应 。所选城市站 城 市 现代 化进 程具 有重 要意 义 。 和城镇对 比站信息见表 1 其 中天津 ( 42 ) 。 55 7 站在
京津冀城 市高温 的气 候特征及城 市化效应
张 国华 。 ,张江涛 ,金 晓青 ,关彦 华 。 丽荣 ,王
l 中国气 象局 北京 城市 气象 研究 所 ,北 京 10 8 ;2 河 北省 气象 台 ,江北 石家 庄 00 2 ; 00 9 50 1 3 河 北 省气 象技 术装 备 中心 ,河北 石家 庄 00 2 ;4 河 北省 廊 坊市 气象 局 ,河北 廊 坊 0 50 50 1 60 0
基 金 项 目 :城 市气 象科 学研 究 ̄
收 稿 日期 :2 1-11 0 11-0
随着社会和经济 的发展 ,极端高温 、极端低温 事件对人类 的生产 、生活影响巨大 ,国内外很多学 者开始对极端温度进行研究 。 特别是进入 2 世纪以 1 来 ,越 来越 多 的 国内气 象学 者对 不 同地 域 的极 端温 度进行分析和研究。如杨萍等【、史军等[、 l 】 2 王亚伟 ] 等 【分别对 全 国和华 东 、 3 ] 南方 的高温进行 了分析 和研 究; 常军等 、 张天宇等 、 郭渠等[、 6 贺懿华等 、 ] 潘 敖大 等 、丁金才 等[、崔林 丽等 [J 别研究 了河 】 9 】 1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