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城市化滞后及超前城市化现象

合集下载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滞后城市化_超前城市化与城市中空化趋势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滞后城市化_超前城市化与城市中空化趋势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滞后城市化、超前城市化与城市中空化趋势陈仲常 王 芳(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 400044) 内容摘要:中国特殊的国情与发展阶段决定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复杂性。

本文对发达国家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城市中空化”以及发展中国家出现的“超前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现象进行分析探讨,结合中国城市化进程作实证分析,得出我国城市化总体上处于滞后状态,但超前化和中空化趋势同时存在。

对中国城市化特征的正确判定,将有利于城市规划中的科学决策。

关键词:城市化 城市中空化 超前城市化 滞后城市化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309(2005)05-0028-07收稿日期:2005-01-17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随着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工业化——信息化的演进,人们的生活与生产方式也历经了分散——集中——再分散的过程。

城市化作为工业化与市场化的伴生物,成为现代文明进程的重要标志之一。

城市化大致历经了两个阶段:城市集聚阶段与城市中空化(后城市化)阶段。

由于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国情,其城市化进程具有不同的阶段性特征。

发达国家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信息化的发展使其城市化出现了“城市中空化”现象。

最先提出“城市中空化”现象的是美国著名城市规划师贝利。

此后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定量研究城市中空化的模型方法,如C.C lark的指数密度函数估计法,W.C.W heston离散选择增长模型估计法等。

我国学者周一星教授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研究。

而发展中国家由于贫困的经济基础、庞大的人口基数,在城市化进程中则出现了“超前城市化”与“滞后城市化”现象(顾朝林,2003),即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发展不同步。

中国作为一个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的发展中的国家,背负着十三亿人口,特别在加入W TO后将面临工业化和信息化双重挑战,这将使城市化进程更具复杂性。

目前理论界与政府更多的聚焦于对中国城市集聚中的问题与矛盾研究,并把推动城市集聚进程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的工作目标。

中国的城市化和城市问题

中国的城市化和城市问题

中国的城市化和城市问题一、城市化的概念和发展城市化是指人口、产业、资本、信息等要素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和集中的过程。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始于20世纪5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20年,中国城市化率已达到60.6%。

二、城市问题的表现和原因1.人口膨胀:城市人口过多,导致城市基础设施压力增大,如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

2.资源短缺:城市化进程中,对水资源、土地资源等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资源短缺问题。

3.环境污染: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使得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如空气污染、水污染等。

4.社会问题: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城市贫困人口增加,犯罪率上升,社会治安问题突出。

5.城乡差距:城市发展水平与农村地区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导致城乡差距不断扩大。

6.城市规划与管理问题:城市规划不合理,导致城市发展无序,城市管理水平不高,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

三、城市化发展的策略与措施1.完善城市规划:合理布局城市空间,提高城市规划水平,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城市承载能力。

3.保护生态环境:强化环境治理,加大环保投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4.优化产业布局:发展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城市经济发展水平。

5.加强城市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确保城市安全、有序、高效运行。

6.推进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7.调控人口规模:合理控制城市人口规模,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城市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推进城市化健康发展,实现人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习题及方法:1.习题:城市化的主要表现有哪些?回答此题需要理解城市化的概念及其主要表现。

城市经济学 第3章 城市经济学——城市化

城市经济学 第3章 城市经济学——城市化

LOGO
第一,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 第二,城市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是一个国 家创造财富的能力不断提高。(中国2000年人 均创造GDP第一产业3990元,第二产业2.8万 元,第三产业1.5万元) 第三,城市化是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是一个市场不断扩张、对投资者吸引力不断增 强的过程,也是一国中产阶级形成并占主体的 过程,是一个国家现代社会结构形成的过程。
LOGO
第三章 城市化与中国城市化进程
一、城市化概念与内涵
(一)概念
城市化是乡村分散的人口、劳动力和非农业经济活动 不断进行空间上的聚集而逐渐转化为城市的经济要素, 城市相应地成长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的过程。
(二)内涵
一是“人口城市化” 二是“非农产业城市化” 三是“空间城市化” 四是“生活方式城市化”
美日法三国城市化水平及其就业结构变动情况 ( 单位:%)
国别
城市化水平 和就业结构
城市 化率
美国
第一 产业 第二 产业 第三 产业 城市 化率
日本
第一 产业 第二 产业 第三 产业 城市 化率
法国
第一 产业 第二 产业 第三 产业
年 份
1960 70.0 1970 73.5
8.6 4.4
30.6 29.9
LOGO
(三) 长期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化
城市化的原动力是资本的积累和循环,整个城 市化过程就是资本扩大再生产过程在城市地域上的 体现。长期的经济发展表现为总量增长和结构变化。 1、总量增长与城市化水平呈现密切的相关关系
1981年不同经济类型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与城市化水平 国家类型 低收入国家 中等收入国家 市场经济工业国 世界平均 国家数 33 63 19 125 加权人均GNP(美元/人) 260 1400 10320 2340 加权平均城市 化水平(%) 17 45 78 41

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中逆城市化现象出现的原因、问题及对策范文大全

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中逆城市化现象出现的原因、问题及对策范文大全

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中逆城市化现象出现的原因、问题及对策范文大全第一篇: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中逆城市化现象出现的原因、问题及对策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中逆城市化现象出现的原因、问题及对策摘要:城市化发展鲜明的反映出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城市化在一方面促进了城市化发展,但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的带来了许多问题。

本文将对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逆城市化现象出现的原因,带来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进行探究。

关键词:城市现代化、逆城市化、原因、问题、对策一、什么是逆城市化逆城市化广义上来说是城市化后期大城市的人口和就业岗位向大都市的小城镇、非大都市区或远方较小的都市区迁移的一种分散化过程。

狭义上来说一些大都市区人口迁向离城市郊区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的过程。

我国的逆城市化首先表现为现代化基础设施开化寺乡农村延伸,其次表现为城市市民福利制度开始覆盖农村。

本文研究和探讨的逆城市化主要是指发生在上海,北京等经济高度发达的大城市中的逆城市化现象。

据北京的一项最先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人中,有54.5%的人近期有意到郊区投资,70%的人有意到郊区购买第二居所。

在上海,越来越多的年轻白领人士,希望过上周一周五在市中心写字楼里上班,周六、周日在农村田园风光里休闲的“五加二”式的生活。

在东南沿海为数不多的城里人相中了那些无人居住的无名海岛,盘算着怎样在那里投资,重新开创一番自己的事业。

二、逆城市化出现的原因(一)、人口高度密集,房价过高中国拥有13亿多的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与此同时,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大量农村人口拥往沿海发达城市,导致上海、北京、广州、南京等特大城市人口高度密集。

人口密度过高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交通拥挤、犯罪增长、污染严重等城市问题。

人口开始向郊区乃至农村流动,因为那里的生态环境相对于城市来说比较绿色。

同时,随着中国房价的一路攀升,对于普通的工薪阶层来说,在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城市购买一套住房,压力巨大。

但是,对于传统的家社会的中国老百姓来说,拥有了一个家就相当于拥有了后半生的保证和全部的幸福。

我所认识的城市化

我所认识的城市化

我所认识的城市化一﹑概念城市化的涵义分为狭义和广义。

1、狭义:城市化指农业人口不断转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

2、广义: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变化过程,包括农业人口非农业化、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张,城市用地不断向郊区扩展,城市数量不断增加以及城市社会、经济、技术变革进入乡村的的过程。

二﹑城市化的动力1﹑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1)农业发展为城市经济提供资金积累(2)农业发展为为口向城市的聚集提供基本的物资生活条件(3)农业发展为城市发展提供劳动力(4)农业发展为城市轻工业生产提供原料(5)农业为城市工业提供市场2﹑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1)工业化使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2)工业化冲破农村自然经济的桎梏(3)工业化带动交通地理的大变化(4)工业化促进城市第三产业的大发展3、市场化是城市化的直接动力(1)劳动力市场化使劳动为口向城市的迁移得以实现(2)土地资源市场化使城市窨规模的扩大和新城镇的建设得以实现(3)产品市场化使城市化在更广阔地域的展开得以实现三﹑本质本质上是经济社会结构变革的过程. 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本质并不是到处出现城市,而是要使全体国民享受现代城市的一切城市化成果并实现生活方式、生活观念、文化教育素质等的转变。

即:实现城乡空间的融合发展产业的融合、就业的融合、环境的融合、文化的融合、社会保障的融合、制度的融合等,以期真正实现城市和农村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四﹑世界城市化的一般规律(一)﹑世界城市化的总体进程世界城市化的总体进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1760~1850年为城市化的初兴阶段在这一阶段,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城市化水平达到50%的国家——英国,而同期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只有 6.5%。

2、1851~1950年为城市化的局部发展阶段欧洲和北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城市化得到了较快发展,它们的城市人口从1850年的0.4亿增至1950年的 4.5亿,城市化水平达到了51.8%。

与此同时,其它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也有所提高,到1950年,世界城市人口已占到总人口的28.4%。

虚假城市化与滞后城市化ppt课件

虚假城市化与滞后城市化ppt课件

为了遏制城市人口恶性膨胀,墨西哥城市政府采取了建设“卫
星城”和实施“城乡均等化”措施。自1980年至今,墨西哥城
四周已建成30多个卫星城,居住人口超过1500万。
10
不同点
(1)表现不同
虚假城市化表现为城市化水平高,滞后城市化表现为
城市化水平低。
(2)与工业化关系
虚假城市化,城市化发展速度快于工业化发展速度,
市区人口激 增,地价上 涨、交通拥 挤。
图 解
人口由市区 迁往农村和 小城镇
人口迁回市 区
市中心地价上涨, 中心区环境改善; 交通拥挤,环境 产业结构调整,
恶化;小城市基 发展高科技产业、
础设施日益完善。 第三产业,活力
环境好。
再现。
4
• 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 • ①从城市化进程来看,郊区城市化是发生在城市
中 城市化水平低 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国 家
城市发展不合理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 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3
★正确认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人口由乡村迁
表 往城市;农村 现 地域转变为城
市地域
人口由市 区迁往郊 区
成 城市的拉动和 因 乡村的推动
发展的加速阶段,而逆城市化则出现在城市发展 的后期阶段。 • ②从距离上看,郊区城市化是居民和企业迁往郊 区,逆城市化是居民及工商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 农村或小城镇。 • ③从城市自身发展上看,郊区城市化使城市面积 扩大,人口增多,逆城市化使整个大城市人口减 少。
5
虚假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 (1)虚假城市化:又称过度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明显超 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的速度大大超过工业化的速 度,城市化不是建立在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一定水平之上,而 主要是依靠传统的第三产业来推动的。这种城市化的质量较低, 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反而容易造成诸多城市病的发 生。

城市化问题及其表现有哪些?四种表现

城市化问题及其表现有哪些?四种表现

城市化问题及其表现有哪些?四种表现城市化问题及其表现有哪些?四种表现1:人口向城市集中,乡村转变为城市,此为城市化程序的起步阶段。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于此阶段。

2:郊区城市化:部分城市人口向城市近郊流动,城市附近的郊区开始变成城市。

此现象在新兴工业化国家中较为普遍3:逆城市化:随着城市的发展,大型城市中心开始出现交通拥挤、犯罪率升高等问题,因此城市人口开始向郊区流动,市中心则出现衰退,即“城市空心化”。

许多发达国家的大城市已经出现了此现象。

逆城市化还会造成城市人口的“钟摆式”移动,比如伦敦老城区里白天的人口可达一百多万,而夜间则只剩十几万4:。

再城市化: *** 和其它社会机构开始针对出现逆城市化的城市采取整治措施,使人口重新向市区回流。

目前再城市化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的少数大城市中。

错觉及其表现有哪些?错觉是歪曲的知觉,也就是把实际存在的事物被歪曲地感知为与实际事物完全不相符的事物。

常见的错觉包括:(1)错视:如把挂在衣架上的大衣看成是躲在门后的人;一个安装在天花板上的吸顶灯看成是挂在天花板上的人头等。

这都是错觉的例子。

另外还有一种特殊的错觉是幻想性错觉,意思是病人把实际存在的事物,通过病人自己的主观想象作用,错误地感知为与原事物完全不同的一种形象,如病人把天上的彩云,通过想象感知为飞舞的仙女的形象;有的病人把墙上的裂纹,通过想象错误的感知为一些美丽的图案或张牙舞爪、面目狰狞的凶恶怪兽。

(2)除错视外,还有错味、错触、错嗅、错听和内感性错觉。

错觉常见于癔症、精神分型症、各种物质中毒所致精神疾病、脑器质性精神疾病以及伴有轻度意识障碍的病人。

同时,错觉也能见于正常人,如幻想性错觉就可见于想象丰富的健康人,也可见于癔症、精神分裂症等;人在过度紧张、虚弱情况下也可以出现错觉。

如通常说的杯弓蛇影、草木皆兵就是错觉;风声鹤唳就是错听;如一长期卧床不起的病人,将输液器看成是一条欲爬向病人的长蛇,这也是一个错视的例子。

高三地理必修知识点:城市化现象和城市规划

高三地理必修知识点:城市化现象和城市规划

高三地理必修知识点:城市化现象和城市规划城市化现象和城市规划是高三地理必修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

城市化现象是指人口、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要素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的转移和集中的过程。

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发展的总体布局和具体建设进行有计划的组织和指导。

下面将对城市化现象和城市规划进行详细的解析。

一、城市化现象1.1 城市化的定义和标志城市化是指人口、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要素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的转移和集中的过程。

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包括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

1.2 城市化的原因城市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工业化进程、服务业发展等都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因素。

2.自然环境因素: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水资源等自然环境因素也对城市化产生影响。

3.政策因素:政府的城市化政策、土地政策、户籍政策等都会对城市化产生重要影响。

1.3 城市化的影响城市化对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等方面都产生重要影响:1.经济影响:城市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生产效率、创造就业机会等。

2.社会影响:城市化可以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教育水平、促进社会流动等。

3.环境影响:城市化会导致土地利用变化、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

4.文化影响:城市化会促进文化交流、多样化和创新。

二、城市规划2.1 城市规划的定义和目的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发展的总体布局和具体建设进行有计划的组织和指导。

城市规划的目的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2.2 城市规划的内容城市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总体布局:对城市的整体布局进行规划,包括城市中心、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等功能区域的规划。

2.交通规划:对城市的交通系统进行规划,包括道路、铁路、公共交通等交通方式的规划。

3.土地利用规划:对城市土地进行合理利用和规划,包括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等不同用途的土地规划。

4.环境保护规划:对城市环境进行保护和规划,包括空气质量、水质、绿化等环境问题的规划。

城市化进程的问题与对策

城市化进程的问题与对策

城市化进程的问题与对策城市化作为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之一,带来了经济增长和生活便利,但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复杂的社会、环境问题。

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解决,不仅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城市化进程中最为显著的问题之一便是环境污染。

随着人口的集中和工业的发展,空气、水体污染日益严重,垃圾处理也成问题。

北京的雾霾、广州的水污染等都是这一问题的反映。

此外,城市化还带来交通拥堵问题。

城市交通系统未能与城市化速度同步增长,导致严重的交通堵塞,影响城市运行效率和居民日常生活。

城市化还造成了社会问题。

随着人口的大量涌入,城市中的住房需求激增,住房价格飙升,中低收入群体居住条件恶化。

教育资源不均也是一个突出问题。

优质教育资源多集中在大城市,造成教育机会的地区不平等。

此外,城乡差距的扩大也是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

首要对策是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

政府应出台严格的环保法规,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惩罚力度,并鼓励使用环保技术和清洁能源。

城市规划中要合理布局工业区和生活区,减少污染源对居民区的影响。

优化交通网络是解决交通拥堵的关键。

应该加大对公共交通系统的投入,建设地铁、轻轨等大型交通工具,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同时,改善道路设计,提高路网智能化水平,缓解交通压力。

对于住房问题,政府应实施多元化的住房供应策略,增加经济适用房和公租房的建设,满足不同收入层次人群的住房需求。

在教育方面,需要平衡教育资源分配,提高乡村教育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为缩小城乡差距,应促进产业下乡和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村地区的吸引力,减少过度城市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多方面的,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通过综合治理和科学规划,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这样,城市化所带来的红利才能惠及每一个市民,让城市成为人们向往的宜居之地。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2013修改稿)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2013修改稿)

选择: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是:①人们对环 ③交通运输的通达性不断增强;④乡村的人均收入高于城
市;⑤城市的地价昂贵,房租高于农村。( A.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
境质量的要求提高;②乡村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C
1950年世界十大人口最多城市
城市
1.纽约(美国) 2.伦敦(英国) 3. 东京(日本) 4 .巴黎(法国)
年代 1950年 1990年
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
美国
64% 74%
中国
10.6% 26.41%
观察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纵向比较说明什么问题?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快) 2.横向比较说明什么问题?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发展 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 原因:发达国家由于生产力水平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也高,再加上城市化起步早,因而城市水平较发展中国家高; 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由于长期遭受殖民统治,生产力水平 极其低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再加上城市化起步晚,发 展时间短,一时难以超越,因而城市化总体水平低。
23.我国城市化进程不应过快的主要原因是 D A.人口素质还不高 B.科学技术水平不高 C.城市建设经验不足 D.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2、三大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的影响
产业 第一 产业 第二 产业 第三 产业
影响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村劳动力过剩,农业人口 向城市大量转移 工业是城市经济支柱,工业化进程为进城的农民工从 事加工制造、建筑、服务等行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农民工已成为城市劳动力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繁荣的城市,服务业相对发达,能安排大量的 劳动力就业。进城的农民工为第三产业提供廉价劳 动力,也为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论我国城市化现状及发展思路分析(完整版)

论我国城市化现状及发展思路分析(完整版)

论我国城市化现状及发展思路分析论我国城市化现状及发展思路分析本文由中国论文联盟经济发展与环境和资源保护、引进现代科技与延续历史文化等诸多矛盾。

当前应理清城市化发展思路,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化策略。

发展乡镇企业与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战略。

我国从80年代开始加快了城市化建设步伐,在过去的20年里,城市化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东部,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带,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大北京都市圈,以香港、广州为核心的华南城市带正逐渐形成未来我国城市框架的基本格局。

近10年来,我国的城市化平均每年大约以0.6%的速度增长,目前已到了35%左右。

按照世界城市化的发展规律,当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处于30%的时候,将进入飞速发展阶段。

谋求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也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

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同样面临诸多的困难和障碍。

研究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各种问题矛盾,理清城市化发展思路是十分重要的。

一、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障碍1.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经济增长与生态和资源保护之间的尖锐矛盾资源缺乏、生态恶化、污染严重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国人多地少,可耕地面积更少,导致了城市发展用地规模受到很大制约。

我国北方用全国l/5的水资源支撑着近l/2的人口和2/3的耕地,长期的水资源透支背后,隐含着深刻的危机。

水资源短缺不仅造成城市用水紧张,影响城市正常的生产生活,而且由于城市用水和工业用水的经济效益高于农业用水,大量原本应该流入农田的灌溉用水被截流进入城市和工厂,而我国有70%的粮食产量来自于水浇地,灌溉用水的减少将导致粮食减产,不能自给。

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凸显出来,从战略安全的角度制约了城市的发展。

其它如煤炭、石油等能源和原料短缺也在各个城市不同程度存在。

与此同时,污染的加剧一直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

根据有关评估,我国污染最严重地区的硫化合物沉降比东欧和中欧经受严重污染的地区要高。

城市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一)

城市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一)

城市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一)摘要:城市化是伴随工业化产生的必然结果。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有力地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正确认识我国城市化的发展现状,正视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立足现实寻找可行的对策,才能更好地建设和谐社会。

关键词:城市化;就业;资源利用;政府职能一、我国城市化发展现状1.城市化发展速度快、城镇人口不断增长。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城市化发展速度呈现先慢后快的特征。

1949年,我国的城市化率仅为10.6%,1978年增长到17.92%,近30年只提高7.3%,发展速度很慢。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化率由1978年的17.92%增长到2000的36.09%,22年增加了18.17个百分点。

“十五”期间,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由2000年的36.09%增长到2004年的41.8%,2005年达到43%,年均增长1.4%。

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镇人口数量由1978的17245万人增长到2005年底的56212万人,城市总数由193个增加到668个。

2.城市化水平地区差异大。

城市化水平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

我国东部地区的城市数量、城市化水平及增长速度均高于中西部地区。

截至2001年,全国城市总数为662个,其中,东部地区293个,占44.26%,中部地区247个,占37.31%,西部地区122个,占18.43%。

从省际之间看,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上海市,达到88.3%,北京、天津的城镇化水平超过70%,最低的西藏仅为18.9%。

地区间城镇化发展速度也不同,1990—2000年十年间,上海、江苏、福建的增长幅度都超过了20个百分点,浙江、广东、海南、重庆的增长幅度在15~20个百分点之间。

而中西部地区的增长不足10%。

3.城镇化水平低。

我国的户籍制度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战略限制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非农产业就业比重低。

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吕佳来源:《北方经济》2003年第11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城市化进程的速度达到同期世界城市化的两倍,城镇人口比重已由改革开放之初的125%提高到1998年的304%。

但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城市化率还很低。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世界高收入国家城市化率为75%,中等收入国家为60%,低收入国家为28%,而中国城市化率不到38%。

”城市是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教育的中心,是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我国工业产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70%、税收的80%来自城市,城市化的滞后严重地制约着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在内蒙古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化同样是战略重点之一。

一、内蒙古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地区城市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中小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小城镇建设速度快,城镇人口和非农业人口迅速增加,城镇人口从1998年的936万人增加到2001年的10351万人,但总体水平还很低,不仅城市化率低,而且城市本身现代化程度和治理水平也很低。

有关机构在全国抽出51个城市,对其现代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估。

呼和浩特市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相比固然有很大的差距,但同大连、石家庄、苏州等城市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仅名列第28位。

我区的另一个大城市包头的差距则更大,名列第47位。

由于城市化水平低,严重地影响到了内蒙古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现代化进程。

内蒙古自治区推行城市化战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过度城市化”现象。

从社会发展总趋势看,城市化过程就是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的过程。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农业生产技术没有多大改进,劳动生产率没有多少提高,农村人口却大量流入城市;城市化水平大大超过工业化水平和相应的经济发展阶段,表现为没有工业化和没有经济发展的城市化。

这种现象被称为“过度城市化”或“虚假城市化”。

目前,“过度城市化”现象在内蒙古地区同样存在,一方面,由于当地农牧业经济落后,并且为城市收入和生活所吸引,农村牧区大量青壮年涌入城市,留在当地的精干劳动力越来越少,严重影响了农牧业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城市因为工业化水平低,无法消化这么多劳动力,无业人口增多,引起城市的恶性膨胀,城市化只是有其“量”而无其“质”。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陈斌超(陇东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甘肃省庆阳市邮编:745000)摘要: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城市发展较快,但其中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如城市化水平低、质量差,城市开放过热,城市化区域不平衡,城镇贫困人口与社会平均水平差距扩大,收入分配不均,农民工、留守儿童、老人不断增加,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

对此,我们可以采取一些解决措施,如走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调整城市化发展战略;协调区域间的发展;解决城市贫困、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分配制度;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大力保护环境、改善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等。

关键词:城市化;面临问题;措施“城市化是指第二、三产业在城镇聚集,农村人口不断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城镇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向农村扩散、城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向农村普及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

城市化是任何一个国家由贫穷走向繁荣的必经之路,在城市化进程中,工业化、农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知识经济导致了城市化,城市化也反过来促进了他们的发展。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人类得到了许多好处:经济成果喜人、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繁荣……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许多多的问题,是每个国家都避免不了的。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城市化中,许多问题就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显现出来了。

1 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1 城市化水平低、质量差、城市开发过热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改革开放以前(即1978年以前),我国的城市化发展速度缓慢,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市化速度很快,城市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由于我国城市化起步较晚,人口基数过大,现代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我国城市化水平还是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图 1——根据《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9》整理城市化质量较差,城市数量在不断增加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大城市在城市总数中所占的比例还是偏低,中小城市所占比重较大,难以适应现在的经济发展速度及要求。

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与再城市化【精选文档】

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与再城市化【精选文档】

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与再城市化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们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中心。

城市化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城市化是人类进步必然要经过的过程,是人类社会结构变革中的一个重要线索,经过了城市化,标志着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一、城市化城市化,也叫城镇化、都市化。

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之有不同的解释,就目前来说,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化的概念分别从人口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角度予以了阐述。

人口学把城市化定义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

他们所说的城市化就是人口的城市化,指的是“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或农业人口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城市化就是农村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生活方式的过程。

经济学上从工业化的角度来定义城市化,既认为城市化就是农村经济转化为城市化大生产的过程,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

一方面,工业化加快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率,工业扩张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农村的落后也会不利于城市地区的发展,从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规划术语标准》第208款给城市化下的定义是:“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得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二、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或称城市郊区化,简称郊区化。

这是人口、就业岗位和服务业从大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的分散化过程。

所谓的郊区指中心城市行政边界以外的邻接地域,主要是城市化地区核心以外的城市边缘。

郊区城市化是城市郊区乡村型社会地域组织向城市型社会地域组织演变的过程。

郊区化包括三种外迁:一是人口外迁,主要是因城市中心的巨大人口压力,以及这一压力对生活环境的不利影响而引发的。

二是工业外迁,主要原因在于市中心以外有大面积的价格低廉的土地,以及能更好地与铁路、港口、高速公路等交通设施相互配置。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doc.doc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doc.doc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一、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城内经有以下特点:1.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

一是不同国家之间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二是同一国家内不同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也有较大差异。

2.城市化模式为过度城市化和城市化滞后。

从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来考察,世界城市化进程可分成四种模式,即同步城市化、过度城市化、滞后城市化和逆城市化。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基本上都是同步城市化。

逆城市化也是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模式。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模式则主要是过度城市化和城市化滞后。

3.在城市布局方面,发达国家大多形成巨大的城市群或城市带,城市之间分工协作,经济联系密切。

而发展中国家则是一个或几个主要的中心城市在人口、生产和服务部门的分布方面中显著优势,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1.工业化和城市化不同步,主要表现为过度城市化和城市化滞后。

过度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超过了本国的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

如墨西哥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远远比不上瑞士,但该国1993年的城市化水平达到74%,高于瑞士的60%,过度城市化的问题突出。

而城市化验室滞后是指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

如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就落后于工业化水平,成为阻碍我国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因素,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人口问题日益突出,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1950-1980的30年间,墨西哥城人口由于不足300万增加到1500万。

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导致城市基础设施的严重不足,加之发展中国家城市规划和管理工作的滞后,造成了环境恶化、失业严重、犯罪率高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人口过分集中于大城市还导致经济布局的高度集中,加剧了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如2001年仅阿概廷首都的工业产值就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2/3。

3.城市化速度过快。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城市化速度过快,欧洲城市人口由占总人口的40%提高到60%经历了50年,拉丁美洲实现相同水平的跨越仅用了25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中数据列出了世界上的几个发达国家:美国、英国、日本、意大利、德国、加拿大、韩国、法国,以及近几年经济发展较快的新兴经济体:中国、俄罗斯、印度、越南和巴西。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城市化率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而且城市化率普遍高于70%。

发展中国家中除了俄罗斯和巴西外,城市化率普遍低于50%。

造成这一现像的原因在于以下几点:1、发达国家经济起步早、经济实力强,城市化发展进程早而且成熟,普遍进入后城市化阶段,发展中国家经济起步普遍较晚,城市化发展依托的工业化基础较薄弱,经济基础不牢。

2、发达国家人口较少,除美国日本外人口过亿的国家较少少,因此在城市化过程中压力较小,而新兴经济体国家人口普遍超过一亿人,中国和印度超过十亿,城市化任务艰巨。

3、巴西作为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率高的原因在于经济和大城市的畸形发展,人口过多的集中于几个大城市或超大城市所致,在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存在类似情况。

第二题: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化滞后、超前城市化并存的分析(一)中国城市化总体上具有“滞后城市化”特征
“城市化滞后”,是指一国的城市化水平远远落后与该国的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

首先,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由于以市场导向的工业化启动,城市化进程提速。

城镇人口比重从1978年的19%升至2010年的45%。

但总体上讲中国城市化水平长期滞后于世界平均水平。

1990年世界平均城市化水平为43.4%,我国仅达到26.4%,到2000年,世界平均城市化水平为47%,我国只有36.2%。

其次,三大产业就业结构与GOP结构转移不同步。

城市化进程的度量可以通过三大产业转移中的两大指标:产值(GDP)结构与就业结构指标加以考察。


般来讲,经济水平越高,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越强,城市化水平越高。

发达国家中,美国城市化水平为73%时,GDP结构中,第一产业比例仅为1.6%,就业结构中的第一产业比例仅为2.94%。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城市化总体上滞后于工业化发展。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人口因素: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人地矛盾突出,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其二,历史因素: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通过户口政策强制的将农村剩余劳动力锁定在有限的土地上,阻止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其三,中国长期形成的二元经济结构:通过国家整合资源,利用工农业价格剪刀差重点扶持重工业发展,导致工业化发展水平大大高于城市化进程。

改革开放后,尽管放开了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户口限制,并开始了由市场导向的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与工业化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但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压力与二元经济结构的历史影响,使中国滞后城市化特征仍然十分明显。

(二)超前城市化,即“过度城市化,是指城市化速度大大超过了工业化速度,造成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脱节的一种现象。

这一现象主要出现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

产生超前城市化的原因一方面是各地区政府利用行政力量推动城市化进程,大兴市政建设,扩大城市占地面积,造成失地农民的增加,使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就业的压力增大;另一方面;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使大城市的中心城区有购买力的人口外迁,产业外迁。

目前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的显示度,使城市化进程提速,盲目扩大城市建设规模与人口规模,圈占农民的土地,更加剧了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

大量的失地农民与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小城镇与大都市寻求谋生的途径,而城市却无法提供相应的就业岗位,因为,由政府推动的城市化进程,往往缺乏市场引导,即有效购买力的支持,这会导致与城市共生的二产与三产的发展不足。

而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涌入,城市无法为
他们提供相应的就业岗位与生活居住条件,会增大城市社会治安的压力。

中国目前不少地区超前城市化特征明显。

第三题:德国城市化对我国现在的城市化的启示
通过对德国城市化发展经验考察,使我们再新深刻认识到城市化的实质在于现代化,即在于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现代化,而不仅仅是人口在地域空间单纯的移动问题,也不仅仅是居住区向城市的汇集,更重要的是乡村传统封闭的文化向城市现代化开放文化的转变和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向城市的存在方式和运行方式发展。

德国城市化过程既有大量农业人口向城市集聚的过程,也有很多就地转化的城市化过程。

由于拥有十分发达的公路交通网络和便捷的城乡公交系统,许多人居住、生活在小城镇,而工作在其他地方,因而形成“分散化的集中型”的城市布局,大大减少了人口大量转移和高度集聚对中心城市形成的压力。

生产方式的变化带来生活方式的转变:目前,居住在小城镇中的居民与大城市的生活无异,同样,生活在小镇上的农民与居民也没有两样。

综观德国城市化发展,对我市今后城市化建设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是注重经济发展,坚持加快经济发展不动摇。

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城市化的规模和速度,必须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经济不发展,就谈不上城市化的发展。

在城市建设起步阶段,应当选择投资少、见效快,当地具有资源优势、市场前景好的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发展,为城市发展积累资金,然后才有市容市貌的改造,不应把有限的资金都用来装点门面。

通过行政可以促进和引导城市化,但是单靠行政手段是无法实现城市化的,而且行政推动的城市化,问题将会很多。

二是注重科学发展,坚持可持续协调发展。

注重科学发展,打破“诸侯规划”。

行政区划的影响,无形中会形成一些贸易上的壁垒、生产的壁垒,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形成一个重要的体制上的障碍,结果导致无序发展、重复建设、盲目竞争等问题。

科学发展就是要淡化行政区划的概念,强化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城市之间的横向联系,以社会,经济,环境的均衡发展为追求目标。

不要过多计较肥水流了外人田,或是别人有的我也要有,而是更多地看到自身是否得到发展,是否达到双赢。

要特别注重城市的均衡协调发展,注重城市中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借鉴发达国家在城建方面走过的弯路,早做预案。

注重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

在城市大发展,大建设的今天,要特别注意加强,防止一味追求发展而破坏不可再生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注重城市环境保护工作,实现优良的生存环境。

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建构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合理体系,避免“城市病”的出现,使城市与自然和谐共处。

同时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经济文化辐射与集聚效应,形成雁阵式的发展。

三是注重决策民主化,加强市民对城市规划建设的参与。

区分好市民参与与重大战略决策的范畴。

在战略上的城市总体规划,应该由决策者,专业部门,专家学者来制定。

对于贴近老百姓的详细规划,要注重充分听取驻地群众的意见,充分让群众参与其中,让群众参与规划,参与监督,参与管理。

四是农工一体化。

逐步缩小城市居民与农民在各项待遇上的差距,逐步降低农民进入城市的门槛,使每年进城打工的农民逐步居住在城市,转化为城市居民。

因此,在农民子女上学,居住,社会保障等方面需要逐步出台一些政策,解决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的问题。

促进农民土地的流转,使放弃土地的农民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加强农民的职业教育,促进其生产方式的转化。

为了解决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的问题,可以考虑一些政策。

例如允许公民自己在市民与农民两种身份之间做出选择。

一个农民在城市有固定住所并连续居住满6个月,就应在放弃农民身份及其相应权利的前提下,有权获得市民身份及其相应权利。

为了适当控制大城市的人口,可以根据城市的不同规模,将获得市民身份的居住期限延长至1-3年不等。

五是注重我国实际情况,正确选择城市化的道路。

德国城市化走了一条自己的道路,我们的城市化照搬别人的经验是走不通的。

我们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走自己的城市化道路。

根据各地不同的历史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要因地制宜的发展各地城市化建设。






班级:公管09-01
小组成员:常康张亚飞
李佳蓉马思倩秦雅徐文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