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合集下载

【优化方案】2012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精品课件 湘教版必修3

【优化方案】2012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精品课件 湘教版必修3

解析:在这四个工业区中,珠江三角洲是改革
开放以来经济与城市化发展最快的地区,图中
表现为直线的斜率最大。
城市化的发展与经济发展同步,经济因素也是
影响城市化的主要因素。
答案:(1)B
(2)A
教材深化透析 教材图表解读 教材图2-35 图2-36 读图要点 图2-36 2002年珠江三角洲城市分布 1983年珠江三角洲城市分布 2002年珠江三角洲城市分布
3.城市化水平高的表现 ____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城镇____多, 数量 城镇 外来 分布密度大;城镇的经济实力较强; ____劳 动力所占比重高,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比较 完善。
思考 1.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较快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思考· 提示】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较快的有利条 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平原 广阔、热量丰富、降水丰沛、河流纵横。社会经济 条件: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城市众多、靠近港澳 和东南亚,侨乡众多、资本主义经济萌芽较早,经 济基础较好、改革开放前沿,政策优惠等,成为我 国重要经济区、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基地、商品农业 基地、外贸出口基地等。
读图指导:①从图中可以先观察一下珠三角地区濒
临的海洋(南海)以及位于哪条河(珠江)。
②从图2-35中观察珠三角城市分布特点(沿海、
沿河、沿珠江口)。 ③从图2-35和图2-36对照来看城市的数目 在不断增加,有些县变为城市。说明城市用地 规模扩大,人口数目不断增加。
针对训练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具体表现在( ) ①许多乡村地区迅速变成城镇,城镇数量激增, 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 ②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 ③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④城市化水平已经 超过了发达国家 ⑤乡村和城市的差别已经不 存在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①③⑤ D.①②④⑤

2020秋高中地理3学案: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含解析

2020秋高中地理3学案: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含解析

2020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学案: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含解析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习目标]1.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分析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因素。

3。

分析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理解调整措施及发展方向。

一、工业化与城市化1.影响: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2.相互关系: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二、对外开放的前沿1.国际背景(1)内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2)表现错误!2.国内背景(1)内容:国家对外开放政策。

(2)表现:国家对改革开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地区,给予优惠的政策,使其优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3.地理条件(1)区位条件: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有利于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参与广泛的国际分工。

(2)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三、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1.工业化进程的两个阶段2.城市化的两个表现(1)城镇数量猛增,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

(2)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四、问题与对策1.问题(1)产生原因错误!(2)问题表现错误!2.对策(1)产业结构调整:以广州市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推动产业升级。

(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分工与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3)加强规划与管理①制定城市发展规划。

②加强交通、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的治理。

③加强外来人口管理,保障外来员工的合法权益.1.读教材图4。

181970~1990年美国的产业结构变动,关注并思考以下问题:(1)1970~1990年美国三大产业发生了什么变化?(2)此期间,工业内部是如何调整的?(3)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提示:(1)美国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2)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课件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课件
肇庆 惠州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珠海
基础知识回顾
1、城市化定义
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 市地区的过程。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 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 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温州模式
• 与发展乡镇企业起家的“苏南模式”不同,温州模 式的发起者和创业者是千千万万的农民,农民办企 业,经营企业,承担风险,个体和私营经济的发展是” 温州模式”的核心和主体. • 位置在浙江南部山区丘陵地区,交通闭塞,资源缺乏. 与内地相比,唯一的优势是沿海但是有远离经济中心, 发展经济的优势不多. •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把小商品做大,把小企业做大 做强,以小商品为主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逐渐占领 了国内国外相当大的市场份额,是温州本身在一定程 度上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这是”温州模式”的突出 特点.
东北地区城市的发展
• 20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煤炭\铁矿资源的开 发,铁路和港口的建设,出现了一批以重化工 工业为主的城市. • 1949年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长春\吉林 \哈尔滨等. • 国家工业项目的布局改变出现了一些以重 工业为主的城市:石油开发的大庆等,化工为 主的辽阳等. • 城市化水平为46.55%(全国为26.08%)
• 问题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思考: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 地区的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有 何变化?试分析其原因。
图4.25直观的反映了长三角地区对珠三 角地区的冲击。左图“国际直接投资占全国的 比重”可以看出: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所吸纳 的国际直接投资总和占到全国的一半以上;进 入20世纪90年代后,长江三角洲国际直接投资 持续增长,并逐渐超过珠三角。 从右图“进出口贸易占全国的比重” 可看出,珠三角地区的外向型经济特征很明显, 但正在缓慢的发生转变;而长三角地区的外贸 依存度在10年内迅速增长。 由此可见,珠三角地区城市化过程, 是伴随着该地特殊的经济发展相对自发地快速 推进,缺乏宏观而理性的规划。

2019-2020学年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3第三节 城市化+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3第三节 城市化+Word版含答案
12
材料 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也 称为可入肺颗粒物。PM2.5 产生的主要来源,是城市化中工业生产、 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 有毒物质。目前我国约 1/5 的城市大气污染严重,1/3 的城市空气质 量达不到国家二级标准。下面是表现城市化问题的漫画。
B.乙代表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
C.乙目前城市化速度较快,城市环境质量高
11
D.甲城市化速度缓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审题指导] 解答本题首先需要注意各坐标轴代表的意义,其次 需要结合所学城市化的知识,判断城市化进程的阶段及相应特点。 [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⑤→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 重降低,反映的是逆城市化现象,所以 C 正确。(2)该现象为逆城市 化现象,产生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有城市环境污染严重、交通便捷、 农村基础设施完善等,与农村劳动力丰富无关。 (3)乙阶段劳动 力在农业、工业、服务业中就业的百分比分别约为 48%、30%、22%, 因此乙阶段从事非农业活动人口百分比大约是 52%,应处于城市化 中期阶段,对应图 a 中的③阶段。 (4)甲类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工 业、服务业劳动人口比重总和高),乙类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工业、服 务业劳动人口比重总和较低),因此甲代表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缓 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乙代表发展中国家,目前城市化速度较快, 城市环境质量低。 [答案] (1)C (2)C (3)A (4)D
[问题] 材料中叙述的现象是什么?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 么?
[提示] 这种现象是逆城市化。原因:大城市中心环境恶化,人 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农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再加上交 通发展,人口向农村和小城镇迁移,从而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高中中图版地理必修3课件:第2章-第5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高中中图版地理必修3课件:第2章-第5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工业化衡 比重降到 15%以下;农业就业 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
量指标,城 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 城市文明 向广大农村地区
市化内涵 降到 20%以下;城镇总人口占 扩散
总人口的比重超过 60%
关 系
2.江苏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 (1)江苏省概况 位于长江 、淮河下游,黄海之滨,城市众多,人口密集,经济发达。 (2)现状 ①工业化进程较快、工业化水平较高,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级 阶 段,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②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但城市化水平仍低于发达国家和世界的 平均水平。
保证
处,从而有利于城市化的推进
政府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盘活城市 存量土地,将土地推向市场以得到 增值
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
[拓展提升]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主要措施
出现的 问题
原因
解决对策
①防止建成区盲目膨胀;②
①土地开发过热;②城镇建设
大量占
城镇规模要适度,要适合资
用地扩展过快;③盲目建设
图表 解读 悟技 巧
江苏省产业结构的变化
2000 年
2013 年
三次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 12.0∶51.7∶36.3 6.1∶49.2∶44.7
的比重
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 产总值的比重
44.84%
93.84%
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
42.7∶30.2∶27.1 20.1∶42.9∶37.0
江苏省工业内部结构的变化
1.读“甲、乙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完成(1)~(2)题。 对外开放 → 外资企业建立 → 工业化 → 城市化 甲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
大城市扩散 → 乡镇企业发展 → 工业化 → 城市化 乙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

地理人教版高中二年级必修3 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地理人教版高中二年级必修3 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全国最大的电子 信息产业基地
1990 年 以 后

发展 高新

_政__策__优势已不明显 劳__动__密__集__型_产 技术产业
三 角 洲 地 区
经济发展 带动工资 水平 提高
劳动力 成本低 优势丧失
业不能支撑该 迫 产业 地区工业化的 使 升级 进一步发展
抓机 住遇
世界:经济__全__球__化__、__信__息__化__, 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__经__济__结__构__调__整___。
第一阶段 (1979—1990)
第二阶段 (1990—现在)
第一阶段:起步
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第二阶段:产业升级
高新技术产业比值在快速上升
第一阶段 (阅读课本73页1.2.3段)
主导产业:劳动密集型
1979 年

1990 年
工业基础 薄弱 矿产资源 贫乏
主导产业劳__动_密集 型产业
附加 值_低_
珠三角是我国最早开放的地区。1980年 深圳、珠海被设置为经济特区。1985年 整个珠江三角洲被辟为经济开放区
减免税收,降低关税、 土地廉租、简化手续等 .
港澳台商、外商投资
2.良好的工业区位: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2.良好的工业区位: 丰富而廉价
毗邻港 澳,靠 近东南 亚
工厂地点
劳动力 改革开放
对策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加强城市分工与协作 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三角洲城市群
对策3:加强规划与管理
加强交通、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管理 加强外来人口管理 加强环境污染治理
珠三角环保一体化规划(2009-2020)
日前,省政府出台我国首个区域环境保护一体化规 划。规划透露,将投入1970亿元,用于跨界河流及内河 涌综合治理等多项民生工程,优先解决珠三角大气灰霾、 水体黑臭等环境问题。并将使饮用水更洁净、食物更安 全、空气更清洁,环境更宜居,提高人民福祉。

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高中地理 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教案 湘教版必修3

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高中地理 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教案 湘教版必修3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一、课程标准●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1)标准解读1)城市化最显著的特点是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城市数量的增加;而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则主要是由于为了满足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并向非农业活动转型;在此过程中,既包含着城市景观和城市地域推进等实体的变化过程,也包括城市经济、社会、技术变革在城市等级体系中的扩散并向乡村扩展,甚至城市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向乡村扩散等较为抽象的精神上的变化过程,也包括城市经济、社会、技术变革在城市等级体系中的扩散等较为抽象的精神上的变化过程。

因此,城市化过程与经济发展——特别是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紧密相联系的。

事实上,城市化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比重下降,非农业生产的比重逐步上升,伴随着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动,农业人口比重逐渐降低,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居民的生活方式逐步向城市性状转化的过程。

2)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受国土大小、人口的多寡、历史基础、自然资源、经济结构等诸多因素影响,但在所有因素中,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

可以说,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是一种粗略的线性关系,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也越高,在我国,京津唐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是近年城市化发展最快而成为全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这是与这些地区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可以看清这种关系: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面积仅占全国1%,人口约占全国的5.9%。

东部沿海是大的经济带,沿长江又是一条大的经济带,长江三角洲正好是这两者的交汇点,这是区位方面的优势。

该地区2000年的GDP占全国的17.2%,2002年的工业总产值占到了全国的21%。

高中地理知识点:城市化

高中地理知识点:城市化

高中地理知识点:城市化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节主要研究城市化的概念和城市化的标志,世界城市化和世界城市化过程的差异,应重点了解人口城市化的内容和城市化的三个标志,分析比较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正确理解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能够运用教材上的图表,分析城市化过程各阶段的趋势及产生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

可列表对比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教材中涉及的数字较多,应结合课文中的图表加以理解,不应死记硬背,注意分析数字背后的地理现象和规律。

重点:
1.城市化的含义、城市化的三个标志
城市化含义城市化标志
(1)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
(2)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要处理好城市(点)、区域(面)的各自独特作用及其相互联系。

2.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1)城市化水平的高低——重点放在城市化三个主要标志中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因为城市化进程最突出的表现是人口增长过程。

(2)当代城市化的动力——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进程而发展的。

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大多数农民是为了摆脱贫困,盲目流入城市的。

两种类型国家的城市化发展趋势有差异——发达国家城市化已进入后期,发展趋缓、停滞、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处于中期,仍在发展中。

发达国家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市发展迅速;发展中国家则相反,大城市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

湘教版(2021)高中地理必修二PPT课件2.3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湘教版(2021)高中地理必修二PPT课件2.3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改革土地制度,使地价的增值归开发者集体所有。
5.建筑密集,形成城市风 Howard)针对英国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
三、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城市病
原因
➢ 人类产业活动密集 ➢ 长期高强度的工业生产 ➢ 不合理的城市规划
体现 城市就业和配套服务造成很大压力 环境污染、交通阻塞、房价居高不下、建设用地紧张等。
原因:人们对环境的要求提高;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城市化比较
3.城市道路硬化,改变水质、水量 (2)城市的绿化以山区的森林植被破坏为代价,而山区的水土流失又会给下游地区和城市造成哪些影响?
是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 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
经是济城发 市展化是后城的镇洪化水4的过.城主程要线市动力废。 气产生“热岛”效应
虚假城市化:指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
滞后城市化:指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
我国的城镇化
随着城市的发展,大都市区、城市群和城市圈不断涌现,一些学者将特大城市的多种职能分散到周边的小城市,形成各有侧重、联系紧密的空间组织形式。 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 3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乡村景观逐渐转化为城市景观
水资源缺乏,洪涉灾害多发。
(3)你怎样理解“生态城市”的内涵?你认为应如何搞好大城市的绿化?
• 内涵:指符合自然生态规律和适合人类生存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 措施:统一规划;城郊防护林和城内绿地构成层级系统;种植适生的本土
植被;花、草、灌、林相结合;依法保护绿地。
一、城镇化
什么原因导致城镇化呢? ➢ 经济发展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镇化水平
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人教课标版高中地理必修3习题课件-《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第1课时)

人教课标版高中地理必修3习题课件-《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第1课时)

【提示】 (1)×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处于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 中,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
(2)×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要在 世界其他地区寻找出路,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提供了契机。
(3)√ 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这样 的区位使得本区得以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 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参与广泛的国际分工。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 三角洲地区为例
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 发展所起的作用。
2.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并通 过比较,认识到对外开放政策是其中的关键因素。(重难点)
3.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 期的主要发展特点,并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 推动。(重点)
“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演变
探讨1:图中 A 代表的产业是什么?在第一次产业升级与转移中珠江三角洲 地区 A 产业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劳动密集型产业。原因:大量廉价劳动力,廉价的土地,优惠
的政策。 探讨2:第二阶段珠江三角洲地区哪些优势条件丧失? 【提示】 政策、廉价劳动力、土地价格等。 探讨3:珠江三角洲地区应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做好第二次产业升级工作? 【提示】 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制造业要逐步向优势明显的周边地区转
【答案】 3.D 4.B
C.著名侨乡
D.国家政策
(2)深圳在“而立”之年又在经历着一场产业结构的变革,这种变革可能是
A.发展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

工业化与城市化PPT课件

工业化与城市化PPT课件
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一座座春城。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台、和那个遥远的珠江 (第1课时) 甘肃省灵台县第一中学 郭灵筠
2016年5月25日 学习目标:能够阅读图文资料对区域工业化 的条件进行评价分析
一、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
1.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的 主要动力

2. 区域工业化
B.出台切实的优惠政策
C.根治灵台的大气污染 D.加大灵台的宣传力度
(2)领开放之先,珠江三角洲现实占优;得开放之利,珠江三角
洲成为中国大陆经济的增长极。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20世纪80年
代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有利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工业基础雄厚,产值高 ②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洋、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2) 有利条件:政策优惠; 劳动力充足;
交通便利;地价低; 著名侨乡
---- 相信用我们集体的力量,一定能战胜一切困难!
探究一:为什么区域的工业化必然带来区域 的城市化?为什么区域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反 过来又会促进区域工业化水平的提升? 探究二:为什么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会 给珠三角的工业化带来契机?结合图4.18分 析说明发达国家有是如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的?
③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④良好的区位条件
⑤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⑥煤、石油等资源丰富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③④⑤⑥
(3)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发展所具有的明
显优势是( )
A.产业基础 B.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 C.著名的侨乡 D.腹地范围
——认真整理,决不让自己浪费时间
小组合作要求: 1、组内讨论个人解决不了的上述问题。 2、推举一名成员在笔记本上汇总本组讨论问题的答案 3、选择小组代言人,声音洪亮 思路清晰的回答。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优秀课件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优秀课件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城市化水平超过80%,说明该国属于发达国家,工业比重变化不大,说明该
国第三产业发展快,故③~⑤阶段,该国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部门为现代 服务业。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答案解析 :
1.C 2.D 图中横坐标表示城市化水平,纵坐标表示工业化水平,图中①~③阶段
(1800—1948年),城市化与工业化按一定比例同步增长;③~⑤阶段
(1948—2008年),随着该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工业化水平先降后升,但总 体工业化水平没有明显升高,说明该国曾经有过一次产业转移,而在2008年
图解如下: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二、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推动工业 化和城市化的方法:
通过优惠的政策,鼓励少数有条件的地区率先推进工业化和 城市化,以带动相邻区域以至全国其他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三、典型例题:
读“某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变化情况图”,完成1~2题。
1.有关该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800—2008年,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 B.工业化速度比城市化速度快 C.属发达国家 D.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2.③~⑤阶段,该国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部门为( A.技术密集型产业 B.资源密集型产业 C.能源密集型产业 D.现代服务业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课件之——
工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一般而言,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
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
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不同的区域发展条件不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道路及 其起步早晚、水平高低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4单元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鲁教版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4单元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鲁教版

第三节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学习目标:1.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区位优势。

2.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发展变化,理解工业化、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重点)3.理解珠江三角洲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重难点)一、经济发展快1.优势条件2(1)改革开放以来,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富生机活力的地区之一。

(2)是我国最重要的轻工业基地、外贸出口基地和极为重要的经济区。

3.产业结构(1)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2)工业体系:以轻工业为主,重化工业较为发达。

(3)经济特征:以外贸为导向,发展外向型经济,与国际市场接轨。

[特别提醒]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有:矿产资源与能源缺乏;位于我国南方沿海地区,经济腹地较小,辐射的国内市场范围较小。

二、城市化水平高1.城市化进程(1)改革开放前:缺乏大、中型城市,城市密度很低。

(2)改革开放以后:城镇人口和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以广州为中心的城市群。

2.城市化动力:工业化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特别提醒] 工业化激发农村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从而推动城市化的发展。

三、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1.存在的问题2(1)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2)优化产业结构⎩⎪⎨⎪⎧ 加强第一产业调整第二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3)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 防止建成区盲目膨胀城镇规模要适度城镇应合理布局1.珠江三角洲的工业以轻工业为主。

( )2.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化不大。

( )3.国家政策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 )4.珠江三角洲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民工潮”和“民工荒”的本质是一样的。

( )5.为解决工业化与城市化后劲不足的问题,珠江三角洲地区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

高中地理_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精美课件_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_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精美课件_新人教版必修3

三、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1、工业化的推进 2、城市化
城市化标志 城市数量增多 城市人口增多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表现
许多乡村地区变成城镇,城镇数 量猛增,乡村、城市交错分布
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多
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成为城 城市人口比重提高 市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工业基础薄弱 矿产资源贫乏
第二阶段 1990年以后
政策和劳动力 成本低优势丧 失
优势 主导产业
工业产值增长特点
政策和侨乡优势 劳动密集型产业 较慢
工业实力较强 高新技术产业 较快
影响增长速度的原 投资规模小劳动密 投资规模扩大 因 集型产业附加值低 高新技术产业 附加值高
1985年与200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的比较
主导产业:劳动密集型
第一阶段(起步) 主导产业:劳动密集型
工业基础薄弱 矿产资源贫乏 1979 年 至 1990 年 劳动力 丰富 __________ 政策、侨 引进 ____、技 建立 生活消费品 ______ 资金 加工厂 乡 ___优势 术、_____ 设备 改革开放 初期 外商投资 规模___ 小 吸引外资额 增长_____ 较慢
国际经济环境
与全国其它地区共同拥有的条件有哪些? 2、根据上题的结果,你认为珠江三角洲地区20世 对外开放的政策 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城市化较快的关键条件 是什么?
三、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1、工业化的推进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 进程呈现出两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起步
外向型是它的主要特点
举例:东莞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1.起步: “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图来样 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

高中地理必修三重要的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三重要的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三重要的知识点复习地理生,如果自己再怎么努力,分数还是不理想的话。

记得问问老师和其他学地理好的同学,多学学别的同学的,也不失为一种方法!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高中地理必修三重要知识点,期望对你们有帮助!高中地理必修三重要知识点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的含义⑴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⑵特点:具有一定的区位特点,以及一定的面积,其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整体影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异:⑴地理环境的差异:①地理位置差异:位于北纬30度邻近,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纬43-48度,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②气候条件差异:长三角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暖和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三角。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三角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散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三角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⑵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①对农业:长三角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等,一年二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小麦等,一年一熟。

长三角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散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②对工商业:长三角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靠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2021_2022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2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2021_2022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2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 A.原料导向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 • B.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 • C.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 D.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 (2)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 )
• ①城镇数量猛增,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
• ②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 ③逆城市化现象凸显
• 4.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模式与温州模式、苏南模式、东北模式以及 德宏模式的对比
• 5.珠江三角洲矿产资源缺乏,还要发展产业基础薄弱的石 化、钢铁等重工业的原因
• 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资源缺乏,原先以轻工业为主,产业 链条短,带动性不强,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但由于石化、 钢铁等产业发育程度高,辐射带动作用强,有利于带动整 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再加上该区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故 发展石化、钢铁等重工业。
典型例题剖析

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3 年 9 月 9 日,泛珠三 角区域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在贵州 省贵阳市召开,来自泛珠区域合作各方 的行政首长出席了会议。会上,泛珠各 方还就加强泛珠区域内战略合作、推进 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深化产业合 作、推进教育合作、深化旅游合作等议 题进行了研究讨论。泛珠三角是指珠三角及其联系比较密切的 经济地区,包括港澳和粤、桂、闽、赣、湘、滇、黔、川、琼 9 省区。
• 参考答案
• 1.一个地区工业的发展,可以使农业人口向第二、三产业转 移,农业人口数量减少,导致城市人口增多;同时城市用地规 模也随之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大,从而促进城市 化。
• 2.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凭借优惠政策承接了劳动密 集型企业,就业机会多,收入较高,吸引大量内地人口到此就 业。
重难疑点探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设城市化水平为U,工业化水平为I,用I/U的比值和0.5相比较,可以判断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滞后/协调/超前)。

读山东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表,完成1—2题。

指标1980年1984年1988年1992年1996年2000年2004年
I(%)50.02 41.14 44.48 45.49 47.16 49.69 56.32
U(%)9.47 12.26 16.32 28.2 34.94 36.25 43.5
I/U 5.28 3.35 2.72 1.61 1.35 1.37 1.29
1.下列关于山东省城市化和工业化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发展,两者相辅相成
B.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偏差呈现缩小的趋势
C.城市化一直超前于工业化,带来了一系列城市问题
D.城市化一直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水平很低
2.资料所体现的城市化发展特点,对山东省的影响是
A.造成了城市建设步伐的超前B.限制了乡镇企业的发展
C.加快了农村人口的职业转换D.限制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
【参考答案】1.B 2.D
解题必备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1.相互关系: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2.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3.工业化对城市化有促进作用
城市化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农业人口变为非农业人口,即人口城市化;其二是农村地区变为城市地区,即地区城市化。

城市化的标志有城市人口总数增多、城市人口比重增大、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数目增多四个方面。

一个地区工业的发展,可以使农业人口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使城市人口总数增多,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从而促进城市化。

学霸推荐
读某省城市、工业相关数据统计图,完成1—2题。

1.图中可以看出该省城市化的主要表现是
A.城市工业产值增加B.城市人口总量增加
C.城市面积扩大D.城市数量增加
2.图中反映出该省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是
A.城市化不利于工业化B.工业化限制城市化
C.城市化与工业化无关D.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促进
答案【答案】1.C 2.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