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合集下载

高二地理珠三角工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措施(共14张PPT)

高二地理珠三角工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措施(共14张PPT)
60%
50%
珠三角
受南岭阻隔 腹地小
薄弱
较弱
较小
40%
30%⑴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基础(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科技实力 20%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 10%⑵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也由原来追求降低成本转变为扩大市场规模,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南岭 0%的阻隔,国内的腹地范围较小,支撑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的动力正在减弱。
第一产业比重(%)
100%
去工业化:又称非工业化、逆工业化,指制造业就业比重持续下
90%
珠三角和长三角工业化推进过程中产业发展条件对比
80% 降,主要出现在发达国家和地区。 “去工业化”现象比较严
经济腹地 产业基础 科技实力 人才队伍
70% 重,制造长业三角严重萎缩大,则导致实雄厚体经济“空强 心化”。大
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等
核心素养——本节小结
时间
纬度位置地理位置发展过程 Nhomakorabea特点
海陆位置
成因
背景因素
区域
工业化 出现问题
问题
区位条件
发展条件
及对策
对策
人文因素
地理实践力——乡土地理
请根据本节学习内容,查 阅相关资料,探究济南市的工 业化。
应考点拨——高考真题演练(2019全国卷1卷) (((1243)))说分指简明析出述澳澳汽澳大大车大利利生利亚亚产亚汽汽的汽车车退车生市出生产场对产存对当成续每地本期种城居间品市高,牌经不整和济下车车发的和型展主零的的要部车影原件辆响因工需。厂求布都局较在少东的南原沿因海。地区的有
应考点拨——高考真题演练
参考答案
(1)开发早的城市地区,基础设施齐全,易于配套;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是 主要消费市场;劳动力充足;临海,港口多,交通运输方便。 (2)人口少,市场规模小;国土面积大,自然环境多样,对车的种类和型号要 求多样;进口政策放宽后,国外汽车品牌进入加剧了本土汽车市场竞争,消费者 偏好趋于多元化。 (3)(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高;汽车厂商难以通过规模生产降低成本。 (4)外资撤离,投资减少,经济下滑;相关配套产业萎缩或消失,产业结构发 生变化(更突出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课件4.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课件4.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课件之——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 中的问题与对策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珠江三角洲虽抢得先机,但是受地区产业基础薄弱和市场腹地相 对狭小等原因的限制,与后来居上的“长三角”和潜力巨大的“
环渤海”相比,表现为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工业化与城市
化的后劲日显不足。
珠江三角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答案解析:
(1)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 2) 5 1 城市化 (3)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 、居住条件差 、就业 困难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例题二:城市群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内城市间的产业 分工与合作。如图示意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产业链分工体系。 完成1~2题。
城市 竞争 力明 显下 降
引发居住 、交通、 教育和治 安管理等 问题
1.“三废”大量排放和三废处理量小,导致产生环境污染和生态 破坏。
2.环境污染的表现:大气污染加剧,水污染严重,噪声扰民;
3.生态破坏的表现:耕地锐减、土地肥力下降,森林面积减少。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二、调整和治理措施:
(一)产业结构调整: 以广州市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料工业 和装备制造业,以此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 (二)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产生 巨大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使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成为我国 经济的新增长极。 (三)加强规划和管理: 一是加强交通、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二是吸引和 保护外来人口的合法权利。
一、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1.长三角的崛起;

2020年高中人教版本必修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试卷详解

2020年高中人教版本必修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试卷详解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包括()A.产业升级面临困难B.城市建设相对滞后C.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D.产业转移日渐加强国际上常用工业化结构性指标衡量一国的工业化进程,工业化结构性指标的构成是:①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5%以下;②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下降到20%以下;③城镇人口上升到60%以上。

下图为“某年中国工业化结构性指标与国际通用标准的比较图”。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2.结合图文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abc分别表示工业化指标中的①③②B.a指标我国略高于国际标准是由于我国农业生产水平低C.b指标我国远高于国际标准是由于我国二、三产业比重低D.c指标我国远低于国际标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慢领开放之先,珠江三角洲现实占优;得开放之利,珠江三角洲成为中国大陆经济的增长极。

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3.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有利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①工业基础雄厚,产值高②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③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④良好的区位条件⑤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⑥煤、石油等资源丰富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③④⑤⑥某种农作物生长期约2个月,前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为15 ~18 ℃,后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为12 ~14℃。

下图是种植该作物的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图。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4.与甲地相比,乙地种植该作物()A.病虫害少B.水源丰富C.离市场近D.上市较迟对于黑龙江来说,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简称“哈大齐”)是全省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

据统计,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2/3以上来自“哈大齐”这块活力地带。

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5.近年来,齐齐哈尔依托地缘优势发展绿色农业,积极打造“绿色之都”的城市品牌。

下列有关“绿色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绿色农业的生产过程中不允许使用农药、化肥B.绿色农业就是生态农业C.绿色农业的生产对象是绿色植物D.一切从事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食品安全卫生的农业生产都是绿色农业下表表示北京市城市与郊外的水循环相关数据,下图表示北京城不同历史时期雨洪径流变化状态图,读图表回答以下两题。

4.3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4.3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第四单元第三节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考纲要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明确珠江三角洲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原因,使其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

2.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的两个阶段及特点、原因以及城市化的特点。

3.学会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寻找最佳的解决对策。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区域可持续发展资料;阅读分析教材,归纳地理知识,把握重点知识的内在联系,完善知识结构。

2.通过阅读图片、资料得出结论,通过活动,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树立科学的人地观。

2.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会全面地分析问题,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责任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3.学会用图表和数据分析城市化方面的有关问题。

【重点难点】1.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2.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及其影响因素3.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措施第 1 课时【基础梳理】一.经济发展快1.原因(1)地理位置: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毗邻,与相邻。

(2)自然条件:广阔,热量,降水,河流,自然条件优越。

(3)社会经济条件:人口,城市,萌芽早。

2.发展(1)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产业的比重明显上升,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2)工业体系:本区目前已经建立起以为主、较为发达的工业体系。

二.城市化水平高1.进程(1)改革开放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缺乏型城市,且城市密度。

(2)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大加快了进程,和不断增加,不断扩大。

2.动力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要点突破】1.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分析2.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演变【检测与评估】一.选择题1.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快,并不是因为()A.明显的地理区位优势贡献 B.优越的自然条件C.国家改革开放政策 D.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2.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是()A.第一、第三产业都上升 B.第一产业上升,第三产业下降C.第一、第二产业都上升 D.第一产业下降,第二产业上升3.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建成的基地的是()A.重工业基地 B.轻工业基地 C.商品农业基地 D.外贸出口基地4.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居全国前列的工业部门的是()A.家用电器 B.电子 C.纺织 D.钢铁5.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发展的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前,城市化水平较高B.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C.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没有形成城市群D.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密度仍较低6.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工业化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B.城市化与工业化没有多大关系C.工业的迅速发展使环境问题突出,人们不愿到城市居住D.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水平已经很高,以后发展将减缓7.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历史上,珠江三角洲就是经济发达地区B.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主要是受港澳的经济辐射影响C.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了大量的侨资,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D.丰富的矿产资源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物质基础二.综合题8.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考点39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考点39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区域可持续发展(二)第二阶段时间:1990年以后特点: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业升级,以高新技术产业占主导,工业总产值增长迅速四、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一)出现的问题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三角地区与长三角地区相比的区位条件有哪些劣势?(产业基础、科技力量、人才队伍、政策优势、劳动力价格、腹地范围等)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耕地锐减与肥力下降、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二)解决的对策1、调整产业结构制约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

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问题:各城市功能不清,结构趋同;各城市与港澳的功能和结构趋同。

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香港、广州、深圳3、加强规划与管理例题与练习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东深圳吸引了大量的民工涌入,但2005年广东深圳民工短缺明显,形成“民工荒”现象。

据此回答1~2题。

(双)1.2005深圳出现“民工荒”现象的主要原因有()A.广东深圳劳动人口大量减少 B.民工迁出地经济条件比深圳好C.民工工资待遇相对较低 D.民工对物质文化生活的追求提高2.从积极因素方面看,“民工荒”现象可以()A.保证民工迁出地人口不断增长 B.促进深圳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转型C.加快深圳地区产品的升级换代 D.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右图为我国两个三角洲略图,读后回答3~5题。

3.甲、乙两地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差异主要是A.耕地资源的质量高低B.水源数量的丰歉C.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D.热量条件的好坏4.甲、乙两地都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下列关于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在上个世纪80年代,由于外向型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B.乙地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由外商投资推动工业化,进而带动城市化C.甲地目前城市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当D.乙地第三产业比重已远大于第二产业5.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客观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甲、乙两地区均为我国常规能源和矿产资源贫乏地区,为此国家实施了许多重大工程来调配资源。

统考版2023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35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__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讲义

统考版2023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35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__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讲义

第35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最新考纲】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考点一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图表填绘·助学助记1.珠江三角洲的位置与范围(1)位置:位于广东省中南部,________下游。

(2)范围:包括A________、B 深圳、C________、佛山、江门、D 东莞、中山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

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E________和F________________。

2.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1)改革开放初期:以发展________为主导,形成城乡融合、农业与非农业产业混杂的________地带。

(2)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形成以广州市为中心的高度密集的________体系。

3.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的阶段特点4.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深化拓展·精讲精练【方法规律】珠江三角洲地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具体如图所示:【活学巧用】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的工业为________密集型的出口加工型工业,主要工业部门为________工业。

(2)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珠江三角洲工业发展呈现出以________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特点,尤其以________工业部门最为突出。

(3)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珠江三角洲GDP迅速增长,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演练真题·找准考法考法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1.[全国卷Ⅲ,3~5]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

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产生的问题和对策

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产生的问题和对策
产业结构调整
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市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 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以此推 动地区的产业升级.
对策 2
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构建以##、##、##为核心 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对策 3
加强规划与管理
⑴加强了交通、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 境污染的治理. ⑵对于外来人口加强管理
①要求企业依法办理招工备案手续,依法签订劳 动合同,对私招滥雇的企业加大查处力度;
②出台一系列的相关政策,保障外来员工的合法 权益.
⑵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也由原来追求降低成本 转变为扩大市场规模,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南岭 的阻隔,国内的腹地范围较小,支撑珠江三角洲地区 产业升级的动力正在减弱.
"城中村"现象普遍存在
产生的问题
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①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严重滞后 ②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城市之间缺少分工合 作,城市竞争力下降. ③对外来人口管理跟不上,引发了居住、交通 、教育和治安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城中村"的 现象普遍.
大气污染等各种污染严重
产生的问题
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①大气污染日益加剧,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成为 全国酸雨中心之一; ②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 ③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④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 ⑤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处方:对症下药治理城市问题
对策 1
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产生的问和对策
以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为例
危机:工业化中的问题
产生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地区的国际直接投 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有何变化?

珠三角工业化与城市化

珠三角工业化与城市化

农业与非农业产业相混杂的城乡一体化地带。
20世纪 90年代 中期以

城市群 体系
区域中心城市的广州和深圳的带动作用显 著增强,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逐步由城乡一 体化向由区域核心城市引导下的城市群模 式转变。目前,该区基本形成城乡一体化和 城镇高度密集的城市群体系。
【阅读】教材“崛起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影响: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密集型和资
源密集型产业要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 新的出路,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的 工业化与城市化提供了契机。
巩固练习
1、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发展
C 所具有的明显优势是( )
A.产业基础
B.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
C.著名侨乡
D.腹地范围
D 2、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条件并不是因为( )
至2008年,广东省的电子信息产业 产值占全国的比重一直保持在1/4以 上,稳居各省级行政区之首
“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和补 偿贸易,为我国早期对外开放的形式之一。
珠江三角洲地区负责产品的加工、组装,扮演“工厂”的角色 。香港方面负责承接国际订单,提供原材料、设备、产品设计 及样品,控制产品质量,同时负责开拓国际市场、产品销售及 售后服务,扮演“店”的角色,香港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 前店后厂” 的经济合作模式。
引力正在下降,其原因是B( )
A.国家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实行了更 优惠的政策
B.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限制 C.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劳动力资源更为
丰富、廉价 D.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水资源、矿产资
源比珠江三角洲更丰富。
巩固练习
B 4.目前,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恶化的根本原因是( )

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第3讲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第3讲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二、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⑬ 生态环境 形势严峻 1.问题人地矛盾加剧 ⑭ 重复建设 突出
治理污染,保护⑮ 生态环境 优化产 加强⑯ 第一产业 2.对策 业结构调整⑰ 第二产业结构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
• 考点一 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区位 • 【典题导入】 • 1.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 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包括广 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 等市全部和惠州、肇庆及清远市的部分县、 市。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香港和澳门。 据此回答(1)~(2)题。
• 【审答流程】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 (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题 • 答案 (1)A (2)C
• 考向一 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5年15考) • 1.(2012·广东文综)地处长江入海口的上海 市,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近年来城市用 地日益紧张,滨海地带的开发成为热点。根 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
第3讲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 【江苏考纲】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 程,产生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 策措施。 • 【考点要求】 理解区域在资源、交通、人才、 科技、市场、政策等方面对工业化和城市化 的影响,学会分析在此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 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或对策。
• (1)苏南地区开始“腾笼换鸟”,被“逼走” 的产业所具有的特点是 ( )。 • A.劳动力需求量大 B.生产规模小 • C.技术含量高 D.环境污染较轻 • (2)江苏省出现的这种产业转移,对苏北地区 的有利影响是 • ( )。 • ①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 ②促进地 方经济发展,带动环境质量提高 ③促进产 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 ④土地利用多样 化,耕地面积扩大

珠江三角洲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珠江三角洲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尽管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进程已经取得了明显成绩,但问题仍很突出。

整体而言,城市化发展水平和质量不高,严重滞后于工业化,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城市化滞后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非城市化的工业化”,造成工业企业“遍地开花”,带来经济效益低下、投资分散和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严重问题。

“非城市化的非农化”,导致非农人口“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既影响了城镇规模效益和服务功能的发挥,也不利于人民群众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城市化发展滞后,已成为珠江三角洲率先实现现代化的一大障碍。

2.城镇规划建设水平不高,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珠江三角洲多数城镇设市时间不长,大多在几年前才撤县改市、撤乡改镇,虽然建设成就有目共睹,但城镇管理工作仍然跟不上发展的形势,城建管理机构尚不完善,城乡居民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原来城市边缘一些村落逐渐成为“城中村”,它们在地域上与城市已密不可分,但迟迟未能纳入城镇统一管理范畴,环境质量日益恶化,社会治安隐患突出,成为城市“脏乱差”的“重灾区”。

在一些农村地区,其建设外观和生活水平上与城市已没有区别,但当地居民的文化素质和观念行为还不适应城市社会要求,教育、文化、科技建设急需加强。

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离不开城市管理的现代化和“人”的城市化。

3.相关制度安排不适应城市化发展的要求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滞后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经济进入工业化发展时期之后,没有及时推行有效的城市化政策,社会经济运行仍受到旧的城乡分隔的体制性障碍束缚。

如外来打工人员已占到珠江三角洲总人口的45%左右,但原有的户籍制度较大限制了人口的合理流动;土地管理制度不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农民既不愿意放弃建房收租、土地分红所获取的巨大利益,又很难凭借放弃土地使用权得到的收益迁入城市安家立业;资本市场发育不良制约了城镇规模扩大和城镇综合服务功能完善,很多城镇建设资金缺乏,综合公共服务设施不足;行政区划缺乏整合度,一些城镇的发展建设已高度关联,但行政体制却各自独立,矛盾错综复杂;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区域协调机制不健全,也制约了珠江三角洲各城镇自身的发展和整体优势的发挥,等等。

040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040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新课总结
总结回顾知识与方法,加深对知识理解与记忆,学会学以致用。
作业布置
完成课本P78活动探究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引导,讲解与活动相结合。
2.板书设计清晰明了,知识条理性强,逻辑清晰。
3.内容用表格总结,知识清晰,便于对知识的掌握。
4.课件文字性强,对学生吸引力不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及其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分析、活动探究总结归纳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及其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3)活动探究
引导学生讨论探究面对这些问题政府采取的对策和具体措施,进行讲解,总结归纳成表格。
自主学习勾画
读图思考
同桌相互讨论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分析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让学生参与课堂,培养其合作学习精神,提高分析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及其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教学难点
分析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并尝试提出一些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教法
讲授法
学法
自主学习法 探究学习法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带动作用和举足轻重的重要战略地位,然而在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不少挫折,那它又是如何走出困境发展起来的呢?

高中地理 珠三角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高中地理 珠三角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珠三角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高考频度:★★★★☆难易程度:★★★★☆典例在线读我国某河流三角洲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环境污染加重②人口出现负增长③农业用地急剧减少④劳动力素质低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下列关于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进行产业结构调整B.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C.加强规划与管理D.扩大城市用地规模,建设卫星城【参考答案】1.C 2.D解题必备珠三角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存在问题的成因(1)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的限制,珠江三角洲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2)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拓展提升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问题的治理措施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带来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问题,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1)做好区域规划和调整,合理布局城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发展模式;(2)搞好城镇规划,防止城市过度膨胀,使人口、生产规模与当地环境承载力相适应;(3)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4)优化产业结构,尤其要淘汰能耗大、成本高、污染重的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生态工业园区。

学霸推荐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较高,但也存在问题。

据此回答1—3题。

1.下面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是A.环境污染加重B.人口出现负增长C.农业用地急剧减少D.产业布局不合理2.珠江三角洲地区许多沿海城镇大搞基础设施建设,这样做可能导致的现象是①重复建设造成财力、人力的巨大浪费②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③有利于发挥地区优势④可能造成沿海生态的破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今后珠三角地区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是A.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B.积极发展粮食生产,提高第一产业比重C.开发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D.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出口创汇农业基地4.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但也产生了各种问题。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第二课时问题和对策课件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第二课时问题和对策课件人教版必修3

(2)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区位条件不足之处是( )
①产业基础相对薄弱 ②市场腹地相对狭小 ③科技和人才队伍相对薄
弱 ④劳动力不足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④
[思维流程]
思维流程
[答案] (1)D (2)A
答案
[方法指导]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 重复建设和地区产业布局同构化现象严重,工业内部结构失衡,低水 平过剩与高技术层次产品短缺并存,主导产业作用不明显,这是目前我国 产业结构的重要特征;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低且结构不合理;高新技术产业 发展不足;中小企业发展困难。 (2)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建议:市场主导、政府调控;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升级,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坚持突出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方向。 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扶持。加强建设知识产权体系,提高企业技术创新 B 地企业数量过多,由于缺乏分工协作,企业间互不联系、互相 竞争;C 地由于南岭的阻隔,国内的经济腹地小。
答案
解析
“资源诅咒”是指丰裕的资源对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并不是充分 的有利条件,反而是一种限制。陕北是我国能源富集区,但城镇化水平低于 陕西省平均水平。下图示意新常态下“资源诅咒”的规避与城镇化增长变化 的关系,读图回答 3~4 题。
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
[考点分布表]
考点
题号
工业化和城市化中的问题
1、2、3、5、8、13(1)(4)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治理 4、6、7、9、10、11、12、13(2)(3)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读我国乡镇企业三种发展模式的源地图,回答 1~2 题。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珠三角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存在问题与对策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珠三角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存在问题与对策导学案

学年:高二学科:地理编号:B3-3-2-2 编制人:吕书臣审核:高二地理组班级:姓名:小组:课题:珠三角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存在问题与对策【学习目标】利用相关材料,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导学过程】【预习导航】四、问题与对策1.问题(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产业基础、____________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

外商投资区位由追求降低成本转变为________。

(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严重滞后,城市间缺少____________,竞争力明显下降。

“____________”现象普遍。

(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全国酸雨中心;__________缺水严重;噪声扰民,环境质量下降;土壤肥力下降;____________日趋严重。

2.对策(1)产业结构调整:以________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______________工业,推动产业升级。

(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分工与合作,构建以________、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3)加强规划与管理。

【小组探究】【探究】珠三角工业化与城市化推进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与对策:【问题探究】阅读材料,分析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可能出现哪些问题?并寻求可能的解决方案。

材料1:从前年爆发“民工荒”以来,缺工的阴影就一直笼罩在珠三角的上空。

今年开春,珠三角的“民工荒”并未得到缓解。

《第一财经日报》调查发现,整个珠三角短缺民工的数量,今年超过100万人。

东莞今年至少缺工80万;广州民工需求量只能满足六成。

被调查的245企业主要分布在建筑、制造、物流、餐饮服务业和加工业,共有员工14.35万名,其中民工9万多名。

珠海仍缺少熟练的技术工人10万名左右。

材料2:珠三角区域统一规划路网建设,尽快实现“1358”交通网。

要致富,先修路。

“1”是指大珠三角范围内任何地方一小时到达;“3”指广东省内三小时到达;“5”指大华南范围内5小时到达,半天实现往返;“8”是指在泛珠三角范围内8小时到达,当天可以往返。

040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和对策——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040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和对策——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加强规划与管理
课堂小结
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产业升级困难 城市建设落后 问题 生态问题严重 产业结构调整
对策 构建大城市群
加强规划管理
作业布置
完成课本P78活动探究题
谢谢! 请批评指正
繁荣的珠江三角洲地区
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自主学习
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 展,主要是在 外资 的推动下不断发展。 受地区 产业基础 和 市场腹地 条件的限制,工业化与 城市化后劲不足,加之缺乏合理的 规划管理 ,珠江 三角洲地区迅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大气污染加剧,成为全国酸雨中心
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
噪声扰民
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
森林减少,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交通拥挤
活动探究 探究政府采取了哪些对策和措施?
对策 调整产业结构 构建大珠三角城市群 具体措施
发展重工业:石化、钢铁、
汽车、造船、装备制造 加强分工合作,构建以香港、 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城市群 制定发展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和环境治理,加强外来人口管理
读图观察
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比重有何变化? 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均 落后于长三角 南岭阻隔,国内腹地小 投资由追求降低成本转为扩大市场
Hale Waihona Puke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人口和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城市规模急剧膨胀 规划、建设、管理滞后,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城中村普遍 城市间缺乏分工合作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研究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研究

3城市研究1998/6一、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问题近代经济社会的历史,既是工业化的历史,也是城市化的历史。

自从200多年前对纺织机械的改进和瓦特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工业革命首先由英国发端。

“工业化是一项具有巨大威力并不断前进的过程。

”工业革命创造了工业文明,并造就了经济、社会、文化等的各方面的统一,城市化也从此起步。

城市化作为工业化的孪生姐妹,最终成为一般文化演变的中心问题。

可见,工业化带来了城市化,城市化促进了工业化,它们同时产生,互为条件,共同发展。

珠江三角洲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经济高速增长,结构迅速变动,社会进步加快,紧紧追赶中等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力争早日实现现代化。

1981年至1994年G DP 年均递增17.8%,1996年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之和占GD P 的比重为92.0%,1996年人均GD P 超过20000元。

城市化水平1996年达到46.6%,与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相当。

如今的珠江三角洲,到处都是工厂的厂房和产品广告,到处都是新建的都市城镇,穿行在珠江三角洲广阔的区域,难以分辨何处是城市,何处是乡村,这种巨变的背后,社会本质上正在进行着高速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同时,工业化和城市化双向互动,使两者向更高层次发展,由此初步构成了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城市化过程的良性循环。

但是,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产业结构中产业技术水平总体较低,组织结构不尽合理,有竞争力的产业群没有形成,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小,第三产业仍未超过第二产业,产业布局不合理。

在城市发育和城市化方面,城市的空间布局有待进一步完善,城市没有功能特色,城市产业布局雷同,城市群与产业群的整体空间布局不协调。

从与世界同类型国家和区域的比较看,城市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

在面临国际竞争和国内竞争的新的形势下,在加速工业化的同时,要注意利用一切条件,利用城市化与工业化互动发展的规律,推进城市群与产业群的协调发展,规划具有功能特色的产业群和城市群,协调城市化与工业化在一定范围内同步互动发展,使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城市发展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研究★徐林发41998/6城市研究社会实现跨世纪的超越,率先实现现代化,人民生活接近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问题与对策-课件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问题与对策-课件

态环境问题严重。
结合提取信息①、②分析→应大量发展重化工业和
机械制造业;提高能源利用率,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即
发展资金、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
【答案】BC
(2010 年揭阳期末)读珠三角与长三角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 外贸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图 4-2-10),回答 1~3 题。
图 4-2-10
【答案】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 提高第 三产业比重
(2)目前我国重化工业加快发展带来的主要问题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 4-2-11 深圳市 1986 年~2010 年劳动用工需求变化
A.近年第二产业比重上升 B.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逐年提高 C.近年产业升级加快 D.劳动人口平均年龄明显减小 【答案】C 5.(2010 年茂名期末)近 40 年来北京一些景点的雕像被严 重溶蚀,这主要是因为( ) A.城市上空尘埃多,作为凝结核使城市的降水增多 B.城市的气温比郊区高
1.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较快
的关键因素是( )
A.国际经济背景 C.良好的区位条件
B.对外开放政策 D.侨乡优势
【答案】B
2.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2001 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 重首次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并超过 珠江三角洲地区
4.下列各项中,预示着广东进入 21 世纪后产业高成本时 代到来的是( )
A.土地、能源、水资源和原材料供应日渐趋紧 B.劳动力成本增加,就业困难,失业率上升 C.防治环境污染的成本仍然较低 D.人民币对外币的比值上升 【答案】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尽管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进程已经取得了明显成绩,但问题仍很突出。

整体而言,城市化发展水平和质量不高,严重滞后于工业化,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城市化滞后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非城市化的工业化”,造成工业企业“遍地开花”,带来经济效益低下、投资分散和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严重问题。

“非城市化的非农化”,导致非农人口“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既影响了城镇规模效益和服务功能的发挥,也不利于人民群众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城市化发展滞后,已成为珠江三角洲率先实现现代化的一大障碍。

2.城镇规划建设水平不高,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珠江三角洲多数城镇设市时间不长,大多在几年前才撤县改市、撤乡改镇,虽然建设成就有目共睹,但城镇管理工作仍然跟不上发展的形势,城建管理机构尚不完善,城乡居民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原来城市边缘一些村落逐渐成为“城中村”,它们在地域上与城市已密不可分,但迟迟未能纳入城镇统一管理范畴,环境质量日益恶化,社会治安隐患突出,成为城市“脏乱差”的“重灾区”。

在一些农村地区,其建设外观和生活水平上与城市已没有区别,但当地居民的文化素质和观念行为还不适应城市社会要求,教育、文化、科技建设急需加强。

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离不开城市管理的现代化和“人”的城市化。

3.相关制度安排不适应城市化发展的要求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滞后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经济进入工业化发展时期之后,没有及时推行有效的城市化政策,社会经济运行仍受到旧的城乡分隔的体制性障碍束缚。

如外来打工人员已占到珠江三角洲总人口的45%左右,但原有的户籍制度较大限制了人口的合理流动;土地管理制度不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农民既不愿意放弃建房收租、土地分红所获取的巨大利益,又很难凭借放弃土地使用权得到的收益迁入城市安家立业;资本市场发育不良制约了城镇规模扩大和城镇综合服务功能完善,很多城镇建设资金缺乏,综合公共服务设施不足;行政区划缺乏整合度,一些城镇的发展建设已高度关联,但行政体制却各自独立,矛盾错综复杂;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区域协调机制不健全,也制约了珠江三角洲各城镇自身的发展和整体优势的发挥,等等。

不利于城乡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要素集聚的相关制度安排,造成了一系列结构性、体制性和政策性失衡,阻碍了城乡交流与融合,制约了城市化进程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推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