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小菇属萌发菌生产技术
天麻蜜环菌、萌发菌母种生产技术
![天麻蜜环菌、萌发菌母种生产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d0b12387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64.png)
天麻蜜环菌、萌发菌母种生产技术人工栽培天麻,在有性繁殖过程中,需要萌发菌和蜜环菌两种共生菌。
笔者在生产实践中,摸索出两种共生菌都能生长的培养基及生产技术。
具体做法如下。
1培养基配制1.1液体培养基马铃薯(挖去芽眼、去皮、切片)100g,硬杂木屑、麦麸、玉米面各50g,自来水或天然水1300mL,在双重锅内煮沸30分钟后用双层纱布过滤。
取滤液补水至1000mL,加葡萄糖20g、磷酸二氢钾2g、硫酸镁1g、蛋白胨0.5%、10mLVB1。
全部溶解摇均后,分装于500mL的三角瓶或罐头瓶内,每瓶装150mL左右,也可装于试管内,装入量为试管容积的1/4。
三角瓶和试管用棉花塞口,罐头瓶用2层牛皮纸或4层报纸上盖一层塑料布封口后,用皮筋扎口。
特点:技术含量高,繁殖快,长好即可应用,但不能长期保存。
1.2固体斜面培养基是食用菌生产中常用的培养基,按照“1.1”的操作程序制取滤液,在滤液中加入琼脂18g,加热溶化并补水至1000mL,趁热加入葡萄糖20g、磷酸二氢钾2g、硫酸镁1g、蛋白胨5g、10mgVB1,全部溶解摇均,分装于试管内,装量为试管容量的1/4,然后用棉花塞口。
1.3木屑培养基硬杂木屑50%、玉米芯(粉碎成小颗粒状)25%、麦麸15%、玉米面10%,外加葡萄糖0.5%、蔗糖0.5%、石膏1%、石灰0.5%、磷酸二氢钾0.2%、硫酸镁0.1%、2%VB1。
将原料和石膏、石灰等干料拌均,再将上述可溶解的所有辅料溶于水中并拌入原料中,使之含水量为70%,充分拌均后装入试管,并适当压实。
装入量为试管容积的1/2,然后用棉花塞口。
特点:耐贮藏,便于邮寄。
2灭菌用手提式高压灭菌锅,也可用民用高压锅代替。
2.1液体和斜面固体培养基灭菌时,蒸汽压力为1.4kg/平方厘米时稳定保持30分钟,待锅内温度降到50~70℃时出锅。
液体培养基出锅后直接放入接种箱中,待温度降到25℃以下时接种;斜面固体培养基需趁液体状态时倾斜成斜面(斜面长度约占试管长的3/5),待培养基自然凝固后移入接种箱。
天麻栽培影响产量的问题解析与建议
![天麻栽培影响产量的问题解析与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9accb5e3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ad.png)
Special Wild Economic Animal and Plant Research 特产研究146DOI :10.16720/ki.tcyj.2021.149天麻栽培影响产量的问题解析与建议李昌禹1,赵艳1,刘继玲2,高兵1(1.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吉林长春130112;2.吉林省蛟河市木材检查总站,吉林蛟河132500)摘要:天麻是中国传统名贵药材,售价较高,稳中有升,效益明显,近年来栽培面积扩大很快,但是人工栽培在扩大生产中也存在较多的问题,比较突出的有栽培产量大幅度下降、空窝无麻及伴生蜜环菌种退化等问题。
本文针对这些问题的起因进行解析,提出相应对策,并对天麻生产关键环节提出了建议,以期对生产经营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天麻;栽培;产量;退化;解析;建议中图分类号:S567.23+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721(2022)03-0146-04LI Chang-yu 1,ZHAO Yan 1,LIU Ji-ling 2,GAO Bing 1(1.Institute of Special Animal and Plant Sciences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hangchun 130112,China;2.Jiaohe Timber Inspection Station of Jilin Province,Jiaohe132500,China )Abstract:is a traditional and valuable medicine in China for its obvious benefits to human healthy.In recent years,the cul-tivation area has expanded rapidly.However,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artificial cultivation in the expansion of production,in this paper,the causes of those problems are analyzed,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such as large-scale decline of yielding,no hemp in empty nest and degeneration of associated Armillaria Mellea etc..Some suggestionsonthe key linksofproduction we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helptheproducers.Keywords:;cultivation;yielding;retrogradation;Analysis;countermeasures天麻(Blume )是中国传统名贵药材,已有2000多年的应用历史,有祛风、抗衰老和降血压等功效。
天麻蜜环菌、萌发菌母种生产技术
![天麻蜜环菌、萌发菌母种生产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c498d2b2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e4.png)
菌种选育是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对微生物进行筛选、培 育和改良的过程,以提高其产量、品质和抗逆性。在 选择蜜环菌和萌发菌的菌种时,应采用科学、合理的 选育方法和技术,以保证所获得的菌种具有优良的性 状和性能。
在进行菌种选育时,还需采用一系列技术手段对菌种 进行培育和改良。例如,可以采用诱变育种、基因工 程育种等方法对菌种的遗传物质进行改造,以提高其 产量、品质和抗逆性。
除了促萌发效果外,萌发菌对天 麻生长的促进效果也是选择时需 要考虑的因素。一些萌发菌能够 促进天麻的生长速度和生长量, 而另一些则对其生长没有明显促 进作用。应选择对天麻生长具有 明显促进效果的萌发菌种类,以 提高天麻的产量和品质。
菌种选育方法与技术
常规的菌种选育方法包括孢子分离法、组织分离法、 噬菌体分离法等。在选择蜜环菌和萌发菌的菌种时, 应根据其生长特性和生活习性,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 进行分离和筛选。
总结词
为了提高菌种的生产能力和质量,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培养基进行优化。
详细描述
优化培养基的方法包括:通过添加适量的微量元素或有机成分,以满足菌种的营养需求;调节培养基的pH值和 温度等参数,以适应菌种的生长特性;采用不同的灭菌方法和保护剂,以保持培养基的无菌状态和提高菌种的抗 逆性。
03
菌种培养与繁殖
蜜环菌培养与繁殖
培养基质
培养温度
蜜环菌培养使用阔叶树锯木屑、麦麸、蔗 糖等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的水和琼脂, 制成固体或半固体培养基。
最佳培养温度为25℃左右,温度范围为1530℃,避免高温和低温。
空气湿度
光照条件
蜜环菌对空气湿度要求不高,一般保持相 对湿度70%左右即可。
培养过程中需保持黑暗环境,避免光照对 菌丝生长的影响。
天麻萌发菌菌种制作技术
![天麻萌发菌菌种制作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00ea7f1e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55.png)
天麻萌发菌菌种制作技术
1.萌发菌的种类
现已报道的天麻种子萌发菌均属口蘑科、小菇属的4种真菌,它们的名称是:一是紫萁小菇;二是兰花小菇;三是石斛小菇;四是开唇兰小菇。
1999年,专家分离、培养出另一类天麻种子萌发的真菌,为多孔科的大白栓菌。
此菌在较高温季节生产和应用要优于上述四种菌类。
2.萌发菌的制作技术
①采取紫萁小菇、石斛小菇、大白栓菌等子实体,用子实体的组织或孢子分离法获得菌种。
萌发菌的孢子分离法与蜜环菌种的孢子分离法完全相同。
②用天麻种子形成的原球茎作分离材料。
但从原球茎上分离获得的菌种,一定要进行生产试验后才能用于生产。
这是因为帮助天麻种子萌发的真菌,现已知道不只是一属或一科的几个种类,而是多个属、科的多个种类。
而且有些种类真菌的菌丝体对促进天麻种子萌发的效果较差。
所以,建议要从科研单位或正规的菌种厂家购买萌发菌母种或原种用于扩大生产。
3.栽培种配方
①将树叶粉碎后配制。
②用完整的树叶配制的。
无论是用碎叶,还是整叶,均要将其放入清水中浸泡3~4小时后,捞出沥去浮水,再撒入麸皮20%,石膏1%,蔗糖1%。
拌和均匀后即可装瓶或塑料袋、灭菌、接种。
也有用锯木屑、棉籽壳配制萌发菌栽
培种的。
天麻的养殖技术
![天麻的养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5a6efb6ab84ae45c3b358c7a.png)
生态特性天麻又名定风草,为兰科植物,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
天麻无根无绿色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依靠同化侵入其体内的一些真菌获得营养。
在有性繁殖价段,天麻必需与紫萁下菇等萌发菌建立共生关系,种子才能获得营养而发芽;发芽后的原生球茎分化生长出营养繁殖茎,以及米麻、白麻进行无性繁殖,都必须同化密环菌才能正常生长发育,完成其由种子到种子的全部生活周期。
天麻先后与萌发菌及密环菌共生完成生活史,是兰科植物天麻的主要特点。
天麻是选用在高海拔山区采集的野生健壮天麻作父本,选用在江汉平原人工室内箱式栽培的优良天麻作母本,采用异地异株异花有性杂交授粉结实,育成的既适宜低海拔平原地区室内栽培、又适合高海拔500~1800米高山丘陵地区室外仿野生栽培的杂交天麻新品种。
填补了我国高山、丘陵、尤其是平原地区栽种天麻无性杂交优良品种之一。
天麻个体圆整饱满,一般鲜重200~500克,品质上乘。
尤其是繁殖力特强,繁殖系数大,产量较无性继代常规品种高30%以上。
生长适温14~28℃,最适温度20~35℃,左右。
药用价值天麻不仅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而且还具有较高的药膳、保健、滋补和食用价值。
民间常用天麻蒸鸡蛋、煮鸡蛋、煮猪脑、蒸羊脑、蒸猪肉、炖鸡、烧鸭等,其特点是:食用方便,味道可口,营养丰富,风味独特。
既满足了人们品尝天麻的口福,又可强身健体,抵御风寒,还可以治疗头晕目眩、偏正头疼、高血压等多种疾病。
经过千百年的实践和近几年的研究开发,以天麻为主料加工制作的肉类、禽类、鱼类火锅、沙锅已成为宾馆、酒店、药膳餐馆必备的佳肴。
天麻佳肴不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而且还是一种良好的既能治病又能滋补和保健作用的药膳,经常食用天麻对血管平滑肌有解痉作用,对降低脑血管阻力,促进心肌细胞能量代谢,改善心肌血循环,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及心肌供氧,对心肌缺氧及心肌细胞损害有保护作用,促进免疫功能的增强和恢复;天麻有效成分容易透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组织,对神经系统的营养及肝脏功能代谢调节有直接作用;还能明显增加红细胞中SOD和皮肤羟脯氨酸含量、延长细胞生命,从而延缓衰老;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及细胞免疫的作用。
天麻小档案
![天麻小档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967ee1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9d.png)
天麻小档案
邵明
【期刊名称】《饮食科学》
【年(卷),期】2008(000)008
【摘要】在我国,天麻入药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神农本草经》中将天麻列为“上品”,并认为其“主恶气,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轻身,增年”。
【总页数】1页(P22)
【作者】邵明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7.239
【相关文献】
1.天麻小菇属萌发菌生产技术 [J], 陈顺方;祁岑;黄先敏
2.天麻种子与紫萁小菇共生萌发过程中的超微结构变化研究 [J], 范黎;郭顺星;徐锦堂
3.一株小菇属天麻萌发菌原生质体制备的研究 [J], 赵明阳; 徐玲玲; 邓百万; 周敏; 吴一凡
4.天麻杏鲍菇鸡汤可防小中风 [J], 曹淑芬
5.标记紫萁小菇及同化标记物在天麻种胚中的运输途径 [J], 兰进;朱永懿;贺秀霞;汤以佳;徐锦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天麻高产种植技术
![天麻高产种植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f2a56af0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d2.png)
天麻高产种植技术天麻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其干燥块茎亦称天麻,是一味常用而较名贵的中药,临床多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等症。
天麻过去一直依赖野生资源,20世纪70年代野生变家种成功后,家种天麻成为主要商品来源。
气候条件1、菌:天麻有性繁殖必须与萌发菌和蜜环苗共生,即天麻胚胎生长(早期生长)靠萌发菌,当胚胎形成后必须与蜜环菌共生。
因此,种植天麻首先要选优质萌发菌和蜜环菌。
2、温度:天麻喜凉爽环境,最适宜生长温度10—25℃,8℃开始萌动生长,30℃就会停止生长。
超过30℃时蜜环菌和天麻生长受到抑制。
3、湿度:天麻喜湿润,它适宜生长在疏松的沙质土壤中,一般腐殖土含水量达50%一60%,天麻生长良好。
土壤湿度过大会引起块茎腐烂。
4、光照:天麻从种到收,阳光对其影响不大,适宜室内栽培。
院外培育天麻种子,箭麻出土后,太阳光直接辐射会灼伤茎秆,需搭棚遮荫避光防风。
5、风:氧气对天麻及蜜环菌生长繁育极为重要。
室内及地下室栽培必须留通风口,以保证空气流通,种植天麻的土质要疏松,利于通气渗水。
6、土质:土壤质地不同对天麻生长影响很大,天麻及蜜环菌适宜在较疏松的沙质土壤中生长,粘重的土壤排水性差易积水,影响透气,导致块茎死亡,沙性过大的土壤,保水性能差,易引起土壤缺水,同样影响块茎和蜜环菌生长。
土壤pH以5.5—6.0,在微酸性土壤中栽培为宜。
高产条件1、场地选择太阳直接辐射较差的地方是种植天麻的最佳场地。
室内、室外、地下室三种不同的环境下均可进行种植,可人工为其创造适宜的生长条件。
有性繁殖的麻种,一穴产的麻种可分栽10—15穴,在山上种植省工、省料。
高寒区,海拔1000m以上要选择阳坡种植。
海拔500m以上选择半阴半阳坡种植。
500m以下最好选择阴坡种植。
2、最佳播期播期原则主要考虑温度,应选在天麻种已进入休眠而蜜环菌可以继续萌发生长的阶段:在商南地区即日平均气温已降到10℃以下,5℃以上为最佳播期。
天麻共生菌简易培养技术
![天麻共生菌简易培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447bd4cc50e2524de5187e7e.png)
天麻共生菌简易培养技术摘要介绍了利用居室一角、蒸煮食品用压力锅等家用设施设备,进行天麻共生萌发菌和共生蜜环菌的简易培养技术,以期为天麻的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天麻;萌发菌;蜜环菌;简易培养技术天麻(Gastrodia elata Bl.)人工栽培有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2种方法。
无性繁殖栽培是播种米麻、白麻生产天麻的方法,有性繁殖栽培是播种天麻种子生产天麻的方法。
前者需要蜜环菌(Armillariella mellea)作为共生菌为天麻提供营养,后者先要萌发菌后要蜜环菌作为共生菌为天麻提供营养。
培养这2种共生菌,常需要一些能保证无杂菌感染的专用设施设备,如高压蒸汽灭菌锅、接种室、超净工作台或接种箱等。
现将天麻共生菌简易培养技术总结如下。
1袋装或瓶装共生菌培养1.1培养基配制1.1.1萌发菌培养基配制。
主要配方为阔叶树树叶78%、麦麸20%、石膏1%、白糖1%。
树叶以壳斗科的为好,如板栗、麻栎、青冈等。
首先将树叶用水预湿,再将石膏、白糖溶于水中,加入麦麸搅拌均匀后浇入预湿的树叶中,充分拌匀,并调节含水量至60%~65%(用手抓一把并用力握捏,指缝有水溢出但不滴水即可)。
培养基配制好以后,分装到菌袋或罐头瓶中。
菌袋用耐高温的聚丙烯或低压聚乙烯塑料袋。
装料时,用大拇指稍加按压,使培养基松紧适度,并用木锥从袋口或瓶口向里打一孔,扎紧袋口或用耐高温薄膜封瓶口。
培养基装填不宜过少和过多,袋装以封口后料袋长15cm为宜,瓶装以装至瓶颈为宜。
1.1.2蜜环菌培养基配制。
枝段准备:选用阔叶树尚未萌发的树枝,尤其是壳斗科、桦木科植物的树枝,如麻栎、槲栎、青冈、桦木等,其他如野樱桃、樗树等,这些植物呈灌丛样生长的,可进行择伐,乔木类可进行修剪,利用择伐株或修剪枝做枝段,可做到资源的永续利用。
将直径1~2cm的树枝,斜砍成3cm长的小段,放入0.25%硝酸铵溶液中浸泡20min后,捞出装入罐头瓶,装填紧实。
培养基主要配方:1号为去皮去芽眼马铃薯200g、白糖20g、黄豆粉5g、磷酸二氢钾1g、琼脂16g,加水定容至1 000mL,pH值自然;2号为玉米粉20g代替马铃薯,其他成分同1号。
天麻小菇属萌发菌生产技术
![天麻小菇属萌发菌生产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36649128a6c30c2259019ea5.png)
天麻小菇属萌发菌生产技术作者:陈顺方祁岑黄先敏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第15期摘要简要介绍了萌发菌的生活特性,并从菌种分离、鉴定、培养等方面介绍了萌发菌的生产技术,以指导实际生产。
关键词天麻;萌发菌;生产技术中图分类号Q949.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5-0110-01天麻又名神草、仙仙根、定风草、离合草、仙人脚、鬼督邮、还筒子、赤箭、离母、四龙子、鬼箭杆、盗人脚、山萝卜、水洋芋,其地下球茎是我国名贵的传统中药。
兰科天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无根、无绿色叶片,在其生活史中大部分时间在地下度过,既不能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矿物元素,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养生活,其生长发育所需营养主要依靠同化侵入其体内的一些真菌而获得。
种子需要同化小菇属等真菌才能获得营养而发芽,发芽后形成的球茎又必须同化蜜环菌才能正常生长发育形成成体球茎(箭麻)[1]。
从目前已用于生产的萌发菌看,萌发菌为弱腐生菌,培养条件苛刻、技术要求较高,一般由专业生产厂提供。
现将萌发菌生产技术介绍如下。
1生活特性到目前为止,文献报道的可促使天麻种子发芽的真菌有12种,用于生产的萌发菌均属于小菇属真菌,其生活特性如下。
1.1腐生为主,兼性寄生萌发菌对树叶中的纤维素有强烈的分解和消化能力,多腐生于高山林间落叶上。
当天麻种子落入感染了萌发菌的树叶上时,萌发菌又可侵入具有生命力的天麻种子。
因此,萌发菌主要营腐生生活,但也有兼性寄生的特性。
1.2萌发菌生长对空气的要求在自然条件下,主要分布在枯枝落叶层及疏松的表层土壤中。
在培养过程中如果培养料装得太多或瓶盖太紧,菌丝生活力减弱甚至死亡。
说明萌发菌是一类好气性真菌,需要有足够的氧气才能正常的生长发育。
1.3萌发菌生长对温度的要求在自然条件下,萌发菌子实体一般在夏季出现,说明其菌丝生长需要有较高的温度。
试验表明,萌发菌在15~30℃温度范围内均能生长,以25℃时菌丝生长为最快,低于20℃或高于28℃菌丝生长速度明显减漫,高于30℃以上24h,菌丝将失去生活力,甚至死亡。
神奇的天麻
![神奇的天麻](https://img.taocdn.com/s3/m/d6c5f9d3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24.png)
本草中国114神奇的天麻张进强贵州中医药大学肖承鸿贵州中医药大学周涛贵州中医药大学郭兰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中图分类号 R28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5390(2021)02-114-03 DOI 10.3969/j.issn.1673-5390.2021.02.015基金项目中医药现代化国家重点研发专项(2017YFC1700703),中央本级重大增减支项目(2060302);贵州省青年科技人才成长项目(黔教合KY 字[2021]205)种常用的保健食品,经常被用来作为煲汤的佐料。
天麻已被列入国家卫健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药食同源名录。
多年来,天麻作为老年人抵抗疾病、延缓衰老的常用保健品,深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天麻是我国的名贵中药材之一,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 rodia elat a Bl.的干燥块茎。
其性味甘平,入肝经,具有息风定惊、镇静安眠的功效[1]。
现代药理学证明其具有抗衰老、预防老年痴呆等作用。
在民间除了药用外,也是一【摘要】天麻是我国名贵中药材之一,具有广泛的生物效应,特别是有较全面的神经保护作用,在抗衰老、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在民间除了药用外,也是一种常用的保健食品。
天麻原植物是一种特殊的药用植物,其种子无胚乳,根、叶高度退化,无法直接从土壤中吸收营养,也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所需的物质。
天麻在整个生活史中需要依赖萌发菌和营养菌为其提供营养。
生产上采用“两菌一种”的种植技术,是影响天麻栽培生产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
本文从天麻的名称由来、种类、生长特性、人工种植技术、功效等方面概述了天麻的特征,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提出发展中药生态农业,科学合理的利用有限的林业和土地资源是保证天麻产业蓬勃、可持续发展策略之一,为绿色、高效生产天麻提供依据。
【关键词】天麻;蜜环菌;药食两用;生态种植本草中国中国食品药品监管China Food & Drug Administration Magazine2021年第2期(总第205期)115Gastrodia javanica (Bl.) Lindl.、疣天麻Gastrodiatuberculata F.。
天麻蜜环菌、萌发菌母种生产技术
![天麻蜜环菌、萌发菌母种生产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758ae7eb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99.png)
天麻蜜环菌、萌发菌母种生产技术菌种培养是微生物工程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介绍天麻蜜环菌和萌发菌母种的生产技术。
天麻蜜环菌的生产技术天麻蜜环菌的概述天麻蜜环菌(Ophiocordyceps sinensis)是寄生于青藏高原特有的天麻上的真菌,是一种重要的药用菌。
天麻蜜环菌具有滋补强身、亢进元气、活血止痛等功效。
因其生长在青藏高原上,种植难度大,市场价格高昂。
天麻蜜环菌的生产技术目前,国内的天麻蜜环菌生产主要依靠菌株保藏和菌丝体发酵的方式。
因为菌体繁殖周期长,生长条件较苛刻,中间环节多,所以天麻蜜环菌的制备工艺比较复杂。
菌株的保藏为了确保天麻蜜环菌的品种质量,要进行菌丝株的保藏。
保藏分为以下两类:1.把天麻蜜环菌菌丝体保存在深冷存储箱中:将培养出的天麻蜜环菌菌丝体经过特殊处理之后,放入深冷存储箱中保存。
这种方法适用于长期保存。
2.把天麻蜜环菌直接保藏在天麻上:将天麻收获后,用纱布包裹好,将培养好的天麻蜜环菌菌丝体涂抹在天麻上。
这种方法适用于短期保存。
菌丝体发酵生产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按照固态培养的方式来进行,主要步骤如下:1.选择营养和含水量适宜的基质:天麻蜜环菌具备较好的耐受性,可以在多种质地的基质上生长发酵,如:大豆糖蜜/麸皮、食用菌庚二酸盐、玉米棒芯、稻草粉等。
2.检查基质水分含量:盐度过高,水分过少都会对菌丝体的生长发酵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进行发酵之前一定要检查基质含水量的状态,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中种菌丝体:此处使用的是固体素、甘油、自来水组成的液态培养基,在选择好基质材料后,使用液态培养漿的方法进行预处理。
将微生物发酵完的发酵漿液挖出来,与基质材料混合在一起,又使之均匀铺开。
4.发酵过程:将芽胞菌杂菌加入;约在18℃附近为最佳生长温度下。
待繁殖至一定程度后,取出菌丝体,进行后续处理。
5.活性炭喷涂处理:为了去除细菌杂质以及其他的污染物,去掉附着物表面上的细菌、外物等杂质。
在菌丝体发酵完成后的表面,喷涂一定量的活性炭。
促进天麻种子萌发的石斛小菇优良菌株特性及作用
![促进天麻种子萌发的石斛小菇优良菌株特性及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d70cd4ea19e8b8f67c1cb989.png)
原球茎大小 长╳宽 mm Length and width of protocorms
2.62×1.20 1.37×0.705 3.84×1.48 2..10×1.00 1.85×1.10
2.00×0.77 1.702×1.03 3.30×1.56 2.18×1.07 1.78×1.20
100%
57.5 41.7 45.9 50.2 48.4
200%
60.7 55.0 43.8 56.2 51.7
300%
58.0 50.4 38.1 57.8 42.0
400%
55.9 43.1 31.6 40.2 34.3
2.6 不同菌株对天麻种子萌发后形成原球茎大小的影响 对培养 45d 的天麻种子发芽后形成原球茎的体积 长╳宽 进行测量 结果见表 4 其
3期
郭顺星等 促进天麻种子萌发的石斛小菇的优良菌株特性及作用
409
1.2 方法 1.2.1 5 种供试菌生长速度的比较: 将灭好菌的麦麸-葡萄糖培养基到入直径 9cm 的无菌培养 皿中 每皿加培养基 15ml 分别接入培养好的 5 种菌 接种量为直径 5mm 的圆形菌种块 每处理重复 5 次 25 避光培养 观察培养 3d 5d 10d 15d 20d 菌落直径及菌落生长特 征 1.2.2 不同温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参照郭顺星和徐锦堂 1990 方法进行 每处理重复 5 次 1.2.3 培养基含水量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取长 30cm 粗的试管 装入定量麦麸-锯末培养基 按重量百分比分别加入 100% 200% 300% 400%的蒸馏水 每处理重复 5 次 培养 30 天 时观测每一菌株在不同含水量条件下的菌丝在培养基中的生长长度 菌质 1.2.4 不同菌株对天麻种子萌发和原球茎生长的影响: 参照徐锦堂和郭顺星 1989 方法进行 1.2.5 不同菌株对天麻产量的影响: 在用砖干砌的 0.35M2 的穴中栽培天麻 每穴用天麻蒴果 6 个 600ml 促进种子萌发的菌株 蜜环菌各一瓶 直径 5cm 长 60cm 的树棒 10 根;种植两层 每一菌株各重复 5 穴 正常管理 培养 1.5 年 分别以无顶芽的天麻块茎俗称白麻或米麻 为 未成熟的天麻块茎 有顶芽的天麻块茎俗称箭麻 为成熟的天麻块茎 收获 并统计产量
天麻萌发菌种植技术
![天麻萌发菌种植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4418aec4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e6.png)
天麻萌发菌种植技术
天麻萌发菌的种植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菌材准备:选择直径约5~10厘米的杂木,去掉树皮,锯成约40厘米长的木段,然后放入水中浸泡2~3天,捞出后在室外晒干。
菌种制作:将杂木锯成约2厘米长的小段,然后将其放入菌种瓶中,加入适量的萌发菌菌种,用报纸封口,放入恒温箱中培养。
一般培养3个月左右,当木段上长满白色菌丝时即可取出备用。
种植方法:将已经长满菌丝的木段平放在地面上,然后在每个木段上放上天麻种子,再将准备好的沙土覆盖在木段和天麻种子上,轻轻压实。
一般每平方米可摆放10个左右的木段。
日常管理:种植后保持沙土湿润,注意防涝、防旱、防病虫害。
在生长过程中要适时浇水和施肥,并注意清除杂草和老菌丝。
采收:一般种植后1~2年即可采收。
当天麻长度达到30厘米左右时即可挖取。
采收时要小心地将天麻挖出,去掉泥土和杂物,洗净后晒干或烘干。
天麻小菇属萌发菌生产技术
![天麻小菇属萌发菌生产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afc06accb7360b4c2f3f640c.png)
天麻小菇属萌发菌生产技术天麻又名神草、仙仙根、定风草、离合草、仙人脚、鬼督邮、还筒子、赤箭、离母、四龙子、鬼箭杆、盗人脚、山萝卜、水洋芋, 其地下球茎是我国名贵的传统中药。
兰科天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无根、无绿色叶片,在其生活史中大部分时间在地下度过, 既不能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矿物元素, 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养生活, 其生长发育所需营养主要依靠同化侵入其体内的一些真菌而获得。
种子需要同化小菇属等真菌才能获得营养而发芽, 发芽后形成的球茎又必须同化蜜环菌才能正常生长发育形成成体球茎(箭麻)[1] 。
从目前已用于生产的萌发菌看, 萌发菌为弱腐生菌, 培养条件苛刻、技术要求较高, 一般由专业生产厂提供。
现将萌发菌生产技术介绍如下。
1生活特性到目前为止, 文献报道的可促使天麻种子发芽的真菌有12 种, 用于生产的萌发菌均属于小菇属真菌, 其生活特性如下。
1.1 腐生为主, 兼性寄生萌发菌对树叶中的纤维素有强烈的分解和消化能力, 多腐生于高山林间落叶上。
当天麻种子落入感染了萌发菌的树叶上时, 萌发菌又可侵入具有生命力的天麻种子。
因此, 萌发菌主要营腐生生活, 但也有兼性寄生的特性。
1.2萌发菌生长对空气的要求在自然条件下, 主要分布在枯枝落叶层及疏松的表层土壤中。
在培养过程中如果培养料装得太多或瓶盖太紧, 菌丝生活力减弱甚至死亡。
说明萌发菌是一类好气性真菌, 需要有足够的氧气才能正常的生长发育。
1.3萌发菌生长对温度的要求在自然条件下,萌发菌子实体一般在夏季出现, 说明其菌丝生长需要有较高的温度。
试验表明,萌发菌在15〜30C温度范围内均能生长,以25C时菌丝生长为最快,低于20C或高于28C菌丝生长速度明显减漫,高于30C以上24h,菌丝将失去生活力,甚至死亡。
1.4萌发菌生长对基质含水量的要求在自然条件下, 萌发菌多生长在湿度较高的环境中。
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的萌发菌对水分的要求不同, 但都喜欢生长在基质含水量在1 00%〜200%的高湿环境中, 基质含水量过高和过低都会导致菌丝生长速度减缓, 甚至停止生长。
萌发菌的制作方法
![萌发菌的制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7260444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3c.png)
萌发菌的制作方法1. 引言萌发菌是一种常见的微生物,具有营养丰富、菌丝生长快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培养、食品加工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萌发菌的制作方法,包括材料准备、培养基组分以及培养条件等内容。
2. 材料准备在制作萌发菌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高质量的培养基原料:如蔗糖、琼脂、氨基酸等; - 营养液或无菌水:用于配制培养基; - 菌种:可从实验室或市场上购买到纯种或菌种培养物。
3. 培养基组分配制萌发菌的培养基是菌丝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一般来说,培养基的组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3.1 碳源萌发菌的碳源一般选择易于分解的有机物,常用的有蔗糖、葡萄糖等。
在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碳源可以促进菌落的生长。
3.2 氮源氮源是构成细胞蛋白质和核酸的重要元素,对菌丝的生长和繁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氮源有氨基酸、胨等。
3.3 矿物元素矿物元素可以提供萌发菌所需的微量元素,如铁、磷、钙等。
在制作培养基时,可以添加一定比例的矿物元素,以满足菌丝的生长需求。
3.4 其他添加物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添加其他营养物质或添加剂,如维生素、抗生素等,以促进菌落的健康生长。
4. 培养条件培养条件对萌发菌的生长和繁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培养条件:不同类型的萌发菌对温度的要求有所不同,但一般在25-30摄氏度下培养效果较好。
过低或过高的温度都可能影响菌丝的生长。
4.2 pH值不同的菌种对pH值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一般在酸性到中性范围内,pH值为6-8之间,菌丝生长较佳。
4.3 湿度保持适当的湿度有助于菌丝的生长和培养基的液体状态。
一般来说,保持相对湿度在60-80%之间,有利于萌发菌的繁殖。
4.4 光照萌发菌大多数是光照条件下培养的,光照可以提供能量,促进菌丝的生长。
但也有一些菌株对光照要求较低,可以在暗处培养。
5. 培养步骤下面是一般的培养步骤,供参考:5.1 准备培养基按照3节所述的培养基组分配比例准备培养基,确保所有添加物均匀混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麻小菇属萌发菌生产技术
摘要简要介绍了萌发菌的生活特性,并从菌种分离、鉴定、培养等方面介绍了萌发菌的生产技术,以指导实际生产。
关键词天麻;萌发菌;生产技术
中图分类号q949.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5-0110-01
天麻又名神草、仙仙根、定风草、离合草、仙人脚、鬼督邮、还筒子、赤箭、离母、四龙子、鬼箭杆、盗人脚、山萝卜、水洋芋,其地下球茎是我国名贵的传统中药。
兰科天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无根、无绿色叶片,在其生活史中大部分时间在地下度过,既不能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矿物元素,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养生活,其生长发育所需营养主要依靠同化侵入其体内的一些真菌而获得。
种子需要同化小菇属等真菌才能获得营养而发芽,发芽后形成的球茎又必须同化蜜环菌才能正常生长发育形成成体球茎(箭麻)[1]。
从目前已用于生产的萌发菌看,萌发菌为弱腐生菌,培养条件苛刻、技术要求较高,一般由专业生产厂提供。
现将萌发菌生产技术介绍如下。
1生活特性
到目前为止,文献报道的可促使天麻种子发芽的真菌有12种,用于生产的萌发菌均属于小菇属真菌,其生活特性如下。
1.1腐生为主,兼性寄生
萌发菌对树叶中的纤维素有强烈的分解和消化能力,多腐生于
高山林间落叶上。
当天麻种子落入感染了萌发菌的树叶上时,萌发菌又可侵入具有生命力的天麻种子。
因此,萌发菌主要营腐生生活,但也有兼性寄生的特性。
1.2萌发菌生长对空气的要求
在自然条件下,主要分布在枯枝落叶层及疏松的表层土壤中。
在培养过程中如果培养料装得太多或瓶盖太紧,菌丝生活力减弱甚至死亡。
说明萌发菌是一类好气性真菌,需要有足够的氧气才能正常的生长发育。
1.3萌发菌生长对温度的要求
在自然条件下,萌发菌子实体一般在夏季出现,说明其菌丝生长需要有较高的温度。
试验表明,萌发菌在15~30℃温度范围内均能生长,以25℃时菌丝生长为最快,低于20℃或高于28℃菌丝生长速度明显减漫,高于30℃以上24h,菌丝将失去生活力,甚至死亡。
1.4萌发菌生长对基质含水量的要求
在自然条件下,萌发菌多生长在湿度较高的环境中。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萌发菌对水分的要求不同,但都喜欢生长在基质含水量在100%~200%的高湿环境中,基质含水量过高和过低都会导致菌丝生长速度减缓,甚至停止生长。
1.5萌发菌生长对基质酸度的要求
在自然条件下,萌发菌常生长在中性及偏酸性环境。
试验结果表明,萌发菌菌丝在ph值4.5~7.0均能生长,以ph值5.0~5.5最适
宜,碱性条件不利于菌丝生长。
2萌发菌的分离与鉴定
2.1菌种的分离
萌发菌通常分布在山区较为潮湿的枯枝落叶上,不像蜜环菌那
样有独特的菌索,一般不能直接用肉眼识别。
因此,用于分离萌发菌的材料十分有限。
如果在没有人为使用萌发菌的情况下,天麻种子能在树叶上萌发形成原球茎,说明这树叶上肯定有萌发菌,选取这
些树叶或原球茎作为分离材料(最好选原球茎),从中分离出萌发菌。
具体方法是:在天麻种子成熟季节,从山区林下收集潮湿的树叶,洗去泥土后,放入木箱、花盆等容器中,撒上天麻种子,盖上塑料窗纱,再撒1层树叶后盖上沙土。
2个月后观察是否有天麻种子萌发。
若有,则可取出原球茎并作为萌发菌的分离材料。
取出的原球茎先用清水洗净,于无菌室中用0.1%升汞水中浸泡1min,再用无菌水冲洗3~4次,最后用灭过菌的滤纸吸去表面的水后切成小块,分开放入事先准备好的pda平面培养基中培养,待原球茎小块处长出白色菌落后,进行菌种的纯化。
经纯化获得单一菌株后进行鉴定。
2.2菌种鉴定
在生产上,萌发菌鉴定最简便和实用的办法是进行天麻种子发
芽试验,即将经分离所得菌种拌播天麻种子,试验其发芽情况。
萌发菌大多分布在山区较为潮湿的枯枝落叶上,说明枯枝落叶是萌发菌良好的培养基质,但从现有萌发菌的试验结果看,树叶、玉米芯、棉
子壳、麸皮等都可作为培养基。
为方便后续发芽试验,最好选用树叶作为培养基。
具体方法如下:
用250ml的锥形瓶装上用水浸泡并洗净的树叶,稍加压紧,叶形较大的落叶可适当剪小。
然后进行高压灭菌,在无菌室将斜面培养基的菌连同培养基挑取一块,转接在树叶培养基中,在25℃下培养,菌丝长满后即可进行发芽试验。
做种子发芽试验时,先在直径约
10cm的培养皿底部垫1层薄的海绵,加入适量的水以保持潮湿,然后将已长满菌的树叶放在海绵上,再将天麻种子播撒在菌叶上。
在25℃下培养,3周以后用放大镜观察。
也可以用50ml的扁平克氏瓶,底部放海绵,加入适量水,上层放用水浸泡并洗净的树叶,高度达到瓶高的2/3,经高压灭菌后,接菌,待菌丝基本长满树叶后,在树叶和瓶壁上撒一些种子,通过瓶壁可观察到树叶上种子萌发的动态。
天麻种子只有1层薄薄的种皮,播种时消毒容易伤胚。
主要采取以下2种方法避免杂菌污染。
一是当天麻果实即将开裂而未开裂时,将果实剪下。
在无菌室中,先切去顶端残存的花冠,用25%酒精擦洗表面消毒,再挑取其中的种子播在有菌树叶之上。
二是将未作任何消毒的种子,直接播在菌叶之上。
但是叶面必须长满菌,使其占生长优势,这样种子带上的一些杂菌也不能生长,也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如果在所分离的菌种中有可使天麻种子发芽且情况满意的菌种,生产上就可以对其进行扩繁,以准备天麻种植时用。
同时,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鉴定,以确定该菌种是否为一种新的菌
种。
3萌发菌的培养
3.1一级菌种的培养
在天麻种子萌发试验中得到肯定结果并准备用于天麻生产的菌种,可在无菌条件下将其转接于pda培养基上进行扩繁,在22~25℃温度下避光培养,当菌丝在培养基上生长至2/3或基本长满培养基表面时,即可用于生产二级菌种。
3.2二级菌种的培养
在无菌条件下,将培养好的一级菌种转接于已灭菌的二级固体、半固体或液体菌种培养基上,在25℃恒温避光条件下培养,菌丝长满整个培养基后,所得菌种即为二级菌种。
3.3三级菌种(生产种)的培养
将培养好的二级菌种转接于三级菌种培养基上,菌丝长满后即得三级菌种。
三级菌种可用于伴播天麻种子,进行天麻有性繁殖播种。
4参考文献
[1] 杨嘉华,屈中权.昭通天麻的研究与开发[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