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光现象 全章教案

第四章 光现象 全章教案
第四章 光现象 全章教案

4.1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了解先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演示总结光的传播规律,通过讲解介绍日食和月食。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

●重、难点:

1重点: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2难点:使实验现象明显、日食、小孔成像的介绍。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设疑:一个西瓜在它被切开以前是什么颜色的?

分析: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西瓜瓤可能是红色的,也有可能是黄色的,如果是生西瓜,还可能是白色的,所以学生可能得到上述的三个答案,即红色、黄色、白色。但是标准答案是黑色的。学生们觉得很惊奇,一定会问:为什么是黑色的呢?原因很简单,因为西瓜没有切开以前,里面是没有光的,任何物体自身不发光也没有反射其他物体发出的光,那是黑色的。这个道理和在漆黑的夜晚,我们看什么东西都是黑色的是一个道理。假设这个世界没有光,我们看什么东西都是黑色的,或者说我们什么都看不见。由此说明光对人来说是很重要的,没有光,这个世界就不会如此五彩斑澜,如此美丽,甚至我们根本不能生存。二新课教学

(一)自主学习,思考下列问题:

1 什么是光源?光源可以怎么分类?

2 光的传播有什么规律?

3 什么是光线?光线实际上真实存在吗?

4 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有什么利用?可以解释哪些生活现象?

5 光的传播需要介质吗?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如何?什么是光速?(二)合作学习:小组交流与讨论。教师巡视。

(三)知识梳理

1光源

学生刚刚学过声源,可以让学生仿照声源的概念自己来归纳光源的概念。学生回答“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他们的理由是“能发出声音的物体叫做声源”。但这样是不是完整呢?很多物体都“能”

发光,但是不是所有发光的物体都是光源呢?举几个例子来说,比如电影荧幕,月亮,我们看起来都“能”发光,但他们是不是光源呢?

先分析一下,电影荧幕的光来自放影机上的投影灯,月亮的光是反射太阳的光,它们自己是不会发光的,所以都不是光源。可以提问学生,“我们怎样修改光源的概念才够完整?”学生答: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可以让他们列举生活中的光源。具体方法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看哪一个小组列举得最多,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回答。因为是比赛的形式,所以学生的参与热情会比较高,最后列举的数目也会很多。表扬列举得最多的小组,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同时对其中可能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比如说,学生可能会说“蜡烛”、“电灯”、“星星”等等是光源,告诉他们“点燃的蜡烛”、“开着的电灯”才是光源,“星星”并不都是光源,只有“恒星”、“流星”是光源,而“行星”、“卫星”、“彗星”等不是光源。

在理解的基础上说明,光源是可以分类的。

自然光源:太阳、萤火虫、灯笼鱼、斧头鱼。

人造光源:点燃的蜡烛、开着的电灯。

2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1)提出问题:用激光笔打到黑板上,学生看到光斑,那么光斑是通过

怎样的路径从激光笔走到黑板的?即光是如何传播的?

(2)猜想与假设:学生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晚上汽车、摩托车或者是

手电筒的光都是直线传播的,那么可以让他们大胆地猜测一下“光是如何传播的?”。学生答:“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实验检验:猜测完了以后,需要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物理本

来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实事求是

的学习态度。

①光在空气中的传播

做法:取一透明玻璃罩,将一张纸卷起点燃,然后将其熄灭,盖

入玻璃罩中,让烟雾充满其中。打开激光笔,让光线射入烟雾中。

现象:能看到一条明显的光路。

②光在透明液体中的传播

做法:取一透明玻璃罩,盛满水,在水中滴入适量牛奶(奶茶也

行),打开激光笔,刚让光线射入水中。

现象:能看到一条明显的光路。

③光在透明固体中的传播

做法:取一透明的玻璃,让光线射入玻璃中。

现象:能看到一条光路,但不是很明显。

(4)分析归纳

学生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教师将①②结合起来演示。虽然我们观察到光在空气部分和水

中分别是沿直线传播的,但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在空气和水面的分界

面上,光线发生了偏折,不再“沿直线传播”。应该怎么修改呢?

分析: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水中也是沿直线传播

的,只有在两种物质的分界面上才不是沿直线传播,所以,“光在

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5)得出结论: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光线:

①学生活动:从黑板上打一束光线,让学生用简单准确方式来描述这束

光的全部特点,使没有看到具体过程的同学能准确地重复这个动作。

②光线的引入:

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来形象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其中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光的传播方向。)

4 光的直线传播实例

(1)影子的形成

原理:光的直线传播(或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原理图:一个光源两个光源

(2)日食(原理:光的直线传播)月食(原理:光的直线传播)

(在A处看到日偏食,在B处看到日全食,在C处看到日环食)

(3)小孔成像(原理:光的直线传播)

成像特点:倒立的实像(上下、左右都颠倒)

当光屏和小孔的位置不变时,蜡烛靠近小孔,像变大;

当蜡烛和小孔的位置不变时,光屏远离小孔,像变大。

像的形状和小孔的形状无关,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4)步枪的瞄准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激光准直)、排队、种树等。

原理:光的直线传播。

.

●该活动能让学生

深刻体会引入光线

的必要性,但相对

来说比较占用时

间,从效率上讲不

太合适。

●玻璃中光路不是

很清晰,光线被发

散得比较厉害,实

验时,为了使现象

明显,可以略做手

脚——在玻璃后面

贴一张白纸,用激

光笔照射白纸而不

是玻璃。学生初学,

不会意识到这个问

题,有助于结论的

得出,但不够科学。

s.

不透明物体

s.

A

C

s.B

A

A

B

日地

月C

5 光速

前面学习了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 /s ,那么光的速度与

此相比较是大还是小呢?打雷的时候,雷声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我

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什么原因?因为光的速度比声速快。

列举生活中各种物体的速度,然后给出光的速度,作一个比较。摩

托车速度20m /s ,汽车速度30m /s ,飞机速度200m /s ,宇宙飞船速度

8000km /s ,而光在真空中的速度达到s m /1038 。

举例说明光速到底有多快:

1.如果一个飞人以光速绕地球运行,在1s 的时间内,能够绕地球

运行7.5圈。

2.太阳发出的光,要经过大约8min 到达地球。如果一辆1000km /

s 的赛车不停地跑,要经过17年的时间才能跑完从太阳到地球的距离。

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可以说明: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

速度,一般用字母c 来表示。光在真空中1s 能传播299792000m ,也就

是说。真空中的光速为c =2.99792×810m /s 。在空气中的光速是

2.997000×810m /s ,比真空中的光速略小,一般在真空和空气中的光

速都表示为c =3×810m /s 。在其他介质中光也可以传播,比如在水中,

v 水=3/4C ,在玻璃中v 玻璃=2/3C 。

排列一下:v 真空>v 空气>v 水>v 玻璃

6光年

学生有年的概念,所以很容易把光年理解成时间单位。通过学生自

己学习探索,可以了解光年是一个天文学上面的距离(或长度)单位,

它表示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同时要会计算天文学上面的一些简单问

题,比如说。

牛郎星和织女星相距16光年,它们之间相距多少千米?

解:1光年=3×810m /s (365×24×3600)s

=9.4608×1510m =9.4608×1210km

S =16光年=16×9.4608×1210km =1.51×1410km

答:牛郎星和织女星相距1.51×1410km 。

(四)效果检测:课堂训练 (下发本节习题,随堂测试部分)

三 课堂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四 作业(下发本节习题,综合测试部分)

五 教学反思

4.2光的反射(一)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知道光源,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及相应的实验技能。

2过程和方法:通过探究实验总结光的反射定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反射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2难点:掌握实验的技能。

●教学器材:

方形玻璃水槽、激光笔、牛奶、硬纸板、镜子、

自制的有法线的量角器(用纸画好拿去过塑即可)。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油光进入我们的眼睛。太阳、电灯、蜡烛等物体发出的光会射到我们的眼睛里,我们就能看见这些物体了,许多物体本身不会发光,我们也能看见这是为什么呢?

光→人眼(光的接收器)

直接发光的物体→光源

间接发光的物体→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备注:光在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二新课教学

(一)自主学习,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光的反射?

2 什么是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点、入射角、反射角?

3 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4 入射光线和反射光能能在法线同侧吗?

5 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如何?

(二)合作探究:小组交流与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视。

(三)知识梳理:

1光的反射现象:光射到物体表面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几个基本概念(一点二角三线)。

(1)入射光线AO

(2)入射点O: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交点。

(3)反射光线OB。

(4)法线:过O点作反射面的垂线ON。

(5)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6)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提问:引入入射角∠i及反射角∠r的意义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可能情境:甲认为,数学题常用“东偏南20°”来表示方向,所以入射角∠i及反射角∠r是表示光线传播方向的;乙认为,甲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地理上也是用角度来表示方向的。)

3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1)提出问题:光在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

即: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入射光线和

反射光能能在法线同侧吗? 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如何?

(2)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①如图所示,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桌上,再把一张纸板竖直地立在平

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 垂直于镜面。②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角

度射到O 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

描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径迹。③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几

次,并注意观察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位置。④取下纸板,

用量角器测量ON 两侧的角i 和r 。⑤纸板ENF 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

来的,把纸板NOF 向后(前)折,看在纸板上是否还能得到反射。

(3)分析与结论

实验次数 入射角∠i 反射角∠r 反方向入射,光路是否重合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相对位置 把纸板NOF 向后(前)

折,在纸

板上是

否还能

得到反射光线

1 0° 0° 是 位于法线两侧

2 30° 30° 是 位于法线两侧

3 45° 45° 是 位于法线两侧

4 60° 60° 是 位于法线两侧 不能

结论:

反射定律①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平

面内②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意: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④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4)评估交流

①怎样使纸板能稳定地竖直在平面镜上?

学生在讨论中提出多种方案,如在纸板后做一个支架,用纸盒的一

个侧面,用泡沫包装盒,等等。

②怎样得到“一束光”?

有人首先提出用太阳光,但马上有人反对,认为太阳光不是“一束

光”,又有学生想到前一节刚做的小孔照相机,其外筒可以利用,

透过外筒上的小孔,能得到“一束光”。可是,如果阴天怎么办?

用手电筒。集中大家的讨论结果,认为用一张开有小孔的黑纸蒙着

手电筒,就能得到“一束光”了。有学生提出用激光笔,效果更好。

③怎样画出光的径迹?

问题提出后,立即有学生想到,把光对着O 点入射,分别沿着入射

光和反射光线点点,用直尺连接OA 、OB 即是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了。

④为什么有些同学的实验失败了?

比如,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度数很接近,但是不相等?

演示实验一:在玻璃盒中点燃蚊香,使里面充满烟雾,比较手电筒

的光线与激光光线射入其中的效果。

演示实验二:用激光演示仪演示光的反射。

在演示实验的启发下,找出实验失败的原因:

A光的路径记录不够细心;B角度的测量不准确;C光束不够细。

⑤如何改进实验,使实验更容易进行并使数据更准确?

A改用激光笔作光源(可以使光路更清晰);

B在纸板上先细心地画好角度。通过改进再进行实验.

C可以用方形玻璃水槽,在底部放一面小镜子,装满水,滴入一些

奶茶、自制一个合适的量角器,贴在水槽后面。(可以避免纸板容

易导致不垂直的问题,水中的每一个位置都可以入射,都可以显

示光路;另外,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可以直接读出来,避免了

确定光线的位置、测量角度的手法等问题造成的误差对实验数据

的影响,同时,更省时间。)

(四)效果检测:课堂训练(下发本节习题,随堂测试部分)

三课堂小结(结合授课实际进行)

四作业(下发本节习题,综合测试部分)

五教学反思

4.2光的反射(二)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了解光路可逆,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巩固反射定律。2过程和方法:通过演示体会光路可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特点。3情感、态度、价值观:列举并讲解光路可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实例,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掌握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通过练习巩固对反射定律的理解。

2难点: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器材:

玻璃水槽、激光笔三支、牛奶、平面镜、凸面镜

自制的有法线的量角器(用纸画好拿去过塑)。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二新课教学:

(一)自主学习,思考下列问题:

1如果让光从原来反射光线的位置入射,反射光线会在什么位置?

2 什么镜面反射?镜面反射有什么特点?

3 什么是漫反射?漫反射有什么特点?

4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尊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二)合作学习,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

(三)知识梳理

1光路的可逆性。

小实验:用一块板挡在两个学生之间,使彼此小能看到对方,怎样才能彼此看见呢?由于学生有此经验,用一块镜子就能解决,作图说明光路的可逆性,学生很容易接受。

2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1)小实验:用手电或太阳光照在镜面上反射,照到学生的脸上,他们会感到刺眼;而照在白纸上时,光线则比较柔和。什么原因?

部分学生会认为:

①光照到镜面上发生了反射,而照在白纸上时,没有发生反射。

(马上遭到了其他同学的反对并进行纠正)

②光照在白纸上时,发生了漫反射。

提问:漫反射遵守光的反射规律吗?

生答:遵守。

(2)教师通过作图向学生解释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①让一组平行光入射到光滑的镜面,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做出每一条

入射光线的发现和反射光线,结果发现,光线平行射到光滑的镜面上,会平行地射出,这样的反射叫做镜面反射。由于平行射出的反射光线比较集中,光线相对较强,若进入眼睛时,就会感到“刺眼”“晃眼”。

②课本上虽然后漫反射的光路图,但是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并不能

理解为什么会向四面八方反射。教师可以把凹凸面放大成一个曲面。

然后做一组平行入射的光线,同时教会学生做出每一条入射光线相对于曲面的法线,再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做出每条光线的反射光线。

结果发现,平行入射到这个表面的光线被反射到四面八方,这样的反射叫做漫反射。由于漫反射将原本较强的平行光线反射到四面八方,就会导致每一个方向上的光线都相对较弱,这样的光线进入人眼时,就会感觉比较柔和。

(3)生活中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现象

①镜面反射:黑板反光、阳光下的的玻璃幕墙很刺眼、皮鞋擦得很“亮”、

②漫反射:凡是能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的都是漫反射。如:电影院各

个角度的人都能看到屏幕上的图像(电影屏幕一般用布而不用玻璃)。

各个方向都能看到某张桌子等。

③如何避免镜面反射?答:使反射面尽量粗糙。

④自行车的车灯设计:光线从哪个方向射来,

就从哪个方向反射回去。

夜晚,当汽车发出的光照射到自行车尾灯上时,

司机看到尾灯反射的光,就能及时避让 ⑤雨过天晴迎着月光走和背着月光走的积水问题:

迎着月光走,亮的是水,暗的是地面;

背着月光走,暗的是水,亮的是地面。

⑥镜子挂在墙上,用手电筒照射镜子和墙壁,

不同的方向看到的现象:

在A 处,墙壁发生漫反射,有光线进入人眼,镜子发生镜面反射,光

线也进入人眼,由于镜面反射产生的光线比漫反射的强,所以看到镜

子时亮的,墙壁是暗的。

在B 处,墙壁发生漫反射,有光线进入人眼,镜子发生镜面反射,但

是光线没有进入人眼,所以看到镜子时暗的,墙壁是亮的。

(四)效果检测:课堂训练 (下发本节习题,随堂测试部分)

①请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

②请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使光水平射入涵洞)(

使光竖直射入井

底)

③作出点光源S 通过平 ④作出点光源S 通过平面镜MN 照亮

面镜照亮A 点的光路 不透明物体右侧地面或光屏的范围;

三 课堂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四 作业:(下发本节习题,综合测试部分)

五 教学反思:

A B S A S A 图

30

4.3平面镜成像(一)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了解平面镜成像特点、成虚像及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2过程和方法:探究理解平面镜成像特点,观察现象,感知虚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和难点:

1重点: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成的是虚像及虚像的形成原因。

2难点:试验中找不到像、成两个像等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

●教学器材:(以一个小组为单位准备)

蜡烛2支、玻璃板(带支架的厚薄各一块)、火柴(一盒)、镜子一面 刻度尺(一把)、方格纸、量角器、光屏、白纸(一张)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演示:“烧不坏的手和吹不灭的蜡烛”。

1应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在透明玻璃板前后等距的位置分别放置

相同的蜡烛。并让学生看清这是两支蜡烛。2 调整好角度,让学生能透

过玻璃看到两支蜡烛,但不能从侧面看见蜡烛。3 渲染气氛,点一支,

两支会同时燃烧(正面的同学会看到前后两支蜡烛在燃烧,会表现出惊

奇的姿态,侧面的同学会看到后面的蜡烛根本没有燃烧,会比较着急,

或者揶揄老师在骗人)4再次渲染气氛,把手指放到后面的蜡烛上方“烧” (正面的同学会看到老师的手指在火焰上却安然无恙,侧面的同学看到

真相)5 吹玻璃后面的蜡烛,前面的不灭。(正面的学生会看到蜡烛怎么

也吹不灭,侧面的同学看到真相)6 吹灭前面的蜡烛,后面的也熄灭。

二新课教学

(一)自主学习,思考下列问题:

1 什么叫做像?什么叫做平面镜成像?

2 平面镜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3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什么?

4 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二)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

1 像、平面镜成像原理及虚实

当你照镜子时,可以再镜子里看到另外一个“你”,镜子里的这

个“人”就是你的像。由于这个像是通过平面镜形成的,这种现象叫 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后面并没有点燃的蜡烛,但是我们

却看平面镜后面好像有烛焰。这是为什么?

原来,光源S 向四处发光,一些光经平

面镜反射后进入了人的眼睛,引起视觉。由于

有光沿直线传播的经验,人会感觉这些光好像

是从进入人眼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焦点S '处

发出的。S '就是S 再平面镜中的像。

由于平面镜后并不存在光源S ' ,进入眼

睛的光并非真正来自,所以把S '叫做虚像。

实像:由实际光线汇聚成的像叫做实像。实像可以用光屏承接。

虚像:无实际光线汇聚成的像叫做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由于不同的角度会看到不同的现象,为了照顾绝大多数同学的感受,教师要调整好角度,也可以让侧面的同学站到中间。

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步骤

(1)如图,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白纸,纸上竖立

一块玻璃板做平面镜。沿着玻璃板在纸上

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 放在玻璃板前面,观

察它在平面镜后面成的像。

(3)将另一支点燃的同样大小的蜡烛B 竖立

平面镜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

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蜡烛B 此时的位置就是蜡烛A 的像的位置。

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同时注意观察蜡烛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

是否相同。

(4)把光屏放在蜡烛B 的位置,观察光屏上是否有蜡烛A 的像出现。

(5)移动点燃的蜡烛,再重复步骤(2)(3)(4)至少2次。

(6)用直线把每次试验中蜡烛和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起来,并用刻度

尺分别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用量角器测量这些连线与平面镜

所在位置的夹角大小,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分析与结论

(1)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相等 。

(2)平面镜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相等 。

(3)平面镜所成像的位置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垂直 。

(4)平面镜成的像是 虚 像。

利用数学课本中有关对称的知识,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也可以表述为: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实验次数 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物与像的大小关系 物与像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夹角的大小 光屏上是否有像出现 蜡烛A 到平面镜的距离 蜡烛A 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1 5 5 相等 90° 否

2 10 10 相等 90° 否

3 15 15 相等 90° 否 …

(1)实验中为什么用平板玻璃而不用镜子?

明确:为了准确确定像的位置和方便比较像的大小。

虽然成像不如镜子清晰,却能在观察到蜡烛A的像的同时观察到蜡烛B,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为什么平板玻璃要用薄的?

明确:用厚玻璃板会导致形成两个像。

(3)刻度尺有什么用?

明确:便于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4)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

明确: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5)不点燃蜡烛能实验吗?为何点燃前面的蜡烛,不点燃后面的蜡烛?

明确:能,但是成像不够清晰,实验不方便。前面的蜡烛点燃是为了使光线充足成像清晰,后面的蜡烛不点燃是为了便于使物与像重合,确定像的位置(如果点燃,会给分辨蜡烛B和蜡烛A的像造成困难)。

(6)小红不管怎么移动蜡烛B都不能使蜡烛与像重合,为什么?

明确:①平板玻璃没有与桌面垂直,导致成像在上方或者下方。

②蜡烛A在实验过程中燃烧掉一部分,而蜡烛B大小不变。

(7)用光屏能否承接到蜡烛的像?为什么?

明确:不能。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8)实验还可以怎么改进?

明确:可以用方格纸或刻度尺代替白纸。这样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可以直接观察到。

(三)效果检测:课堂训练(下发本节习题,随堂测试部分)

三课堂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四作业:(下发本节习题,综合测试部分)

五教学反思:

4.3平面镜成像(二)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理解及应用,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

2过程和方法:通过简单问题多角度变化加深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2

难点:掌握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复习导入。

二新课教学

(一)自主学习,思考下列问题:

1 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2 什么是球面镜?球面镜有哪些?它们对光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3 凸面镜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4 凹面镜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二)合作学习,学生以小组方式进行讨论交流

(三)知识梳理

1平面镜成像的应用(有时候成像和改变光路可以同时满足)

(1)成像

①对着镜子梳妆打扮②对着镜子练习舞蹈③医生用小镜子检查病人牙齿

④比较小的屋子用 ⑤建筑利用水面形成 ⑥美发室的镜子,方便

平面镜扩大视野 完整的美学图像 消费者和美发师造型

(2)改变光路

①军事上的潜望镜

●授课时,根据需要,可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将图片展示给学生,若条件不允许,可口授并结合简笔画让学生了解。

(成等大倒立的虚像) (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②太阳能发电

③医生用小镜子检查病人的牙齿

④我国古代的潜望镜

2 球面镜:凸面镜和凹面镜的总称。

凸面镜对光的作用:对光有发散作用,成像比物体小。可以扩大视野。

凹面镜对光的作用:凹面镜对光有汇聚作用。

3 凸面镜的应用:汽车后视镜、街头路口的反光镜等。

凹面镜的应用:汽车前灯的反光装置、手电筒的灯罩、太阳灶

耳鼻喉科医生常用凹面镜汇聚光线为病人看病等。

(四)课堂训练(关于平面镜成像的一些典型例题)

①小明高1.8米,他在镜子中成的像有多高?(1.8米) 小明往后退3米,他的像变大还是变小? (不变,因为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二小明的体型无变化。 为什么小明的像看起来变小了?(远离镜面后,看像的视角变小) ②月亮到地球的距离大约是380000公里,有一个水池深2米,请问月

亮在月中的像距水面多少米?(380000公里)

③给出钟表的像,略去数字,问现在是几点?

把许多平面镜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把太阳光反射后汇聚到同一个位置。 (正对着钟楼看时:如图,翻到纸的背面,把纸倒过来看;如果站在钟楼的一边,背对着钟楼看水面,看到的图像与第一幅一样,方●在镜子后面放一块木板,还能看到像吗?(学生答不能)

(翻到纸的背面去看)

④一个身高1.8米的人,想在平面镜中看到自己完整的像,镜子要多高?

⑤小明通过什么办法,在站台上就能测出广告牌到玻璃屏蔽门的距离?

⑥关于平面镜成像的作图题:做出点光源和相应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

找出平面镜的位置

利用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出光源S及其像点S ,并把光路补充完整;

三课堂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四作业:(下发本节习题,综合测试部分)

五教学反思:

4.4光的折射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知道光从空气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认识折射现象。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培养对自然的热爱亲近感。

●重、难点:

1重点:知道光从空气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的偏折规律。

2难点:培养学生利用折射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小游戏:碗中放入一枚硬币,调整眼睛到刚好看不见硬币的位置,另一同学向碗中缓慢倒入水,当水升到一定高度时,观察现象?

(激发学生兴趣)

提问:上述现象是怎样引起的?能否用以前学的知识解释?

(学生思考后,感到知识不足,引起求知欲)

二新课教学

(一)自主学习,思考下列问题:

1 什么是折射?

2 什么是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入射角、折射角?

3 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的相对位置如何?

4 折射角和入射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5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吗?

6 生活中有哪些折射现象?

(二)合作学习:小组交流与讨论。教师巡视。

(三)知识梳理

1光的折射现象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几个基本概念(一点二角三线)。

(1)入射光线AO

(2)入射点O: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交点。

(3)折射光线OB。

(4)法线:过O点作反射面的垂线ON。

(5)入射角∠α: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6)折射角∠β: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3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1)探究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中,折射光线向界面偏折,还是向法线偏折,如图1。(进一步激发求知欲,明确探究目的)

①学生猜想,并在黑板上画出自己猜想的折射光线的位置。

(学生可能的猜想如图2)

②讨论猜想的合理性。

③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并交流,确定可行方案。

④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要求画图记录下观察到的光进入水(玻璃)中的传播途径)

⑤交流实验结果:每个组各得到什么结论?不同组的结论是否相同?

⑥用语言表达探究1的结果。

结论1: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2)探究2:多改变几次入射光的方向,你还会发现什么规律?

①分组实验,收集证据。(要求仔细观察对比现象,画出观察结果)

②组内对观察结果比较分析。

③交流,A如何定义折射角?B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如何变化?C当

光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如何?(教师适时表扬表现好的组)

结论2: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结论3:光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④(激疑)“折射断筷”、“水中硬币升高”

都是光的折射现象,能否用刚才得到的结

论解释呢?

(学生讨论后产生了新的疑问:刚才的结论

是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规律而“折射

断筷”、“硬币升高”是光从水射入空气中形成的)

(3)探究3:光从水(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向法线还是界面偏折?如图3。

①学生猜想并画出图表达自己的想法。

②讨论交流:师投影学生做图的情况

作这个猜想时,你做了什么样的假设。

(学生能从光反射时光路可逆,联想到光的折射时光路也是可逆的)

③实验验证:A教师演示光从空气斜射半圆形玻璃砖,如图4;B哪位

同学能帮助老师逆着折射光射入另一束光,让同学们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途径呢?(学生们跃跃欲试、兴趣很高)C学生观察到光从玻璃中射入空气中的光与原入射光重合。D教师要求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画到黑板上。

④结论4: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结论5:光从空气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4折射规律的应用

(1)体验“叉鱼”

制作鱼模型并固定于方型水槽中,用直铁丝作鱼叉,对准看到的鱼下叉,看谁能叉准,并让该同学说出叉准鱼的“奥妙”是什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热情,体验成功的喜悦)

(2)利用动画讲解“鱼的虚像形成的原因”。

(3)学生讨论“折射断筷”、“硬币升高”、“池底变浅”的原因。

(4)分组实验:观察玻璃砖后的钢笔“错位”。

(让学生再次体验折射使眼睛产生的错觉)

(5)折射现象不仅会使眼睛“受骗”,有时还会产生一些很美的奇观。

(有条件的话,播放“海市蜃楼”、2001年北京天空出现的“三日同辉”的影像资料)

(四)课堂训练

1大致画出反射光线、折射光线,标出反射角、折射角的位置。

2完成光通过玻璃的大致光路,或A点经过B点的大致光路。

3 (1)某同学通过玻璃看到水中一条鱼在A点,而鱼的实际位置在B

点,试画出人看到鱼的光路;

(2)人们通过厚的玻璃观察到池内的鱼,画出图中AB透过玻璃的光路(3)两架敌机,一架是实际飞机,一架是从潜水艇的观察口看到的该飞机的像,请用光路确定哪架是实际飞机

三课堂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四作业:(下发本节习题,综合测试部分)

五教学反思:

4.5光的色散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了解色散、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光谱、紫外线和红外线。2过程和方法:通过自学及教师适当讲解获取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

1重点:了解色散、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光谱、紫外线和红外线。

2难点: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问题导入:白天我们看到的光从何处来?太阳光是什么颜色的?

明确: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色是最单纯的颜色,白光是最单纯的光,不能分割,到17世纪英国的科学家牛顿通过一个实验发现了一种极为奇妙的现象,让人们对于上述问题有了明确的认识。那么大家想知道他的实验是怎么做的吗?白光到底能不能分解呢?

二新课教学

(一)自主学习,思考下列问题

1 太阳光是什么颜色的?什么是色散?

2 色光的三原色是什么?

3 什么是可见光谱?

4 什么是紫外线?紫外线有什么特点?

5 什么是红外线?红外线有什么特点?

(二)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

(三)知识梳理

1 色散

情境介绍:17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光是最单纯的颜色。知道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了色散,这才解开了光的色彩之谜。牛顿是怎样让太阳光色散的呢?我们一起来做一下。

(1)出示三棱镜让大家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

点评:透明的,有三条棱。

演示: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调节,另一边用白屏承接,引导学生认识观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了什么?

在黑板上画示意图。

结论: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会被分解成个钟颜色的光,如果用一个白色的光屏来承接,在白色的光屏上就形成了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青)、紫。

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青)、紫集中颜色叫做色散。

(2)根据光路的可逆性,被分解出来的其中色光如果逆着原来出射的方向入射到三棱镜上,将会出现什么现象?

点评:七种色光逆着原来出射的方向入射到三棱镜,会复合成白光。

(3)拓展:雨后的彩虹是怎么形成的?

明确:下雨过后,空气中有很多小水珠,由于重力的作用,它的下半部分比较大,上半部分比较小,近似于一个三棱镜。太阳光经过水滴后也会发生色散,空气中有很多水滴聚在一起,正因为如此,我们在雨过天晴会看到彩虹。

2 色光的三原色

(1)白光色散后的各种色光混合后又复合成了白光,那么其中单色光中的任意两种或几种混合后又将得到什么颜色呢?

有条件的话播放色光的混合视频。没条件的时候进行口述讲解。

明确:人们发现,把红、绿、蓝三种能产生各种颜色。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光的三原色。

注意:颜料的三元色品红、黄、青混合后也能得到各种颜色,但是和色光的三原色混合后得到各种色彩的原理是不一样的。

(2)拓展:彩色电视机的制成原理是什么?

电视机屏幕上显现出来的画面,丰富多彩的颜色,都是由红、绿、●这种设计简单,但是给了基础较差的学生一定的提示,使其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通过实验来解释,更加直观,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但若是当天没有太阳,可改为口述。或多媒体展示。

●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用物理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从而将生活和物理紧密地联系起来。

●彩色电视机屏幕的观察可事先让学生在家观察。

蓝三种色光组成的。如果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机画面就会观察到这一现象了。

3 光谱

(1)白光经过三棱镜后再光屏上形成一条彩带,自上而下分别是什么颜色的光?

明确:自上而下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青)、紫。

三棱镜可以把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青)、紫这几种不同颜色的色光,把它们按照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2)我们在学习声的知道,声音有可听见的声音,也有听不见的声音,那么光有看得见的光,有没有看不见的光?

明确:在光谱上,看得见的红、橙、黄、绿、蓝、靛、紫各种色光,叫可见光。天文学家赫歇尔在1800年研究光谱中各种色光的热效应时,把温度计移到光谱的红光区域外侧,结果温度上升得很快,说明那里有看不见的射线射到温度计上,于是发现了红外线。德国化学家里特1801年在光谱的紫光区域外侧放置了一张照相底片,结果底片感光了,于是紫外线被找了出来。

在光谱上,红光以外的区域是红外线,紫光以外的区域是紫外线。

都是人眼看不见的,叫做不可见光。它们没有颜色。

(3)红外线的应用

明确:热作用、红外线夜视仪、遥控器、卫星遥感、温度计。

注意: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的物体辐射的红外线越强。如:桌子和人都在辐射红外线,人的温度比桌子的高,人辐射的红外线比桌子的强。

①物体在温度升高时,辐射的红外线会大大增强。人体生病使,

局部皮肤的温度异常,如果在照相机里装上对红外线敏感的胶片,给皮肤拍照并与健康人的照片进行对比,有助于对疾病做出诊断。

②夜间人的温度比野外草木、岩石的温度高,人体辐射的红外线

比它们强,人们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红外线夜视仪,可以用在步枪的瞄准器上。

③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也在不停地吸收红外线,吸

收红外线后物体温度会上升,按照这个原理可以制成红外线烤炉。

④红外线还可以用来进行遥控。如各种电器的遥控器。若将遥控

器对准周围墙壁按按钮,有时也可以控制电器,说明红外线也满足光的反射定律。

(4)紫外线的应用

明确:验钞机、杀菌消毒等。

①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钞票或商标的某些位置用荧光物

质印上标记,在紫外线的照射会发出可见光,这是一种有效的方位措施。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制成了验钞机。

②紫外线有化学作用,能杀死微生物。在医院有很多病菌,可

是用消毒水来消毒,它成本高,味道又难闻,所以医院和食品店常用紫外线消毒。太阳光是天然紫外线的重要来源,衣服、被子经常在阳光下晾晒,可以灭菌消毒。

③紫外线有生理作用。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

素D,促进身体对钙的吸收,对骨骼的生长和身体健康有好处。

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轻则皮肤粗糙,重则产生皮肤癌。

太阳是天然紫外线的中药来源,在地球的周围包裹着一层厚厚的大气层,阳光的紫外线大部分被上层的臭氧层吸收,不能到达地面,这才使地球上的生物得以生存。今年来,臭氧层正在受到空调、冰箱里面放出的氟利昂等物质的破坏,臭氧层出现“空洞”。为了保护家园,要停止生产氟利昂,研制出氟利昂的替代品。

三课堂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四作业:(下发本节习题,综合测试部分)

五教学反思: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4.3 平面镜成像 一、【目标导学】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解平面镜成虚像,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2.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 3.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对实验过程中的信息做好笔记,细心体会。 学习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学习难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虚像的形成;凹面镜与凸面镜的作用。 知识回顾: 光的反射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射分______反射和______反射,黑板上的反光部分发生了__________反射,光线强度比粉笔字发生____________反射的光线强。 探究案: 一.任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根据课前预习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 1.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 。 2.纸上_____一块______ (为什么不用平面镜? __________ )。 3.在纸上记下__________ 的位置。 4.把一支_______的蜡烛放在镜前,可以看到它在玻璃后的__________。再拿一支______ 的同样的蜡烛 ___________________ ,直到__________ 为止。这个位置就是_________的蜡烛。在纸上记下两者的位置。 观察并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移开玻璃板,将两个位置连接一起来,连线与镜面有什么关系? 用__________测量物距(即蜡到镜面距离)和像距(即像与镜面距离)它们有什么关系? 再做一次,能否得到相同的结论? 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平面镜虚像的原理 如图右图所示,s是烛焰上的一点,从s点发出了两条入射光线, (1)、请你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利用尺规或是量角器分别准确的找到对应的两条反射光线。(2)、思考讨论:反射光线沿传播方向能否相交?反射光线所在的这两条直线能否相交呢?怎么相交的? 如果人的眼睛正处于反射光线传播的路径上,会觉得这两条光线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作图说明) 平面镜成像原理: 达标案: 1.某人身高1.7m,站在一块镜子前2m 处,那么他的像距离镜子________m,像与人相距 ________m,当他远离镜子0.5m,此时像距为________m,像与他相距________m,像高为 ________m 2.凸面镜能使平行光束________,凹面镜能使平行光束___________. 3.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____("虚"或"实")像,像的大小跟物的大小__________,像和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教案】第4节 光的折射

第4节光的折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 2.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教学重点 知道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难点 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 教学方法 实验法、归纳法、讲练法. 教学用具 演示用:激光光源、光的折射演示装置、水槽. 学生用:碗、筷子、茶杯、硬币、适量的水.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让学生做两个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实验1]在碗中盛满水,把筷子斜插到碗的底部,从侧面斜视水面,会发现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向上弯折了. [学生实验2]在空的茶杯里放一枚硬币,移动杯子,使眼睛刚刚看不到硬币,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慢慢地向杯里倒水,随着水面的升高,观察者看到了硬币,还会发现硬币升高了. 上述实验中,学生能看见水中“弯折”的筷子和“升高”的硬币,是由于光在水和空气的界面上发生了一种光现象,这就是本节要学习的光的折射,由此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一)光的折射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反射现象.以及光在反射时所遵循的规律——光的反射定律.这些现象都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现象.那么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又将如何传播呢? 教师利用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圆形白色屏E(可用2 cm厚木板刷上白油漆)边缘标有均匀刻度,中间开有长方形口,恰好将长方形玻璃容器放进去,容器中装适量的水,并在水中插有可转动的白色屏F(树脂板或塑料板),白色屏E和F可显示光束传播的路径.圆周上有一可移动的激光光源S(可用激光棒). [师]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传播方向是否改变呢? [生甲]传播方向不改变,仍沿直线传播. [生乙]传播方向要发生改变. [师]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如果改变方向,是向介面偏折呢?还是向法线偏折? [生甲]向介面偏折. [生乙]向法线偏折. [师]上面问题的回答谁对谁错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验证一下. [演示1] 使E、F在同一平面上,让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 [现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空气中发生反射,同时在水面处改变方向进入水中,同时向法线偏折.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refraction) (二)有关折射的几个专用名词 1.教师把刚才光的折射现象在黑板上画出光的折射光路图.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学案】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

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 一、学习目标 1、能区分光源和非光源。 2、通过探究,归纳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3、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现象;列举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实例。 4、记住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2、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难点: 1、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2、光线。 三、器材准备 分组器材:激光笔一支、果冻一个、软橡皮管一根、带孔的纸板两张、大头针几枚、平面镜一面、白屏一张、装了水的玻璃杯(水中满了少量墨水)。 教师教具:小孔成像演示器(用蛋糕盒自制)、氦氖激光器(或激光笔)、水槽两个、浓度不同的糖水四种、40瓦电灯等。 四、学习活动 (一)思考:为什么白天我们能看到许多物体,而漆黑的夜晚却看不到?日食是怎样形成的? (二)认识光源: 阅读课本P69页,思考什么是光源?。 常见的光源有哪些?。 (三)探究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1、应用桌面上的器材,通过开放性实验探究:光在空气、水、以及果冻这些介质中如何传播? 先开放性分组实验,然后小组间交流实验结果 方法一:用激光笔发出光束向滴了少量墨水的水中投射,观察光在水中____传播。 方法二:用激光笔发出光直接照射果冻,观察光在果冻中_____传播。 方法三:将激光射过拉直了的橡皮管,若橡皮管弯曲______射过。 我们可归纳出:光在空气、水、果冻、玻璃等介质中______传播。 2、探究光在同种介质中是否沿直线传播 观看教师演示:光在非均匀糖水中传播的实验 教师演示:如图,在支架上固定一个薄水槽,其中放置一个白屏来显示光的路径,事先配有四杯浓度不同的糖水,将它们按浓度从大到小依次倒入水槽(四种糖水的量按一定的比例),由于各层糖水间相互混合,所以水槽内形成了从上到下浓度逐渐变大的不均匀糖水。将一束激光从透明水槽侧面沿白屏表面75°左右的入射角,由最上层溶液斜向下射入非均匀糖水,可见激光路径在非均匀糖水中______。 再观察对照实验,用激光光束斜射入同种均匀的蔗糖溶液中,光的路径是____。

物理第四章 光现象单元练习题

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单元练习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时对着墙壁按遥控器键也能控制电视机,这是因为紫外线发生了反射 B.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在水面处折射了,这是光的反射现象C.看到物体成的虚像时,并没有光线射入我们的眼睛 D.透过书桌上的玻璃板看玻璃板下面的字,是光的折射现象,看到的字是虚像 2 . 下图列出的我们能够看到的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从后视镜中看车后景物 B.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 C.树荫下形成圆形光斑 D.桥在水中的倒影 3 . 某同学站在平面镜前照镜子,她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

A.比她大的实像B.比她小的实像C.比她小的虚像D.与她等大的虚像 4 . 小芳家住在一高层电梯楼上,她从超市购物回来乘电梯上楼到家中,电梯匀速上升时,手对购物袋的拉力为F1 ,电梯停在她家所在的楼层时,手对购物袋的拉力为F2 ,关于F1、F2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1>F2 B.F1<F2 C.F1=F2 D.F1≥F2 5 . 如图所示的光学现象中,与其他三个原理不同的是() A.潭清疑水浅 B.铅笔弯折 C.看到的鱼在实际鱼的上方 D.手影游戏 6 . 关于下图中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A.甲图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乙图中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丙图中水中的筷子弯折是光的折射现象 D.丁图中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 . 下列成语与其物理知识相符的是 A.杯弓蛇影——光的折射B.井底之蛙——光的反射 C.猴子捞月——光的折射D.凿壁偷光——光的直线传播 二、填空题 8 . 乐乐学习了物理,在生活中发现很多现象都蕴含了物理知识.①学校保安利用遥控器打开学校大门利用了__________;②倒车雷达利用了__________;③手机WiFi上网利用了________;④医院用的消毒灯利用了__________;(选填“超声波”“电磁波” “红外线”“紫外线”) 9 . 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改变入射光的方向,使入射角变大,则反射角变___(大/小); 以ON为轴将硬纸板的右半面向后旋转,在硬纸板上__(能/不能)观察到反射光. 10 . 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水和玻璃,测得数据如下表: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能得出一些规律。请写出一条:__________________ 11 . 如图是某种蝴蝶翅膀的局部放大图,这种蝴蝶的翅膀在阳光的照射下;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呈现各处各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新版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4.1 光的直线传播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 m/s。 【过程与方法】 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继学习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情景导入】 (影子谜语)你们知道影子形成的原理吗? 学习内容:光的直线传播 阅读课本P69至P71的内容,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记住光源定义和真空中的光速。 【自学检测】 1.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下列物体:①星星、②月亮、③太阳、④钻石、⑤电灯、⑥电视屏幕、⑦无影灯、⑧萤火虫、⑨灯笼鱼、⑩交通路牌。上述物体中一定是光源的是③⑤⑥⑦⑧⑨,一定不是光源的是②④⑩,可能是光源的是①,属于人造光源的是⑤⑥⑦,属于天然光源的是③⑧⑨。 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光在水中的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2/3。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 一、光的直线传播 由图4.1-1可知: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演示实验图4.1-2得出: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实验要在水中滴几滴牛奶的目的是靠悬浮在水中的牛奶颗粒反射光呈现出光路。 问题: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 1.实验探究: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 (1)教师演示实验,然后小组间交流实验方法和结果。 方法:将激光沿白屏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可以看到光在空气和水中的路径都是直线,在空气和水的界面上发生了偏折。 归纳得出: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但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偏折。 这两个现象说明光必须在同种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但光在同种介质中光就一定沿直线传播吗? (2)演示:光在非均匀糖水中传播的实验。得出光在同种非均匀介质中路径发生弯曲。 做法:在支架上固定一个薄水槽,其中放置一个白屏来显示光的路径,事先配有四杯浓度不同的糖水,将它们按浓度从大到小依次倒入水槽(四种糖水的量按一定的比例),由于各

(完整word版)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大全,推荐文档

知识点1:光源和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人造光源。 2.光的传播规律: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光线是研究光的传播的理想化模型。 4: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和应用: (1)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在不透光的物体后面,光照射不到,形成了黑暗的部分就是影子。 (2)日食、月食的成因: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并且三球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光沿直线传播过程中,被不透明的月球挡住,月球的黑影落在地球上,就形成了日食。 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中间时,太阳光被不透明的地球挡住,地球的影落在月球上,就形成了月食。 (3)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与孔的形状无关,像的大小决定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与光屏到小孔的距离的大小关系。 (4)激光准直、排队看齐等。 5.光速: (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2)光在其他各种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小。 (3)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可认为是3×108 m/s。 知识点2:光的反射 1.概念:光射到物体的表面的时候,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就是光的反射。我们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2.光的反射定律: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法线居中、两角相等、三线共面)。 3.类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物体表面光滑时产生镜面反射;物体表面粗糙时,发生漫反射。二者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4.说明: (1)反射定律的第三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为先有入射,后有反射;入射在前,反射在后;入射是因,反射是果。 (2)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3)当垂直入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线合一。 知识点3:平面镜成像 1.原理:物体发出(或发射)的光射到镜面上发生发射后,由反射光线的延长线在镜面后相交而形成的像。 2.特点: (1)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2)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 3.应用: (1)利用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起到控制光路的作用。例如:潜望镜。 (2)利用平面镜成像可以进行观察,比如瑜伽馆的镜子,平时化妆等。 知识点4:球面镜 1.概念: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镜子叫做球面镜。 2.分类:凹面镜、凸面镜。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测试题 考试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12×3分=36分) 1.自然界中有许多有趣的光现象,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 A.空游泳池中注水后,看起来变浅了 B.平静的湖面上倒映着岸边的景物 C.开凿隧道时,工人们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 D.雨后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 2.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B.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C.物体越靠近平面镜,像越大 D.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3.小明想利用一块平面镜使射向井口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如图所示,图中的数字序号表示的是确定平面镜位置时作图的先后次序,其中作图过程正确的是( ) 4.(多选)如图所示是一根直树枝斜插在湖水中的一张照片,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OB是树枝反射形成的像B.OB是树枝折射形成的像 C.OC是树枝在水中的部分D.OC是树枝折射形成的像

5.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日环食B.倒影C.海市蜃楼D.手影 6. “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水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水中了,大叫起来“不得了啦,不得了啦,月亮掉水里了!”…关于水中的月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水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 B.水中出现月亮是光的折射现象 C.水中出现月亮是光的反射现象 D.水中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远 7. 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靠近平面镜时镜中人的像变大 B.在光的反射中,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将远离法线 C.雨后天空中的彩虹是光的色散形成的 D.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 8. 如图所示,渔夫叉鱼时,应瞄准哪个方向才能叉到鱼( ) A.看到的鱼的前方 B.看到的鱼的方向 C.看到的鱼的上方 D.看到的鱼的下方 9. 阳光灿烂的日子,行走在绿树成荫的街道上,常常见到地面上有一些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 ) A.树叶的实像 B.树叶的虚线 C.太阳的实像

第四章光现象同步教案

第四章光现象同步教案 课节1课时课题 4.1光的直线传播课型新课 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授课方法实验、讲授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 m/s.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2.阅读“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继学习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教学器材演示用:激光演示器、盛有水的水槽、手电筒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在生活中有很多奇妙的现象:如打雷时,雷声和闪电在同时同地发生,但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人的影子为什么早晚长中午短呢?在开凿大山隧道时,工程师们用什么办法才能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呢?神话中传说王母娘娘拆散了牛郎和织女的幸福家庭,他们化作天上的两颗星,只能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渡过银河相会一次,他们能否每年相会一次呢?大家想知道上述问题的答案吗? 二、新课教学 (一)光源 生活、生产中哪些物体可以发光? 太阳、电灯、蜡烛. 手电筒、火把、油灯. 霓虹灯、钠灯、汞灯、氖灯、萤火虫. 同学们知道能发光的物体很多,那么上面的物体有何共同特征呢? 它们都能发光. 太阳和蜡烛都是光源,它们有何不同呢? 太阳是有自然光源,蜡烛是人造光源. 师生共同活动后教师板书 光源 ①能发光的物体. ②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人造光源. 接着教师介绍人造光源的发展和使用,使学生意识到人造光源的前景将更加美好. (二)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介质中是如何传播的? 我猜测,光在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同学的猜测是否正确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检验一下. [演示]70页、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

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专第四章 光现象 1、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 重点掌握以下三点: (1)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同一种均匀介质。光只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能沿直线传播,如果介质不均匀,即使在同一种介质中,光的传播路线也会发生弯曲。如地球周围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太阳光进入大气层后,传播方向就会发生弯曲,早晨当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我们就看见它了。 (2)光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的直线叫光线,一般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光线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为非作歹形象、直观的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方便研究光学现象而假设虚构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3)、常见的现象: ① 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 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 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 关。 3、光速 光是宇宙中最快的使者,在真空中的速度C=3×108m/s=3×105km/s 。光在其它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规律总结:光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光的反射现象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概念: 入射点: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交点 入射光线:射向反射面的光线 反射光线:从反射面反射出去的光线 法线:经过入射点所做的反射面的垂线 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误区警示: ①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是有方向的,当用字母表示时,应沿光线的传播方向叙述字母,如入射光线为AO,反射光线为OB。 ②法线是为了科学准确地描述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而引入的一条“辅助线”,本身并没有具体的物理意义。 ③反射角与入射角都是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不是与反射面的夹角。 3、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关于该定律的几点拓展: A.当入射光线垂直射向平面镜时,反射光线沿原路返回,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重合,即三线合一。此时,入射角、反射角均为0度。 B.光路可逆原理 误区警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逻辑关系:因为先有入射光线,然后才有反射光线;同样的道理,先有入射角,然后才有反射角,也就是说,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入射角的大小决定反射角的大小,所以,在光的反射定律中,我们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分类: ⑴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⑵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学习光的反射定律时,要注意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因果关系。回答问题时,不要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为先有入射角后有反射角,反射角由入射角决定,所以应该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图中i是入射角,r是反射角,∠r=∠i。还要注意到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任何一条光线都遵守反射定律,即使在发生漫反射时,每一条光线还是遵守反射定律的。 5、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 1、成像特点: ①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复习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六、光现象 【学习过程】 一、独立自主学习:请快速回顾课本P68---P88的相关内容,然后独立完成以下学习任务。(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分为和。 2、光的传播 ①传播规律:光在是沿直线传播的。 ②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叫做光线。光线所用到的物理研究法是。 ③应用及现象: a b c ④研究光的传播时,显示光的径迹的方法有 3、光的速度 真空或空气中C= m/s= km/s 光在水中、空气中、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大小关系为。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 3、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的。 4、反射分为和。使我们从各个方向都能看清物体。(三)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特点: ①②③④ 2、成像原理: 3、实像和虚像: 实像: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4、平面镜的应用:和。。 5、研究平面镜成像时,玻璃板的作用是, 用未点燃的蜡烛代表点燃的蜡烛的像,所采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我们学过的采用同种方法的事例还有。 6、球面镜: (1)凹面镜:用球面的作反射面。对光线有作用 应用:、、 (2)凸面镜: 用球面的作反射面。对光线有作用. 应用:。 (四)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现象:叫光的折射。 2. 光的折射的一般规律:。 3、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有。 (五)物体的颜色、看不见的光 1、光的色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把_____ _______ ______三种色光叫色光的三原色 3、________线和________线属于看不见的光。 下列实例中利用红外线的是:利用紫外线的是: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 教案 人教版

4.1 光的直线传播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 m/s。 【过程与方法】 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继学习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情景导入】 (影子谜语)你们知道影子形成的原理吗? 学习内容:光的直线传播 阅读课本P69至P71的内容,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记住光源定义和真空中的光速。 【自学检测】 1.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下列物体:①星星、②月亮、③太阳、④钻石、⑤电灯、⑥电视屏幕、⑦无影灯、⑧萤火虫、⑨灯笼鱼、⑩交通路牌。上述物体中一定是光源的是③⑤⑥⑦⑧⑨,一定不是光源的是②④⑩,可能是光源的是①,属于人造光源的是⑤⑥⑦,属于天然光源的是③⑧⑨。 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光在水中的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2/3。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 一、光的直线传播 由图4.1-1可知: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演示实验图4.1-2得出: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实验要在水中滴几滴牛奶的目的是靠悬浮在水中的牛奶颗粒反射光呈现出光路。 问题: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 1.实验探究: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 (1)教师演示实验,然后小组间交流实验方法和结果。 方法:将激光沿白屏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可以看到光在空气和水中的路径都是直线,在空气和水的界面上发生了偏折。 归纳得出: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但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偏折。 这两个现象说明光必须在同种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但光在同种介质中光就一定沿直线传播吗? (2)演示:光在非均匀糖水中传播的实验。得出光在同种非均匀介质中路径发生弯曲。 做法:在支架上固定一个薄水槽,其中放置一个白屏来显示光的路径,事先配有四杯浓度不同的糖水,将它们按浓度从大到小依次倒入水槽(四种糖水的量按一定的比例),由于各层糖水间相互混合,所以水槽内形成了从上到下浓度逐渐变大的不均匀糖水。将一束激光从透明水槽侧面沿白屏表面75°左右的入射角,由最上层溶液斜向下射入非均匀糖水,可见激光路径在非均匀糖水中向下弯曲。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 光现象》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 1、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真空中(空气中)的速度为3108m/s。 2、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 3、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4、通过对比分析,综合概括等方法比较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发生的条件,规律的异同以及各自特有的光现象。复习重点:对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及其运用等基础知识的复习。复习过程: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 ,分为。 2、光的传播①传播规律:光在是沿直线传播的。②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叫做光线。光线所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③应用及现象:a b c ④研究光的传播时,显示光的径迹的方法有。 3、光的速度真空或空气中c= m/s= km/s光在水中、空气中、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大小关系为。目标检测

1、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对就排直了,这可以用_______________来解释。 2、太阳光垂直照射到离地面一定高度的很小的正方形孔上,则在地面上产生光点的形状是() A、圆形的 B、正方形的 C、不规则的 D、成条形的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 。 3、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的。 4、反射分为和。 使我们从各个方向都能看清物体。 5、对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处理通常有两种方式:①直接得出结论②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推理得出结论。下面的几个结论是通过哪种方式获得的:①光的直线传播②真空不能传声③光的反射定律。目标检测 1、入射光线和平面镜的夹角为20o,那么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__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光现象 知识点一:光源 1、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 月亮、钻石、镜子、影幕不是光源。 知识点二:光的直线传播 1、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①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如果介质是不同种或不均匀的,光线将会发生弯曲。例如: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我们就看到了它,就是因为大气层不均匀,靠近地面附近大气稠密,越到高空越稀薄,不均匀的大气层使光线变弯了,如图所示。 ②能传播光的介质必须是透明的,如水、玻璃、空气等。 2、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是理想化物理模型,非真实存在) 3、光的直线传播的有关现象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只跟物体的形状相似,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 a.小孔成像的条件:孔的大小必须远远小于孔到发光的距离及孔到光屏的距离。 b.像的大小与发光体到孔的距离和像到孔的距离有关,发光体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光屏远离小孔,实像增大;光屏靠近小孔,实像减小;光屏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发光体远离小孔,实像减小;发光体靠近小孔,实像增大。 △当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大于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时,成缩小的像。

△当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小于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时,成放大的像。 △当物体到小也孔的距离等于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时,成等大的像。 (2)取得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一叶障目; (4)影子的形成:影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阴暗区域即影子)。;日食(太阳—月球—地球)、月食(月球—太阳—地球)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影子小孔成像 不同点“影子”是光不能到达的地方,形成的“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 1 2 3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光现象》教案

第四章光现象 单元备课 1.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2.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3.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4.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本章主要学习光现象及其规律。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速度,光的反射规律,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规律,光的色散等。其中核心知识点是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规律,平面镜成像特点,光的折射规律。在中考考查中,主要是: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简单的现象,以光的反射规律为核心的三线两角关系,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对光的控制作用,光的折射现象、规律。另外正确画出光路图,应用光路图去解决问题也是应掌握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常以填空、选择、作图等题型出现,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也经常设计为实验探究题。由于环境污染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光污染的有关问题将成为中考的一个新的热点。 1.在前三章学习物理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学生基本知道探究物理问题的基本实施程序: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施检验——得出结论。此程序在今后的学习中会经常用到。在本章学习中主要让学生认真体会此探究过程的重要性。 2.学生刚学习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还分不清入(或反或折)射角,入(或反或折)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在画光路图时会出现一些小错误,如光线忘记画箭头,法线用实线画等。做光学探究题时,不是利用光的反射或折射规律分析问题,而是凭自己的主观想象来下结论。为此,应让学生明确概念和规律,多加练习。 3.光的折射一节是光学学习中难度较大的一节,学生理解起来有点困难,教师可分步设计几个探究小问题,以分解难度。此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可让学生课前自己观察一些生活中的光现象并做点简单的教具,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教学过程中对课本安排的实验探究活动,如“光的反射规律,平面镜成像特点,光的折射规律”等,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细心观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实验中提高观察和动手的能力,逐渐建立学好物理的信心。 2.光学知识与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教学中要重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逐渐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简单的光现象,分析和解决与光学有关的实际问题。 3.在实验中,一定要对学生讲好实验注意事项,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同时老师可应用反射或折射规律用几何作图的方法在黑板上画成像情况,使学生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4.此章中考查的内容较多,是重要的章节。讲课进度不宜太快,要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注意区分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光的反射现象,还是光的折射的现象。 5.设计实验时可首先让学生选择实验仪器进行实验,实验的结果如果是不成功的,也能激发学生发现、探究实验失败的原因并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价值。 6.在本章的讲解中,可多用比较法。如光是如何传播的、光速等可与声的传播、声速等做比较;光的折射和光的反射做比较;平面镜成像和小孔成像做比较……这样使学生对知识点更清晰明确。 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 知识与技能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光现象复习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光现象复习教学案(无答案)(新 版)新人教版 复习目标1.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 =3×108m/s 。 2. 能用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解释相关现象,并能利用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作图。 3. 了解光的色散及红外线、紫外线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难点:作图 复习过程一、构建知识网络 光源指的是: 。 光在 (条件)中沿直线传播,光的真空中的速度是最 , 其值是 km/s= m/s 。 (1)三线共面: 光的反射定律 (2)两线分居: (3)两角相等: 当光线垂直于界面入射时,此时入射角为 ,反射角为 。 技能:会画光的反射光路图。 3.光在反射时光路是 的。(如镜中能看到别人,别人也能从镜 中看到你) (1) 表面发生 ,射 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2)、 表面发生 ,射到物面上的平行 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 4.反射的种类 两种 射都遵守光的定律

特别指出: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我们之所以能够从不同角度看到同一个 物体,是因为在物体表面发生了反射。黑板反光“晃” 眼是发生了反射。 (1)、等大: (2)、等距: 5、平面镜成像特点(3)、垂直: (4)、平面镜所成的是立像,是 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组成。 技能:会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 的现象。 (1)、三线共面: 光的折射规律(2)、两线分居: (3)中的角总要大一些。 会大致画出折射光路图。 、光在折射时光路是的。 球 面 镜凹面镜:对光有作用。 应用:太阳灶,手电筒的反光装置,反射式天文望远镜。 凸面镜:对光有作用; 应用:汽车后视镜,街道拐弯处的反光镜。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精品

32. 人们要想看见东西,必须要有光,而且光必须要进入人的眼睛。 33. 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天然光源:太阳、萤火虫、水母、灯笼鱼等 月亮不是光源。 人造光源:电灯、蜡烛等 34. 光在同种均匀透明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能在真空中传播,说明光的传播并不依靠介质。 35. 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光线并非真实存在,它只是我们为了研究方便而建立的虚拟模型。 36.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激光准直;射击瞄准;排队。 37. 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与孔与光屏间的距离决定,距离越大,所成 的像也越大。小孔所成的像与孔的形状无关,小孔是圆的、方的、三角的都可以,但 必须足够小。 晴朗的天气,树阴下的许多圆形光斑其实是太阳(光源)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小孔) 所成的像。 38. 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光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介质密度越大光速越小。 光在水中的速度约是真空中的3/4,在玻璃中的速度约是真空中的2/3,故V 空气>V 水>V 玻璃 (与声速相反)。 39. 日食和月食 甲图:日食(月亮在中间) ①→日全食,②→日偏食,③→日环食 乙图:月食(地球在中间) b →月全食,a 和 c →月偏食 40. 当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光在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41. 光的反射 42.光的反射定律: 入射点O :入射光线射到镜面上的点;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 平面上; 法线:通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的直线;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入射角(∠i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反射角(∠r ):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43. 当光线的传播方向反向时,它的传播路径不变,说明光路是可逆的。 44. 垂直入射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重合,入射角和反射角都为零。 45. 法线: 过入射点垂直镜面的直线,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对称轴,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 46. 作图强调:铅笔做图、直尺画线、光线带箭头、两线对称。 47. 镜面反射:一束平行光照射到镜面上后,会被平行地反射出去。 (反射面平整光滑) 漫反射:一束平行光照射到镜面上后,向四面八方反射出去。(反 射面凹凸不平) 48. 迎着月亮走:明水暗道。 背着月亮走:暗水明道。 49. 表面平整光滑的镜面叫做平面镜。例如:平静的水面、平板玻璃、平滑的金属面,都能看做是平面镜。 镜子中的样子叫做像。 50. 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替代法) ①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记录玻璃板、物、像的位置; ②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③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便于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④刻度尺:便于比较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 51.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平面镜里的像是所有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焦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左右相反;像与物体的 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总之,物体与像关于镜面对称。 52. 平面镜的应用:成像、改变光路。 53. 球面镜:凹面镜和凸面镜统称球面镜。 光源

第四章 光现象系统复习导学案

第四章光现象 第一课时、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 【中考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和光的反射的规律。 2.了解光的反射的规律。 【知识结构】 1 2、光 的 传 播 3、光 的 反 射 4、平 面(1)成像原理: 镜(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用_________替代平面镜探究成像特点,目的是便于_______________。 (3)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____像;像和物体的大小______;像和物 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_____. (4) 平面镜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 【典型例题】

1.下列是一些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光现象:①日食和月食②水中倒影③小孔成像④池底“变浅”⑤黑板“反光”⑥雨后彩虹。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序号) 2.在图1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3.如图1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4.小明在进行光的反射规律实验的探究过程中: (1)小明同学用上图所示的装置做实验,其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屏,这个光屏在实验中除了能呈现光外,另一个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屏是放在平面镜上而不是放在透明玻璃板,小明选平面镜做实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光屏上标有角度数是为了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在下图中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5)小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应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下图中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

第四章光现象教案

第四章光现象 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能够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4、知道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知道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值。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性认识,为后继学习打基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3、阅读“科学世界”,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 二、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 三、教学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四、教具准备:烧杯、水、激光笔、课件 五、教学过程: 生齐读学习目标 (一)引入新课:在黑暗的屋子里,人为什么看不见东西? (在漆黑的屋子里,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由于没有光的缘故.我们要看见物体,必须要有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思考:光是从哪儿发出来的呢? 自学指导(一) 阅读课本P69-70内容,并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光源? 2、光源分为哪两类,试举例? 3、光如何传播?举例支持你的观点? (二)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 1、注意:没点燃的蜡烛也是光源(没有强调是正在发光的物体)。 2、欣赏图片并分类。 3、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4、思考:钻石和月亮是不是光源? 不是,因为它本身不发光。 5、走向生活 (三)欣赏图片,引入光的传播 1、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教师演示实验1:光在水中是如何传播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