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迅速走向衰败的原因
[精品]论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迅速崩溃的原因
[精品]论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迅速崩溃的原因
1.政治腐败和内部斗争:国民党政治腐败和内部斗争是导致其
迅速崩溃的重要原因之一。
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及其腐败问题已经在抗战期间日益严重,其缺乏有效的制衡和管理,导致了国民党对政治权力的滥用和无能,从而逐渐失去了人心和支持。
2.战争疲劳和军队劣势: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队已经经历了
长时间的战争消耗和损失。
同时,国民党军队的装备、指挥和作战能力也逐渐衰退,难以在新的战争环境中立足和应对日益增强的共产党军队实力。
3.社会动荡和人民反抗: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内部的政治和经
济动荡加剧,同时人民对国民党的不满和反抗情绪也不断加强。
此外,国民党的失去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掌控也导致其政治基础逐渐崩溃。
4.对立的统治理念:国民党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仍然坚持其反共
原则,视共产党和左派为敌对势力。
这样的立场导致了国民党无法与共产党组成联合政府,进一步加剧了国家内部的政治矛盾和对立。
5.外部压力和国际因素:抗战胜利后,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包括苏联对欧洲的影响力扩大,美国对中国的帮助也逐渐减少。
因此,国民党无法有效掌控局势和与国际大势协调,导致地位不断下降。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权循序崩溃的原因
崩溃原因总的来说分为以下几方面:
政治上的独裁,经济上的决堤,制度上的腐化及自身的腐败,军事上的无力与失误,外交上的失误,以及在农村中缺乏基础,忽略民众支持。
<一>严重的社会危机
1.接收变成了劫收,使国民党丧失了控制全国局势的枢纽,激化了中国社会的基本矛
盾。
2.中国自由知识分子政治态度的变化,摧毁其群众基础。
3.国民党顽固派撕毁政协决议,破坏民主章程,恢复独裁专制,是其在政治上市民渔
民。
<二>激烈的内部冲突
1.国民党内部普遍信任缺失。
2.国民党内各种势力、派系纷攘争夺。
3.地方实力派格局分权。
<三>政治腐败,制度腐化
1.管理任用靠同乡,亲谊关系,官吏贪污腐化,结党营私。
2.缺乏知识技能,行政效率低下。
<四>社会经济原因
1.美帝国主义对华侵略,四大家族的残酷掠夺,反共内战,加剧了国民党局势危机和
政治危机。
2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问题,接收变成劫收。
动摇了国民党的统治基础。
3通过膨胀。
<五>政治上的独裁
1.专制、压迫、脱离人民,得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
2.只代表少数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缺乏社会基础。
<六>外交上的失误
1.“以德报怨”政策的影响。
2.甘奉“弱国外交”的严重错施。
3.“美国梦”的破灭。
<七>军事上的无力与失误
1.缺乏正确方针证词的引导
2.军旅废弛
3.掀起内战,引发群众高度不满,腐化之风盛行,军民关系恶劣。
论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迅速走向衰败的原因
拿来给要写论文的童鞋分享下哈,主要是原因。
一、政治反动说:代表了封建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帝国主义的利益,背叛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长期进行反共内战与人民为敌。
二、经济崩溃说:认为财政经济的总崩溃导致南京政权的败亡,提出经济崩溃说:抗战胜利后,国统区的经济由于美国的经济侵略、四大家族的残酷掠夺和内战的巨大消耗而陷入严重危机,币制改革使经济加速崩溃。
财政经济的总崩溃,既推动国统区民众起而为生存斗争,也加剧了国民党内部各派矛盾的激化和军事与政治的危机,导致南京政权败亡。
三、未来得及制度创新终至合法性危机说:把中国放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现代化进程的大背景下考察,提出未来得及制度创新终至合法性危机说:中国是在庞大的人口压力和自然资源的相对短缺、亡国灭种的生存危机、政治衰败和国家四分五裂的背景下开始现代化起步的。
南京政权面临来自外国列强、地方势力和民间社会三方面挑战,来不及实现制度创新,厉行政治、经济、农村等各方面改革以满足社会各阶层的愿望和要求,只得向专制体制回归;于是丧失现代化导向,不但无法化解抗战胜利后的参与爆炸危机,反而发生合法性危机,最终被以中共为代表的自下而上兴起的革命力量击败。
南京政府对社会的抽取超过了社会可资抽取资源的限度,引发社会对抗;政府在集权的同时不向社会尽提供公共物品的义务,也无力通过制度创新完成变革,结果丧失政治转型的历史机遇,失去合法性基础。
四、全能主义政治推行失败说。
学者们把视角上溯至清末,指出从传统官僚帝制到现代中央集权科层制之间必须经过集权(传统)——分权——集权(现代)的过程,才能实现现代化的启动。
民国以来至30年代的权力分散和政治无序,诱发了全能主义政治的产生。
但国民党的全能主义政治在权力凝聚与分散两个层面都犯了错误。
政府偏重从地方收缴权力而不注重决策的分层化,造成在中央能够控制的权力网络,决策过分集中于行政中枢,特别是蒋介石个人,权力运作中人治传统更起作用,制度化水平低下。
论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迅速溃败的原因
论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迅速溃败的原因摘要:抗战时期国民党各方面损失惨重,而在抗战胜利后,内部腐败,组织涣散,经济萎靡,剥削人民,丧失民心;而共产党却在抗战时期各方面迅速发展,赢得大众的支持,并愈发壮大,最终赢得解放战争。
想要要分析国民党在抗日战争胜利后陷入全民包围,迅速走向崩溃的原因,先要分析在抗日战争中国共的不同角色和政策。
因为日本侵略者对我国十四年的疯狂侵略,为抗战胜利后中共解放战争的胜利做了很大铺垫。
正是这十四年的战乱,不仅给刚刚统一的中华民国带来了无穷外患,更为中共在苏俄指使下的持续叛乱造就了绝佳的机会,更使因阴谋策动“西安武装政变”而绝处逢生的中共,终因全面抗战的爆发,而获得了图存和扩张的大好历史条件,从而导致了国、共两党力量的相消长。
中华民国几为抗战而将“国底掏空”,相反,中共却在“一分抗战,两分宣传和十分发展”中壮大起来了。
可以将这期间的影响总结为四点:一.军事上,国民党的军队伤亡惨重,而中共却从不足两万人马发展到拥有一百二十万正规军和二百万民兵的大部队。
在抗日战争中,日军只将国民党军队、主要是中央军当作他们狠狠打击的对象,甚至咬牙切齿地叫嚣“务必鹰惩蒋政权,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叫喊“集中火力消灭国民党中央嫡系部队”,却声称“对地方杂牌军则不必理会”,对中共部队的伤害更是少之又少。
整个抗战中,日军共击溃中华民国政府军七十五个师,中央军即占三十五个师。
所以,1945年国民党军队与中共军队的比例虽是4:1,但国民党军队已主要是“地方杂牌”。
二.经济上,八年抗战庞大的军费开支和长时期的战争破坏,造成了中华民国政府在经济上的极大损伤。
这种情况,除掉逼迫政府借外债和内债以外,只好大量发行钞票,如此又为战后的通货膨胀和经济的恶化带来了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原因。
相反,中共无抗战的巨大负担,大搞生产发展,发展经济的同时又能买枪买炮。
因此战后在经济方面中共占据巨大优势。
三.统治区域上,中华民国政府经历艰苦抗战赢得胜利,土地却被中共“解放“了一部分,统辖人口也少了四分之一,而中共战后拥有了面积达一百余万平方公里、人口达一亿以上的统治区域,敌我实力悬殊自是被很大程度地减小了。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权为何迅速走向崩溃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权为何迅速走向崩溃内容摘要: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政府在三年内就失败而退出大陆,究其原因各种各样,关键还在国民党本身存在的问题:政治上逆历史潮流而动,违背渴求和平民主的旨意,把全民推入水深火热的内战中,遭到社会各阶层的反对,从而使国民党政府成为孤家寡人;在经济上剥夺民众,构成人民对其深度反感;军事上出无名之师“剿共”,再加上国民党军队在战略战术上的弱点加速了国民党政府的垮台。
关键词:国民党政权政治经济军事一.为政不仁1、专制统治,破坏民主法则(1)镇压进步民主力量抗战胜利后,在国共两党之间还有存在着第三势力,进步民主力量。
他们政治观点非常明确,那就是利用民主手段改造国家政治,用和平手段解决国内政治争端。
但蒋介石为实现一党专制,一直准备武力消灭中共势力并挑起内战。
这显然与民主力量的要求背道而驰,同时民主力量的种种政治要求与蒋介石的想法也有冲突。
这一时期蒋介石利用特务制造的几起反民主事件,主要有暗杀李公朴,闻一多先生,较场口事件,下关惨案和“一二·一”惨案,并于1947年10月,取缔民盟。
蒋介石打击中间党派等于“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把这股政治力量全部推向中共,很快在国统区形成了爱国反蒋的第二条战线。
(2)欺压民众蒋介石在军事上竭力消灭中共,镇压爱国民主运动的同时对国统区人民也加强了法西斯统治,利用大大小小的特务进行恐怖统治,致使农民破产、工人失业、学生失学、商店关门,民不聊生。
蒋介石发动内战给民众带来巨大灾难。
到1947年5月,不堪忍受的民众在全国更广泛范围内掀起“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反对前方打内战,后方打学生”的抗议活动。
国民党当局出动大批军警镇压,造成了震惊全国的“五二零惨案”,致使国民党失去民众的支持和信任。
失去民众的支持和信任的政权是没有前途的,也是没有生命力的。
(3)三面开战从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到他退守台湾,在短短三年内就走上了失败之路,与他同时在几条战线上开战有很大关系。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权在大陆为什么会迅速走向崩溃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权在大陆为什么会迅速走向崩溃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权在大陆为什么会迅速走向崩溃?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2015级班陆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国共两党二次合作,共赴国难,号召中国同胞团结起来,筑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侵略。
担负正面战场作战的国民党,一举取得台儿庄大捷,在战略防御阶段功不可没。
建党时间早,看似各方面条件优于共产党的国民党,为什么会在抗战胜利后迅速走向崩溃呢?第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对国民党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
国民党在重申坚持持久抗战的同时,其对内对外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
1939年一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
蒋介石还将抗战到底的含义解释为“恢复到卢沟桥事变以前的状态”。
这标志着国民党政府逐渐转变为消极抗战。
而这一态度的转变,绝不仅仅是一项军事策略的转变,而是一个政党对于抵抗外侮的立场转变。
抗日战争,保家卫国,民族尊严,选择消极抗战,必会为日后国民党渐失民心埋下祸根。
第二,国民党自身战斗力也在抗战中不断损耗,以致抗战后不堪一击,走向崩溃。
日军在对国民党进行政治诱降的同时,为了巩固占领区,继续对国民党军队发起过若干次进攻性打击。
国民党军队也进行过几次较大的战役。
经济、军事实力大打折扣。
这个时期,国民党对于抗战本就趋向消极,基本上实行保守的收缩战略;同时又抽出相当多的兵力用来限制、打击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制造多次反共摩擦事件。
为巩固国民党地位,蒋介石将制造“白色恐怖”作为重中之重,多次以“清党”为由,大规模围剿共产党人。
这一切的一切,无数兵员、枪支、炮弹的投入和付出,终究还是大大折损了国民党自身的实力。
第三,也是极其根本、极其重要的一点,就是国民党自身的经济问题,像一块坏死的肌肉,堵塞着国民党命脉血液的循环流通,直接导致了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国民党迅速衰败的原因
国民党迅速衰败的原因一、先天不足。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政府,但革命党人并未掌握政权,北洋军阀的头子-袁世凯掌握了政权。
1916 年袁世凯死了以后,中国进入军阀割据的时代,真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
好不容易到了1928 年12 月29 日-东北易帜,”国民党取得了全国政权,但也只是名义上而已。
1929 年3 月,桂系反蒋;1929 年5 月,冯玉祥反蒋;1930 年2 月,冯玉祥和阎锡山共同反蒋;1931 年6 月,两广军阀共同反蒋;1933 年11 月,十九路军反蒋。
虽然所有的叛乱都让蒋介石镇压下去了,但也大大削弱了蒋介石的力量。
同时,国民党中央政府与各地军阀的混战也为红军的成长和壮大创造了时间。
后来,虽然不再有军阀明目张胆的反蒋。
但是,各地军阀依然与国民党中央同床异梦。
红军长征时广东军阀陈济棠给红军让道,抗日战争时期50 万地方军投降日本当伪军,解放战争时期地方军为了保存实力而“出工不出力”以及后期的纷纷投诚,所有这些都显示出国民党政权的先天不足。
二、不顾民生。
国民党的三民主义讲的是“民族、民权、民生”“平均地权”也是国民,党的爸爸-同盟会的主要纲领和口号。
但是,国民党又是如何做的呢?根据国民政府的统计资料,30%的农民完全没有土地,依靠当佃农为生;佃户要交纳50%至70%的地租,如此高的地租和其他苛捐杂税使上亿农民处于赤贫状态;全国投资资本70%流向政府,从而流出了工商企业,私营企业为了获得商业贷款,要支付18%至20%的年利率,如此高的利率使绝大多数工业无法支付,因而工业活动转向商业投机;政府开支主要用于军费,用于经济发展的比例很小,例如:1934 年至1936 年政府开支总额只有4%用于经济发展,而如此微薄的资金也浪费严重;严重而持久的通货膨胀更使得人民的生活日益贫困,1937 年至1945 在年的8 年里,平均价格指数从1 上升到2491,而后来的的内战时期,物价更如脱缰之野马无法控制,以至于1948 年时民众购物时是拿着成袋的钞票;政府对于民众的疾苦极其冷漠,以1942 年至1943 年发生在河南的饥荒为例,这场饥荒导致两三百万人非正常死亡,三百万人逃荒到外省。
从军事角度论述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败退大陆的原因
从军事角度论述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败退大陆的原因关于这个问题最流行的是“历史的合力作用”,既是政治的,又是军事的,也有文化、思想、教育等等因素,但最重要的应该是军事。
抗战以后,中共实力早已今非昔比:1.抗战期间,八路军和新四军在和日军作战的情况下,重视军力的发展和保护。
2.思想统一,和国民党派系纷争的情况完全不同。
3.党政军完全军事化,指挥统一,轻装上阵。
4.经过土改扩大了中共的社会基础,使得中共军队兵源充足。
5.没有负担,中共军队不需发工资只要吃饭穿衣即可。
国民党军队则相反要支付巨额军饷。
6.中共干部没有私产,这点尤为重要。
7.进入东北以后,得到了苏军的巨大支持,包括军火方面的支持,苏军占领下的北朝鲜也给了东北联军许多援助和便利。
8.由于抗战期间八路军的作战方式多为游击战,不少高级将领连运动战都不会打了,为适应和国民党的决战,东北自卫军在战法上实行了迅速转变,掌握了大兵团,正规化,攻坚战的战法。
9.中共无所谓一城一地的得失,大踏步前进,大踏步后退,不在乎因丢失地盘国际言论的评价。
1947年以后,蒋介石无法建立举国一致的战争动员机制,军事战略指挥严重混乱,造成不可挽回的军事失败,致使国家的经济形势极度恶化。
作为党国的“重心”,蒋介石对军事失败负有最大的责任蒋介石的错误,就其军事方面讲,有以下方面:1.内战之初的轻敌,自大。
2.固守以“保城保地”为中心的军事战略方针,致使兵力分散,被解放军各个消灭。
3.用人看派系,缺少统帅型的将领。
4.严重的军事教条主义。
5.政工工作有名无实,对体制的内耗无从解决,国军既非“党军”又非“国军”而是将领拥兵自重的私军。
6.保密和情报工作失败。
7.军队内部无凝聚力。
在其政治和经济、社会政策方面:国民党体制僵化,在大陆时代蒋介石一直未能建立有效率的军政机构,余英时讲“无效独裁”:更重要的是几十年来国民党对改善民生福利做的太少,使其得不到底层群众的支持。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 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问题: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答案: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这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个极为复杂而重要的问题。
要理解这一过程,需要综合考虑政治、军事、社会和经济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1. 军事压力与内外交困:战后巨大军事压力: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土广袤,军队分散,战斗力受损。
然而,国内局势并未因战胜日本而趋于稳定,国共内战爆发,使国民党政府不得不分兵应付,导致兵员疲劳和资源分散。
外交压力:国际上,国民党政府受到国际社会的压力,尤其是美国在冷战时期的支持,使其在政治上受到牵制,不敢采取过于激进的政策。
2. 内部腐败与政治困境:内部腐败与失信问题:国民党政府在长期的战争中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但贪污腐败问题严重,官员失信于民,导致社会不满情绪高涨。
政治权力集中:蒋中正领导下的国民党政府在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政治体制缺乏民主机制,导致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
3. 经济困难与社会动荡:战后经济负担:抗日战争使中国经济受到巨大损失,而战后需要承担大规模的复兴和重建任务,但资金不足,财政压力巨大。
社会动荡与不满:战后,社会动荡不安,民众反感战争的巨大牺牲,政府无法有效应对社会问题,导致社会不满情绪蔓延。
4. 地方割据与民变问题:地方军阀割据: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在地方上与一些军阀和地方势力建立了复杂的关系,这些势力在战后的权力分配中产生了问题,加剧了政府内部分裂。
民变与游击战:国共内战结束后,一些地方发生民变和游击战,使国民党政府难以维护地方稳定,需要大量军队和资源来镇压。
5. 外部压力与国际形势:国共内战:国共内战是国民党政府的重大挑战,消耗了大量资源和军力,使政府难以应对内外交困的局面。
国际形势:冷战时期,国际格局复杂,美苏两大超级大国之间的角力也影响了中国国内政治,使国民党政府在国际舞台上受到限制。
综上所述,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胜利后陷入全民的包围并迅速走向崩溃,是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一、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答:⑴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战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由于战线延长,国民党大部分兵力用于守备,战略性的机动兵力大为减少,而且士气低落。
为了彻底粉碎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迫使国民党处于被动地位。
⑵土地制度改革的实施。
中国最主要的人民群众——农民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自身利益的坚决维护者,自觉地在党的周围团结起来,为国民政府的崩溃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⑶国民党政府由于他的专制独裁统治和官员们的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
抗战后期已经严重丧失人心。
⑷国民党政府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
为了筹措内战经费,国民党政府对人民征收苛重捐税,无限制发行纸币,将全国各阶层人民置于饥饿和死亡的界线上,因而迫使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和国民政府斗争。
⑸学生运动的高涨,不可避免地促进了整个人民运动的高涨。
二、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答:1. 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⑴中国各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各民主党派形成时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
他们所联系和代表的不是单一阶级,而是这些阶级、阶层的人们在反帝爱国和争取民主的共同要求基础上的联合,是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
在它们的成员和领导骨干中,还有一定数量的革命知识分子和少数共产党人。
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是一支重要的力量。
⑵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比较活跃。
尽管各自的纲领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
这与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政纲基本上是一致的。
在战后进行国共谈判和召开政协会议时,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是同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奔走呼号的。
论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权为何迅速溃败
论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权为何迅速溃败抗战胜利后,中国广大人民热切希望实现和平,民主,建立一个民主政府,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家的国民党政权却发动内战,企图继续维持其专制统治。
从战争初期的力量对比来看,国民党拥有绝对优势,但为何短短三年它就迅速溃败了,究其原因是:国民党的腐败,共产党的励精图治及国内民心所向。
战后,中国人民迫切希望实现和平,在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领导下休养生息,建设家园。
但国民党统治集团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其根本目的是使中国回复到战前的状态,即坚持蒋介石的独裁统治,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老路。
由于共产党几区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的存在和发展,是它实现上述目标的主要障碍。
所以以武力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成为了蒋介石集团的既定目标。
而在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和平,反对内战的情况下,国民党的做法是不得民心的。
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共商“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
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与8月28日偕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
10月10日,双方签署了著名的“双十协定”,确认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而后政协会议在重庆召开,政协会议制定了一系列和平建国的方针,虽然政协的协议还不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但它有利于冲破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和实现民主政治,有利于和平建国。
它激起了亿万善良中国人民对实现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热切期盼。
但国民党政权所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其统治的社会基础极其狭隘,这决定了它既不能容忍,也经受不住任何民主改革。
正因为如此,国民党集团从来没有决定去履行政协协议。
在1946年3月召开的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上,蒋介石命令他的追随者对政协协议“就其荤荤大端,妥筹补救”。
他以扩大内战的行动,使政协协议成为一纸空文。
国民党集团既然扼杀了全国人民关于和平建国的热切愿望,他就把自己放在了全国人民的对立面。
论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权为何迅速溃败
论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权为何迅速溃败抗战胜利后,中国广大人民热切希望实现和平,民主,建立一个民主政府,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家的国民党政权却发动内战,企图继续维持其专制统治。
从战争初期的力量对比来看,国民党拥有绝对优势,但为何短短三年它就迅速溃败了,究其原因是:国民党的腐败,共产党的励精图治及国内民心所向。
战后,中国人民迫切希望实现和平,在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领导下休养生息,建设家园。
但国民党统治集团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其根本目的是使中国回复到战前的状态,即坚持蒋介石的独裁统治,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老路。
由于共产党几区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的存在和发展,是它实现上述目标的主要障碍。
所以以武力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成为了蒋介石集团的既定目标。
而在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和平,反对内战的情况下,国民党的做法是不得民心的。
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共商“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
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与8月28日偕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
10月10日,双方签署了著名的“双十协定”,确认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而后政协会议在重庆召开,政协会议制定了一系列和平建国的方针,虽然政协的协议还不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但它有利于冲破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和实现民主政治,有利于和平建国。
它激起了亿万善良中国人民对实现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热切期盼。
但国民党政权所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其统治的社会基础极其狭隘,这决定了它既不能容忍,也经受不住任何民主改革。
正因为如此,国民党集团从来没有决定去履行政协协议。
在1946年3月召开的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上,蒋介石命令他的追随者对政协协议“就其荤荤大端,妥筹补救”。
他以扩大内战的行动,使政协协议成为一纸空文。
国民党集团既然扼杀了全国人民关于和平建国的热切愿望,他就把自己放在了全国人民的对立面。
论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迅速崩溃的原因
论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迅速崩溃的原因一:国民党逆历史潮流而行国民党统治集团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其根本目标是使战后的中国恢复到站前的状态,即坚持蒋介石的独裁统治,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老路。
所以,即使在战后中国广大人民热切希望实现和平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发动内战。
国民党既然扼杀了全国人民关于和平建国的热切愿望,也就把自己放在了全国人民的对立面。
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使国人及少数国民党将领对其大失所望。
抗日战争爆发后,蒋介石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政策。
日本对中国大肆侵略,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但蒋介石却实行对日亲善的无耻策略,抽调出大部分兵力来剿杀共产党。
由此而丧失了部分民心。
三: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经济危机国民党在政治和经济上不能顺应民心和时代的潮流,不能实现民主的政治和经济改革,保守、腐败。
国民党政府由于它的专制独裁和贪官们的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抗战后期在大后方便已严重丧失民心。
在抗战胜利时曾经对它抱有很大期望的原沦陷区人民,也很快对它感到极端的失望。
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国民党政府派出的官员到原沦陷区接收时,把接收变成“劫收”,大发胜利财。
巨额敌伪资产转归官僚资本集团控制的部门。
而且国民党统治阶级把法币同伪中储券的比例定为1:200,导致物价暴涨,使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由于贪污盛行,捐税繁重,物价飞涨,农业荒废,民族工商业日益破产,导致社会各阶层惶惶不宁广大农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四:不能实现平均地权国民党之所以在内战中失败,有一个根本的现实原因,就是未能实现“平均地权”的理想。
她虽然在一九三零年就颁布了一个十分进步的“土地法”,并且,即便是在艰苦抗战的岁月里,也始终在摸索着和实验着对于土地问题的解决办法。
但是,一因内乱频仍,二因外患连连,三因重视不够,才造成了只有土地改革的进步纲领,而不能向广大农民兑现。
然而,辛亥以来直至抗战胜利的三十四年间,年年战争所给中国农民带来的痛苦和负担,非但未能稍减,却常常是急剧加深。
国民党迅速败亡的原因
中 共 清 廉 , 发 展 军 力
骄 傲 轻 敌 , 用 人 不 当
杜聿明 陈诚
白崇禧
派 系 林 立 , 心 怀 异 心
解放战争 中国民党军费
开支浩繁赤字
剧增,法币发 行垂直上升, 贬值幅度蔚为 壮观。这是
1948年3月的发
薪奇景。
扶蒋反共,通过国民党控制中国,是
二战后美国亚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蒋 介石集团政治上丧尽民心,军事上一败涂地 ,使美国产生换马意图,欲以李宗仁的桂系 取代蒋系,以支撑残局。美国的动向鼓舞了
小组成员:范嘉伟 方城杰 付永庆 高忠磊 郭玮 蒋国民 徐郭珺 章泽宇
阶级局限,发展不足 政治孤立,失去民心 骄傲轻敌,用人不当 军队厌战,士气低落
派系林立,心怀异心
贪官横行,统治腐败
美援断绝,蒋桂分裂
苏联扶共,民心向共
中共清廉,发展军力
政 治 孤 立 失 去 民 心
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
桂系。白崇禧发难。蒋介石众叛亲离,被迫
下野。蒋桂矛盾表面化。
美 援 断 绝 蒋 桂 分 裂
1937年,八路军80000人,新四军12000人,中共军队兵力合计 92000人。 苏 1938年,八路军156700人,新四军25000人,中共军队兵力合计 人。 联 181700 1939年,八路军270000人,新四军50000人,中共军队兵力合计 扶 320000人。 共 1940年,八路军400000人,新四军100000人,中共军队兵力合计 人。 , 500000 1941年,八路军305000人,新四军135000人,中共军队兵力合计 民 440000人。 心 1942年,八路军340000人,新四军110960人,中共军队兵力合计 向 450960人。 年起,增加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兵力统计。 共 1943 1943年,八路军339000人,新四军125892人,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 4500人,中共军队兵力合计469392人。 1944年,八路军507620人,新四军251393人,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 20730人,中共军队兵力合计779743人。 1945年,八路军1028893人,新四军268581人,华南人民抗日游击 队20820人,中共军队兵力合计1318294人。
共产党取得胜利和国民党政权迅速衰败的原因
解放战争的胜利——
谢谢观赏
教育学一班 第一组 制作
方针政策
战争初期,毛泽东指出“一切反动 派都是纸老虎”论断,极大地增强了 我国人民战胜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和 勇气。
在政治上,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可 以团结的力量,领导国统区人民掀起人 民民主运动,形成反蒋的第二战线,与 民主党派并肩作战。民主党派与蒋介石 集团决裂。
方针政策
在军事上,制定了一系列正确方 针政策。初期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 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第 二、第三年又及时提出战略反攻和战 略决战的伟大决策,将革命进行到底。 北平和谈失败后,迅速渡江作战,推 翻国民党的统治。
历史课题探究展示
阶级属性
指导思想
群众基础 组织基础
?
方针政策 外部原因
阶级属性
共产党
——工人阶级 中国共产党代表 人民的利益,代 表整个中华民族 的利益
国民党 民心 所向
官僚、垄断资产阶级
以蒋为首的南 京政府代表大 地主,大资产 阶级的利益
在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
共 产 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党
军事上: 经济上,在解放区开展土改运 动,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
其它策略
善于化敌为我,说白了 就是改造俘虏兵。俘虏 兵战术素养非常好,来 了就能用,而且在战争 里表现很好。
共产党的情报、渗透、 策反无孔不入。中共利 用国民党组织松散,往 国民党里派了大量的地 下党、情报人员。
共产党的组织
LOGO
农民积极参军, 保卫胜利的果实
建立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 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
无 产 阶 级
农 民
产城 阶市 级小 资
中以 间及 阶其 级他
2.悍然发动内战,违背了全国人 民盼望和平的心愿 人 货滥 们 膨发 处 年胀 纸 于 ,, 币 水 国致 , 深 统使 导 火 区物 致 热 经价 剧 之 济飞 烈 中 崩涨 的 。 溃。 通 。 1948 3.
论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迅速走向灭亡的原因
人和——决定胜败的最终因素
重庆谈判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避免内战、争取 和平,中囯共产党同国民党政府在重庆进行了为期43 天的和平谈判,史称重庆谈判。 整个事件过程从1945 年8月29日开始,至10月10日结束,国共双方签订了 《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中共代表团在返回延安时,代表团成员李维汉在当天的日 然而,1946年6月底,国民党军以进攻中 记中写道:“国共谈判破裂了,但我党满载人心归去。”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time!
路透社称:此事已引起劳工界普遍不满。 本文由人民日报发表于: 1947-09-30 00:00 |
结果: 农民,市民,学生,工人,以及民族资产阶级 和各民主党派等都已走向了国民党政府的对立 面,此时的国民政府已成独夫民贼。
最终结论:
国民党政府虽占据较大的地利优势, 但却失 尽人和,这也是它最终走向灭亡的最重要原因。
论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迅速走向灭亡的原 因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 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孟子
地利——国共实力对比
全面内战爆发前,中共部队共有步马枪447万支,短枪44 国民党军总兵力约为430万人,其中陆军200 万支,冲锋枪2678支,轻机枪46万挺,重机枪1699挺,轻 万人,特种兵36万人,非正规部队74万人, 迫击炮1559门,92步兵炮124门,山炮58门,重装备数量明 显偏少。以国民党军头等主力--整编第十一师和中共部队中 空军16万人,海军3万人,后勤、机关和院校 装备最好的东北第一纵队相比较,前者拥有各种枪11520支 101万人。 (其中冲锋枪2370支),各种炮440门(其中105榴弹炮8 门),汽车360辆;后者拥有各种枪13991支(其中冲锋枪92 中共部队总数约为127万人,其中野战部队61 支),各种炮46门(其中75山炮12门?,没有汽车。两者相 万人,没有海、空军。 较,枪械数大体持平,但前者配备的自动枪械占据绝对优势, 火炮装备接近于后者的十倍,机动性更远胜于后者。【《中国 人民解放军全国解放战争史》第2卷,第6页。】
笔记7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第一,国民党政府由于它的专制独裁统治和官员们的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抗战后期在大后方便已严重丧失人心。
在抗战胜利时曾经对他抱有很大希望的原沦陷区人民,也很快对他感到极端的失望。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民党政府派出的官员到原沦陷区接收时,把接收变成了“劫收”,大发国难财。
第二,国民党之所以迅速失去民心,还由于它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
为了筹措内战经费,国民党政府除了对人民征收苛重的捐税以外,更无限制的发行纸币。
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工农业生产严重萎缩。
这样,国民党当局就将全国各阶层人民之于饥饿和死亡的界线上,因而就迫使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同蒋介石反动政府作你死我活的斗争,除此以外,再无出路。
2、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第一,各民主党派虽然政纲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买过,主张民主、反对独裁,在抗战中,对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特别是文化侵略,多国统区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
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与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奔走呼号。
第二,各民主党派成立时,中国共产党就与他们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并在斗争实践中逐步发展了这种合作关系。
在共同繁多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不仅鼓励、支持各民主党派的斗争,而且对他们某些不妥的意见进行批评,诚恳地帮助他们进步,这是的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更加融洽,合作方式不断发展完善。
第三,国民党坚持一党独裁,迫害民主党派进步人士,使得民主党派人士逐步转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立场上,特别是1948年1月22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发表《对时局的意见》,表示愿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
第四,中国共产党也邀请民主党派“积极参政,共同建设新中国”,1949年9月,各民主党派积极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蒋介石在抗战胜利后为什么迅速的走向失败
• 投机心理一 :损国民党利己论
只要我承认你这个领导,你就不会难为我,这共产党 万一来找麻烦,还不是有国民党撑腰吗?这样子偷偷发展 自己,不是更有利吗?
•
地方割据势力始终作为一支强大的异己力量存在, 使南京政权的统治受到严重削弱;解放战争时期,占军队 多数的地方军队的瓦解,是直接促其军事崩溃的一个重要 原因。“割据分权行为破坏了国民党政权的政令军令统一”
• 二. 领导者的差异
蒋介石喜欢任用归国洋学生
• • • • • • • • • • • • • • 中央银行总裁:刘攻芸----伦敦经济学院博士 行政院长:翁文灏 -----比利时鲁文大学博士 外交部长:王世杰----伦敦大学经济博士,巴黎大学法学博士 驻美大使:胡适----哥伦比亚大学博士 教育部长:朱家骅-----柏林大学博士 司法部长:谢冠生----巴黎大学法学博士 社会部长:谷正纲——柏林大学博士 卫生部长:周诒春——耶鲁大学硕士 粮食部长:关吉玉——柏林大学博士 考试院长:张伯苓——哥伦比亚大学毕业,芝加哥大学名誉博士 司法部长:王庞惠——耶鲁大学博士 立法院长:孙科——哥伦比亚大学硕士 最高法院院长:谢赢洲——巴黎大学法学博士 上海市长:吴国桢——-普林斯顿大学博士
这群土八路优点更明显:
• 由战斗经验总结战斗理论,非常适合中国 国情。 • 明白如何搞好与百姓的关系,深切体谅大 众疾苦,赢得了人民的支持。 • 对后勤保障要求不高,粮草可以就地筹取, 又有赤脚走天下的能力,有较大的战场独 立性和机动能力,在被包围的情况下还可 以继续作战。
• 三 . 独立性问题 共产党后勤保障靠全国人民,经济要求不 高且容易满足,虽然机械化战争水平不高 ,但是“有敌人帮我们生产武器”。独立 水平较高。 国民党经济依赖官僚资本阶级,火力依靠 美国,故一旦外界条件发生变动,难以自 我维持,将非常被动,缺少独立自主性。
国民党迅速溃败的原因 历史论文
摘要: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然而当人们还沉浸在抗战胜利的喜悦中的时候,国共两党局势又出现紧张。
随之爆发了历时三年的人民解放战争,国民党政权在此期间迅速走向溃败。
究其原因,可以从两个角度、四个方面来看。
两个角度即共产党、国民党的角度,四个方面即经济、政治、军事、国际方面。
关键词:共产党国民党经济政治军事国际一、经济因素从共产党的角度来看,采用自然经济的方法,以物易物,抵制伪币进入解放区,采取真正的“农村包围城市”,使国民党从根本上失去经济基础。
在1948年,共产党经济基本上控制了东北、华北、江淮地区,全国所有的煤炭资源,绝大部分的小麦产区和棉花产区均被共产党控制。
为防止伪币流通,解放区人民均采用自然经济不用货币,农民都是以物易物,像拿鸡蛋换煤油,换盐等。
同时共产党还出台政策,规定生活必需品不能出口到国统区,而国统区的奢侈品也不能被进口到解放区。
这样使得国民党的大城市,尤其是上海,没有了物资来源,民不聊生,加速了崩溃过程。
从国民党的角度来看,国统区严重的通货膨胀所导致的经济危机加速了国民党政权的灭亡。
为了筹措内战的经费,国民党政府除了对人民征收苛重的捐税以外还无限制地发行纸币。
1948年8月,法币发行额已比1937年抗战前増发47万多倍,而物价跃至抗战前的725586倍。
恶性通货膨胀引起的物价飞涨,使人民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洗劫,使民族工商业走向破产。
国民党统治区的工农业生产严重萎缩,国民经济遭到深刻的危机。
1947年,工业产量较抗战前的1936年减少了30%,失业人数陡增,工人和城市居民濒临无法生存的境地。
同时,农村经济急剧衰退。
1947年,农作物总产量比1936年减少了30%—44%。
广大农村饥民遍地,饿殍载道。
1947年,各地饥民达一亿人以上。
[1]公教人员和学生群众的生活陷入了极度困境,全国各阶层人民被置于饥饿和死亡的界限上,这样使得国民党迅速失去人心,反革命战争也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拿来给要写论文的童鞋分享下哈,主要是原因。
一、政治反动说:代表了封建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帝国主义的利益,背叛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长期进行反共内战与人民为敌。
二、经济崩溃说:认为财政经济的总崩溃导致南京政权的败亡,提出经济崩溃说:抗战胜利后,国统区的经济由于美国的经济侵略、四大家族的残酷掠夺和内战的巨大消耗而陷入严重危机,币制改革使经济加速崩溃。
财政经济的总崩溃,既推动国统区民众起而为生存斗争,也加剧了国民党内部各派矛盾的激化和军事与政治的危机,导致南京政权败亡。
三、未来得及制度创新终至合法性危机说:把中国放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现代化进程的大背景下考察,提出未来得及制度创新终至合法性危机说:中国是在庞大的人口压力和自然资源的相对短缺、亡国灭种的生存危机、政治衰败和国家四分五裂的背景下开始现代化起步的。
南京政权面临来自外国列强、地方势力和民间社会三方面挑战,来不及实现制度创新,厉行政治、经济、农村等各方面改革以满足社会各阶层的愿望和要求,只得向专制体制回归;于是丧失现代化导向,不但无法化解抗战胜利后的参与爆炸危机,反而发生合法性危机,最终被以中共为代表的自下而上兴起的革命力量击败。
南京政府对社会的抽取超过了社会可资抽取资源的限度,引发社会对抗;政府在集权的同时不向社会尽提供公共物品的义务,也无力通过制度创新完成变革,结果丧失政治转型的历史机遇,失去合法性基础。
四、全能主义政治推行失败说。
学者们把视角上溯至清末,指出从传统官僚帝制到现代中央集权科层制之间必须经过集权(传统)——分权——集权(现代)的过程,才能实现现代化的启动。
民国以来至30年代的权力分散和政治无序,诱发了全能主义政治的产生。
但国民党的全能主义政治在权力凝聚与分散两个层面都犯了错误。
政府偏重从地方收缴权力而不注重决策的分层化,造成在中央能够控制的权力网络,决策过分集中于行政中枢,特别是蒋介石个人,权力运作中人治传统更起作用,制度化水平低下。
国民党在本应分权的社会层面却强化了对社会的控制,并对地方势力施行削弱和消灭政策。
结果是被剥夺殆尽的民间社会丧失了推进现代化的基本动力,地方势力与中央政府愈演愈烈的暗斗明争贯穿南京政权之始终,削弱其统治。
于是全能主义政治走向全面衰败,出现改朝换代的革命。
五、腐败说。
、国民党既不能实现向现代法理型政党的结构转变,又丧失了革命党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在意识形态内聚功能减弱、组织结构涣散和政治无内部制衡与外在监督的情形下,逐渐趋向腐败。
表现为贪污腐败、组织涣散、派系争斗的政治腐败是国民党统治垮台的根本原因。
蒋介石的观点认为国民党军队腐败根源于党的腐败,推论出国民党腐败是该政权在大陆失败的原因。
国民党的腐败与抗战胜利后的劫收结合起来,劫收是南京政权失败的原因。
国民党政权腐败的政治根源有三:一是清党和向旧军阀势力妥协,使该党的性质发生根本变化,丧失革命精神和活力;二是删除三民主义中的革命成份,失去抗御腐败的思想武器;三是国民党政权的政治体制在设计和程序上的弊端,使其缺乏应有的制衡机制,基层组织涣散。
六、私有制说。
认为南京政权失败原因在于所依靠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及其意识形态,这决定了他们为满足私利必然损害和牺牲人民利益,必然失去人心,走向败亡。
七、失去农村(民)说。
认为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迅速崩溃,农村问题、特别是农民的土地问题未解决具有决定意义。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
而南京政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其阶级局限性决定了它不可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科举制度的废除造成农村精英向城市的单向流动,豪强恶霸逐渐占据底层权力中心,乡村阶级冲突加剧。
到南京政权统治时期,政府穷于应付各方面挑战,对农村底层
的控制更加微弱,政府职能在农村基本只体现为征粮、征赋、征丁,加剧了与农民的紧张关系。
渴望土地的农民在共产党的土改措施下被大规模动员起来,成为改朝换代最强大的社会资源。
八、综合因素说:
1. (1)南京政权缺乏统治基础。
1927年后国民党失去了工农的支持;作为该政权社会基础的土豪劣绅又不能同其真正合作;民族资产阶级在绑架、勒索政策和官僚资本的吞并下逐渐与南京政权分手;军队也因清党而失控,素质低下、纪律败坏,不堪依靠;从而失去建立一个国家的起码条件。
(2)尽管国民党建立起一个现代形式的政权,但派系纷争、贪污腐败、行政效率低下与该政权相始终,统治机器一直不能正常运转。
(3)地方割据势力始终作为一支强大的异己力量存在,使南京政权的统治受到严重削弱;解放战争时期,占军队多数的地方军队的瓦解,是直接促其军事崩溃的一个重要原因。
地方实力派与中央的长期对抗,“割据分权行为破坏了国民党政权的政令军令统一”,是南京政权覆亡的必然性因素之一。
南京政权本应施行民主政治以整合地方力量,实际却是对地方势力施行削弱和消灭,引起对方如法对抗,损其统治,促其崩溃。
党政权遭到全方位重创,加之共产党的有力竞争,该政权崩溃的步伐大大加快。
(4)南京政权处在中国由传统到现代、由乱到治的转型时期。
社会动荡不定、战乱频仍;人口迁徙极为频繁,人口过剩的巨大包袱伴随政权始终;政府未能在不同的利益集团间公平地分配社会资源和财富,产生大量的社会问题,导致整个社会陷于恶性循环的混乱中。
对外,南京政权还要时时应付来自列强的严峻挑战。
在国内外诸方面、多种压力下,加速了该政权的崩溃。
南京政权覆灭是由许多必然性因素和偶然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政权的阶级属性、社会基础、政治行为模式、政党及军队状况是其崩溃的必然性因素。
抗日战争、政治民主化骗局的败露与内战的挑起是其失败的两个偶然性因素
2.南京政权统治时期,封建主义因素始终被大量保留,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地位和作用相对微弱,半殖民地因素却影响巨大。
由此导致:第一,中国民族产业资本的积累异常贫乏,商业资本很难向工业资本转化,反而常发生工业资本向商业资本的逆转。
民族产业资本的稚弱和工商结构不合理,使中国:(1)始终未形成资本雄厚的产业资本家集团,民族资产阶级无法对抗帝国主义、官僚资产阶级的经济倾轧和专制政治的压迫。
这是南京政权能实行政治独裁和文化专制,在政治上失去民心的经济根源。
(2)产业不发达、经济基础薄弱,使中国时常遭受帝国主义的经济压迫、掠夺和各种投机行为的侵害,很难经受长期战乱的考验。
这是南京政权崩溃的一个基础性经济原因。
第二,官僚资本主义和官僚资产阶级势力强大。
近代中国,无论官僚资产阶级还是民族资产阶级绝大多数都是由封建地主阶级分化出来的,都不同程度地具有封建性和投机性。
官僚资本凭借权势、采用超经济强制进行独占,所形成的垄断不是建立在生产发达和集中的基础上,而主要是从商业和银行业投机起家的,没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做后盾。
到国民党统治后期,官僚资本的投机性更为严重,实力弱小的民族资本迫于通货膨胀和官僚资本侵吞的压力也纷纷效仿。
结果整个社会无人生产,全去投机,经济一片混乱萧条,直至崩溃。
官僚资产阶级的强大为南京政权的崩溃埋下伏笔。
第三,贪污猖獗。
封建制度下贪污普遍,且官僚多用特权去经商捞外快。
特权转化为经济行为的结果,必然导致贪赃枉法、政治腐败。
封建主义既被大量保存,故在南京政权统治下贪污、化公为私、劫收等丑剧层出不穷,“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的大破局”最终呈现。
第四,殖民地经济特色显著。
(1)中国近代工业绝大多数分布在东南沿海沿江地区。
这种带有显著殖民地经济特色的工业布局,使中国在抗战初期就丧失了90%左右的近代工矿业,2/3以上的交通运输线和占收入85%以上的地区,工业基础和财源损失惨重,加之庞大的战争消耗,两者相加所形成的巨大亏空,给国民党政权的经济基础以毁灭性的打击。
为平衡战时收支,只好采取通货膨胀政策,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成为导致该政权财政崩溃的一个直接原因。
(2)由于中国官僚、
地主、商人三位一体,封建自然经济很难真正打破,直至近代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才引起自然经济的解体。
这就决定了商品的选择性和市场价格结构的不合理,造成进口工业品和出口农产品的不合理交换,限制了农产品的商品化和农村市场的扩大。
到30年代,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造成农村金融枯竭。
抗战胜利后的通货膨胀使早已存在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迅速扩大,农民实际收入大大减少,农村进一步贫困化。
这是国民党政权统治下的农村经济破产和其失去农民支持的一个重要原因。
九统制经济失败说:战时统制经济曾使“大后方的战时工业显示了中国工业史上创纪录的发展速度”,“一度推动了中国内地现代化的进程”;但这种超经济的国家干预也破坏了市场经济自身的秩序,导致民间资本严重萎缩、国家资本过度发展甚至吞并民间资本。
战时统制经济与腐败、通货膨胀的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