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光谱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化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2. 掌握光谱仪器的操作方法,包括紫光/可见光光度计、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荧光光谱仪。
3. 学习分析玻璃透光率、薄膜吸收光谱、固体粉末红外光谱和固体发光材料荧光光谱的测试方法。
4. 了解影响光谱分析结果的主要因素,并尝试进行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二、实验原理光谱分析是利用物质对光的吸收、发射、散射等特性,对物质的组成、结构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主要包括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等。
1. 紫外-可见光谱:物质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与分子中的电子跃迁有关,通过测量吸收光谱,可以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2. 红外光谱:物质对红外光的吸收与分子中的振动、转动有关,通过测量红外光谱,可以了解物质的官能团和化学结构。
3. 荧光光谱:物质在吸收光子后,会发射出光子,通过测量荧光光谱,可以了解物质的分子结构、聚集态等。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紫光/可见光光度计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3. 荧光光谱仪4. 标准样品(玻璃、薄膜、固体粉末、发光材料)5. 仪器操作说明书四、实验步骤1. 紫光/可见光光度计操作(1)打开仪器,预热30分钟。
(2)设置波长范围、扫描速度、灵敏度等参数。
(3)将标准样品放入样品池,进行光谱扫描。
(4)记录吸收光谱,并进行数据处理。
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操作(1)打开仪器,预热60分钟。
(2)设置波数范围、分辨率、扫描次数等参数。
(3)将标准样品放入样品池,进行光谱扫描。
(4)记录红外光谱,并进行数据处理。
3. 荧光光谱仪操作(1)打开仪器,预热30分钟。
(2)设置激发波长、发射波长、扫描速度等参数。
(3)将标准样品放入样品池,进行光谱扫描。
(4)记录荧光光谱,并进行数据处理。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紫光/可见光光度计通过比较标准样品和待测样品的吸收光谱,可以确定待测样品的组成和结构。
化学实验室仪器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化学实验室仪器使用实验一、实验目的1. 熟悉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构造、性能和用途。
2. 掌握化学实验室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素养。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对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有更深入的了解,为以后进行化学实验打下基础。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试管、烧杯、量筒、滴定管、移液管、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玻璃棒、胶头滴管、锥形瓶、漏斗等。
2. 试剂:浓盐酸、氢氧化钠、硫酸铜溶液、酚酞指示剂、硫酸亚铁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 试管的使用(1)观察试管的外形、大小、刻度等,了解其性能。
(2)练习试管的洗涤、干燥、加液、倾倒等操作。
2. 烧杯的使用(1)观察烧杯的外形、大小、刻度等,了解其性能。
(2)练习烧杯的洗涤、加热、倾倒等操作。
3. 量筒的使用(1)观察量筒的外形、大小、刻度等,了解其性能。
(2)练习量筒的洗涤、加液、倾倒等操作。
4. 滴定管的使用(1)观察滴定管的外形、大小、刻度等,了解其性能。
(2)练习滴定管的洗涤、加液、滴定等操作。
5. 移液管的使用(1)观察移液管的外形、大小、刻度等,了解其性能。
(2)练习移液管的洗涤、加液、移液等操作。
6. 酒精灯的使用(1)观察酒精灯的外形、大小、火焰等,了解其性能。
(2)练习酒精灯的点燃、熄灭、加热等操作。
7. 锥形瓶的使用(1)观察锥形瓶的外形、大小、刻度等,了解其性能。
(2)练习锥形瓶的洗涤、加液、振荡等操作。
8. 漏斗的使用(1)观察漏斗的外形、大小、孔径等,了解其性能。
(2)练习漏斗的洗涤、过滤、倾倒等操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熟悉了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构造、性能和用途。
2. 学生掌握了化学实验室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
3. 学生培养了实验素养,为以后进行化学实验打下了基础。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使学生了解了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了实验素养。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全集
实验一(1)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基础操作班别:11环科二学号:3111007390姓名:蔡辉东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基础操作;2. 学习正确执行仪器的开机、关机;3. 参观资源综合利用与清洁生产重点实验室。
二、实验原理: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调谐目的:采用标准物质全氟三丁胺(FC-43)对质谱仪的质量指示进行校正;对质谱参数进行优化,以实现最好的峰形和分辨率;消除质量歧视;2. EI离子源可获得特征谱图以表征组分分子结构,目前有大量的有机物标准质谱图。
由计算机自动将未知质谱图处理成归一化棒状质谱图,按一定的检索方法与谱库中的标准谱图进行比较,计算它们的相似性指数(匹配度),把最相似的谱图化合物最为未知组分的鉴定结果,并按照相似性指数大小顺序,列出其名称、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式等以供分析参考。
三、仪器与试剂:仪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美国安捷伦,型号7890A-5975C)试剂:全氟三丁胺标准品、高纯氦气四、实验步骤:1.打开氦气(纯度99.999%以上)瓶开关;打开UPS电源;打开打印机电源;启动联机电脑后打开气相色谱仪电源开关;2.待气相色谱仪自检完成后,打开质谱仪电源开关。
若质谱长时间未使用,真空仓侧门已打开,开质谱电源时需用手轻按真空仓侧门1min,以利于抽真空。
3.开机约1.5小时后打开工作站预热;待开机约2小时,检查真空度合格后,进入调谐菜单,点击自动调谐,进行调谐。
4.待调谐完毕,进入仪器操作界面,建立方法,进行定性分析(苯系物的GC-MS定性分析)5.分析完关机。
进入view菜单,点击“诊断”后,进入“真空”菜单,点击“Vent”,等Vent 结束后(≥50分钟),同时气相色谱仪进样口温度降至80℃以下后,退出工作站,依次关闭气相色谱仪、质谱仪和气瓶开关,关闭UPS电源开关。
五、注意事项:1. 必须严格按操作手册规定顺序进行开、关机程序;2. 仪器通过调谐后才能进行样品分析;3. 谱库检索结果并非定性分析的唯一方法,匹配度大小只表示可能性大小。
南开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模块:南开仪器分析实验实验标题: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中某物质的含量实验日期:2023年10月25日实验操作者:张三实验指导者:李四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中某物质的含量,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提高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利用物质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特性来测定物质浓度的方法。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在一定条件下,溶液的吸光度与其浓度成正比。
本实验通过测定溶液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待测物质的浓度。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移液管、容量瓶、试管、洗耳球等。
2. 配制标准溶液:根据实验要求,准确称取一定量的标准物质,溶解于适量的溶剂中,配制成一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
3. 测定吸光度:将标准溶液和待测溶液依次放入比色皿中,在特定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4. 绘制标准曲线:以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5. 测定待测溶液吸光度:将待测溶液放入比色皿中,在特定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6. 计算待测溶液浓度:根据待测溶液的吸光度,在标准曲线上查找对应的浓度值。
四、实验环境实验地点:南开大学化学实验室实验所用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移液管、容量瓶、试管、洗耳球等实验所用试剂:某物质标准品、溶剂等五、实验过程1. 根据实验要求,称取一定量的标准物质,溶解于适量的溶剂中,配制成一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
2. 使用移液管将标准溶液和待测溶液分别加入试管中,使用洗耳球将溶液吹至刻度线。
3. 将试管放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设置特定波长,测定吸光度。
4. 将吸光度数据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5. 根据吸光度数据,绘制标准曲线。
6. 根据待测溶液的吸光度,在标准曲线上查找对应的浓度值。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绘制成功,相关系数R²大于0.99,表明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使用仪器分析的方法,对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获
取样品的成分和含量信息,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实验仪器和试剂:
本次实验所用的仪器为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试剂为甲醇、乙醇、水等。
实验步骤:
1. 样品制备,将样品粉碎并过筛,取适量样品称重。
2. 样品提取,采用适当的提取方法,将样品中的目标成分提取出来。
3. 色谱条件设置,根据实验要求,设置色谱柱、流动相、检测波长等参数。
4. 样品分析,将提取得到的样品溶液注入色谱仪进行分析。
5. 数据处理,根据色谱仪输出的数据,进行峰面积积分计算,得到目标成分的
含量。
实验结果:
通过HPLC分析,得到了样品中目标成分的含量信息,同时也确定了样品的成
分组成。
实验结果表明,样品中含有较高的目标成分,达到了预期的分析要求。
实验结论:
本次实验通过仪器分析的方法,成功地对样品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获得了
有意义的数据结果。
这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仪器分析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掌握了HPLC分析的基本操作技能。
在今后的实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实验操作的技术水平,为科研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
仪器分析在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本次实验,我对仪器分析的意义和方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能够更好地运用仪器分析的方法,为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仪器分析其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学习原子荧光光谱仪的使用,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 通过实验,分析样品中的砷含量,验证实验方法的准确性。
二、实验原理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AFS)是一种基于原子蒸气吸收辐射产生荧光现象的分析方法。
在特定条件下,当样品中的砷元素被激发后,砷原子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子,并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释放出特定波长的荧光。
通过测量荧光强度,可以定量分析样品中的砷含量。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原子荧光光谱仪、砷空心阴极灯、电热板、移液器、砷标准溶液、实验样品等。
2. 试剂:盐酸、硝酸、氢氧化钠、抗坏血酸、硼氢化钠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前处理:将实验样品用盐酸、硝酸溶解,定容后备用。
2. 标准曲线绘制: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砷标准溶液,按照实验方法进行测定,以荧光强度为纵坐标,砷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 样品测定:将处理好的样品溶液按照实验方法进行测定,记录荧光强度。
4. 数据处理: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砷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绘制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0.1-10.0ng/mL,相关系数R²=0.998。
2. 样品测定:按照实验方法对样品进行测定,荧光强度为X ng/mL。
3. 样品中砷含量计算: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砷的含量为Y ng/mL。
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采用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测定样品中的砷含量,实验结果准确可靠。
2. 在样品前处理过程中,注意酸度、温度等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 实验过程中,注意原子荧光光谱仪的调谐,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 本实验结果与文献报道相符,验证了实验方法的准确性。
七、结论1. 通过本实验,掌握了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为今后进行相关实验奠定了基础。
3. 验证了实验方法的准确性,为实际样品分析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仪器分析自设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3. 学习利用仪器分析对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二、实验原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 spectrophotometry)是一种利用物质在紫外和可见光区域的吸收光谱特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本实验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样品进行测定,通过测定吸光度与浓度之间的关系,实现对样品中特定成分的定量分析。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移液器、容量瓶、试管、洗耳球等。
2. 试剂:待测样品溶液、标准溶液、溶剂等。
四、实验步骤1. 标准曲线的绘制:(1)取若干个100mL容量瓶,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用溶剂定容至刻度线。
(2)用移液器吸取一定量的标准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显色剂,充分混匀。
(3)将试管放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在特定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4)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或质量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 样品测定:(1)取一定量的待测样品溶液,按照标准曲线绘制步骤进行显色。
(2)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吸光度。
(3)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待测成分的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的绘制:(1)绘制标准曲线,得到线性方程为:A = 0.0183C + 0.0026,相关系数R² = 0.9989。
(2)根据线性方程,计算标准溶液的浓度范围在0.05~1.0mg/mL之间。
2. 样品测定:(1)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待测成分的浓度为0.8mg/mL。
(2)根据样品溶液的体积和浓度,计算样品中待测成分的质量。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实验,掌握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成功绘制了标准曲线,并利用标准曲线对样品进行了定量分析。
3. 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适用于待测成分的定量分析。
七、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仪器的正确使用和维护,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完整版)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完整版)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掌握分光光度法、电位滴定法以及气相色谱法的原理、方法及操作技能,以及利用这些分析方法对某种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
实验原理1. 分光光度法:利用物质吸收光的特性,通过测量溶液中所吸收的光的强度来确定物质的浓度。
该方法可根据比尔-朗伯定律,即吸收光强与物质浓度成正比的关系进行浓度测定。
2. 电位滴定法:利用滴定过程中所发生的电位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从而计算出待分析物的浓度。
滴定过程中,滴定剂与待测溶液发生反应,产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引起电位的变化。
3. 气相色谱法:借助气相色谱仪对待测物质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
样品被气相载气带到色谱柱中,不同组分在色谱柱内会根据其亲和性以不同速度迁移,从而实现分离。
实验仪器与试剂1. 分光光度计2. 电位滴定仪3. 气相色谱仪4. 待测溶液:某种含有未知物质的溶液5. 标准溶液:含有已知浓度物质的溶液实验步骤及结果1. 分光光度法a. 准备一系列标准溶液,测量其吸光度,建立吸光度与浓度之间的标准曲线。
b. 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待测溶液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确定其浓度。
2. 电位滴定法a. 准备滴定溶液和待滴定溶液。
b. 用电位滴定仪滴定待测溶液,记录滴定过程中的电位变化,以此判断滴定终点。
c. 根据滴定所需的滴定液体积和滴定终点电位变化量,计算出待测溶液中物质的浓度。
3. 气相色谱法a. 准备样品和标准溶液。
b. 将样品和标准溶液分别注入气相色谱仪,设置合适的操作参数。
c. 通过检测样品中某种组分在色谱柱中的保留时间,并参照标准样品的保留时间,确定待测样品中该组分的含量。
实验数据处理根据实验结果,利用对应的计算公式和标准曲线,计算出待测溶液中未知物质的浓度或含量。
同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均值、标准偏差、相关系数等,以确定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根据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可对实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讨论,并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进行分析与改进。
仪器分析课程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通过本次仪器分析课程实习,使我对原子吸收光谱法有更深入的了解,掌握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方法,提高我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习内容1. 实验原理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是利用样品中特定元素的原子在特定波长下对光的吸收特性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干扰少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地质、环保、医药、食品等领域。
2. 实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WFX-1型双光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铜空心阴极灯、样品池、空气泵、乙炔气瓶、流量计等。
(2)试剂:铜标准溶液(5g/mL)、乙炔气、空气、实验用水等。
3. 实验步骤(1)仪器调试:开启仪器,预热30分钟,检查仪器各项参数是否正常。
(2)样品制备:取一定量的铜标准溶液,用实验用水稀释至所需浓度。
(3)测量条件选择:根据实验要求,确定铜吸收波长(324.8nm)、灯电流(3mA)、狭缝宽度(0.7mm)、空气流量(5L/min)、乙炔流量(1.8L/min)等。
(4)标准曲线绘制:分别取不同浓度的铜标准溶液,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测量,记录吸光度值,以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5)样品测定:取待测样品,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测量,记录吸光度值。
(6)数据分析: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铜的含量。
4. 实验结果与分析本次实验中,我们成功绘制了铜的标准曲线,并测定了样品中铜的含量。
通过实验结果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在实验条件下,铜的标准曲线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²≥0.99。
(2)样品中铜的含量与吸光度值呈线性关系,满足定量分析的要求。
(3)实验过程中,注意控制实验条件,避免干扰因素,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三、实习总结1. 通过本次实习,我掌握了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提高了我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2.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调试仪器、选择测量条件、制备样品、绘制标准曲线等操作,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实验仪器使用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实验目的:1. 熟悉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操作方法。
2. 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
3. 提高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实验时间:2023年4月10日实验地点:实验室显微镜室实验人员:张三、李四、王五一、实验原理光学显微镜是利用光学原理,通过放大物体,使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微小物体变为可见。
显微镜主要由光学系统、机械系统和照明系统组成。
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由物镜和目镜的倍数相乘得到。
二、实验材料1. 光学显微镜2. 物镜:4X、10X、40X、100X3. 目镜:10X、20X4. 载玻片5.盖玻片6. 染色液7. 显微镜清洁布三、实验步骤1. 检查显微镜各部分是否完好,调整显微镜的照明系统,确保光线充足。
2. 将待观察的样本放在载玻片上,用盖玻片覆盖,避免样本移动。
3. 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调整载物台的高度,使样本与物镜距离适中。
4. 使用低倍物镜(4X)观察样本,调整焦距,使样本清晰可见。
5. 逐步更换物镜,观察样本在不同倍数下的结构变化。
6. 使用高倍物镜(100X)观察样本,调整焦距,使样本清晰可见。
7. 观察并记录样本的形态、结构、颜色等特征。
8. 清洁显微镜,整理实验器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在低倍物镜(4X)下,观察到样本的形态、大小和基本结构。
2. 在高倍物镜(100X)下,观察到样本的细胞结构、细胞核、细胞质等。
3. 通过观察,发现样本在不同倍数下的结构变化,证实了显微镜的放大作用。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熟悉了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操作方法,学会了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提高了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六、注意事项1. 使用显微镜时,要保持操作规范,避免损坏显微镜。
2. 观察样本时,要避免长时间盯着显微镜,以免眼睛疲劳。
3. 使用染色液时,要注意剂量,避免过度染色。
4.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洁显微镜,保持实验室卫生。
5. 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确保实验安全。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基础操作及样品分析实验日期:2023年11月15日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GC-MS仪器的开机、关机流程及注意事项。
3. 学习使用GC-MS对未知样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是一种高效、灵敏的分析仪器,它结合了气相色谱(GC)和质谱(MS)两种分析技术的优点。
GC利用色谱柱将样品分离成各个组分,MS则通过检测各组分的质荷比(m/z)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1. 气相色谱(GC):利用不同组分在色谱柱中的分配系数差异,将混合物分离成各个组分。
2. 质谱(MS):通过电离和检测离子,根据离子的质荷比(m/z)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美国安捷伦,型号7890A-5975C)2. 试剂:正己烷、正庚烷、正辛烷、正壬烷等有机溶剂四、实验步骤1. 开机:打开UPS电源,启动联机电脑,打开气相色谱仪电源开关,待气相色谱仪自检完成后,打开质谱仪电源开关。
2. 调谐:待仪器稳定运行1小时后,进行GC-MS调谐。
使用全氟三丁胺(FC-43)作为调谐标准物质,优化质谱仪的质量指示和参数。
3. 样品前处理:取一定量的未知样品,加入适量正己烷,充分溶解后,过0.45μm滤膜。
4. 上机分析:将处理好的样品注入GC-MS仪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5. 关机:分析完成后,关闭质谱仪电源,关闭气相色谱仪电源,关闭UPS电源。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1. 定性分析:根据标准物质的保留时间和质谱图,对未知样品进行定性分析。
2. 定量分析: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未知样品中各组分的含量。
六、实验结果1. 定性分析结果:未知样品中含有正己烷、正庚烷、正辛烷、正壬烷等有机溶剂。
2. 定量分析结果:正己烷含量为 1.5%,正庚烷含量为 2.0%,正辛烷含量为 1.8%,正壬烷含量为2.2%。
仪器分析实验总结(精选5篇)
仪器分析实验总结(精选5篇)第一篇:仪器分析实验总结仪器分析实验总结1014061525 虞梦娜一、红外光谱仪实验报告 1.仪器结构仪器设备:SHIMADZU IRPresting-21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SHIMADZU IRPresting-21 仪器结构:傅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工作原理图固定平面镜、分光器和可调凹面镜组成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核心部件-迈克尔干涉仪。
由光源发出的红外光经过固定平面镜反射镜后,由分光器分为两束:50%的光透射到可调凹面镜,另外50%的光反射到固定平面镜。
可调凹面镜移动至两束光光程差为半波长的偶数倍时,这两束光发生相长干涉,干涉图由红外检测器获得,经过计算机傅立叶变换处理后得到红外光谱图。
IRPresting-21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具300入射迈克尔逊密闭型干涉仪,单光束光学系统,空冷陶瓷光源,镀锗KBr基片分束器,温度可调的DLATGS检测器,波数范围7,800~350cm-1,S/N大于40000∶1(4cm-1,1分钟,2100cm-1附近,P—P),具有自诊断功能和状态监控器。
可收集中红外、近红外、远红外范围光谱。
常用红外光谱-红外光谱仪①棱镜和光栅光谱仪光栅光谱仪属于色散型光谱仪,它的单色器为棱镜或光栅,属单通道测量,即每次只测量一个窄波段的光谱元。
转动棱镜或光栅,逐点改变其方位后,可测得光源的光谱分布。
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出现了以多通道测量为特点的新型红外光谱仪,即在一次测量中,探测器就可同时测出光源中各个光谱元的信息。
②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它是非色散型的,核心部分是一台双光束干涉仪,常用的是迈克耳孙干涉仪。
当动镜移动时,经过干涉仪的两束相干光间的光程差就改变,探测器所测得的光强也随之变化,从而得到干涉图。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傅里叶变换光谱仪的主要优点是:①多通道测量使信噪比提高;②没有入射和出射狭缝限制,因而光通量高,提高了仪器的灵敏度;③以氦、氖激光波长为标准,波数值的精确度可达0.01厘米-1;④增加动镜移动距离就可使分辨本领提高;⑤工作波段可从可见区延伸到毫米区,使远红外光谱的测定得以实现。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全集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全集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仪器分析方法,了解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掌握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二、实验原理仪器分析是利用现代仪器设备对样品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的方法。
常见的仪器有光谱仪器、色谱仪器、质谱仪器等。
在实验中,我们主要使用光谱仪器进行样品的分析。
光谱仪是指利用样品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或发射进行分析的仪器。
三、实验步骤1.将待测样品放入光谱仪器中,确保样品与光源之间没有空气或其他杂质。
2.打开光谱仪器的电源,按照仪器的说明书调整波长和光强。
3.开始测量样品的吸光度或发射光强。
4.根据测量的数据计算出样品的浓度或其他需要的物理量。
5.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四、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吸光度数据可以通过比较样品与标准曲线的关系,计算出样品的浓度。
在实验中,我们测量了不同浓度的溶液的吸光度,并绘制了标准曲线。
通过对标准曲线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样品的浓度。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对仪器分析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通过使用光谱仪器对样品进行测量,得到了样品的吸光度数据,并通过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的浓度。
实验结果表明,仪器分析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这种方法对样品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
六、实验改进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在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光源的调试和准确测量样品的吸光度。
在以后的实验中,我们可以进一步优化实验方法,提高实验的精确度和准确性。
1.林国维.仪器分析实验室教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
2.张青山.仪器分析实验指导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年。
以上为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全集,共计1200字。
仪器分析及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实践能力。
3. 学习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培养科学素养。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的基本操作及样品分析。
2. 荧光分光光度计(Fluorescence Spectrophotometer)的基本操作及样品分析。
3. 液相色谱(HPLC)的基本操作及样品分析。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美国安捷伦公司7890A-5975C型号。
2. 荧光分光光度计(Fluorescence Spectrophotometer):日立F-4700FL型号。
3. 液相色谱(HPLC):Agilent 1200系列。
4. 试剂:全氟三丁胺标准品、高纯氦气、实验样品等。
四、实验原理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通过气相色谱将样品分离,再利用质谱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实验中,利用全氟三丁胺标准品对质谱仪的质量指示进行校正,并对质谱参数进行优化,以实现最好的峰形和分辨率。
2. 荧光分光光度计(Fluorescence Spectrophotometer):利用荧光物质在特定波长下发射荧光的特性进行定量分析。
实验中,对四种不同的溶液进行三维光谱扫描,得到相应的光谱文件,并使用Excel和Matlab等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3. 液相色谱(HPLC):通过高压泵将流动相输送至色谱柱,对样品进行分离。
实验中,利用反相HPLC对-VE进行定量分析。
五、实验步骤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1)开机,预热仪器;(2)设置气相色谱条件,如载气流量、柱温等;(3)设置质谱条件,如扫描范围、碰撞能量等;(4)进行样品分析,记录色谱图和质谱图;(5)关闭仪器。
2. 荧光分光光度计(Fluorescence Spectrophotometer):(1)开机,预热仪器;(2)设置光谱扫描条件,如激发波长、发射波长等;(3)对四种不同的溶液进行三维光谱扫描;(4)使用Excel和Matlab等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5)关闭仪器。
仪器分析报告范文
仪器分析报告范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利用仪器对样品进行分析,并获得样品的相关性质和成分信息。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主要采用了质谱仪(Mass Spectrometer)和红外光谱仪(Infrared Spectrometer)进行分析。
质谱仪是一种通过对样品中离子的测定,以获得样品的化学成分信息的仪器。
当样品通过电离过程后,产生的离子会被分离、加速和聚焦到一个电子倍增器上,然后根据不同质荷比分别到达检测器上,从而得到样品中各个化学成分的相对丰度。
红外光谱仪则是利用样品对红外辐射的吸收特性,通过观察样品对不同波长红外光的吸收程度,从而获得样品的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信息。
三、实验步骤1.实验前准备:对质谱仪和红外光谱仪进行检查和校准,确保仪器运行正常。
2.准备样品:根据实验要求,制备样品并载入到仪器中。
3.质谱仪测量:打开质谱仪并将样品放入离子源中。
通过调整电压和扫描参数,使得样品中的离子被加速并分离后分别到达检测器上,记录下离子的信号强度和质荷比。
4.红外光谱仪测量:打开红外光谱仪并将样品放置在样品室中。
通过选择适当的波长范围和扫描速度,观察样品在红外光谱仪上的吸收特征,并记录下相应的峰值和吸收强度。
5.数据分析:根据质谱和红外光谱的结果,分析样品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特征,并与已知的化合物进行比对。
四、实验结果1.质谱分析结果:样品中检测到了A、B和C三种化合物,其相对丰度分别为30%、40%和30%。
2.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样品在特定的波长范围内表现出了峰值A、B和C的吸收峰,其吸收强度分别为0.5、0.6和0.4五、实验讨论根据质谱分析结果,样品中主要含有化合物B,其相对丰度最高。
而根据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样品中各化合物均表现出一定的吸收特征,但化合物B的吸收峰最高。
综合质谱和红外光谱的结果,可以初步判断样品中的主要成分是化合物B,并且通过对比已知化合物的质谱和红外光谱数据,可以进一步确定样品中的化合物B的结构。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范文
实验名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测定水中汞离子浓度实验日期:2023年10月25日一、实验目的1. 巩固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AAS)理论知识。
2. 掌握测汞仪的基本构成及使用方法。
3. 熟悉水中汞离子的冷原子吸收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是一种基于原子蒸气对特定波长光吸收的原理,来测定样品中特定元素含量的分析方法。
汞元素对波长为253.7nm的共振线有强烈的吸收作用,根据比尔定律,吸光度与汞原子蒸汽的浓度成正比。
实验中,通过测定汞蒸汽对特定波长的光吸收,可以计算出样品中汞离子的浓度。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 原子吸收光谱仪(AAS)- 冷原子发生器- 移液器- 电子天平- 烧杯- 漏斗- 玻璃棒2. 试剂:- 汞标准溶液(100ng/mL)- 硝酸(优级纯)- 硝酸铵(优级纯)- 水为去离子水四、实验步骤1. 仪器准备:- 打开原子吸收光谱仪电源,预热仪器。
- 调整仪器参数,包括波长、灯电流、狭缝宽度等。
- 校准仪器,使用汞标准溶液进行仪器校准。
2. 样品制备:- 使用移液器取一定量的水样,加入适量硝酸和硝酸铵,制成待测溶液。
- 使用电子天平准确称量一定量的待测溶液,转移至烧杯中。
3. 汞原子发生:- 将待测溶液转移至冷原子发生器中,加入适量硝酸,调节酸度。
- 打开冷原子发生器电源,产生汞原子蒸气。
4. 测定吸光度:- 将汞原子蒸气导入原子吸收光谱仪中,测定吸光度。
- 记录吸光度值。
5. 数据处理:- 根据比尔定律,计算样品中汞离子的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1.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测定了水样中汞离子的浓度为0.5mg/L。
2. 讨论:- 实验结果表明,水中汞离子的浓度符合国家标准。
-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样品制备过程中,要确保溶液的酸度适中,避免汞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 冷原子发生器要定期清洗,以保证汞原子蒸气的质量。
-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汞蒸汽对人体造成伤害。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红外(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红外光谱仪的使用方法。
2. 学会利用红外光谱分析物质的结构和组成。
3. 熟悉红外光谱图的基本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红外光谱分析是利用物质分子中的化学键和官能团在红外光区吸收特定波长的红外光,产生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从而获得物质的红外光谱图。
红外光谱图中的吸收峰可以提供有关物质结构的信息,如官能团、化学键、分子构型等。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红外光谱仪、样品池、电子天平、移液器、烘箱等。
2. 试剂:待测样品、溶剂、干燥剂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将待测样品用电子天平称量,移入样品池中,并加入适量溶剂,使样品充分溶解。
将样品池放入烘箱中,在规定温度下烘干,直至样品池中的溶剂完全挥发。
2. 样品池清洗:将烘干的样品池用去离子水冲洗,并用干燥剂干燥。
3. 红外光谱扫描:将干燥后的样品池放入红外光谱仪中,进行红外光谱扫描。
设置合适的扫描范围、分辨率和扫描次数。
4. 数据处理:将扫描得到的红外光谱图导入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基线校正、平滑处理、峰位和峰强分析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红外光谱图:在红外光谱图中,可以看到多个吸收峰。
根据峰位和峰强,可以初步判断待测样品的官能团和化学键。
2. 官能团分析:在红外光谱图中,3350-3400 cm^-1处的宽峰属于O-H伸缩振动,说明样品中含有羟基;2920-2850 cm^-1处的峰属于C-H伸缩振动,说明样品中含有烷基;1730-1750 cm^-1处的峰属于C=O伸缩振动,说明样品中含有羰基。
3. 化学键分析:在红外光谱图中,1500-1600 cm^-1处的峰属于C=C伸缩振动,说明样品中含有烯烃;1200-1300 cm^-1处的峰属于C-O伸缩振动,说明样品中含有醚键。
4. 分子构型分析:根据红外光谱图中的峰位和峰强,可以初步判断待测样品的分子构型。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样品池的清洗和烘干,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环境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环境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常见环境分析仪器(如原子吸收光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的使用技巧。
3. 通过实验操作,学会如何进行环境样品的前处理、分析及数据处理。
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环境仪器分析是利用现代分析技术对环境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几种分析方法:1.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基于原子蒸气对特定波长的光产生吸收的特性,对样品中的金属元素进行定量分析。
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结合气相色谱和质谱技术,对样品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利用物质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特性,对样品中的有机物进行定量分析。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 原子吸收光谱仪-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天平- 烧杯- 移液管- 滤纸- 水浴锅2. 试剂:- 环境样品- 标准溶液- 稀释剂- 硝酸- 氢氟酸- 磷酸四、实验步骤1. 样品前处理:- 称取一定量的环境样品,加入适量的硝酸和氢氟酸,进行消解。
- 将消解液定容,待测。
2. 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 根据样品中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选择合适的波长和仪器参数。
- 将待测溶液注入原子吸收光谱仪,进行测定。
-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待测元素的浓度。
3.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 根据样品中待测化合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和流动相。
- 将待测溶液注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测定。
- 根据质谱图和保留时间,对样品中的待测化合物进行定性分析。
-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待测化合物的浓度。
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析:- 根据样品中待测化合物的吸收特性,选择合适的波长和仪器参数。
- 将待测溶液注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
-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待测化合物的浓度。
大学实验室仪器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大学实验室仪器操作与使用实验日期: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XX大学物理实验室实验目的:1. 熟悉实验室常用仪器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掌握仪器的使用技巧,提高实验技能。
3.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实验原理: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并掌握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
这些仪器包括但不限于:电子天平、移液器、滴定管、酸度计、显微镜等。
通过这些仪器的操作,可以实现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测量和分析。
实验器材:1. 电子天平2. 移液器3. 滴定管4. 酸度计5. 显微镜6. 标准溶液7. 待测溶液8. 试管9. 实验记录本实验步骤:一、电子天平的使用1. 打开电子天平,预热5分钟。
2. 将待测物品放在天平上,记录重量。
3. 关闭天平,清理实验台。
二、移液器的使用1. 选择合适的移液器。
2. 将移液器插入标准溶液瓶中,吸取一定量的溶液。
3. 将溶液转移到待测溶液瓶中,记录体积。
4. 清洗移液器,备用。
三、滴定管的使用1. 将滴定管垂直固定在滴定架上。
2. 用滴定液冲洗滴定管,确保干净。
3. 将滴定液缓慢滴入待测溶液中,观察颜色变化。
4. 记录滴定液体积,计算浓度。
四、酸度计的使用1. 打开酸度计,预热5分钟。
2. 将电极插入待测溶液中。
3. 调整酸度计,使显示值与标准溶液酸度一致。
4. 记录待测溶液的酸度。
五、显微镜的使用1. 打开显微镜,调整光源。
2. 将样品放在载物台上,调整焦距。
3. 观察样品,记录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实验室常用仪器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以下是部分实验结果:1. 电子天平的精度达到±0.01g。
2. 移液器吸取溶液的误差在±0.1%以内。
3. 滴定管滴定液体积误差在±0.1ml以内。
4. 酸度计测量待测溶液酸度的误差在±0.01pH以内。
5. 显微镜观察到的样品细节清晰。
实验结论:本次实验达到了预期目的,我们掌握了实验室常用仪器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仪分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本次实验是在仪分实验室内进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实验原理以及数据处理技巧。
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习了仪器的操作技巧,了解了实验原理,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
二、实验目的1. 熟悉仪器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技能;2. 理解实验原理,培养科学思维能力;3. 掌握数据处理方法,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4.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实验效率。
三、实验原理本次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原理:1. 光电效应:光照射到金属表面,使金属表面的电子获得能量,从而逸出金属表面,形成电流。
2. 确定电阻值: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电阻值。
3. 线性拟合:对实验数据进行线性拟合,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
四、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数字多用表、可调电阻、电源、金属板等。
2. 材料:金属板、导线、实验报告纸等。
五、实验步骤1. 连接实验电路:将示波器、信号发生器、数字多用表、可调电阻、电源、金属板等仪器和材料连接成实验电路。
2. 调节信号发生器:调节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和幅度,使实验条件满足要求。
3. 测量电流和电压:通过数字多用表测量电流和电压,记录实验数据。
4. 改变电阻值:调节可调电阻,改变电路中的电阻值,重复测量电流和电压。
5. 数据处理:对实验数据进行线性拟合,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
6.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和原因。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一系列电流和电压的测量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线性拟合。
2.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实验数据与理论值基本吻合,说明实验操作正确,实验结果可信。
(2)电流与电压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符合欧姆定律。
(3)通过改变电阻值,我们可以观察到电流和电压的变化规律,进一步验证了实验原理。
七、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仪器的操作方法,提高了实验技能。
2. 理解了实验原理,培养了科学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分析仪器观摩见习》实习报告姓名:朱亚伟学号: 15124059院(系): 生物化学系年级专业:12级化学工程与工艺《现代分析仪器观摩见习》实习报告作者:朱亚伟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仪器分析的应用日益普遍,而且越来越趋向于快速、准确、自动、灵敏及适应特殊分析的方向发展。
所以能够了解现代分析仪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及操作步骤,将会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极大的帮助。
本次观摩的现在分析仪器有红外吸收光谱仪、气相色谱仪、荧光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液相色谱和质谱、核磁共振波普仪、等离子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和原子荧光光度计。
关键词:构造操作步骤系统测量现代仪器分析是利用较特殊的仪器,以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为基础的一大类化学分析法。
物质几乎所有的物理性质,都可用于分析化学上。
可用于分析目的的物理性质及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可以简单归纳为色谱光谱电化学及其它方面。
习惯上也有按分析目的来进行分类为成分分析、分离分析、形态分析、结构分析。
现代分析仪器有如下特点: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分析速度快、应用范围广、相对误差较大、设备复杂昂贵。
基于以上所述本文将对红外吸收光谱仪、气相色谱仪、荧光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液相色谱和质谱、核磁共振波普仪、等离子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和原子荧光光度计的原理、构造、以及主要操作步骤做出简述。
一、红外吸收光谱仪(VERTEX80)1、原理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被称为第三代红外光谱仪,利用麦克尔逊干涉仪将两束光程差按一定速度变化的复色红外光相互干涉,形成干涉光,再与样品作用。
探测器将得到的干涉信号送入到计算机进行傅立叶变化的数学处理,把干涉图还原成光谱图。
如图:2、仪器构造光源、单色器、检测器、放大器。
3、操作步骤(1)、称取烘干的KBr粉末0.5g ,倒入玛瑙研钵中研磨10分钟,过筛(2um),过筛后的药品质量应在0.05-0.08g之间,放到压片磨具中压片,之后装入样品池。
(2)、扫描背景谱图,保存。
(3)、称取烘干的待测样品0.005g放入研钵中,加入0.5gKBr粉末混匀,倒入玛瑙研钵中研磨10分钟,过筛(2um),之后压片。
(4)、扫描样品谱图。
(5)、将待测试样的扫描谱图与标准谱图相比较,确定未知组分。
(6)、在实验预习报告上记录待测试样扫描谱图的最大吸收波长及其强度,画出吸收峰,确定待测组分。
(7)、测量结束后,用无水乙醇将研钵,压片器具清洗干净。
4、仪器应用应用于染织工业、环境科学、生物学、材料科学、高分子化学、催化、煤结构研究、石油工业、生物医学、生物化学、药学、无机和配位化学基础研究、半导体材料、日用化工等研究领域。
二、气相色谱仪(GC-2010)1、仪器原理气相色谱仪是以气体作为流动相(载气)。
当样品被送入进样器后由载气携带进入色谱柱。
由于样品中各组份在色谱柱中的流动相(气相)和固定相(液相或固相)间分配或吸附系数的差异。
在载气的冲洗下,各组份在两相间作反复多次分配,使各组份在色谱柱中得到分离,然后由接在柱后的检测器根据组份的物理化学特性,将各组份按顺序检测出来。
2、仪器构造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温控系统、检测记录系统。
3、操作步骤(1)、打开氮气、氢气、空气发生器的电源开关(或氮气钢瓶总阀)。
(2)、打开色谱仪气体净化器的氮气开关转到“开”的位置。
(3)、设置各工作部温度。
(4)、点火:待检测器(按“显示、换档、检测器”可查看检测器温度)温度升到150℃以上后,打开净化器上的氢气、空气开关阀到“开”的位置。
(5)、打开电脑及工作站,待基线稳定后进样品并同时点击“启动”按钮或按一下色谱仪旁边的快捷按钮,进行色谱数据分析。
分析结束时,点击“停止”按钮,数据即自动保存。
(6)、关机程序:首先关闭氢气和空气气源,使氢火焰检测器灭火。
在氢火焰熄灭后再将柱箱的初始温度、检测器温度及进样器温度设置为室温(20-30℃),待温度降至设置温度后,关闭色谱仪电源。
最后再关闭氮气。
4、仪器应用应用于环境保护、生物化学、食品发酵、中西药物、石油加工、有机化学、卫生检查、尖端科学等研究领域。
三、荧光分光光度计(F-4500)1、仪器原理荧光分析法是测定物质吸收了一定频率的光以后,物质本身所发射的光的强度。
物质吸收的光,称为激发光;物质受激后所发射的光,称为发射光或荧光。
如果将激发光用单色器分光后,连续测定相应的荧光的强度所得到的曲线,称为该荧光物质的激发光谱。
2、仪器结构激发光源、激发单色器、发射单色器、接收系统、显示系统、样品系统3、操作步骤(1)、打开电脑主机电源(2)、打开F-4500主机电源。
10秒后按下氘灯开关键,当黄灯不熄灭时,打开主板电源。
(3)、打开仪器工作程序窗口。
(4)、将待测溶液倒入荧光比色皿,过滤后放入仪器专用位置,盖好盖子。
(5)、点击“方法”图标,选择扫描方式为“发射”设置好扫描波长。
点击“测量”图标开始进行发射光谱扫描。
(6)、点击“方法“图标,选择扫描方式为“激发”设置好扫描波长。
点击“测量”图标开始进行激发光谱扫描。
(7)、重复5、6操作直至获得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的数值不再明显变化为止。
(8)、点击“方法”图标校正曲线并调整相应参数,在Ex和Em项填写获得的最佳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填写相应的数值。
点击“确定”。
(9)、点击“样品”图标,选择测定的样品数目,点击“确定”(10)、将待测溶液装入荧光比色皿,放入一起荧光架。
点击“测量”,按提示逐步操作。
记录测量样品溶液的荧光强度、浓度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及样品溶液浓度。
计算含量。
(11)、结束后清洗荧光比色皿,关闭仪器工作程序窗口。
顺序关闭主板电源、主机电源。
4、仪器应用对经光源激发后产生荧光的物质或经化学处理后产生荧光的物质成份分析,可应用于生物化学、生物医学、环境化工等部门。
四、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4100)1、仪器原理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由于分子中的某些基团吸收了紫外可见辐射光后,发生了电子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吸收光谱。
它是带状光谱,反映了分子中某些基团的信息,可以用标准光谱图再结合其它手段进行定性分析。
朗伯-比尔定律: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含有吸光物质的稀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吸光物质浓度、液层厚度乘积成正比,即A= kcl式中比例常数k与吸光物质的本性,入射光波长及温度等因素有关。
c为吸光物质浓度,l为透光液层厚度。
2、仪器结构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及信号指示系统。
3、操作步骤(1)、开启电源进行初始化。
(2)、检验吸收池的成套性。
(3)、选择工作波长。
(4)、选择测量方式。
(5)、润洗比色皿,依次加入参比溶液和测量溶液。
(6)、参比溶液与光路中,透射比模式下同时调0和100%(7)、在吸光模式下,测定溶液的吸光度4、仪器应用在水和废水监测中的应用,对于一个水系的监测分析和综合评价,一般包括水相(溶液本身)、固相(悬浮物、底质)、生物相(水生生物)。
在水质的常规监测中,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占有较大的比重。
由于水和废水的成分复杂多变,待测物的浓度和干扰物的浓度差别很大,在具体分析时必须选择好分析方法。
五、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TQ ORBITRAP XL)1、仪器原理气相色谱法是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使不同化合物从色谱柱流出的时间不同,达到分离化合物的目的。
质谱法是利用带电粒子在磁场或电场中的运动规律,按其核质比(m/z)实现分离分析,测定离子质量及强度分布,他可以给化合物的分子量、元素组成、分子式和分子结构信息,具有定性专属性、灵敏度高、检测快速等特点。
2、仪器结构真空系统、进样系统、离子源、质量分析器、检测器、采集数据和控制仪器的工作站。
3、操作过程(1)、通入氮气后开启电源。
(2)、调整柱箱温度和气化室温后加热。
(3)、通入空气、氮气后点火。
(4)、调整基准线后在色谱分析仪中注入试样,同时按动START 键。
(5)、分析完数据后关氢气、空气,关掉加热器。
继续通入氮气降温至室温,关电源最后关氮气。
4、仪器应用检测土壤污染,特别是评估人、动物和植物暴露于的土壤环境,并且尝试降低这种长期暴露,是必须进行的。
气相色谱(GC)和液相色谱(LC)配备质谱(MS)被广泛应用于土壤检测和分析。
特别是液相色谱配备三重四级杆质谱仪(LC/MS/MS),为土壤样品中的中等极性、极性和离子型化合物的痕量分析提供了很多优势。
六、核磁共振波普仪(A V ANCEⅡ400)1、仪器原理是将物质置于特殊的磁场中,用无线电射频脉冲激发物质内原子核,引起原子核共振,并吸收能量。
在停止射频脉冲后,原子核按特定频率发出射电信号,并将吸收的能量释放出来,被接受器收录,经电子计算机处理获得图像。
2、仪器结构磁铁、探头、射频发生器、射频接收器、扫描发生器、信号放大器及记录仪组成。
3、操作步骤(1)、打开相关软件进入程序界面。
(2)、使用search打开图谱。
(3)、清洗样品表面,确定样品与转子的相对位置。
(4)、将样品放入磁体样品室内,让样品管旋转。
(5)、观看锁线的状态,输入lock命令,锁场。
锁线升高后调整各方向的磁场强度,让锁线达到最高点。
(6)、使用zg命令开始采样,采样后使用efp进行傅立叶变换并将谱图传递到谱图查看窗口。
(7)、保存结果,取出样品,实验结束。
4、仪器应用主要适于化学、生物、医药、石油化工等领域的分子结构分析、含量测定及反应机理研究等。
七、等离子光谱仪(IRIS IntrepidⅡSP)1、仪器原理高频振荡器发生的高频电流,经过耦合系统连接在位于等离子体发生管上端,铜制内部用水冷却的管状线圈上。
石英制成的等离子体发生管内有三个同轴氢气流经通道。
冷却气(Ar)通过外部及中间的通道,环绕等离子体起稳定等离子体炬及冷却石英管壁,防止管壁受热熔化的作用。
工作气体(Ar)则由中部的石英管道引入,开始工作时启动高压放电装置让工作气体发生电离,被电离的气体经过环绕石英管顶部的高频感应圈时,线圈产生的巨大热能和交变磁场,使电离气体的电子、离子和处于基态的氖原子发生反复猛烈的碰撞,各种粒子的高速运动,导致气体完全电离形成一个类似线圈状的等离子体炬区面,此处温度高达6000一10000摄氏度。
样品经处理制成溶液后,由超雾化装置变成全溶胶由底部导入管内,经轴心的石英管从喷咀喷入等离子体炬内。
样品气溶胶进入等离子体焰时,绝大部分立即分解成激发态的原子、离子状态。
当这些激发态的粒子回收到稳定的基态时要放出一定的能量(表现为一定波长的光谱),测定每种元素特有的谱线和强度,和标准溶液相比,就可以知道样品中所含元素的种类和含量。
2、仪器结构进样系统、等离子体系统、气路控制系统、射频发射器、光学系统和检测器。
3、操作步骤(1)、依次把稳压器,光谱仪主开关打开,打开氩气钢瓶、冷却循环水、空压机和抽风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