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第2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第2节 考点突破 考点3 理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第21课:现代文阅读之论述类文本阅读(二)--解题技巧

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第21课:现代文阅读之论述类文本阅读(二)--解题技巧

技巧点拨
⑴从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入手:有些句子,只要把其中的重要词语的含义搞清楚了,就可以推知整句的意思。 ⑵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有许多句子,分析其结构,如果是单句,先找准主、谓、宾,如果是复句,先找准其
第一层,就可以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 ⑶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如果要求理解的句子是总起句,就要结合其领起的范围作答;如果是总结句,
找论点
寻找中心论点或局部的论点,大多是从文章标题、开头、结尾或中间位置照,也有些需 要读者概括
定论点
结合全文或局部的论述,看是不是全文或局部的核心观点
判正误
在以上两个步骤的基础上,仔细比对选项对全文或局部的论点的表述,是否与原文一致
技巧点拨
(2)论据的判断
看类型
关注选项对论据类型的分析,据原文及论据的分类看分析是否正确
把符合考题要求的词句、中心意思从文本中挑选出来。 “整合信息”是指获取信息的第二步,它是依据题干的要求,把经筛选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综合、归纳、重组、
加工,形成答案的过程。 “文中重要信息”包括:
①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最新知识; ③表达文章中心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语句; ⑤文中的过渡句;
②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与阐述; ④文中的概括句; ⑥文章的标题;
就要结合起总结的范围作分析;如果是重要的过渡句,就要联系其承上启下的文字作分析。 ⑷从分析其表达意图入手: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理解那些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用这种方法分析,便带有鉴赏
的性质。
(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考点解说 “信息筛选”指的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摘取相关、合适的信息,是获取信息的第一步,高考阅读就是要
3.根据本文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A ) A.西方学者奈斯之所以说“今天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极其扩展的生态思想”,是因为西方传统生态理念陷入困境 需要引进东方智慧。 B.人类要走向生态文明,必须从理论上认真研究生态哲学。 C.生态文明不只是一个理论和认识问题,还是一个实践问题。 D.人类各种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与社会生态的构建及自然生态的重建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江苏专用)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江苏专用)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考点综合提升练(三) 论文、评论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论虚荣[英]培根①“苍蝇坐在战车的轮轴上说道,我扬起了多少尘土啊!”伊索氏这个寓言说得实是巧妙。

类此,有些个妄人,无论任何事情,或是事情自动,或由大力者推动,只要他们在其中有一点关系,他们就以为这些事情是完全依仗着他们的力量的。

好夸之人一定是好党争的,因为一切的夸耀都是靠着比较的。

这种人也必然是过分的,因为如此方可以支持自己种种的夸耀。

他们又不能守秘密,所以他们是没有什么实际上的用处的。

②然而在政事中这一种品性也是确有其用的。

每逢人们需要造成一种大才或大德的名声的时候,这些人就是很好的吹鼓手。

例如,一个人在两位君王之间交涉,想引他们联合起来向第三者作战,他就对两方面都言过其实地夸张对方的兵力;又如在两个私人之间交涉的人,他对双方都夸张他在对方的影响,结果是把他自己的声望提高了。

所以在上述的以及类此的事件中,往往会由无物之中竟生有物;盖谎言足以引起意见,而意见能引起实行也。

③在将帅与军人方面,虚荣心乃是一种不可缺的性质;因为如同一块铁由别的铁而磨得锐利一样,由于夸张而人们的勇气就互相磨利了。

在冒着资财或身体之危险的大事业中加入一种天性好夸的人可以使事务更有活力;而那些天性厚重庄肃的人则有似压舱物而不类风帆。

在学问的名声方面,若没有一些夸耀的羽毛,则这种名声的飞腾是很慢的。

写《虚荣之轻视》一书的人也不反对让自己的名字出现于题页上。

④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盖伦,都是富于夸耀性的人。

虚荣心确是使一个人留名的一种助力,而才德之所受于人性的酬劳其直受于人类的好德之心者绝没有受之于才德自己的努力者为多也。

西塞罗、塞奈喀、小普利尼的名声若不是与这些人本身的某种虚荣心连在一起的话,也不会经久如新的;这种虚荣心就如同天花板上的一层油漆一样,它使得那天花板不但能够发亮而且能够持久。

但是说了这么多,我用“虚荣”这个字眼儿的时候,却并不是指泰西塔斯说缪西阿努斯有的那种性质,所谓“他有一种能够漂亮地炫耀他的一切言行的本领”:因为这种性质并非是出自虚荣心的,而是出自天生的豪气和见识的;并且这种性质在有些人方面是不但漂亮而且优美高尚的。

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第2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第2节 考点突破 考点1 分

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第2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第2节 考点突破 考点1 分

第二节考点突破考点1 分析论述结构,把握论述思路结构,是指文章材料组织和安排的方法;思路,就是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路的路径、脉络。

“分析论述结构,把握论述思路”,是指对论述类文本结构进行分析,并在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分析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理清行文思路。

“分析论述结构”和“把握论述思路”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面,文章的结构体现了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是靠文章的结构体现出来的,结构为表,思路为里,二者相互映照。

高考考查的重点是思路。

一、掌握论述类文本的一般结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本色与文采王国维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元人杂剧之不同于其他历史时期的文学(如唐诗、宋词、明清传奇),就是它慷慨悲歌、本色当行的时代风貌。

当时杂剧创作的主要流派——以关汉卿为代表的本色派,集中表现了这种时代风貌。

同时,随着杂剧创作的发展,以王实甫为代表的文采派也逐渐形成。

关于这种流派划分,前人已有论述。

如王骥德《曲律·论家数》认为“曲之始,止本色一家……然文人学士,积习未忘”才产生了文采一家。

臧懋循《元曲选·序》说:“曲有名家,有行家。

名家者,出入乐府,文采烂然。

行家者,随所装演,无不摹拟曲尽,使人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故称曲上乘,首曰当行。

”当行指适应于某一行业的要求,就戏曲说,主要指善于运用语言来刻画人物,曲词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和个性,能为展开剧情和刻画人物性格服务。

本色一般是就语言的自然本色,贴近生活,很少装饰说的。

戏曲脚本最初总是为舞台演出写的,最早的脚本往往只是舞台演出的记录。

如果不本色,群众听不懂,看得也莫名其妙,它就不能适应舞台演出的要求。

因此最初从民间产生的戏曲总是本色当行的。

关汉卿的《窦娥冤》重于叙事,直抒胸臆,言言曲尽人情,字字当行本色,就堪称本色派的“第一杰作”。

比之关汉卿,王实甫的戏曲作品则在本色的基础上作了较多的设色加工,给人一种“文采烂然”的感觉,代表了杂剧文采一派的最高成就。

江苏省高考语文一轮专用复习课件:现代文阅读 第2章专题2 题型3 分析文本特色题

江苏省高考语文一轮专用复习课件:现代文阅读 第2章专题2 题型3 分析文本特色题
题型三
分析文本特色题
——抓住论证过程中的关系和方法,体会论证的力量
知识构建
分析文 本特色 题
核心突破
规范养成
练出高分
一、关于论点和论据 论说文的三要素是指论点、论据、论证。论点可分为中 心论点和分论点。论据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事实论 据主要指事实材料、科学数字、历史人物等;理论论据主要 指理论家的论述、名人的论述以及科学道理、公理、定律, 甚至包括俗语、成语、格言等。选用论据要注意真实、典 型、服务于论述(或“切合题旨”,或“与论点一致”)。 论证包括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常见的论证结构有并列 式、递进式、对照式。论证有立论和驳论两种方式。常见的 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阅卷现场
因题突破
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仅为GDP的2.75%,这与美 国的27%和英国的11%相差甚远,也与支柱性产业5%的国际 标准有一定差距。另有数据显示,我国500多家出版社的总收 入,竟然不及德国贝塔斯曼集团一家的年收入。当我们艳羡美 国、韩国、日本等国强大的文化输出能力的同时,也不得不反 思自身:我们拥有璀璨的文化,却缘何没有强大的输出?文化 产业发展上的不同步,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在国 际政治上拥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的当下,显得尤为突出。 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要从经济大国转型为文化 输出大国,并把动漫产业确定为国家重要的支柱产业。如今,
边练边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刘邦战胜项羽,常常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但是我们如果 冷静地分析,就会发现刘邦的胜利是有道理的。刘邦攻进了 关中,后来项羽也进入了咸阳,他们获得了推翻秦王朝的胜 利。在这场胜利面前,刘邦和项羽的表现完全不同。刘邦不 杀子婴,约法三章,秋毫无犯。这是一个了不得的举动。范 增对项羽说,项王,刘邦这个人可不能小看。但项羽听不进 去,杀子婴,烧宫室,屠咸阳……项羽完全不动脑筋。有人 劝说项羽,说咸阳这个地方是帝王之都,您应该定都咸阳。 但是,这个时候秦宫已经被项羽烧光了,也没地方住了,项 羽又一门心思想回老家去。于是就说了这样的话:“富贵而 不还乡,如衣锦夜行。”到了楚汉战争的最后关头,刘邦准

高考语文(江苏专用)大一轮复习专题论述类文本阅读ppt (4)

高考语文(江苏专用)大一轮复习专题论述类文本阅读ppt (4)

3
4
5
6
⑧佛家言:娑婆世界,娑婆即遗憾。你不禁要问,世间 为何要有遗憾?因为,遗憾就是留白,没有遗憾的世界,给 你多少幸福和圆满,你也会感受不到。再美好的东西,都要 有留白。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好文字不会写得太满,也不 可以把话说尽。
⑨花未全开月未圆,就是人生最好的境界。人只有渐渐
年长,才要懂得节制、自省,也懂得了留白之美。 (选自《2013中国随笔年度佳作》,有删改)
们仍在。它们以自己的轻,战胜了不可一世的重。
(选自《十月》,有删改,题目为选者所拟)
1
2
3
4
5
6
1.第二段中引用老子的话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 老子的话表明一物繁衍出万物的生生不息过程,充
分地印证了《兰亭序》诞生后,历代的摹本、刻本、拓本
不断产生,日益丰富,表明了《兰亭序》具有永恒的非凡
的艺术魅力。
白石老人笔下的雪,漫天大雪,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令
人拍手称奇。这就是中国画的神韵,也是古老东方的意境 之美啊。
1
2
3
4
5
6
③爱情也要有留白。沈从文先生写过:爱情是半开的
花朵。说得多好。半开的花朵,还没有完全盛开,含苞待
放,欲说还羞。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那是女子的豆
蔻年华,像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等到花儿全开了,就
子,但是,她永远是一个独立人。是的,一个有独立思想和
人格的人,才是有魅力的人。夫妻之间只有相互欣赏、相互
体谅,精神世界里才能做到琴瑟相合、肝胆相照。比如,作 家钱钟书和杨绛先生,一代名士张伯驹和妻子潘素。1来自234
5
6
⑤读书也要有留白,留得闲逸和散淡。一卷书在手,随 读、随记、随忘,那是读书的另一个境界。五柳先生说: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看来,不求甚 解,乃是读书的真趣,也是读书时的留白。初读书时囫囵吞 枣,忘乎所以,过些日子,再翻开书来细读,一瞬间,柳暗 花明又一村。留白,就是留下思考和回味的时间。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第二讲内容理解题练习含解析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第二讲内容理解题练习含解析

第二讲内容理解题论述类文本第一题要求往往有“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命题者为了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会对文本中的一些重要词语、概念、句子、局部内容等做正确或错误的解读。

这种解读其实就是对文本内容进行的加工转换,加工转换形式有三种:信息整合概括、信息增删改、关系错位,也正是在“换”的过程中,命题者有意地用了一些方法,改变了原意,也就是命题者改造原文,在部分定语或状语、复句的部分分句、结论和依据等方面做文章,从而改变原文意思来设置“干扰项”。

命题者设置干扰项常用六种手段删(删减) 删除句子中的部分词语而改变句意,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意的改变,有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添(添加) 添加定语或状语或某个中心词或其他内容,造成偷换概念或对原文内容的曲解等现象调(调换) 调换词序、语序,造成逻辑错误,从而改变句意,会造成因果颠倒、主客颠倒、混淆条件等现象改(改变) 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曲解文意;改变肯定与否定、现象与本质,等等,造成部分涵盖全体、整体替代局部、现实代替猜测……漏(遗漏) 看似是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

这种选项有很大迷惑性,须多加留意凑(拼凑) 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或胡拼乱凑、东拉西扯、望文生义、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来干扰判断审选项,抓关键——找原文,定题源——比文题,想规律快速读文,把握文本内容后,迅速阅读各个选项,抓住选项中的关键词语再回归原文,迅速确定选项的位置,再把选项与原文细心比对,在比对的过程中再思考各个选项的命题陷阱。

命题陷阱一偷换概念[类型解读]命题者在整合概括中,故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

命题者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调换、改变,乍看与原文的说法一样,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实际上并不是一回事。

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第2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第2节 考点突破 考点2 概括内容要

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第2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第2节 考点突破 考点2 概括内容要

考点2 概括内容要点,分析观点态度一、掌握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方法和答题要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伪书”并不全伪任继愈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拥有丰富的文物、典籍。

有些文物、典籍的内容、作者与产生它的时代不符,称为赝品。

典籍中的赝品,学术界称为“伪书”。

伪书的出现,可以有多种情况:有伪造假古董以谋利的;有为了传播某种观点,挟古人以自重的;宗教经典多假托得自龙宫、仙山洞府以骗取信徒的。

如果揭示出伪书出现的时代,伪书即成为可信的材料。

《列子》一书托名列御寇作,经过研究,此书非列御寇作,它出于魏晋时期,反映了魏晋时期的一种流派的思想。

从这个意义上说,《列子》一书用作研究魏晋时代思潮,有它不可取代的价值。

放在先秦是伪书,放在魏晋就不伪。

与世俗典籍并行的佛教、道教典籍中也有不少“伪经”。

持正统观念的信仰者,为了保持宗教的纯洁性,不能容忍“泾渭杂流,龙蛇并进”的现象存在。

如果抛开正统观点,从客观研究的立场着眼,查明伪经出现的时代、作者,用它来说明作伪的时代以论证某时代思潮,找出它流行的地区以了解其传播的范围,其史料价值比号称“真经”的还珍贵。

有幸生为近代人,可以不受古人旧传统的局限,有可能从文化整体的高度来看待一切“伪书”“伪文献”,从而剖析它、驾驭它,使它为我所用。

俘虏兵用好了,能和正规军同样发挥战斗作用。

好像对待污染环境的废气、废液、废渣“三废”一样,经过综合治理,回收利用,即可变废为宝。

一切物质都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有自己的位置。

谁要说某种元素是有害元素、无用元素,那是无知。

人们习惯所指的伪书、伪经,无非是说它不是所标榜的那种作品。

如确凿地指出它的来历,摆在应当安放的位置上,它就是“真书”“真经”,一点也不伪。

《老子》说过:“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这是说,只要善于用人,根本没有无用的人;只要善于用物,根本没有无用的物。

弃人和弃物,不过是那些未被认识,未被发现,没有派上用场的人和物罢了。

江苏省高三语文招生考试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三)论述类阅读练习(二)(2021年整理)

江苏省高三语文招生考试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三)论述类阅读练习(二)(2021年整理)

江苏省2018年高三语文招生考试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三)论述类阅读练习(二)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2018年高三语文招生考试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三)论述类阅读练习(二))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2018年高三语文招生考试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三)论述类阅读练习(二)的全部内容。

练习(二)(改编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观园陈四益①中国人对景物的观赏,先秦时期多任其自然。

造园之兴,可上溯秦代,但那时帝业初兴,开疆拓土,君临天下,所以想的不过是壮其宫室,广其园囿.②私家造园起源甚早,蔚为风气,则在宋以后。

尤其是山水画兴,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昆阆之形,围方寺之内,激发起造园家无限奇思妙想,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精美林园.由于园主的衰败,时局的动荡,战乱的破坏,愚昧的毁弃,到今天,经典园林,所余无多。

因其无多,更需珍惜。

人海人山的践踏是对名园的破坏,闭门谢客的封闭也会断送了名园的生命。

③懂得园林之美妙,要有一双审美的慧眼,否则,美景当前,只留得几张时装照和一句:“啊呀,好看来西呀!"-—岂不可惜。

苏州久被上海人称为“后花园"。

春日晴好,各家园林人满为患.不过,多数游客只是轮番在各处摆姿拍照;然后又急忙奔向其他园林,略无驻足流连、细细品味的余闲。

每见此景,总不免为之扼腕叹息.④美,要有懂得欣赏的人,才能展现它的奥秘。

园林之美,要有懂得园林的观赏者,才能展其妙趣。

我认识一位苏州资深导游,她能把造园的奇思、观园的妙谛讲解得细致入微、俱在眼前。

她告诉我,导游要能引人入胜,先得长期积累,深入研习,自己成为行家;当然,单有知味的导游还不够,还必须有求知的游客。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 第2讲 论证分析题》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 第2讲 论证分析题》

【对点训练】 判断下面选项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选项:文章举《孝经》《四书》为例,论证了古代教育中的乐 教、诗教、儒家经学教育的最终目标。
相关文段:蒙学教材一直重视道德人格教育。古代教育中的乐 教、诗教、儒家经学教育都是以构建学习者思想道德体系为最 终目标的。《孝经》及宋代形成的《四书》分别被视为立德之 本、入德之门,相对而言比较适合儿童学习,在古代教育实践 中被广泛使用。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蒙学教材体现出对道德 人格教育的追求,并不断创造出更适合初学者的教育手段。 答:
[典例1] 判断下列选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选项:节日在乡土社会中赋予了生活的意义,它让人与人、人 与自然、生者与亡者成为联系密切的共同体。
弹性”的三个层面的同时也指出了“建构城市命 可知对应全篇。
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分析正确。 答案:C
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阅读文本见“[典例]”),完成后面的题目。 (原创)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先亮出“文明弹性”的话题,再提出见解,提醒 人们要关注文明弹性的问题。 B.作者从空间弹性、制度弹性和意义弹性三个维度,充分论证 了文明弹性的意义。
C.第三段从两个层面论述城市制度对新兴城市和已发展城市的 不同意义,说理透彻。
D.文章理论论证与事实论证相结合,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 证合理,结构完整。
D [这篇文章理论性很强,主要是理论论证,辩证说理。]
答案
谢谢欣赏
Thank you for watching !
论证分析题——理清论证思路辨明论证手法
解答论证分析题“3 步骤”
☞解题思路示范
[典例] (2018·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后面的题目。
文本呈现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之论述类文本 课件27张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之论述类文本 课件27张

6.混淆时态 7.混淆关系 8.偷换概念 9.因果混乱 10.主次颠倒
1.以偏概全
即以部分代整体,局部代全局,个别代一般(选项范围扩 大),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特别注意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例如“一些”“有 些”“几乎”“除……之外”“到……为止”“绝大多 数”“有时” “全都”“全部”等。
答题方法总结
3.筛选文中信息的步骤小结:
①通读全文,初步了解主要信息(读) ②审读题干,确定信息范围(找) ③文题比对,辨析信息对错(比) ④巧用排除,复位验证(排)
(1)年代时间(多次出现时间) 、数据(多个数据)及其概语(如多数、少量、部分、凡、 凡是、所有、都、全、几乎、仅仅、之一等表范围的词语) (2)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基本、根本、重要、最、十分、非常、总共等表程度的词语) (3)已然未然(迄今为止、到目前为止、现在所见的等表时间的词语)或然必然(如果、 可能、也许、一定、必然等表判断的词语) (4)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避免逻辑错误的词语(因为、因此、……的原因是、因而、 由于、从而、但是、反而、其实、实际上、也、又、不再是……而是、不仅……还等) (5) 举例子(例如、如、人名)
解题步骤
温馨提醒,抓住关键词语要注意
1.尽量落实到词,集中注意点。 2.可以用符号将有用信息做好标记 3.若有题目,根据题目把握全文的中心,若没有题目,找出出现频率 较高的词,尽快弄清文章的论题及观点。 4.注意把握全文的顺序,边读边理清思路,读完全文要整理出全文的 中心主旨。 5.去掉文本中作为材料的内容,挖掘出所要论证的话。
(1)整体把握,快速感知主要信息。 速读,借助关键语句把握大意、明确层次结构。 (2)审明题意,确定筛选范围。 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指令”,确定筛选范围。

(新)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3部分现代文阅读第1章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2小说阅读第1节真题真练

(新)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3部分现代文阅读第1章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2小说阅读第1节真题真练

专题二小说阅读命题材料题干与分值考查角度2016 《会明》(沈从文) 13.第④段中会明为什么逢人就问何时开火?请简要概括。

(6分)归纳内容要点14.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会明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请简要分析。

(4分)欣赏人物形象15.文中多处写到“插军旗”,请说明这个细节在全文中的主要作用。

(4分)赏析细节作用16.请探究小说结尾“微笑的意义”的意蕴。

(6分) 探究小说丰富意蕴2014 《安娜之死》(列夫·托尔斯泰) 12.本文前五段写出了安娜的绝望,请简析其具体内容。

(6分)分析概括情节内容13.第六段中对安娜周围人的描写,具有什么特点和作用?(4分)赏析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14.安娜投到铁轨上之后有什么样的内心活动?这样写有什么意义?(4分)分析人物心理描写15.请探究作品结尾画线句的意蕴。

(6分) 探究句子丰富含意2012《邮差先生》(师陀) 11.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小城生活的特点。

(4分) 概括环境特点12.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写出了邮差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

(6分)欣赏语言及人物形象13.“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请分析小说结尾处这句话的含意和作用。

(4分)赏析句子的含意及作用14.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试作探究。

(6分)探究创作技巧及创作意图1.命题形式命题形式相对稳定,一般为4道小题。

命题方式是主观问答题。

2.命题特点(1)高考命题人设计问题侧重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和主题。

往往在以下题型中选择4个考查:①把握故事情节;②揣摩人物形象;③赏析环境描写;④概括探究主题;⑤品味赏析语言;⑥赏析艺术技巧;⑦理解小说的标题;⑧归纳内容要点。

(2)设计问题的切入点很小,问题较具体。

(3)设题内容更趋向关注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

3.命题预测(1)题型设置、分值将保持稳定。

(2)考查重点侧重小说“三要素”和主题。

第一节真题真练一、(2016·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题目。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配套专题强化复习课件 苏教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配套专题强化复习课件 苏教版
第二十四页,共71页。
命题陷阱之十一:相似与相关(偷换概念) 有时(yǒushí)命题者巧妙地利用不等值的词语来偷换原文相 关信息中的词语,或增加,或遗漏,或更换,以图瞒天过海, 引人入彀。
第二十五页,共71页。
现代文阅读之 理解(lǐjiě)文中重要的词语
第二十六页,共71页。
(一)哪些是文章中的重要词语。
第二页,共71页。
考场(kǎochǎng)读论述文:三遍阅读法
第一遍:整体感知读(宏观阅读) 最佳状态是迅速读进去 (1)标出重要词语——关键词和虚词。 关键词是指论述的中心话题或承载信息量较大的词汇。 虚词要尤其关注副词、连词和指代词(dàicí)。比如表时间的“将,正 在”,表范围的“一些、全、都”,表推测的“可能、大概、也许”,表 各种句意关系的“因此、但是、假如、如果、而且”,表顺序的“首先、 其次、第一”等。 (2)标出重要句子——中心句、观点句、关联句、过渡句(段)。 (3)理清层次结构,归纳概括文意。
第十四页,共71页。
命题陷阱之五:选择与兼备 事物产生某种结果都有一定的原因(yuányīn)或条件,有时 这些原因(yuányīn)或条件之间是选择关系,任何一个原因 (yuányīn)或条件都可产生这种结果;有时这些原因 (yuányīn)或条件是兼备关系,只有同时具备了才会产生这 种结果。命题者设置干扰项时,有时将“选择”关系表述 成“兼备”关系,有时将“兼备”关系表述成“选择”关 系。
第二十页,共71页。
【试题】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 是( ) B.在太空中,航天员依靠太空机动器来移动身体,因此可 以飘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行走范围是立体的。 【对应文段】在太空中,八面无着,双脚无用武之地,必 须靠太空机动器来移动身体的位置。目前用的是喷气设 备,安放在舱外活动航天服背部,叫喷气背包(bèibāo),通过三个 自由度六个方向上的喷嘴喷气,以达到向任何方向运动的 目的。

高考语文(江苏专用)大一轮复习专题论述类文本阅读ppt (46)

高考语文(江苏专用)大一轮复习专题论述类文本阅读ppt (46)

1
2
3
4
5
6
4.第一节中引用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有
何作用?
答案 证明“各以其意”未必“秉笔人之本意”的观点,
为下文针对美术家等的分析论述提供依据。
1
2
3
4
5
6
5.请简要概括全文的结构思路。 答案 首先,以典型事例引出论题;接着,以美术创作与
评论为例具体阐述“各以其意”与“秉笔之意”的关系; 最后,得出结论,揭示“文章达意”的内涵。
伙,这回可要倒霉哩!
1
2
3
4
5
6
这最末的一手,是二丑的特色。因为他没有义仆的愚笨, 也没有恶仆的简单,他是智识阶级。他明知道自己所靠的是 冰山,一定不能长久,他将来还要到别家帮闲,所以当受着 豢养,分着余炙的时候,得装着和这贵公子并非一伙。
二丑们编出来的戏本上,当然没有这一种脚色的,他那
里肯;小丑,即花花公子们编出来的戏本,也不会有,因为 他们只看见一面,想不到的。这二花
3
4
5
6
6.作者认为“达意”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 依据对象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与理解。
谢谢观看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66、生命有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 伽利略 67、凡是挣扎过来的人都是真金不怕火炼的;任何幻灭都不能动摇他们的信仰:因为他们一开始就知道信仰之路和幸福之路全然不同,而他们是不能选 选择的,只有往这条路走,别的都是死路。这样的自信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你绝不能以此期待那些十五岁左右的孩子。在得到这个信念之之 前,先得受尽悲痛,流尽眼泪。可是这样是好的,应该要这样…… —— 罗曼•罗兰 68、一个最困苦、最卑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便无所怨惧。—— 莎士比亚 69、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才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风平浪静的海面,所有的船只都可以并驱竞胜。命运的铁拳击中要害的时候,候,只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够处之泰然;……—— 莎士比亚 70、当一切似乎毫无希望时,我看着切石工人在他的石头上,敲击了上百次,而不见任何裂痕出现。但在第一百零一次时,石头被劈成两半。我体会到,到,并非那一击,而是前面的敲打使它裂开。 贾柯•瑞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71、瓜是长大在营养肥料里的最甜,天才是长在恶性土壤中的最好。 —— 培 根 72、失去财产的人损失很大,失去朋友的人损失更大,失去勇气的人则损失了一切。 —— 塞万提斯 73、不要将过去看成是寂寞的,因为这是再也不会回头的。应想办法改善现在,因为那就是你,毫不畏惧地鼓起勇气向着未来前进。 —— 朗费罗 74、悲观的人虽生犹死,乐观的人永生不老。—— 拜 伦 75、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的。 —— 雨 果 76、信仰是伟大的情感,一种创造力量。—— 高尔基 79、乐观是一首激昂优美的进行曲,时刻鼓舞着你向事业的大路勇猛前进。—— 大仲马 80、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狄更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81、壮志与毅力是事业的双翼。 —— 德国谚语 82、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马克思 83、黄金诚然是宝贵的,但是生气蓬勃、勇敢的爱国者却比黄金更为宝贵。 —— 林 肯 84、我们不得不饮食、睡眠、游玩、恋爱,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接触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我们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物。 —— 居里夫人 85、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只有勤奋不懈的努力才能够获得那些技巧,因此,我们可以确切地说: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贝多芬 86、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 爱因斯坦 87、人类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 —— 马克思 88、我们的理想应该是高尚的。我们不能登上顶峰,但可以爬上半山腰,这总比待在平地上要好得多。如果我们的内心为爱的光辉所照亮,我们面前前 又有理想,那么就不会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普列姆昌德 89、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爱因斯坦 90、成功并不能用一个人达到什么地位来衡量,而是依据他在迈向成功的过程中,到底克服了多少困难和障碍。—— 布克•华盛顿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91、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 托尔斯泰 92、 成功,从失败的土壤中顽强生出。—— 德 国 93、别因为落入了一把牛毛就把一锅奶油泼掉,别因为犯了一点错误就把一生的事业扔掉。—— 蒙 古 94、危险、怀疑和否定之海,围绕着人们小小的岛屿,而信念则鞭策人,使人勇敢面对未知的前途。 —— 泰戈尔 95、论命运如何,人生来就不是野蛮人,也不是乞讨者。人的四周充满真正而高贵的财富—身体与心灵的财富。 —— 霍勒斯•曼 96、如果只有火才能唤醒沉睡的欧洲,那么我宁愿自己被烧死,让从我的火刑堆上发出的光照亮这漫长的黑夜,打开那些紧闭的眼睛,将人类引进光明 的的的真理的殿堂。—— 布鲁诺 97、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很多人(包括我自己)觉得面试时没话说,于是找了一些名言,可以在答题的时候将其穿插其中,按照当场的需要或简要或详细解释一番,也算是一种应对的方法吧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知缘斋主人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得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3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词语)含义、句子含意技法1__理解文中重要概念(词语)含义的方法和规范要求一、掌握理解重要概念(词语)含义的基本方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所有的艺术创作,开拓的都是一个艺术的空间;而艺术的空间说到底是一个想象的空间。

想象空间不同于现实空间,但又是以现实空间为基础的。

这里有两层意思。

一是说,艺术家若没有对现实空间的感受,就不可能产生艺术的想象,就不可能开拓出想象空间来。

一个自幼目盲的人,是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绘画作品的;一个自幼耳聋的人,也是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音乐作品的。

二是说,想象空间归根到底是以现实空间为依据的。

我们说一个艺术家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是说他主观想象的世界与直觉感到的现实空间,有着极大的差别。

没有现实空间的参照,是无所谓想象力丰富还是不丰富的。

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既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也自然就有了彼此的关系问题。

在这里,想象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形式。

一是通过想象构造出的世界在表现形态上更加类似于现实空间,让读者像进入一个特定的现实空间一样,进入到作家所构筑的艺术世界之中去。

这个世界实际上是一个想象的世界,但并不让人感到奇异或怪诞。

二是通过想象构造出的,是明显不同于现实空间的另一类空间。

对于这样一个想象空间,人们是陌生的,如梦如幻。

但也正因为如此,它才让人领略到一种奇幻或怪诞的美感。

实际上,这两种空间都是想象空间。

但因为前一种在读者的感受中,大致等同于现实世界,所以我们常常将其作为现实空间本身来分析和理解,不认为它是虚幻不实的。

而后一种在读者的感受中,就根本不同于现实世界,带有明显的梦幻感觉,所以我们常常直接称之为梦幻空间。

一部《红楼梦》就同时具有这两种不同的想象形式:太虚幻境构筑的是一个梦幻空间;而对贾府人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描写,则是有关于现实空间的想象空间。

(选自王福仁《想象空间和现实空间》) 1.请简要概括文中“想象空间”的含义。

【答案】①想象空间是以现实空间为基础而创造出来的艺术世界。

②想象空间是作家经过自由创造开拓出的超越现实空间的想象的世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所以,在创造和体验之外,有必要为生命意义的寻求指出第三种途径,即肯定苦难本身在人生中的意义。

一切宗教都很重视苦难的价值,但认为这种价值仅在于引人出世,通过受苦,人得以救赎原罪,进入天国(基督教),或看破红尘,遁入空门(佛教)。

与他们不同,弗兰克的思路属于古希腊以来的人文主义传统,他是站在肯定人生的立场上来发现苦难的意义的。

他指出:即使处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自由,即可以选择承受苦难的方式。

一个人不放弃他的这种“最后的内在自由”,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这种方式本身就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内在成就”,因为它所显示的不只是一种个人品质,而且是整个人性的高贵和尊严,证明了这种尊严比任何苦难更有力,是世界任何力量不能将它剥夺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受难者如同伟大的创造者一样受到世世代代的敬仰。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陀思妥耶夫斯基说了这句耐人寻味的话:“我只担心一件事,就是怕我配不上我所受的苦难。

”(选自周国平《苦难的精神价值》) 2.请具体阐释文中画线句子中“最后的内在自由”这一短语的内涵。

【答案】①人拥有的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自由,即可以选择承受苦难的方式。

②既显示个人品质,又展示整个人性的高贵和尊严。

☞精要点拨所谓“重要概念(词语)”,指的是:①表现主题思想的词语,②体现作者观点立场的词语,③反映深层含义的词语,④概念上容易混淆的词语。

理解重要概念(词语),要注意它在文中的含义。

因为考点强调的是“在文中”,故在理解时,既要注意它的“词典义”,又要注意它的“语境义”。

要把“重要概念”还原到文本中,在具体的上下文语境中进行理解,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正确理解词语的使用意义,特别是临时意义。

对于关乎主旨、作者主张的重要概念(词语)的理解,首先要掌握基本要求:①从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借代义来思考,选准准确的词义,理解临时意义;②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隐含意义,同时兼顾词语的本义;③从词语的词性、语法结构,分析、斟酌词义。

二、掌握理解重要概念(词语)含义题的规范要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题壁王了一题壁不知始于何时。

相传司马相如过升仙桥,题柱曰“不乘高车驷马,不过此桥”,可见汉朝的人就有了弄脏公共场所的习惯。

又唐朝韦肇初及第,偶于慈恩寺塔题名,后进慕效之,遂成故事。

这故事就是后世所谓“雁塔题名”。

司马相如和韦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羡慕富贵:一个是未富贵而先夸口,一个是初富贵而便忘形。

说得好听些,这是雅人深致;若从坏里说,这简直是无聊,令人作三日呕。

题壁也许纯然为的是留一个纪念吧。

“某年月日某人到此一游”,这简单的几个字未必就是想出风头。

但是,为什么不写在你的日记册上呢?假如你有一个照相机,还可以把胜地拍一个照,然后记上你来游的年月日,何苦弄脏了公共场所?你这是为人呢,还是为己?若说是为人,人家根本不认识你这个无名小卒,非但不能流芳千古,而且不足以遗臭万年;若说是为己,你何时重游还是不可知之数,甚至老死永不重游,你留几个文字又有什么用处?关于这个,往浅里说,你是像小学生用粉笔乱画墙壁,显得你没有好好受过教育;往深里说,你是因为喜欢这个风景,恨不得据为己有,公家的地方是不出卖的,就是卖你也买不起,你怀着阿Q的念头把公家的地方加上了你私人的记号。

至于人家是否因此感觉“煞风景”,你可管不着。

题壁完全象征了咱们中国人一种有我无人的心理。

有些人不甘心于只题一个名,他们还要题诗。

这自然更雅一等。

“寻觅诗章在,思量岁月惊”,这是多么耐人寻味的风趣啊!可惜的是他们的诗多数是颇欠推敲,或者说是只敲而不推,因为他们吟诗有如擂鼓,“不通”“不通”又“不通”!胜地何辜,受此污辱!他们太不自量了。

他们并没有因为“李白题诗在上头”而搁笔,反倒是人人自比李杜,人人都要题诗在上头!未辨四声,遑论八病!只合矜夸荆室,床上吟诗;何须唐突山灵,墙头放屁!那些不喜欢文学的人,熟视无睹,倒也罢了。

最苦的是那些对文学有兴趣的人,看见了字闭不了眼睛,总不免一看,看了之后,把水色山光的满怀乐趣都糟蹋了!寄语现代的司马相如和韦肇们,做做好事吧,莫再佛头着粪罢。

当然,其间偶然也有达官名士,不爱惜他们的墨宝,来给山水增光,甚至于不惜重金,特雇巧匠,摩崖刻石,做得非常精雅。

这似乎是无可批评的了。

名山佳作,相得益彰;有时候,竟使我们不知道是人以山传呢,还是山以人传。

这样,我们感谢大手笔之不暇,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但是,我总觉得题壁是中国文人的恶习。

名人题壁,后人看见了也许发生仰慕之忱,然而在他本人却是未免自诩多才,令人有搔首弄姿之感。

“有麝自然香,何必当风立?”达官名士们在别的地方风头已经出够了,何必雁塔题名,才算是自鸣得意呢?再说,在立功立言之后,将来世家有纪,儒林有传,而金匮石室,又复永宝鸿文,自有人家捧场,更不必沾沾于炫露了。

西施若不捧心,东施虽欲效颦亦苦无从效起。

寄语达官名士们,你们如果不喜欢名山宝刹被尺二秀才乱涂乱画,你们就应该以身作则。

此外我还有一个建议,凡属公共游览的场所,一律严禁题壁。

如有典型才子未能免俗,一定要出风头,必须将佳作先付审查,缴纳重税,然后规定式样,指定地点,特许摹刻。

说不定还有名门闺秀,像旧小说中所说的,在壁上题诗唱和,因而恋爱结婚。

这样,多捐两个钱给公家,也是值得的。

1944年8月3.请解释文中画线短语的含意。

(1)阿Q的念头(2)佛头着粪【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1)阿Q的念头:鲁迅在《阿Q正传》中塑造了阿Q的形象,把这个人物的精神胜利法称为阿Q精神。

具体表现为他妄自尊大,自轻自贱,欺弱怕强,麻木健忘等。

鲁迅先生正是通过对阿Q精神胜利法的淋漓尽致的描绘,表明这种普遍存在于“国人魂灵”中的精神病症,所以“阿Q的念头”应是在不允许的情况下的一种心理满足。

(2)佛头着粪:佛的塑像上着了鸟雀的粪便,比喻好东西上添上了不好的东西,把好东西给糟蹋了(含讥讽意)。

根据上下文的语境,“佛头着粪”比喻在名山胜地题歪诗。

【答案】(1)指占不了、买不起也要在心理上满足一把的念头。

(2)比喻在名山胜地题歪诗。

☞精要点拨1.审题(1)常见提问方式:①作者所说的“×××”的含义是什么?②请解释“×××”的含义。

③指出文中两个“×××”“×××”的不同意思(或相同之处)。

(2)审题要点:①要审该词语(概念)出现的地方,尤其是最先出现的地方,它们往往是答题要点出现的地方。

如果考查的是该概念的外部特征,则其特征表现在多方面,信息也分散在原文不同的段落或层次,要注意找全找准有关信息。

②要审该词语(概念)的词性,看它是名词(名词短语)、动词(动词短语)还是形容词(形容词短语)等,以便确定答案语言组织的词性结构。

2.答题(1)特别强调答题的整体观念。

因为一个词语在语言中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与其他词语组成句子表达某种意思,反过来看,上下文环境总是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包含这个词语的意思,或制约这个词语的含义。

特别强调整体把握,认真理解语境,把握上下文的意思。

(2)答案的语言形式应与该词语的词性保持一致。

如果所给词语是名词(名词短语)、动词(动词短语),答案也要用相应的短语表述;如果是形容词(形容词短语),则要从该词所表现的事物的性质特点方面考虑,结合具体内容作出解释。

(3)答题模式一般为:①该词语(概念)是指……(稍大于原概念的中心语)②该词语(概念)表面是说……实际是说……③该词语(概念)形象地(深刻地)表达了(阐述了)……④该词语(概念)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

(4)答题语言要具体(不含蓄)、简洁(不啰唆)、有条理(不混乱)、全面(不遗漏)。

技法2__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方法和规范要求一、掌握理解重要句子含意的基本方法(一)关键词语理解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认真对待文献综述,对于我们的社会科学研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不能仅仅把文献综述看作论文写作的一个步骤、程序,或者是有关方面的一个规定,更应该看到,这是知识生产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不是在重复别人,它是在说出自己。

这不仅是一个合法性问题,也是一个有效性问题。

可以说,扎实的文献综述是一篇论文成功的一半。

1.请解释文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解析】首先要弄清“它”的指代义,其次要结合上下文语境理解“不是在重复别人”指的是什么,特别是“说出自己”是什么意思,必须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答案】文献综述不是论文写作的一个步骤、程序,而是知识生产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即需要对别人的观点加以整合,体现出自己的独立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