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情境模式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情景创设方法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情景创设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8d11d33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0f.png)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情景创设方法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情景创设可以帮助孩子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习效果。
下面是几种有效的情景创设方法:1. 环境情景创设法:通过改变教室环境,创设与数学相关的场景,让孩子们在真实的场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可以在教室里放置一些玩具、水果等物品,让学生们通过观察和使用这些物品来学习数学概念,比如分类、统计、计算等。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景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
2. 角色扮演情景创设法: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们扮演购物小店的经营者,通过购买商品、计算价格等活动来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
这样既能让学生们在真实情境中学习数学,又能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 游戏情景创设法: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可以设计一个数学迷宫游戏,学生需要解决一系列数学问题才能找到迷宫的出口;还可以设计一个数学抢答游戏,通过快速回答问题来竞争得分。
这样的游戏既能增加学生们的参与度,又能巩固和拓展他们的数学知识。
4. 实物情景创设法:通过使用实物来创设情景,让学生们通过触摸、观察、操作等方式来学习数学知识。
教师可以使用一些具体的实物,如小珠子、积木等来进行计数、排序、比较大小等活动;还可以使用一些实物模型,如地图、钟表等来进行几何形状、时间等概念的教学。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加深记忆。
5. 情景故事创设法:通过编写一些与数学相关的情景故事,讲述角色在某个特定情境下如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引发学生们的思考和讨论。
可以编写一个关于购物的情景故事,讲述角色购买商品时如何计算价格和找零;还可以编写一个关于面包分配的情景故事,讲述角色如何公平地分配面包等。
通过情景故事的阅读与讨论,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https://img.taocdn.com/s3/m/283504a4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19.png)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以下是情境教学法的一些特点和教学步骤:
特点:
注重问题情境: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有趣且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强调探究和发现:学生通过观察、实践、研究和讨论,逐步发现数学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合作与交流:情境教学法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交流,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分享,共同构建知识,促进思维的碰撞和启发。
教学步骤:
情境引入:教师通过引入真实的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思考,提出问题。
探究与发现:学生在情境中观察、实践和探索,发现问题的规律和数学概念。
知识总结与归纳:学生与教师共同总结和归纳所发现的数学知识和规律,理解并掌握相关概念。
知识拓展与应用:学生进一步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更复杂的情境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反思与评价:学生和教师共同反思学习过程和成果,总结经验教训,并进行评价和反馈。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它能够使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促进深度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发展。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情景创设方法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情景创设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dcc4ba8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22.png)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情景创设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景创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应用数学知识。
通过情景创设,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和运用知识的机会,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几种有效的情景创设方法。
1. 教师演示法教师演示法是一种常见的情景创设方法,它适用于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过程。
例如,当教师讲解分数的概念时,可以通过制作一些模型来展示分数的概念和运算。
教师可以用纸板或者其他材料制作圆形或方形的区域,然后把区域分成几个部分来表示分数的概念。
演示过程中,教师可以逐步讲解分数的意义和运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是一种有趣的情景创设方法,它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游戏来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和技能。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智力游戏,如数独和推理类游戏等,帮助学生锻炼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
通过游戏教学法,学生可以愉快地学习数学,提高学习效率。
3. 小组讨论法小组讨论法是一种合作学习的情景创设方法,它可以增强学生的互动性和交流能力。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探讨数学问题,分享思路和解题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互相帮助、交流彼此的想法,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和解题思路。
实践教学法是一种以实际应用为导向的情景创设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例如,在教授几何知识时,可以带领学生走进校园或社区,让他们观察和比较不同形状的建筑物和景物,并用相应的几何概念去解释和描述。
通过实践教学法,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应用技能。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情景创设方法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情景创设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82ea6f7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c6.png)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情景创设方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创设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情景创设方法,供教师们参考。
1. 生活情景创设法: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创设与学生实际经验相关的情境。
在教学数学的单位换算时,可以通过各种常见的日常物品或活动(如购物、旅游、食材准备等)来展开情景创设,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
2. 游戏情景创设法:将数学知识与游戏规则相结合,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和学习兴趣。
在教学数的整数操作规则时,可以创设一个“整数飞行员”游戏,让学生扮演飞行员,根据不同的整数操作规则来进行飞行控制,通过游戏的互动过程中加深对整数操作规则的理解。
3. 探索情景创设法:给学生提供一个问题或挑战,让他们通过探索和实践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可以给学生两个分数,让他们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并找出一种可行的方法来判断分数的大小关系。
通过这种探索的方式,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和发现数学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4. 视频情景创设法:通过播放相关数学知识的视频来创设情景,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刺激的影响下主动参与学习。
在教学平行线的性质时,可以播放一些例子和实际应用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初步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5. 建模情景创设法: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建立模型来解决问题。
在教学面积单位换算时,可以给学生一个实际的场景,如一块土地的面积,让他们根据提供的比例关系来计算不同单位的面积。
通过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情景创设方法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情景创设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1531f73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6f.png)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情景创设方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景创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的情景创设方法。
一、生活情境创设法生活情境创设法是教师通过模拟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引入到具体的生活中,让学生能够感知到数学的实际应用。
当教授加减法时,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购物场景来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在超市购物时进行价格计算的情景。
教师可以设置多个商品的价格和数量,让学生通过计算得出总价格,从而学会加法和减法的运算。
二、游戏情境创设法游戏情境创设法是通过制定各种游戏规则和场景,让学生通过游戏来体验数学的乐趣和智力能力的发挥。
当教授乘法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乘法游戏,让学生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轮流进行回答问题的比赛。
教师可以提问如“3个苹果,每个苹果有4个草莓,一共有多少个草莓?”学生可以通过算术运算得到答案,并且在游戏中互相竞争,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三、实践情境创设法实践情境创设法是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当教授分数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一次烘焙工作坊。
教师可以给每个学生分发一些材料,然后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比例来制作蛋糕或者饼干。
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到分数的概念和运用,同时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探究情境创设法探究情境创设法是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
当教授面积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建筑师,你要设计一间长方形房间,你会如何计算房间的面积?”然后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来计算面积,并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通过这种探究的过程,学生可以理解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当教授比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比例的应用。
学生可以在超市中找到不同品牌的商品,比较它们的价格和质量,然后计算出它们的比例关系。
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学习比例,既能理解概念,又能培养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情境教学法”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情境教学法”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4d48cc5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d1.png)
“情境教学法”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引言情境教学法是教育领域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旨在将学生置于一个具体和实际的环境中,创造具有现实感的学习情境。
通过情境教学法,学生在跨学科知识整合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增强自己的知识储备,而且还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场景体验,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本文旨在探讨“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一、情境教学法的概念及特点情境教学法是一种以“情境”为教育内容的教学模式。
“情境”是指学习过程中的具体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时间环境等多种因素。
教师将学习重点放在环境本身,通过情境营造活动来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情境教学法的特点在于可以让学生通过真实体验和实际操作,获得知识和技能。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的质量。
在运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选择以下方法:1. 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法教师在授课前准备好一些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自己的想象中构造出一些情境,通过综合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加工艺术品等方式来设计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2. 角色扮演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情境教学法是在特定的情境下,通过扮演角色来学习数学知识的一种方式。
通过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进入不同的场景,模拟实际情况,体验生活,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游戏情境教学法中,教师可以整合数学知识,设计与数学相关的游戏。
通过游戏,学生可以快乐地进入数学世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实践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更注重实际操作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发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
结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情境教学方式。
通过情境教学法,可以将学生置于真实场景下,增加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体验和亲身感受,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39179ed6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ec.png)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以情境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法有着重要的运用。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的情景,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目标中设置一个情境:小明去超市买水果,他只有10元钱,请帮助他计算他能买到多少水果。
这样的情境既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二、教学内容的呈现。
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中,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真实的情境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在教学加法时,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法创设一组具体的情景,比如小明家里有3个苹果,小红家里有2个苹果,他们把苹果放在一起,现在有几个苹果?通过这个情境,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加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灵活运用情境教学法的各种手段。
可以通过实物模型、图片、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观察、探索和实验,从而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的方式。
在评价学生学习情况时,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来进行形式多样的评价,例如情景表演、情境作文、情境解决问题等。
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帮助。
小学数学课堂情景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情景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d156763c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7a.png)
小学数学课堂情景教学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理思维、启发学生求知欲的重要环节。
在数学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情景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深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下面我们将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来描述一节数学课的情景教学。
1. 营造情境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穿插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或者设置丰富多彩的情景环境,吸引学生的兴趣。
在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在树林里寻宝的游戏中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游戏场景,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动力。
2. 拓展学生思维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
在学习分数的比较大小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分数卡片,让学生动手比较分数的大小,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分数的大小,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分数的比较大小能力。
3. 多媒体教学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数学知识,让学生在视听的刺激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在学习几何图形的识别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几何图形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比较,提高学生的几何图形识别能力。
4. 启发性提问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的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折成一个长方体,折叠时哪些线是折叠的痕迹?表面积是如何计算的?”这样的提问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5. 实践操作数学学习需要实际操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实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知识的神奇。
在学习测量长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长度的测量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测量工具,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体验测量的乐趣,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小学数学低年段课堂生活情境运用
![小学数学低年段课堂生活情境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7f41eb48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51.png)
小学数学低年段课堂生活情境运用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的重要环节,而低年段的数学教学更是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兴趣。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欲望,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生活情境运用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会数学的魅力,提高他们对数学的认识和学习兴趣。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小学数学低年段课堂生活情境运用的具体案例。
一、购物情境在生活情境运用中,以购物情境为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模拟购物活动。
老师可以准备一些玩具或者食品等物品,并将它们分别标上不同的价格。
然后,让学生们分组进行购物。
每组选出一个“买家”,其他同学则充当“卖家”。
在购物过程中,学生们需要根据商品价格选择所需物品并进行付款。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能够体验真实的购物情境,还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二、时间情境除了购物情境,时间情境也是数学教学中常见的生活情境运用。
以钟表为教具,老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与时间相关的问题,比如“现在是几点了?”“上学用了多少时间?”等。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可以直观地了解时间的概念,培养时间观念,同时也可以进行类似于加减法的计算,从而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三、建筑情境利用建筑情境也是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运用的一种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建筑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形状和结构。
然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这个建筑物的形状是什么?”“它有多少个角和边?”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可以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到数学的存在,而且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游戏情境利用游戏情境也是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运用的一种方式。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数学相关的游戏,比如“数学接力”、“数学拼图”等。
通过这些游戏,学生们不仅可以在游戏中学习到数学知识,还能够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际应用性,从而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投入度。
小学数学课堂情景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情景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9ccaed4e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e7.png)
小学数学课堂情景教学小学数学课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许多学生对于数学都有不同程度的兴趣和认知能力,教师应保持敬业和无私的教学态度,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扎实的数学基础,帮助学生逐步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下面给出几个典型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情景,可以用于帮助教师更好地准备和展开数学课程:1. 教师以一个生动的故事或实际例子开场,例如:给学生讲述了一则有关测量物品长度的情景,鼓励学生主动地参与其中,通过长短、大小、量的概念来学习数学知识。
2. 教师可以用生动的图像或互动演示来引入数学知识,并采用问题导入和解决的方法,举例说明难点和对应的解决方法。
3. 教师要合理运用多媒体设备,从视觉和听觉上为学生提供有益的数学素材,包括图表、视频、音频、幻灯片等等,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和思考,切实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4. 教师应当注重多样性和个性化教学,给予学生充足的积极反馈,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游戏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学习热情,逐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5. 教师可以采用口试测试的方式,对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做出全面、及时的评价,并在随堂讲解或下一次课程中进行解答或批注,避免出现知识漏洞或错误。
6. 教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疑虑,并给予适当的解答和指导,同时提醒学生注意数学思维和方法的正确性,避免重复简单的练习或背诵导致学习疲劳和发展停滞。
7. 教师在课堂上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知识基础等因素,合理设置课程内容和目标,根据学生不同层次和需求快速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提高其数学表现。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经验,注重课堂掌控、话题设计和合理安排,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数学素养,让数学学科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
“情境——问题”教学模式及其理念
![“情境——问题”教学模式及其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8278ecc1d5bbfd0a795673c5.png)
我们希望的课堂教学,应是高效 益的教学!
31
5、重视探究精神的培养
科学发展的历史是一部生动的创造史。一 切科学知识的诞生及其理论的应用都是创造性 智慧的结晶。比如: 恩格斯指出,数学是人类悟性的自由创造 物。 因此,数学具有创造的本性。数学的创 造本性赋予了数学教育的创新使命,数学成为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学科。
② “科学”课的
“情境——问题——探究” 教学模式
16
③ ―英 语”课的
● 巧设情境,导入主题——利用情境,巩固 主题——情境表演,拓展主题教学模式 ● 创设情境,教师提问——朗读训练,学生 提问——听说练习,师生互动教学模式
④ “信息技术”课的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再创情境,发现问 题——师生互动,解决问题教学模式
21
2、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
所谓教学情境,就是从事教学活动的环 境,产生教学行为的条件。从它提供的信息, 通过联想、想象和反思,发现相关信息的内在 联系,进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 解决问题。 同时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其表现 为对新知识的渴求,对客观世界的探索欲望, 对数学的热爱等。
22
20
问题意识的行为表现:
好奇心;怀疑;困惑;探究;揣测。 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指导学生善 问。为此,应在课堂上给学生适当的点拨、示范, 指导学生提问的方向和思考问题的途径,教给学 生正确的质疑方法。 在教学设计上,应多给学生一些探索、猜测的 空间,逐步养成学生的问题意识。 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是培养问题意识的切入 点。
41
(8) 不要硬拖着学生进入教师预设的“情境—问 题”教学轨道,要善于利用学习的“生成点” 进 行教学; (9)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10)运用启发式教学讲授,注重提出问题与解决
情景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情景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b89729ab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d4.png)
情景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情景教学法是一种以创设情境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景教学法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运用。
一、建立实际情景通过创造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其学习的实用性。
在学习有关长度的概念时,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测量活动,让他们自己动手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如书桌、椅子、教室等。
通过实际测量的过程,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长度的概念,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创造情景故事通过编写情景故事,让学生沉浸在故事情节中,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帮助他们理解数学概念。
在学习有关面积的概念时,可以编写一个情景故事,讲述一个农夫要划分田地种植不同的作物,学生需要根据故事中提供的信息计算每块田地的面积。
通过阅读故事和计算面积的过程,学生可以深入理解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组织情景角色扮演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情景角色扮演,让学生在角色中体验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
在学习有关分数的概念时,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为商店老板和顾客,学生需要在角色中进行分数的加减运算,模拟购物和找零的过程。
通过角色扮演的互动过程,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分数的实际应用和运算规则。
四、设计情景游戏通过设计情景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学习有关几何形状的概念时,可以设计一个寻找几何形状的游戏。
学生需要根据提示找到教室中隐藏的几何形状,例如找出所有的正方形、长方形等。
通过游戏的参与,学生可以巩固几何形状的认识和辨识能力。
在使用情景教学法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并合理设计情景教学的内容和方式。
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灵活调整情景教学的难度和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课堂中情境教学的措施
![小学数学课堂中情境教学的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9429b09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b4.png)
小学数学课堂中情境教学的措施小学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创造力的重要阶段。
情境教学是指在特定环境下进行教学和学习的方式,通过模拟真实的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采用情境教学的措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提高课程的实际应用性。
本文将主要介绍一些小学数学课堂中情境教学的措施和方法。
一、设计生动、丰富的情境教学活动1. 利用故事情节老师可以借助寓教于乐的故事情节来设计情境教学活动。
在教学有关面积和周长的知识时,可以编故事来让学生计算故事中的场景的面积和周长,让学生在参与故事中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接触到知识点,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2. 利用实际生活情境小学生活在一个充满各种数学问题的环境中,老师可以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情景来设计情境教学活动。
在教学加减法时,可以设计购物情景让学生去计算总价、找零等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应用和重要性。
3. 利用游戏化的情境游戏是小学生喜欢的活动方式,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的竞争和乐趣来体验数学的乐趣。
教学分数时,可以设计分数比大小的游戏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游戏中自然地学会比较大小的方法和技巧。
二、创建合作学习情境1.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问题、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给学生合作完成一些实际任务,例如制作模型、解决问题等。
2.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学生在不同的身份中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和应用。
在教学几何知识时,可以让学生扮演建筑师或者设计师来设计建筑图纸,锻炼他们的几何图形认知和创造能力。
三、促进实践应用情境1. 实地教学实地教学是指将教学与实际生活情境结合起来,在实际的场所进行教学活动。
在教学有关测量的知识时,可以带学生到校园或者周边进行测量活动,让学生实际操作测量工具进行测量,从而更加直观地理解测量知识。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常用情境模式-精品文档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常用情境模式-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78d3c6f3ce2f0066f53322f9.png)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常用情境模式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有效地构建愉悦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深深地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诱导学生把学习新知的压力变为探求新知的动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下面结合实践教学浅谈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情境模式。
1.巧设情境故事化,激起学生探求欲?バ⊙У湍昙兜街心昙兜难?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
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都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使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数学。
而创设故事化情境就是一条非常适合低年级孩子的形式。
把教材中的一幅幅画面所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简短的小故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ダ?如,北师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0”的认识,例题创设了这样一个童话故事情境,画面上有小猫的一家,其中猫爸爸、猫妈妈以及猫姐姐都钓到了数量不等的小鱼,只有猫弟弟空手而归,从猫弟弟懊恼的表情中,“0”也呼之欲出了。
学生在交流中认识到,猫弟弟一条也没有钓到,“一个也没有”可以用“0”表示。
2.立足情境活动化,让学生在实践中学数学?ナ?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
教学中,把问题情境活动化,就是让学生投身到问题情境中去活动,使学生在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
这有利于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于促进学生从动作思维向具体的形象思维过度也是十分有利的。
?ト缭诮萄А澳鼙?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先写出一个数“321”,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https://img.taocdn.com/s3/m/d085a494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c6.png)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生活场景或真实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主动参与和实际应用能力。
以下是一些可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情境创设的具体案例。
1. 足球比赛计分情境:引导学生以足球比赛的形式进行数学计分。
让学生分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足球队,用小球代表比分,比如红队得一分,就往红队一边放一个小球。
目的:通过足球比赛的情境,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数学计分的概念,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参与度。
2. 超市购物情境:搭建一个小超市场景,准备一些小型商品,学生可以扮演顾客和售货员,进行购物结账。
目的:通过超市购物的情境,学生可以理解货币的概念,学习计算购物总价、找零和计算利润等实际应用问题。
3. 学校野餐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学校野餐,每个学生要准备一份食物。
老师提供一些原材料,学生需要计算出自己准备的食物所需的材料数量。
目的:通过学校野餐的情境,学生可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比例,计算食材量,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4. 搭积木情境:让学生利用积木搭建自己喜欢的建筑或形状,然后要求他们计算出所用积木的数量和总面积。
目的:通过搭积木的情境,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几何形状和计数的概念,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
5. 世界地图情境:在教室中张贴一张世界地图,让学生选取一个国家或地区,查找相关信息并制作海报展示。
目的:通过制作海报的情境,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面积、语言等信息,学习使用图表和统计数据。
6. 旅行预算情境: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假设要去一个城市旅行,他们需要计算出旅行所需的费用,并制定旅行预算。
目的:通过旅行预算的情境,学生可以应用数学知识计算旅行费用、预算和时间等问题,培养他们的经济观念和计划能力。
通过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通过真实场景和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将更加深入和实际,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https://img.taocdn.com/s3/m/5c99a6db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6c.png)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几个常用的情境创设案例。
1. 购物结账在教授加减法的时候,可以设计一种情境:学生们扮演顾客,老师扮演售货员,通过购物结账的过程来进行加减法的练习。
学生们需要选择商品,并计算出总价,然后准备支付。
老师会告诉学生们需要支付多少钱,并帮助他们找零。
通过这种情境创设,学生们可以将抽象的加减法与现实生活中的购物行为联系起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理解能力。
3. 微积分中的变化率在教授微积分中的变化率概念时,可以设计一种情境:学生们扮演运动员,老师扮演教练,教练要求学生们跑一段距离,并记录下每个时间点的位置。
学生们需要计算出每个时间点的速度(即位置的变化率),并绘制速度-时间图。
通过这种情境创设,学生们可以将抽象的变化率概念与现实生活中的运动行为联系起来,提高对微积分的理解。
4. 转化单位在教授单位转换的时候,可以设计一种情境:学生们扮演建筑工人,老师扮演设计师,设计师给学生们发放了一张建筑图纸,需要学生们根据图纸上的尺寸要求购买建筑材料。
学生们需要将图纸上的尺寸转换成具体的单位长度,并前往商店购买材料。
通过这种情境创设,学生们可以将抽象的单位转换概念与现实生活中的购物行为联系起来,提高对单位转换的理解。
通过以上的情境创设,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同时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教师在设计情境创设时应注意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尽可能让情境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课堂中情境教学的措施
![小学数学课堂中情境教学的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fe845b1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b1.png)
小学数学课堂中情境教学的措施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的重要阶段,而情境教学是一种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和实践知识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有效地运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是每位数学教师都需要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该采取的情境教学措施,以期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数学教学。
一、创设真实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在教学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购物场景引入课堂,让学生模拟购物过程,计算所需的货币和找零等;在教学面积和周长时,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中进行实地测量,让学生亲身体验测量的过程。
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所学的知识,并能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情境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巧妙设计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在教学数学运算时,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数学的乐趣;在教学几何时,可以利用儿歌或手工制作的方式,让学生在欢快的音乐和美丽的图画中学习数学。
这样的情境教学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欲望。
三、多元化教学手段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数学应用题时,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实物等多种形式展示情境,让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共同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方程式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实践来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方程式的解决方法;在教学数学建模时,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自行设计数学模型,并解决相关问题。
小学数学学习的情境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学习的情境教学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f2af4349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f3.png)
江浙菜请客吃饭家常菜菜单江浙菜的家常菜菜单东江酿豆腐材料:老豆腐500克、五花肉80克、香菇4朵、葱一段、姜三片、青椒一段、油适量、盐少量、糖少量、老抽少量做法:1.五花肉剁成肉末,香菇切末,香菇和肉末放在碗中,葱姜切末放入,加入少量盐,蚝油和香油搅拌均匀2.豆腐切成厚2厘米的块,用勺子把中心挖掉,将肉馅放入豆腐中3.锅中多倒点油,油热把豆腐放入锅中煎,煎至两面金黄4.青椒切丝,蒜切末,姜切丝,用锅里的油爆香蒜,姜和青椒5.倒入一大碗水,放入少量盐,老抽和糖,水开放入豆腐,中大火炖一会6.汤汁快收完,盛出江米面炸糕材料:姜米面100克、普通面粉200克、红糖50克、白糖20克、开水适量、花生油适量做法:1.准备好面粉,白面:姜米面=2:1,混合搅拌均匀2.加适量开水分次倒入混合面粉中,用筷子搅拌成面片,放凉,揉成光滑的面团3.取适量红糖和白糖,按2:1的比例,调拌均匀4.面团搓成长条,切成小块,用手按平,把糖放进去,像捏包子一样捏住口,反过来按平5.锅中放多一点油,七成热放入炸至,待两面金黄,浮上来就熟了。
捞出控油江浙水煮鱼材料:鱼片适量、绿豆芽适量、大蒜三瓣、小葱一搓、生姜一段、小米椒一个、干辣椒一个、鸡蛋一个、美味鲜酱油适量、芝麻油一勺、花椒油一勺、料酒一勺5、将鸭拎起,使鸭腹内的汤汁从刀口处漏出,滤干倒入锅内。
6、鸭放入汤中,使鸭腹内灌入热汤,再放在小火上焖20分钟取出,抽出芦管,放入容器内冷却后。
装碟即可。
松鼠桂鱼材料:桂鱼200克,料酒2克,松子10克,胡椒粉少许,番茄酱10克,植物油500克,湿淀粉 40克 (实耗50克),食盐适量,食醋 15克。
做法:1.将桂鱼去鳞、鳃、鳍、内脏,去掉头上的皮衣,洗净,把鱼头斩下,摊开、拍扁。
用刀把鱼背部的鱼骨切掉(不要把鱼腹切破),在尾巴处留约1雨的脊骨。
桂鱼去骨后,皮朝下摊开,用斜刀切成花刀,刀深达肉的4/5,不要切破鱼皮,在尾巴处开一个口,将尾巴从刀口中拉出。
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情境教学
![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情境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3742576d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8d.png)
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情境教学
当谈到小学数学教育时,情境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通过创造真实的环境和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和有意义。
下面是一个关于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实例:
情境:去超市买水果
主题:加减法
教师可以创建一个情境,将学生放在一个超市的场景中。
在这个情境中,学生的任务是为一个小组或他们自己计算购买水果的总成本。
教师可以用以下步骤进行情境教学:创造情境:教师可以设置一个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扮演消费者的角色,并假设他们去超市购买水果。
教师可以布置教室的一角为超市,摆放一些水果模型和价格标签。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一些关于购买水果的问题,例如:“如果我要买三个苹果和两个橙子,一共要花多少钱?”或“如果我拿一百元去超市买水果,我能买什么?”
小组探索: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一个购物清单和限定的预算。
他们需要根据预算计算每个水果的总成本,并确定他们是否能够购买所有的水果。
学生讨论和解决方案分享: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讨论各自的解决方案以及不同的购买策略。
他们可以分享他们的计算方法和策略,并互相学习。
整体讨论和反思:回到整个班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他们的结果和步骤,帮助他们总结和归纳使用加法和减法的技巧。
通过这个情境教学的例子,学生可以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数学的应用,并且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情境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将数学概念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具体和有意义。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参与度,并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景教学法
![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景教学法](https://img.taocdn.com/s3/m/34704098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cd.png)
数学是一门智力和逻辑的艺术,是数学思维的基础。
在小学阶段,数学课程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教师要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学习数学变得更加有趣和易于理解。
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情景教学法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方法。
下面就让我们探讨一下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精选: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景教学法。
一、情境教学法的定义情境教学法是将知识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虚拟情境的构建能够让学生在感知、认识、创造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情境教学法的技巧(一)多角度开采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多种表现形式打造情境,比如小组探究、个人实践、课堂游戏,从而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
可以仿真一些场景,让学生在营造的场景中进行身临其境地体验,在行动和实践中积累知识。
(二)启发情感体验在情境教学中,通过情感的体验可以让知识更加深刻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歌曲、公开课和电影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
(三)强化反思和总结情境教学法中,学习者在广泛参与、自我探究的实践过程后,需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和总结。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问题、搜集答案、分享和总结等方式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印象。
三、情景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一)数轴的构建在教学中仿制数轴的场景,通过模拟数字的排列方式来深入理解,使学生对数字关系、大小关系和加减法的概念生动而深刻。
让学生在游戏场景中强化操作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数字排列的探究在教学中通过搜集样品或图片的数字形式,并进行分类整理,让学生通过自探自学的方式重塑阶梯的概念,进一步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三)分数的探究在教学中,将分数的概念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设计相关场景,让学生学会分数的读法和书写方法。
通过画图描绘分数量的大小,让学生在直观的认识上掌握分数的大小关系。
(四)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在教学中,使用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场景,比如天气预报、销售人员的工作和业绩排名等,让学生将数值和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和统计,从而掌握更深层次的应用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常用情境模式
【摘要】创设和谐有效的教学情境,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巧设情境故事化;立足情境活动化;突出情境生活
化;创设情境问题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情境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有效地构建愉悦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深深地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诱导学生把学习新知的压力变为探求新知的动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下面结合实践教学浅谈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情境模式。
1.巧设情境故事化,激起学生探求欲
小学低年级到中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
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都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使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数学。
而创设故事化情境就是一条非常适合低年级孩子的形式。
把教材中的一幅幅画面所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简短的小故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上册)”0”的认识,例题创设了这样一个童话故事情境,画面上有小猫的一家,其中猫爸爸、猫妈妈以及猫姐姐都钓到了数量不等的小鱼,只有猫弟
弟空手而归,从猫弟弟懊恼的表情中,“0”也呼之欲出了。
学生在交流中认识到,猫弟弟一条也没有钓到,“一个也没有”可以用“0”表示。
2.立足情境活动化,让学生在实践中学数学
中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
教学中,把问题情境活动化,就是让学生投身到问题情境中去活动,使学生在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
这有利于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于促进学生从动作思维向具体的形象思维过度也是十分有利的。
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先写出一个数“321”,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
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
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3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
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
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3.突出情境生活化,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从直接的生活经验与背景中,亲身体验情境中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道是:“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
生活正是数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抽象、枯燥的形式中解放出来,走出金字塔,走向生活,使数学生活化。
商店购物的活动情境,教师可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实际购物或模拟购物。
如买1元笔记本时,使学生体会到“10角就是1元”,并通过数出10角的活动,抽象出“1元=10角”。
同时,可让学生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认识并熟悉人民币,学会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感受人民币的实际价值,积累丰富的购物经验,为使用人民币做准备。
又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先出示红领巾、五角星、学校的多边形花池等实物图,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来寻找角。
在教学“比的意义”时,正值澳门回归前夕。
老师出示一面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满怀激情地说:“同学们,今年12月20日澳门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了。
这是一面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它的长是3分米,宽是2分米”。
然后再引出比的意义。
这里,既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师生共同营造出无比自豪的氛围,同时,美丽的区旗也使学生受了艺术美的熏陶。
育老师分球的情境中。
“体育老师想请你们帮帮他的忙,给三年级的学生分篮球,王老师有12 个球,要分给男、女两组同学进行练习,你们看怎么分?”学生听到题,纷纷议论起来,交流后,基本上都同意男、女各分6个。
这时,我说:“你们这种分法王老师试过,可三年级的男同学非常不满,说这样不合理。
他们说,我们16个人,怎么和她们8个人分的一样多呢?老师太偏向了。
那你们觉得怎样分才算公平呢?”学生们又陷入了沉思,经过讨论,有学生提出建议:按男、女学生人数的多少来分,多的多分点,少的少分点。
有的学生起来争议:那到底多分多少呢?我及时抓住时机:“对,多的要多分,少的要少分,那么有没有一定的依据呢?”又经过一番思考后,学生们自己总结出“应按人数的比来分配,就比较合理了”。
可见,这种与学生密切相连的生活事例,对学生而言,有着一种多么强烈的亲和力,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
4.创设情境问题化,让学生思维活起来
兴趣。
所以我们在创设情境中更应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设法给学生经历“做数学”的机会,让他们在开放性、探究性问题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从而感觉到数学学习是很重要的活动,并且初步形成“我能够而且应当学会数学地思考”。
如,在讲《比例尺》一课时,教师课前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画出学校教学楼的平面图,尽管学生认真努力,但画出来的平面图五花八门、不尽人意。
老师让学生找出画不好的原因,学生通过讨论
认为,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方向不知道怎么确定,一个是不知道实际的距离画在纸上应当画多长。
因此造成所画的平面图不是自己头脑中理想的结果。
这时教师因势利导:我们先看第二个问题,你们认为实际的距离画在纸上应当怎么画就准确了。
学生积极思考,认为应当把实际的长度都缩小相同的倍数画在纸上。
我们看到在这里,教师没有上来就讲比例尺的知识,而是创设让学生画教学平面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而产生学习的需求,从而使学生知道了数学的来龙去脉,解决了数学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过程,认识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使学生把数学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从而学到了有用的数学。
只有创设新奇有趣,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激发儿童探索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和神奇,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孩子们才能走出数学苦旅的沙漠,奔向生活数学、活动数学、探索数学的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