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毯知识
西藏编织(一)藏族织毯

探索的开始从塔克拉玛干到青藏高原这近乎异想天开的想法立刻使我产生要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旅行的冲动,由此开始探索中国包括藏区地毯的历史。
中国学界普遍认为地毯在中国始于唐朝,其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产地在新疆和田地区,唐朝之前出现在中国的地毯均为中亚各国的贡品或者是输入的商品。
国际地毯界也普遍认为,中国地毯以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的记述为起点,那个时期中国才出现了地毯编织业,唐朝之前中国各朝代的史官们似乎对地毯并没有予以记载,故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发掘出土的汉代地毯残片均被西方学者认定为古代突厥人的织物。
而西藏学者撰写的《西藏仲丝》一书认为,西藏地区地毯的编织业大约有一千年的历史。
中外学者对中国地毯历史的论述是事实吗?1988年,我刚刚辞去公职,北京市地毯进出口公司正巧开发了经营旧地毯出口的业务,我便去做义工帮忙,从此开始有机会大量接触中国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旧地毯,其中不乏17世纪至20世纪的精品。
1990年7月,我前往新疆和田市查看一批旧地毯,然后参观了和田博物馆。
在和田博物馆的干尸厅里我看到一具汉代干尸脸部有模糊不清的彩色纹饰。
从那一刻开始,我忽然意识到藏族织毯国际地毯界普遍认为,中国地毯以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的记述为起点,那个时期中国才出现了地毯编织业,唐朝之前中国各朝代的史官们似乎对地毯并没有予以记载,故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发掘出土的汉代地毯残片均被西方学者认定为古代突厥人的织物。
而西藏学者撰写的《西藏仲丝》一书认为,西藏地区的地毯编织业大约有一千年左右的历史。
中外学者对中国地毯历史的论述是事实吗撰文、供图/陆晋生26 TIBET GEOGRAPHIC西藏人文地理27干尸脸部的螺纹状符号或许与新疆地毯的符号有关。
这近乎异想天开的想法立刻使我产生要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旅行的冲动,在两位维吾尔族朋友的协助下我次日便从和田出发,历时45天完成了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自费旅行。
这次旅行成了我开始实地考察与研究中国地毯史的起点。
西藏藏毯产业的发展问题及对策探究

西藏藏毯产业的发展问题及对策探究藏毯是青藏高原人民几千年生活的智慧结晶,孕育着独特的民族文化,是特有的民族手工艺品。
随着西藏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藏毯产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有一些问题,使得藏毯产业不仅远远落后于尼泊尔,并与国内的青海藏毯存在较大差距。
本文在深入分析藏毯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标签:藏毯;问题;发展;对策一、对藏毯的认识藏毯是一种极具藏民族特色的地毯,历史悠久,品种繁多,藏毯的发展也代表着藏民族的生活方式和历史传统,与波斯地毯、东方地毯并称为世界三大名毯。
根据中国藏毯协会统计,现有的藏毯品种已发展到几十个系列、近百个品种和上千个花色图案。
二、西藏藏毯产业的优势1、资源优势绵羊毛是藏毯的主要原料,西藏地处海拔3000米以上,是全国主要的牧区之一,这里有有丰富的牦牛、绵羊资源,其毛绒纤维粗长、有韧性,是公认最好的织毯原料。
另外,西藏这里有天然的植物和矿物染料,没有化学添加剂,对人体无害。
2、环境优势西藏地处我国边疆,国家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充分表明了政府对边间民族产业的肯定。
另外,西藏和具有藏毯产业优势的尼泊尔接壤,交流合作比较方便,极大的促进藏毯产业的发展。
3、文化优势藏毯是藏民族经过千年的文化历史和底蕴而形成的一种特色名族艺术品,不仅有使用价值,还有独特的艺术欣赏魅力。
开发藏毯的市场必须十分了解藏民族的历史文化,西藏的藏毯产业本身就是西藏历史文化遗传下来的日常生活用品,在当地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藏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一)行业规模较小在西藏藏毯行业中,生产企业不到20家,企业的数量比较少。
区内的大多数企业的生产较为分散,企业的年产值有40万到700万不等,以至于规模小、竞争度低。
(二)产品差异化低西藏藏毯因没有相应的制度和法律的保护,造成藏毯的模仿度高,产品差异化程度低。
多数企业认为自己产品与其他企业产品仅存在质量上的差别,款式、图案等企业重视度不高。
(三)人才技术薄弱人才是生产要素中起决定性作用,技术研发状况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这个产业的发展趋势。
加牙藏毯的汇报总结

、
艺藏 流毯 程的 :生
产 工
山天 羊然 绒放
第 一
、养 牦的
步
牛藏 人 绒系 工
:
、绵 选
驼 绒
羊 毛
毛 :
等、
-·绵羊毛·-·山羊绒·-
-·牦牛绒·-·驼绒·-
·-
-·
洗 好 的 羊 毛
羊 毛 清 洗 设 备
·-
-·
再第
经 过
二
洗 毛 机
步 :
去洗
除毛
:
羊
毛 上 的 粪 便 , 杂 质 等 。 洗 好 之 后 的 羊 毛 已 经 烘 干 , 就 可 以 用 液 压 机 打 包 了 。
经过粗剪、精剪多次加工使图案突出、线条清晰,增强了毛绒的厚实感,体现了粗犷、古朴、 自然之美。
三、 加牙藏毯
——制作工具篇
-·织机 ·-
-· ·-
织机:
毯
织 机
杨 永
良
家
祖
辈
传
下
来
的
木
制
藏
-·铁梳子 ·-
-·杨永良的铁耙 ·-
助 编 织
往 下 卡 纬 线
又 名 铁 耙 梳
铁 梳 子
, 协
经 线
2003年加牙藏毯以它独特的工艺,重新被认可,得到了新的发展机会。加牙藏毯传承人杨氏家族带
头,传统织毯人家重新架机生产,同时一部分家庭作坊组建了一个小厂集体生产。
-·2008·-
-·2005·-·2007·-
-·2010·-
2004
青
海
开 始
年
举 办 每
起 ,
年
一
届
青海藏毯

起源的考证,为青海藏毯赋予厚重的历史传承。
1.三千多年前的藏族先民,就用牛羊毛编织帐房、衣服、被褥、卡垫来御寒保暖、装饰,这种被考古界称为“毛席”的织品,藏族叫“溜”(“溜”的制作工艺沿用至今)。
2.公元十八、十九世纪,随着藏传佛教文化的进一步弘扬和清朝政府与藏族高僧喇嘛的亲密往来,藏毯作为高贵礼物,进入内地。
它的制作工艺得到了改进,产生了竖毛集束起绒的编制手法,丰富了藏毯编制工艺。
3.二十世纪中期,青海省都兰县诺木洪古墓群出土了一批“毛席”残片,据考证,这些原始地毯为藏系羊毛编织而成,产于青铜时期,是今天藏毯的原始雏形。
4.20世纪50年代,青海地毯一、二厂相继建成投产,主导产品是手工地毯。
之后,大通、共和、贵德、平安、乐都、同仁等县均建立了地毯厂,主导产品是90道机拉洗羊毛手工地毯,出口最高年份达到600万美元。
上世纪90年代,由于体制、机制等多种原因,全省所有国营地毯企业陆续倒闭。
近年来,此省对藏毯产业予以高度重视,省领导多次作出批示,提出要抓住龙头,突破难点,把藏毯产业做大做强。
1994年,经过整合的青海藏羊地毯(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1996年该公司获得进出口经营权,发展势头强劲。
2005年,藏羊集团出口创汇1800万美元。
目前该公司已成为国家和全省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国藏毯产业的“领军集团”。
由于藏羊集团的龙头形成及其带动辐射作用,使全省藏毯产业异军突起,产销量位居全国第一,在世界上仅次于尼泊尔,排名第二。
主要特点就青海藏毯的品质结构和艺术特色而言,大体上可以归纳出如下几个主要特点:第一,图案丰富多彩、民族风格浓郁。
藏毯源于青藏高原,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图案,青海藏毯则除了保留原有藏毯古朴、自然、粗犷的特点外,又吸纳了当今西方国家的民族文化,配以深厚的藏传佛教等含义的图案,并通过多种不同色毛纱交织表现,令人赏心悦目。
第二,材料考究、工艺精湛。
藏毯所选用的原料主要是“西宁大白毛”,是世界地毯行业公认织造地毯的最佳原料,用其织出的地毯具有坚韧耐磨、质地柔软、光泽清亮的特点,被誉为像锦缎样的软浮雕。
存一份让后世骄傲的秘密——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加牙藏族织毯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永良

故乡不在远方,它就满满地盛在我们喜欢的饭碗里;美不在身边,它就隐藏在衣食住行,生活日用中。
高原上自由放养的绵羊毛用橡子壳、大黄叶根、槐米、板蓝根等天然植物染色,经匠人一双巧手撮合就变成了一张张蓬松软糯的织毯,变成家用的地毯、挂毯、座垫和马鞍,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温暖、柔软和绚烂,这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加牙藏族织毯技艺。
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上新庄镇加牙藏族织毯传习所里记者见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加牙藏族织毯技艺代表性传承人——60岁的杨永良。
他正在纵横交错的经纬前忙活着。
藏在日常器物里的技艺、美学和情感青海曾是华夏文明、西亚文明、中亚文明的交汇点,各种文化精华通过绵延了1500多年的丝绸之路,在这里交融汇合,并形成了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
研究加牙藏毯编织所用的原料、技艺、染色等环节和沿用至今的手工技艺,也是了解我国藏族的历史、文化、习俗以及民族关系的一个重要渠道。
考古资料显示,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先民3000年前就已掌握了原始藏毯的编织技艺。
清朝时,因著名藏传佛教寺院塔尔寺扩建,急需装饰织毯和经堂坐垫,藏毯在离塔尔寺几公里外的加牙村逐渐兴起。
“加牙藏毯原材料来自天然放养的藏系绵羊毛、牦牛绒、驼绒等。
地毯纺线采用植物染料低温染色,这样地毯的毛质不易损伤,纺出的成品色泽艳丽,一块毯子可以够三代人用。
”杨永良说。
加之青海是我国主要牧区之一,草原草质好,无污染,生长在这里的藏系绵羊毛色纯净,毛质好,绒毛厚,纤维长,弹性强,光泽度好,耐酸耐碱性能强。
“西宁大白毛”是世界地毯界公认的手工地毯最好的原料。
藏毯编织曾经是加牙村村民赖以生活的手艺。
上世纪80年代,加牙村藏毯享誉全国,甚至走出国门,出口尼泊尔等地。
在杨永良的记忆里,那几年织机常常日夜不停。
藏毯编织也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活”的显现。
加牙藏族织毯的图案不拘一格,既有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回字纹,又有隋唐时期的宝相花图样,有藏族喜欢的八宝纹样、回族喜欢的花草纹样,也有潮流的莫兰迪色系……一块小小的藏毯成为青海多民族文化交融的最好见证,也让我们惊艳地感受到时尚与现代气息。
藏族服饰知识点总结

藏族服饰知识点总结一、藏族服饰的特点1. 颜色丰富多彩在藏族服饰中,颜色是其最具特色的元素之一。
藏族服饰的颜色丰富多彩,富有鲜艳的民族特色。
通常使用的颜色有红色、黄色、白色、绿色、蓝色等,这些颜色都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2. 刺绣工艺精湛刺绣是藏族服饰中的重要装饰手法,它在藏族服饰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藏族服饰中的刺绣工艺精湛,通常使用的有唐卡刺绣、鱼尾刺绣等,不仅在服装上体现出独特的美感,而且还表现出藏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3. 材质讲究藏族服饰的材质讲究,大都使用天然的棉、麻、羊毛等材料制成。
这些材质天然环保,穿着舒适,适合高原气候的特点,符合藏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
4. 发型和头饰藏族服饰中的发型和头饰也具有独特的特色。
女性头戴饰物多为银质或白铜制成的发簪、发夹、发箍等,上面还常挂有宝石、珠宝等装饰物。
男性头戴的多为红色、蓝色、绿色带有毛线、丝线编织的小方巾,有的还绣上藏族特有的花纹和图案,这些头饰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5. 袍服造型独特藏族服饰的袍服造型也是其独特之处。
男性通常穿着藏式袍子,女性通常穿着藏袍。
藏族袍服有着独特的款式和图案,不仅具有装饰性,而且还表现出藏族服饰的神秘和浪漫。
二、藏族服饰的种类1. 男女装藏族服饰中的男女装有明显的区别。
男性通常穿着藏袍和长裤,头戴藏帽或头巾;女性则通常穿着藏袍和长裙,头戴装饰饰物丰富的发饰。
男女装的款式和图案都有着独特的特色,展现出藏族服饰的精湛工艺和独特魅力。
2. 婚服藏族婚礼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藏族婚服也具有独特的特色。
藏族婚服多为红色系列,色彩鲜艳,富有喜庆和祝福的意义。
婚服款式繁复,刺绣工艺精湛,体现了藏族人民对婚姻的重视和祝福的心情。
3. 节日服藏族的节日服也具有独特的特色。
在藏族的传统节日中,人们会穿着节日服装,进行舞蹈、庆祝等活动。
节日服装通常色彩艳丽,图案繁复,体现出藏族人民对于传统节日的尊重和热爱。
4. 朝圣服藏族的朝圣服是其服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和保护

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方面:(a)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b)表演艺术;(c)社会风俗、礼仪、节庆;(d)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e)传统的手工艺技能;(f)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为:民间文学类、民间音乐类、民间舞蹈类、传统戏剧类、曲艺类、杂技与竞技类、民间美术类、传统手工技艺类、传统医药类、民俗类等10个类别。
西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相应的,对其进行保护的难度也比较大,笔者认为,对西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理论上的分类研究非常必要,搞清楚西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别,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我国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标准将它们对号入座,然后再进行深入调查、展开研究,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防止走弯路,走错路,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逐步确立西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使西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发展下去。
限于篇幅,本文在进行分类研究时仅仅介绍西藏最重要的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一)口头传说和表述1、神话藏族的神话内容非常丰富,涉及藏族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最为著名的有:藏族关于人类起源的猕猴神话、青稞种子的来历、天和地是怎样来的、大地和庄稼的由来、始祖神话、化世之龟、灵猴繁衍之人种、十二丹玛女神、长寿五姊妹、念青唐古拉山神、雅拉香波山神、阿尼玛卿大山神、年保叶什则山神、阿米年青山神、纳木错、北斗七兄弟星、载世巨象、龙神青蛙、火焰虎神、龙神雷公、化世大鹏鸟王、洪水滔天、狗皮王子、种子的来源等。
2、传说西藏有很多记载吐蕃历代赞普的传说,其中,松赞干布之前的赞普传说神话色彩极浓,如聂墀赞普从天降落人间、没庐年德茹赞普娶龙女为妃、妃食蛙而恢复青春、王食蛙而得麻风病等。
藏毯知识

藏毯的类别和特点(一)手工藏毯1、绒藏毯系列产品(羊绒、牦牛绒、骆驼绒地毯)山羊、牦牛、骆驼是生长在海拔4000米以上青藏高原的抗高寒动物,其颈、肩、背部为绒毛。
牦牛绒、骆驼绒是一特种纤维,其光泽自然、柔和,手感柔滑,为高档纺织原料。
山羊绒、牦牛绒、骆驼绒、丝绒藏毯系列产品主要有:100道、120道、150道、200道、260道、300道。
该产品具有轻、薄、暖、可折叠等特点,为藏毯之精品,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和收藏价值。
2、纯丝藏毯纯丝藏毯根据传统的藏毯生产工艺,采用“柞绢丝”为原料,编织后经化学水洗,光泽亮、能折叠,具有现代风格。
品种有120道、150道。
3、丝毛藏毯丝毛藏毯采用天然的“柞绢丝”和优质的“西宁大白毛”为原料,以传统藏毯生产工艺,结合现代洗毯技术精制而成,属时尚、高档的现代产品。
品种有90道、100道、120道、150道。
4、羊毛地毯羊毛地毯是采用“西宁大白毛”为原料,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精心编织而成。
羊毛地毯做工精细,弹性好,耐磨擦,色泽好而光亮,具有浮雕般的效果。
品种主要有:45道、60道、70道藏毯;90道、120道、150道及天然色地毯。
5、包芯卡垫藏毯卡垫俗称马褥子,是一种古老的藏毯,流行于清代前期,主要使用于寺院。
“包芯”是采用原始传统染纱工艺加植物染料染出的特种纱。
该产品具有原始、古朴、自然的特点,迎合了人们返璞归真的心理,深受消费者青睐。
6、包芯纱地毯包芯纱地毯采用古老的染纱工艺,色泽柔和、接近自然,是西方文化与藏毯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品种有45道、70道、100道、120道、150道。
7、克哩姆地毯克哩姆地毯,采用优质西宁大白毛以及牦牛绒、骆驼绒为原料,并以羊毛加天然丝,牦牛绒加天然丝、骆驼绒加天然丝,精制而成。
品种有:6支毛纱克哩姆、3.5支纱克哩姆,牦牛绒克哩姆,骆驼绒克哩姆,马被子地毯。
8、胶背藏毯胶背藏毯以优质西宁大白毛为原料,精心加工而成。
品种有70步、80步、90步、120步。
青海藏毯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青海藏毯产业发展现状研究李燕【摘要】藏毯是青藏高原传统民族手工艺品,有着四千多年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青海藏毯产业是在进一步开放中谋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兼顾我国绿色发展的产业,也是能有效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创业问题的产业,关注这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本文以梳理产业发展历史阶段以及产业发展现状为基础,分别从政府政策、行业协会和企业自身三个层面提出了推动青海藏毯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对该产业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一定理论参考.【期刊名称】《柴达木开发研究》【年(卷),期】2018(000)006【总页数】10页(P15-24)【关键词】青海藏毯;产业;产业发展【作者】李燕【作者单位】青海民族大学【正文语种】中文藏毯是青藏高原传统民族手工艺品,有着四千多年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青海省湟中县加牙村村民编织的马褥、地毯等产品就销往甘肃、四川、西藏等地,部分产品甚至销往印度、尼泊尔等国。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高度关注下,青海藏毯产业化雏形初现,并作为青海省传统优势出口产品,成为青海省三大拳头出口产品之一。
随着近年来国内外市场环境急剧变化,尤其是原材料和人工成本急剧上升,青海藏毯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由于我们的“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同时,我们要“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今后,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要“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更重要的是“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我们“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青海藏毯产业是低碳环保的绿色产业,面对我国越来越多失地农牧民,藏毯产业也是“一项可脱贫、能致富的富民产业”。
初窥藏毯之美

初窥藏毯之美关于毯的解释:“毛,其古文字形体像毛发,表示用毛织成的坐具或卧具;炎,炎有热义,表示垫上的毛毯比较暖和。
本意是毛席、毛毯。
”地毯,又名地衣,最早问世于盛产羊毛的古代游牧民族。
中国、埃及、印度、波斯是用毯的四大古国。
藏毯作为中国毯的代表,凝聚着中国历代毯匠的智慧结晶和艰辛的劳动,承载着着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积淀。
故宫是藏毯藏品的文化宝库。
早在清代,青藏高原喇嘛把藏毯作为贵重物品敬献给皇帝,藏毯开始成为皇家御用品18世纪至19世纪,随着藏传佛教文化的深入,藏毯作为高贵礼物,进入内陆,制作工艺得到了改进,出现了竖毛集束起绒的编制手法,丰富了藏毯编织工艺。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藏毯编织工艺融入了深厚的藏族文化,使其从单纯的实用产品迈入了艺术的殿堂。
从毯的字面意思上看,毯就是人们生活中的保暖织物。
中国传统纹样中往往“言必有意,意必吉祥”,这就为毯由内而外更添上一层意思。
藏毯上的龙纹故宫藏毯的纹饰在表现富贵长久的同时,又融入象征皇帝权利的“龙纹”、代表皇后的“凤纹”及曲水纹、缠枝纹、几何纹等,形成独特的风格和宫廷专用纹饰。
这种纹饰,与宫廷建筑的整体环境紧密相连,毯的花样纹饰直接取材于宫廷的建筑装饰。
两者交相辉映,形成一个象征封建皇权的整体。
双龙戏珠藏毯现藏故宫博物院龙,通常形象为,牛头、蛇身、鹿角、虾眼、狮鼻、驴嘴、猫耳、鹰爪、鱼尾。
清宫藏毯中的龙纹饰有团龙、坐龙、行龙、升龙等各种形态,与龙纹相匹配的有五色斑斓的祥云、八宝、杂宝、海水、江崖等纹饰。
龙是中国的神兽,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龙,象征权力与富贵,在民间百姓中充满神秘之感,体现了人们对“龙”的崇拜。
龙被赋予了“天子化身”的新内涵,成为封建皇权的象征。
《明朱常洛朝服像》蓝地五彩龙纹栽绒地毯不管是在藏毯上还是服饰上,龙纹无时无刻显示“皇权至上”的思想。
白地四龙纹栽绒地毯缠枝莲纹缠枝纹因其图案花枝缠转不断,花枝通常作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展开,形成波卷缠绵的基本样式,再缀以花卉并点以叶子,故称缠枝纹。
各民族手工艺品

藏族手工艺品——藏毯藏毯是藏族手工艺品中又一亮点。
藏毯是世界三大名毯之一,以其精良的制作,具有浓郁民族、宗教特色的图案,讲究美学搭配的着色闻名于世。
藏毯分各种不同尺寸的大小,不同形式的风格,如高贵素雅型的、浓重华贵型的,有地毯式的,有挂毯式的,样样均可以称得上是艺术精品。
拉萨地毯厂啊生产藏毯的权威企业,它除了保持原有的手工制作外,还引进了电脑等高科技设备进行制图设计等工序。
藏毯远销欧美,行销内地,无疑是来到西藏的您应该选购的商品之一。
藏毯大体分为三种,一种用牦牛绒捻纺的毛线和羊毛套织而成的长毯,可以变了样式不变花纹,质地柔软、美观大方、重量轻,适宜在藏南气候温和的地方用。
第二种是用绵羊的细毛捻的毛线织成,这种藏毯有素色和花样两种,花样藏毯用彩色毛线织成,这种毛毯也较薄,城市居民普遍喜欢。
第三种是用牦牛毛和羊毛线混纺织成,混纺强的藏毯,黑白分明,煞是好看,深受农牧民的欢迎。
这种藏毯,比较粗厚,耐磨耐脏,适合外出旅行之用。
维吾尔族手工艺品和田玉雕和田玉石主要产于昆仑山,古书称和田之南有“玉山”,指的就是那些玉矿。
和田玉石分脂玉、墨玉、翠玉等。
脂玉温润如羊脂,洁白无瑕,墨玉黑而透亮,都是雕琢玉品如戒指、玉镯、印章、嚣玩的名贵材料。
翠玉色泽绿如翡翠,价值更高。
和田玉自古闻名,据历史学家考证,它很早就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中原地区,曾是封建帝王珍爱的西域贡品。
英吉沙小刀说起维吾尔族的手工艺品,那得先说说刀具。
刀,对于维吾尔族人已不仅仅是生活用品,它还是人们喜爱的装饰品,更是工作生活上必不可少的好助手,所以维吾尔族人对于刀有着传统深厚感情,几乎是人人携带,形影不离。
一般的刀具分为两类:装饰刀和工具刀。
无论是装饰刀还是工具刀,都非常讲究制作工艺,既要美观大方,又要方便实用。
装饰刀当然以装饰为主了,所以制工格外的讲究,尤其是刀柄和刀鞘。
为了美观,刀柄或弯或直,被制成各种样式,有的干脆用羊角、鹿角直接来做刀柄。
藏羊地毯集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打造藏毯之都

藏羊地毯:集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打造藏毯之都作者:倪玉婷来源:《中国纤检》2010年第06期藏羊集团全称是青海藏羊地毯集团有限公司,是成立于1996年的非公有制的出口型、外向型生产经营一体化企业。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目前公司已形成国内8家全资公司、1家控股公司,国外在日本和德国有两家经营公司的规模,从业人员达到3.3万人。
藏毯介绍藏毯是在青海发源的,两千多年以前在青海的诺木洪出土了一块“毛席”的残片,是我们的祖先制作的最早的藏毯的原形,也就是藏毯的始祖。
上世纪80年代尼泊尔的藏毯业非常发达,八九十年代尼泊尔地毯业的从业人员有将近30万人,出口额1亿美元。
1958年藏毯从青海的玉树传到了尼泊尔,于是尼泊尔的家家户户都会织造藏毯。
上世纪80年代尼泊尔的旅游业开始发展,西方国家的游客被这种采用纯天然原料、纯手工织造的既古朴又时尚的毯子吸引了,而尼泊尔人又把西方的文化元素加入到地毯的制作中,尼泊尔旅游业的开放加速了尼泊尔藏毯走向世界。
因此,尼泊尔的地毯兴起并闻名世界。
尼泊尔的藏毯、伊朗的波斯毯、印度的东方毯都很出名,而青海的藏毯最初仅用于藏族的游牧民同胞以及藏族寺院,所以很少为外人所知。
“藏羊”品牌的形成“藏羊”品牌并不是和藏羊集团同时诞生的。
藏羊集团成立于1996年,公司成立之初,是以出口经营为主的业务,并没有自主研发的能力。
然而,单靠经销产品,没有自己的研发团队,往往会受到生产企业的制约,于是公司依托当时的地毯集散地——天津来做自己的地毯加工厂。
公司在1999年收购了天津第七地毯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研发基地和生产基地。
成立之初,可生产4个品种的地毯,主要面向日本和德国市场。
到了2000年公司领导认识到,相比青海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天津的劳动力的优势不明显,再加上生产的原辅材料需要由青海运出,增加了成本,感觉到青海才是发展的基地。
于是,在2000年收购了原来的国有企业青海地毯一厂,成立了目前的生产企业之——多坝手工生产基地,这样就突破了手工地毯的研发能力,包括引进了一些外国专家进行产品的图案设计,洗毯,染色上的技术指导。
青海省传统技艺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谢谢观看
加牙藏族织毯技艺,青海省湟中县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之一。
藏毯是青海藏族的传统手工织造品。原始社会就已经出现了藏毯的编 织技艺,明末清初达到成熟期,经过三千多年的传承,青海逐步形成了具 有地方特色的藏毯织造行业。
2006年5月20日,加牙藏族织毯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Ⅷ-22。
从此,扎西吉彩成为了一个以金银铜器加工厂和金银铜匠集中的行政 村,各种工匠人才济济,金银铜器品种繁多,质量好,在区内外有较高的 声誉。
西藏日喀则市扎西吉彩金银铜器加工厂的历史悠久,据考证七世班禅 丹白尼玛(公元1780——1854年)从尼泊尔请进金银匠,在“陆定”(现 在扎西吉彩南边)建立加工场地,专门组织加工寺庙用品。扎西吉彩金银 铜器加工厂是在1960年的工匠互助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时有工匠18 人,每人入股八到二十元。
碉楼和住宅紧靠在一起,并以门、墙、廊、道、梁柱等结构与住宅统 为一体,于是带来了碉楼和民居之间从平面关系到空间组合的相互衔接、 渗透、融会的变化。事实上,中国各地的碉楼绝大部分是与院落连在一起, 与院墙组合为一个防御体系,是整个院落或围屋的附属性建筑。
撒拉族篱笆楼营造技艺,指中国撒拉族特有建筑形式篱笆木楼的传统 营造方法,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撒拉族的古民居篱笆楼,是 土木石混为一体的古老民居建筑,因楼房墙体大部分用藤条编织而成,故 得名篱笆楼。1989年国家发行的民居邮票,其中的青海民居就是撒拉族篱 笆楼。其营造技艺积淀着撒拉族特有文化现象,是高原上难得一见的、具 有一方民族区域特色建筑艺术。对研究撒拉族的民俗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认定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文化馆为撒拉族篱 笆楼营造技艺的保护单位。
藏毯质量技术要求2

藏毯质量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一)西藏产区。
1、原料:应以西藏自治区现辖行政区域绵羊毛为主要原料。
2、工艺过程:原料→毛纱生产→织毯→后整理→成品3、工艺要求(1)毛纱生产①洗毛:原毛→选毛→开松→洗毛→洗净毛②和毛:机纺纱和毛后回潮率达到28%至30%,油水均匀。
③梳毛、纺纱:a.手纺纱:捻线,粗细不均匀(uneven)。
b.根据客户要求生产手纺纱。
c.机纺纱:纱支达到规定要求,每10cm 单位纱线捻度应达到15—17捻,接头长度不长于2cm,搓头长度不长于5cm,捻条均匀,大肚、细节、粗细节不允许。
d.手纺纱:纱支达到规定要求,每10cm 单位纱线捻度应达到17—19捻。
④染色:a.机纺纱染色:染色后颜色符合标样,与标样对比,表面、截面色相均一致,染色无色花,用GB250《评定变色用灰色卡》评定。
色差在3.5级以上。
有段染效果的纱要符合相关要求,染色后绞纱平行顺直,不得有油渍、草杂等。
b.手纺纱染色:染出的色纱必须颜色均匀,手工染色符合企业标样或客户要求。
(2)织毯①打结方法:经线相绞的穿杆结扣法:在一个栽绒结里具备一扣两结穿杆的双栽绒结。
②上经:上经要求经头排列均匀,总经头数量根据生产工艺要求确定,经线不压不叠,松紧度一致,织做时道数要排列均匀,纬板要平行一致,不准出现露经、露纬;要严格掌握厚度,上下绒头必须要长短一致,毯背不应出现空环凸泡;花形纹样要符合图案设计要求;倒头要合理,无花刺、无错位、无错花;撩边要粗细均匀,无荷叶边;半成品清洁,无油污、脏污、色污。
③编织:栽绒道数横列在30.48cm(1feet)内达到生产工艺要求,凡栽绒道数在100道以内的必须是有绞过纬线。
毯型周正,四边横平竖直。
撩边松紧粗细基本一致,不露边经、不呲边、无荷叶边。
毯面图案符合设计要求,大体纹样无偏差、不走型。
毯背无凸经、跳纬,无明显穿修痕和污迹。
(3)后整理①平毯:符合成品要求,厚薄适宜,不能过薄过厚,毯面无沟岗、刀印、刀痕、刀花,毯面平整清洁,无啃活、撕活。
民间艺术简述

加牙藏毯(国家级非遗)加牙藏族织毯技艺自明朝传承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加牙藏毯以织作毛席、褐衫、马褥毯为主,清乾隆年间塔尔寺扩建,开始织作大量卡垫,以满足寺院需要,为寺院制作经堂立柱大型龙纹包毯、卡垫,牧区用的马褥毯、大型炕毯等。
新中国成立后,加牙藏毯很快在藏区和周边省区名声突起,畅销省内外。
其特点是:全部采用天然牧场的青藏细绵毛羊,色泽光亮、纤维长而均匀、弹性好、绒毛厚;天然植物和矿物质染色,不掉色、不脱毛;牢固、耐磨、防潮、保温。
加牙村杨氏祖上此技艺流传至杨永良已是第七代。
加牙藏毯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银铜器(国家级非遗)湟中银铜器制作历史悠久,可分为银器和铜器两种加工工艺。
制作工艺精细、图案丰富、造型逼真、表现手法独特。
素以型薄、光亮、轻柔、质纯等特点而著称,以加工精美而见长,深受各族群众喜爱。
加工艺人有青海省一级工艺美术师何生寿、其子何满及青海省三级工艺美术师圈发福、李占邦等为代表的40余家作坊,其作品远销省内外。
也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堆绣(国家级非遗)堆绣是中国著名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艺术三绝”之一,是塔尔寺艺僧独特的一种藏族绘画艺术形式。
湟中堆绣将湟中汉、藏文化融合,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文成公主进藏将中原丝绸、刺绣品等物带至吐蕃流传于民间,成型于明朝。
堆绣将刺绣与浮雕艺术完美结合,具有较高的观赏、审美和收藏价值。
堆绣是用各色棉布、绸、缎剪成所设计的各种图案形状,精心堆贴成一个完整的画面,然后用彩线绣制而成。
其工序有图案设计、剪裁、堆贴、绣制,个别图案部分上色等。
以堆贴为主,绣制为辅。
从内容题材可分为藏式(宗教)堆绣和汉式堆绣。
藏式堆绣内容大都以佛经故事为题材,以人物为主,着重于人物造型神态,讲究各色、丝绫的配置,其代表作有《藏财神》、《宗喀巴》等;汉式堆绣题材广泛,有历史古典人物、花鸟、动物及吉祥图案等,代表作有《红楼十二金钗》、《唐蕃古道》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藏羊地毯关于山东悦美家家具广场营业员培训资料第一章:藏毯一青海--藏毯的重要发祥地雪域高原封闭的自然环境,藏族人虔诚的宗教信仰以及高原人特有的气质,性格,使藏毯保持了粗旷、自然、古朴的地域民族风格,成为世界地毯大家族中的一枝奇葩。
在中国的藏毯出口中,青海藏毯已占据了90%的份额。
青海藏毯正在大踏步地走向世界,为青海经济的发展铺就了一条五彩的大道。
藏毯是一种世界性产品,它起源于中国,是居住在青藏高原上的古代藏族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根据史料分析,藏毯生产从古到今有着数千年的历史。
1959年在诺木洪塔里他里哈出土了公元10世纪的大量毛织物的纺轮,其中就有一块彩色毛席残片,是至今最早的毛席残片,据考证是两千年前的手工藏毯雏形,是现代藏毯的始祖。
青海与西藏同属藏文化圈,是藏毯的主要发源地之一,生产使用藏毯的历史久远。
据史记载,清乾年间,青藏高原上的喇嘛进京观光,把藏毯作为贵重物品敬献给皇帝,博得皇帝的喜爱。
清朝中晚期,青海藏毯获得进一步发展。
清末到民国出的百年间,青海湟中县马场藏族的加牙村成为高原著名的藏毯专业村。
明国二年,该村建立了织毯职业学校,与村民共做藏毯。
全村妇女皆能捻线编制,其产品花样新奇、精致。
此时湟中及甘肃武威等地年销售约达6000余条。
随着茶马互市物资交易及贸易的发展,藏毯工艺逐渐传入甘肃等地。
1955年到1993年,青海地毯业获得了快速发展,主导产品是90道机拉洗毯,1993年出口95万平方米,为出口数量最高年份,此后机拉洗毯逐渐退出市场,让位于藏毯。
二藏毯的种类手工地毯可以分为新疆毯、宁夏毯、蒙古毯、藏毯四大类。
就藏毯而言,根据编织原料的不同,又可以分为5种,即绒藏毯(以生长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抗高寒动物山羊、牦牛、骆驼颈、肩、背部的绒毛为原料而成)纯丝藏毯(特指“柞娟丝”)、丝毛藏毯(“柞娟丝”和西宁“大白毛”混合而成)、仿古藏毯(采用中国古老藏毯的植物染色法,配以优质“西宁大白毛”为原料)、天然色藏毯(以生长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特有的藏细绵羊毛为原料,经人工分选初七种颜色,纺成天然色纱,无须染色就可编织)。
三藏毯的特点藏毯打结法是在一个栽绒结里具备一个重叠的打结圈的栽绒结,即手工连环结,俗称“重叠连环扣”,其打结程序可归纳为“挽头儿割绒”,即将绒纱同时缠绕在经线和编织杆上,连续操作,挽到一定长度才割绒一次,割绒同时抽出编织杆,比传统的“8”字扣的每头儿必砍,明显减少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
地毯的厚度由铁杆的直径决定,因此毯子厚薄控制自如。
因藏毯打结法的特点,毯面可割绒,也可圈绒,可以满足不同风格要求。
用藏毯打结法织出的地毯,毯面形成自然横向条纹,看上去重重叠叠,层次分明;毯背疙瘩有致,体现了粗犷、古朴、自然之美,迎合了现代人追求古朴、典雅的要求。
四纯手工藏毯的五重价值纯手工藏毯的五重价值:使用价值、欣赏价值、保值价值、增值价值、收藏价值。
第二章地毯一地毯的分类一、按制作方法分:地毯因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机织地毯、手工地毯。
机织地毯又包括簇绒地毯和机织威尔顿地毯、机织阿克明斯特地毯。
a.簇绒地毯该地毯属于机械制造地毯的一大分类,它不是经纬交织而是将绒头纱线经过钢针插植在地毯基布上,然后经过后道工序上胶握持城头而成。
由于该地毯生产效率较高,因此是酒店装修首选地毯,可谓物美价廉b.机织威尔顿地毯,该地毯是通过经纱、纬纱、绒头纱三纱交织,后经上胶、剪绒等后道工序整理而成。
由于该地毯工艺源于英国的威尔顿地区,因此称为威尔顿地毯。
此织机是双层织物故生产效率比较快c.机织阿克明斯特地毯,该地毯也是通过经纱、纬纱、绒头纱三纱天织,后经上胶、剪绒等后道工序整理而成。
该地毯使用的工艺源于英国的阿克明斯特,此织机属单层织物且机速很低,地毯织造效率非常低,其效率仅为威尔顿织机的30%d.手织地毯I 手工编制地毯该地毯属于小块工艺地毯,一般用于家庭茶几下或做为艺术品挂在墙上。
II 手工枪刺地毯该地毯在手织毯里最为普遍,也最具有实用性和灵活性。
非常适合面积不大但质量要求较高的别墅、豪华公寓住宅、邮轮、总统套房、总裁办公室等高雅华贵场所,是地毯品种之精华。
二、按使用功能分类a.商用地毯。
广义上讲是指除家庭用及工业用地毯以外的所有地毯。
商用地毯在国内还仅限于宾馆、酒店、写子楼、办公室、酒楼等场所,而在美国及西方发达国家,商用地毯除上述使用场所外,已在机场候机楼、码头浪船大厅、车站候车厅、超市、医院、学校、养老院、托儿所、影剧院等场所被普遍使用,并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面用地毯的使用范围会逐步加大,覆盖面会更广。
b.家用地毯。
顾名思义就是家庭用地毯,家用地毯在我国仍停在条块地毯上,因为中国家庭的装修仍大量以木地板为主而西方发达国家,家庭用地毯是以满铺和块毯相结合,铺装地毯几乎是家庭装修必不可少的内容,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观念喜好的更新,中国有条件的家庭会越来越多地使用地毯。
c.工业用地毯。
工业用地毯从国内到国外,仍仅限于汽车、飞机、客船、火车等装饰而用。
三、按原材料不同分类按使用原材料的不同,地毯可分类为:尼龙地毯、羊毛地毯。
羊毛化纤混纺地毯、丙纶地毯、真丝地毯、晴纶地毯等。
真丝地毯由于价格过于昂贵而不普遍实用,尼龙、丙纶晴纶等化纤类地毯比较实用与公共场合,羊毛地毯因其采用的天然环保材质和适中的价格而普遍受到家庭用户的喜爱。
二羊毛知识新西兰羊毛的优点:强度好,品质均匀,不含黑色纤维;有极好的染色性能;清洁、干净、含羊毛脂低(低于0.5%),因此有固有的低沾污性;有极好的天然色泽,能染明亮清晰的浅色调;生产的纱线具有良好的捻度保持特性。
新西兰羊毛优点祥解:1、强度好,品质均匀,不含黑色纤维2、有极好的染色性能3、清洁、干净、含羊毛脂低(低于0.5%),因此有固有的低沾污性。
4、有极好的天然色泽,能染明亮清晰的浅色调5、生产的纱线具有良好的捻度保持特性6、能生产大批量质量稳定的高品质产品7、是天然可重复利用的资源,是在环境无污染、有效利用能量和安全生产方式下生产的:新西兰牧场不使用国际上限制和禁用的杀虫剂(如:有机氯化物或砷基化合物等)8、养羊牧场不用来种植其他农作物,不与食物生产一起进行,羊只的饲养供食肉和纺织纤维能再循环利用,羊毛废料能被生物降解(产生氮化物)而用于农业生产。
羊毛地毯与火:羊毛地毯具有1、天然阻燃性2、由于较高的着火点,很难点燃3、低的展焰性4、低热量释放性及低热燃烧5、不溶融6、燃烧后形成一层隔热冷焦灰和自熄灭7、产生较低的烟雾或者有毒气体8、可被指定安装在那些有较严格阻燃要求场所(如航空地毯等)9、通过Zirpro系列阻燃处理能进一步增加其阻燃性能三什么是质地质地是粉刷墙壁上的细小阴影;是光滑的铬合金材料上闪烁的光;是高比例羊毛地毯上的凹凸起伏。
质地唤起人们的感性意识,它所呈现的令人兴奋的表面吸引着我们用手、用眼去亲自体验。
粗糙的,细致的,平滑的,有光泽的或丝般柔顺的,无需任何语言,质地在您的家中可以明白无误的展现出您的品味。
材料的外观是如何影响我们对它的感觉方式呢?镀铬的家具、粉刷得十分光滑的墙壁和大理石的地面使得房间给人以坚实冷峻的感觉,而这种感觉正是基于所选用的原料给人的触觉印象。
象新西兰羊毛标志地毯这样柔软的质地给人温暖、惬意的感觉,令人想起家庭的温暖。
在运用质地特点进行装饰设计的时候,自然赋予了我们许多灵感----比如粗糙的颗粒状的质地就象海滩的沙地或是森林中铺满树枝和落叶的地面。
诸如椰壳纤维、西沙而麻和海草纤维等纯天然原料的介入,使有质感的地面装饰更成为一种时尚。
而新型的新西兰羊毛标志地毯使这种时尚更向前迈进了一步,在具有流行的质地的同时,还具有羊毛令人满意的柔软性、保温性和舒适性。
设计师秘诀:1.为不能充分享受阳光的房间选择质地特别温暖的地毯。
2.割绒雕花或厚实的西沙而外观风格的地毯和粗麻墙布与淳朴的室内装饰相得益彰。
3.如果房间的设计是围绕图案的,那么日本的屏风和相关的质地例如米纸、隔板、陶器和高光的漆器表面都可以借鉴。
4.假如希望房间看起来宽敞而又不丧失地毯质地的特点,织纹清晰的西沙而地毯应选用柔和的灰绿色或蓝色,令人联想起地平线的颜色。
5.粗糙的质地相比光滑的表面能够吸收更多的光。
同样的颜色在高低圈的地毯上要比整齐划一的割绒地毯上显的暗。
四地毯的质量鉴别地毯的质量鉴别,是一项较为专业的学问,简单的“望闻问切”虽然可以现表面问题,但实际的质量问题,还需要有关部门的检测。
以手工羊毛、真丝地毯来说,原材料、规格、道数、工艺质量与消费者利益直接挂钩。
纯毛、纯丝地毯是否真材实料,在于羊毛、真丝的含量是否百分之百,还在于地毯的长、宽、厚度以及地毯织做的道数是否与标识相符,地毯道数也直接关系着地毯的耐用度。
工艺质量是决定手工地毯价值的另一重要因素,包括色彩的运用是否协调、剪活是否过关、光亮程度是否足够等。
剪活不好会影响地毯图案的连贯,没有很好的光亮度意味着地毯织做后期的化学处理未掌握好,这些直接都影响手工纯毛、纯丝地毯的艺术品位与保值性。
机织地毯的检测主要有以下几个项目:1、簇绒拔出力簇绒拔出力不合格的地毯,容易出现掉毛现象,影响地毯的使用寿命。
2、动负荷地毯的动负荷不合格,说明地毯在压力下恢复原状的能力差,这种地毯的弹性一般较小。
3、剥离强力这项指标主要指地毯的背布而言,剥离强力较小的地毯背布牢度不高,易出现开胶现象。
4、色彩牢度色彩牢度不理想的地毯易出现掉色现象。
理想的地毯保养系统现代化建筑设计日新月异,室内装饰更趋华丽讲究,铺设色彩缤纷,设计新颖的地毯,营造一个整洁美观,宁静舒适的环境,是现今室内设计的重要一环。
然而要保持地毯恒久美观,清洁耐用,就必须采用一套完善全面的专业地毯保养系统。
五挑选地毯的三大原则随着天气转凉,既保暖又具有装饰作用的地毯受到人们的青睐。
市场上,地毯的质料各有不同,在选购时,耐用、美观、清洗方便成为消费者的三大原则。
据介绍,地毯的品质,除了纤维的特性和加工处理外,与毛绒纤维的密度、重量、搓捻方法都很有关系。
毛绒越密越厚,单位面积毛绒的重量越重,地毯的质地和外观就越能保持得好,而基本上,短毛而密织的地毯是较为耐用的。
消费者在检查时,可利用拇指按地毯上,按完后迅速恢复原状的,表示织绒密度和弹性都较好;或是把地毯折曲。
越难看见底垫的,表示毛绒织得较密,比较耐用。
消费者在购买地毯时强调与室内空间的搭配,一般地毯都附有标签,说明所宜用的环境和承受走动频度的能力。
选择时,要注意铺设的位置和该处的行走量大小。
走动频繁的区域,如玄关、厅堂,就要选用密度较高、耐磨的地毯(如短毛圈绒);活动量低的地方如睡房,就可以选毛绒较高、较软的地毯(如割绒);而楼梯则要选耐用、不滑的种类。
清洗地毯历来都让主妇们头疼,因此在选购时要特别注意,素色和没有图纹的地毯较易显露污渍和脚印;割绒地毯的尘积通常浮现于毯面上,显露污渍,但尘污容易清理;而圈绒则容易在毯底内积尘,较难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