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中语文必修2 《短歌行》曹操

合集下载

曹操《短歌行》教案通用

曹操《短歌行》教案通用

曹操《短歌行》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短歌行》,具体内容包括诗歌的朗读、理解、赏析及创作背景的介绍。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短歌行》的字词、句意,把握诗歌的整体意义。

2. 掌握《短歌行》的韵律、修辞手法,学会欣赏古典诗歌的美。

3. 了解曹操及其创作背景,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短歌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修辞手法及诗歌的整体理解。

2. 教学重点:诗歌的朗读、赏析及创作背景的介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字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引导学生进入曹操所在的历史时期。

2. 朗读:让学生跟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语气等,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理解:讲解生僻字词,分析诗句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4. 赏析:分析《短歌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等,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艺术美。

5. 例题讲解:以诗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为例,讲解如何鉴赏诗句。

6.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诗句,进行赏析,并分享心得。

7. 创作背景介绍:简要介绍曹操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短歌行》2. 字词:对酒当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等。

3. 修辞手法:比喻、对偶等。

4. 创作背景:曹操及其时代背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取一首你喜欢的古诗词,进行朗读、赏析,并说明你喜欢的原因。

答案示例:我选择《静夜思》进行赏析。

我喜欢这首诗的原因有三:诗句优美,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形象地描绘了夜晚的景象;诗人运用了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具艺术性;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令人感同身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赏析、创作背景介绍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短歌行》。

但在课堂实践中,应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节奏,提高课堂效果。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短歌行》ppt课件(完美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短歌行》ppt课件(完美版)

曹操其诗
古今向来对曹操的诗都有很高 的评价。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句。”——钟嵘·《诗品》
“志深笔长,梗概多气。”——刘勰·《文心雕龙 》 “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毛泽东
悲凉沉雄、慷慨激昂、感情丰富、 意味深远
王者之诗
“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沉雄俊爽,时露霸气”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尊称 襟 样子
和思索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知识链接:
《L短O歌G行O 》
第一个典故来自于《诗经·郑风·子衿》,该诗 第一章写到:“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 宁不嗣音”,“衿”的古代人的衣领,诗中指代姑娘 所思念的情人。原意是说:我深爱的人儿啊,你让我 深深牵挂, 虽然我不能去找你,可你怎么不主动给我 一个音信呢?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zā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bǔ,天下归心。
第一节:
《L短O歌G行O 》
对酒对当着歌,人生几多少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相早的传造人最酒,
以何:宾语前置
借代:代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
第一节:
《L短O歌G行O 》
对人的 衣 长久的
小声叨念
• “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
不足。”
——唐太宗
• “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鲁迅
我们眼中的曹操?
• 看诗歌——《短歌行》
• 时代背景:
•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 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 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 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 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 联盟”,统一天下。在赤壁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 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57岁的曹操有 感此景而横槊赋此《短歌行》。

2024年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通用

2024年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通用

2024年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诗歌”,具体内容为曹操的《短歌行》。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短歌行》的背景、意义、艺术特色以及诗歌的表现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短歌行》的背景,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领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曹操的豪放情怀,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如对仗、用典、意象等。

2. 教学重点:《短歌行》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及表现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古典诗歌的魅力,引出《短歌行》。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短歌行》,了解诗歌的背景,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作者情感。

4. 例题讲解:以“对仗”为例,讲解其特点及作用,引导学生运用到其他诗句的分析中。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句诗句,分析其艺术特色,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1. 《短歌行》2. 诗人:曹操3. 主题:豪放情怀,忧国忧民4. 艺术特色:对仗、用典、意象5. 教学重点:背景、主题、艺术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短歌行》中的意象,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 答案示例:意象分析:《短歌行》中的意象丰富,如“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等。

这些意象展现了曹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曹操的其他作品,如《观沧海》、《龟虽寿》等,进一步了解曹操的诗歌创作特点。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诗歌朗诵、创作比赛等活动,提高诗歌鉴赏和创作能力。

高一语文必修二曹操《短歌行》原文及翻译

高一语文必修二曹操《短歌行》原文及翻译

高一语文必修二曹操《短歌行》原文及翻译
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你运转着,永不停止;(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契阔谈?,心念旧恩。


明月升起,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

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 曹操《短歌行》

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 曹操《短歌行》
zā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b哺ǔ,天下归心。
曹操(155-220),字孟 德,东汉人。三国魏著名政治 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 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 (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 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 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 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 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 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 “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 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 “魏晋风骨”。
建安十三年,
曹操率大军南下, 列阵长江,欲一举 荡平孙刘势力。大 战前夕,酒宴众文 武,饮至半夜,忽 闻鸦声望南飞鸣而 去。曹操感此景而 持槊歌此《短歌 行》。
《短歌行》
❖ 《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长 歌”、“短歌”是依歌词音节长短而 言。诗句都是四字句,就称为“短 歌”。
❖ “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 《短歌行》是曹操按旧题写的新辞,
何以解忧? 用什么东西能排解忧愁?只有 唯有杜康。 美酒相伴。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只因为你们我的如缘果故得,到了嘉宾, 那些我青群沉衣鹿思领呦低的呦吟学定鸣至子当叫今,奏,。乐设宴隆重款待。 使我心呼中唤思同慕伴之共情食连苹绵草不。断。
短歌行
曹操
短歌行
曹操 pì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j衿īn,悠悠我心。但为wè君i 故,沉吟至今。 yōu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d辍u?ō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m度ò 阡,枉用相存。契qì阔谈宴,心念旧恩。
原作共两首,是曹操的传世名篇。
思考

人教版高一语文曹操作品《短歌行》PPT教学课件

人教版高一语文曹操作品《短歌行》PPT教学课件
这时候,看到乌鸦向南飞去,他已经喝得大醉,拿 起自己的槊豪情满怀地讲述自己破黄巾、擒吕布、 灭袁术、收袁绍等历史丰绩,一边唱起了《短歌行》 并要求将士和之。
他的一位老部下刘馥认为其中“月明星稀,乌鹊南 飞。绕树三匝,何枝可栖?”不吉利,他很生气刘 馥扫他的兴,于是拿起槊就刺死了他。

课文讲解
课文讲解
➢ 后果最为严重的一次疏忽是放走刘备 ➢ 失败得最惨的一次是在赤壁 ➢ 最受肯定的是他的才略
曹操
➢ 最受指责的是他的人品
➢ 最有争议的是他的历史功过,最没有争议的是他的文学成就
新课导入
教学目标
体会诗句流露出曹操的思想感情, 体会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 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
反复诵读,体会本诗运用的表达 技巧,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并 积累一些常见的表达技巧。
通“餍”,满足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明确
• 周公吐哺: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 • 诗言志,结合诗人的忧,说说诗人的志? • 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课文回顾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试找诗句作分析评价。
人生苦短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第三节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问候,怀念
枉驾 久别重逢 通“宴”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
问题
• 是更深层次的忧。此处忧贤才不够多,诗人用 月比喻人才,发出深情的呼唤何时才能得到你 们呢?
• 虽然有贤才来投,但自己要完成一统天下的伟 大事业需要更多的人才。
逐段赏析
第四节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 人生几何、苦、 忧思

高中语文 2.7《诗三首》之《短歌行》曹操生平详述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2.7《诗三首》之《短歌行》曹操生平详述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

曹操生平详述曹操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宦官家庭。

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东汉末年宦官集团十常侍中的一员,汉相国曹参的后人。

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

曹嵩的出身,当时就搞不清楚,所以陈寿称他:“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但也有人认为他是夏侯氏之子。

官至太尉。

灵帝熹平三年(174),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入洛阳为郎。

不久,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

洛阳为东汉都城,是皇亲贵势聚居之地,很难治理。

曹操一到职,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杀之”。

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违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将蹇图用五色棒处死。

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者”。

灵帝中平元年(184),黄巾起义爆发,曹操被拜为骑都尉,受命与卢植等人合军进攻颍川黄巾军,结果大破黄巾军,斩首数万级。

随之迁为济南相。

济南相任内,曹操治事如初。

济南国(今山东济南一带)有县十余个,各县长吏多依附贵势,贪赃枉法,无所顾忌。

曹操之前历任国相皆置之不问。

曹操到职,大力整饬,一下奏免长吏八名,济南震动,贪官污吏纷纷逃窜。

“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当时正是东汉政治极度黑暗之时,甚至有了买官制度。

朝廷封曹操为议郎,曹操不肯迎合权贵,遂托病回归乡里,春夏读书,秋冬弋猎,暂时隐居了。

中平五年(188),汉灵帝为巩固统治,设置西园八校尉,曹操因其家世被任命为八校尉中的典军校尉。

中平六年(189),董卓进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刘协,后又杀太后及少帝,自称相国,专擅朝政。

曹操见董卓倒行逆施,不愿与其合作,遂改易姓名逃出京师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

曹操到陈留后,“散家财,合义兵”。

组织起一支五千人的军队,准备讨伐董卓。

汉献帝初平元年(190)正月,关东州郡牧守起兵讨伐董卓,共推袁绍为盟主。

曹操以行奋武将军的身份,参加讨董军。

二月,董卓胁迫献帝迁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自己留居洛阳抵御关东军。

董卓之凉州军骁勇善战,关东军十余万人驻酸枣(今河南延津北)一带,无人敢向洛阳推进。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精选6篇)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精选6篇)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精选6篇)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七课《短歌行》课文原文篇一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篇二一、说教材地位与内容《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8课《诗三首》中的第二首。

这个单元主要是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单元内容包括:《诗经两首》、《离*》、《孔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首》,是高一新生继必修1第一单元学习中国现代诗歌的基础上又一关于诗歌学习的阶段。

而《短歌行》是魏时曹操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它虽然继承了汉代乐府的传统,但面对人生苦短却一扫两汉时期及时享乐的腐朽诗风,代之以新鲜的现实内容——政治理想的高扬,建功立业的欲望,强烈的个性,都体现了魏晋时代文人的创作风格。

学习它对中学生思想道德及人生价值取向有着正面的教育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阅读鉴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主体。

新课标对这部分的要求是学生能在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并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所以教学大纲和教材都强调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单元的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为主,教学重点必须放在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鉴赏这方面。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特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诗歌;(2)、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3)、学习并掌握诗中运用比兴、典故等表现手法的鉴赏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反复诵读、质疑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方法归纳等学习能力。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七课《短歌行》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七课《短歌行》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曹操的《短歌⾏》是⼀⾸政治性很强的诗,曹操把⾃⼰的政治思想完全融⼊到了全篇诗中整⾸诗运⽤了⽐兴、⽤典写作法,来达到抒情的⽬的。

⼜以⽐较消极的情绪来表达进取的思想,以对酒当歌的⾏为来表现对⼈⽣的思考,以推杯换盏的情景表现渴望⼈才和⼀统天下的愿望,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为⼤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家有帮助。

1.部编版⾼⼀上册语⽂第七课《短歌⾏》课⽂原⽂ 短歌⾏ 曹操 对酒当歌,⼈⽣⼏何! 譬如朝露,去⽇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衿,悠悠我⼼。

但为君故,沉吟⾄今。

呦呦⿅鸣,⾷野之苹。

我有嘉宾,⿎瑟吹笙。

明明如⽉,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相存。

契阔谈讌,⼼念旧恩。

⽉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不厌⾼,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

2.部编版⾼⼀上册语⽂第七课《短歌⾏》教案 教学⽬标 1、知识⽬标:鉴赏诗歌,感悟诗⼈的思想感情,领会全诗的主旨。

2、能⼒⽬标: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法。

3、情感⽬标:培养⾼尚的品德情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领会诗⼈表达⾃⼰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业的⼼情。

教学难点: 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法。

教学⼯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导⼊: 这个⼈⼤家认识吗?⼤家在《三国演义》电视剧中经常见到他。

《短歌⾏》⼤家听过吗?在《三国演义》的⾚壁之战中,就有⼀段曹操“横槊赋诗”的场⾯,唱的就是这⾸《短歌⾏》。

《短歌⾏》是汉乐府曲调名,“长歌”、“短歌”是指歌词⾳节的长短⽽⾔。

短歌⾏以汉乐府旧题来写时事。

看过《三国演义》的⼈也许还记得在第四⼗⼋回有段关于曹操横槊赋诗的描写。

建安⼗三年,曹操“挟天⼦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在的官渡之战⼀举消灭了强⼤的袁绍势⼒,并北征乌桓,统⼀了北⽅。

这年冬天,曹操亲⾃率⼋⼗三万⼤军,兵临⾚壁城下,想要⼀举扫平“孙刘联盟”,统⼀天下。

《短歌行》说课稿

《短歌行》说课稿

《短歌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曹操的《短歌行》。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和不同时期诗歌的特点。

《短歌行》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通过对时光易逝、人才难得的感慨,抒发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和统一天下的壮志雄心。

这首诗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语言简洁质朴,情感真挚深沉,用典自然贴切,是一首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作品。

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领略到曹操的诗歌风格,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古代诗歌,对诗歌的基本常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曹操的诗歌以及魏晋时期的诗歌特点还比较陌生,在诗歌鉴赏方面还缺乏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此外,高一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阶段,对于历史和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他们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曹操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典故。

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思想内涵,体会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和统一天下的壮志雄心。

学习诗歌的艺术手法,如用典、比兴等,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对诗歌的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曹操的雄心壮志和广阔胸怀,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体会诗人对人才的重视,激发学生努力学习、追求卓越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思想内涵,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

学习诗歌的艺术手法,如用典、比兴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鉴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短歌行》课件 (24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短歌行》课件 (24张PPT)

乐府的别称:
这是一首乐府诗,是汉乐府的一个曲 调的名称,乐府诗有“长歌”“短歌”之分。
歌:《垓下歌》《登幽州台歌》 行:《兵车行》《十五从军行》 吟:《秦中吟》《白头吟》
长歌行与短歌行的区别: 长歌比较热烈奔放,慷慨激昂;
引:《李凭箜篌引》 曲:《西洲曲》《渭城曲》 还有谣、辞等别称。
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微吟低徊,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汝南名士许劭
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陈寿《三国志》
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白脸奸臣 ——戏曲舞台塑造的人物形象
真实的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人。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晋朝建立后追尊为魏武帝。
政治上:二十岁举孝廉,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后来起兵讨伐董卓,迎 汉献帝迁都于许昌,挟( xié )天子以令诸侯。曹操死后,曹丕即位,以 魏代汉,曹操被追尊为“武帝”。
点评:借酒抒情,以悲凉的情调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这种忧是进取中 的忧叹,追求中的苦闷。表达了诗人抓紧时机,大干一番事业的强烈愿望, 隐含着的是积极昂扬的精神。
意象:朝露、杜康
“朝露”在古诗文中有特定的含义,即生命短促易逝,如“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 晞”(曹植《赠白马王彪》),“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驱车上东门》)。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诗眼

五、梳理课文,深入品析
思考:诗人为何而忧?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第一层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一忧: 人生短暂
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短歌行》(曹操)课件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短歌行》(曹操)课件
那种本已存在的拘 谨和紧张的关系,马上就
宾客,弹琴吹笙奏乐调。
会宽松下来。
人生短暂 忧 人才难求
功业未就
志 一统天下
读诗歌,体会情感
诗歌阅读提示:
要注意到四言诗的整齐与短促,要有节奏与轻重的变化,要有停顿与延长的变 化。作者写诗言为心声,学者读诗读出心意,要读出曹操的气度,要读出短歌行的 韵味。
(时间8分钟)
9
第一部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用典 但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 子宁不嗣音?
--《诗经·郑风·子衿》
译文:
你那青青的衣领啊,
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
虽然我不能去找你,
你为什么不主动传给我音信?
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 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 枉用相存。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 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
明明mò如q月iā,n 何时问可候掇?q忧ì 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z宴ā ,心念旧恩。
bǔ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3
自主学习
疏通诗文大意 自主探究诗歌主旨
(要求:时间5分钟)
静生智,智达远。 4
人生短暂 忧 人才难求
功业未就
志 一统天下
探究
1、该诗那些诗句体现作者忧“人生短暂”? 为什么?
1
教学目标: 1、从“炼字”品味诗中作
者的思想情感。 2、通过学习本诗进一步了
解曹操。
2
短歌行
初读诗歌
多少 pì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jīn
wèi 低声吟诵
青yō青u子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讨论鉴赏
• 1、如何理解“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 苦多”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表在这达四了句诗诗人中奋,发诗人进主取要,的不情懈感追特求征就的理 想十这乐上得是地够什那某的。九里”看太一步评么么种情“ 首 讲 , , 快个。价而,有感对 “ 而 曹 ,》“的“这进。“愁只愁愁步放愁酒 人 是 操 恐中”是”就意到”当 生 要 是 怕的这这。是义具字歌几及在来消种种由一的体,”何时抒不极感情于种追的“,”地个及调情感自消求历愁猛,建人有子本的私极而史”身客、的愁背到一不功之所,是观颓感,景需看是立情作而无内废情那中要很叫业,为其法容的;就看用象人。发。实评,缘反是,酒是“又愁实大价也故之一曹来及 从 时 际《不的就而,种操消,是愁为积为解时 间 上表古相能为,着极了的行 过 却面诗同。
2、这同时也是社会环境描写。可理解为连年战乱,百姓 流离失所;也可理解为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 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
3、似乎后者更贴切一些,因为诗歌最后四句又一次 吐露诗人的心志:“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 形解》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 故。周公是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在历史上素有礼 贤下士之令名,曾“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曹 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 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 服地归顺。
情。“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 传》,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 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 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 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为了接待天 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 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了。不 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能突出地表现作者 求贤若渴的心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二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 才多多益善。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
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 家、文学家。罗贯中《三国 演义》将其刻画为“治世之 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 脸谱也将曹操勾成白脸,这 与历史的真实面目颇有出入。 实际上,曹操雄才大略, “外定武功,内兴文学”, 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 功勋。
1、 作为政治家的曹操
2、作为军事家的曹操
3、作为文学家的曹操
《短歌行》创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 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 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 又 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 了强大的袁绍势力,统一了北 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 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 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 下。在赤壁大战前夕,酒宴 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鸦 声望南飞鸣而去。57岁的曹 操有感此景而横槊赋此《短 歌行》。
短 歌 行
预习《短歌行》
•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一曲“滚滚长江东逝 水”将我们引入了那豪情 三国。
许劭曾评价三国里一个人 物——“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 雄”。陈寿也说此人“抑可谓 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同 学们可知,此为何人?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思慕贤才的情怀 比喻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贤才难得的忧愁 起兴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一句出自《诗经•郑风• 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将之嫁接到这里, 浑然天成、天衣无缝地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求。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四 句选自《诗经•小雅•鹿鸣》。“雅”是宫廷乐曲歌辞, 《小雅•鹿鸣》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 融洽的温情。这四句诗信手拈来,却与全诗融为一体,说 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第三节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求贤难得的惶恐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访求贤才的态度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字面意为 “天上那明亮皎洁的月亮,什么时候才可 以摘取呢?”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 贤才哈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 来归的心意。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 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四句诗仍 是写“忧”,从情感上照应第一节。
“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 仍是想象贤才归已时的欢快场面。
第四节
绕数三匝,何枝可依? —难觅贤才的孤独 比喻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广纳人才的真诚 比喻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爱才之情的殷勤 类比
讨论: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 树三匝,何枝可依?”四句描写了什么 环境?
• 1、自然环境描写。相传这首诗写于曹操与孙 权对战前夕,曹操在长江边宴请诸将,其实月 近中天,使诗人豪兴大发。
短歌行
•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明确:人生短暂、人才难求。
第一节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人生苦短的感叹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年华易失的苦闷
讨论:忧人生短暂,因而 作者借酒浇愁。这样一来,全 诗的基调是不是消极的、低沉 的?
比喻
不然。作者的这种忧思, 源于内心的焦急。正因人生短 暂,才更渴望招纳贤才、为已 所用,建功立业。
第二节
是实在现巧统妙一中提国醒的广雄大心贤壮士志而:苦人苦生追就求象。“这个朝露”
那“样愁易”于是追消求失中,的贤痛士苦应,是该远珍大惜理时想间还,没有及实时
施现展时才所华产生。的烦恼,是一种积极的情感。
• 2、如何理解“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 心” 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 表达了作者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心
字词
譬pì如 呦yōu呦 子衿jīn 鼓瑟sè 可掇duō 越陌mò 度dù阡qiān 三匝zā 吐tǔ哺 bǔ
当(对着)歌 几何(多少) 苦(苦于)多 何以(用什么) 悠悠(长久) 可掇(采取) 契阔(久别重逢) 谈讌(通“宴”,欢宴) 三匝(周) 厌(满足)深 相存(问候)
整体感知:全诗反复出现 一个“忧”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