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开题报告范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学开题报告范文
是研究生实施课题研究的前瞻性计划和依据,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古代文学开题报告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论文题目:唐代幕府与边塞诗研究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边塞诗作为一种诗歌流派,其起源和发展可谓源渊流长。“边塞”一词最早见于汉代
《史记•三王世家》:“大司马去病昧死再拜上书皇帝陛下:陛下过听,使臣去病侍罪行间。宜专边塞之思虑,暴骸中野无以报。”边塞诗作为诗学国度中重要的一员,以其独特的思
想内容、文体形式、表现方法、语言等丰富着古代诗学。中国古代频发的战争,不仅与人们的现实生活休憩相关,而且由此所产生的边塞诗也是诗人抱国壮志与立功边疆情怀的体现,因而,与其他的诗歌派别相比,往往会有不同的情感内涵孕育其中。另外,边塞诗本身的纪事性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尤其是战争状况与民族交流史况,因而也具有极重要的史料价值。
边塞文学的研究尤其是边塞诗学的研究历来颇受关注,但是对与边塞诗相关的其他诸方面研究却稍嫌薄弱。本文以唐代这个诗学发展繁盛,诗艺精湛的朝代为背景,根据分析研究唐代几个诗期内具有代表性的边塞诗人的入幕经历及其边塞诗作,重点研究唐代的幕府制度对边塞诗人及其诗作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这些代表性诗人的边塞诗作及其入幕原因,以期揭示幕府与边塞诗二者之间的独特关系及边塞诗作特有的韵味!希望此论文能够
充实边塞诗的研究,但因才力有限,不足之处还望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二、选题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对于唐代边塞诗的研究文献颇丰,但多为以下三种情况:第一,对边塞诗发展脉络的分析与梳理,如佘正松、王胜明《渊源流长历久弥新———简论先秦边塞诗对唐边塞诗的影响》(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6期)、佘正松《中国
边塞诗史论(先秦至隋唐)》(四川大学,2005);第二,是对某一边塞诗人边塞诗作的分析
与研究,如戴伟华《论岑参边塞诗独特风格形成的原因文学》(《文学遗产》1997年第4期)、王志清《王维边塞诗:雄悍逸放的人格塑型一一兼论所受鲍照诗的影响》(《晋阳学刊》1994年第2期);第三,重点分析唐代文人入幕原因及所处社会背景的研究与分析,
如杨国宜、陈慧群《唐代文人入幕成风的原因》(《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3期)、《唐代幕府文人的境遇》(《天府新论》1991年第5期)。另外较有新意的是戴伟华所著《唐代幕府与文学》,将唐代幕府与文学二者的关系进行研究,可谓首开先河,但另人遗憾的是,对唐代幕府制度与边塞诗二者的关系研究却并不深入,但仅例一小节以述之,难
成系统。本文既着眼于此,在研读有关唐代幕府制度与边塞诗文等相关典籍的前提下,着力探讨唐代幕府与边塞诗的关系,将二者的关系做一个系统、全面、深入地分析,这样才更能充分理解边塞诗的独特性,才能使边塞诗的研究更充实,并走向不断发展、完善的道路!
三、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本论文选题将对唐代幕府制度的内涵、发展脉络及其与边塞诗的关系等方面做系统地分析。重点研究唐代幕府制度对边塞诗人人生体验的丰富及诗作题材的开拓,边塞诗人入幕原因的分析,通过对唐代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边塞诗人诗作的全面解读分析,揭示二者之间的关系。本文拟分为四个部分,研究的内容及重点如下:绪论:分析幕府制度的内涵、缘起及发展,介绍选题的意义、价值、研究现状。
第一章:分析唐代幕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探究其源流,梳理其发展脉络。
第二章:研究分析唐代入幕边塞诗人及其诗作,着重研究其入幕的经历及入幕期间创作的边塞诗;
第三章:分析边塞诗人入幕的原因。重点分析其入幕与唐代的社会风气、文学风气的关系,将其置于唐代整个大时空背景之下,从整体上对其进行观照分析。
第四章:探讨入幕对唐代边塞诗人及其诗作的影响。重点论述入幕对边塞诗人人生体验的丰富、诗作题材的开拓及雄壮、浑厚艺术个性的形成。
四、
绪论
边塞诗依其内容而分,有狭义与广义之说,狭义说认为:“边塞诗以地域而言,主要
指长城一线及河西陇右的边塞之地。以作者而言,要有边塞生活的亲身体验。以作品而言,要是他们作品的主要成就部份。”①1广义说认为:“举凡从军出塞,保土卫边,民族交往,塞上风情,或抒发报国壮志,或发反战呼声,或借咏史以寄意,或论现世之事伯;上自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下及朋友之情,夫妇之爱,生离之痛、死别之悲,只要与边塞生活相关的,统统可归于边塞诗之列。”②2它不仅包涵狭义边塞诗之内涵,而且因边塞战
争而引发的与社会种种紧密联系亦归于此类。二者之言均有其合理之处。但就本文而言,为更好地体现边塞诗在唐代所具有的典型意义,更深入地揭示唐代幕府制度与边塞诗二者之间的关系,笔者更取狭义之说,即在唐代这个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时空环境下,终唐一朝,由有过入幕或从军边塞亲身经历的诗人所创作的、反映唐代边疆战争和描写边塞风光的诗歌。纵观整个唐代诗歌发展史,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大凡名家(无论诗人、散文家、传奇
作者)均十之七八都有过莫府生活的经历,如骆宾王、陈子昂、王维、孟浩然、李白、杜
甫、高适、岑参、李益、卢纶、韩愈、杜牧、李商隐、李公佐等等,观其所作,有很多优秀杰出的作品也是做于幕府之中或入幕期间的,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将满腔的郁闷和不甘化入茫茫无尽的时空之中,成千古绝唱;李白《永五东巡歌》:“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
戎虏坐琼筵。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亦显其“挽狂澜于既倒”的气魄。高适、岑参也是因为有过多次入幕边塞的经历才成为赫赫有名的边塞诗人而流芳千古的,由此可见唐代幕府制度与边塞诗二者关系的重要性,对二者关系进行深入、细致和系统的分析研究就颇有必要了。
第一章、幕府制度的发展与演变
第一节、唐前幕府制度的兴起与发展
(一)、幕府释义本部份主要根据现有资料及前人的考证成果,追溯幕府制度的缘起及
其内涵,进而探究唐代唐代幕府制度产生之源。据《辞源》意:“军旅无因定住所,以帐
幕为府署,故称‘幕府’”,“后世称衙署为幕府”;在将帅幕府中参谋、书记等称“幕友”,以后“因地方军政政官司员延聘办理文书、刑名、钱谷等佐理人员的通称”,故又称“幕客”、“幕僚”。“幕府”一名最早见于《史记》,《史记•李牧传》载:“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注:此处“莫”通“幕”),
由此可知,最早在战国之际就已经有“幕府”这一机构。《册府元龟》亦持此说,“战国之际,始谓将帅所治为‘幕府’”。
(二)、唐前幕府制度的发展与演变
本部分主要分析和梳理唐代以前幕府制度的发展与演变,从整体上把握和理解幕府制度发展演变的过程。
唐代以前,幕府制度的发展,主要经历了春秋战国、汉和魏晋南北朝等几个时期。春秋战国是幕府制度的缘起时期,主要是因战争而兴趣的养士之风,可视为幕府制度的萌芽。汉代幕府制则更趋完善,进一步发展为辟召征举制度。宋人对这一时期幕府制度有较为详尽的描述,“汉代公卿群守,皆得自举其属(即幕僚),中举兴之后,辟召尤盛,故当时幕
府彬彬然多贤才焉。”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幕僚制度核心的辟署制度,辟署制度是官员
自主用人,选择人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朝廷选官入仕的重要途径之一。辟署制度仍沿用汉制而又呈现新的特点。主要是辟署制与九品中正制相结合。
第二节、唐代幕府制度的发展与兴盛
本部分主要论述幕府制度在唐代的进一步发展与兴盛,为后文揭示幕府制度与边塞诗二者之间的关系做好铺垫。随着隋朝一统天下,中央集权的加强,幕府制度曾一度消亡。到唐朝,日趋完善的科举制度成为中央明令的选拔官吏的正途。但唐朝初期,为保土戍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