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文件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文件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文件(武汉)中地大(汉)研字[2017]34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工作的通知各培养单位: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学校“十三五”研究生事业改革与发展总体规划,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需要,加大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创新力度,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学校决定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范围和内容全部博士和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硕士各专业(或领域)的培养方案;专业、层次相同的全日制、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适用同一培养方案。

主要内容包括:培养目标、学科及研究方向、学制、学习年限及毕业学分、课程体系及学分要求、必修环节、科研与论文、培养方式等。

各部分的具体内容按照《关于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的原则意见》和《关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的原则意见》(简称“原则意见”)(见附件3、6)进行修订。

二、具体要求培养方案是研究生培养的纲领性文件,是体现各学位点研究生培养特色和优势、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础性环节,一旦修订生效,各学位点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更改。

要求如下:1. 加强组织领导。

各培养单位研究生学术分委员会负责组织和协调本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

2. 要充分调研论证。

各学位点应充分调研国内外知名高校相同学科的培养模式,针对本学位点在专项评估或自评估中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借鉴、吸收国内外研究生教育的先进经验,在考虑本学科自身优势和特点的同时,努力把握本学科专业发展的主流和趋势,使本学科的培养方案能够立足于较高的起点和学科发展的前沿。

3. 已获得一级学科授权点的学科,培养方案按一级学科制订;未获得一级学科授权点的学科,按已获授权的二级学科点制订;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按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制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师资博士后管理办法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师资博士后管理办法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师资博士后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大优秀年轻人才、高层次后备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进一步加强我校人才队伍建设与学科建设,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进站对象及要求第二条具有博士学位、应聘我校博士点学科的教学、科研岗位的人员(已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或已做一站博士后,或达到学校引进优秀人才条件者除外),应纳入学校师资博士后进行管理,在学校设立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或与学校签定合作协议的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行两年研究工作。

第三条招收师资博士后的年龄、学历、外语、学术水平等要求与学校确定的当年选聘教师的相关要求一致。

第三章进站程序第四条各二级教学科研单位根据学科发展规划和岗位需要,提出当年招收师资博士后计划报人事处,经学校审核批准后,在教师招聘信息中发布。

第五条拟聘人员提出申请,填写《师资博士后申请审批表》,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个人简历、本科和研究生阶段获得的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博士毕业生,尚未获得博士学历学位证书前,可先提供相关证明,拿到博士学历学位证书后再补交给人事处)、学术论文及检索报告、科研项目申请或结题书复印件、研究成果获奖证书复印件、外语水平证明、就读学校出具的思想政治表现和业务素质的综合鉴定意见、个人诚信保证、包括导师在内的两位专家的推荐意见。

第六条各二级教学科研单位会同博士后流动站对拟聘师资博士后人员提供的材料进行审核,组织专家和职能部门以面试形式对其教学能力、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考察,并将拟招收意见报人事处。

第七条经学校审核批准后,拟招收的师资博士后人员需到学校医院体检,若体检结果为合格,则由人事处、所在二级教学科研单位、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和本人协商后签订为期两年的《师资博士后协议》,并办理进站手续。

第八条二级教学科研单位和博士后流动站应为每名师资博士后确定一名博士后合作指导导师和一名教学指导教师(可由博士后合作导师兼任)对师资博士后进行科研和教学能力培养。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级学科名称:测绘科学与技术
专业名称: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专业代码:081603
一、学科(专业)简介
二、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三、培养目标与学习年限
四、课程设置
五、需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
六、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
七、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一级学科名称: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名称:资源与环境遥感
专业代码:081830
一、学科(专业)简介
二、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三、培养目标与学习年限
四、课程设置
五、需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
六、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
七、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地大武汉 博士 考核申请

地大武汉 博士 考核申请

地大武汉博士考核申请引言概述:申请地大武汉博士考核是对个人学术能力和研究潜力的一次重要检验,也是进入博士阶段学习和研究的关键步骤。

本文旨在就地大武汉博士考核申请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帮助申请者更好地了解申请流程和注意事项。

正文:一、申请资格要求:1.1 学术背景:申请者应具有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并在相关领域有一定的研究背景和成果。

1.2 成绩要求:申请者需提供相应学历阶段的成绩单,成绩应该在一定水平以上,通常要求平均成绩达到一定分数。

1.3 研究计划:申请者需要提交详细的研究计划或研究课题,展示个人的研究兴趣和潜在研究方向。

二、申请材料准备:2.1 学历证明:申请者需要提供相关学历的正式学位证书和成绩单,以证明学术背景和成绩水平。

2.2 研究计划:申请者需提交清晰完整的研究计划,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预期成果等内容,以展示个人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潜力。

2.3 推荐信:通常需要提供两到三封推荐信,推荐人应为具有一定学术地位和研究能力的专家或教授,推荐信内容应突出申请者的学术优势和研究潜力。

三、申请流程和注意事项:3.1 网上申请:申请者需要通过地大武汉官方网站进行在线申请,填写个人基本信息和相关申请材料。

3.2 缴费和提交材料:完成在线申请后,申请者需要按要求缴纳申请费,并将所有申请材料按要求提交给地大武汉招生办公室。

3.3 面试和考核:通过初审的申请者将被邀请参加面试和考核,面试通常包括对个人学术背景和研究计划的询问,考核结果将直接影响最终录取结果。

总结:地大武汉博士考核申请是对申请者学术能力和研究潜力的一次全面评估,申请者需要提前准备充分,确保申请材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在申请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官方通知和要求,按时完成各项申请步骤,并积极准备面试和考核环节,以展现个人的学术水平和研究潜力,从而提高录取的机会。

正文:四、面试和考核准备:4.1 学术准备:申请者应对自己的研究计划和相关领域的学术知识进行充分准备,以应对面试中可能涉及的学术问题。

地大共管培养方案

地大共管培养方案

地大共管培养方案引言地大共管培养方案是指中国地质大学〔以下简称地大〕与其他高等院校或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一种教育模式。

通过共管培养方案,学生可以在地大和合作方机构之间进行学习和实践,获得更加全面和综合的培养。

本文将介绍地大共管培养方案的背景、目标、实施步骤以及优势。

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开展和竞争加剧,高等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地大积极探索与其他高等院校或企事业单位开展合作,共同培养学生,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目标地大共管培养方案的目标在于通过与合作方机构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具体目标包括:1.提供学生多样化的学习和实践时机,拓宽学生的视野;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4.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国际交流和合作能力。

实施步骤地大共管培养方案的实施步骤如下:1.签订合作协议:地大与合作方机构签订共管培养方案的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2.制定培养方案:地大与合作方机构共同制定学生的培养方案,明确学习和实践的内容和要求。

3.学习和实践阶段:学生在地大和合作方机构之间进行学习和实践,按照培养方案完成相应的学习和实践任务。

4.评估和反应:地大和合作方机构对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进行评估,并提供反应意见和建议。

5.毕业和证书颁发:学生完成共管培养方案的学习和实践任务后,由地大和合作方机构共同颁发毕业证书。

优势地大共管培养方案具有以下优势:1.多样化的学习和实践时机:通过与合作方机构合作,学生可以获得更加多样化的学习和实践时机,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共管培养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就业竞争力:通过共管培养方案,学生可以获得更加全面和综合的培养,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合同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合同书

委托培养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合同书
甲方(委托单位):
乙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院
丙方(博士生):考生编号:
录取学院:专业:录取年度:
为满足用人单位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保证培养质量,保障研究生权益,特明确三方权利与责任。

(1)甲方
1.甲方委托乙方培养博士研究生,学制三年,须付给乙方委托培养费共计捌万肆千元(84000元),于每学年报到注册之日前支付培养费的三分之一,甲方若不按期支付委托培养费,乙方有权拒绝丙方报到注册。

2.甲方承担丙方在学期间的工资、医疗、生活补贴等费用,丙方毕业或因退学、被开除、意外事故伤残等不能继续学习的,均由甲方负责接收。

3.甲方同意丙方至少脱产一年在校学习,并为其完成学位论文等提供必要支持。

(二)乙方
1.在甲方按期交纳博士生培养费后,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乙方各项规章制度负责丙方的学籍注册、培养管理及学位授予等各项事宜。

2.负责在丙方毕业后将丙方在学档案、党团关系等发给甲方。

(3)丙方
1.在校学习期间,可将党团关系从甲方转到乙方,不转户口、工资关系及人事档案。

2.按照培养方案要求修读相关课程,完成培养过程及论文答辩后向乙方申请学位。

3.在学期间及论文工作期间费用自理。

4.在校期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乙方各项规章制度。

5.如需延期毕业,须经甲、乙双方同意。

6.保证博士毕业后回甲方工作。

本合同书一式三份,三方各持一份,甲、乙、丙三方签字盖章后生
效。

甲方:委托单位人事部门(章) 代表签字:
乙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院 代表签字:
丙方:委托培养研究生 学生签字:
年 月 日。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第1篇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方案旨在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扎实理论基础、独立科研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博士研究生。

通过严格的专业课程学习、科研项目训练及学术交流,使研究生在所学领域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

二、培养要求1. 掌握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2. 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创新性解决学术和实际问题;3. 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和国际交流能力;4. 在本学科领域取得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三、课程设置1. 公共课程:政治理论、英语、数学、计算机等基础课程;2. 专业课程:涵盖本学科领域的核心知识、研究方法及前沿动态;3. 选修课程:跨学科课程、实验方法、学术研讨等,拓宽学术视野。

四、科研训练1. 参与导师科研项目,开展课题研究;2. 定期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进行学术交流;3. 申请并承担校级、省级、国家级科研项目;4. 完成博士学位论文,达到高水平学术论文标准。

五、培养过程1. 第一阶段(第一年):基础课程学习、确定研究方向、开展课题研究;2. 第二阶段(第二年):专业课程学习、参与科研项目、进行学术交流;3. 第三阶段(第三年):深化课题研究、撰写博士学位论文、申请科研项目;4. 第四阶段(第四年):完成博士学位论文、进行论文答辩、总结学术成果。

六、考核评价1. 课程考核:采用考试、论文、报告等形式,评估研究生课程学习成果;2. 中期考核:对研究生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学术道德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3. 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和正式答辩:评估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4. 毕业评价:对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确保培养质量。

七、保障措施1. 建立健全导师责任制,强化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指导作用;2. 完善科研条件,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学术环境和科研资源;3. 加强学术交流,促进研究生与国际一流学术水平接轨;4. 注重研究生心理健康,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5. 完善研究生奖助体系,激励研究生学术创新。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为有志于在学术界或产业界深造的研究生提供系统化的培养,提升其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培养其成为有独立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道德素养的专业人才。

该方案涵盖了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体系和培养评价等内容。

一、培养目标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 掌握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博士研究生在培养期间应该全面掌握相关学科领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包括文献阅读、实验设计、数据处理与分析等。

2. 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博士研究生应该培养自主思考和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设计和完成一项独立科学研究课题,并取得具有学术价值的创新成果。

3. 具备学术沟通和合作能力:博士研究生应该培养与同行进行学术讨论、合作研究的能力,并能够在学术会议和期刊上展示、推广自己的研究成果。

4. 具备关注学术道德和科学伦理的素养:博士研究生应该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能够遵守科研规范和伦理要求,做到诚实守信、严谨求实。

二、培养内容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 学科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的学习:博士研究生在培养期间应该全面学习和掌握相关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构建自己的学术体系。

2. 科研能力的培养:博士研究生应该参与科学研究项目,通过亲身实践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包括课题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处理与分析等。

3. 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能力的培养:博士研究生应该培养学术论文写作和发表的能力,包括撰写学术论文的思路、结构和表达方式,学习学术会议和期刊的写作规范和评审流程。

4. 学术讨论与交流的能力培养:博士研究生应该参加学术讨论和交流活动,与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提高自己的学术沟通和合作能力。

三、培养体系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体系包括导师制度、研究生导师团队和学术资源的利用等方面:1. 导师制度:博士研究生在培养期间由一位有经验、有资质的导师指导,并与导师保持密切的讨论和交流,指导研究生的学习、科研和职业发展。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关于申请博士学位学术成果的规定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关于申请博士学位学术成果的规定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文件(武汉)中地大(汉)研字[2014]55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关于申请博士学位学术成果的规定为保证我校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高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通过,对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时需达到的学术成果作如下规定:一、学历教育博士生申请博士学位时需达到以下条件之一:1. 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期刊分类中T3及以上级别的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或在T4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或获得授权的国际发明专利1项,或国家发明专利2项。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未达到上述条件,可在T5及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篇。

2. 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期刊分类中T4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并达到下列要求其中一项:(1)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或批准著作权登记2项。

(2)获得省部级三等奖及以上(有获奖证书)。

(3)重大成果:在相关领域取得重大经济、社会效益;或围绕学校重点发展的产业在技术装备研发中取得关键突破;或参与完成的建言献策或智库报告为省部级及以上政府或行业采纳。

其中,(3)要求提交成果鉴定、效益详细证明、采纳证明等,以及与博士论文的比证报告,并通过学校学位委员会组织专家的答辩审核。

二、同等学力人员申请博士学位时需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期刊分类中T3及以上级别的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或在T4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或获得授权的国际发明专利1项或国家发明专利2项,并至少达到以下条件之一: (1)获得省部级三等奖及以上奖励(有获奖证书);(2)在资源环境等领域取得重大经济、社会效益;或围绕学校重点发展的资源环境产业在技术装备研发中取得关键突破;或参与完成的建言献策或智库报告为省部级政府或行业采纳。

其中,(2)要求提交成果鉴定、效益详细证明、采纳证明等,以及与博士论文的比证报告,并通过学校学位委员会专家的答辩审核。

三、学位申请人的学术成果应与博士学位论文内容相关。

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不含增刊)应以现刊或以网上检索到全文为准,发明专利以取得专利证书为准,著作权以批准登记为准,科技奖励以获得证书为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章程核准书第57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章程核准书第57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章程核准书第57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5.03.11•【文号】•【施行日期】2015.03.1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章程核准书第57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你校第11届党委会第11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并报我部核准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章程》,经教育部高等学校章程核准委员会评议,2015年1月20日教育部第3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核准。

核准书所附章程为最终文本,自即日起生效,未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

你校应当以章程作为依法自主办学、实施管理和履行公共职能的基本准则和依据,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内部管理体制,依法治校、科学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5年3月11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章程序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前身是创建于1952年的北京地质学院,1960年成为全国重点院校。

1970年,学校整体迁至湖北办学,更名为湖北地质学院。

1974年,学校定址武汉,更名为武汉地质学院。

198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组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两地办学,总部在武汉。

1997年,学校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2000年,学校由国土资源部划归教育部主管。

学校坚持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解决国家和人类社会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提供高水平的人才和科技支撑,在建成地球科学一流、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大学的基础上,努力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研究型大学,致力于实现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建设现代大学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立足学校实际,结合改革发展需要,制定本章程。

地大武汉 博士 考核申请 -回复

地大武汉 博士 考核申请 -回复

地大武汉博士考核申请-回复地大武汉博士考核是申请攻读博士学位的重要环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地大武汉博士考核的流程和相关要求,以帮助申请人更好地准备考核。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地大武汉博士考核的背景和目的。

作为一所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地大武汉旨在选拔和培养具有深厚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进而推动学科发展和社会进步。

博士考核是一个评估考生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进入博士阶段的学生有着重要意义。

地大武汉博士考核的具体流程如下:第一步:申请考生首先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递交博士申请材料。

具体的申请要求和材料清单可以在学校的官方网站上找到,考生需要提供个人简历、学术成绩单、研究计划等相关材料。

第二步:筛选学校将对递交的申请材料进行筛选,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将被邀请参加考核。

第三步:研究计划答辩考生通过初步筛选后,将需要参加研究计划答辩。

在答辩中,考生需要向评委展示自己的研究计划,包括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

评委将根据考生的答辩内容和表现,对其研究计划进行评估。

在答辩中,考生需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思路和创新点,同时回答评委的提问。

第四步:学术面试经过研究计划答辩的考生,将进入学术面试环节。

学术面试的目的是进一步考察考生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

面试内容包括对考生申请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的理解、对前沿研究领域的探索、以及对自己研究成果的介绍等。

考生需要积极与评委互动,展示自己的学术潜力和能力。

第五步:综合评定学校将综合考核结果,对考生进行排名和评定。

评委将根据研究计划答辩和学术面试的表现,以及个人学术背景和成绩等综合因素,对所有考生进行评分和排名。

最终,学校将根据评分结果确定录取名单。

通过以上步骤,考生将有机会获得地大武汉博士学位的录取资格。

在准备地大武汉博士考核时,考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了解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目标:考生需要深入了解自己所申请的专业领域,并明确自己的研究目标和方向。

2. 准备研究计划和学术报告:考生需要认真准备研究计划和学术报告,并在答辩和面试中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思路和创新点。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引言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针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综合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进一步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科学家和学术研究者。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博士研究生是高水平科研人才的主要来源,其培养目标主要包括:1. 具备深厚的学科基础知识和理论素养;2. 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3. 具备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和技巧;4. 具备良好的科研道德和学术规范意识。

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应该具备以下一些要求:1. 系统而完备的学术课程安排,包括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和学术活动等;2. 扎实的科研能力培养,包括科研训练、科研项目参与和学术论文发表等;3. 导师团队的组建和指导机制,保证博士生能够得到充分的学术指导和支持;4. 国际化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平台,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国际合作意识。

二、培养计划和周期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进行合理的安排。

一般而言,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周期为3-4年。

具体培养计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术课程:博士生在培养期间应完成一定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学术课程的安排应该具备系统性和渐进性,以满足学生不同阶段的学术需求。

2. 科研训练:博士研究生在培养期间应深入参与科研项目,进行科研训练和实践,培养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应鼓励学生进行学术论文发表,提高科研水平。

3. 学术交流:博士生应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学术活动,包括学术报告、学术会议和学术研讨等,增强学生的学术氛围和研究动力。

4. 导师指导:导师对博士生的指导和支持至关重要,应制定明确的导师指导制度,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学术指导和支持。

三、培养评估和质量保障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评估是保障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培养评估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术成绩评估:对博士研究生的学术成绩进行评估,包括学术课程成绩和学术论文发表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关于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管理办法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关于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管理办法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文件(武汉)中地大研发[2017] 100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关于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管理办法博士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

为积极稳妥地发展我校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博士生教育,不断提高我校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以适应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形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培养目标培养博士生必须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要求做到: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应当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具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应当增强法治观念,遵守宪法、法律、法规,遵守公民道德规范,遵守学校管理制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应当刻苦学习,勇于探索,积极实践,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应当积极锻炼身体,增进身心健康,提高个人修养,培养审美情趣。

2.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娴熟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勇于开拓,敢于创新,能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取得创造性的成果。

第二条学习年限博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弹性修业年限,基本修业年限为4年,超过基本修业年限学习期间不再享受普通奖、助学金,最长修业年限不能超过7年。

第三条培养条件1.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专业及其博士生导师可招收、培养博士生。

2.培养博士生的学科、专业和博士生导师,必须有稳定的科学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承担着重要的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充足,并有相应的学术梯队、必要的工作条件和良好的学术环境,保证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培养计划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培养计划
40
I

系统辨识与参数估计
2
32
II

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
2.5
40
I

信息论基础
2
32
I

随机信号分析
2.5
40
I

时频分析
2
32
II

数学变换选讲
2
32
II

数学模型
2
32
I

数学形态学
1
16
II

G01003
环境考古与自然地理
2
32
I
任选至少1门
G05001
地球科学发现的逻辑
2
32
I
G08001
一、学科(专业)简介
(简单介绍学科专业点的设置时间、发展状况、国内外地位;主要研究领域和特色;师资队伍和著名学者;主要实验室和设备;项目状况(项目经费、来源等)和主要成果;已培养研究生情况及就业方向;其它需要说明的情况。)
数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于2011年获批准设置。2000年批准设置应用数学专业的硕士点,2006年同意招收计算数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李星
刘安平
杨球
向东进
5
数学规划理论及其应用
数学规划的理论与应用是涉及面较广的研究方向,与它相关的学科、方向有:运筹学与控制论、基础数学、应用数学、理论计算机科学。
数学规划的理论的主要内容有:线性规划及单纯形法,线性规划的对偶理论,运输问题,目标规划,整数规划,非线性规划,图与网络分析,动态规划等。目前,本方向主要研究内容是:在复杂约束条件下(随机信息、模糊信息、灰色信息)的数学规划问题及其应用。

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研究r——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为例

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研究r——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为例

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研究r——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为例于晓舟;张俐;吴堂高;郑蔚【期刊名称】《兰州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3)002【摘要】本文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为例,在分析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详细介绍构建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主要举措,包括改革招生选拔方式、改善课程体系、加强国际交流、提高学位授予标准等等,并提出进一步提高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建议.【总页数】4页(P91-94)【作者】于晓舟;张俐;吴堂高;郑蔚【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院,湖北武汉 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院,湖北武汉 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院,湖北武汉 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院,湖北武汉 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3【相关文献】1.拓展培养平台创新培养模式推进国际合作——中国农业大学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实践与探索 [J], 王雯;李健强;于嘉林;张宏彦2.研究型大学博士研究生对ESI高被引论文发表的贡献初探r——以中山大学自然科学类学术型博士研究生为例 [J], 许仪;王晗;郑华3.研究型大学博士研究生对ESI高被引论文发表的贡献初探——以中山大学自然科学类学术型博士研究生为例 [J], 许仪;王晗;郑华;;;4.探索\"四位一体\"创新型特色育人模式\r——以武汉大学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为例 [J], 韩春玲;吴琳5.深化地学专业综合改革适应地勘行业转型需求——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J], 孙友宏;武雄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级学科名称:测绘科学与技术
专业名称: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专业代码:081603
一、学科(专业)简介
二、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三、培养目标与学习年限
四、课程设置
五、需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
六、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
七、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一级学科名称: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名称:资源与环境遥感
专业代码:081830
一、学科(专业)简介
二、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三、培养目标与学习年限
四、课程设置
五、需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
六、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
七、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