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屠宰及肉类加工业研究-利润水平、发展环境、壁垒、特征、行业上下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屠宰及肉类加工业研究-利润水平、发展环境、壁垒、特征、行业上下游
(二)行业利润水平
中国屠宰及肉类加工业整体发展环境稳定,行业内主要上市公司营业收入总额及
净利润近年来稳中有升。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均收入稳步提高,屠宰
及肉类加工业相关产业政策逐步完善,中国屠宰及肉类加工业的收入及利润规模
有望保持稳定并有所增长。
2013年-2017年中国屠宰及肉类加工业部分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Wind
2013年-2017年中国屠宰及肉类加工业部分上市公司净利润(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Wind
(三)行业发展环境
1、有利因素
(1)国家政策支持
屠宰及肉类加工业属于农副产品加工产业,是肉类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与中国居民日常生活饮食需求息息相关,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国家政策的重点扶持产业之一。
2007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鼓励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机制创新,建立基地,树立品牌,向规模化、产业化、集团化、国际化方向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2010年商务部编制的《全国生猪屠宰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中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优化布局、减控总量、升级改造、规范经营为着力点,推动屠宰行业布局调整和结构优化,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定点屠宰企业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提升猪肉产品卫生和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对规模化养殖的带动能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
对安全优质猪肉产品的消费需求”。2016年农业部于印发的《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提出,“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素质、增效益、稳供给、保安全、促生态”为目标,以调结构、转方式为抓手,优化区域布局,统筹种养加协调发展,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现代生猪种业,促进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强屠宰管理和疫病防控,建立健全猪肉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推动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全面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同年,国务院印发的《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中也提出,要提高畜牧业发展质量,推进以生猪和草食畜牧业为重点的畜牧业结构调整,保持生猪生产稳定、猪肉基本自给。
上述一系列扶持屠宰及肉类加工业的相关政策能够为包括屠宰及肉类加工业在内的肉业产业链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加速产业调整和结构转型,为行业整体高质量的增长奠定基础。
(2)行业逐步规范
中国屠宰及肉类加工业规模庞大,市场参与者众多,行业集中度较低,业内存在企业多、小、散、乱的现象,行业规范及治理对中国屠宰及肉类加工业的良性发展至关重要。
2008年国务院发布了修订的《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后,各地区均陆续出台了相应的屠宰行业管理办法并采取了有效措施促进行业健康发展。2011年商务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生猪定点屠宰资格审核清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审核清理范围和目标,并要求严格执行审核清理条件和标准、严格审核清理时限和程序,同时提出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和对审核清理工作的组织领导。2016年,农业部发布《关于加强屠宰行业管理保障肉品质量安全的意见》,要求“以保障屠宰环节质量安全为根本目标,以落实责任、强化监管、提质升级、规范经营为首要任务,以推进集中屠宰、品牌经营、冷链流通、冷鲜上市为主攻方向,构建科学、高效、系统的屠宰环节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推动屠宰行业转型升级,保障人民群众肉品消费安全”,并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权责一致、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的屠宰环节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规模以上屠宰企业基本建立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屠宰环节肉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生猪“代宰率”下降10%以上;生猪屠宰场点“小、散、乱”状况得到基本改善,牛、羊、禽集中屠宰稳步推进,屠宰环节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升的目标任务。
行业的逐步规范将加速一些小型、不符合卫生等各方面要求的生猪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及私屠滥宰小企业、小作坊、黑窝点加速出清,行业龙头企业能够有效利用其管理运营经验优势及可靠的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竞争壁垒。
(3)城镇居民消费升级带动行业升级
随着中国GDP持续稳定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提升,中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消费者的食品消费观念已经从最初的满足于温饱发展成为追求高品质、方便快捷的消费。肉类产品的消费升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产品升级:肉类的消费将朝着更加安全、卫生、方便、快捷、营养和制品化的方向演变,肉类制品尤其是低温肉制品、分部位冷鲜肉以及以肉类为原料的方便食品、功能性食品、休闲食品和旅游食品的消费将明显上升。随着未来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及健康饮食观念的强化,技术先进、营养含量高的低温肉制品将在中国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并升级中国居民的猪肉消费结构。
品牌升级: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稳步提升,消费者对于品牌产品相对高的价格不再过于敏感。伴随消费者品牌意识的逐渐加强以及出于产品口味、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因素的综合考量,消费者将越来越倾向于针对品牌产品进行消费。渠道升级:餐饮、电商、新零售等新型渠道将对传统渠道带来持续性的冲击。肉类产品的消费升级将带动屠宰及肉类加工业行业升级,行业参与者需保持对产品的持续创新,保持对品牌体系的持续塑造并积极开展渠道建设,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4)农村肉类消费市场蕴含广阔增长空间
目前中国肉类及肉制品,尤其是冷鲜肉、低温肉制品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近年来,从大中城市开始,中国肉类的结构性消费正在升级,并向中小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扩展。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连锁超市的迅速发展和冷藏物流手段的改善,将极大地促进农村市场对肉类及肉制品的需求,为行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增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