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探设计第13讲线形设计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课件
III. 设计要素
水平几何设计
水平几何设计决定道 路的平面形状,包括 坡度、曲率和半径等 要素。
立面几何设计
立面几何设计考虑道 路的纵向和垂直曲线, 以确保车辆行驶的平 稳度和舒适度。
辅助设施设计
辅助设施设计包括交 通标志、标线、照明 和交通信号灯等,以 提供安全和便利的交 通环境。
路面设置要求
路面设置要求涵盖横 向和纵向平顺度、排 水和路面材料等方面, 以确保道路的持久性 和驾驶舒适性。
平面线形设计在道路建设中的地位
平面线形设计是道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道路的运行效果和交通流动。
V. 模拟分析
1
模拟软件介绍
模拟软件是用来模拟道路线形设计效果的工具,可以预测交通流动和行车舒适度。
2
模拟分析的意义
通过模拟分析,可以评估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效果和改进空间,为实际建设提供 依据。
3
括数据收集、模型建立、参数设定、仿真运行和结果评估 等步骤。
VI. 实例分析
IV. 功能区域线形设计
道路拓宽
道路拓宽的线形设计考虑交通 需求、土地使用和环境影响等 因素,以提供更宽敞的行车空 间。
车行道与人行道设计
车行道与人行道的线形设计应 考虑行人和车辆的需求,确保 行人安全和车辆通行的顺畅。
驶入与驶出口设计
驶入与驶出口的线形设计应使 车辆能够方便地进入和离开道 路,并确保交通流畅。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 PPT课件
这个PPT课件旨在介绍道路平面线形设计的重要性和设计要素,以及模拟分析 和实例分析的过程和结果。
I. 介绍
什么是道路平面线形设计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是指根据道路功能、流量和地貌等要素进行路面形状和尺寸的设计,以实 现安全和高效的交通流动。
道路勘测设计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共35页文档
END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Leabharlann 不守纪律的。——雨果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道路勘测设计 道路平面线形 设计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道路线形设计》课件
效率
科学的线形设计不仅能缩短车辆通行时间, 而且能提高整体车流的通行能力。
路口线形设计的特点和要点
1
减速带
车辆通过路口前先通过减速带,降低车速。
2
导视标识
分割带、导向箭头、刻意突出交叉口位置设计,方便驾驶员判断。
3
互通式立交
具有安全性高、通行效率大等特点,但资金投入较大。
怎样设计合理的单向道路和双向道路
机器学习、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会影响和改变交 通规划、设计和管理,越来越趋向智能化、数 字化、自动化。
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
道路线形设计越来越注重可持续性和环保,近 年来特别是城市道路、城市快速路的建设,逐 渐融合公共交通、自行车专道、空间美化等多 项功能和元素。
道路线形设计相关技术和工具介绍
工程计算工具
比如:道路设计软件、道路交 通仿真分析软件、经济评价软 件等。
设计绘图工具
道路线形设计人员需要掌握技 术绘图,用较为准确的图形语 言表达出设计想法。
数码工具
如通过无人机进行实地勘测等, 可以提供更加精准、全面、及 时的设计参考信息。
道路线形设计的优化策略和方 法
仿真分析
运用软件技术,对道路线形进行三维仿真,可模拟车流量、车速、信号控制、 环境因素等,实现最佳司机视角和最佳顺畅通行。
道路线形设计的实践案例—北 京CBD路网改造
随着城市发展,北京CBD人口流动实际需要了更加高效、安全、快捷的路网。 2019年北京CBD路网改造方案出台,通过对现有路网的梳理和重构,让不同类 型的车辆通过CBD区域变得更加顺畅,“新交规”也更为针对国际惯例。
道路线形设计未来的发展趋势及挑战
人工智能和道路交通设计
信息化管理
运用信息化技术,对道路设计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测报告,数据同步保存, 实现对过程各要素(人员、机器、材料)的精细化管理和细节掌控。
道路勘测设计公路线型平面设计PPT课件
b 1 2hg
h
b 2hg
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在发生横向倾覆之前先产生横向 滑移现象。在道路设计中应保证汽车不产生横向滑移,同时 也就保证了横向倾覆的稳定性。
三、圆曲线半径及圆曲线长度
(一)公式与因素
R V2
127( ih )
在指定车速V下,极限最小半径决定于容许 的最大横向力系数和该曲线的最大超高。
断背曲线的错觉
①当直线较短时,在视觉上容易形成直线与两端 曲线构成反弯的错觉;
②当直线过短甚至把两个曲线看成是一个曲线。
危害:
破坏了线形的连续性,造成驾驶操作失误,应尽 量避免。
解决办法:
因为是视觉上的判断错觉,最好的办法是在两同 向曲线间插入长的直线段,让驾驶员在前一个曲线 上看不到下一个曲线。
在直线纵坡路段,易错误估计车间距离、行车 速度及上坡坡度。
易对长直线估计得过短或产生急躁情绪,超速 行驶。
二、直线的运用
采用直线线形时必须注意线形与地形的关系,在运 用直线线形并决定其长度时,必须慎重考虑,一般不
宜采用长直线。
路线完全不受地形、地物限制的平坦地区或山间的宽阔河谷 地带;
城镇及其近郊道路,或以直线为主体进行规划的地区; 长大桥梁、隧道等构造物路段; 路线交叉点及其附近; 双车道公路提供超车的路段。
(二)最小半径的计算
《标准》根据不同横向摩阻系数值,对于不同等级的公路规定 了极限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和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三个最小 半径。
1.极限最小半径
定义:指各级公路在采用允许最大超高和允许的横向摩阻系 数情况下,能保证汽车安全行驶的最小半径。
ih 8%
h 0.1 ~ 0.17
强调说明:极限最小半径是路线设计中的极限值,是在特殊困 难条件下不得已才使用的,一般不轻易采用。
道路勘探设计第13讲线形设计
跳 跃
要避免使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与反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
④平、竖曲线应避免的组合
要避免使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与反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
小半径竖曲线不宜与缓和曲线相重叠。 计算行车速度≥40km/h的道路,应避免在凸形竖曲线顶部或凹形竖曲线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
2
纵断面线形设计中高程控制条件
3
路基对纵断面的控制
1
纵断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
6
平面交叉对路线纵断面的控制
5
隧道对路线纵断面的控制
4
桥涵和通道对路线纵断面的控制
第三节 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视觉分析 视觉分析的意义 视觉分析:从视觉心理出发,对道路的空间线形及其与周围自然景观和沿线建筑的协调等进行研究分析,以保持视觉的连续性,使行车具有足够的舒适感和安全感的综合设计称为视觉分析。
④平、竖曲线应避免的组合
(三)平、纵线形组合与景观的协调配合
内容: 充分利用自然景观 人造景观设计 线形与景观的配合应遵循以下原则: 1.应在道路的规划、选线、设计、施工全过程中重视景观要求,尤其在规划和选线阶段,比如对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名胜古迹区、文物保护区等景点和其它特殊地区,一般以绕避为主。 2.尽量少破坏沿线自然景观,避免深挖高填。 3.应能提供视野的多样性,力求与周围的风景自然地融为一体。 4.不得已时,可采用修整植草皮、种树等措施加以补救。 5.条件允许时,以适当放缓边坡或将其变坡点修整圆滑,以使边坡接近于自然地面形状,增进路容美观。
2.视觉与车速的动态规律
3.视觉分析方法
视觉分析方法:利用视觉印象随时间变化的道路透视图 道路透视图:是按照汽车在道路上的行驶位置,根据线形的几何状况确定的视轴方向以及由车速确定的视轴长度,利用坐标透视的原理绘制的。 通过透视图,可直观地看出立体线形是否顺适,有否易产生判断错误或茫然的地方,路旁障碍是否有妨碍视线的地方等等。若存在上述缺陷则要在设计阶段进行修改,然后再绘出透视图分析研究,直至满意为止。
路线设计PPT课件
缓和曲线
缓和曲线的作用 设置缓和曲线的作用是缓和人体感到的离心加速度的急剧变化,且使驾驶员容易做到匀顺地操纵方向盘,提高视觉的平顺度,保持线形的连续性。
缓和曲线
一、设置缓和曲线的目的和条件 (一)设置缓和曲线的条件 《标准》规定:直线与小于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相衔接处,应设置缓和曲线(回旋线);四级公路的直线与小于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相衔接处,可不设置缓和曲线(回旋线),用超高、加宽缓和段径相连接。
S3′为对向车行驶的距离,按 t 2 的三分之二时间确定。
式中: V′— 对向汽车行驶速度(Km /h)。
行车视距
●《标准》规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满足停车视距的要求。其标准如下表。
三、各级公路对视距要求
设计速度(km/h)
120
100
80
60
停车视距(m)
缓和曲线
(二)设置缓和曲线的目的 有利于驾驶员操纵方向盘 消除离心力的突变,提高舒适性 完成超高和加宽的过渡 与圆曲线配合得当,增加线形美观
缓和曲线
二、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应满足: 使汽车平顺地由直线段过渡到到圆曲线段,并对离心力的增长有一定的限制; 驾驶员操纵方向盘所需的必要时间以利驾驶员顺适地操纵放向盘; 满足道路设置超高与加宽过渡的要求。
第一节 平面线形
一、 直线
二、 圆曲线
三、 缓和曲线
四、 行车视距
五、 平面线形设计要点
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 1.平面线形设计,包括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各自的设计及其组合设计,同时要考虑行车视距问题。 2.弯道部分的特别设计,如弯道加宽、弯道超高等。 3.沿线桥梁、隧道、道口、平面交叉口、广场和停车场等的平面布设,还有分隔带以及其断口的平面布置、路侧带缘石断口的平面布置。 4.道路照明及道路绿化的平面布置。
《道路平面线形 》课件
满足设计速度
根据道路等级和设计速 度要求,合理选择线形 要素,确保行车安全。
连续性与一致性
保持线形的连续与一致 ,提高行车方向感和驾
驶舒适度。
环保与景观协调
考虑环境保护和景观协 调,合理选择线形要素 ,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
坏。
02 道路平面线形要素
直线
直线是最简单的道路平面线形,具有 方向一致、距离短、效率高等优点。
提升道路景观
通过线形优化与周围景观相协 调,提升道路景观品质。
优化方法
现场勘查与数据收集
对道路沿线地形、地貌、交通流量等进行详 细勘查和数据收集。
计算机辅助设计
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线形设计和模 拟。
数学建模与分析
建立道路平面线形数学模型,运用数学方法 进行优化分析。
多方案比选与综合评估
制定多个优化方案,进行综合评估,选择最 优方案。
加强环境保护措施
采取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等措施, 减少道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03
02
加强交通安全设施
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安全护栏等 ,提高道路安全水平。
加强后期维护管理
定期巡查、保养和维护,确保道路 线形保持良好状态。
04
SketchUp
一款易于学习的三维建模软件,可以用于 道路设计的初步方案制定和可视化展示。
04 道路平面线形优化
优化目标
提高行车安全性
通过优化道路平面线形,降低 交通事故风险,确保行车安全
。
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合理设计道路平面线形,减少 拥堵,提高道路通行速度和效 率。
降低建设和维护成本
优化设计可降低道路建设和维 护成本,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
大学课程《道路勘测设计》PPT教学课件:2.3-2.4 公路平面线形
V
1.2
• 3.超高渐变率
Ls
B
i p
• 4.视觉平顺
R 3 Ls R
• 5. 根据平面线形的组合要求
Ls
2
R
180
在综合以上计 算的基础上, 宜取较大值, 并且取值为 5m的整倍数
2.4 缓和曲线 2.4.3缓和曲线的技术标准
我国现行《标准》就是按3s行程制定了各级公路缓和曲线最小长度指标, 见表2.3。
表2.3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设计速度(km/h) 120 100 80
60
40
30
20
最小长度(m) 100 85
70
50
35
25
20
2.4 缓和曲线
2.4.4缓和曲线参数
回旋线的几
基本公式:r·l=A2,
l2 2 A2
何要素:
任意点P处的曲率半径:
r
A2 l
l
2
A
2
P点的回旋线长度:
A2 l A
2 2r
技能目标:
1. 能对公路进行超高和加宽平面设计及 计算; 2. 能对路线中桩坐标进行计算; 3. 能对公路进行平面线形设计,并整理 成相应图表。
2.1公路平面线形
2.2直线
2
目
2.3圆曲线
录
2.4缓和曲线 2.5曲线超高与加宽
2.6路线中桩坐标计算
2.7行车视距
2.3 圆曲线 2.3.1圆曲线的几何 要素
180
外距:
ELeabharlann (Rp) secR
(m)
2
校正值: J 2T L
2.4 缓和曲线 2.4.4缓和曲线参数
以交点里程桩号为起算点:
道路工程之道路线形设计PPT课件
5%
6%
200m
解: 根据题意有
500 200 l3 1 1000 800 600
l 计算可得:
3,max
150m
第12页/共87页
2.最小坡长 限制最小坡长的目的: (1)变坡点过多,使换档频繁、行车不稳定,而且视觉和视距条件差; (2)布设竖曲线的需要:L≥T1+T2
故要求坡道的行程Lmin≥
汽车在凹型竖曲线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F为:
Gv2 GV 2
F
gR 127R
V2 即 R
127(F / G)
式中:F/G ——离心力与汽车重力的比值
第23页/共87页
根据试验测定结果,将F/G控制在0.025之内就可满足车辆行驶安全和舒适的要 求,即
Rmin
V2 3.2
(2)在高速公路及城市道路上有许多跨线桥、门式交通标志及广告宣传牌等, 如果它们正好处在凹形竖曲线上方,当高度设置不当时,会影响驾驶员的视线; 另外,夜间行车灯光照射也对视距产生一定的影响,因而设计时必须满足视距的 要求。
第2页/共87页
4.竖曲线 转坡点:相临两坡线的交点。 转坡角:转坡点前后两坡线的坡度差。
转坡角 i1 i2
转坡角大于零,设凸型竖曲线;转坡角小于零,设凹型竖曲线 。
竖曲线:在转坡点处平顺连接相临两坡段的竖向曲线。
纵坡设计的任务是:根据公路的技术等级和地区的自然条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 确定合理的坡度、坡长和进行竖曲线设计。
(一)竖曲线的主要作用 (1)缓冲作用:以平缓的曲线取代折线可消除汽车在变坡点处的冲击作用。 (2)切除突起,保证路线的纵向行车视距。 (3)将竖曲线与平曲线恰当组合,有利于路面排水和视线诱导,增加行车的
道路勘测设计 第13讲 第6章 道路定线
(二)山岭、重丘区定线步骤
1.定导向线
(1)分析地形,找出各种可能的走法。 在地形图上仔细研究路线布局阶段选定的主要控制点间的 地形、地质情况,选择有利地形如平缓顺直的山坡、开阔的侧 沟、利于回头的地点等,拟定路线各种可能的走法。 (2)求平距a,并定匀坡线 ①求平距:设等高距为h,平均坡度为ip,则等高线平距 为a=h/ip 。 ②定匀坡线:定匀坡线也称放坡,放坡是使用分规进行 的,分规的张开度等于平距a值,a值的比例尺应与地形图的比 例尺相同。
A.地面横坡≤1∶5:中线在坡度点下方,对路基稳
定和工程经济影响不大;
B.地面横坡=1∶5-1∶2:中线与坡度点重合; C.地面横坡≥1∶2时:中线宜在坡度点上方,以形 成全挖的台口式断面为好。
§7.1
实地定线
2.实地定线
图7.4 中线与坡度点在横断面上的位置
§7.1
实地定线
2.实地定线 3)穿线交点--反复插试,逐步修改,使、平、纵、 横三方面恰当结合,定出合理的线位。
(一)平原、微丘区定线步骤 1.定导向点 在选线布局确定的控制点之间,根据平原、微丘区路 线布设要点,通过分析比较,确定可穿越、应趋就和该 绕避的点和活动范围,建立一些中间导向点。 2.试定路线导线 参照导向点,试穿出一系列直线、交汇出交点,作为 初定的路线导线。 3.初定平曲线 读取交点坐标计算或直接量测转角和交点间距,初定 圆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计算曲线要素。 4.定线 检查各技术指标是否满足《标准》要求,以及平曲曲 线位是否合适,不满足时应调整交点位置或圆曲线半径 或缓和曲线长度,直至满足为止。
第六章 道路定线
第一节 实地放线 第二节 纸上定线 第三节 纸上移线 第四节 航测选线与定线
§6.1
道路勘测设计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
第三章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
3.5行车视距
一、视距的意义及其种类 1.定义 所谓视距,是指从车道中心线上 1.2m的高度,能看到该车道中 心线上高为 0.1m的物体顶点的距离,是该车道中心线量得的长 度,如图3-18。 规定视距标准是为了保证行车安全,使驾驶员能随时看到汽 车前方一定距离的道路,以便发现前方障碍物或来车时,能及 时采取措施。在平面上,弯道内侧有挖方边坡或障碍物、纵断 面上的凸形竖曲线处以及路线交叉口附近,均有可能存在视距 不良的问题。 在道路设计中保证足够的行车视距,是确保行车安全、快速、 增加行车安全感、提高行车舒适性的重要措施。
s4 2 V 2 s2 t2 3 3 .6 3
(m)
(3- 56)
V
V
0
采 用 计 算 行 车 速 度 (km/h), 设 超 车 汽 车 和 对 向 汽 车 都 按 计 算 行 车 速 度 行 驶 , 而 度 , 较 计 算 行 车 速 度 低 5~ 20km/h。 我 国 公 路 《 标 准 》 规 定 值 的 计 算 如 表 3- 20。
S
Z
值 是 弯 道 上 须 清 除 的 最 大 横 净 距 , 它 在 曲 线 中 点 或 中 点 附 近 。 在 曲 线 上 任 意 位 置
的 横 净 距 是 随 行 车 位 置 的 改 变 而 变 化 的 , 如 果 曲 线 全 长 上 按 最 大 横 净 距 值 切 除 , 则 会 造 成 工 程 上 的 浪 费 。 对 于 需 要 清 除 的 是 重 要 建 筑 物 或 岩 石 边 坡 时 , 多 用 图 解 法 来 确 定 清 除 范 围 。 如 图 3- 23, 其 方 法 如 下 : ⑴ 按 一 定 比 例 绘 制 弯 道 平 面 图 , 并 示 出 行 车 轨 迹 线 位 置 ; ⑵ 在 轨 迹 线 上 从 弯 道 两 端 相 连 直 线 上 距 曲 线 起 点 ( 或 终 点 ) s 的 地 方 开 始 , 按 s 距 离 定 出 多 组 视 线 1- 1、 2- 2、 3- 3、 … … 、 10- 10 等 ; ⑶ 绘 出 这 些 视 线 的 包 络 线 ( 内 切 曲 线 ) 即 为 视 距 曲 线 ; ⑷ 量 出 相 应 断 面 位 置 的 横 净 距 , 即 可 按 上 面 的 方 法 确 定 相 应 断 面 上 的 视 距 切 除 范 围 。 必 须 指 出 ,除 平 曲 线 上 考 虑 视 距 外 ,在 竖 曲 线 上 也 有 保 证 视 距 的 问 题 ,其 保 证 措 施 在 选 择 竖 曲 线 半 径 时 考 虑 。《 标 准 》 对 竖 曲 线 最 小 半 径 的 规 定 值 也 考 虑 了 视 距 的 保 证 因 素 。
道勘课程设计平面线形设计
道勘课程设计平面线形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面线形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分类及特点;2. 使学生掌握平面线形设计的基本原则,并能运用到实际操作中;3. 帮助学生了解平面线形设计在道勘领域的应用及意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几何图形和线条进行创意设计的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在团队协作中沟通、表达和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平面线形设计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2. 培养学生关注道勘领域的发展,认识到设计在其中的重要作用;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审美观念,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平面线形设计的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平面线形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在实际项目中运用设计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阶段,具有一定的几何知识和美术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需加强实践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和团队协作,掌握平面线形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平面线形设计的基本概念:线条、形状、空间、比例等;2. 平面线形设计的分类及特点:直线、曲线、几何形状、自由形状等;3. 平面线形设计的基本原则:统一、对比、重复、节奏、平衡等;4. 道勘领域中的平面线形设计应用:道路标志、导向系统、景观设计等;5. 创意设计方法:联想、模仿、组合、逆向思维等;6. 团队协作与沟通技巧:项目分工、讨论、展示、评价等。
教学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平面线形设计的基本概念与分类;第二课时:平面线形设计的基本原则及案例分析;第三课时:道勘领域中的平面线形设计应用;第四课时:创意设计方法与实践操作;第五课时:团队协作与沟通技巧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C型曲线
同向曲线的两回旋线在曲率为零处径相衔接的线形。 其连接处的曲率为0,也就是R=,相当于两基本型的同向曲 线中间直线长度为0。
适用场合:交点间距受限(交点间距较小)。C型曲线只有 在特殊地形条件下方可采用。
适用条件:同卵形曲线。
道路勘探设计第13讲线形设计
(七)回头曲线 ▪ 回头曲线是由一个主曲线、两个辅助曲线和主、辅 曲线所夹的直线段组合而成的复杂曲线。 ▪ 只有三、四级公路在自然展线无法争取到需要的距 离以克服高差,或因地形、地质条件所限而不能采取 自然展线时,方可采用回头曲线。高差较大的山城道 路也需要采用回头曲线。
道路勘探设计第13讲线形设计
(二)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技术指标的 均衡与连续性)
▪ 2.平曲线与平曲线的组合 ▪ 条件允许时,相邻圆曲线大半径与小半径之比宜 小于2.0,相邻回旋线参数之比宜小于2.0。 ▪ 3.高、低标准之间要有过渡 ▪ 高、低标准变化路段,除满足有关设计路段在长度 和梯度上的要求外,还应结合地形的变化,使路线的 平面线形指标逐渐过渡,避免出现突变。 ▪ 不同标准路段相互衔接地点,应选在交通量发生变 化处,或驾驶员能明显判断前方改变速度的地方。
第五章 线形设计 第一节 平面线形设计
一、平曲线线形设计要点 (一)平面线形应直捷、流畅,并与地形、地物相 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平原微丘区,路线直捷舒顺,直线比例大 山岭重丘区,路线弯曲多变,曲线比例大
道路勘探设计第13讲线形设计
(二)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技术指标的 均衡与连续性) ▪ 1.直线与平曲线的组合
平曲线最 小长度(m)
1400 1200 1000 700/ 500/ 350/ 280/ /α /α /α α α α α
道路勘探设计第13讲线形设计
二、平面线形要素组合设计 (一)基本型
按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直线的顺序组合的 线形。
适用场合:交点间距不受限。
道路勘探设计第13讲线形设计
道路0勘.2探设计第RR1312讲线形设0计.8
(3)两圆曲线的间距,宜在下列界限之
内:
0.003 D 0.03 R2
式中:D——两圆曲线最小间距(m)。
道路勘探设计第13讲线形设计
(四)凸型曲线
在两个同向回旋线间不插入圆曲线而径相衔接的组 合。 凸型的回旋线的参数及其连接点的曲率半径,应分别
道路勘探设计第13讲线形设计
(三)卵型曲线
用一个回旋线连接两个同向圆曲线的组合。 适用场合:交点间距受限(交点间距较小)。 适用条件:
(1)卵型上的回旋线参数A不应小于该级公路关 于回旋线最小参数的规定,同时宜在下列界限之内:
R2 2
A
R2
式中:A——回旋线参数;
R2——小圆半径(m)。 (2)两圆曲线半径之比宜在下列界限之内:
(二)S型
两个反向圆曲线用两段回旋线连接的组合
适用场合:交点间距受限(交点间距较小)。
适用条件:
用(不同1)的S参型数相时邻,两A个1与回A旋2之线比参应数小A1于与2A.02宜,相有等条。件当时以采 小于1.5为宜。
(2)在S型曲线上,两个反向回旋线之间不设直线, 是行驶力学上所希望的。不得已插入直线时,必须尽 量地短,其短直线的长度或重合段的长度应符合下式:
道路勘探设计第13讲线形设计
(二)S型曲线
两个反向圆曲线用两段回旋线连接的组合。 适用场合:交点间距受限(交点间距较小)。
JD1
α1
<2V
α2 JD2
道路勘探设计第13讲线形设计
(二)S型
两个反向圆曲线用两段回旋线连接的组合 适用场合:交点间距受限(交点间距较小)。 适用条件:
道路勘探设计第13讲线形设计
二、平面线形要素的组合类型
(一)基本型曲线 按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直线的顺序组合的
线形。 适用场合:交点间距不受限。
从线形的协调性出发,宜将回旋线、圆曲线、回旋 线之长度比设计成1:1:1 ~1:2:1 。并注意满足 设置基本型曲线的几何条件:
2β≤α 式中:α---路线转角;β---回旋线角。
符合容许最小回旋线参数和圆曲线一般最小半径的规 定。
道路勘探设计第13讲线形设计
(五)复合型曲线 两个以上同向回旋线间在曲率相等处相互连接的线 形。 两个回旋线参数之比宜为:A2:A1=1:1.5 复台型回旋线除了受地形和其它特殊限制的地方外 一般很少使用,多出现在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匝道线 形设计中。
lA1A2 (m) 40
式中:l——反向回旋道路线勘探间设计短第13直讲线线形设或计 重合段的长度。
(3)S型两圆曲线半径之比不宜过大,宜为:
R 2 1~ 1
R1
3
式中:R1——大圆半径(m); R2——小圆半径(m)。
道路勘探设计第13讲线形设计
(三)卵型
用一个回旋线连接两个同向圆曲线的组合。 适用场合:交点间距受纵断面设计相协调
▪(四)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
▪汽车在公路的任何线形是行驶的时间均不宜短于3s, 以使驾驶操作不显的过分紧张。 ▪(1)平曲线一般最小长度为9s行程; ▪(2)平曲线极限最小长度为6s行程。
▪各级公路平曲线最小长度表
设计速度(km/h) 120 100 80 60 40 30 20
▪ 长直线尽头不能接以小半径曲线。特别是在下坡 方向的尽头更要注意。若由于地形所限小半径曲线难 免时,中间应插入中等曲率的过渡性曲线,并使纵坡 不要过大。
▪ 短直线避免接大半径平曲线。这种组合线形均衡性 差,线形不美观。
▪ 根据国外经验,直线与平曲线组合,满足:
Lz≤500m时,R≥Lz
Lz>500m时,R≥500m
一般值(m) 1000 850 700 500 350 250 200
最小值(m)
200 170 140 100 70 50 40
道路勘探设计第13讲线形设计
▪(四)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
▪(3)转角小于7°时的平曲线长度
▪转角小于或等于7°时的平曲线长度
设计速度(km/h) 120 100 80 60 40 30 20
道路勘探设计第13讲线形设计
两相邻回头曲线间应尽可能拉开距离。一个回头曲线终点 至下一个回头曲线起点距离,当设计速度为40km/h、 30km/h、20km/h时,分别应不小于200m、150m、1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