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农耕文明代下ppt──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复习课件ppt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农耕文明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农耕文明

第一课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
2、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作用 原因(1)社会的动荡和变革带来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 2)文化教育的逐步扩展,形成了一个拥有学识的文 士阶层,为百家争鸣 提供了人才。 (3)动荡与变革产生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为百家争 鸣创造了客观环境,士人们对此提出不同见解,形 成 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作用:各派阐述自己的主张,相互争论批判,彼此吸收合 理成分,有力的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第三课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
三、古代科技的典范 1、宋元时期有哪些科技成就?有什么影响? (1)火药:广泛用于生产和生活,增添的生活的情趣,火 药用于战争,把人类战争从冷兵器时代推进到热兵器时代, 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发挥 了巨大的作用。 (2)活字印刷术(毕生)的发明降低的书籍的成本,大大 促进了书籍和知识的传播与普及,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交 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3)指南针的发明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航海能力,促进了 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欧洲人发现新大陆也受惠于指南针 的导航。 (4)植棉和棉纺织技术(黄道婆)的推广,为广大民众提 高了合适的衣料,提高和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第一课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
三、百家争鸣 1、孔子的主要思想和教育成就 (1)提出“仁”的思想,要求统治者关心爱护百 姓; (2)提出“克己复礼”即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 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 (3)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 *他的学说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 影响很大 (4)主张广开私学, “有教无类”,人人都有受 教育的机会。 (5)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第三课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
2、现存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刚经》 四、开放与交流 1、元巩固统治的措施 (1)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我 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2)在西藏设宣政院,管理西藏地方事务,这 是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3)建立比较完善的驿站系统,使元朝中外文 化交流空前繁荣。

农耕文明时代-PPT课件

农耕文明时代-PPT课件

2、能够从历史和现实生活中体会孔子、墨子、 孟子、韩非子等重要思想家的主张及其深远影响。
3、通过了解春秋争霸、商鞅变法、百家争鸣、 秦的统一等重要事件,分析它们对后世产生的影 响。
h
2
礼乐文明的确立
变革与争霸
百家争鸣
秦朝一统
h
3
h
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礼乐文明的确立
分封制度
宗法制度 礼乐制度
维护秩序、巩固统治
h
5
维护秩序、巩固统治
h
14
我们的骄傲
⑴“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
⑵“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 了什么?
⑶“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反映 了什么?
⑷“钟鸣鼎食” 是什么意思? …………
h
15
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 还能感受到礼乐文明?
12
P71材料2第2段、P72阅读卡“乐” 文化
⒈孔子是怎么看待周代的礼乐制度的?
他为什么如此重视这些制度?
1.孔子重视尊卑等级,而礼乐制度恰恰是维 护社会秩序的工具。
⒉你认为古代的礼乐制度有什么利弊?
2.一方面起到了维护统治的作用,一方面压
抑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
h
13
礼乐文明的确立
分封制度
宗法制度 礼乐制度
⑷找一找:西周形成的宗法等级制在近、现代社
会还留有的影子?
h
9
------贵族生活的行为秩序
“礼”的制度是核心,规范贵族的 身份地位,使贵贱、长幼有序,涉及生 活的方方面面。
例如:贵族的“死”(避讳)
天子 崩、驾崩 诸侯 薨

第四单元 农耕文明时代(下)──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复习课件(15张PPT)

第四单元 农耕文明时代(下)──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复习课件(15张PPT)

农业发展 社会经济的 迅速发展
经济重心 完成南移 手工业 发达(瓷器)
早 夜 市 普 遍 出 现
商 业 新 元 素 产 生
大 中 城 市 增 多
市 民 生 活 丰 富
文人的世界
两宋

地 位
特 点
地 位
成 就
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是什么?
典统节日的传承与变迁
强化传统
如何正确 对待传统
思考与讨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学习外语并不难,学习外语就像交朋友一样,朋友是越交越熟的,天天见面,朋友之间就亲密无间了。——高士其 2、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了。 ——高士其 3、学和行本来是有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 ——谢觉哉 4、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杜威 5、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贝尔纳 6、学习要注意到细处,不是粗枝大叶的,这样可以逐步学习摸索,找到客观规律。 ——徐特立 7、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朱自清 8、一般青年的任务,尤其是共产主义青年团及其他一切组织的任务,可以用一句话来表示,就是要学习。—— 列宁 9、学习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图一脚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须会摔跤了。—— 华罗庚 10、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末,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 ——苏霍姆林斯基 11、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 ——米南德 12、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 ——布瓦罗 13、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华罗庚 14、许多年轻人在学习音乐时学会了爱。—— 莱杰 1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乌申斯基 16、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 ——列宁 17、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毛泽东 18、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 ——列宁 19、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列夫· 托尔斯泰 20、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 赞科夫 21、游手好闲地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 约翰 · 贝勒斯 2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培根 23、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 ——高尔基 24、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毛泽东 25、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 ——别林斯基

农耕文明时代-课件

农耕文明时代-课件
灌溉技术
为了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人们修 建了大量的灌溉系统,如水渠、水坝 等。这些灌溉技术的出现,使得农业 生产不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
土地利用与农业布局
土地利用
在农耕文明时代,人们根据土地的肥沃程度、地形等因素,将土地划分为不同 的区域,用于种植不同的农作物。这种土地利用方式有利于提高土地的产出率 。
生态保护
传统农业注重与自然和谐共生,通过有机耕作、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方式,维护生态平衡和环境健康。
文化遗产
农耕文明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农业的习俗、节庆 、技艺等具有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
农业现代化与创新发展
1 2
技术进步
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如智能农业、精准农业等,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法律与秩序
法律体系
以习惯法和成文法为主,维护 社会秩序和公正。
司法机构
设立专门的司法机关,处理案 件和纠纷。
社会治安
通过警察和军队等机构,维护 社会治安和稳定。
法律意识
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和守法观 念,促进法治社会的发展。
教育与文化
教育体系
建立学校和教育机构,培养各类专业人才。
学术研究
开展学术研究和探索,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 。
农产品贸易
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进行农产品贸易。各地的农产品通过贸易得 以流通,不仅丰富了人们的饮食生活,还促进了地区间的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
04
农耕文明的环境与 生态
农业环境
土壤类型与质量
土壤的肥沃程度、酸碱度、水分 等因素对农作物的生长具有重要
影响。
气候条件
温度、湿度、光照、降水等气候条 件对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产量有直 接影响。

5.1.3农耕文明的繁盛课件(18张PPT)

5.1.3农耕文明的繁盛课件(18张PPT)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是否意味着当时 我国就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呢?
三、商业的发展
1、传统大城市的繁荣与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合作探究三
明代学者何良俊针对当时的人口流动现象评论 说:自四五十年来,赋税日增,徭役日重,民命不 堪,遂皆迁业。……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 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 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二三矣。 结合资料,分析明清时期人口流动的趋势,以及原因。
合作探究一
一位法国传教士这样描述清代景德镇的 瓷器制作过程——这一劳动在同一工场内是 由许多工人分别进行的。
第一个工人:我负责把圆形色线绘在瓷器的口缘上; 第二个工人:我描绘花的轮廓
第三个工人:我接着晕色。
这一伙人专门画山水,而另一伙人就专门画鸟兽。”
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当时手工业生产有什么突出特点?
农耕文明的繁盛
17世纪初,中国人口已近2亿; 19世纪初,中国人口超过3亿,占世界总 人口三分之一。
你认为当时农业的哪些进步 有助于缓解人口大量增长带来的 粮食紧张问题?
一、农业
1.精耕细作农业继续发展 北方黄河流域形成 了两年三熟制和三年 2、大量新品种被培育出来 四熟制
3、引进外来品种 南方长江流域采用 多种形式的一年两熟 制
(1)资料中的“机户”和“机工”各指什么?
资料2:“机工”各有专能,一般有固定的雇主,按日计酬。找不到雇主的 往往“黎明立桥以待,什百为群,延颈相望”,如果失业,则“衣食无所”。 又遭拒绝,便愤而辞职。另一位机户见他技术熟练、产品精致,认为“得此 一工,可胜十工”,就同意以双倍工资雇佣他。
(2)与传统的封建生产关系相比,“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的生产关系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会发生民谚中的变化?

2024版中国传统文化之农耕文化PPT课件[1]

2024版中国传统文化之农耕文化PPT课件[1]
农耕文化注重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对现代社会家庭关系紧张、邻里冷漠的现象具有改善作 用。
21
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弘扬农耕文化
加强农耕文化的宣传教育
举办农耕文化活动
通过媒体、学校、社区等渠道,加强对农耕 文化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农耕文化的认 知度和认同感。
定期举办与农耕文化相关的活动,如春耕节、 秋收节等,让更多人亲身体验农耕文化的魅 力。
13
家庭伦理与社会道德观念
01 02
家庭和睦与团结
农耕文化注重家庭和睦与团结,认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成员 之间应该相互扶持、共同努力。这种观念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农 业发展。
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在农耕社会中,人们普遍尊重老人、爱护幼儿,这种传统美德体现了对 生命的敬畏和对人类情感的珍视。
尊重劳动成果
农耕文化强调对劳动成果的珍视和尊 重,认为浪费粮食和物品是对劳动的 不尊重,也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
提倡节俭和精打细算
在农耕社会中,资源的有限性使得人 们必须学会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这 种节俭观念也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 方面。
2024/1/30
12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哲学思想
2024/1/30
景。
田园风光
诗词中常出现对田园风光的赞美,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 体现了农耕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农耕情感
古代诗词中也表达了农民对土地 和庄稼的深厚情感,如"但愿苍 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等。
2024/1/30
16
民间故事与传说中的农耕元素
神农尝百草
传说中神农氏亲自品尝百草,教会人们耕种和医药知识。
保护与传承农耕文化遗产

农耕文明时代-课件

农耕文明时代-课件
农耕文明时代-PPT课件
人类文明发展历程概述 农耕文明和狩猎文明的区别
引言
农耕文文明的代表。
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农业技术对社会的促进
农业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农耕文明的代表
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流域的农耕文明,建立了 庞大的王朝。
农耕文明促进了科技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推动 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3 社会形态的转变
4 文化艺术的繁荣
农耕文明催生了城市的出现,社会发展从族群进 化到国家和帝国。
农耕文明培育了丰富的文化和艺术,留下了世界 上众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结语
农耕文明的重要性
农耕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 里程碑,对现代社会仍有深远影 响。
古印度文明
恒河流域的农耕文明,发展了强 大的宗教思想。
古希腊文明
地中海地区的农耕文明,对艺术、 哲学和政治有重大贡献。
古罗马文明
欧洲地区的农耕文明,建立了庞 大的帝国。
古中国文明
华夏地区的农耕文明,创造了灿 烂的中华文明。
农耕文明的贡献
1 农业技术的发展
2 科技文化的融合
农耕文明推动了农业技术的创新和改进,提高了 粮食产量。
当代社会的启示
农耕文明教诲我们要重视农业, 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望未来
农耕文明的智慧和成果将继续为 人类社会的繁荣和进步贡献力量。

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1)

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1)
是根据孔子的言论编著的书籍)
1、按下列观点所属派别,选择不同的一项 A仁政 B为政以德 C民贵君轻 D兼爱非攻 2、《孙子兵法》的作者是 A.吴起 B.孙膑 C.庞涓 D.孙武
儒家 法家 墨家 兵家
墨子 孙武 韩非子 孟子
“民为贵,君为轻” “兼爱,非攻” “百战不殆” “建立中央集权制 ”
• 秦朝一统
国力一度强盛
军力强大 取得一定成效 成为较强大的国 家 国家强盛 成为战国后期实 力最强的国家
15.秦国商 鞅 变 法
2)主要内容
①废除土地国有制,承认土
1)时间:公元前356年 秦孝公时期 3)意义/影响
①与其他各国的的 改革相比,商鞅变 法更加全面、彻底; ②使秦国从此强盛 起来,成为战国中 后期实力最强的国 家; ③为后来秦灭六国, 统一全国奠定了基 础。
• • • • • • • •
夏朝 建立:禹、公元前2070年 历史地位: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商代 建立:公元前1600年 文明成就: 甲骨文的出现 青铜器艺术:司母戊大方鼎是目前世界上 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 甲骨文(出土地点、含义、历史意义) • 出土地点:河南安阳,即殷墟。 • 含义:商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叫甲 骨文。 • 历史意义:主要记载商王的占卜活动,反映 了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 • 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我国有文字 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 现代的汉字就是由它发展而来的。
• 7、春秋争霸的特点是先后称霸 • 1)首先称霸的是齐桓公:重用管仲,改革 内政,“尊王攘夷”,最先称霸。 • 2)其首霸的条件(原因)有 • ①齐国的自然条件优越,背山面海,鱼盐 资源丰富; • ②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齐国国富兵 强。 • ③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团结其他诸 候,树立威信。 • ④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确立霸主地位

农耕文化ppt课件文档资料

农耕文化ppt课件文档资料

02 这种哲学思想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观 念,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024/1/30
13
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的乡村伦理
农耕文化注重家庭和睦,强调 家庭成员之间的互敬互爱、团 结协作,共同维护家庭利益。
2024/1/30
邻里和谐是农耕文化的社会基 础,倡导邻里之间守望相助、 和睦相处,共同营造和谐的乡 村氛围。
2024/1/30
经济作物
棉花、茶叶、桑蚕等,丰 富了农耕文化的内涵。
特色农产品
各地的名优特产,如龙井 茶、普洱茶、茅台酒等, 彰显了农耕文化的多样性 和地域特色。
9
农业景观与生态环境
田园风光
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丰收的田野等 ,构成了美丽的农业景观。
文化遗产
农业景观中包含了众多的文化遗产, 如古村落、古建筑、古树名木等,是 农耕文化的重要载体。
乡村建筑
传统乡村建筑是农耕文化 的重要载体,其建筑风格 、布局和装饰都体现了农 耕文化的特点和精髓。
16
现代农耕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农业现代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 推进,农耕文化在保持传统特色 的基础上,不断吸收现代科技元
素,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024/1/30
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的发展推动了农耕文化的 创新,通过生态种植、有机农业等 方式,实现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挖掘农耕文化内涵
深入挖掘农耕文化的历史渊源、传承脉络和文化内涵,为乡村旅游 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
创新乡村旅游产品
将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产品相结合,创新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乡 村旅游产品。
提升乡村旅游品质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水平等措施,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 和吸引力。同时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四单元 农耕文明时代(下)──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复习课件(15张PPT)

第四单元 农耕文明时代(下)──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复习课件(15张PPT)
第四单元 教材结构解析
礼乐文明的确立
礼乐制
宗法制 史时代
分封制
维护秩序巩固统治
生产力发展 周王室衰微
变 革
管仲改革 商鞅变法
春秋五霸
争 霸
战国七雄
社会的动荡与变革
文士阶层的出现
百家争鸣
儒 家 道 家 墨 家 法 家 兵 家
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秦朝统一 政治 经济 统 一 货 币
统 一 度 量 衡
南 方
西晋 东晋
南北朝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帝国新政
新型的人际关系
君臣关系 君民关系
(人镜) (水舟)
新型的政治制度
三省六部制 完善科举制
贞观之治
盛唐气象
社会生活 饮 食 娱 乐
经济繁荣 农 业 商 业
手 工 业
国际地位 长安成为 世界之都
继承前人
吸收外来
盛世文化
汉 史
唐 诗
宗 教
艺 术
丝绸之路与大运河
农业发展 社会经济的 迅速发展
经济重心 完成南移 手工业 发达(瓷器)
早 夜 市 普 遍 出 现
商 业 新 元 素 产 生
大 中 城 市 增 多
市 民 生 活 丰 富
文人的世界
两宋

地 位特 点ຫໍສະໝຸດ 地 位成 就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是什么?
典型案例
体现传统 举一反三
追寻传统节日的传承与变迁
强化传统
如何正确 对待传统
丝绸之路
联系中国与西方 贸易的重要通道
大运河
沟通中国南北 的水上大动脉
农牧文化的交融
农牧文化间的和战 农牧文化间的 相互影响与交流 政 治 经 济 文 化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第一课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1、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受封者、受封者的权利、受封者的义务、作用。

①目的(原因):为了有效的管理广大被征服的地区,镇抚各地原有的邦国,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②受封者:亲属(王室)、功臣、先代的贵族③受封者的权利:从周王手中获得土地、人口等;掌握封国内的军政大权④受封者的义务:服从国王命令、交纳贡品、守卫疆土,管理地方事物,保卫周王室,定期朝见天子等⑤积极作用:确立了周王室的权威,扩大了周朝控制的区域,巩固了奴隶制国家政权。

消极作用:诸侯王权利和土地的扩大会威胁周王,为后来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埋下了祸根。

2、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书P70这首诗反映了西周时期,全天下的土地和百姓都归周天子管辖。

3周朝时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权利是怎么决定的?P71 社会地位和权力是由宗法制为基础的等级制度决定的。

等级越高,社会地位就越高,权力也越大。

西周社会和现代社会有什么根本差异?西周社会强调社会等级,现代社会强调平等和奋斗精神。

4、孔子为什么如此重视礼乐制度?孔子重视尊卑等级,而礼乐制度恰恰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

5、礼乐制度的作用(评价):答:①礼乐制度一方面起到了维护统治、稳定秩序的作用;②一方面压抑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

、述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的关系答:分封制和宗法制是紧密联系的。

分封制是按照宗法制的原则进行的;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它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继承权力的制度。

分封制和宗法制使得周王确立了权威,扩大了周朝控制的疆域,同时也密切了周王室和诸侯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使周迅速发展成为幅员广阔,对周边民族影响比较大的国家。

礼乐制度是宗法等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体表现。

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都是统治阶级用来维护社会秩序,巩固其统治的工具。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PPT课件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PPT课件
15
二、传统城市的新气象
1.经济重心南移(具体表现) A、农业发展
(西汉时)“南方地广人稀,人们以稻米、鱼为主 食,还采集果实贝类为食,……刀耕火种,没有积 蓄,大多很贫困。”
(南朝时)“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 则数郡充饥。……丝锦布帛之饶,衣覆天下。”
(宋朝时)“朝廷--实仰东南之财赋,……语曰 ‘苏常(苏州、常州一带)熟,天下足’。”
11
12
一、农牧文化的交融
1、五代十国局面的出现
2、北宋、辽、西夏政权的建立 3、北宋与辽的关系:澶渊之盟 4、北宋与西夏的关系 5、北宋与金的关系 6、南宋建立与金的关系 7、农牧文化的交融 8、元朝的建立
13
成吉思汗像
元: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元,定都大都
14
二、传统城市的新气象
1.经济重心南移
北宋:960年,赵匡 胤建立,定都东京。
4
一、农牧文化的交融
1、五代十国局面的出现
2、北宋、辽、西夏政权的建立 3、北宋与辽的关系:澶渊之盟
阅读课本P104相关的内容,思考: (1)澶渊之盟是在什么情况下签订的?说明了什么?
北宋政府在有利的形势下签订的,说明 北宋统治者的软弱无能。
(2)北宋与辽的战与和产生了什么影响?
6
一、农牧文化的交融
1、五代十国局面的出现
2、北宋、辽、西夏政权的建立
3、北宋与辽的关系:澶渊之盟
4、北宋与西夏的关系(类似于宋辽关系) 5、北宋与金的关系
(1)金的建立:1115年,完颜阿骨打 (2)北宋与金的关系
开始金和北宋联合夹击辽国,1125 年灭辽。后来金军又挥师南下,攻打北宋, 1127年金灭北宋。
3、北宋与辽的关系:澶渊之盟

农耕文化ppt课件TXT

农耕文化ppt课件TXT
农耕文化的特点
具有地域性、季节性和民族性; 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注重家 族观念和乡土情结。
农耕文化的历史渊源Βιβλιοθήκη 010203
起源
农耕文化起源于古代农业 社会,随着农业生产的发 展而逐渐形成。
发展
在历史长河中,农耕文化 不断与周边文化交流融合 ,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 内涵。
传承
农耕文化通过口头传承、 习俗、节庆等方式,在民 间得以世代相传。
农业现代化
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改变了传统农耕方式,提高了农业生产 效率,但也使一些传统农耕技艺和知识面临失传的风险。
文化冲击
现代社会中,外来文化的冲击使得一些年轻人对本土农耕文化的认 同感和自豪感降低,传承意愿减弱。
农耕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措施
建立保护机制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强对农耕文化的保护,制定相关政策 和措施,建立农耕文化保护区、博物馆等,为传承活动提 供必要的场所和资源支持。
年教育具有积极意义。
02
农耕文化的物质表现
农业生产工具
耕种工具
犁、铧、耙等,用于翻耕 土地,为播种做准备。
播种工具
耧车、点播器等,用于将 种子均匀播撒到田地中。
灌溉工具
桔槔、辘轳、水车等,用 于提取水源,为农田提供 灌溉。
农业生活设施
居住设施
饲养设施
茅屋、土坯房等,为农民提供遮风避 雨的住所。
农耕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结合
生态保护
农耕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通过采用生态农业、有机农 业等方式,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资源循环利用
借鉴农耕文化中的循环利用思想,推动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减少农业污染。
传承生态智慧
挖掘和传承农耕文化中的生态智慧,为现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历 史借鉴和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 农耕文明代下ppt──绵延不绝的 中华文 明复习 课件ppt (PPT 优秀课 件)
文人的世界
两宋
地 位
第四单元 农耕文明代下ppt──绵延不绝的 中华文 明复习 课件ppt (PPT 优秀课 件)
特 点

地成 位就
第四单元 农耕文明代下ppt──绵延不绝的 中华文 明复习 课件ppt (PPT 优秀课 件)
君臣关系 君民关系
(人镜)
(水舟)
三省六部制 完善科举制
第四单元 农耕文明代下ppt──绵延不绝的 中华文 明复习 课件ppt (PPT 优秀课 件)
贞观之治
第四单元 农耕文明代下ppt──绵延不绝的 中华文 明复习 课件ppt (PPT 优秀课 件)
盛唐气象
社会生活
经济繁荣 国际地位
饮娱 食乐
农 业
新的大一统
削 加 独 和 反出 弱 强 尊 亲 击使 诸 监 儒 政 匈西 侯 察 术 策 奴域
第四单元 农耕文明代下ppt──绵延不绝的 中华文 明复习 课件ppt (PPT 优秀课 件)
政治 思想
外交
巩固统治 扩大疆域
第四单元 农耕文明代下ppt──绵延不绝的 中华文 明复习 课件ppt (PPT 优秀课 件)




教术Leabharlann 第四单元 农耕文明代下ppt──绵延不绝的 中华文 明复习 课件ppt (PPT 优秀课 件)
丝绸之路与大运河
丝绸之路
大运河
联系中国与西方 贸易的重要通道
沟通中国南北 的水上大动脉
第四单元 农耕文明代下ppt──绵延不绝的 中华文 明复习 课件ppt (PPT 优秀课 件)
第四单元 农耕文明代下ppt──绵延不绝的 中华文 明复习 课件ppt (PPT 优秀课 件)
政治
秦朝统一 经济 文化 军事 交通
三郡 公县 制制
统 一 货 币
统 一 度 量 衡
统焚 一书
文坑 字儒
修 筑 长 城
大开 修凿
驰灵 道渠
第四单元 农耕文明代下ppt──绵延不绝的 中华文 明复习 课件ppt (PPT 优秀课 件)
中央集权
第四单元 农耕文明代下ppt──绵延不绝的 中华文 明复习 课件ppt (PPT 优秀课 件)
相对和平的环境
农业发展
先进生产
社会经济的 经济重心
工具的应用
迅速发展
完成南移
优良品种的推广
手工业 发达(瓷器)
传统城市的新气象
城坊 市市 类界 型限 多消 元除
早 夜 市 普 遍 出 现
商 业 新 元 素 产 生
大 中 城 市 增 多
市 民 生 活 丰 富
第四单元 农耕文明代下ppt──绵延不绝的 中华文 明复习 课件ppt (PPT 优秀课 件)
第四单元 教材结构解析
礼乐文明的确立
礼乐制
宗史时法代 制
分封制
维护秩序巩固统治
第四单元 农耕文明代下ppt──绵延不绝的 中华文 明复习 课件ppt (PPT 优秀课 件)
生产力发展 周王室衰微
变 革
管仲改革 商鞅变法
春秋五霸
第四单元 农耕文明代下ppt──绵延不绝的 中华文 明复习 课件ppt (PPT 优秀课 件)
商 业
手 工 业
长安成为 世界之都
第四单元 农耕文明代下ppt──绵延不绝的 中华文 明复习 课件ppt (PPT 优秀课 件)
第四单元 农耕文明代下ppt──绵延不绝的 中华文 明复习 课件ppt (PPT 优秀课 件)
继承前人
吸收外来
盛世文化
汉 史
第四单元 农耕文明代下ppt──绵延不绝的 中华文 明复习 课件ppt (PPT 优秀课 件)


战国七雄
第四单元 农耕文明代下ppt──绵延不绝的 中华文 明复习 课件ppt (PPT 优秀课 件)
社会的动荡与变革
文士阶层的出现
百家争鸣
儒 道墨 法兵 家 家家 家家
第四单元 农耕文明代下ppt──绵延不绝的 中华文 明复习 课件ppt (PPT 优秀课 件)
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第四单元 农耕文明代下ppt──绵延不绝的 中华文 明复习 课件ppt (PPT 优秀课 件)
农牧文化的交融
农牧文化间的和战
西 北宋 辽 夏 南宋 金
农牧文化间的 相互影响与交流
政经 文 治济 化
元朝的统一
第四单元 农耕文明代下ppt──绵延不绝的 中华文 明复习 课件ppt (PPT 优秀课 件)
第四单元 农耕文明代下ppt──绵延不绝的 中华文 明复习 课件ppt (PPT 优秀课 件)
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是什么? 追寻传统节日的传承与变迁
思考与讨论
第四单元 农耕文明代下ppt──绵延不绝的 中华文 明复习 课件ppt (PPT 优秀课 件)
典型案例 体现传统
举一反三 强化传统
如何正确 对待传统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政权分立 魏蜀 吴 西晋 东晋
南北朝
第四单元 农耕文明代下ppt──绵延不绝的 中华文 明复习 课件ppt (PPT 优秀课 件)
民族融合
西中南 北原方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第四单元 农耕文明代下ppt──绵延不绝的 中华文 明复习 课件ppt (PPT 优秀课 件)
帝国新政
新型的人际关系 新型的政治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