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亳州市谯城区经济发展态势分析
亳州市谯城区经济发展态势分析
谯城区经济发展态势分析谯城区简介:亳州市谯城区位于安徽西北部, 西、北、东三面分别与河南省的鹿邑、商丘、夏邑、永城交界,南与涡阳、太和接壤,面积2226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2 万公顷,人口158 万,全区辖3 个街道、20 个镇、2 个乡:花戏楼街道、薛阁街道、汤陵街道、古井镇、芦庙镇、华佗镇、魏岗镇、牛集镇、颜集镇、五马镇、十八里镇、谯东镇、十九里镇、沙土镇、观堂镇、大杨镇、城父镇、十河镇、双沟镇、淝河镇、古城镇、龙扬镇、立德镇、张店乡、赵桥乡。
谯城区经济概况:2011 年实现全区生产总值181 亿元,是2006 年的2.3 倍,人均GDP实现了翻一番;财政收入突破12亿元,是2006年的5倍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3亿元,是2006年的4.8 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 亿元,实现了翻一番;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5000 万美元,是2006 年的4 倍;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 年的30.8:27.9:41.3 优化调整为25.6:39:35.4 ,二产比重提高11 个百分点。
2011 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实施工业项目176 个,完成投资42 亿元;财政收入迈上10亿元台阶,超过12亿元,同比增长50%;,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50%、17.9%、20%。
全区年销售收入2000 万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发展到132 家,2011年完成增加值35.5 亿元,是2006年的3.7 倍。
目前,全区有2 家企业销售收入超10亿元,18家企业销售收入超2亿元,43 家企业销售收入超亿元。
2011 年谯城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60 元,是2006年的2 倍;农民人均纯收入6095元,是2006 年的2.13 倍。
谯城区2012 年发展目标:谯城区地方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力争达到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0%;财政收入增长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亳州市谯城区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亳州市谯城区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建议亳州市谯城区是安徽省的一个县级市,也是该省最大的农业县。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增长,市场对高质量、高效率的农业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谯城区不断探索设施农业的发展,借助先进技术与设备,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本文旨在介绍谯城区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发展现状谯城区设施农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但近年来获得了长足的成长。
在设施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化方面,一批经验丰富的种植大户和企业已经崭露头角。
同时,区内的一些科技创新机构也在设施农业生产、技术研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 现有面积截至目前,谯城区已建设了一批设施农业示范园区。
据统计,目前设施农业面积约为2.8万亩,分别分布在金滩镇、张公镇、蔡桥镇等地。
2. 主要作物蔬菜是谯城区设施农业的主要产业。
其中,番茄、黄瓜、空心菜等占比较大。
此外,还有一些特色品种,如红苕、二仙草、乌骨鸡等。
3. 技术装备谯城区设施农业的技术装备有了不少的进步。
很多农户使用先进的种植设备,并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和气候调控技术,来调节较为复杂的环境变化。
4. 市场销售谯城区设施农业的销售网络已经建立。
一方面,当地的农贸市场、超市、批发市场等销售渠道成熟;另一方面,谯城区有着成熟的网络销售渠道。
二、建议1. 打造设施农业品牌谯城区应该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和区位优势,打造设施农业的品牌,建立自己的示范区和品牌。
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设施农业企业和品牌,提高谯城区在农业行业的地位和影响力。
同时,增强设施农业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2. 发展多元化生产除了蔬菜之外,谯城区应该积极发展多元化的设施农业产品,如果蔬、花卉、药材等。
建立一些富有特色的品种,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满足市场需求。
3.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设施农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谯城区应该增加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大力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引进高新技术和设备,探索新型农业模式和新技术的应用,为设施农业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亳州市谯城区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亳州市谯城区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建议亳州市谯城区是安徽省优质农业基地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和丰富的水资源,同时拥有广阔的土地资源和丰富的农业科技资源,是一个适合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地区。
设施农业是利用大棚、温室等设施,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全年生产、高产、高效的一种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
目前,谯城区设施农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和产值,但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和不足。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发展空间有限谯城区虽然具有优质的农业基础资源,但受土地、水资源、劳动力和资金等因素的制约,设施农业规模和覆盖面积较小,产值增长缓慢。
二、技术力量不足谯城区很多农民缺乏先进的农业技术,他们没有足够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无法有效地利用设施农业进行高产、高效的农业生产。
同时,农业技术人员也不足,缺乏引进和培养高级人才的机制。
三、设备和设施不足设施农业生产需要资金投入,而且需要大量的先进设备和设施。
谯城区的农业规模和发展水平有限,导致设备和设施更新缓慢,生产效率较低。
四、市场开发瓶颈谯城区设施农业主要是以蔬菜、花卉及食用菌为主要经济产品。
但由于市场需求不足,农民收益低,无法使得谯城区设施农业生产有动力继续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设施农业的发展:一、优化土地利用结构采取政府购买或承包农村适宜土地发展设施农业,增加设施农业的种植面积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通过专业园区建设和产业集群务实推动设施农业调整和转型升级。
二、引进高端咨询、技术人员依托于高校、行业协会和研究机构等机制,引进先进的设施农业技术和人才,培育专业设施农业生产的技术人员,提升设施农业的生产水平。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谯城区政府应当积极出台扶持设施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降低设施农业的投资门槛,鼓励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设施农业的发展。
同时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为设施农业提供可靠的资金支持。
四、拓宽销售渠道积极开拓设施农业的销售渠道,增加稳定的销售市场,扩大设施农业产品的销售规模。
亳州经济发展的总结和计划
亳州经济发展的总结和计划亳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近年来,亳州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城市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经过多年努力,亳州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为此,我们需要总结亳州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制定合理规划,推动亳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亳州经济发展的总结是积极的。
亳州市委、市政府重视经济发展,大力发展重点产业。
在过去几年里,亳州围绕农业、工业、服务业等领域,通过加大投资、招商引资等方式,逐渐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产业结构转型的目标。
特别是在工业方面,亳州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以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其次,亳州经济发展的计划是必要的。
尽管亳州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例如,亳州的经济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依赖较大,这给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亳州需要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加大对绿色产业、节能环保等领域的投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并使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
此外,亳州经济发展的计划还需要注重人才培养。
经济发展需要有人才支撑,亳州要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和创新能力。
亳州已经建立了一些高等教育机构和科研机构,但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
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可以为亳州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人力资源支持。
最后,亳州的经济发展计划还需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亳州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基础设施的质量和水平。
特别是要加强交通、物流等方面的建设,提高亳州与其他城市的联系和交流,在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亳州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为此,我们需要总结经验教训,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加大对绿色产业、节能环保、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亳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亳州将实现更加辉煌的经济发展。
亳州市谯城区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亳州市谯城区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建议亳州市谯城区位于河北省和安徽省的交界处,地处华北平原中部。
该区农业资源丰富,是全市乃至周边地区的重要农业生产基地。
在谯城区的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上,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老旧设施农业基础设施:目前市区部分设施农业基础设施老旧,设备陈旧,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2. 种植结构单一:谯城区的设施农业以大棚为主,种植结构单一,过度依赖传统农作物如蔬菜和水果,缺乏多样性和差异化的农产品。
3. 环境污染问题:在设施农业发展中,部分农业企业对废物排放等环境问题处理不当,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
4. 农民素质较低:一些农民对设施农业技术了解不深,缺乏现代农业管理和运营的知识和技能,限制了设施农业的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建议:1. 更新设施农业基础设施:政府可以提供资金支持,鼓励农业企业更新设施农业基础设施,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高设施农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2. 多样化种植结构:鼓励农民扩大设施农业的种植品种,引进新的农产品种植,通过多样化种植结构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 推动环保设施农业:加强环保设施农业的管理和监督,鼓励农业企业采取环保措施,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4. 培训农民技术:加强农民的设施农业技术培训,提升农民的设施农业经营和管理水平,帮助他们更好地利用设施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5. 提供政策支持: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鼓励投资设施农业,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农户和农业企业发展设施农业。
亳州市谯城区的设施农业发展潜力巨大,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种植结构,加强环保管理,提升农民素质,提供政策支持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推动设施农业的健康发展,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亳州市谯城区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亳州市谯城区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建议亳州市谯城区位于河南省东南部,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近年来,谯城区始终致力于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增长。
现阶段,该区设施农业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如农业设施落后、规模小、技术含量不高等。
下面将对亳州市谯城区设施农业发展现状进行介绍,并提出一些建议。
亳州市谯城区设施农业的现状是设施农业规模相对较小。
尽管近年来设施农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相比其他地区还有很大差距。
该区农业设施的总面积较小,农产品生产仍以传统种植为主,设施农业面积较少。
在设施农业技术方面,谯城区存在一定的滞后。
现阶段,该区设施农业技术并不先进,缺乏高科技设备和先进的种植技术。
农民的技术水平有限,无法充分利用设施农业的优势,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亳州市谯城区的设施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设施农业的基础设施,如温室大棚、水肥一体化设备、太阳能设备等,仍然比较简陋。
这些设施的规模和质量都有待提高,农民的投入意愿也不高。
针对以上问题,我有以下几点建议:政府应该加大对设施农业的投入力度。
加大政府对农业设施的补贴和贷款政策,鼓励农民进行设施农业生产。
政府还可以通过财政资金或各种形式的合作,引进先进的农业设施和技术,提高农业设施的质量和规模。
加强设施农业技术的培训和推广。
政府可以组织专家进行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
可以通过建立农民合作社等形式,推广先进的设施农业种植模式,帮助农民改变传统种植方式,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加强设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可以通过投资或吸引社会资本,加大对温室大棚、水肥一体化设备等设施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
可以推动设施农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结合,共同促进农业现代化。
加强设施农业的宣传和市场开拓。
政府可以加强对设施农业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设施农业的认知和理解。
可以开展一些农产品展销活动,帮助农民开拓市场,增加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亳州市谯城区的设施农业发展现状较为滞后,但也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安徽亳州发展前景
安徽亳州发展前景安徽亳州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是合肥近郊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
近年来,亳州市积极发展经济,注重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一、地理位置优势。
亳州市地处合肥与徐州之间,是沪宁线、京沪高铁、合徐高速公路等交通要道的重要节点,交通便利。
同时,亳州市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交通便利也有助于农产品的销售和推广,为亳州的农业发展提供了机遇。
二、产业支撑优势。
亳州市以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要支柱产业。
农业方面,亳州市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通过科技改造、提质增效,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制造业方面,亳州市以机械、钢铁、电子等重点行业为支持,积极引入人才和资金,加大创新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服务业方面,亳州市着力发展旅游、教育、医疗等服务业,提供就业机会和丰富的消费选择。
三、城市建设优势。
亳州市注重城市规划和绿化建设,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市区内有许多公园和景区,如韩愈故居、亳州燕赵文化公园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同时,市政府积极引进知名企业和大型商业项目,提升城市的商业氛围和经济实力。
例如,亳州地区的万达广场、新亳商城等商业项目的建设,为亳州的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购物选择。
四、人才和教育优势。
亳州市拥有多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人才。
随着亳州市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回流或留在亳州工作,进一步提升了亳州的人才优势。
此外,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亳州市加大了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力度,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要的劳动力。
总之,亳州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优势,通过积极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亳州市的发展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随着亳州市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和人才的引进,亳州市将在未来的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安徽省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亳州市东部发展前景
亳州市东部发展前景
亳州市位于中国安徽省东部,是安徽省重要的工业和商贸中心。
随着国家推进区域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政策,亳州市东部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前景。
首先,亳州市东部地理位置优越。
亳州市位于淮河流域,临近京杭大运河,交通便利,与周边城市联系密切。
同时,亳州市东部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其次,亳州市东部拥有发展前景广阔的产业基础。
亳州市东部已经初步形成了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这些产业在亳州市及周边地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随着国家对经济转型和新兴产业的重视,亳州市东部的产业基础将会进一步壮大和完善。
再次,亳州市东部具备良好的区位优势。
亳州市东部距离中国首都北京和中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城市上海都不远,是京津冀、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
这将为亳州市东部的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合作伙伴。
最后,亳州市东部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
亳州市东部已经建立了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机制和平台,吸引了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投入。
同时,亳州市东部还积极推动自贸区建设,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更加便利的政策和环境。
综上所述,亳州市东部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拥有广阔的产业基础和良好的区位优势,同时政府也高度重视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
这些因素将为亳州市东部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并为当地居民带来更好的生活品质。
亳州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亳州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亳州是中国安徽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华东地区。
近年来,亳州市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该省的重要节点城市。
本文将分析亳州市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亳州发展现状1. 经济发展:亳州市的经济发展持续稳定增长。
近年来,该市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加强创新驱动发展,逐渐形成了以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同时,亳州市也注重招商引资,在园区建设和发展中吸引了一批重点项目,增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增长。
2. 城市建设:亳州市加强了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
市内的道路、桥梁、公共交通等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城市形象更加美观和宜居。
此外,亳州市还大力发展旅游业,通过举办各类节庆活动和打造旅游景点,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
3. 社会事业:亳州市注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在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提高了市民的福利水平。
亳州市还注重社会治安维护和环境保护,为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环境。
二、亳州发展趋势1. 制造业升级:未来亳州市将继续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亳州市将进一步打造绿色、智能、高效的制造业体系,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 乡村振兴: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亳州市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并推动乡村产业发展。
通过引进农业科技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措施,亳州市将进一步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3. 环境保护:亳州市将继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绿色发展。
市政府将加强环保监管,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同时,鼓励发展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为亳州市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4. 教育和科技创新:亳州市将进一步加强教育和科技创新。
加大对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效率。
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推动人力资源的发展和结构优化。
总之,亳州市在过去几年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未来仍将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
亳州历年发展情况汇报
亳州历年发展情况汇报亳州,位于安徽省中部,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古城。
经过多年的发展,亳州在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下面,我将对亳州历年发展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从经济发展方面来看,亳州在过去几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城市建设不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得到了大力发展,对外交通更加便利。
同时,亳州加大了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吸引了大量投资,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特别是在农业方面,亳州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农业现代化,农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其次,文化旅游业也是亳州的一大亮点。
亳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古迹众多,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同时,亳州还注重挖掘本地文化资源,举办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文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为亳州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在教育、科技方面,亳州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各级各类学校不断完善,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同时,亳州加大了科技创新力度,鼓励科研人员进行科技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了产业的技术升级和转型升级。
总的来看,亳州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但同时也要看到,亳州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环境保护、城乡发展不平衡等方面仍然需要加大力度去解决。
展望未来,亳州将继续坚持科学发展观,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不断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富裕、生态良好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以上就是我对亳州历年发展情况的汇报,希望大家能够对亳州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共同为亳州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亳州市谯城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困境及对策
亳州市谯城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困境及对策作者:桑锋来源:《山西农经》2020年第07期摘要:在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背景下,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物质保障。
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存在一定的发展困境,严重制约了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限制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通过加强组织保障、规范制度建设、城乡一体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农业现代化等途径,探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策,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谯城区;农村集体经济;现状;困境;发展对策文章编号:1004-7026(2020)07-0061-03; ; ; ;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1.32 ; ; ; ; 文献标志码:A1978年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一些农民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农村社区或突破社区界限,自发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及股份制等多种形式的经济组织,提高了组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
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以来,“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格局逐步形成。
在此背景下,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可以有力助推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1]。
1; 谯城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及特征谯城区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主要包括3种类型。
一是农村社区集体经济。
该类型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谯城区辖21个镇、238个村,2019年农村社区集体经济集体统一经营性收入达到100万元以上村1个(古井镇减店村);50万~100万元的村60个;30万~50万元的村71个;10萬~30万元的村106个,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见表1。
二是农村股份合作制经济。
该类型以“财产共有,产权明晰”为基本特征,农民以资金、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参与生产经营活动,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持股比例分红为辅的分配方式。
三是农村专业合作经济。
由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购销与经营的农民或经济组织按照自愿原则成立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共同应对市场竞争风险。
亳州市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基础数据分析报告
亳州市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基础数据分析报告亳州,这座位于安徽省西北部的城市,正以稳健的步伐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亳州的发展态势,我们对其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一、经济总量与增长近年来,亳州市的经济总量持续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亳州市地区生产总值(GDP)逐年攀升,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这一增长得益于亳州市积极推动产业升级,不断优化经济结构。
在产业方面,第一产业保持稳定发展,农业现代化水平逐步提高,特色农产品如亳州中药材的种植和加工规模不断扩大,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第二产业中,亳州市的制造业发展迅速,特别是在现代中医药制造、白酒酿造等领域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群优势。
众多知名药企和酒企的落户,为亳州的工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第三产业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服务业不断壮大,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亳州的中药材市场交易活跃,电商业务发展迅猛,有力地推动了商贸流通业的繁荣。
二、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亳州市在基础设施建设、工业投资和房地产开发等领域持续加大投资力度。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高速公路、铁路网络日益密集,为亳州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
同时,亳州市积极推进工业园区的建设,吸引了大量企业入驻,工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在房地产领域,亳州市的房地产开发投资稳步增长,商品房供应和销售相对平衡,有效地满足了居民的住房需求。
三、消费市场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亳州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增长,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逐渐转变,人们对品质生活的追求促使消费从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向中高端消费品和服务拓展。
汽车、家电等耐用品消费增长明显,文化、娱乐、旅游等服务性消费也日益成为消费的新热点。
亳州市的商业环境不断优化,大型商业综合体和连锁超市不断涌现,为居民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消费选择。
亳州发展前景怎么样
亳州发展前景怎么样亳州是安徽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安徽中部。
近年来,亳州市政府致力于推动亳州经济的发展,实施了一系列的发展战略,取得了不少成绩。
以下是亳州发展前景的分析。
首先,亳州作为安徽省的重点发展城市之一,享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吸引了大量投资。
此外,亳州市发展新兴产业,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吸引了众多科技型企业入驻,为亳州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
其次,亳州市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
亳州位于京沪铁路、京九铁路和陇海铁路的交汇处,交通便利,有利于企业物资的运输和市场的拓展。
此外,亳州市还有淮河和徐州运河两条主要水运通道,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物流选择。
再次,亳州市拥有丰富的资源优势。
亳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
此外,亳州市还有丰富的农业资源,是中国主要的粮食、棉花、油料生产基地之一,这为亳州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另外,亳州市还积极推进城市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亳州市以提升城市形象和居住环境质量为目标,进行了一系列的城市改造和建设工作。
同时,亳州市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通过城市对农业、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然而,亳州市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亳州市经济起步相对较晚,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另一方面,亳州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加强,特别是在交通、水电等方面。
此外,亳州市的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需要进一步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总体来说,亳州市的发展前景还是相当乐观的。
亳州市加大了对投资的吸引力度,通过政策和资源引导,吸引了大量的项目和企业入驻。
亳州市通过城市建设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改善了城市环境,提升了城市形象。
随着亳州市的发展,相信亳州市的经济将蓬勃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谯城区五大发展行动计划
谯城区五大发展行动计划
工作简报
第1期
区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2017年4月17日
《谯城区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正式印发
为深入贯彻落实《安徽省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亳州市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精神,推动我区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根据区领导批示精神和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谯城区十三五规划、第十二次党代会和第十七届人代会精神,牵头起草了《谯城区五大发展行动计划》。
该计划分为:指导思想、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保障措施七大部分,有27个专栏38个工程。
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的主要目标是,今后五年,促进经济持续又好又快发展,主要指标增幅和质量效益在全市发展方阵中走在前列,全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560亿元,年均增长9%以上,全面完成谯城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确保如期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美好谯城。
通过五年的努力,实现:创新驱动迸发生机、城乡发展协调推进、生态坏境持续改善、开放水平全面提升、民生保障更加有力。
现文件已正式印发,区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将联合五个专项推进小组的牵头单位就近期开展的工作进行交流汇报,商议下一步的行动部署,扎实推进我区五大发展行动计划。
亳州古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亳州古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中国古城市的保护和发展成为热议话题。
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古城之一,亳州古城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风景资源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亳州古城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亳州古城位于河南省亳州市,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古城内保存着大量的历史建筑和文物,如亳州市博物馆、太颖门、北涧桥等,这些古老而珍贵的遗产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参观。
古城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是亳国和宋国的重要都城,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亳州古城在保护和发展方面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亳州古城的保护工作相对滞后。
尽管亳州市政府一直将古城保护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但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扩张的需求,古城的保护工作并未得到足够重视。
城市发展对于古城保护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导致部分历史建筑因拆除或改建而遭受破坏。
其次,亳州古城的旅游开发还不够成熟。
尽管亳州古城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但其旅游开发相对较少,未能充分发挥其潜力。
亳州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进一步大力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提升古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游客,为亳州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
在未来,亳州古城面临着一些值得关注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首先,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亳州古城有机会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中国国内旅游市场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追求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旅游景点。
亳州古城可以通过加强宣传推广,提升游客体验,打造独特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游客。
其次,亳州古城可以借鉴其他成功的古城开发经验进行创新。
通过与其他古城的交流合作,亳州古城可以学习先进的城市规划和旅游开发经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同时,亳州市政府可以加强与相关的研究机构和专家的合作,进行古城保护和文化传承的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另外,亳州古城可以通过打造文化品牌和特色产业来推动经济发展。
在保护古城的基础上,可以发展与古城文化相关的产业,如旅游、文创产品等,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
亳州经济发展的总结与计划
亳州经济发展的总结与计划亳州作为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近年来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回顾过去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亳州市在2010年之后迅速崛起,实现了经济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转变。
未来亳州市的经济发展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但只要抓住机遇,制定合理规划,相信亳州的经济发展一定会迈上新的台阶。
亳州市的经济起步相对较晚,但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经济总量逐渐增大。
2019年,亳州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位居全省中下游,GDP增速首次进入全省前列。
这一系列成绩表明了亳州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的巨大进展,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亳州的经济发展离不开有力的政府支持和良好的投资环境。
亳州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入外资,推动了工业发展。
比如,近年来,亳州市引进了一批知名企业,如中石化、中国龙头集团等,拉动了地方工业的发展,并带动了就业增长。
此外,亳州市的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加大对教育、医疗、养老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升了市民的生活品质。
然而,亳州市的经济发展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亳州市的产业结构尚不完善,主要以传统工业为主,存在一定的产能过剩问题。
其次,亳州市的科技创新水平相对较低,缺乏具有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再次,亳州市的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阻碍了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最后,亳州市的人才流失问题较为严重,急需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因此,为了进一步推动亳州市的经济发展,有必要制定一系列合理的规划和举措。
首先,亳州市应该在产业结构上进行调整和升级,加快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引进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产业附加值。
其次,在科技创新方面,亳州市应该加大对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培育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
再次,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亳州市应该加大对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提升区域的发展条件。
最后,亳州市应该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通过引进优秀人才和培养本土人才,提升市民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引言亳州市位于中国安徽省中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近年来,亳州市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对亳州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进行详细分析,包括经济开展状况、社会根底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
1. 经济开展状况亳州市的经济在过去几年中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2024年,亳州市的GDP总量到达1000亿元,同比增长7.2%。
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奉献了10.5%、45.6%和43.9%的产值。
亳州市的农业开展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农业产值连续多年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农产品种植结构也日益优化。
现代农业的开展,为农民增加了有效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稳步开展。
亳州市的工业开展也十分活泼。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亳州市的工业增加值逐年增长。
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开展,为亳州市的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
2. 社会根底设施建设随着经济的开展,亳州市的社会根底设施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交通、能源、通信等方面的根底设施得到了全面的改善和完善。
在交通根底设施方面,亳州市加大了对公路、铁路和机场等根底设施的投资力度。
高速公路网络的完善,有效地缩短了亳州市与周边城市的距离。
铁路的拓展,加强了亳州市与其他省份的联系。
此外,亳州市也建设了现代化的机场,方便了人员和货物的运输。
能源供给方面,亳州市积极推进清洁能源的利用和开发。
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在亳州市得到了广泛应用,有效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通信设施的开展也非常迅速。
亳州市建设了高速宽带网络,提高了信息传输的速度和质量。
移动通信普及率也大幅提高,方便了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3. 产业结构调整亳州市在经济开展中,致力于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亳州市的产业结构不断向高附加值和新兴产业转型。
传统产业方面,亳州市加大了优势产业的改造和升级力度。
例如,钢铁、建材等传统产业在技术水平和环境友好性方面得到了改善。
亳州市谯城区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亳州市谯城区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建议亳州市谯城区是安徽省亳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地处皖豫皖鲁交界处,是中国中部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谯城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农业资源,一直以来都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区域。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谯城区的设施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亳州市谯城区的设施农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能够进一步推动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谯城区设施农业发展现状1.设施农业发展的成绩谯城区是典型的农业县,主要以小麦、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为主,同时也种植蔬菜、果树等经济作物。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谯城区的设施农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设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现代化温室大棚、滴灌设施等设施设备不断完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
设施农业产业逐渐壮大,一大批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和生产基地在该区域兴起,涉及蔬菜、鲜花、水果等多个品种,带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设施农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引进了一系列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改善了作物品质和增加了产量。
谯城区的设施农业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
设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虽然有一些现代化设施农业示范基地,但覆盖面相对较小,还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设施农业发展的品种单一,主要以蔬菜、水果为主,缺乏差异化发展。
设施农业的生产管理存在一些技术难题,缺乏专业的人才和技术支持,导致了一些生产管理失误和效益不佳的情况。
1.加大设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应加大设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现代化温室大棚、滴灌设施等设施的覆盖面积。
还要鼓励企业和农业合作社等社会资本参与设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推动设施农业基础设施的提档升级。
2.引进多样化的设施农业品种应鼓励引进多样化的设施农业品种,不仅可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差异化,还可以通过品种之间的轮作轮种,达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的目的。
3.加强设施农业技术支持应加强设施农业技术支持,提升管理经验和种植技术,开展培训和交流,吸收外部优质资源,提高生产效益和产品品质。
亳州可行性报告
亳州可行性报告一、背景亳州,位于河南省东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亳州正面临着诸多发展机遇和挑战。
本报告旨在分析亳州当前的发展情况,探讨未来可行的发展方向和策略,为亳州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现状分析1. 经济发展亳州市经济以农业为主,传统产业占比较大。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亳州的工业产值逐渐增加,但仍面临着产业结构单一、技术含量低、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2. 城市建设亳州市城市规划较为落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
城市绿化率较低,城市环境亟需改善。
3. 教育医疗亳州市教育资源相对匮乏,高等教育水平有待提高。
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高,医疗资源短缺。
三、发展建议1. 产业升级亳州可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发展新兴产业,提高产业附加值。
构建产学研用结合的创新体系,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2. 城市建设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优化城市规划布局,提高城市绿化率,改善交通拥堵问题。
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
3. 教育医疗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
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增加医疗资源供给,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四、可行性分析1. 经济可行性随着产业升级和城市建设的推进,亳州市经济潜力将逐步释放,经济增长速度有望提升。
新兴产业的发展将为亳州市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提升。
2. 社会可行性亳州市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的提升将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良好的城市环境和优质的公共服务将吸引更多人才和资金流入,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社会基础。
五、总结与展望亳州市作为河南省的重要城市,在面临发展机遇和挑战的时刻,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加大改革力度,推动全方位的发展。
本报告提出的建议是为亳州市未来发展指明方向,希望亳州市在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实现经济稳步增长、城市宜居化、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目标。
谯城区工业现状及发展规划
谯城区工业现状及发展规划一、工业经济现状(一)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近年来谯城区以扩大规模经济总量、提高经济质量为目标,加大经济运行调度力度,推进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培育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推动工业经济实现新突破,经济总量不断提升。
2004年-2008年,全区工业增加值由2004年11.52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34.9亿元,年均增长31.9%,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2008年已达30.5%,比2004年提高18个百分点;其中规模工业企业由2004年的43家发展到2008年的102家,规模工业增加值达由2004年的5.3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20.5亿元,年均增长40.2%;企业的外向度水平不断提高,进出口总额由2004年的316万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1738万美元,年均增长51.3%工业总投资不断加大,由2004年3.3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8.6亿元,年均增长26.9%。
(二)形成了较为齐全的工业门类和特色鲜明的支柱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 谯城区初步形成了行业较为完整、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
全区工业初步形成了医药制造、饮料制造、农副产品加工业、食品制造、化工、超硬材料及木材加工等产业,医药制造业、饮料酒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发展成为谯城区三大支柱产业,截止2008年底,全区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达到37家,完成现价产值28.8亿元;18家规模饮料酒制造业完成现价产值9.4亿元;12家规模农副产品加工业完成现价产值7.4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66.1%、-14.7%、50.9%。
三大产业完成现价产值占全区规模工业现价产值的比重为67.9%,拉动规模工业增长18.7个百分点。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也呈现较快的发展势头,增幅分别达40%、130%。
(三)积极实施“125”行动计划,打造谯城区工业企业甲级队全区涌现出像井中集团、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公司等一批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沪谯饮片厂、济人药业、永刚饮片厂、协和成药业、金不换白酒集团、亚珠集团、良夫面粉集团等企业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谯城区经济发展态势分析
谯城区简介:
亳州市谯城区位于安徽西北部,西、北、东三面分别与河南省的鹿邑、商丘、夏邑、永城交界,南与涡阳、太和接壤,面积222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2万公顷,人口158万,全区辖3个街道、20个镇、2个乡:花戏楼街道、薛阁街道、汤陵街道、古井镇、芦庙镇、华佗镇、魏岗镇、牛集镇、颜集镇、五马镇、十八里镇、谯东镇、十九里镇、沙土镇、观堂镇、大杨镇、城父镇、十河镇、双沟镇、淝河镇、古城镇、龙扬镇、立德镇、张店乡、赵桥乡。
谯城区经济概况:
2011年实现全区生产总值181亿元,是2006年的2.3倍,人均GDP实现了翻一番;财政收入突破12亿元,是2006年的5倍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3亿元,是2006年的4.8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亿元,实现了翻一番;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5000万美元,是2006年的4倍;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30.8:27.9:41.3优化调整为25.6:39:35.4,二产比重提高11个百分点。
2011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实施工业项目176个,完成投资42亿元;财政收入迈上10亿元台阶,超过12亿元,同比增长50%;,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50%、17.9%、20%。
全区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发展到132家,
2011年完成增加值35.5亿元,是2006年的3.7倍。
目前,全区有2家企业销售收入超10亿元,18家企业销售收入超2亿元,43家企业销售收入超亿元。
2011年谯城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60元,是2006年的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6095元,是2006年的2.13倍。
谯城区2012年发展目标:
谯城区地方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力争达到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0%;财政收入增长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力争全年引进项目220个,其中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0个,5亿元以上项目3个,10亿元以上项目1个;引进区外资金120亿元。
实施投资2000万元以上项目12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
2012年计划实施新建续建项目23个,总投资90亿元,今年计划投资31亿元。
其中新建项目16个,投资23.4亿元;续建项目7个,投资7.6亿元。
2012年,力争农业总产值达到80亿元,增长9.6%;粮食总产量93万吨以上,增长5%;肉蛋奶总产量15.5万吨,增长5%;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150亿元,增长25%,力促农民收入倍增。
谯城区外出务工情况及收入情况:
根据安徽省人社厅资料:2010年安徽外出务工人数总数达130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5950万的21.8%。
按照经济发展水平,谯城
区外出务工人口占比肯定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应该在25%-26%左右,谯城区现有人口人口158万人,外出务工人数在40万人左右。
根据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2010年资料:外出务工人员中22.9%外出人员在省内就业,77.1%的外出人员在省外就业,外出就业在县外省内的人均月工资水平1861元,外出就业在省外的人均月工资水平2086元。
性别和年龄构成:外出农民工以已婚青年男性为主。
分性别看,男性外出农民工占63.38%,女性占36.62%。
从年龄看,外出农民工以青壮年为主,19-22,23-25,26-30,31-40,41-50年龄段农民工分别占18.75%、14.69%、18.96%、23.70%、15.96%。
从婚姻状况看,已婚农民工占62.60%,未婚农民工占34.88%。
文化程度构成:外出农民工初中文化程度占大多数。
在外出农民工中,不识字、小学文化程度、初中文化程度、高中文化程度、中专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分别占外出农民工总数的 1.94%、8.52%、69.66%、11.35%、4.23%、4.30%。
谯城区十二五发展规化:
一、经济发展指标规划:十二五期间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0000元,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性目标。
二、经济结构发展规划: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一产提效,二产提速,三产提质,二、三产业贡献率不断提高。
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优
化为17:50:33,第二产业比重提高11.5个百分点。
三、城镇化发展规划:城镇建设突飞猛进。
主城区、小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功能进一步完善,全区城镇化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力争“十二五”末突破47%。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城乡居民收入规划:“十二五”期间储备项目投资规模突破2000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五年累计完成600亿元以上。
计划累计引进区外资金500亿元以上,农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
“十二五”末,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
实现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分别达到30000元和10000元。
五、城市发展规划:
1、加快涡北新城建设。
高起点规划设计,全面启动涡北约13.5平方公里的新区建设,建设成为区域性的城市综合功能区、特色产业物流区、休闲养生的宜居区。
2、南部新区建设,307省道以西,宋汤河以东,南二环以北,规划用地总面积为24.9平方公里。
空间结构确定为“一心、三组团、四轴、四带”。
“一心”为新区中心,是南部新区的公共设施集中的中心,以希夷大道和南一环路交叉口为中心的区域,集中了南部新区的商业金融、商务公寓、文化休闲等重要设施。
三组团是以汤王大道和京九铁路为界,将规划地区分为三个组团,即西部工业组团、中部综合组团和东部综合组团。
“四轴”为沿希夷大道、世纪大道、古井大道和南一环路城市发展轴。
希夷大道和世纪大道是从现状城区延伸
出来的发展轴线,也是联系规划区与城市的重要通道。
“四带”为沿东西向的凤尾沟、南北向的宋汤河、龙凤新河和京九铁路沿线绿化景观带。
其中沿凤尾沟和凤新河主要为公共绿地、街头绿带和滨水绿带,同时串联规划区的公园。
京九铁路绿化景观带主要为生态防护绿带。
六、建设特色小城镇:
根据各乡镇资源禀赋、自然地理、交通区位、发展基础,引导建设各具特色的精品城镇,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带动乡镇经济快速突破。
1、工业主导型城镇。
古井、十八里、魏岗、大杨等乡镇大力发展工业,构建多层次工业产业体系,增强对全区工业经济发展的贡献力。
2、旅游主导型城镇。
大力发展城父等乡镇旅游业,建设一批农家乐、水上游乐园等旅游项目。
3、农贸主导型城镇。
大力发展颜集、芦庙、牛集、张店等北部乡镇的蔬菜、烟叶种植和特色养殖,壮大木材加工产业。
4、城郊服务型城镇。
大力发展十九里镇、赵桥乡、十河镇、华佗镇等城郊服务型城镇。
十九里镇发挥中药材种植优势,打造道地中药材产加销一条龙服务基地。
十河镇、赵桥乡、华佗镇抓住南部新区和北部新城规划建设机遇,努力打造全市精品“卫星镇”。
七、支柱产业发展规划:
1、以药兴区战略。
全力打造安徽(亳州)现代中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品牌,进一步巩固提升全国最大的中药材规范种植基地、加工制造
基地、集散基地,努力培育药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壮大企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积极发展新医药,引导药企走精深加工之路,进一步完善制药工业体系,将中医药产业培育成为全省重点产业。
2、工业突破战略。
(1)依托千年酒乡的传统优势,大力实施白酒振兴计划,加快产业结构优化与技术改造升级,加强品牌建设和新产品开发,提升白酒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2)推动传统的“初加工、粗加工”向“深加工、精加工”转变,将农产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包括:粮食精深加工、畜禽产品加工、养生食品加工、木制品生产等。
(3)按照领军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思路,主攻市场前景广阔、增长速度快、带动能力强的新产业。
包括:纺织服装加工、电子信息、印刷包装、新能源、医药设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