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性瘫痪的临床表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性瘫痪的临床表现
脑性瘫痪的临床表现有多种多样,由于类型、受损部位的不同而表现各异。

若同时存在两种类型,则表现更为复杂。

即使单一类型,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现也不一样。

虽然临床表现错综复杂,但脑性瘫痪患儿一般都有以下四种表现。

1.运动发育落后,主动运动减少
运动发育落后表现在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两方面。

判断运动发育是否落后的指
标很多,每个动作在不同的年龄表现有不一样,但一些主要指标在临床应用时
应熟练掌握。

正常小儿3个月时能抬头;4~5个月时能主动伸手触物,两手能
在胸前相握,安静时能在眼前玩弄双手;6~7个月时会独自坐在较硬的床面不
跌倒;8~10个月时会爬,爬时双手上肢或下肢交替向前移动;1岁时能独自站
立;1岁~1岁半是能行走。

脑性瘫痪患儿在上述年龄阶段一般都不能达到正常
小儿水平。

脑性瘫痪患儿在新生儿时期常表现为动作减少,吸吮能力及觅食反
应均差。

正常3个月小儿仰卧位时常有踢脚、蹬踏样动作。

正常4~5个月的小
儿上肢活动很灵活,脑性瘫痪患儿上肢活动较少。

2.肌张力异常
肌张力是安静状态下肌肉紧张度,通过被动地屈曲、伸直、旋前、旋后肢体,
了解其肌张力。

可握住婴儿的前臂摇晃手,根据手的活动范围了解上肢肌张力。

侧下肢张力可握住小腿摇摆其足,根据足活动的范围判断其张力,张力低时,
摇晃手足时手足甩动的范围大,张力高时,活动范围小。

还可很据关节活动范围大小来判断,被动运动关节若活动范围大,说明及张力低,关节活动范围小,活动受限说明及张力高。

了解上肢肩关节活动范围
可检查“围巾征“,观察肘关节与躯干正中线的关系,了解下肢肌张力可检查
外展角、腘窝角、足跟触耳试验及足背屈角。

检查肌张力时还可以通过“牵拉试验’’来了解,此项检查容易掌握。

握住小儿双手,将其从仰卧位拉成坐位,观察头后垂的情况可了解颈背肌肉
张力。

肌张力的发育过程表现为新生儿时期屈肌张力增高.随着月龄增长,
肌张力逐渐减低转为正常。

所以一些不太严重的痉挛件脑性瘫痪,在6个月
以内肌张力增高并不明显,有时造成诊断困难。

但一严重的痉挛型脑性瘫
痪患儿仍可在6个月以内表现出肌张力异常增高。

痉挛性脑性瘫痪肌张力增高表现为“折刀式”,但需注意在检查是如反
复连续多次屈伸肢体,则“折刀”的感觉逐渐不太明显。

手足徐动型在。

1岁
以内往往无肌张力增高,随着年龄的增加而表现出来。

共济失调型肌张力不
增高,肌张力低下型则表现为肌张力低下,关节活动范围增加,但腱反射活
跃或亢进。

检查肌张力时要注意,一些年龄较大、病程较长的患儿,由于关
节挛缩,以致关节活动受限,不要误认为是肌张力增高
3.姿势异常
脑性瘫痪患儿异常姿势有多种多样,与肌张力异常及原始延迟消失有关。

(1)俯卧位。

婴儿时期(3~4个月以后)表聊为俯卧位付时屈肌张力明
显增高,四肢屈曲,臀部高于头部或不能抬头,双上肢不能支撑躯干,肩部
着床,臀部高举,或上肢内旋、屈曲,两手握拳。

下肢伸直,内收内旋,是
尖朝内。

(2)仰卧位。

头后仰,下肢伸直,有时呈角弓反张姿势。

由于不对称
紧张性颈反射持续时间延长(正常小儿4~5个月时消失),表现为头转向一
侧时,枕部的一侧上肢及下肢呈屈曲状,面部一侧上下肢伸直,有点呈拥抱
反射状姿势,有时呈双下肢伸直。

四肢肌张力低下.仰卧位时腕、肘、肩、
髋、膝、踝等均可同时平置于床面,呈青蛙仰卧状。

(3)由仰卧位牵拉成坐位。

小儿仰卧位,检查者握住小儿双手,缓缓从仰卧位拉成坐位,观察在牵拉过程中姿势的变化。

正常小儿4~5个月时头即不再明显后垂,两上肢能主动屈曲。

3~4个月以后的脑性瘫痪患儿可表现为躯干拉起,但头后垂;一侧限制伸直,足跖屈。

(4)直立位。

正常3~4个月的小儿当扶其腋下呈直立悬空位时,表现为双下肢屈曲,6个月扶成直立位时,下肢能支持体重。

脑性瘫痪患儿直立悬空位时往往两下肢内旋、伸直、足尖下垂,两下肢由于内收肌张力增高表现为两腿交叉成剪刀状。

脑性瘫痪患儿直立位时,头、脊柱、足跟往往不能保持在一条垂直线上,宽腰部侧弯;或表现为两腿内旋,漆半屈,下肢呈X形,足尖着地。

4.反射异常
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深反射(漆反射、肱二头肌反射、跟腱反射等)活跃或亢进,有时还可引出踝阵挛。

脑性瘫痪患儿神经反射常表现为原始反射延缓消失、保护性反射减弱或延缓出现。

(1)拥抱反射。

即MORO反射,正常小儿出生后即出现,6个月时消失,如出生后3个月内不出现或6个月后仍不消失均属异常,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此反射活跃,但若肌张力极度增高时,此反射也不能引不出。

(2)交叉伸展反射。

小儿仰卧位,按住一侧膝部使下肢伸直,并刺激此侧足底,出现另侧下肢先屈曲后伸展动作。

此反射,出生后即出现,正常情况下1个月后消失。

若2个月后仍存在,支持脑性瘫痪诊断。

(3)不对称颈紧张反射。

正常情况下出生后1个月以内明显,4~5个月时消失。

脑性瘫痪患儿持续时间明显延长,此反射的存在阻碍了患儿翻身动作的发育。

例如当患儿向右翻身时,头转向右侧,但随之右臂外展伸直,一致不能向右翻身。

(4)握持反射。

正常情况下2~3个月逐渐消失,痉挛型脑性瘫痪时持续时间延长,手经常呈握拳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