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总结

合集下载

大学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学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学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学化学是一门涵盖广泛、内容丰富的学科,对于许多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是重要的基础课程。

以下是对大学化学常见知识点的总结。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质量数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电子在原子核外分层排布,遵循一定的规律。

能层分为K、L、M、N 等,能级有 s、p、d、f 等。

电子填充遵循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同一周期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二、化学键与分子结构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由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形成的,通常在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之间形成。

共价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分子结构包括分子的形状和极性。

常见的分子构型有直线型、平面三角形、四面体等。

分子的极性取决于分子的空间结构和键的极性。

三、化学反应热力学热力学第一定律指出能量守恒,即ΔU = Q + W,其中ΔU 是内能变化,Q 是吸收或放出的热量,W 是做功。

焓变(ΔH)是化学反应中热量变化的一种度量。

对于恒压过程,ΔH = Qp。

熵(S)是系统混乱度的度量,熵增有利于反应自发进行。

吉布斯自由能(ΔG)是判断反应自发进行的重要热力学函数,当ΔG <0 时,反应自发进行。

四、化学反应动力学反应速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浓度、温度、压强(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催化剂等。

浓度越大、温度越高、压强越大(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反应速率通常越快。

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路径,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五、化学平衡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达到动态平衡,此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

大学化学知识点简单总结

大学化学知识点简单总结

大学化学知识点简单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以及能量变化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

它对我们生活和工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将大学化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做一个简单总结。

一、化学基本概念1. 原子结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电子则围绕原子核运动。

原子的质子数即为元素的原子序数,而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数则为元素的质量数。

原子的电子层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2.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所组成的物质,而化合物则是由不同元素原子按一定比例组成的物质。

元素可按周期表排列,而化合物则具有特定的成分和性质。

3. 化学键:原子间的连接力称为化学键。

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由正负电荷之间的吸引力形成,共价键则是通过共享电子实现的,而金属键是金属中的电子云与金属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4. 物质的性质:物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硬度、熔点、沸点等,而化学性质则包括反应性、易燃性等。

这些性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区分各种物质。

二、化学反应1. 反应类型:化学反应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双替反应等。

不同类型的反应有不同的特点和化学方程式。

2. 反应平衡:化学反应达到一定平衡态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一定比例。

平衡常数用来描述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

3. 反应速率:反应速率受到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化学动力学研究了反应速率和反应速率方程的相关内容。

三、化学物质的性质1. 酸碱性:酸碱度是描述物质酸碱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PH值用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

强酸和强碱在水中完全离解,而弱酸弱碱则只部分离解。

2. 氧化还原: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的一种重要类型。

氧化剂能够氧化其他物质,而还原剂则能够还原其他物质。

氧化还原反应会伴随着电子的转移。

3. 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性质: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具有不同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大学生有机化学实验报告总结(4篇)

大学生有机化学实验报告总结(4篇)

大学生有机化学实验报告总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课程。

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很强,因此实验就显得非常重要。

刚开始做实验的时候,由于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不好,在实验过程遇到了许多的难题,也使学生们感到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自己看书,独立思考,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也就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在做实验前,一定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吃透,因为这是做实验的基础,实验前理论知识的准备,也就是要事前了解将要做的实验的有关资料,如:实验要求,实验内容,实验步骤,最重要的是要记录实验现象等等.否则,老师讲解时就会听不懂,这将使做实验的难度加大,浪费做实验的宝贵时间。

比如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氯气的的实验要清楚各实验仪器的接法,如果不清楚,在做实验时才去摸索,这将使你极大地浪费时间,会事倍功半。

虽然做实验时,老师会讲解一下实验步骤,但是如果自己没有一些基础知识,那时是很难作得下去的,惟有胡乱按老师指使做,其实自己也不知道做什么。

做实验时,一定要亲力亲为,务必要将每个步骤,每个细节弄清楚,弄明白,实验后,还要复习,思考,这样,印象才深刻,记得才牢固,否则,过后不久就会忘得一干二净,这还不如不做.做实验时,老师会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教给学生,拓宽学生的眼界,使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那么的广泛.学生做实验绝对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看法,这样就要有充分的准备,若是做了也不知道是个什么实验,那么做了也是白做。

实验总是与课本知识相关的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减少操作的盲目性提高实验效率的保证,有的人一开始就赶着做,结果却越做越忙,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在做实验时,开始没有认真吃透实验步骤,忙着连接实验仪器、添加药品,结果实验失败,最后只好找其他同学帮忙。

特别是在做实验报告时,因为实验现象出现很多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将会很难的继续下去,对于思考题,有不懂的地方,可以互相讨论,请教老师。

大学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学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学化学知识点总结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原子的组成:质子、中子、电子-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 -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应用- 元素周期律:族和周期的性质变化2.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的形成与性质-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 分子轨道理论基础- 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3. 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反应的类型:合成、分解、置换、还原-氧化 - 化学平衡:勒夏特列原理- 反应速率:碰撞理论、活化能、催化剂- 化学动力学的基础4. 酸碱与电化学- 酸碱的定义:阿伦尼乌斯、布朗斯特-劳里- pH和pOH的概念及其计算- 缓冲溶液的制备与作用- 电化学电池:伏打电堆、电解质溶液5. 溶液与胶体- 溶液的组成与性质- 溶度积与沉淀-溶解平衡- 胶体的性质与应用- 表面张力与表面活性剂6. 热力学与化学能量- 热力学定律:能量守恒、熵的概念-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热力学循环- 化学势能与能量的储存与释放- 能量转换效率与能量守恒7. 有机化学-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与命名- 碳的杂化轨道理论- 有机反应类型:取代、加成、消除、重排- 生物分子的化学: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8. 无机化学- 无机化合物的分类与性质- 配位化学:配体、配合物、配位键- 过渡金属的配位化合物- 无机合成与材料化学9. 分析化学- 定性与定量分析- 光谱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 - 色谱分析: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薄层色谱- 质谱分析与联用技术10. 实验室安全与化学信息- 实验室安全规范与事故处理- 化学品的储存与废弃- 化学信息检索与科学文献阅读- 科学研究方法与伦理这个概要提供了大学化学课程中的主要知识点,您可以根据这个框架来撰写详细的文章,每个部分都可以扩展为一个章节,详细介绍每个概念和相关的化学原理。

记得在撰写时保持语言的清晰和准确,确保逻辑连贯,并且格式规范。

大学普通化学知识点期末总结

大学普通化学知识点期末总结

生物分子:介绍有机 化学中的生物分子, 如蛋白质、核酸、糖 类和脂质等。
生物化学反应:介绍有 机化学中的生物化学反 应,如氧化还原反应、 水解反应和酯化反应等。
生物分子结构与功能: 分析生物分子的结构与 功能关系,如蛋白质的 结构与功能、核酸的结 构与功能等。
生物化学反应机理:探 讨生物化学反应的机理, 如酶的作用机理、光合 作用的机理等。
色谱分析法: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使不同物质在 色谱柱上分离,通过检测器检测分离出的组分并进行定量分析。
仪器分析方法与原理
仪器分析方法的 分类:电化学分 析法、光谱分析 法、色谱分析法 等
仪器分析方法的 原理:以物理或 化学方法为基础, 通过测量待测物 质与仪器之间的 相互作用来进行 分析的方法
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反应动力学与热力学
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活化能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反应自发 性的关系
酸碱反应与pH值计算
酸碱反应: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生成水和盐 pH值定义:表示溶液酸碱度的数值,范围通常为0-14 pH值计算:通过氢离子浓度计算,公式为pH=-lg[H+],其中[H+]表示氢离子浓度 酸碱指示剂:用于指示溶液酸碱度的物质,如酚酞、甲基橙等
仪器分析方法的 应用:在化学、 生物、医学等领 域中用于测定物 质的组成、含量 和结构等
仪器分析方法的发 展趋势:随着科技 的不断进步,仪器 分析方法也在不断 发展,未来将更加 注重高灵敏度、高 精度和高可靠性等 方面的研究
样品处理与实验误差
样品处理: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对样品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制备。
分析化学基础

化学大学生实训总结报告

化学大学生实训总结报告

一、引言随着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化学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为期一个月的化学实训。

通过这次实训,我对化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锻炼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以下是我对本次实训的总结。

二、实训目的1. 深入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2. 提高化学实验技能,培养严谨的实验态度;3. 增强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4. 了解化学在实际生产、科研和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三、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包括仪器的使用、试剂的配制、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等;2. 常见化学实验:如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等;3. 化学分析实验:如水质分析、土壤分析等;4. 化学实验设计: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报告。

四、实训过程1. 实训准备:在实训开始前,我们了解了实训的目的、内容、要求等,并预习了相关理论知识。

2. 实训实施: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我们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3. 实训总结:实验结束后,我们整理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经验。

五、实训收获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训,我对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2. 提高实验技能:在实训过程中,我掌握了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等实验技能,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操作水平。

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在实训中,我们分工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4. 增强沟通能力:在实训过程中,我们与实验教师、同学进行交流,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

5. 了解化学应用:通过实训,我认识到化学在实际生产、科研和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了我对化学的兴趣。

六、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部分同学对实验操作不够熟练,实验数据记录不够规范。

大学基本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学基本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学基本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及与能量的关系。

作为大学生,基本化学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是为了拓宽自己的学识面,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

本文将从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物质的组成、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化学反应等方面对大学基本化学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化学的基本概念1.1 物质物质是宇宙万物的统称。

它是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要素,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变化而改变其组成和性质。

1.2 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及能量变化规律的科学。

它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及能量变化规律等方面的知识。

1.3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由于相互作用而发生的化学变化。

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以及物质结构的改变。

1.4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反应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它一般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信息。

1.5 元素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构成的物质。

目前已经发现的元素共有118种。

元素通过原子序数和原子量等特征进行分类。

1.6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以一定的化学式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的成分是固定的,其化学性质是由其组成元素的种类和比例决定的。

二、化学物质的组成2.1 原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它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等组成。

每种元素都有自己独特的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2.2 分子分子是构成化合物的基本单位。

它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以共价键结合而成。

分子根据构成的原子种类和比例的不同,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2.3 离子离子是由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带电荷的物种。

阳离子通常指失去电子的金属原子或含有金属离子的化合物,阴离子通常指获得电子的非金属原子或含有非金属离子的化合物。

2.4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电子层数和电子分布规律来排列元素的一张表格。

它按照周期性律和元素特性等规律排列,对元素的性质和周期性规律进行了归纳总结。

化学实习总结(9篇)

化学实习总结(9篇)

化学实习总结(9篇)化学实习总结(精选9篇)化学实习总结篇1一、实习的目的和意义“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工科专业,是与实际生产联系紧密的一个专业。

所以我们在本科的四年的学习中,不仅要掌握化工相关的理论知识,跟要理论联系实践,逐渐接触实际的工业生产过程,为将来毕业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次的认识实习课正是我们面向实践的一地步,让我们实地参观常见机械,了解电工知识和技能,了解工件生产的基本流程。

大二的时候我们已经学习了《化工导论》和《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这两门课,对常见的机械零件(如内外螺纹紧固件、轴、齿轮等)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仅仅是停留在书本图片上的认知。

此次去材料所的认识实习,让我们对机械设备、机械零件有了立体的、感性的认识。

认识实习的目的是理论联系实际,使课堂的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中的机械设备密切结合,使学生加深理解已学过的机械设计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在实习中初步培养学生对机件和机械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读懂复杂图纸的能力;为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为下一步专业课程的全面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实习的收获虽然我们再之前的课上了解过相关知识,但毕竟是纸上谈兵。

这次认识实习课程,让我了解了常用机床类型,金属切削加工的过程,对车刀的结构和形状、车刀的磨制有课一定的认识;了解了钳工操作的特点和作用,认识了锯、丝攻和攻丝等基本钳工操作工具。

通过这次认识实习,我亲眼看到了机械设备,亲眼看到了机械零件的加工过程,使我对机械设备、机械零件有了立体的、感性的认识,加深了对《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我今后读懂复杂图纸,有利于提高我的工程设计的能力。

四、实习所得到的感想短短不到两个小时的认识实习,让我感觉意犹未尽。

这次的认识实习,让我对我是一名工科学生有了实感,让我懂得了作为一名工科学生,仅仅是学好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工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面向生产面向实际应用的一门学科,我们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更要理论联系实践,真实地了解实际的工业生产过程,才能学以致用,成为一名合格的工科学生。

大学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学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学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基础知识1、化学的定义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它研究的是物质的微观世界。

2、物质的基本分类物质有元素和化合物两种基本分类。

元素是由原子构成的最简单的物质,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成分。

而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以一定的化学方式结合而成的物质,它们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

3、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原有物质消失,新物质形成的过程。

化学反应一般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

在化学反应中通常涉及到原子之间的重组、分子的断裂和生成等变化。

4、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符号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简写方法。

它包括反应式、生成物和反应物等元素。

同时,方程式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也要保持平衡。

5、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

物理变化是指改变物质的外在性质,如形状、颜色、状态等,而原有物质的化学性质并未改变。

化学变化是指原有物质消失,新的物质形成,这是一种微观世界的变化。

6、化学量和化学计量化学量是用物质的质量表示的,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概念。

而化学计量是在实验中通过实际计量计算出来的化学量。

在化学反应中,各种物质的摩尔数以及化学量的匹配关系都是非常重要的。

7、原子结构和周期表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由原子核和围绕核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电子则以云层方式围绕着原子核。

同时,元素根据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排列在周期表中,同族元素具有相近的化学性质。

8、离子和化合物离子是由原子或分子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形成的带电粒子,它们有正离子和负离子之分。

而化合物则是由离子按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其特点是具有电中性和不稳定性。

9、原子结合和分子原子通过化学键形成原子结合,如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等。

而分子则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以共价键相互联系而形成的。

10、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状态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

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物质会发生相变,如气体变成液体(液化)、液体变成气体(汽化)等。

大学的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学的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学的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转化和应用的科学。

它是自然科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也是大学学习中的一门重要学科。

化学知识的学习对于理解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科学技术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大学化学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1. 化学基本概念化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物质、化学元素、化合物、原子结构等内容。

物质是组成宇宙的基本单位,它包括元素和化合物。

化学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一类物质,它们通过化学反应不能分解成更简单的物质。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学物质,它们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分解成更简单的物质。

原子是物质的最小的构成单位,它包括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由化学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升序排列的表格。

它是化学元素性质规律的总结和分类,是化学知识中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

元素周期表被分为周期和族两个基本部分。

周期表示元素的电子层数,族表示元素的电子层的外层电子数。

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个元素都有自己的原子序数、原子量、元素符号等基本信息。

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对于理解元素性质、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元素反应规律都非常重要。

3.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原子之间形成化合物的重要基础。

常见的化学键包括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和氢键等。

共价键是由共享电子形成的,是化合物中最常见的化学键类型。

离子键是由正负电荷吸引形成的,是离子化合物中的化学键类型。

金属键是由金属元素形成的,是金属化合物中的化学键类型。

氢键是由氢原子与其他原子之间形成的相互作用。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最小的化合物单位,它由化学键相互连接而成。

分子结构包括分子的形状和空间排列等内容,它是影响分子性质的重要因素。

4.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化学变化的过程,它包括化合物的形成、分解、物质转化等基本类型。

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大学入学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学入学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学入学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基础知识1. 原子结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元,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

原子是化学元素的基本单位,每个元素由一种原子组成。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家们对各种元素进行了总结和分类的产物。

元素周期表依据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元素,能够清晰地展现元素之间的周期性规律和性质。

3.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连接,根据共用电子数的不同,可以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4.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化学变化的过程,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单质与化合物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

5.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的氧化态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

6. 物质的状态物质的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不同状态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7. 酸碱盐酸是指具有酸性的物质,碱是指具有碱性的物质,盐是酸和碱中和而成的产物。

8. 化学计量化学计量是指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关系、物质的物质关系等。

9. 化学式和化合价化学式是指用原子符号表示化合物元素种类和原子数量的一种记号方式,而化合价是元素在化合物中的氧化态。

10.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或物质的量之间的比例保持不变的状态。

11. 酸碱平衡酸碱平衡是指在溶液中,酸碱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12. 锂电池原理锂电池是一种利用锂金属或锂化合物作为正极材料的电池,它主要包括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等组成部分。

13.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指的是在单位时间内化学反应中的物质转化量。

14. 氧化还原电位氧化还原电位是指物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所具有的电化学活性的性质。

15. 配位化学配位化学是指过渡金属化合物中,配位子和中心金属离子之间的相互结合作用。

16. 化学反应动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的科学。

17. 化学反应热力学化学反应热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热效应和热平衡的科学。

关于大学化学的知识点总结

关于大学化学的知识点总结

关于大学化学的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1. 化学的定义和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以及其与能量的关系的一门自然科学。

在化学中,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各种物质,包括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2. 物质的分类物质根据其组成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两大类。

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它们不能被分解为更简单的物质。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不同元素通过化学反应结合而成的物质,它们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分解为更简单的物质。

3.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原子是化学元素的最小单位,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排列的表格,它描述了元素的基本性质以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

二、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是一种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它可以导致物质的性质、组成或结构发生改变。

化学反应的主要特征是能量的转化和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量的一致性。

2.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平衡态下,反应速率和生成物的浓度都保持不变,但反应仍在进行。

三、化学键和分子结构1. 化学键的类型和性质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它们负责保持原子之间的连接。

化学键可以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三种。

离子键是由离子之间的静电力相互作用产生,共价键是由原子之间的电子共享产生,金属键是由金属中自由电子的运动引起的。

2. 分子结构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形成的。

分子结构描述了分子中原子的相对位置和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

不同分子的结构会影响其物理和化学性质。

四、化学性质和反应1.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是物质在不改变其组成的情况下所表现的属性,包括颜色、硬度、密度和熔点等。

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的属性,包括与其他物质的反应性、氧化性和还原性等。

2.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原子或离子之间电子的转移导致物质的氧化和还原现象。

大学化学基础期末总结

大学化学基础期末总结

大学化学基础期末总结【引言】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以及与能量的交互关系的科学。

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自然科学学科,化学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大学化学基础课程作为大学学习的重要一门课程,对学生的科学素质、学科基础、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对整个学期所学内容的总结和回顾,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化学知识,加深对化学的兴趣,以及为今后学习更高级的化学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知识回顾】本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1.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我们首先学习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如物质、能量、化学反应等,并了解了化学中的基本规律,如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

这些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对于我们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2.元素、化合物和化学式我们学习了元素的概念和特性,了解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的分类。

同时,我们学习了化合物的概念和性质,并掌握了化学式的书写和命名规则。

这些知识对我们理解元素和化合物的组成和性质,以及进行实验和研究都有重要的帮助。

3.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我们学习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并了解了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

通过学习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化学反应的结果,并进行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控。

4.溶液、酸碱和氧化还原反应我们学习了溶液的概念和性质,并了解了酸碱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特点和应用。

通过学习溶液、酸碱和氧化还原反应,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在生活和实验中的应用,如水处理、药物制造、金属加工等方面。

5.有机化学基础我们学习了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结构特点,了解了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性质。

通过学习有机化学基础,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有机化学在生物、医药、化工等领域的重要性,并为以后学习更深入的有机化学课程打下基础。

【二、实验操作】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外,我们还进行了多次实验操作。

在实验中,我们学会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安全措施,如称量、溶解、过滤、析出等。

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一、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1. 原子结构概述:原子的组成、原子核和电子的性质。

2. 元素周期律:周期表的组成、周期和族的特点。

二、化学键和化合价
1. 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概念和特点。

2. 化合价:原子的单、双、三、四价以及过渡元素的化合价。

三、晶体结构和晶格常数
1. 晶体结构:离子晶体和共价晶体的结构特点。

2. 晶格常数:晶体的晶胞、晶格常数和晶面的表示方法。

四、溶液与溶解度
1. 溶液的概念和组成:溶剂和溶质的概念。

2. 溶解度:溶解度与温度、压力和溶剂种类的关系。

五、配位化合物
1. 配位数和配位键的概念。

2.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结构特点。

六、酸碱理论
1. 酸和碱的定义和性质。

2. 酸碱中和反应和酸碱指示剂的使用。

七、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
1.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状态。

2. 化学平衡的平衡常数和影响平衡的因素。

八、电化学
1. 电解和电解质的概念。

2. 电池的构成和电动势的计算。

以上是大学无机化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需了解更多详细内容,请参考相关教材或课程资料。

大学化学课程知识点总结

大学化学课程知识点总结

大学化学课程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基础知识1.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同一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物质。

化学式表示了化合物中各元素的种类和数量。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序数排列的元素表。

它分为主族元素、副族元素、过渡元素、稀有气体等。

周期表的周期表示了元素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3. 原子结构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原子的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而原子的中子数等于原子的质量数减去原子的质子数。

电子环绕在原子核周围。

4. 结构和化学键原子通过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方式连接在一起,形成分子或晶格。

共价键是由原子共享电子形成的,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形成的,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的电子云共享形成的。

5.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指不改变物质本质的性质,如颜色、形状、密度等;化学性质指能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性质,如燃烧、溶解、氧化等。

6.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由原子或离子间的重新组合而形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化学反应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等。

二、溶液和物态变化1. 溶液溶液是由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

溶液中溶质的几何浓度可以用质量浓度、摩尔浓度、体积浓度等表示。

2. 气体的溶解气体能溶解在液体中,溶解度和气压、温度有关。

亨利定律和气液平衡描述了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规律。

3. 固液溶解度固体和液体能够形成溶液,溶度受温度影响。

饱和溶液指在一定温度下已经溶解了最大量溶质的溶液。

4. 溶解热溶解过程中会产生或吸收热量,称为溶解热。

溶解热可以用来计算溶质在过饱和溶液中析出的条件。

5. 物态变化物质的物态变化包括升华、凝固、融化、汽化、凝华等过程。

这些过程涉及到物质的热力学和热动力学性质。

三、原子结构和化学键1. 原子量和摩尔质量元素的原子量是其相对原子质量,化合物的摩尔质量是其分子质量。

原子量和摩尔质量可以用来计算化学式中原子的个数和配比。

2. 电子排布原子的电子分布规律包括泡利不相容原理、奥地利规则和陆贞福规则。

大学基础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学基础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学基础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以及与能量的关系的自然科学。

它是物理学的姊妹科学,而与生物学、地质学、环境科学等学科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大学化学教育中,我们将学习并掌握一系列的基础化学知识,这些知识将成为我们理解并解释自然界现象的基础。

因此,在本文中,我们将对一些大学基础化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概述,以便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一、化学元素与周期表1. 化学元素化学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

每个元素都具有独特的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

目前已知的元素共118种,其中92种是自然发现的,其他的是人工合成。

2. 周期表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的一张表格,它按照元素的化学性质将元素分类,从而便于人们理解和记忆。

周期表的布置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量以及其他一些性质进行的分类。

周期表的主要分区有主族元素、次族元素、过渡金属元素和稀土元素。

二、化学键1. 原子间相互作用原子间的相互作用是化学反应的基础。

原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分子和化合物。

在化学键中,原子通过共价键、离子键或金属键相互结合。

2. 共价键共价键是一种通过原子间共享电子而形成的化学键。

通常,元素的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在一起形成分子,分子是化学反应的基本单位之一。

共价键的性质取决于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异,电子的共享方式和键的长度。

3. 离子键离子键是一种通过正负离子间的静电作用而形成的化学键。

通常,金属原子会失去电子成为正离子,而非金属原子会得到电子成为负离子。

正负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将它们结合在一起形成离子晶体。

4. 金属键金属键是一种通过自由电子在金属原子之间的弥散而形成的化学键。

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高度流动和活动,形成了一种自由电子气态,使金属具有典型的导电、热导和延展性等性质。

三、酸碱反应和溶液1. 酸碱理论酸碱理论是描述溶液中酸碱反应的理论。

按照质子转移的方式,酸碱理论包括了布朗斯特-劳里理论(质子转移)和刘易斯理论(电子对转移)。

大学有机化学重点知识总结

大学有机化学重点知识总结
3
SN1反应—碳正离子稳定性
3.下列卤代烃与AgNO3/醇反应活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 ( )>( ) >( )>( )
d
c
a
b
13.下列卤代烃进行SN1反应的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为: ( )>( )>( )>( )
立体化学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演讲人姓名
根据化合物的名称写出其Fischer投影式。 根据化合物的其它立体结构式写出其Fischer投影式。
1.熟练掌握Fischer投影式规则,应做到:
“十”的含义:交叉点表示手性C,四个端点连四个不同的基团(即将手性C原子置于纸面); 碳链竖置,且编号小者置于上端; 四个基团的空间关系:“横”前“竖”后。
合成:
分析:
*
合成:
掌握酚的系统命名法。

芳环名称 + “酚”
酚的制备。 在合成中应用较多的是磺化碱融法。
酚的化学性质
度对位, 高温165度邻位
4.酚的酸性大小
(1) 苯环上连有吸电子基,酸性增强; 供电子基,酸性减弱;
*
亲核取代 消除
01
与金属Mg反应,掌握格氏试剂的制备。
02
反应历程 理解SN1、SN2、E1、E2历程及影响因素
SN1反应与SN2反应
反应类型
SN1
SN2
反应机理
单分子反应
双分子反应
反应速率
V = K [ R-X ]
V = K [ R-X ] [ Nu:]
反应步骤
分两步完成
一步完成
有无活性中间体生成
Fischer投影式的书写:
任意两个基团调换偶数次,构型不变。 任意两个基团调换奇数次,构型改变。

化学专业实践个人总结(模板3篇)

化学专业实践个人总结(模板3篇)

化学专业理论个人总结(模板3篇)化学专业理论个人总结篇一根据本学期开设的化工原理课程,实地理解实际消费中的化学工艺流程,稳固所学的化工原理知识,进步实际动手和操作才能。

在实习中体会化工行业的工作,学习一些高层知识,激发自己对专业的热爱和求知欲,对自己将来的工作有了一个明确的目的。

20xx年x月x日—20xx年x月x日。

xx省xx产业集聚区。

xx化工。

自硫铵工段来的煤气,进入终冷塔分二段用循环冷却水与煤气逆向接触冷却煤气,将煤气冷到一定温度送至洗苯塔。

同时,在终冷塔上段参加一定碱液,进一步脱除煤气中的h2s。

下段排出的冷凝液送至氰污水处理工段,上段排出的含碱冷凝液送至硫铵工段蒸氨塔顶。

从终冷塔出来的煤气进入洗苯塔,经贫油洗涤脱除煤气中的粗苯后送往各煤气用户。

由粗苯蒸馏工段送来的贫油从洗苯塔的顶部喷洒,与煤气逆向接触吸收煤气中的苯,塔底富油经富油泵送至粗苯蒸馏工段脱苯后循环使用。

从终冷洗苯装置送来的富油进入富油槽,用富油泵依次送经油汽换热器、贫富油换热器,再经管式炉加热后进入脱苯塔,在此用再生器来的直接蒸汽进展汽提和蒸馏。

塔顶逸出的粗苯蒸汽经油汽换热器、粗苯冷凝冷却器后,进入油水别离器。

分出的粗苯进入粗苯回流槽,部分用粗苯回流泵送至塔顶作为回流液,其余进入粗苯中间槽,再用粗苯产品泵送至油库。

化学专业理论个人总结篇二此次实习,主要针对的是我们学校所开设的理论课程,将理论联络实际,以理论指导理论,以理论完善理论。

通过社会理论,让我们真正地理解实际消费中的化学工艺流程、操作流程、消费技术、消费管理方面的根底知识,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稳固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进步理论动手才能和操作才能,到达学以致用。

在此次实习过程中我们获取大量的理论经历,学习企业的文化,培养团队精神,发挥我们个人在团队中才能,这将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根底,所以在此很感谢学校及企业单位为我们提供珍贵的实习时机。

我此次实习的内容是合成氨的原理、消费工艺及操作。

化学大学知识点总结

化学大学知识点总结

化学大学知识点总结一、化学的起源和发展1.1 化学的起源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和应用的科学。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炼金术。

古希腊人提出了许多有关物质构成的理论,如“四大素”说。

在中世纪欧洲,炼金术家尝试将非金属物质转化为黄金,推动了实验化学的发展。

18世纪以后,化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领域。

1.2 化学的发展随着科学实验方法的逐渐成熟,化学逐渐从哲学和实验室中学科发展为一门自然科学。

18世纪的拉瓦锡、黑尔赫、拉瓦锡、博斯托和盖亚-路易斯,他们发现了一系列物质的元素,并整理出了化学元素周期表。

20世纪,量子力学的发展使得化学有了更加深入的解释。

现代化学研究涉及分子与原子领域,并与生物学、医学、材料科学和环境科学等学科紧密联系。

二、化学的基本概念2.1 物质物质是组成一切事物的基本单位,是占据空间并具有质量的实体。

根据组织结构和性质,物质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化学元素组成的物质。

2.2 分子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通过共价键联结在一起形成的电中性的粒子。

分子的大小可以)描述单位,如常摄氏度/秒:安培秒: g.Term-12如果是简单分子,则可以表示为M(对于分子而言,M是一个很小的数字,通常在10-5至10-9之间表示为kg/ mol。

2.3 原子结构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最小的单位。

原子的核心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和电子的数量决定了元素的性质。

现代化学通过量子力学理论对原子的结构和性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4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元素按照其原子序数增加顺序排列成的表。

元素周期表的主体是长周期表(俄歇夫表),按原子序数排列元素,同时显示化学元素的周期性。

这表明,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以相似的方式进行周期变化。

元素周期表有不同的布局形式,包括1S,内接双语,内接双关语和长周期表。

2.5 化学键化学键是物质中形成化合物的一种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 = n / n总
无单位
第二节:稀溶液的依数性
难挥发非电解质的稀溶液有一些特殊的共性,与溶质 的本质无关,只与溶质的数量有关,这种性质成为溶液的 依数性。 1、蒸气压下降
2、沸点上升
3、凝固点降低 4、渗透压
蒸气压下降多少? ——拉乌尔定律 nA p = n +n A B p0 或: p = xA p0
四、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
(1)什么是“同离子效应”?
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 而影响电离平衡,使弱电解质的电离度降低,这种现象叫“同离子效 应。
(2)缓冲溶液 什么是“缓冲溶液? 凡是能够对溶液的pH值起稳定作用,具有一定的抗酸、 抗碱、抗稀释的本领的溶液,叫做“缓冲溶液”。 缓冲溶液的组成 弱酸+弱酸盐:HAc + NaAc 弱碱+弱碱盐:NH3 + NH4Cl 多元弱酸的酸式盐及其次级盐:H2PO3-+HPO32CO32-+HCO3-
缓冲溶液的pH值计算
基本依据:弱酸弱碱电离平衡关系 以HAc+NaAc为例说明如下: 设缓冲溶液是由c酸浓度的HAc和c碱浓度的NaAc构成的,则: HAc 起始浓度: c酸 电离平衡时:c酸- x c酸 H+ 0 x + Acc盐 c盐 + x c盐
[HAc] [Ac-]
同理对于弱碱和弱碱盐组成的缓冲溶液:
试计算浓度为0.05mol/L的HA酸中H+及A-离子的浓度及该酸 的电离度,已知HA酸的标准解离常数为KaΘ
设平衡时氢离子浓度为X mol/L。弱电解质(弱酸)的电离平衡:
HA
初始浓度: 平衡浓度:
H + + A0 X 0 X
[HA]0 [HA]0 –X
X2 X2 = = [HA]0-X [HA]0 X x 100% = [HA]0
0/s 1/p
2/d

n-1
0 0 ,±1 0,±1,±2 0,±1,±2…±(n-1) ±1/2
l轨道形状,m轨道空间取向
指出2p ,3d 这些原子轨道相应的主量子数 n,角量子数 l
的值各为多少?每种轨道包含的轨道数目是多少?
n 2p 2 l 1 轨道数 3
核外电子的排布
1.电子在原子轨道中排布的基本原则 (1) 鲍利不相容原理
为什么配制碘酒时要加入适量的KI ?
第二章:溶液中的化学平衡
第三节
电化学平衡及其应用
原电池与电极电位 电解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2、原电池的组成
外电路
负极 Zn = Zn2+ + 2e 电子从原电池流 出(到外电路) 的一极。 负极上总是发生 氧化反应。
正极 Cu2+ + 2e = Cu 电子(从外电路) 流入原电池的一 极。 正极上总是发生 还原反应。
胶体粒子带电荷 As2S3、Fe(OH)3、
溶胶为什么能稳定? 高度分散的胶粒不断处于布朗运动之中,这种运动可以 阻止重力作用引发的下沉。相同电性的胶粒通过静电作用
相互排斥,阻止胶粒间聚结作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如何使溶胶聚沉?
当溶胶稳定条件被破坏,胶粒就会聚集长大而从介质中沉
积下来,发生聚沉。方法有:加电解质,加热,改变PH值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水基分散系
溶液中的化学平衡 结构化学 单质及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第六章
生命与化学
在一个体系中,任何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 相同且与其它部分有明确界面 隔开的 均匀部分 都称为
相。
在由同一种物质形成的体系中可以有多个相 。 在单相体系中可以存在多种物质。
分散体系—按分散质的大小分类
弱酸
HAc
H+ + Ac-
其平衡常数,即弱酸的电离常数:
其中: C—实际浓度 mol / L, [ ]—相对浓度 (纯数)。
弱碱:
NH3 · H2O
NH4+ + OH-
其平衡常数,即弱碱的电离常数Kb
注意要点
* Ka、Kb 表示了弱酸、弱碱在电离方面的本质特性。只 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 * 常见 弱酸、弱碱的电离常数,有表可查。(p71) * 水的浓度不包括在平衡常数表达式内。
渗透压
Π(p) = cRT
kpa
将3.24g硫溶于40.0g苯中, 苯的沸点由80.15上升至80.96OC ,求单质硫由几个硫原子组成?(苯的Kb为2.53 K•kg/mol。)
解:设溶液中硫单质的摩尔质量为M g•mol-1。 △Tb =[(80.96+273)-(80.15+273)]K =Kb • m =2.53K•kg•mol-1 × M = 253g•mol-1 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硫原子数
用一、二、三…...表示。
用罗马数字(I、II、III…)表示
Fe(CN)63- 六氰合铁(Ⅲ)酸根离子 ② 若存在多种配位体:
[Co2(CO)8]
八羰基合二钴(0)
先负离子(酸根离子)后中性分子; [Co(NH3)3Cl3]0 负离子:先简单负离子后复杂负离子; 先无机配位体后有机配位体; 2+ [Co(H O) (NH ) Cl ] 2 2 3 3 中性分子:水、氨、有机分子。
原子轨道相应的能量也称为原子轨道能级。
38
波函数Ψ本身没有明确、直观的物理意义。 但Ψ2 表示了核外电子在空间某位置上单位体积内出现的几率
大小,称为电子在此空间位置上出现的几率密度。
一组(n,l,m)代表一个原子轨道 一组(n,l,m,ms)代表一个电子的运动状态 n(K/L/M/N)
l m ms
若溶液中同时存在弱酸盐:
设平衡时氢离子浓度为X mol/L。弱电解质(弱酸)的电离平衡: HA
初始浓度: 平衡浓度:
H+ + A0 X [A]0 [A]0+X
[HA]0 [HA]0 –X
X([A]0+X) = = [HA]0-X
X[A]0 [HA]0
P130, 20题
pH = - lg [H+] pOH = - lg [OH-]

Fe
上 段
0.059V
O2 + H2O + 4e = 4OH-
因为在水面处氧气浓度大于水下,水 面处氧的氧化能力高于水下。 所以近水面处为阴极,水深处的 Fe被腐蚀。
下 段
Fe = Fe2+ + 2e
上段生锈,下段蚀坑。
第三章 结构化学
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
36
结论: 微观粒子并不遵循经典物理学 的规则,而是遵循量子力学的规则。
3.24 g
M
0.040 kg
253 n 8 32
单质硫由8个硫原子组成,分子式为S8 。
假设 25oC 时某树干内部的树汁细胞液浓度为 0.20mol/L ,当外
部水分吸收进入树汁后,由于渗透压的作用,可以把树汁在树
内提升多少米?
因为Ⅱ=cRT
Ⅱ=[0.20×8.314×(273+25)]Pa=495.54 kPa
在同一原子中,不能有两个电子处于完全相同的状态。
(2) 能量最低原理
在基态时,电子在原子轨道中的排布,在不违背鲍利原理的前提下,总是优先排入 能量尽可能低的轨道。
(3) 洪特规则
在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即所谓等价轨道(如三个p轨道、五个d轨道、七个f轨道, 亦称为简并轨道)中排布的电子,总是尽可能分占不同的等价轨道而保持自旋相同。 作为洪特规则的特例,使等价轨道处于全充满(p6、d10、f14)或半充满(p3、 d5、f7)或全空(p0、d0、f0)状态时的电子排布方式是比较稳定的。
相似相溶原理 结构相似的物质之间容易互相溶解。
为什么I2 能溶于CCl4 ,而不溶于水; KMnO4易溶于水但不溶于CCl4 中 ?
溶液浓度的表示
1)物质的量浓度 = 溶质的物质的量/ 每升溶液
c = n(溶质) / V(溶液)
单位:mol/L
2)质量摩尔浓度= 溶质的物质的量/ 每千克溶剂 m = n(溶质) / w(溶剂) 单位:mol/kg 3)摩尔分数= 溶质的物质的量/ 全部溶液的物质的量
吸氧腐蚀
阴极:O2 + 2H2O + 4e = 4OH阳极:2Fe - 4e = 2Fe2+ “吸收” 氧气 总反应: 2Fe + O2 + 2H2O = 2Fe(OH)2
吸氧腐蚀是电化学腐蚀的主要形式。
浓差腐蚀
插入水中的钢铁,腐蚀主要发生在近水部分还是水下较深的部分? 在Fe和O2组成的原电池中,O2为阴极,电极反应为: 阴极:O2 + 2H2O + 4e = 4OHP(O2) E(O2/OH-) = E (O2/OH-) + ——— lg ——— 4 [OH-]4
,加入相反电性溶胶。
胶团结构
[(AgI)m nI (n x)K ] xK
胶核 电位离子
x
反离子
扩散层
胶粒 胶团
返回
第二章:溶液中的化学平衡
第一节:
溶液中的酸碱平衡
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
酸碱质子理论 水解平衡 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
1、一元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
(1)电离平衡与电离平衡常数 弱酸、弱碱为弱电解质,在水中部分电离,电离产生的正、负离子 与未电离的分子间建立如下的化学平衡:
对于稀溶液:nB>> nA, 所以 nA+nB nB
nA 0 p p nB
下列溶液中,其溶液上方蒸汽压最低的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